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镇江市九年级(上)第一次调研化学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镇江市九年级(上)第一次调研化学试卷,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分)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铁丝生锈B.植物的光合作用
C.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D.葡萄酿酒
2.(2分)以下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大理石B.空气
C.蒸馏水D.澄清石灰水
3.(2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用天然气作燃料B.用铜做导线
C.用酒精消毒D.用镁粉制作烟花
4.(2分)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回收塑料,再生减污B.焚烧秸秆,增肥农田
C.焚烧垃圾,净化环境D.用剩药品,放回原瓶
5.(2分)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 )
A.因为金刚石硬度大,所以可用于切割玻璃
B.因为干冰易升华吸热,所以可用来人工降雨
C.因为石墨能导电,所以可作电极
D.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燃料
6.(2分)善于归纳知识,有利于培养我们的科学素质。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有错误的一组是( )
A.AB.BC.CD.D
7.(2分)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B.氧气验满
C.液体加热D.量9.5mL液体
8.(2分)下列实验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用带火星的小木条区分氧气和空气
B.用澄清石灰水区别二氧化碳和氮气
C.用观察颜色区别四氧化三铁和二氧化锰
D.用闻气味区分酒精和醋酸
9.(2分)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空气中气体含量:
B.酒精灯火焰的温度:
C.水中气体的溶解性:
D.气体的密度:
10.(2分)以下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B.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11.(2分)下列指定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正确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铁+氧气三氧化二铁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C.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原理:过氧化氢水+氧气
D.植物的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水→葡萄糖+氧气
12.(2分)工业上用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俗称食盐水)的方法制取氢氧化钠和氯气,其化学符号表达式为:NaCl+H2ONaOH+H2+Cl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氯化钠可以加快铁的生锈
B.氢气具有可燃性,能作高能燃料
C.称量氢氧化钠时应该放在纸上称量
D.该反应将电能转化成化学能
13.(2分)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放平稳且面对刻度,先是平视读数为20mL,又仰视读数为25mL,则该生实际加入液体的体积为( )
A.等于5mLB.大于5mLC.小于5mLD.无法判断
14.(2分)CO2是重要的资源,以其为原料可获得下列四种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①是自然界产生氧气的主要途径
B.反应②的实现利于缓解塑料引发的白色污染
C.反应③是分解反应
D.反应④说明镁在二氧化碳中也可以燃烧
15.(2分)4.6g某化合物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下列对该化合物组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B.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
C.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16.(2分)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
A.AB.BC.CD.D
17.(2分)为了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某同学用一根铁丝穿4片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按照图示将醋酸和水滴加到相应的位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1、3会变红,2、4不变色
B.该实验证明CO2能使石蕊变红色
C.该实验说明CO2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
D.该实验的优点是将多个实验合为一体,对比性强
18.(2分)实验小组用燃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用氧气传感器测得的密闭容器内氧气浓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先点燃红磷,氧气浓度变化如曲线ab,氧气浓度变化如曲线bc。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B.氧气浓度为5.1%时容器中的气体主要是氮气
C.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的能力大于白磷
D.该实验说明燃磷法不能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多选)19.(2分)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
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
C.向一定量的MnO2中加入H2O2溶液
D.加热等质量的氯酸钾
20.(2分)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剩余固体的质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反应中固体减轻是因为生成了氧气
B.0~t1导管口放出的气体主要是试管中的空气
C.t1~t2反应过程中固体成分有3种
D.t2以后,剩余固体是纯净物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空1分,共21分)
21.(4分)用化学符号表示
(1)碳元素 ;
(2)空气中供人呼吸的气体 ;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
(4)用于人工降雨的干冰 。
22.(6分)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的字母序号填空:
A.金刚石 B.干冰 C.食盐 D.稀盐酸 E.碳酸氢铵 F.水银
(1)可用于温度计的是 ;
