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展开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共17页。
A.闵恩泽,石油化工催化剂研究
B.师昌绪,材料腐蚀研究
C.赵忠贤,高温超导材料研究
D.张存浩,高能化学激光研究
2.(1分)2023年5月30日,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发射成功。下列火箭发射流程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吊装上塔B.瞄准定位C.关闭舱门D.点火发射
3.(1分)吉林雾凇,北国盛景。空气成分中与雾凇形成有关的是( )
A.水蒸气B.二氧化碳C.氧气D.氮气
4.(1分)我国力争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CO2的相对“零排放”。下列做法与此相违背的是( )
A.随手关灯B.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C.“低碳”出行D.露天焚烧垃圾
5.(1分)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
A.冰水混合物B.液态氧气C.稀有气体D.碱式碳酸铜
6.(1分)“铜绿”性质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酒精灯添加酒精B.倾倒稀盐酸
C.滴管取用稀盐酸D.取用“铜绿”
7.(1分)金属镁是否能导电?小言将打磨好的镁条连接一节干电池和小灯泡来进行验证。小言的做法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环节( )
A.提出问题B.制定计划C.进行实验D.得出结论
8.(1分)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石墨黑色质软——作铅笔芯
B.CO2可溶于水——作灭火剂
C.金刚石硬度大——作钻探机钻头
D.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作保护气
9.(1分)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白色的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固体粉末会随着产生的气流跳动
B.在氧气中点燃铁丝,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C.硫磺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剧烈,发出白光
10.(1分)如图,杠杆已调至平衡。向集气瓶内缓慢通入一定量的CO2气体,稍后再倒入浓NaOH溶液(NaOH溶液能吸收CO2,不吸收O2液面不接触乒乓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入CO2气体后,左端乒乓球下降
B.整个过程中乒乓球位置始终没有变化
C.倒入浓NaOH溶液后,杠杆逐渐恢复原状
D.其他条件不变,将CO2换成O2会产生同样现象
二、第11~15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错选不得分,漏选得1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1.(2分)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
A.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常用作燃料
B.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光放热等现象,但发光放热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C.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反应中作催化剂,所以二氧化锰可作一切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D.二氧化碳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所以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12.(2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两个实验对蜡烛燃烧的产物进行探究。下列对该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一”中可观察到注射器内壁出现一层白膜
B.通过“实验一”可知: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实验二”所得曲线是c代表密闭容器中氧气的浓度变化
D.“实验二”结束后可观察到反应容器内壁有少量水珠
13.(2分)科学的进步源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AB.BC.CD.D
(多选)14.(2分)在一定条件下,下列转化能够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CO2→H2OB.Cu→CuOC.O2→H2D.H2O→H2O2
(多选)15.(2分)某同学将用石蕊溶液浸泡后的滤纸晾干后,制成三角纸风车,在纸风车的a叶片上滴1滴稀醋酸,b叶片上滴1滴蒸馏水,b叶片仍为紫色2的集气瓶中(如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过一段时间观察,a、b、c叶片均为红色
B.b叶片变成了红色,说明蒸馏水具有稀醋酸相似的性质
C.b、c叶片对比,说明CO2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
D.取出纸风车,在空中放飞,风干后,b叶片又变为紫色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0分)
16.(5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你根据下列情景和所学的化学知识及生活经验回答问题。
(1)葡萄糖、砂糖烧焦后都变黑,说明这些物质中都含有 元素(填写元素名称)。
(2)人们以煤、石油为原料,通过化学工艺,制造与合成价值更高的物质。下列产品不属于用煤和石油制造的是 (填字母序号)。
A.药物
B.塑料制品
C.食盐
D.合成纤维
E.合成橡胶
(3)镁能用来制作烟花是因为 (写出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4)潜水员需要携带供氧装置,因为氧气具有 的性质。
(5)干冰能人工降雨,因为干冰 是一个吸热过程,使得周围温度降低,空气中水蒸气凝结成水滴。
17.(17分)学习化学需要进行化学实验。如图所示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将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己知: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干燥气体。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你认为选用B作发生装置,优点是 ;请指出装置C中存在的一处错误 。
(3)改进上述装置图中存在的错误,并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在实验室中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氧气。按照要求选择实验装置,先 ,再装入药品,进行实验。
①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从左到右填写装置序号字母)。
②上述方法制氧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
③若把G装置中的浓硫酸换成水并盛满,用来收集难溶于水的气体时,气体从 (填“a”或“b”)端通入。
(4)写出实验室用A装置制备氧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其基本反应类型属于 反应。
(5)甲烷(CH4)是一种可燃性气体,实验室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与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得,并能用F装置来收集。
①实验室制备甲烷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
②根据甲烷气体的收集方式,推测甲烷的物理性质 (写一点)。
③用F装置收集甲烷,发现 时,说明集气瓶中的水排完了,这时一只手扶稳集气瓶 ,然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
