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拓展)学讲练测大讲义专题5.9《透镜及其应用》单元知识方法总结(原卷版+解析)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279874/0-172960292750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拓展)学讲练测大讲义专题5.9《透镜及其应用》单元知识方法总结(原卷版+解析)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279874/0-172960292759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拓展)学讲练测大讲义专题5.9《透镜及其应用》单元知识方法总结(原卷版+解析)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6279874/0-172960292760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拓展)学讲练测大讲义专题5.7不等式在解决《透镜及其应用》单元问题的应用(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拓展)学讲练测大讲义专题5.8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问题精炼(重点)(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拓展)学讲练测大讲义专题5.10《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核心素养基础达标测试题(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拓展)学讲练测大讲义专题5.11《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核心素养综合达标测试题(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拓展)学讲练测大讲义专题5.2生活中的透镜(原卷版+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1节 透镜课后复习题
展开专题5.9《透镜及其应用》单元知识方法总结及中考典型实例剖析
学新课标对单元知识点要求
本专题中考考点及要求(“▲”表示该标准要求属于评价水平这一层次)
学单元知识点解读
1.透镜作图问题基本方法
掌握三条特殊的入射光线,经过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的特点是光学透镜光路作图的重要方法。见下图表:
2.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思维方法
(1)焦点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2)二倍焦距处是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3)倒立的都是实像、正立的都是虚像;
(4)当u>v时,像是缩小的;反之,像是放大的;
(5)成实像时:当物距减小时,像距和像都增大;
反之,物距增大,像和像距都减小。简言之“物近像远像变大;”
(6)无论是成实像还是虚像,只要物体向焦点靠近,所成的像都变大;
(7)像与物左右相反,上下相反;
(8)凸透镜破损或有污渍,不影响成像的完整性,只是让像变暗;
(9)物和像在透镜同侧的是虚像;异侧的是实像。
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思维方法
1.实验操作: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中心、凸透镜光心、光屏的中心(即焰心、光心、光屏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实验时发现蜡烛的像呈在光屏的上半部分,要想使像呈在光屏的中心,该如何操作:①向上移动光屏;②向上移动蜡烛;③向下移动凸透镜。
2.如果用手将凸透镜遮住一半,则光屏上依然是一个完整的像,但亮度较暗。
3.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
①蜡烛在焦点以内(u
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
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4.燃烧的蜡烛不断变短,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为使像呈在光屏中央,应该将光屏向上移动或蜡烛向上移动或凸透镜向下移动。
5.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内容。
6.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一倍焦距分虚实 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像跟着物体跑。
讲解单元知识点的中考典型例题
考点1. 透镜及透镜作图
【例题1】(2022黑龙江绥化)画出图中折射光线的入射光线。
【例题2】(2022贵州黔东南州)如图所示,请分别画出AB的入射光线和CO的折射光线。
【例题3】(2022湖南衡阳)凸透镜是照相机,放大镜等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B. 近视眼矫正的镜片是凸透镜
C. 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D. 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考点2.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例题4】(2022河北省)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将蜡烛放在凸透镜左侧适当位置,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分别测出物距u和像距v,实验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
B. 从第1次实验到第5次实验,成在光屏上的像越来越大
C. 当u=4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
D. 第5次实验后,在贴近凸透镜左侧放一眼镜片,向右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眼镜片对光起会聚作用
【例题5】(2022湖北宜昌)如图所示是一种常见的投射灯,它的成像镜头可简化为一一个凸透镜,能把投影片ab投射到地面,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其成像原理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例题6】如图,L表示凸透镜,MN为主光轴。O为光心,F为焦点。从S点发出两条光线,一条经过光心,另一条平行于主光轴,请在图中画出它们经凸透镜后的出射光线。
考点3. 显微镜和望远镜
【例题7】制作并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操作与问题分析合理的是( )
A. 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①是生理盐水
B. 粗准焦螺旋②可以调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C. 视野太暗时,应该换用遮光器③中的小光圈
D. 视野中出现气泡④,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引起的
考点4. 眼睛和眼镜
【例题8】(2022湖南怀化)现在中学生近视眼患者越来越多,保护眼睛刻不容缓,学校开展了上、下午各一次眼保健操活动来预防近视,下图中关于近视眼成因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例题9】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 (选填“凸”或“凹”)透镜;小明由于平时不注意用眼,造成了眼睛近视,他应通过佩戴 (选填“凸”或“凹”)透镜的眼镜来矫正视力。
【例题10】小明在房间里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情景如图所示。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只移动透镜,小明发现透镜在A、B两处时,墙壁上都能得到清晰的像,则两次所成的像( )
A.都是正立的
B.都是虚像
C.透镜在B处时墙上成的像较大
D.透镜在A处时墙上成的像较大
【例题11】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装置,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请画出图中折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______;
(2)实验中,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______;
