浙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2节 地球的转动课后作业题
展开一、选择题
1.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转动的中心相同
B.自转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公转产生昼夜交替的变化
C.转动的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
D.自转和公转分开单独进行
2.下列哪些现象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 )
①昼夜交替
②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③世界各地时间差异
④四季形成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D.③④
3.下列有关杆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天中杆影最短时间出现在中午
B.杆影越长太阳高度越高
C.一年中,中午的杆影长度在不断地变化
D.杆影的朝向与太阳的位置相反
4.小科家住一楼,他发现同是正午时分,寒冬时节阳光被前面的楼房挡住,而炎炎夏日窗外阳光洒满大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地球自转B.月球公转C.地球公转D.昼夜交替
5.下面哪一天我国的昼夜长短相差最短的是 ( )
A.劳动节B.教师节
C.元旦D.国庆节
6.如图为今天的日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一天杭州昼长夜短
B.今天后的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
C.公历是以地球绕日公转周期为依据确定的
D.今天晚上的月相为新月
7.下列关于地球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
B.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而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天
C.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称为春分日
D.地球的自转使地球上昼夜的长短发生了变化
8.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
①自西向东 ②自东向西 ③从北极上空观察呈顺时针方向 ④从南极上空观察呈顺时针方向。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9.下列现象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的是()
①地磁场受到扰动,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②地球两极出现极昼、极夜现象③地面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干扰甚至中断④地球上出现昼夜交替现象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①④
10.假如在夏至日正午12:00,小莉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小欣在宁波万达广场同时测量一根一米长竹竿的影子,结果最有可能的是( )
A.两地杆影一样长
B.宁波的长,北京的短
C.北京的长,宁波的短
D.不一定
11.如图是北纬40°地区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图,图中①②③④能表示该地区夏至日昼夜长短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12.小明同学的家乡刚好在北回归线上,他的家乡一年可以观测到( )
A.一次太阳直射现象
B.两次太阳直射现象
C.每天都有太阳直射现象
D.没有太阳直射现象
13.如图示意北半球低纬度某地某日(晴天)一建筑东、南、西、北四个朝向墙面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图中代表北墙的是( )
A.①墙B.②墙C.③墙D.④墙
二、填空题
14.读图1地球公转示意图及A、B两地对应图1各时间点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
(1)“2019年1月4日,我国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登陆当天,地球刚好运行在图1公转轨道上的 之间(填序号),这段时间中国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 。
(2)读图2,A地一年中昼夜长短状况为 ,该地位于 地区。
(3)读图3,B地在地球运行到②时昼长为 小时,判断B地位于 (南、北)半球。
15.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和“某半球太阳光照图”(阴影部分表示夜晚,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完成下列各题。
(1)当太阳光照在地球上如乙图所示时,地球位于甲图所示公转轨道的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2)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C处和D处之间时,下列关于我们杭州市昼夜长短的说法,正确的时 。
A.夜晚越来越长,白天比夜晚长
B.夜晚越来越长,白天比夜晚短
C.夜晚越来越短,白天比夜晚长
D.夜晚越来越短,白天比夜晚短
(3)乙图中,B点看到日出时间比A点早 (早或晚)。
16.探究活动——寻找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证据和规律。
活动材料:1米长杆1根、卷尺一把、绘图板及绘图工具1套。
实践过程:
①夏季某日12时,在一处有阳光的平地上把木杆垂直竖在地上,用卷尺测量影子长度。
②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并绘图。
③冬季某日12时,在同一地点再一次用同样方法进行测量,记录并绘图。
测量结果:
(1)图1是某中学一位同学的测绘结果。遗憾的是,他忘记标注观测时间,现在区分不开了。请你帮助他进行区分。图A是 (选填冬或夏)季测绘的。
(2)归纳分析:不同季节木杆影子长短不同的原因是 。
(3)拓展延伸:若图A、图B为我国南、北方两位同学在12月22日正午的测绘结果,请你判断:南方同学测绘的是图 。
(4)原理应用:房地产开发中,为了保证后排房屋中午时间的采光,必须考虑前后楼南北方向上的楼间距(如图2)。请你分析:我国楼间距南北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地球的 (选填自转或公转运动。)
17.2024年5月3日,搭载嫦娥六号探测器的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成功,拉开了向月球的壮丽征程。
(1)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发射选择朝东方向,这是因为地球 自转。
(2)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飞向太空时,探测器相对于运载火箭是 的。
(3)月球表面最引人注目的是随处可见的 。
(4)探测器软着陆方式采用火箭反推式,而不用降落伞的原因是月球 (选填“有”或“没有”)大气层。
(5)在执行嫦娥六号月球背面采集样品之后,下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火星采样。人类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开始了火星探测,希望有一天能够移居火星生活。为什么人类把火星首选为移居外星球的第一站? (请列举其中2点)