④甲烷(CH4)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写出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生成的产物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写出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
(6)实验结束后某同学整理实验室,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后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B.洗涤后的试管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
C.实验剩余药品放入指定容器
D.归类整理试剂瓶并使标签朝里
18.(12分)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经典赏析】(1)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实验装置如图1)。汞在加热的条件下;汞为液态,在汞槽中起到液封的作用;生成的氧化汞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把得到的氧气加到剩下的,结果所得气体跟空气的性质完全一样:汞有毒。该实验中选择使用汞,优点有 。
A.实验过程中没有污染
B.在汞槽中起到液封作用
C.生成的物质加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
D.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几乎耗尽
(2)通过实验,拉瓦锡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对此结论予以补充 。
【实验回顾】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2),写出红磷燃烧的实验现象 ,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其基本反应类型属于 反应,红磷此性质可用于制作 。
兴趣小组用该方法测出的氧气含量常常远低于21%。
【提出问题】用红磷燃烧的方法为什么不能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进行猜想】(1)装置漏气;(2) 装置内氧气有剩余;
【实验探究1】小明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探究用铁能否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于是进行了实验(装置如图3)
【交流与反思】与用红磷燃烧的方法相比,用铁丝生锈的方法测定的主要优点: 。
【实验探究2】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小明通过查阅资料,利用铁粉、炭粉、氯化钠(NaCl)(装置如图4),8分钟后测得的数据如表:
请计算出空气中氧气含量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结论与反思】通过上述实验探究,选择 (填物质名称)进行实验,可较为快速地完成实验并减小实验误差。
【拓展延伸】铜也能与空气中氧气、水、二氧化碳反应而锈蚀,生成铜绿【铜绿的主要成分为Cu2(OH)2CO3】,若将图3装置中的粗铁丝换成足量的铜丝进行实验,请判断能否比较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19.(6分)多种物质都可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如二氧化锰(MnO2)。
实验小组的同学探究漂白液【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和氯化钠(NaCl)】、氯化铁(FeCl3)、硫酸钾(K2SO4)能否催化过氧化氢分解。
(1)如图所示,分别向三支试管中多次加入5%过氧化氢溶液,每次2mL,则将 伸入试管,检验是否有氧气生成。
结果如下表。
(2)反思:若要证明某物质是过氧化氢反应的催化剂,还要验证它在化学反应前后 和 不变。
(3)探究不同催化剂催化效果的实验方案:
将等体积5%过氧化氢溶液加到不同催化剂中,比较用排水法收集50mL氧气的快慢。
请从如图中选择合适的仪器(每种仪器限用一次),组成该探究的完整实验装置,不需要用到的是 (填字母标号)。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第1~10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0分。
1.【分析】根据研究的材料主要涉及具有优良性能导电材料开发进行分析。
【解答】解:A、闵恩泽,是研究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的物质,故A错;
B、师昌绪,是研究材料的腐蚀,故B错;
C、赵忠贤,高温超导材料,故C正确;
D、张存浩,是研究激光材料,故D错。
故选:C。
2.【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吊装上塔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瞄准定位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关闭舱门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点火发射包含着物质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故D正确。
故选:D。
3.【分析】该题涉及的知识点是考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概念的理解。
【解答】解:空气成分中与雾凇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固体的现象,故A正确;
故选A。
4.【分析】根据“碳中和”,即CO2的相对“零排放”,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随手关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选项错误。
B、严禁乱砍滥伐森林,能增加二氧化碳的消耗,故选项错误。
C、“低碳”出行,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D、露天焚烧垃圾,不利于实现“碳中和”。
故选:D。
5.【分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解答】解:A、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
B、液态氧气只含有氧气这一种物质,故错误;
C、稀有气体是氦气、氩气等气体的统称,故正确;
D、碱式碳酸铜是一种物质,故错误;
故选:C。
6.【分析】A、根据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使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向试管中装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方法(“一倾、二送、三直立”),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一不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标签要对准手心;图中试管没有倾斜、瓶塞没有倒放。
C、使用胶头滴管时,应捏紧胶头,再伸入试剂中吸取液体,说明伸入液体前没有捏紧胶头排出里面的空气。
D、取用粉末状药品,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7.【分析】根据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金属镁是否能导电,该做法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进行实验的环节。
故选:C。
8.【分析】A、根据石墨的性质和用途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分析;
C、根据金刚石的性质和用途分析;
D、根据氮气的性质和用途分析。
【解答】解:A、石墨呈黑色,可用作铅笔芯;
B、CO2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故B选项对应关系错误;
C、金刚石硬度大,故C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D、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故D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故选:B。
9.【分析】根据常见物质在空气中或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高锰酸钾是暗紫色固体;
