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达标练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达标练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01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达标练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02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达标练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03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同步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同步训练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论述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宋之前,人们饮食方式多是一人一案、按身份尊卑等级依次而坐、严守礼法的分食制;到了宋代,同坐而食与共器共餐的合食制逐渐成为了主流饮食方式,在《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到茶肆酒馆中人们围桌面食,宋代欧阳修也用“共食唯恐后”来描绘合食。这一变化反映了( )
    A.临街而市制度引发社会变革B.社会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C.理学思想影响日常饮食风俗D.经济重心南移促使阶层流动
    2.传统的以名贵土特产品和奢侈品为主的贩运贸易,进入宋代后变化加速,粮、帛、茶、盐、铁、瓷、纸、糖、什器(生产用具或生活器物)等,均成为地区间流转的商品。这种变化反映了宋代
    A.长途贩运贸易繁荣
    B.市场时空限制打破
    C.放弃传统经济政策
    D.城市新兴阶层壮大
    3.宋代汴京大相国寺每月开放5次庙会,售卖书籍和图画的摊店很多;汴京、临安等地的酒楼悬挂字画美化店堂,作为吸引顾客的手段。市民遇有喜庆宴会,所需的屏风、画帐、书画陈设等都可以租赁。岁末时还有门神、钟馗等节令画售卖。这些史实说明,在宋代
    A.社会需求推动了绘画的发展B.风俗画是流行的绘画主题
    C.商品经济发展促进绘画繁荣D.节令画受到广大市民追捧
    4.江苏金坛市发现两座北宋时期的土坑夫妻合邦草,站中出土了一件油烟墨,上面刻有“王氏双桂堂”和商品名“油麋”的字样。无锡出土的宋漆盒上有“辛丑四月周六郎造”戳记。这些出十。文物可以用来佐证当时江苏地
    A.商业经营模式发生变化B.最早出现了工商业广告
    C.人们有一定的商业意识D.商业发展的环境宽松
    5.宋朝商贩占道经营现象普遍,为此,宋真宗曾下令加宽街衢,禁鼓昏晓,复长安旧制。宋神宗时开征“侵街钱”,政府最终承认了商贩占道经营行为的合法性。这说明宋朝( )
    A.重视农耕经济发展B.随意变动经济政策
    C.提高商人政治地位D.放松对商业的管理
    6.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
    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7.据《宋史·向敏中传》《续资治通鉴长编》等记载,五代至北宋初名臣薛居正的儿子薛惟吉死后,他的妻子柴氏拟携带巨额家财改嫁。士大夫向敏中、张齐贤都争着求娶,最后柴氏嫁给了张齐贤。薛家的后人与柴氏闹得不可开交。这反映了当时( )
    A.理学思想束缚妇女幸福B.商品经济发展影响婚姻观念
    C.择偶不再重视门第高低D.对百姓控制比前代更为松弛
    8.《东京梦华录》载: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竹竿市;又东十字大街,每五更点灯博易(交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这一现象表明
    A.民间的娱乐场所已经兴起B.市有专门的贸易场所
    C.唐代的草市又称“鬼市D.商业交易突破了时空限制
    9.柳诒徵的《中国文化史》载:“(宋朝)士大夫家以藏书名者,所在多有。……其最富者,至逾十万卷,盖超过于宋之馆阁矣。”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印刷术的发展B.科举制度完善
    C.造纸术有突破D.图书成为商品
    10.宋代在选拔官吏时有这样一条规定:“如工商杂类人等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并解送。”清朝后期形成捐纳(买官)制度,买官成为商人进入仕途和升迁的途径。这种现象反映出宋代以后中国社会( )
    A.科举制度已经遭到破坏
    B.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C.重商观念成为主流思潮
    D.科举考试逐渐失去吸引力
    11.下表为宋代部分士人的言论。这表明他们主张( )
    A.复兴儒学B.经世致用C.锐意求变D.以民为本
    12.中国素有“瓷器大国”的誉称。“China”一词,有一种说法取自于我国古代瓷器名镇“昌南”的音译。昌南镇就是有“瓷都”之称的( )
    A.湖北汉口镇B.广东佛山镇
    C.江西景德镇D.河南朱仙镇
    二、材料分析题
    13.[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王祯,字伯善,山东东平人。元贞元年(1295年)至大德四年(1300年)为旌德、永丰县尹。他在任内,一直过着和普通百姓一样的生活。他捐出自己的俸禄,办学校,修桥梁,此外还兼施医药,救济无钱治病的人。当地的百姓一提到他的名字,就赞不绝口。王祯在当县尹时,经常鼓励人民种好庄稼。他平常很注意农事,随时随地留心观察,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就向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农请教。为了让《农书》早日出版,他还创造了木活字和转轮排字法,从而缩短了排印时间。他在江西看到有一种茶磨,就根据这个茶磨的原理,设计绘制成“水转连磨”图,这一改进大大节省了人力,每具可以灌溉农田100亩。在他的《农书》里,还有着许多各式各样的工具图谱。王祯还是一位诗人,清代顾嗣立编辑的《元诗选》中,就收入了他的诗,称为《农务集》。
    ——摘编自国学智《王祯:元农学家及活版印刷术的改进者》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祯能够创作《农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祯具备的优秀品质。
    14.宋王朝的“重商主义”
    材料一 王安石在《答曾公立书》中说:“政事所以理财,理财乃所谓义也。一部《周礼》,理财居其半,周公岂为利哉?”南宋时,《文献通考》的作者马端临感慨:“噫!古人之立法,恶商贾之趋末而欲抑之;后人(指宋代)之立法,妒商贾之获利而欲分之。”朱元璋告诫臣僚:“宋神宗用王安石理财,小人竞进,天下骚然。此可为戒。”
    ——摘编自吴钩《宋潮:变革中的大宋文明》
    材料二
    宋代《闸口盘车图》中的官营作坊与酒店
    材料三 宋朝商税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赖商税”。“至道(宋太宗年号之一)中,岁入(商)税课钱四百万贯;天禧(宋真宗年号之一)末,增八百四万贯”;庆历(宋仁宗年号之一)年间,商税收入更是达到“一千九百七十五万余贯”;熙宁十年,华亭县辖下的青龙镇,商税收入达一万五千贯。
