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名校教育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 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展开本试卷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有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Fe:56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古书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这利用了活泼金属置换不活泼金属的原理
B. 张家界黄龙洞是著名的溶洞景点,钟乳石的形成涉及到了氧化还原反应
C. 中秋月饼袋里常放主要成分为生石灰的干燥剂,是因为生石灰与水发生化合反应
D. 手机铝边框为了防止被氧化可通过覆盖致密的氧化膜来保护
【答案】B
【解析】
【详解】A.“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指是,利用了活泼金属Fe置换不活泼金属Cu的原理,故A项正确;
B.钟乳石的形成是,这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
C.,这是化合反应,故C项正确;
D.手机铝边框为了防止被氧化可通过覆盖致密的氧化膜来保护,故D项正确;
答案选B。
2. 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正确的是
A. 微粒观:硫酸氢钠熔融状态中含有
B. 守恒观:发生化学反应时,原子、离子的总数都不发生改变
C. 分类观: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D. 变化观: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熔融破坏离子键,不破坏共价键。硫酸氢钠熔融状态中只有和,故A项错误;
B.发生化学反应时原子是守恒的而离子不一定守恒,如,故B项错误;
C.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CO、NO等例外,故C项错误;
D.化合反应的特征是“多变一”,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项正确;
故选D。
3. 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某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还可以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下列选项的反应能用表示的是
A. 向醋酸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B. 向硫酸氢钠溶液中滴入少量烧碱溶液
C. 将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混合D. 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A.醋酸是弱酸,不能写成离子的形式,应为:,故A项错误;
B.在溶液中,硫酸氢钠完全电离产生,烧碱溶液就是氢氧化钠溶液,故可以用表示,故B项正确;
C.将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混合,四种离子都参与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故C项错误;
D.少量溶于水生成碳酸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其离子方程式为:,故D项错误;
答案选B。
4. 下列化学用语、符号和图示表示正确的是
A. 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B. 硫酸铝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
C. 用单线桥法表示电子的转移:
D. 碳酸氢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离子方程式:
【答案】D
【解析】
【详解】A.A项表示的是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故A项错误;
B.硫酸铝的电离方程式书写要注意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应为,故B项错误;
C.用单线桥法表示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要注意:电子从还原剂中某原子转移到氧化剂中某原子;箭头表示电子转移方向;在箭头上表示电子的数目,不要写“得”或“失”。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中,电子从氢原子转移到铜原子,而不是氧原子,故C项错误;
D.碳酸氢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离子方程式为,D项正确;
答案选D。
5. 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有多种方法:
①
②
③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三个反应均是分解反应,也均是氧化还原反应
B. 氧化剂与还原剂均是同种反应物
C. 若三个反应均生成1个,则转移的电子数均为
D. 三个反应均不能书写离子方程式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三个反应均是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都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均是氧化还原反应,A正确;
B.三个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均是同种反应物,B正确;
C.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从升到0,生成1个转移的电子数为,而和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从升到0,生成1个转移的电子数为,C错误;
D.三个反应都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产生,则均不能书写离子方程式,D正确;
故选C。
6. 下列各组中的离子,在指定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A. 在稀盐酸中:
B. 在溶液中:
C. 在滴入酚酞变红色的溶液中:
D. 在无色透明溶液中:
【答案】D
【解析】
【详解】A.要考虑与发生离子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故A项错误;
B.要考虑与发生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故B项错误;
C.酚酞变红色说明溶液中有氢氧根离子,与铜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故C项错误;
D.无色的溶液中不能存在有色离子,都是无色,也不会发生离子反应,故能够大量共存,所以D项正确;
答案选D。
7. 某化学兴趣小组课后探究物质的导电性实验。根据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氯化钠固体不导电,而氯化钠溶液能导电,说明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
B. 盐酸能导电,说明盐酸是电解质