B、在氧气中点燃铁丝,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硫磺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故C说法正确;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剧烈,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10.【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通入CO2气体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B、整个过程中乒乓球位置会发生变化2气体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稍后再倒入浓NaOH溶液,二氧化碳被吸收,故选项说法错误。
C、倒入浓NaOH溶液后,杠杆逐渐恢复原状。
D、其他条件不变,但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6换成O2不会产生同样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二、第11~15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错选不得分,漏选得1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1.【分析】A、根据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常用作助燃剂进行分析;
B、根据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进行分析;
C、根据催化剂具有专一性进行分析;
D、根据氮气、二氧化碳都不具有助燃性进行分析。
【解答】解:A、氧气能支持燃烧,故A错误;
B、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光放热等现象,如:白炽灯的发光放热不属于化学变化;
C、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反应中作催化剂,故C错误;
D、二氧化碳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可以是氮气。
故选:B。
12.【分析】A.根据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B.根据实验现象来分析;
C.根据燃烧需要消耗氧气来分析;
D.根据石蜡燃烧的产物来分析。
【解答】解:A.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来回推拉注射器时,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选项说法正确;
B.“实验一”中观察到注射器内壁出现一层白膜可证明石蜡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无法证明产生水;
C.石蜡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浓度增大,选项说法正确;
D.因为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水蒸气会冷凝成小水珠,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3.【分析】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除杂至少要满足“不增不减”的原则,“不增”是指不增加新杂质,“不减”是指不减少目标物质的质量。
【解答】解:A、氮气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可以正常燃烧,可以鉴别。
B、糖没有气味,闻气味,没有刺激性气味的是糖,可以鉴别。
C、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
D、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会生成水和氧气,加入二氧化锰,无明显现象的是水,可以鉴别。
故选:C。
14.【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进行分析。
B、根据铜和氧气加热生成氧化铜进行分析。
C、根据氧气不能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氢气进行分析。
D、根据水不能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过氧化氢进行分析。
【解答】解:A、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A正确;
B、铜和氧气加热生成氧化铜,故B正确;
C、氧气不能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氢气;
D、水不能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过氧化氢;
故选:AB。
15.【分析】根据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醋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过一段时间观察,a,c为紫色;
B.b叶片变成了红色,不能说明蒸馏水具有与稀醋酸相似的性质,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C.b、c叶片对比,c为紫色2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故正确;
D.取出纸风车,在空中放飞,风干后,故正确。
故选:CD。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0分)
16.【分析】(1)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2)根据化石能源的作用分析;
(3)根据镁燃烧生成氧化镁分析;
(4)根据氧气的性质和作用分析;
(5)根据干冰的作用分析。
【解答】解:(1)葡萄糖、砂糖烧焦后都变黑,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元素的种类不变,说明这些物质中都含有碳元素;
(2)煤和石油可用于制造医药、合成纤维、塑料、化肥,不能制造食盐,故选:C;
(3)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发出耀眼白光,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镁+氧气2MgO;
(4)潜水员需要携带供氧装置,因为氧气具有能供给呼吸的性质;
(5)干冰升华吸热,能使周围温度降低。
故答案为:(1)碳;
(2)C;
(3)镁+氧气氧化镁或Mg+O2MgO;
(4)能供给呼吸;
(5)升华。
17.【分析】(1)依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认识解决此题;
(2)根据注射器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的速率来分析解答;根据长颈漏斗下端应伸入液面以下来分析解答;
(3)根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操作步骤来分析解答;
①根据用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反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来分析解答;
②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来分析解答;
③根据气体的密度比水小来分析解答;
(4)根据A装置是固体加热型装置,试管口未放棉花,适合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来分析解答;根据反应的特点来分析解答;
(5)①根据实验室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与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甲烷,需要加热来分析解答;
②根据甲烷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来分析解答;
③根据排水法收集气体的实验操作来分析解答;
④根据甲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来分析解答;
(6)A、根据实验后的废液应倒入指定容器中来分析判断;
B、根据洗涤后的试管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来分析判断;
C、根据实验剩余药品放入指定容器来分析判断;
D、根据归类整理试剂瓶并使标签朝外来分析判断。
