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2024)三年级下册8.测试 “过山车”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2024)三年级下册8.测试 “过山车”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
课题
测试“过山车”
单元
物体的运动
学科
科学
年级
三年级
科学概念目标
1、描述“过山车”的运动状态。
2、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路线、快慢等来描述。
目标解读
利用自制的“过山车”,从物体的位置、运动的路线、运动的快慢这三方面对本单元知识进行系统的回顾。
科学探究目标
利用自制的“过山车”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和物体的运动路线,能正确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目标解读
以观察、测量、比较“过山车”上小球的运动为主线开展探索活动,即借助方位盘和软尺描述小球的位置、观察和描述小球的运动路线、利用秒表和软尺等比较小球运动的快慢,在活动和研讨中总结、应用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对学生而言,本课的学习是复习回顾也是迎接挑战,是运用知识也是体验成功。
科学态度目标
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能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及时记录、乐于交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继续体验工程项目的建成需要考虑的多方面因素,融合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重点
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路线、快慢等来描述。
难点
利用自制的“过山车”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和物体的运动路线,能正确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谜语:过山车,有坡爬。停了电,事故出。(猜三个数字)
谜底:过山车:8;有坡爬:4;停了电,事故出:9(出了事故自然要救)。
回顾过山车,猜谜语。
激趣导入
新知探究
聚焦:观察我们的“过山车”
1、展示一下我们的 “过山车”轨道设计。
2、利用小球代替“小车”,在轨道上测试一下。
展示并小组内测试“过山车”
科学探索求真知,教师点拨解疑难。
新知探究
探索一:以起点为中心,描述小球的位置。
课件出示方法步骤:
1、将方向盘的中心点对准“过山车”的起点,将方向盘平铺在“过山车”的下面。
2、将小球摆放在轨道上的任意一点,利用方向盘说出当前位置的小球处于“过山车”起点的什么方向。
3、用细绳从起点出发,沿着轨道铺设至小球所在位置,再用软尺量出这段细绳的长度,这就是小球与起点之间的距离了。
4、用方向和距离完整地描述“以起点为中心”时小球所在位置。
练一练:以起点为中心,描述小球的位置。
探索二:让小球从高处滚落,观察并描述其运动形式。
课件出示:
探索三:利用秒表、软尺、细绳,比较不同”过山车“上小球运动的快慢。
课件出示实验步骤、实验记录及结论
探索一、二: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利用所学准确描述小球在“过山车”中的位置及行进路线。
探索三:完成实验、记录、分析实验,最终得出结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探索求真知,教师点拨解疑难。
研讨探究
1、怎样描述物体的位置?
描述物体位置时,首先要确定参照物。本次活动中,以过山车轨道的起点为参照物,假定起点的位置不变,那么小球运动一段距离后,就可以借助方向盘,取轨道的起点为中心,测量小球到起点的长度,同时描述小球的方向。
2、怎样描述物体的运动路线?
在确定方向后,根据小球沿轨道运动的路线,描述直线或曲线行驶的距离,在弯道处描述出转向的方向,一段一段详细准确地描述小球的运动路线。
3、怎样比较物体的运动速度?
相同距离内,时间越短,物体的速度越快,反之越慢;
相同时间内,距离越长,物体的速度越快,反之越慢。
回顾本单元所学,针对三个研讨问题展开讨论,达成共识。
相互交流共分享,集体讨论达共识。
拓展延伸
1、如果要让小球运动得更快,可以怎样改进“过山车”?
2、世界上最刺激的4种过山车
播放视频
拓宽领域探新知,知识运用巧迁移。
课堂练习
幻灯呈现
应用所学
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回顾本课所学
建立知识体系
板书
回顾本课所学
建立知识体系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2024)三年级下册8.测试 “过山车”教案及反思,共4页。
这是一份教科版(2024)三年级下册7.我们的“过山车”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建造塑料积木轨道,建造泡沫保温管轨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下册8.测试 “过山车”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解析,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