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第17讲 构造地貌的形成(知识清单)-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第17讲 构造地貌的形成(知识清单)-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含答案),文件包含第17讲构造地貌的形成知识清单-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教师版docx、第17讲构造地貌的形成知识清单-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必备知识】
一、地质构造与地貌
1.褶皱的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
2.断层
(1)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发生破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
【思考题】在如图中用箭头标出岩层的运动方向。
【答案】
(2)断层的位移类型和地貌:
二、板块运动与地貌
1.六大板块
【思考题】在图中填注出各板块的名称,并注意观察其边界的类型。
【答案】A为亚欧板块、B为太平洋板块、C为印度洋板块、D为美洲板块、E为非洲板块、F为南极洲板块。
2.板块运动与地貌
三、山地对交通的影响
1.山地对交通建设的影响
(1)山地相对高度和坡度大,不利于人类通行——修建交通运输线路成本高,难度较大。
(2)山地地质构造复杂,坡地稳定性差,洪水形成快,水流急,对交通运输设施和人员安全构成威胁。
2.山地对交通布局的影响
3.山地对现代交通的影响
(1)方式:采用桥(梁)隧(道)相结合的方式。
(2)影响:
【关键能力】
一、地质构造的判读
1.背斜、向斜的判读
2.依据地貌特征判读断层
①处常形成块状山或高地(华山、庐山、泰山),如甲图中B。
②处常形成谷地或低地(渭河平原、宁夏平原、汾河谷地),如甲图中A。
③处使岩层在水平方向上被错断,常形成图中的断移河,如乙图。
二、运用图示突破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三、板块的张裂运动
四、板块的碰撞运动
五、特殊板块及地区分布
1.澳大利亚大陆、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位于印度洋板块;小亚细亚半岛、太平洋西部岛弧链位于亚欧板块;格陵兰岛、西印度群岛、火地岛属于美洲板块;马达加斯加岛属于非洲板块。
2.冰岛—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边界;新西兰南、北二岛—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消亡边界;印度尼西亚—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消亡边界。
3.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由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由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形成。
五、地形对交通线网密度的影响
六、地形对交通线路选址的影响
1.平原地区是交通线建设的最理想环境,地形平坦,地质条件稳定。因此交通线首选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
2.在山区修建公路、铁路线时,要从以下几点考虑
(1)一般要沿等高线修建,这样可以减少工程量,同时道路平坦,利于车辆安全行驶,而且不易造成水土流失。如图,在EF之间修建公路,应选择EHF,而不是EGF。
(2)鞍部相对较低,可修建公路(铁路)线;河谷地区海拔较低,修建公路(铁路)线工程量比较小。
(3)如果交通线要穿越等高线,要选择等高线比较稀疏的地方,这里坡度较缓,利于建设和行车安全。
(4)选线时要避开陡崖、地质不稳定的地段。要尽可能少跨越河流,以减少工程投资和保证工程安全。
(5)如果要修建隧道,应选择背斜部位来进行。因为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承受垂直压力的能力较强,同时不易积水。
【拓展提高】
一、地质图的判读
地质图一般可分为剖面图和平面图,判读时要注意区分是哪种类型,再按照以下方法进行判读:
1.获取图中的重要信息
(1)图名:可反映图示所在的地理位置和图的核心内容。
(2)图例:反映岩层的新老顺序,有时用不同符号表示不同的岩石类型。
(3)经纬线、指向标和比例尺。
2.据图中信息进行分析应用
对地质图的分析要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重点分析以下要点:
(1)分析图中地质构造特征:区分背斜、向斜,有无断层(在什么位置),有无火山构造,有无岩层缺失(如背斜顶部的岩层缺失等)。
(2)判定岩石类型:有生物化石的必为沉积岩;变质岩往往紧邻岩浆侵入体;火山锥上必为喷出岩。要在认识岩石类型的基础上判断其特征。
(3)判定地质构造或岩层形成顺序:一般而言,沉积岩层下老上新,岩浆侵入体晚于其所在的沉积岩层。总之,之后出现的破坏是在原有基础上形成的,如下图所示,图中有侵入岩,说明在某沉积岩层形成之后,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被侵入沉积岩层的形成时代。
(4)推测岩层形成环境:
①岩层中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该地曾经是海洋。沉积岩层中有煤、石油,反映出该地曾经有森林或其他丰富的有机物质。石灰岩层反映出该地曾经是浅海。
②岩层呈水平状态,且从下至上由老至新连续排列(如上图),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地壳稳定下沉,地理环境没有明显变化。
③某种岩层缺失的原因可能有三个:一是当时地壳隆起,地势升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隆起后被外力侵蚀;三是当时气候发生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如下图)
