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
第18讲 河流地貌(专项训练)-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第18讲 河流地貌(专项训练)-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含答案),文件包含第18讲河流地貌专项训练-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教师版docx、第18讲河流地貌专项训练-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建议用时: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长江源头的干流河段通天河,为典型的辫状河道,河谷宽阔且顺直,沙洲和浅滩众多。某研学小组经过一年的调研,发现河道内群体沙洲易受到漫滩水流影响发生横向或斜向切割,使大沙洲分割成许多不规则的子沙洲。下图为水流切割沙洲示意图。据此完成1-3小题。
1.该河段沙洲切割每年开始于( )
A.1月 B.5月 C.7月 D.10月
2.推断造成沙洲切割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沙洲切割的主要形式是( )
A.沙洲两侧水位高低 横向切割 B.沙洲两侧河道深浅 横向切割
C.沙洲两侧水位高低 斜向切割 D.沙洲两侧河道深浅 斜向切割
3.沙洲切割易造成( )
A.河道主槽摇摆变动 B.河道的弯曲度变大
C.河道内的汊道减少 D.子沙洲的面积扩大
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口至尼洋河口长约480 km的河段,河型河势变化较大,时而游荡,时而窄深,大致可分为游荡型、宽谷型和峡谷型河道。下图为某一游荡型河段河滩、河岸分布及变化示意图(2007~2014年)。据此完成4-6小题。
4.游荡型河道处于不断的演变过程中,但该河段河道并未出现明显的展宽或收缩。该岸线基本稳定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板块交界处,碰撞挤压 B.气候高寒,两岸冻土发育
C.地势落差大,径流速度快 D.两岸山地高耸,地形制约
5.2007~2014年该河段( )
A.总体上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B.流水侵蚀作用有所增强
C.内力作用影响超过外力作用 D.径流量和输沙量明显减小
6.2007~2014年③号河滩岸线基本稳定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地转偏向力弱 B.河岸形态顺直
C.人类活动固滩 D.植被覆盖率高
当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壳运动是间歇性上升时,那么在地壳上升运动期间,河流以下切为主;在地壳相对稳定期间,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这样就在河谷两侧形成多级阶地。克里雅河发源于昆仑山,向北汇入塔里木盆地的沙漠中,下图为某科考队绘制的克里雅河出山口处河床至阶地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7-9小题。
7.低阶地表层沉积物分选性明显较高阶地差的原因是( )
A.大陆性气候风速多变 B.径流量随季节变化明显
C.沉积物质来源复杂 D.物理风化作用较强
8.高阶地与中阶地相对高差和表面倾角大小不同是由于地壳抬升的( )
A.高度 B.速率
C.规模 D.年代
9.科考队发现该地阶地下部存在古老的砾石沉积层,其原始地貌可能是( )
A.风积沙丘 B.风蚀沟谷
C.冲(洪)积扇 D.三角洲
地质时期,新疆喀什河中游发育了4级阶地(如图中T1、T2、T3和T4),呈两侧不对称分布。2015年在河谷T3阶地上发现的古人类聚落遗址中含有大量羊距骨、马肋骨等。如图为喀什河谷断面与不同时期形成的阶地分布。据此完成10-12小题。
10.从T4时期至今,河流下切速度( )
A.总体加快 B.逐渐减慢
C.先快后慢 D.一直不变
11.推测T3时期,古人类选择该遗址生存主要是由于( )
A.沿河而居,便于捕鱼 B.水草丰茂,宜于放牧
C.土壤肥沃,利于农耕 D.地势较高,气候凉爽
12.喀什河谷两侧阶地的不对称发育,反映本区经历了( )
A.大规模的岩浆活动 B.基岩差异性风化
C.人类翻耕表层土地 D.地壳差异性升降
土族传统村落大多分布于青海河湟谷地的川水、浅山、脑山地区,地处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此地群山起伏,河流广布,地形复杂多样。如图示意土族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据此完成13-15小题。
13.推测土族传统村落具有的建筑特点是( )
A.高墙合院 B.尖顶木屋
C.白墙黑瓦 D.宽门大窗
14.影响河湟谷地河谷两岸土族传统村落数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条件 B.土地面积
C.土壤肥力 D.生态环境
15.图中四处聚落规模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汉水,也称为汉江,起源于秦岭山脉的南部,并在武汉市汇入长江。在明代之前,汉水在流经大别山时,在山的南北两侧都有分支流入长江。其中,汉水的南支曾是汉水下游的主要河道。后来,从排沙口到郭师口之间的一段河道发生了自然的裁弯取直现象,如图所示,这导致了汉水南支的水流和泥沙输送受到影响,并最终消亡,形成了现在所见的河道布局。据此完成下面16-18小题。
16.排沙口到郭师口河段发生裁弯取直最可能的季节是(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17.排沙口到郭师口河段裁弯取直后对其下游河段的影响描述正确的是( )
A.水污染减轻B.防洪压力增加C.流量减少D.含沙量减少
18.下列关于汉水南支消亡的主要原因推断正确的是( )
A.长江输入大量泥沙淤积B.汉水北支溯源侵蚀加强
C.长江的顶托作用加强D.汉水北支河槽加深
下图显示地中海北岸某地水系分布,①②③④为湖泊,其中①②③分别与入湖河流构成独立水系。研究者在野外考察中发现,①②③南侧高地上均存在谷地,谷底卵石堆积,研究表明该地曾发生过水系重组。据此完成下面19-21题。
