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浙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3节 水的浮力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3节 水的浮力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水的浮力
【教学目标】
1.能用二力平衡及力和运动的关系导出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
2.能运用浮沉条件分析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物体的浮沉条件;
难点:利用物体的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节日里放飞的五颜六色的气球为什么能升空?
2.体育活动中使用的热气球,时而升空、时而下降,它是怎样实现上浮和下沉的呢?
3.用钢铁制成的轮船为什么能在水面上航行呢?
这些都是人们巧妙地利用了物体的浮沉条件的结果。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
二、新课教学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浸在水中的木块、铁块都要受到水对它们竖直向上的浮力,那么它们在水中的浮沉情况一样吗?
请同学们做下面的实验:用手把木块和铁块都浸没在水中,同时松手后,会看到什么现象呢?。
我来试试:请同学们做一做
师:
(1)物体的上浮和下沉都是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2)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是因为受到了力的作用。
(3)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了哪些力的作用?(重力、浮力)
(4)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过程中,是只有重力作用的结果?还是只有浮力作用的结果?还是由于重力和浮力的合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重力、浮力的合力)
物体的浮沉条件:
如果F浮G 合力的方向与浮力方向相同,竖直向上,物体向上运动,我们称之为上浮。
如果F浮=G 上浮的物体最终静止在液面上,此状态叫做漂浮。
引导学生分析: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1)物体在下沉过程中,在沉到水底之前,物体所受重力、浮力的大小改变了吗?二者的大小关系怎样?
(2)当物体静止在水底部时,重力和浮力大小改变了吗?二者大小怎样?物体为什么会达到静止的平衡状态?
(3)物体在上浮过程中,在没有露出水面之前,物体所受重力、浮力的大小改变了吗?二者大小关系怎样?
(4)当露出水面之后,物体不断上升,排开水的体积越来越小,浮力F浮也减小,当减小到F浮=G,物体就静止地漂浮在水面上。
(5)悬浮和漂浮都满足F浮=G,都是一种静止的平衡状态,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悬浮是物体全部浸没在液体中,漂浮是物体部分浸没在液体中,它们浸入液体的体积不相等。
师:根据生活经验及刚刚看到的实验现象,同学们猜想一下:把塑料块扔进水里它将如何?
生:最后漂浮在水面上。
师: 石块扔进水里它将如何?
生:石块下沉,最后沉在水底。
师:吃饭时,向碗里滴几滴香油,香油将如何?
生:漂浮在水面上。
师:演示实验,证明学生猜想。
师:你刚才猜想时,知道物体重力、浮力大小关系吗?
如何判断物体的浮沉?大家猜想一下,物体的浮沉还可能与什么有关吗?是否跟密度有关?同学们用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及重力公式进行分析,看看是否能得出物体的浮沉与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的关系?
物体的浮沉条件
比较重力和浮力
物体浸没在液体中静止时
V排=V物
F浮=ρ液gV排
G=ρ物gV物
比较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
F浮ρ物
上浮
师:如果不知道重力和浮力大小的关系,可以通过比较物体的密度和液体密度之间的大小关系来判断物体的浮沉情况。这是判断物体浮沉的另一种方法,但这两种方法本质上是一致的。
三、巩固新知
把铁块放在水中时,铁块将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把铁块放在水银中时,铁块将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浙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3节 水的浮力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感受浮力的存在,浮力的方向,浮力的产生,浮力的测量,探究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3节 水的浮力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设计,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水的浮力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