C. 稀盐酸的导电性比醋酸的导电性弱,说明盐酸的电离程度比醋酸的电离程度小
D. 氨水能够导电,说明是电解质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氯化钠固体中存在,但离子不能自由移动,干燥的氯化钠固体不导电,但溶于水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发生了电离,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在电场下可以定向移动,故氯化钠溶液能导电,通过对比得出:电解质导电的前提是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故A项正确;
B.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是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只能说氯化氢是电解质,故B项错误;
C.溶液导电性强弱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和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有关,题中未指明盐酸与醋酸是在相同条件下比较,则无法判断电离程度,故C项错误;
D.氨水能够导电的原因是氨气溶于水,其中一部分与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可电离生成,故一水合氨是电解质,而是非电解质,故D项错误;
答案选A。
8. 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中,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钙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反应转化成硫酸钙,A正确;
B.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B正确;
C.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铁,氧化铁难溶于水不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C错误;
D.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D正确;
答案选C。
9. 一种以太阳能聚热驱动固氮过程如图所示,Al2O3是总反应的催化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吸氮与释氮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B. 吸氮反应中氧化剂与氧化产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3
C. 铝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D. CO与CO2含有相同的元素,故互为同素异形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图示可知:吸氮反应方程式为,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因此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释氮反应方程式为,释氮反应过程中没有化合价的变化,因此该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
B.在吸氮反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N2为氧化剂,C为还原剂,其反应产生的CO为氧化产物,根据得失电子守恒配平化学方程式,得出氧化剂与氧化产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3,B正确;
C.根据图示可知:在两个反应中铝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C错误;
D.CO与CO2中含有相同的元素,但二者属于化合物,不是单质,因此二者不是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指的是具有同种元素形成不同的单质的互称,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10. 某同学对混有硫酸钠、碳酸氢铵的氯化钠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进行分离提纯: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操作①加热,是因为碳酸氢铵受热不稳定分解而除去
B. 操作②所加的溶液需过量,目的是将沉淀完全
C. 可以通过测溶液的来判断操作③所加溶液是否过量
D. 在操作③中若溶液呈中性则可判断过量的沉淀完全
【答案】D
【解析】
【分析】加热后碳酸氢铵分解,残留物为氯化钠和硫酸钠的混合物,将残留物溶解后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硫酸根离子与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加入碳酸钠溶液除去过量的钡离子,过滤除去硫酸钡、碳酸钡沉淀后向滤液中加入盐酸除去过量的碳酸钠,通过加热煮沸得到氯化钠溶液。
【详解】A.碳酸氢铵受热不稳定分解成氨气和二氧化碳、水,可以除去,故A项正确;
B.将除去所加的溶液需过量,故B项正确;
C.过量的通过滴加溶液生成沉淀除去,因溶液呈碱性,当加到过量时,溶液由中性变为碱性,故C项正确;
D.当溶液由中性变为碱性,才可以判断过量的沉淀完全,故D项错误;
答案选D。
11. 向含有一定量的混合溶液中逐渐投入粉,其实验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当溶液中没有固体时,说明与反应生成
B. 当溶液中出现红色固体时,说明已反应完全
C. 该实验可以证明离子的氧化性强弱:
D. 若粉有剩余,溶液中存在
【答案】D
【解析】
【分析】锌应该先与氧化性强的铁离子反应,再与氧化性较弱的铜离子反应。
【详解】A.当溶液中没有固体时说明参加了反应,仅把变成,故A项正确;
B.当溶液中出现红色固体时,说明铁与反应铜被置换出来时,已反应完全,故B项正确;
C.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氧化性强离子优先反应,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以证明氧化性:,故C项正确;
D.Zn比Fe活泼,Zn能置换出Fe,若Zn粉有剩余,溶液中不存在,故D项错误;
答案选D。
12. 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化合物、单质顺序排列的是
A. 胆矾、干冰、液氯B. 冰水混合物、生石灰、白磷
C. 碘酒、硫酸、金刚石D. 黑火药、盐酸、不锈钢
【答案】C
【解析】
【详解】A.胆矾是,属于纯净物;干冰是固态,属于化合物;液氯是液态氯气,是一种单质,故A项错误。
B.冰水混合物是由水分子组成,属于纯净物;生石灰是CaO,属于化合物;白磷是一种单质,故B项错误。
C.碘酒是碘溶解在酒精中形成的溶液,属于混合物;硫酸是指,属于化合物,浓硫酸和稀硫酸都是硫酸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金刚石是碳的一种单质,故C项正确。
D.黑火药是硫黄粉、硝酸钾和木炭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混合物;盐酸是HCl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不锈钢是含有等元素的铁合金,属于混合物,不属于单质,故D项错误。
答案选C