19.根据①②③的湖泊附近河流的流向,MN一线北侧的地势为( )
A.东高西低B.西高东低C.北高南低D.南高北低
20.①②③南侧高地上均存在谷地,谷底卵石堆积,其形成的原因是( )
A.湖泊堆积B.海浪堆积C.冰川堆积D.河流堆积
21.据水系变化推测,MN一线附近可能出现了( )
A.断层B.褶皱C.地震D.火山
青海湖因气候变化,湖面发生升降,在不同位置形成多条成排滩坝(滩坝是滨浅湖区湖滩和坝的总称,受沿岸流和波浪作用在沿岸湖滩长期堆积而成)。图1示意青海湖滩坝的分布,图2为近1.8万年以来青海湖湖平面升降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22-24小题。
22.与图示阶段②相比,阶段④形成的滩坝规模特征及原因是( )
A.较小,湖面较低B.较小,侵蚀较强
C.较大,风力较小D.较大,堆积明显
23.关于多条滩坝的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与湖岸线垂直B.分选性比较差
C.磨圆度比较低D.规模较为一致
24.在滩坝的形成过程中,关于青海湖湖岸线变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单一滩坝形成过程中,湖岸线时进时退
B.多条滩坝的形成,说明湖岸线相对稳定
C.阶段②形成和结束过程中,可能以垂向变化为主
D.现今湖岸线相对历史时期,大致向陆地方向扩张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8分。
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下游河道按照平面形态的不同可以分为游荡型河段、过渡型河段、顺直微弯河段和河口型河段4种类型。从春秋时期开始,中国人民就不断探寻黄河的治理措施,先后摸索出“宽河固堤”、“束水攻沙”等技术。近年来,我国科技工作者应时代发展,设计出“分区治理”模式,将黄河河道至大堤之间的流域空间依次划分为生态移民安置区、高效生态农业区和生态湿地等功能区,利用泥沙放淤、挖河疏浚等技术手段实施滩区再造,建设嫩滩、二滩和高滩,以达成洪水分级设防、泥沙分区落淤、滩槽水沙自由交换的水沙调控目标。下图为黄河下游河道相关地理信息示意图。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游荡型河段、顺直微弯河段的形成原因。
(2)在调水调沙过程中,说明三门峡水利枢纽先行泄洪对小浪底水利枢纽的影响。
(3)分析采用“分区治理”模式对黄河下游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26.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镇扬河段地处长江河口区,其北岸为冲积平原,南岸为基岩低山。16世纪中后期,淮河南下汇入镇扬河段,成为长江一支流,而在此之前,这里原有一些小沙洲。淮河入江后,沙洲面积快速增加,形成南、北汊流,后来沙洲向北并岸,现今已发育为长江北岸(下图)。几百年来,镇扬河段演变剧烈,给沿岸人民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影响。
(1)说出自16世纪中后期至今长江镇扬河段河道的形态变化。
(2)说明镇扬河段淮河入口外沙洲演变为长江北岸的地质作用过程。
(3)简述镇扬河段演变对当地生产、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内陆绿洲地区人类活动遗址众多,这些遗址可为气候变化研究提供相关依据。我国某考古团队在西北某山地南坡发掘出了古人类生活遗址(如图)。小明是该考古队的成员,同时也是某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的学生。通过研究,小明发现在距今2万~1万年期间,此处沉积了厚达5 m的洪积物,形成了老洪积扇;而位于老洪积扇缘端细腻黑褐色的湖沼沉积厚度约1 m,大致形成于距今1万~9 000年期间,且中部夹杂盐碱结晶层;距今3 500年前后,古人类选择在此生活,并留下了大量放牧牛羊、谷物种植的遗迹。之后,该遗址被新的洪积物掩盖埋藏。
(1)分析老洪积扇厚度大的主要原因。
(2)根据古人类生活留下的遗迹,判断距今3 500年前后该地带适合人类生活繁衍的主要地理条件。
(3)描述图中湖沼沉积层的主要形成过程。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阆中古城位于嘉陵江畔的河漫滩阶地上,古城在历史上一直为四川北部地区的军事、商业、政治、交通中心。阆中古城城址曾经历过几次变迁,古城的营建巧妙地利用自然趋利避害,适应了当地“夏湿热、冬阴冷、多水患”的自然环境特点。如图示意阆中古城位置。
(1)简析图示地区山水分布对阆中古城气候的有利影响。
(2)分析历史上阆中古城城市发展的优势社会经济条件。
(3)历史上,阆中古城通过改变城址以避水患,说明古城城址变迁利于避水患的原因。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第19讲 植被与土壤(专项训练)-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含答案),文件包含第19讲植被与土壤专项训练-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教师版docx、第19讲植被与土壤专项训练-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18讲 河流地貌(知识清单)-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含答案),文件包含第18讲河流地貌知识清单-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教师版docx、第18讲河流地貌知识清单-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17讲 构造地貌的形成(专项训练)-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含答案),文件包含第17讲构造地貌的形成专项训练-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教师版docx、第17讲构造地貌的形成专项训练-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