    ——摘编自脱脱等《宋史》、徐松《宋会要辑稿》
    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宋朝“重商主义”的利弊。
    三、论述题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代以来的民间戏曲小说,凡是才子佳人题材的(这种题材特别多),男主角必定是个读书人,多半是秀才。才子和佳人之间,发生故事是没问题的。但才子若要抱得美人归,实现大团圆,必定得进京赶考,考个状元。不仅才子佳人的故事如此,就是那些扬名立万、报仇雪恨的题材,也往往得考个功名,做上八府巡按之类的,才能实现。
    ——摘自张鸣《从科举制到市场经济转型》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同坐而食与共器共餐的合食制逐渐成为了主流饮食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合食制逐渐成为了主流饮食方式,饮食方式的平等化特征取代了宋以前的等级化特征,反映了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观念,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饮食观念的转变,没有体现社会变革,排除A项;理学强调道德,三纲五常等,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材料并没有涉及阶层流动,排除D项。故选B项。
    2.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宋朝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城市市民阶层不断扩大,故出现了材料“……粮、帛、茶、盐、铁、瓷、纸、糖、什器(生产用具或生活器物)等,均成为地区间流转的商品”现象。故答案为D项。AB项,题干信息没有反映长途贩运、市场时空限制打破,排除;C项,放弃传统经济政策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3.A
    【详解】根据材料分析可知绘画的需求量很大,从而推动了绘画的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说明是风俗画,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具体表明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绘画的繁荣,故C项与材料信息不完全吻合;D项只反映了材料部分信息,且节令画的社会需求量材料没有说明,排除。
    4.C
    【详解】考查宋朝经济。材料中“王氏双桂堂”、商品名“油墨”“辛丑四月周六郎造”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宋代江苏地区百姓重视广告的宣传和利用,体现其有一定的商业意识,C项正确;商业广告的出现并非说明经营模式发生变化,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广告最早出现的时间,排除B项;商业广告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无法体现其商业环境状况,排除D项。故选C项。
    5.D
    【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商贩占道经营现象普遍。统治者从严禁政策到“侵街钱”,最终承认商贩占道经营行为的合法性,说明宋朝政府逐渐放松了对商业的监管,D项正确;材料与农耕经济发展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宋代随着经济发展情况不适时的调整经济政策,而非“随意变动”,而且宋代厉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项;宋朝放松对商业的管理并不等于商人政治地位提高,排除C项。故选D项。
    6.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宋朝,在我国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故选A;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
    7.B
    【详解】材料揭示出北宋求财逐利风气盛行,柴氏携带巨额家财改嫁士大夫张齐贤,反映出商品经济发展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逐渐趋向世俗化,B项正确;宋初理学尚未产生,柴氏改嫁成功也不符合理学的内容,排除A项;人们的婚姻择偶,以当下的政治经济地位为重,“不再重视门第高低”说法绝对化,排除C项;材料意思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婚姻观的影响,并不是国家对百姓的控制情况,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
    8.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北宋都城东京的大街上,有竹竿市,还有每天从五更持续到天明的“鬼市子”,表明当时的商业交易突破了时空限制,D项正确;民间的娱乐场所已经兴起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项错误;市有专门的贸易场所与“鬼市子”“每五更点灯交易”等不符,B项错误;《东京梦华录》记述的是宋代东京的繁华,与唐代的农村集贸市场即草市无关,C项错误。
    9.A
    【详解】宋朝时活字印刷术的出现,使书籍得以大量印制,为士大夫藏书提供了方便,故A项正确。
    10.B
    【详解】根据材料,宋代选官规定工商业者可以凭借自己的“奇才异行”被选拔为官吏,而在封建社会的长时间里,商人是不能做官的,这一规定突出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和商人地位的提高,所以B正确;“科举制度已经遭到破坏”不符合史实,宋朝科举制进一步发展,所以A错误;中国古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重商观念在当时不会成为主流思潮,所以C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科举考试逐渐失去吸引力”,所以D错误。
    1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张载、二程和朱熹都强调编发和革新的重要作用,表明他们主张锐意求变,C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复兴儒学相关内容,排除A项;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才提出经世致用思想,排除B项;材料并未提到以民为本的相关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
    12.C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China”读音来自“昌南”,而昌南镇被称为“瓷都”。根据所学可知,“瓷都”是中国江西景德镇。故答案为C项。湖北汉口镇、广东佛山镇、江西景德镇、河南朱仙镇至明清时期发展成为著名的四大商业名镇,但汉口镇、佛山镇、朱仙镇都与“瓷都”无关,ABD项错误。