18.如图,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由B到C运行时,宁波地区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 ;我国一批科考队员准备前往南极洲进行科学考察活动,你认为应选择在A、B、C、D四个位置中的___________位置最合适。
三、解答题
19.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太阳直射在 线;
(2)这天是 月 日前后;
(3)南极圈以南地区昼夜情是 ;
(4)赤道上的昼夜状况是 。
(5)这段时期北半球是 季,白昼 ,黑夜 ,南半球是 季,昼夜长短相反。
20.用手电筒模拟“太阳”,拨动地球仪来演示地球自转(如图)。
(1)在演示过程中,拨动地球仪,使其运动的方向是 。
(2)这一实验演示的是地球自转产生的 现象。
21.读太阳系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依次写出图中各字母所代表的天体名称:
A ;B ;C ;D ;E 。
(2)B天体的公转周期是 年。
(3)A天体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 %。
(4)按九大行星的结构特征分类,与D天体属于同一类行星的还有 星和 星。
2020年1月9日
星期四
己亥年十二月十五
参考答案:
1.C
【分析】根据地球自转、公转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地球围绕地轴转,叫自转;地球围绕太阳转,叫公转;中心是不同的.A选项错误,故不符合题意;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公转产生的现象是四季更替和昼夜长短变化,B选项错误,故不符合题意;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的;C叙述正确,故符合题意;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在公转;D选项错误,故不符合题意;结合题意。故选C。
2.A
【详解】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球体、本身又不发光,在自转过程中,会产生昼夜更替、地方时差异及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四季的形成是由地球公转产生的,①②③正确,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B
【详解】A.一天中,正午的杆影长度最短,太阳高度角最大;故A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
B.杆影长度最短,太阳高度角最高;杆影越长,太阳高度越低;故B不正确,符合题意;
C.一年之中杆影长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因为地球绕太阳公转,而公转轨道与地球自转轨道有一夹角,该夹角使得一年之中太阳与立杆处的照射角度发生变化;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日落时,太阳位于观察者的西方;影子朝向东方;杆影的朝向与太阳的位置相反;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4.C
【详解】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地球五带等现象。根据题意,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5.D
【分析】此题考查地球公转特征。
【详解】当春、秋分日是,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而国庆节相对来说,更接近秋分日。昼夜长短相差最短。故选D。
6.C
【详解】A、1月9日太阳直射南半球,杭州昼短夜长,故A错误;
B、1月9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12月22日)到赤道(3月21日)之间,今天后的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故B错误;
C、公历是以地球绕日公转周期为依据确定的,故C正确;
D、农历日期为十二月十五,晚上的月相为满月,故D错误。
故选C。
7.D
【详解】关于地球公转与自转的叙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而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天;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称为春分日;地球的公转使地球上昼夜的长短发生了变化,故选D。
8.C
【详解】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方向; 从南极上空观察呈顺时针方向;故答案选C.
9.B
【详解】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经常发生的大规模运动,主要包括发生于光球层的黑子和色球层的耀斑。其对地球的主要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引起大气扰动,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使罗盘无法正确指示方向;在南北极的高层大气产生极光;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因此,地磁场受到扰动,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①正确;地球两极出现极昼、极夜现象,是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的地理现象,②错;地面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干扰甚至中断,是受太阳活动的影响,③正确;地球上出现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④错。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地球运动产生的影响。
10.C
【详解】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宁波距北回归线近,其太阳高度比北京大,所以测量竹竿的影子,宁波的短,北京的长,故选C。
11.B
【详解】北纬40°地区位于北温带,该地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据图中图例信息可得,②表示昼最长,夜最短,故B正确。
12.A
【详解】有太阳直射现象的地区纬度范围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在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上的地区一年只有一次太阳直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南北回归线除外)的地区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故选A。
13.D
【详解】【分析】本题以墙面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为背景,考查太阳周日运行轨迹和方向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根据图示东、南、西、北四个朝向墙面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容易区别①墙在上午时太阳辐射强度较大,故判断为东墙;②墙在下午时太阳辐射强度较大,故判断为西墙;该日该地区的日照时间大于12小时,故判断此时为北半球夏半年,夏半年北半球低纬地区日出东北方向,日落为西北方向,故判断日出和日落附近的较短时间,北墙有一定的太阳辐射,故④为北墙.由于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大,故南墙的太阳辐射强度并不大,③为南墙.