(2)常用来切割玻璃的物质是 ;
(3)可用于金属除锈的是 ;
(4)厨房中作调味品的是 ;
(5)农业上用做化肥的是 ;
(6)常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
23.(4分)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可观察到的现象 。
(2)该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物理性质是 。
24.(4分)小红想研究影响过氧化氢(H2O2)分解速度的因素.在四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2g二氧化锰(MnO2)粉末,然后加入50mL的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如图所示),观察气泡产生的速度
(1)该实验研究的问题是:过氧化氢分解的速度与 的关系。
(2)实验完毕,可利用过滤法回收剩余溶液中的二氧化锰粉末.过滤干燥后回收的二氧化锰粉末质量应该是 克,该数据说明催化剂在反应前后 没有发生改变,二氧化锰要作为催化剂使用在化学反应前后还必须 不变。
25.(3分)铜跟铁一样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产生铜绿(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根据反应前后 不变,铜生锈是铜和空气中的氧气与 和 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每空1分,共24分)
26.(16分)下面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
(1)写出仪器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比较纯净的氧气,选取A为发生装置,则收集装置为 ,A装置试管口还应放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3)实验室也可用双氧水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要较好地控制产生氧气的速度,应选用发生装置 (填字母),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其中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实验室若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文字表达式 ,发生装置可选用 或B,D,而D装置中使用有孔塑料板后具有的突出优点是 ,其收集装置为 或G。
(5)“G”图是化学中的多功能瓶,可以有如下用途:
①可以用做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从 端进氧气;(用“a”或“b”填空)
②医院里给病人输氧为了给氧气加湿和观察氧气的输出速度也可以在氧气瓶和病人之间连接该装置,在集气瓶装半瓶水,将 端接氧气钢瓶。(用“a”或“b”填空)
(6)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混合加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NH3极易溶于水。制取并收集NH3,应该从上图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因为氨气是一种空气污染物,故收集氨气最好用装置“G”,收集时应从 进气(填“a”或“b”)。
27.(8分)如图分别是木炭、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中,木炭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的更旺,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 有关,写出木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实验中石灰水的作用是 。
(2)实验二中,细铁丝在空气不能燃烧。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细铁丝在纯氧气中剧烈燃烧, ,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图有一处明显错误是 ,该错误可能导致的后果是 。
(3)比较、归纳是学习的有效方法,下面对上述化学实验的归纳中,正确的是 。
A.木炭和细铁丝都点燃后伸入集气瓶
B.两个实验都有黑色固体生成
C.两个实验都发生氧化反应,都放热
四、综合题(本题包括1小题,每空1分,共15分)
28.(5分)根据描述,写出物质的名称:
(1)绿色粉末状固体A受热分解能生成一种黑色固体B,A是 ,B是 ;
(2)在无色液体C分解制氧气中,固体D可做催化剂,D是 ;
(3)白色固体E受热生成三种物质,其中一种是刺激性气味的F气体,完全分解后无固体残留 ;F是 。
29.(10分)碳和氧的综合利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碳的多样性
(1)金刚石和石墨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存在很大差异,原因是碳原子的 不同。
(2)从石墨中分离出的单层石墨片(石墨烯)是目前人工制得的最薄材料。石墨烯在室温下可以独立稳定存在,具有优异的导电、导热性。
①石墨烯属于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②写出石墨烯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
(二)“碳中和”的实现
2021年10月16日,第五届国际低碳大会暨“碳达峰”、“碳中和”峰会在镇江召开。CO2的吸收、捕捉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
(3)CO2的过度排放会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
(4)自然界有多种途径吸收二氧化碳。绿色植物通过 作用吸收CO2。
(5)如图是科学家正在研究的二氧化碳循环利用技术:
①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催化剂、高温条件下,除生成甲醇(CH4O)外,还生成一种常温下为液态的化合物,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②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该技术符合低碳经济的理念
b.该技术有利于缓解全球面临的能源危机
c.水生成氢气的过程中所用的催化剂一定是二氧化锰
(三)二氧化碳的利用
尿素[CO(NH2)2]是一种常用化肥,图1是利用空气等制尿素的主要流程。
(6)分离空气的常用方法有以下两种:
①将液态空气汽化,首先分离出气体X,则沸点:X Y(选填“>”或“<”)。
②由Y和CH4在一定条件下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中:是将 能转化为光能和 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40分。)
1.【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铁丝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故不符合题意;
B、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氧气等新物质生成,故不符合题意;
C、分离液态空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故符合题意;
D、葡萄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逐项分析即可.