13. 下列转化一定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ClO-中Cl元素化合价为+1价,反应后变为Cl-的-1价,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因此应该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A错误;
B.H2O2受热会分解产生H2O、O2,不需要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就可以实现上述物质之间的转化,不一定要氧化剂才能实现,B错误;
C.SO2中的S为+4价,反应后H2SO4中的S为+6价,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需要加入氧化剂才可以实现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C正确;
D.及反应后产生的NH3·H2O中N元素化合价在反应前后都为-3价,没有化合价的变化,加入强碱就可以实现,无需氧化剂或还原剂就可以实现,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14. 工业上制取有如下三种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工业上主要采用方法二的原因是作为原料,来源广,电力便宜,成本低
B. 因为与水反应生成碱所以是碱性氧化物
C. 方法三可以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
D. 只有方法二利用了氧化还原反应原理
【答案】B
【解析】
【详解】A.工业上主要采用电解法制备氢氧化钠,因为作为原料,来源广,电力便宜,成本低,A正确;
B.碱性氧化物的定义是能与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金属氧化物,不是根据与水反应生成碱来判断,B错误;
C.若用碳酸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离子方程式可以写成:,C正确;
D.只有方法二中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利用了氧化还原反应原理,D正确;
答案选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
15. 为了验证CH4是否具有还原性,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组装仪器之后要进行的步骤是___________,开始实验,在点燃酒精灯之前,还应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无水硫酸铜逐渐变蓝色,澄清石灰水出现浑浊现象。
①无水硫酸铜逐渐变蓝色,可以判断有___________生成。
②澄清石灰水出现浑浊,可以判断有CO2与澄清石灰水发生了反应,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③硬质玻璃管中放有氧化铜粉末,还应看到___________的现象。
④根据上述推断,写出CH4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反应一段时间后,称取装有无水硫酸铜的U形管的质量,发现增重了1.8 g,则参加反应的CH4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答案】(1) ①.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 排出装置内的空气
(2) ①. H2O ②. Ca2++2OH-+CO2=CaCO3↓+H2O ③. 固体粉末由黑色变红色 ④. CH4+4CuOCO2+Cu+2H2O
(3)0.8
【解析】
【分析】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在组装好仪器后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排出装置的空气,然后通入反应装置,加热,发生反应:CH4+4CuOCO2+Cu+2H2O,看到硬质玻璃管中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U型管中无水CuSO4由白色变为蓝色固体,同时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CH4具有还原性。
【小问1详解】
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在组装好仪器后要进行的步骤,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由于CH4是可燃性气体,若直接加热,大量CH4与空气中的O2反应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热,导致爆炸,因此开始实验,在点燃酒精灯之前,还应排出装置内的空气;
【小问2详解】
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无水硫酸铜逐渐变蓝色,澄清石灰水出现浑浊现象。①无水硫酸铜逐渐变蓝色,可以判断有CH4与CuO在加热时反应产生H2O生成;②澄清石灰水出现浑浊,可以判断反应后有CO2生成,CO2与澄清石灰水发生了反应,反应产生CaCO3、H2O,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a2++2OH-+CO2=CaCO3↓+H2O;
③硬质玻璃管中放有氧化铜粉末,CH4与CuO反应产生H2O、CO2,同时还有Cu生成,因此实验时还会看到的现象是:固体粉末由黑色变为红色;
④根据上述推断,写出CH4与CuO反应产生Cu、H2O、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4+4CuOCO2+Cu+2H2O;
【小问3详解】
反应一段时间后,称取装有无水硫酸铜的U形管的质量,发现增重了1.8 g,反应产生H2O的质量是1.8 g,其物质的量是n(H2O)==0.1 ml,则根据H元素守恒,可知CH4的物质的量为n(CH4)=n(H2O)=×0.1 ml=0.05 ml,则参加反应的CH4的质量为m(CH4)=0.05 ml×16 g/ml=0.8 g。
16.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铁是世界上用量最大的金属,有关铁的化合物有很多,根据所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铁的常见化合价为。在钢铁表面常用“烤蓝”技术,生成极薄的氧化物膜来提高其耐腐蚀性,氧化物膜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试将四氧化三铁写成两种氧化物的组合形式:___________。
(2)氯化铁常用作印刷电路板(以覆铜板为基础材料)的蚀刻剂,反应后再通入氯气,又可将氯化亚铁转化为氯化铁,反复使用。写出与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3)绿矾()常用来处理工业废水中的重铬酸根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①被氧化的是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②试配平:___________
(4)高铁酸钠()是一种新型绿色消毒剂,主要用于饮用水处理。
①写出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
②高铁酸钠用于饮用水消毒,是利用它的强___________(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5)氯化铁常用于净水,是因为铁离子转化为胶体,胶体使水中悬浮物聚沉。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的范围是___________,检验氢氧化铁胶体是否制备成功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
【答案】(1)
(2)
(3) ①. Fe2+ ②.