【解答】解:(1)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酒精灯;
(2)注射器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的速率,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长颈漏斗下端应伸入液面以下;
(3)按照要求选择实验装置,连接仪器后,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进行实验;
①用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反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混合气体从a导管通入,再从b导管逸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则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BGD或CGD;
②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过氧化氢2O2H2O+O2;
③若把G装置中的浓硫酸换成水并盛满,用来收集难溶于水的气体时,则气体从b端通入;
(4)A装置是固体加热型装置,试管口未放棉花,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并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氯化钾+氧气或KClO8KCl+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5)①实验室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与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甲烷,需要加热;
②可用排水法收集甲烷,推测甲烷的物理性质是难溶于水;
③用排水法收集甲烷,发现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这时一只手扶稳集气瓶,然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
④甲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甲烷+氧气6+O2CO2+H2O,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2+Ca(OH)2→CaCO8+H2O;
(6)A、实验后的废液应倒入指定容器中,防止腐蚀下水道,故A错误;
B、洗涤后的试管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
C、实验剩余药品放入指定容器,防止污染试剂;
D、归类整理试剂瓶并使标签朝外,故D错误;
故选:AD。
故答案为:(1)酒精灯;锥形瓶;
(2)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长颈漏斗的下端未伸入液面以下;
(3)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①BGD或CGD;
②过氧化氢水+氧气或H2O7H2O+O4;
③b;
(4)氯酸钾氯化钾+氧气或KClO3KCl+O2;分解;
(5)①A;
②难溶于水;
③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将导管移出水面;
④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或CH4+O2CO6+H2O;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或CO2+Ca(OH)5→CaCO3+H2O;
(6)AD。
18.【分析】铁生锈、红磷燃烧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容器,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解答】解:【经典赏析】
(1)该实验中选择使用汞,优点有在汞槽中起到液封作用、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几乎耗尽。
故答案为:BCD。
(2)通过实验,拉瓦锡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对此结论予以补充为空气主要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稀有气体。
故答案为:空气主要由氧气和氮气组成,还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等物质。
【实验回顾】
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4),红磷燃烧的实验现象是燃烧,放热五氧化二磷或P+O2P2O4,其基本反应类型属于化合反应,红磷此性质可用于制作烟幕弹。
故答案为:燃烧,产生白烟;红磷+氧气2P2O3;化合;烟幕弹。
【进行猜想】
(1)装置漏气;(2)红磷不足;
故答案为:红磷不足。
【交流与反思】
与用红磷燃烧的方法相比,用铁丝生锈的方法测定的主要优点是更环保。
故答案为:更环保。
【实验探究2】
空气中氧气含量是×100%=20.2%。
故答案为:20.2%。
【结论与反思】
通过上述实验探究,选择铁粉、氯化钠进行实验。
故答案为:铁粉、炭粉。
【拓展延伸】
若将图6装置中的粗铁丝换成足量的铜丝进行实验,不能比较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导致氧气大部分不能反应。
故答案为:否,是因为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很低。
19.【分析】过氧化氢在催化剂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催化剂能够改变反应速率,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解答】解:(1)如图所示,分别向三支试管中多次加入5%过氧化氢溶液,如有气泡产生,检验是否有氧气生成。
故答案为:带火星的木条;不产生气泡8溶液。
(2)反思:若要证明某物质是过氧化氢反应的催化剂,还要验证它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故答案为:质量;化学性质。
(3)该反应属于固液常温型,需要利用排水法来收集氧气的速率。
故答案为:AE。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N2和空气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
B
鉴别糖和碳酸氢铵固体
闻气味
C
除去空气中的O2
伸入用火柴梗引燃的铁丝
D
鉴别水和双氧水
加入二氧化锰
实验前的体积
实验后的体积
集气瓶内空气
烧杯内蒸馏水
烧杯内剩余蒸馏水
100mL
70.0mL
49.8mL
研究对象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漂白液
大量气泡
较多气泡
少量气泡
无气泡
FeCl3溶液
较多气泡
较多气泡
较多气泡
较多气泡
K2SO4溶液
实验结论
Ⅰ.实验中产生的气体都是氯气【查阅得知:次氯酸钠(NaClO)和过氧化氢反应,有氧气生成】。
Ⅱ.K2SO4不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
Ⅲ. 可能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Ⅳ.…
研究对象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漂白液
大量气泡
较多气泡
少量气泡
无气泡
FeCl2溶液
较多气泡
较多气泡
较多气泡
较多气泡
K2SO4溶液
不产生气泡
实验结论
Ⅰ.实验中产生的气体都是氧气
(查阅得知:次氯酸钠(NaClO)和过氧化氢反应,有氧气生成)
Ⅱ.K8SO4不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
Ⅲ.FeCl3溶液可能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Ⅳ.……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四中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常青藤学校联盟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共12页。
这是一份2024年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无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强化安全意识,提升防范水平”,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劳动成就梦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