【解答】解:A、大理石中含有碳酸钙以及其它杂质。故选项错误;
B、空气中含有氮气,属于混合物;
C、蒸馏水中只含有一种物质。故选项正确;
D、澄清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和水,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
3.【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天然气作燃料,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B、铜用于制导线,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
C、酒精消毒,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D、镁粉制作烟花,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4.【分析】根据化学与环境保护的知识及药品使用原则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回收塑料,可以减少白色污染;
B、焚烧秸秆,污染空气;
C、焚烧垃圾,污染空气;
D、用剩药品,可能污染原瓶试剂,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环境保护的知识以及实验药品处理原则,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完成此题。
5.【分析】A.根据金刚石的硬度大分析判断;
B.根据干冰易升华吸热分析判断;
C.根据石墨的导电性分析判断;
D.根据氧气的助燃性分析判断.
【解答】解:A.金刚石是天然的最硬的物质,故A正确;
B.干冰易升华吸热,故B正确;
C.石墨有良好的导电性,故C正确;
D.氧气有助燃性,而本身没有可燃性,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对应关系,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是解答的关键.
6.【分析】A、根据安全知识来分析;
B、根据仪器的精确度以及数据的记录方法来分析;
C、根据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来分析;
D、根据环保的知识来分析。
【解答】解:A、煤气泄漏时,降低燃气浓度;地窖中二氧化碳含量可能过高,正确。
B、量取9.2mL的水时应选取10mL量筒;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4.1g,不正确。
C、光合作用过程中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电池放电过程中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C不符合题意。
D、提倡使用公共交通等,正确,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正确。
故选:B。
【点评】本考点综合性比较强,化学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因此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做题时要认真分析,综合把握,本考点经常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7.【分析】A、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氧气验满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量筒的使用原则是,尽量选取一次量取全部液体的最小规格的量筒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
B、氧气验满时,不能伸入瓶中;
C、给液体加热时,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D、量筒量液时要注意量程的选择,选取的量程太大,选取的量程太小。所以,应选择10mL的量程。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8.【分析】A、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进行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
C、根据四氧化三铁和二氧化锰都是黑色固体进行分析;
D、根据酒精具有醇香气味,醋酸具有酸味进行分析。
【解答】解:A、用带火星的小木条区分氧气和空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的是空气,可以鉴别;
B、用澄清石灰水区别二氧化碳和氮气,无明显现象的是氮气,可以鉴别;
C、四氧化三铁和二氧化锰均是黑色固体,不能鉴别;
D、酒精具有醇香气味,通过闻气味的方法可以鉴别。
故选:C。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9.【分析】A、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进行分析。
B、根据酒精灯火焰的温度进行分析。
C、根据O2不易溶于水,CO2能溶于水,N2难溶于水,进行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密度均大于空气进行分析。
【解答】解:A.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故A正确;
B、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外焰、焰心;
C、O2不易溶于水,CO2能溶于水,N2难溶于水,水中气体的溶解性由强到弱依次为:CO2、O4、N2,故C错误;
D、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密度均大于空气、氧气,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0.【分析】A、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镁条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故选项说法错误。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C、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白磷在空气中燃烧,而不是白雾。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11.【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文字表达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名称分别写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标出一个指向生成物的箭头;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连接起来)进行书写即可。
【解答】解: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四氧化三铁。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
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水+氧气。
D、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二氧化碳和水在光和叶绿体的作用下转化成葡萄糖和氧气葡萄糖+氧气。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文字表达式、判定反应类型的能力,了解文字表达式的书写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12.【分析】A、根据铁与盐溶液,酸、碱性溶液接触会加速腐蚀进行分析。
B、根据氢气具有可燃性,氢气燃烧值高进行分析。
