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15讲 常见的地貌类型与地貌的观察(专项训练)-【聚焦一轮】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原卷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15讲 常见的地貌类型与地貌的观察(专项训练)-【聚焦一轮】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原卷版)第1页
    第15讲 常见的地貌类型与地貌的观察(专项训练)-【聚焦一轮】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原卷版)第2页
    第15讲 常见的地貌类型与地貌的观察(专项训练)-【聚焦一轮】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原卷版)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15讲 常见的地貌类型与地貌的观察(专项训练)-【聚焦一轮】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原卷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15讲 常见的地貌类型与地貌的观察(专项训练)-【聚焦一轮】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原卷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建议用时: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喀斯特石林景观是地表水顺石灰岩裂缝渗入地下,地下水在石灰岩裂缝中运动,溶解石灰岩而形成。如图示意某喀斯特石林地貌发育过程。据此完成1-3小题。
    1.形成石林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堆积 B.风力侵蚀 C.流水堆积 D.流水侵蚀
    2.下列地区中喀斯特石林地貌发育最为典型的是( )
    A.云贵高原 B.青藏高原 C.黄土高原 D.内蒙古高原
    3.图中地貌的演变顺序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乙—甲—丙 D.丙—乙—甲
    内蒙古阿拉善高原是我国北方重点防沙区域,在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该地的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下图示意近年来阿拉善高原风蚀气候因子指数空间分布,该指数变化是风速、降水量、气温、相对湿度等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其数值越大,气候对风蚀的影响越大,风蚀越强。据此完成4-6小题。
    4.下列地区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减小最大的是( )
    A.额济纳旗 B.拐子湖 C.阿拉善左旗 D.阿拉善右旗
    5.近年来,导致该地风蚀程度整体减弱的关键气候因子是( )
    A.风速 B.降水 C.气温 D.相对湿度
    6.拐子湖于20世纪90年代干涸,目前生态修复困难,主要是该地( )
    A.土地盐碱化B.地形起伏大 C.经济落后 D.交通不便
    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境内西南部,昆仑山东段,公园内现代冰川、冻土和古冰川地貌分布广泛,其中比较典型的古冰川地貌是冰碛垄(是冰川搬运、堆积下来的巨大石块,呈垄状堆积)和冰水沉积(指以冰川融水为主要营力,由砾石和砂粒组成的沉积物)。下图示意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垭口东侧南坡冰水堆积剖面。据此完成7-8小题。
    7.每个冰碛垄的形成,都说明经历了一次冷暖交替,图示地区经历的冰期次数至少有( )
    A.3次 B.4次 C.5次 D.6次
    8.冰碛垄形成时,气候( )
    A.一直变暖 B.一直变冷 C.波动频繁 D.相对稳定
    如图示意北美东南部沿海冲积平原某区域1890年以来海岸线的变化。读图,完成9-10小题。
    9.在图示区域海岸线变化最快的时段,该区域可能经历了( )
    A.强烈的地震 B.剧烈的海啸 C.频发的飓风 D.汹涌的洪水
    10.判断甲水域是湖泊而非海湾的依据是( )
    ①甲水域北岸岸线基本稳定 ②百年来变动的海岸线近似平直
    ③甲水域有河流汇入 ④甲水域呈半圆形形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黄河入海口西北侧某海域(图一)以淤泥质海岸为主。近年来,在人类活动和自然条件的共同影响下,该海域冲淤变化(冲蚀和淤积相结合的变化)显著。某科研团队对该海域冲淤变化情况进行了相关研究。图二为1976~2014年研究区域内5 m和10 m等深线包络面积(等深线与海岸线间的面积)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1-13小题。
    11.研究区域内5 m等深线距海岸的平均距离最近的年份是( )
    A.1976年 B.1986年 C.1996年 D.2014年
    12.1976~2014年,研究区近岸海域( )
    A.持续淤积 B.持续侵蚀 C.先淤积后侵蚀 D.先侵蚀后淤积
    13.据图推测2002~2014年期间( )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威海市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暑假到华北某地进行研学活动。下图示意该地等高线分布(单位:米),a、b、c代表湖泊不同季节的湖岸线。据此完成14-15小题。
    14.甲地与乙地的相对高差可能为( )
    A.250米 B.350米
    C.400米 D.300米
    15.研学小组在甲地可观察到( )
    A.太阳从东南升起 B.丙地河畔游客戏水
    C.湖岸线接近a D.丁处河水向西流
    天山北麓为荒漠—绿洲过渡带,地表沉积物受风、降水和冰川等共同影响。研究人员对该区域某地沉积物进行取样研究,其结果如表所示。研究发现,亚黏土层中的石英颗粒为冰川碎屑物,磨圆度较差。完成下面16-18小题。
    *漫洪沉积指从冲积扇河床末端溢出的洪水在流速降低时的沉积。
    16.与细沙层形成时期比较,黏土质粉沙层所处时代( )
    ①盛行西风势力强②绿洲面积变大③夏季太阳辐射弱④荒漠面积变大
    A.①② B.②③C.③④D.①④
    17.与细沙层相比,粉沙层沉积物粒径较小的原因是( )
    A.河流流速较慢 B.近地面风力较小C.地表起伏较小D.物理风化作用较弱
    18.对亚黏土层中石英颗粒空间迁移过程推理合理的是( )
    A.冰川搬运—冰川沉积—风力搬运一风力沉积B.风力搬运一风力沉积—冰川搬运一冰川沉积
    C.冰川搬运—冰川沉积—流水搬运—流水沉积D.流水搬运—流水沉积—冰川搬运—冰川沉积
    重矿物稳定性强、耐磨蚀,可以准确反映源区的母岩性质,揭示河流的演化过程。岷江上游依次穿过松潘-甘孜褶皱带和龙门断裂带,有多级河流阶地发育(级数越高,阶地位置越高)。图1示意岷江上游阶地沉积与现代沉积的重矿物组成,其中一级、二级阶地重矿物数据缺失。图2示意岷江上游地质构造(龙门断裂带多岩浆岩,松潘-甘孜褶皱带多变质岩)。完成下面19-21小题。