    13.(1)原因:国家统一;各地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政府重视发展农业;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劳动人民长期以来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王祯关注民生;王祯科学素养较高。
    (2)优秀品质:谦逊好学;清廉自律;心系百姓;敢于创新;善于观察研究。
    【解析】【小题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元朝中国。原因:根据材料“过着和普通百姓一样的生活,他捐出自己的俸禄,办学校,修桥梁,兼施医药,救济无钱治病的人”“是一位诗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元代政局、政府重农政策、王祯自身等角度概括作答。国家统一;各地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政府重视发展农业;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劳动人民长期以来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王祯关注民生;王祯科学素养较高。
    【小题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元朝中国。优秀品质:根据材料中的“过着和普通百姓一样的生活,捐俸禄,办学校,修桥梁,救济无钱治病的人,随时随地留心观察,向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农请教,创造了木活字”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谦逊好学、清廉自律、心系百姓、敢于创新、善于观察研究等角度作答。
    14.利: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商业市镇的兴起;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封建统治;一段时期内丰富了儒家义利观念,淡化了传统抑商观念。
    弊:发展官营工商业,侵夺了私营工商业发展的空间;政府片面强调理财,容易滋生腐败,加重民众负担;社会逐利风气滋生,易导致奢侈浪费。
    【详解】利弊:根据材料“宋朝商税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于宋代“重商主义”的积极性一面可从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商业市镇的兴起、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一定程度上巩固封建统治、一段时期内丰富了儒家义利观念及淡化传统抑商观念等角度进行分析;根据材料“一部《周礼》,理财居其半,周公岂为利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于宋代“重商主义”的消极性一面可从侵夺私营工商业发展的空间、容易滋生腐败,加重民众负担、社会逐利风气滋生,易导致奢侈浪费等角度进行分析。
    【点睛】
    15.观点一:宋代以后读书人成为社会关注的主体。
    论述:隋唐时期科举制的确立为读书人进入政治领域提供了机遇;宋代科举制的完善使大批无家庭背景的知识分子通过考试成为官员;中国古代官本位盛行和知识分子政治地位的提高使知识分子成为社会关注的主体。
    认识提升: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体现了社会公平,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戏曲小说源于生活,它鲜活灵动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观点二:科举制提高了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
    论述:宋代以后民间戏曲小说以知识分子为主体说明了知识分子社会地位的提高;科举制广泛实行后知识分子有了公平进入政权领域的途径;尤其是平民知识分子大量进入政治领域,使政治地位提高的知识分子成为社会关注的主体,也就成为了民间戏曲小说的主角。
    认识提升: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体现了社会公平,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戏曲小说源于生活,它鲜活灵动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注:答案只是示例,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材料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在总体上具有一定难度,属于观点评析题,解答本题,要做到:一、要对材料所表述的史实进行准确归纳、概括,二、对提炼出来的相关观点,要结合所学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说明,做到有理有据,论证说明要充分;第三,论证说明的过程,要符合史实,言之有理,言之成文。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度。如示例:根据材料“宋代以来的民间戏曲小说,凡是才子佳人题材的(这种题材特别多),男主角必定是个读书人…但才子若要抱得美人归,实现大团圆,必定得进京赶考,考个状元…扬名立万、报仇雪恨的题材,也往往得考个功名”可提炼出观点为宋代以后读书人成为社会关注的主体。然后结合宋代科举制的发展及科举制的特点进行阐述即可,注意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最后总结升华:戏曲小说源于生活,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言论
    出处
    凡变法须是通,通其变使民不倦
    《张载集·横渠易说》
    弊坏而后革之,革之所以致其通也
    《二程集·周易程氏传》
    整顿欲一时之弊,譬如常洗浣,谓之小补可也。今上自朝廷,下至百司庶府,外而州县,其法无一不弊。若要做,须一番重铸
    《朱子语吴》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A
    C
    D
    A
    B
    D
    A
    B
    题号
    11
    12








    答案
    C
    C








    相关试卷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a href="/ls/tb_c160310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同步训练题</a>,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论述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a href="/ls/tb_c160301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课后练习题</a>,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主观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复习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