C、根据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易潮解进行分析。
D、根据题中信息进行分析。
【解答】解:A、铁与盐溶液,酸,所以氯化钠可以加快铁的生锈;
B、氢气具有可燃性,能作高能燃料;
C、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上称量;
D、通过题中信息可知该反应将电能转化成化学能。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3.【分析】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小,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根据量筒的读数与实际值的关系来判断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大小。
【解答】解:先是平视读数为20mL,实际液体体积即为20mL,又仰视读数为25mL,则实际液体的体积大于25mL。
故选:B。
【点评】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度数大,实值则偏小,仰视度数小,实值已超出。
14.【分析】A、根据光合作用是自然界产生氧气的主要途径进行分析。
B、根据易降解的塑料有利于缓解塑料引发的白色污染进行分析。
C、根据符合多变一的反应是化合反应进行分析。
D、根据镁在二氧化碳中也可以燃烧进行分析。
【解答】解:A、反应①是光合作用,故A正确;
B、反应②可以得到易降解的塑料,故B正确;
C、反应③符合多变一,故C错误;
D、反应④说明镁在二氧化碳中也可以燃烧。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制备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5.【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
【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8.8g+6.4g﹣4.4g=9.6g;
5.8g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8.4g××100%=6.4g,
3.4g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5.2g××100%=4.8g,
该化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8.4g+4.8g﹣9.6g=2.6g,
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和水中的氢元素来自于该化合物,因此该化合物中含有碳元素。
故选:C。
【点评】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
16.【分析】A、根据氧气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而空气不能,以及空气和氧气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来分析;
B、根据石灰水和蒸馏水都是无色液体,以及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不能使蒸馏水变浑浊来分析;
C、根据铁丝能被磁铁吸引而铜丝不能,以及铜丝呈紫红色,铁丝呈银白色来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氮气不能,以及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来分析。
【解答】解:A、方法一:氧气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而空气不能;方法二:空气和氧气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方法一:石灰水和蒸馏水都是无色液体;方法二: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不能使蒸馏水变浑浊;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方法一:铁丝能被磁铁吸引而铜丝不能;方法二:铜丝呈紫红色,观察颜色可以区分铜丝和铁丝。
D、方法一: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氮气不能;方法二: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用燃着的木条不能区分二者。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7.【分析】根据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显酸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进行分析。
【解答】解:A、醋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红色、3处变红色,2,故A正确;
B、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是紫色石蕊变红色,故B错误;
C、2处石蕊变红色,故C正确;
D、该实验的优点是将多个实验合为一体,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及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18.【分析】A、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进行分析。
B、根据红磷、白磷能消耗装置中的氧气,不与氮气反应进行分析。
C、根据等红磷熄灭后点燃白磷,白磷能在剩余的空气中继续燃烧进行分析。
D、根据最终剩余气体中氧气的浓度为5.1%进行分析。
【解答】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
B、红磷,不与氮气反应,故B正确;
C、等红磷熄灭后点燃白磷,说明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的能力小于白磷;
D、最终剩余气体中氧气的浓度为5.1%,该实验说明燃磷法不能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空气组成的测定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19.【分析】A、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是21%,其它气体体积分数是78%;
B、加热一段时间后,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D、加热条件下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解答】解:A、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是21%,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B、加热一段时间后、二氧化锰和氧气,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气质量增大;
D、加热条件下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但是最终生成氧气质量相等。
故选:B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0.【分析】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解答】解: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故A正确;
B、0~t1高锰酸钾的质量没有减少,即高锰酸钾还没有分解,故B正确;
C、t4~t2反应过程中,高锰酸钾部分分解、二氧化锰和高锰酸钾;