    19.从五级阶地沉积到现代沉积,变质岩矿物含量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
    A.现代沉积形成年代较晚B.河流下切侵蚀强度减弱
    C.流水搬运能力逐渐增强D.五级阶地沉积环境稳定
    20.岷江上游水系演化的主要动力是( )
    A.气候暖干 B.地壳隆升C.河流袭夺D.风化侵蚀
    21.一级、二级阶地重矿物含量数据缺失的主要原因是这两级阶地( )
    A.地势陡峭 B.久经剥蚀C.开发规模较大D.常被洪水淹没
    小海坨山位于延庆县西北部,呈东南——西北走向,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重要赛区之一。读下图,完成下面22-24小题。
    22.当地政府计划在小海坨山夏季开发漂流项目,下列关于漂流地点的选择合理的是( )
    A.①② B.①③C.②④D.③④
    23.小海坨山是众多“驴友”户外远足的热门之选,下列能直接看到A宿营地的是( )
    A.B地 B.C地C.D地D.三地均可
    24.图示区域最大海拔差可能为( )
    A.1500m B.1700mC.2000mD.2200m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8分。
    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美国圣胡安河某处河床在一次暴雨洪水泛滥过程中河床变化。该地气候干旱,上游植被覆盖率较低,流量季节变化较大,河床有深厚的沉积物层。P为此次暴雨洪水泛滥过程中河床最大深度。
    (1)从流水作用角度分析三个时段河床的变化过程。
    (2)从降水强度和植被覆盖角度分析洪水对P值大小的影响。
    (3)推测最后时段河床a、b两侧不对称的原因。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张家口市崇礼区位于冀西北山地,属阴山山脉余脉和燕山余脉交接地带,山谷冬季易积雪,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部分赛事的举行地。左图为张家口崇礼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右图示意该地一气象站多年来冬至日每小时风向与变温。

    注:正北方为0°,正东方为90°,正南方为180°,正西方为270°。
    (1)简析张家口市崇礼区山谷冬季易积雪的主要原因。
    (2)分析图示气象站多年来冬至日的风向变化。
    (3)简述图示气象站气温的变化幅度与风向变化的关系。
    (4)实际观测发现图示气象站冬季白天风速偏大而夜晚偏小,请给出合理的解释。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基瓦利纳是美国阿拉斯加州的一座小镇,它位于一条狭长沙坝的南端,海拔仅有1.8~3米,小镇人口约400人,居民主要是因纽特人。沙坝原来有深厚的永久冻土层,近年来,随着全球变暖,沙坝面积不断缩小,沙坝上100多座建筑物摇摇欲坠。下图示意沙坝的地理位置和小镇景观。

    (1)指出该沙坝的走向及形成的地质作用。
    (2)简述近年来岛上建筑物摇摇欲坠的原因。
    (3)随着海水侵蚀和海平面上升,海水将吞噬小镇。对于小镇未来的发展,有人提出不同
    的建议,请选择其一并说明理由。
    A.修建海堤保护小镇。
    B.将小镇居民搬迁。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多石在沟为黄河一级支流沙沟河的上游,位于青海省贵南县。河岸西侧为木格滩沙带,谷坡上密布沙丘(沙垄),河道中排列多个新月形沙丘链(图一)。该区域属于高寒大陆性气候,年平均降水量少,且集中在夏秋季(单次降水量少,偶有暴雨,形成洪水)。研究表明,当地盛行的西北风和雨季降水共同影响着河道沙丘的形态,河道沙丘在风力和流水综合作用下不断变化。图二示意该区河谷剖面。
    (1)简述多石在沟中河道沙丘的形成过程。
    (2)降水会使河道沙丘体积减小,但受图二所示河谷地形影响,雨季偶发暴雨使河道沙丘体积减小更加明显,试说明原因。
    (3)长期来看,该区域河道沙丘体积不断增大。请从风力与流水综合作用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地层编号
    埋藏深度(cm)
    地层名称
    沉积环境
    1
    0-30
    黏土质粉沙层
    河漫滩沉积
    2
    30-145
    亚黏土层
    漫洪沉积*
    3
    145-240
    粉沙层
    固定沙丘沉积
    4
    240-355
    细沙层
    流动沙丘沉积

    相关试卷

    第17讲 构造地貌的形成(专项训练)-【聚焦一轮】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原卷版):

    这是一份第17讲 构造地貌的形成(专项训练)-【聚焦一轮】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原卷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7讲 构造地貌的形成(专项训练)-【聚焦一轮】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解析版):

    这是一份第17讲 构造地貌的形成(专项训练)-【聚焦一轮】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8讲 河流地貌(专项训练)-【聚焦一轮】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解析版):

    这是一份第18讲 河流地貌(专项训练)-【聚焦一轮】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