(4) ①. +6 ②. 氧化性
(5) ①. ②. 用激光笔照射液体,从垂直于光束的方向观察,若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则胶体制备成功
【解析】
【小问1详解】
四氧化三铁写成两种氧化物的组合形式为;
【小问2详解】
与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离子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①铁元素化合价由+2价升高到+3价,被氧化,故被氧化的离子为Fe2+;
配平后离子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①氧元素为-2价,钠元素为+1价,故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
②高铁酸钠中铁元素为高价态,具有很强的氧化性,故高铁酸钠用于饮用水消毒,是利用它的强氧化性;
【小问5详解】
氢氧化铁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的范围是;检验氢氧化铁胶体是否制备成功常用的方法是:用激光笔照射液体,从垂直于光束的方向观察,若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则胶体制备成功。
17. 牙膏中的摩擦剂碳酸钙可以用石灰石来制备。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某石灰石(含少量)为原料制备高纯碳酸钙的流程如下,已知沉淀完全,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酸浸”时为了提高原料的利用率,要让反应物充分接触,故在酸浸前应对石灰石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
(2)写出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3)“沉铁”、“沉钙”后都要完成的操作是___________,所需要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___________。
(4)写出“沉钙”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5)整个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
(6)“沉钙”后要经过一系列操作才能得到高纯碳酸钙。请设计实验方案检验碳酸钙是否洗涤干净:___________(写出实验步骤、现象、结论)。
【答案】(1)粉碎 (2)
(3) ①. 过滤 ②. 漏斗
(4)
(5)CO2 (6)去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若不产生白色沉淀,则洗净,反之,未洗净。
【解析】
【分析】“酸浸”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沉铁”加入氢氧化钙将氯化铁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通过过滤除去,“沉钙”过程氨气、二氧化碳和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铵,通过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纯净的碳酸钙。
【小问1详解】
“酸浸”时为了提高原料的利用率,要让反应物充分接触,故在酸浸前应对石灰石进行的操作是将固体粉碎;
【小问2详解】
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离子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沉铁”、“沉钙”后会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碳酸钙沉淀,故都要完成的操作是过滤,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漏斗、烧杯;
【小问4详解】
“沉钙”时氨气、二氧化碳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铵,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5详解】
在流程图中,由于“酸溶”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转化过程中二氧化碳又参加反应,所以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二氧化碳,化学式CO2;
【小问6详解】
“沉钙”后过滤完成后,碳酸钙中可能有氯化钙、氯化铵等杂质,检验碳酸钙是否洗净,可向最后一次洗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进行检验,若不产生白色沉淀,则洗净,反之,未洗净。
18. 某白色粉末中可能含有下表中的离子:
现进行以下实验:
①将部分粉末加入水中,振荡,有白色沉淀1生成;
②向①的悬浊液中加入过量稀硝酸,白色沉淀1消失,并有气泡产生;
③取少量②的溶液滴入溶液,有白色沉淀2生成。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原白色粉末中肯定存在的阴离子为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2)白色沉淀1,从其组成的阴离子分类,属于___________盐的一种或混合物,若白色沉淀1的成分为,写出其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3)若原白色粉末为可溶性盐的混合物,且符合上述现象,则可以肯定存在的阳离子为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肯定存在的盐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有人认为不需要做第②步实验,直接往试管中滴入溶液,继续有白色沉淀生成就可以判断。请你评价:__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
(5)在实验过程中,滴加溶液时需要用到胶头滴管,每次使用后要注意___________。
【答案】(1)和
(2) ①. 碳酸 ②.
(3) ①. ②.
(4) ①. 不正确 ②. 原固体中含有碳酸钾,过量也会与Ag+生成沉淀干扰Cl-的判断
(5)清洗干净胶头滴管
【解析】
【分析】①将部分粉末加入水中,振荡,有白色沉淀1生成,该沉淀为碳酸钙或碳酸钡或两者混合物;
②向①的悬浊液中加入过量稀硝酸,白色沉淀1消失,并有气泡产生,说明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③取少量②的溶液滴入溶液,有白色沉淀2生成,该沉淀为氯化银,说明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小问1详解】
由推断可知原白色粉末中肯定存在的阴离子为和;
【小问2详解】
白色沉淀1为碳酸钙或碳酸钡或两者混合物,从其组成的阴离子分类,属于碳酸盐的一种或混合物,若白色沉淀1的成分为碳酸钙,则其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若原白色粉末为可溶性盐的混合物,且符合上述现象,由推断可知该白色粉末一定有碳酸根离子,钾离子能与碳酸根离子共存,则可以肯定存在的阳离子为,肯定存在的盐为;
【小问4详解】
原固体中含有碳酸钾,过量也会与Ag+生成沉淀干扰Cl-的判断,所以不能直接往试管中滴入硝酸银溶液;
【小问5详解】
在往试管中滴加少量溶液时必须用到的仪器是胶头滴管;为防止污染试剂,每次滴加不同的溶液后要注意立即清洗干净胶头滴管。阳离子
阴离子
湖南省名校教育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南省名校教育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湖南省名校教育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湖南省名校教育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名校教育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 化学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湖南省名校教育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 化学试题(无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有多种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名校教育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湖南省名校教育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