④若上下两个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壳平稳抬升或褶皱隆起,岩层遭受外力侵蚀而形成。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
说明是由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形成的。(如图所示)
⑤若岩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岩层形成后,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岩层颠倒是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发生强烈褶皱所致(如下图)。若出现有断层,说明相应岩层形成后,发生了强烈的地壳运动,甚至出现过地震。
(5)在上述判断基础之上,进一步分析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工程选址、资源开发、旅游观光等。
二、地质剖面图的判读方法
【典例指引】
一、选择题
(2022·浙江6月)如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中甲处( )
A.岩层受挤压形成向斜构造 B.受断层影响下陷形成谷地
C.因岩浆活动地表出露喷出岩 D.因外力作用地下埋藏变质岩
【答案】1.B 2.A
【解析】第1题,读图,从图例当中可以看到,①所在位置是沉积物,尚未形成沉积岩,不可能出现化石,A项错误;②所在位置为砂岩岩层,砂岩是一种沉积岩,可能会含有化石,B项正确;③所在位置为大理岩,大理岩是石灰岩经变质作用形成的,其本质为变质岩,不可能含有化石,C项错误;④所在位置为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地壳冷却凝固形成的,不可能含有化石,D项错误。
第2题,观察图中的甲处,可以发现甲处岩层向下凹陷,其形成原因是岩层受挤压向下弯曲形成向斜构造,A项正确;由图可知,断层左侧相对下沉,右侧相对抬升,且两侧都有砂岩岩层存在,断层左侧砂岩位置比右侧砂岩位置低,说明甲处是抬升不是下陷,B项错误;甲处的岩层为砾岩,是沉积岩,与岩浆活动无关,C项错误;甲处岩层从上往下依次为砾岩、砂岩、石灰岩,均为沉积岩,并没有变质岩,D项错误。
(2022·浙江6月)如图为世界局部图。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海沟的成因是( )
A.亚欧板块张裂 B.美洲板块抬升 C.太平洋板块张裂 D.太平洋板块俯冲
4.与海沟相伴的宏观地形有( )
①海岭 ②裂谷 ③山脉 ④岛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3.D 4.C
【解析】第3题,据图可知,阿留申海沟位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受碰撞挤压,太平洋板块俯冲插入美洲板块底部,太平洋板块一侧挤压下沉,形成海沟;美洲板块一侧受抬升形成岛弧或海岸山脉;海沟区域不临亚欧板块,且亚欧板块属大陆板块,张裂应形成裂谷;板块张裂在海底形成海岭。
第4题,据所学可知,生长边界受张裂在海洋中形成海岭,在陆地上形成裂谷,二者不与海沟相伴;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在消亡边界挤压碰撞,大洋板块一侧下沉形成海沟,大陆板块一侧受抬升,形成岛弧或海岸山脉,岛弧或海岸山脉与海沟相伴。
二、非选择题
5.(2023广东地理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音河流域位于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地区。巴音河在宗务隆山以南形成了大面积的冲洪积扇;2015年12月,当地对该区域巴音河出山口长约4 km的河道进行了硬化。图a示意巴音河冲洪积扇及周边地区地理环境特征;图b示意图a中P1、P2两点之间的水文地质剖面。
图a 图b
(1)分析图a中布赫特山西南麓山前区域发育较大面积沙丘的原因。
(2)如图b所示,巴音河河道所在区域地下水含水层明显较厚,且在河道以南出现地下水溢出。请从地质构造角度,分析形成这两种现象的原因。
【答案】5.(1)布赫特山以西地区细粒碎屑物质丰富;受盛行西风影响,形成风沙流;受西北—东南走向的布赫特山阻挡,叠加沙丘北侧局地地形影响,该地有利于沙丘发育和存续。
(2)区域属于向斜构造,利于冲洪积物堆积;断层加剧凹陷,进一步增加冲洪积物的厚度,导致含水层明显增厚。德南隆起,背斜构造,阻挡地下水水平运动,抬升地下水水位;地下水通过河道两侧断层处的通道,溢出地表。
【解析】(1)可从沙丘的沙源、动力因素、地形因素等方面分析。沙源方面,布赫特山以西地区冲积平原广布,细粒碎屑物质丰富,可提供丰富的沙源。动力因素方面,该地处于盛行西风的影响下,在盛行西风搬运作用下,易形成风沙流。地形因素方面,受西北—东南走向的布赫特山阻挡,风力挟带的沙尘在山前堆积。
(2)主要从褶皱构造、断层构造两方面分析原因。地下水含水层明显较厚的原因:巴音河地下深处为向斜构造,并堆积了厚厚的冲洪积物,利于地下水汇聚;巴音河处于断层之间凹陷处,进一步增加了冲洪积物堆积厚度,导致含水层明显增厚。在河道以南出现地下水溢出的原因:德南隆起属于背斜构造,向上凸起的背斜可以阻挡地下水继续向偏南方向的流动,抬升了地下水水位;断层构造方面,地下水运动至河道南侧断层处,通过断层溢出地表。
地质构造
褶皱
背斜
向斜
从形态上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A)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B)
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未受侵蚀地貌
常形成山岭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侵蚀后地貌
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A)
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B)