D、t2以后,高锰酸钾完全分解,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应用质量守恒的方法确定解答,解题关键明确图象含义和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运用。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空1分,共21分)
21.【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1)碳元素表示为C;
(2)空气中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化学式为O2;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化学式为N2;
(4)二氧化碳易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2。
故答案为:(1)C;
(2)O2;
(3)N2;
(4)CO3。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22.【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水银可用于温度计;
(2)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坚硬的物质,可用于切割玻璃;
(3)稀盐酸可以与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可用于金属除锈;
(4)食盐有咸味,无毒;
(5)碳酸氢铵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6)固态的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干冰易升华吸热。
故答案为:(1)F;
(2)A;
(3)D;
(4)C;
(5)E;
(6)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物质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解答。
23.【分析】根据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可以分析出哪一支蜡烛先熄灭;从蜡烛熄灭的先后顺序可以推断出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答】解:向烧杯内倾倒二氧化碳时所观察到的现象是:下面的蜡烛先熄灭,然后上面的蜡烛才熄灭,②二氧化碳不燃烧。
故答案为:(1)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
(2)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点评】此题考查知识点的方式比较灵活,但并不是难题,同学们只要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学性质就可以顺利完成该题。
24.【分析】(1)根据表中信息进行分析;
(2)根据催化剂的定义进行分析。
【解答】解:(1)由表中内容可知,H2O2溶液的浓度不同,反应速率不同4O2溶液的浓度的关系。
(2)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但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说明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故答案为:(1)H2O4溶液的浓度;
(2)2;质量。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催化剂的探究,理解催化剂的定义及表中信息为解答该题的关键。
25.【分析】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碱式碳酸铜中含有铜、氢、氧、碳元素进行分析。
【解答】解:铜跟铁一样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产生铜绿(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2,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碱式碳酸铜中含有铜、氢、氧,所以铜生锈是铜和空气中的氧气与二氧化碳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故答案为:元素种类;二氧化碳;水。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每空1分,共24分)
26.【分析】(1)根据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
(2)根据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进行分析。
(3)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进行分析。
(4)根据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当打开弹簧夹时,长颈漏斗内的液体在重力作用下进入试管,使试管内液面上升到有孔塑料板以上,与固体试剂接触,开始反应,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进行分析。
(5)根据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进行分析。
(6)根据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混合加热来制取氨气,该反应为固体加热型,氨气密度比空气小,进行分析。
【解答】解:(1)①为铁架台,②为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比较纯净的氧气,该反应为固体加热型,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排空气法纯净,则收集较纯净的氧气;A装置试管口还应放一团棉花,堵塞导管、二氧化锰和氧气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实验室也可用双氧水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该反应为固液常温型,应选用发生装置C,从而控制反应速率;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水+氧气,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
(4)实验室若用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发生装置可选用C或B或D,当打开弹簧夹时,使试管内液面上升到有孔塑料板以上,开始反应,产生的气体无法排出,使试管内部气压增大,使液面降到有孔塑料板以下,反应停止;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故其收集装置为E或G;
(5)①G可以用做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②医院里给病人输氧为了给氧气加湿和观察氧气的输出速度也可以在氧气瓶和病人之间连接该装置,在集气瓶装半瓶水,将b端接氧气钢瓶,观察氧气的输出速度;
(6)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混合加热来制取氨气,该反应为固体加热型;因为氨气是一种空气污染物,氨气密度比空气小。
故答案为:(1)铁架台;长颈漏斗
(2)F;一团棉花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C;过氧化氢;不变;
(4)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C;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E;
(5)①b;
②b;
(6)A;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27.【分析】(1)根据木炭燃烧的现象、氧气的浓度、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分析回答;
(2)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注意事项分析回答;