(3)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生活中______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4)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换用焦距为5cm的凸透镜,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5)利用凸透镜可以矫正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2023-2024学年度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拓展)学讲练测大讲义(人教版通用)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专题5.9《透镜及其应用》单元知识方法总结及中考典型实例剖析
学新课标对单元知识点要求
本专题中考考点及要求(“▲”表示该标准要求属于评价水平这一层次)
学单元知识点解读
1.透镜作图问题基本方法
掌握三条特殊的入射光线,经过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的特点是光学透镜光路作图的重要方法。见下图表:
2.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思维方法
(1)焦点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
(2)二倍焦距处是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3)倒立的都是实像、正立的都是虚像;
(4)当u>v时,像是缩小的;反之,像是放大的;
(5)成实像时:当物距减小时,像距和像都增大;
反之,物距增大,像和像距都减小。简言之“物近像远像变大;”
(6)无论是成实像还是虚像,只要物体向焦点靠近,所成的像都变大;
(7)像与物左右相反,上下相反;
(8)凸透镜破损或有污渍,不影响成像的完整性,只是让像变暗;
(9)物和像在透镜同侧的是虚像;异侧的是实像。
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思维方法
1.实验操作: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中心、凸透镜光心、光屏的中心(即焰心、光心、光屏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实验时发现蜡烛的像呈在光屏的上半部分,要想使像呈在光屏的中心,该如何操作:①向上移动光屏;②向上移动蜡烛;③向下移动凸透镜。
2.如果用手将凸透镜遮住一半,则光屏上依然是一个完整的像,但亮度较暗。
3.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
①蜡烛在焦点以内(u
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
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4.燃烧的蜡烛不断变短,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为使像呈在光屏中央,应该将光屏向上移动或蜡烛向上移动或凸透镜向下移动。
5.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内容。
6.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一倍焦距分虚实 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像跟着物体跑。
讲解单元知识点的中考典型例题
考点1. 透镜及透镜作图
【例题1】(2022黑龙江绥化)画出图中折射光线的入射光线。
【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则入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例题2】(2022贵州黔东南州)如图所示,请分别画出AB的入射光线和CO的折射光线。
【答案】
【解析】根据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可知,延长线过凹透镜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变,据此完成AB的入射光线和CO的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例题3】(2022湖南衡阳)凸透镜是照相机,放大镜等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B. 近视眼矫正的镜片是凸透镜
C. 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D. 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答案】C
【解析】A.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故A错误;
B.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需要戴一副凹透镜来矫正,故B错误;
C.照相机是根据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故C正确;
D.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不是实像,故D错误。故选C
考点2.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例题4】(2022河北省)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将蜡烛放在凸透镜左侧适当位置,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分别测出物距u和像距v,实验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
B. 从第1次实验到第5次实验,成在光屏上的像越来越大
C. 当u=4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
D. 第5次实验后,在贴近凸透镜左侧放一眼镜片,向右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眼镜片对光起会聚作用
【答案】BC
【解析】A.由第3次实验数据可知,u=v=2f=20cm时,成等大的像,所以焦距为10cm,故A错误;
B.从第1次实验到第5次实验,物距都大于1倍焦距,成实像,且物距减小,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光屏上的像越来越大,故B正确;
C.当u=45cm时,大于20cm,即大于2f,所以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故C正确;
D.第5次实验后,在贴近凸透镜左侧放一眼镜片,向右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说明放上眼镜片后,像距变大,说明眼镜片对光有发散作用,故D错误。
故选BC。
【例题5】(2022湖北宜昌)如图所示是一种常见的投射灯,它的成像镜头可简化为一一个凸透镜,能把投影片ab投射到地面,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其成像原理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由图结合题意可知,灯内部较小的投影片在地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投影片位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其实像在凸透镜另一侧二倍焦距之外,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例题6】如图,L表示凸透镜,MN为主光轴。O为光心,F为焦点。从S点发出两条光线,一条经过光心,另一条平行于主光轴,请在图中画出它们经凸透镜后的出射光线。
【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通过光心后传播方向不变,故将SO延长,并标上向下的箭头,平行于主光轴后,过焦点,故将折射点与焦点用实线连接,并标上向下的箭头,故如图所示。
考点3. 显微镜和望远镜
【例题7】制作并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操作与问题分析合理的是( )
A. 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①是生理盐水
B. 粗准焦螺旋②可以调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C. 视野太暗时,应该换用遮光器③中的小光圈
D. 视野中出现气泡④,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引起的
【答案】D
【解析】【分析】(1)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中,开始时用滴管向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分别是清水和生理盐水。
(2)粗准焦螺旋可以大幅度的升降镜筒,可以快速找到物像。
(3)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遮光器的小光圈、反光镜的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遮光器的大光圈、反光镜的凹面镜调节。