位移类型
地貌类型
水平方向
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新地貌
垂直
方向
相对下降
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相对上升
发育成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
运动形式
形成的地貌
相离运动
裂谷、海洋
相向运动
巨大山系、海沟、岛弧等
交通布局
表现
原因
方式选择
优先选公路,其次才是铁路
公路的建造成本较低、难度较小
线路分布
主要分布在山麓、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地形相对和缓
延伸方向
迂回前进
降低道路的坡度
考虑生态
减少对山地景观的破坏和对耕地、林地的占用
保护生态环境,防范自然灾害
有利影响
缩短里程,提高通行速度,减少通行时间,有效避免自然灾害的威胁
不利影响
桥隧比例增加,会大幅度增加建设费用
图示
剖面图
平面图
依据岩层弯曲状况或岩层新老关系判断
依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
背斜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如图甲中①处(由中心到两翼为B-C-D,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向斜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如图甲中②处)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如图乙)
图示
对地貌的影响
生长边界→板块张裂→地壳薄弱→岩浆侵入或喷出,地球内部能量释放→易形成火山,形成新的岩石(岩石年龄新),地热资源丰富→如冰岛
类型
大陆与大陆板块碰撞
大陆与大洋板块碰撞
图示
对地貌的影响
消亡边界→板块挤压→碰撞产生巨大能量,易发生地震→岩层消亡(岩石年龄老),部分褶皱隆起→如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使地中海缩小,阿尔卑斯山脉隆起,地中海沿岸多地震;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消亡边界处形成海沟,美洲板块挤压抬升,形成安第斯山脉
角度
判读关键
判断岩层新老关系
①一般沉积岩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
②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③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判断
地质构造
①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
②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未侵蚀前常成山岭;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成谷地或盆地。
③看岩层的新老关系: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这是判断背斜与向斜最可靠的依据。
④看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且沿断裂面有无明显的相对位移:即岩块是否有相对上升或下降运动。若只有破裂而无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
判断地壳运动性质
①褶皱、断层的存在说明经历了地壳的水平(或垂直)运动。
②有沉积岩层或沉积物说明经历了沉积作用且沉积时地势低洼,也可能伴随着下降运动。
③若某个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接受沉积,或者说明该年代地壳下沉形成了沉积岩,后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
相关试卷
第19讲 植被与土壤(知识清单)-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含答案):
这是一份第19讲 植被与土壤(知识清单)-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含答案),文件包含第19讲植被与土壤知识清单-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教师版docx、第19讲植被与土壤知识清单-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18讲 河流地貌(知识清单)-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含答案):
这是一份第18讲 河流地貌(知识清单)-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含答案),文件包含第18讲河流地貌知识清单-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教师版docx、第18讲河流地貌知识清单-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17讲 构造地貌的形成(专项训练)-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含答案):
这是一份第17讲 构造地貌的形成(专项训练)-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含答案),文件包含第17讲构造地貌的形成专项训练-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教师版docx、第17讲构造地貌的形成专项训练-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程跟踪讲与练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