【解答】解:A、①墙在上午时太阳辐射强度较大,为东墙,故不符合题意;
B、②墙在下午时太阳辐射强度较大,为西墙,故不符合题意;
C、由于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大,故南墙的太阳辐射强度并不大,③为南墙,故不符合题意;
D、该日该地区的日照时间大于12小时,故判断此时为北半球夏半年,夏半年北半球低纬地区日出东北方向,日落为西北方向,故判断日出和日落附近的较短时间,北墙有一定的太阳辐射,④为北墙,故正确。
14. ④和① 昼渐长,夜渐短 昼夜等长 赤道 18 北
【详解】(1)1月4日地球刚好运行在图1公转轨道上的④与①即冬至日与春分日之间,这段时间,中国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昼渐长,夜渐短。
(2)读图2可得A地一年中昼夜长短状况为昼夜等长,该地位于赤道地区。
(3)读图3可得B地在地球运行到②(夏至日)时昼长为18小时,该地昼长夜短,该地位于北半球。
15. B B 早
【详解】(1)乙图所示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昼现象,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此时地球位于甲图所示公转轨道的B处。
(2)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C处和D处即秋分日与冬至日之间时,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杭州市夜晚越来越长,白天比夜晚短。
(3)乙图中,B点看到日出时间比A点早,B点位置偏东。
16. 冬 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不同 B 公转
【详解】(1)北半球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小,影子长;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大,影子短,故图A是冬季测绘的。
(2)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导致不同季节物体的影子长短不同。
(3)地球公转运动使得同一地方不同季节正午太阳高度不同,从而使得物体的影子长短不同。我国位于北半球,南方太阳高度角大,北方太阳高度角小,因此南方影子短,北方影子长。
(4)地球公转运动使得同一地方不同季节正午太阳高度不同,从而使得物体的影子长短不同。
17. 自西向东 静止 环形山(或月坑) 没有 见解析
【详解】(1)[1]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发射选择朝东方向,根据地理知识,这是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2)[2]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飞向太空时,探测器相对于运载火箭位置没有发生改变 ,是静止的。
(3)[3]由天文学知识,月球表面最引人注目的是随处可见的环形山(或月坑)。
(4)[4]探测器软着陆方式采用火箭反推式,而不用降落伞的原因是月球没有有大气层,对降落伞不会产生阻力的作用。
(5)[5]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有空气和适宜的温度。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开始了火星探测,希望有一天能够移居火星生活。人类把火星首选为移居外星球的第一站原原因是:火星是固体星球,表面有大气;火星表面有最接近地球表面的温度,部分地球生物可以生存。
18.昼变短,夜变长 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运动的有关知识,试题难度一般。
【详解】据所学知识读图可知,地球在A位置时为夏至日,B为秋分日,C为冬至日,D为春分日,所以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由B到C运行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南移动,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昼渐短,夜渐长。前往南极洲进行科学考察活动,时间应该在南半球的夏季,也就是北半球的冬季,图中C位置最合适。
19.(1)北回归 (2) 6 22 (3)极夜 (4)昼夜等长
(5)夏 长 短 冬
【详解】(1)太阳直射点是地球表面太阳光射入角度(即太阳高度角)为90度的地点,它是地心与日心连线和地球球面的交点。读图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2)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上是夏至日,6月22日前后。
(3)读图可知,夏至日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4)一年中,赤道上总是昼夜等长。
(5)读图可知,这段时期北半球是夏季,白昼长,黑夜短。由于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所以南半球是冬季,昼夜长短也与北半球相反。
20.(1)自西向东
(2)昼夜交替
【分析】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详解】(1)在演示地球自转过程中,拨动地球仪, 使其运动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2)这一实验演示的是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
21.(1)A 太阳 B 哈雷彗星 C 小行星D 天王星 E 火星
(2)76
(3)99.86
(4)海王 冥王
【详解】(1)根据图中天体轨道位置可判断各天体的名称:A是太阳;B是哈雷彗星,C是小行星,D是天王星,E是火星。
(2)B是哈雷彗星,,公转周期是76年。
(3)A天体是太阳系中的中心天体-太阳,其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
(4)九大行星按其结构分为三类,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和土星)和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与D天体天王星属于同一类行星的还有海王星和冥王星。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B
C
D
C
D
C
B
C
题号
11
12
13
答案
B
A
D
科学七年级上册(2024)第2节 地球的转动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科学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kx/tb_c4049393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2节 地球的转动巩固练习</a>,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1节 机械运动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浙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kx/tb_c4049392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1节 机械运动课后测评</a>,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科学浙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2节 科学测量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kx/tb_c4049376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2节 科学测量复习练习题</a>,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