(3)根据木炭和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注意事项、生成物的状态等分析判断。
【解答】解:(1)实验一,木炭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的更旺;木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实验中石灰水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碳。
(2)细铁丝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有一处明显错误是瓶底未加少量的水或细沙;
(3)A.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A错误;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有黑色固体生成,故B错误;
C.两个实验都发生氧化反应,故C正确。
故答案为:
(1)氧气的浓度;碳+氧气;验证二氧化碳的产生;
(2)火星四射;铁+氧气;集气瓶底部没有放少量水或细沙;
(3)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探究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是课本中的基础的实验,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即可解答。
四、综合题(本题包括1小题,每空1分,共15分)
28.【分析】(1)根据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进行分析。
(2)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进行分析。
(3)根据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分析。
【解答】解:(1)绿色粉末状固体A受热分解生成一种黑色固体B,A是碱式碳酸铜;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在无色液体C分解制氧气中,D是二氧化锰;
(3)白色固体E受热生成三种物质,其中一种是刺激性气味的F气体,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D是碳酸氢铵。
故答案为:(1)碱式碳酸铜;氧化铜;
(2)二氧化锰;
(3)碳酸氢铵;氨气。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推断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
29.【分析】(1)根据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进行分析。
(2)根据石墨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石墨烯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3)根据CO2的过度排放会造成的环境问题进行分析。
(4)根据绿色植物通可以过光合作用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5)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生成的常温下为液态的化合物为水,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复合催化剂的作用下可合成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等,水生成氢气的过程中所用的催化剂不一定是二氧化锰,进行分析。
(6)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Y(O2)和CH4在一定条件下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中进行分析。
【解答】解:(1)金刚石和石墨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存在很大差异;
(2)①石墨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
②石墨烯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碳+氧气;
(3)CO2的过度排放会造成的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
(4)绿色植物通可以过光合作用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5)①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催化剂、高温条件下,还生成一种常温下为液态的化合物,元素种类不变,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氢气;
②a、流程中可实现二氧化碳循环利用,故a正确;
b、流程中可实现二氧化碳循环利用、汽油,该技术有助于缓解全球面临的能源危机;
c、水生成氢气的过程中所用的催化剂不一定是二氧化锰;
(6)①将液态空气汽化,首先分离出气体X3,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X为氮气,沸点低的先汽化出来;
②由Y(O8)和CH4在一定条件下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中: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内能。
故答案为:(1)排列方式。
(2)①纯净物。
②碳+氧气二氧化碳。
(3)温室效应。
(4)光合。
(5)①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催化剂、高温条件下4O)外,还生成一种常温下为液态的化合物。
②ab。
(6)①<;
②化学;内。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制备等,注意完成此题,可以从题干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题。A.化学与安全
B.实验记录
煤气泄漏——关阀开窗
进入地窖——先做灯火实验
①用10mL筒量取9.2mL的水
②用托盘天平称取5.65g氯化钠固体
C.化学与能源
D.化学与环保
光合作用——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电池放电——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减少汽车尾气污染——提倡使用公共交通等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开发并使用太阳能等
需区分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空气和氧气
用带火星木条检验
闻气味
B
石灰水和蒸馏水
观察颜色
通入二氧化碳
C
铜丝和铁丝
用磁铁吸引
观察颜色
D
二氧化碳和氮气
澄清石灰水
燃着的木条
实验次数
1
2
3
4
(50mL)H2O2溶液的浓度
1%
5%
10%
15%
MnO2质量
2g
2g
2g
2g
气泡产生的速度
+
++
+++
++++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九年级(上)第一次学情调研化学试卷,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双氧水,碳酸氢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南省郑州市九年级(上)第一次学情调研化学试卷,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综合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镇江市丹阳三中九年级(上)第一次调研化学试卷.,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