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课堂教学课件ppt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课堂教学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阶级出现,早期国家形成,社会阶级分化明显,军权的象征,观象台遗址复原图,有阶级分化的等级社会,多元一体,禅让制,口述史料,实物史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明之源 ——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
探究一:阅读教材,归纳我国早期国家和文明是如何起源的?
1.原始社会的农业、畜牧业有了较大发展。
生产力发展,贫富分化导致阶级分化。
2.人口显著增长并开始向区域中心集中,早期城市逐步形成。
3.社会分化加剧,一部分人从生产劳动中脱离出来。出现了掌握政治、经济、军事和祭祀等专门从事管理权力的王。
高耸的城墙、宽阔的城壕、大型水利设施为城市生活提供了安全和便利。城市也为国家的产生提供了基本场所和必要。
以王为首的统治阶级依靠社会规范和暴力对内进行管理和统治,对外发动战争。
一、文明之源: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
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生产力发展人口增长早期城市形成
早期国家是如何产生的?
国家形成的标志为:一是阶级的存在,二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的设立。——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观看视频《牛河梁遗址》,思考从遗址当中我们可以得出哪些信息?
文明之现 ——良渚古城与陶寺都城
自主学习:结合良渚古城复原图、陶寺遗址平面示意图与课本内容,将表格信息补充完整。(课本划出并标注题目即可)
二、文明之现:良渚古城与陶寺都城
【任务引领,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通过观察良渚遗址和陶寺遗址的文物,阅读课本信息,找出良渚古城和陶寺古城进入早期国家的证据,史论结合加以说明。温馨提示:示例:我通过XX文物,可以看出XX古城存在XXXX,因此得出XX古城进入了早期国家。
【评价标准】①四人小组相互探讨,每个小组推荐一人发言,简洁明了、自信大方地表达观点(讨论过程中认真的小组+1分;发言小组+2分)②发言时能从教材中准确找出支撑观点的相应知识点,即形成学科语言(小组+3分)
合作探究:依据下列良渚遗址考古发现,你获得了哪些历史信息?
玉琮王及其上的神人兽面纹
当时社会有着高度一致的宗教信仰。
农业及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规模大
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约5000年,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陶寺都城遗址的发现,表明当时黄河中游地区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
已会观测天象,确定节气,制定历法。
目前所能确认的最早的文字,对研究古代文字起源具有重要意义。
探究三:结合材料,归纳概括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
相对于世界其他几大历史文化系统而言,中国文化是自我一系的;中国古代文化又是多源的;它的发展不是一条线贯彻始终,而是多条线互有交错的网络系统,但又有主有次。各大文化区系既相对稳定,又不是封闭的…… —苏秉琦《关于重建中国史前的思考》
1.从南到北,分布广泛;2.多元一体,中原核心;3.自成一系(本土性)4.具有开放性、包容性;
多元:分布广泛,各具特色一体:相互融合、相互影响
文明之魂 ——远古的传说
三、文明之魂---远古的传说
(1)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相传,当时黄河流域活动着几个较大的部落,如炎帝、黄帝、蚩尤部落。
华夏民族是众多错居杂处的民族在不断交往、交流过程中逐渐融合形成。
5. 尧舜禹的禅让制:
鼓励人们开垦农田,发展历法,适时耕种。
古书上记载,尧吃的是粗米饭野菜汤。但他对百姓的生活非常关心,部落里有人挨饿受冻,他就觉得是自己没有尽到责任,是自己的过错。唐尧在帝位70年,90岁禅让于舜,118岁时去世。
百姓悲哀,如丧父母。 三年,四方莫举乐,以思尧。 ——《史记•五帝本纪》
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派禹治水解除水患。
虞舜,姓姚,名重华。父瞽瞍( gǔ sǒu)顽,母握登贤而早丧。后母嚚( yín ),弟象傲,常谋害舜。舜孺慕号泣,如穷人之无所归。负罪引慝( tè ),孝感动天。尝耕于历山,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帝尧闻之,妻以二女,历试诸艰。天下大治,因禅焉。 ——二十四孝之《虞舜耕田》
尧在位时,天降大雨,黄河发生了严重水患。禹的父亲鲧(gǔn)主持治理黄河水患。
“三达「三仞」的高度,而不疏导河道,水无归宿。” ——《淮南子·原道训》 鲧用了9年的时间都没有成功,后被处死。 治水的重任来到了鲧的儿子——禹的身上。
禹立,勤劳天下,日夜不懈,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降通漻水以导河,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 ——《吕氏春秋》
创新精神、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根据材料思考禹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远古传说和真实历史之间是什么关系?
文字发明以前人们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是先民们对上古洪荒时代历史的一种夸张的记述。
传说是人们口口相传的历史,可为研究历史提供参考,但其真实性需借助其他考古发现进行论证。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备课ppt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远古的传说,华夏的来历,禅让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教学ppt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远古的传说,炎黄联盟,华夏族,进入文明社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图片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目标导学一,目标导学二,◎远古的传说◎,目标导学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