(4)图示中:①往载玻片上滴液体;②粗准焦螺旋;③遮光器;④气泡。
【详解】 A.制作的是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因此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①应该是清水,目的是保持细胞正常形态,A错误。
B.②是粗准焦螺旋,其作用是大幅度升降镜筒,起到调节焦距的作用,它不能调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B错误。
C.视野太暗,应该使用遮光器③中的大光圈,C错误。
D.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盖在水滴上,这样水滴从一侧被均匀赶向另一侧,避免产生气泡,视野中出现气泡④,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引起的,D正确。
故选D。
考点4. 眼睛和眼镜
【例题8】(2022湖南怀化)现在中学生近视眼患者越来越多,保护眼睛刻不容缓,学校开展了上、下午各一次眼保健操活动来预防近视,下图中关于近视眼成因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B
【解析】A.如图,来自远处的平行光经晶状体折射后,会聚于视网膜前,因此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是近视眼的成因图,故A正确;
B.如图,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光线变得发散后再进入眼睛,折射光线刚好落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远处的物体,这是近视眼的矫正光路图,故B正确;
C.如图,来自近处的光先经晶状体折射后,会聚于视网膜后,因此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这是由于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是远视眼的成因图,故C错误;
D.如图,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使近处的光线变得会聚后再进入眼睛,折射光线刚好落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近处的物体,这是远视眼的矫正光路图,故D错误。故选AB。
【例题9】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 (选填“凸”或“凹”)透镜;小明由于平时不注意用眼,造成了眼睛近视,他应通过佩戴 (选填“凸”或“凹”)透镜的眼镜来矫正视力。
【答案】凸;凹。
【解析】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点评】了解人眼的视物原理,知道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可顺利解答,属基础知识,难度不大。
【例题10】小明在房间里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情景如图所示。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只移动透镜,小明发现透镜在A、B两处时,墙壁上都能得到清晰的像,则两次所成的像( )
A.都是正立的
B.都是虚像
C.透镜在B处时墙上成的像较大
D.透镜在A处时墙上成的像较大
【答案】D
【解析】发现透镜在A、B两处时,墙壁上都能得到清晰的像,可知透镜在A、B两处时成的是实像。由图可知透镜在A处时,物距小于像距,此时墙壁上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在一倍焦距与两倍焦距之间;由图可知透镜在B处时,物距大于像距,此时墙壁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在两倍焦距之外。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例题11】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装置,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请画出图中折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______;
(2)实验中,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______;
(3)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生活中______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4)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换用焦距为5cm的凸透镜,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5)利用凸透镜可以矫正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答案】(1) (2)同一高度 (3)照相机 (4)左 (5)远视眼
【解析】(1)折射光线是蜡烛火焰发出的光照射到凸透镜上发生折射形成的,所以连接烛焰与入射点即入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2)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央位置。
(3)由图可知,成清晰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利用该原理工作的。
(4)当改用焦距为5cm的透镜继续实验,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则相当于增大了物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将靠近透镜移动,即向左移动。
(5)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远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小,会聚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会聚透镜,即凸透镜,使光线提前会聚,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
评价目标和评价水平
标准要求
知识性目标
技能性目标
体验性目标
了解
认识
理解
独立操作
经
历
认同
内化
(1)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
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
(2)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
▲
(3)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物距u/cm
60
30
20
15
12
像距v/cm
12
15
20
30
60
评价目标和评价水平
标准要求
知识性目标
技能性目标
体验性目标
了解
认识
理解
独立操作
经
历
认同
内化
(1)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
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
(2)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
▲
(3)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物距u/cm
60
30
20
15
12
像距v/cm
12
15
20
30
60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1节 透镜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a href="/wl/tb_c15199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1节 透镜综合训练题</a>,共19页。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1节 透镜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a href="/wl/tb_c15199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1节 透镜随堂练习题</a>,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cm位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人教版(2024)第1节 透镜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物理人教版(2024)<a href="/wl/tb_c15199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1节 透镜课后练习题</a>,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