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单元4 古代诗歌四首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备课ppt课件
展开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现在北京)人,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一生著有《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岳阳楼》《马丹阳》《黄粱梦》等杂剧共15种,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并写有小令、套数200余首,经后人辑入《东篱乐府》。
散套:由若干曲子相联而成的组曲
“曲”是一种合乐歌唱的诗歌形式,是元代的新诗体。
这首散曲选自《全元散曲》。马致远少年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执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一生几乎都过着漂泊无定、困窘潦倒的羁旅生活。这首小令正是他一生真实而生动的写照。他被后人称为“秋思之祖”
自由朗读诗歌,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深秋的黄昏,缠着枯藤的老树上,鸦雀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
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缕缕。
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这时,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独自缓缓行进着。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点明时间,与“昏”呼应
夕阳已经朝西方落下了, 漂泊未归的断肠人还远在天涯。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本曲是这种漂泊生涯体验的结晶,是作者用血和泪写成的,是元曲中的“绝唱”,元人誉之为“秋思之祖”。
枯藤老树昏鸦 枯藤缠绕的老树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枯、老、昏”渲染出肃杀悲凉的气氛。
小桥流水人家 小桥下潺潺的流水映出几户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荒凉的古道上,萧瑟的秋风里走着一匹瘦马。
本曲前三行列出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笼罩在苍茫暮色中的枯藤、老树、乌鸦,呈现出一派萧瑟凄凉的景象。昏鸦归巢反衬出游子的漂泊无所归宿。
小桥流水旁的人家虽然简陋清贫,却有亲人团聚的天伦之乐,透露出游子对宁静温馨的家园生活的向往,也反衬出有家归不得的悲苦。
渲染了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
3.本曲前三句,仅用十八个字写景,真可谓“惜墨如金”,这里运用了何种手法。
白描。前三句,十八个字,一字一词,一字一景。凝练而并不简陋,九种景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景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既无夸张,也不用典,纯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但是简约之中见出深细。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悲伤断肠的人还漂泊在天涯。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在文中有何作用?
末二句不仅写景而且写人抒情。 “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时间,与首句“昏”相呼应,倍添迟暮苍凉之气氛。 “天涯”与“夕阳”配合,正应了“日暮途穷”的成语,加重了悲凄衰残的色彩,说尽了千古羁旅人沉重的脚步与无限的悲愁。 “断肠人在天涯”为全篇主旨所在,形象地表现了飘泊他乡的游子身处萧瑟、凄凉之地,直抒胸臆,表达了想起家乡时肝肠寸断的凄苦之情,道出天涯游子之悲。
作者是寄情于景,通过漓淋尽致的刻画物象,描绘有形可感的深秋色彩,借具体生动的物象表达了无形抽象的凄苦心情,从而达到情景相通、情景交融。
小令是怎样达到情景交融的?
《次北固山下》和《天净沙 · 秋思》都抒发了游子的乡愁,但作者流露的情绪不完全一致。《次北固山下》描写诗人在船上的所见所思,表达了他在异地他乡热切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乡之情。《天净沙 · 秋思》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沦落异乡的游子的孤寂之情。
《次北固山下》与《天净沙 · 秋思》在主旨方面有何异同?
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苍茫萧瑟的夕照秋景图,表达了游子长期漂泊异乡的凄苦、惆怅之情。
《天净沙·秋思》的艺术效果,得力于成功地运用映衬技法。作者将许多相对独立的事物同时纳入一个画面之中,从而形成动与静、明与暗、背景与主体的相互映衬: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更显出环境的幽静;“西风”与“古道”相映,使道路更见苍凉;在作者勾勒的秋景图上,一面是枯藤、老树、昏鸦在秋风萧瑟中一派灰暗,一面是落日的余晖给枯藤、老树、昏鸦涂上一抹金黄的颜色;“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从整个构图看,前四句写景,末句写人。但人是主体,景物是人活动的背景,把背景写充分了,主体就被烘托出来了。这正是相互映衬的妙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集体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yw/tb_c4050771_t3/?tag_id=26" target="_blank">天净沙·秋思/马致远集体备课课件ppt</a>,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天净沙秋思,学习目标,作者简介,文体知识元曲,写作背景,题目解说,初读文本把握节奏,再读文本疏通诗意,文本研读,文本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授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07634_t3/?tag_id=26" target="_blank">天净沙秋思授课ppt课件</a>,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背景链接,文体知识,诗词诵读,结合注释读通大意,诗词品读,思考探究,主旨归纳,典型考题,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a href="/yw/tb_c4050771_t3/?tag_id=26" target="_blank">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备课ppt课件</a>,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情境导入,教师点评,整体感知,马致远,文学常识,读诗歌知文意,读诗歌品意象,助读资料,表现手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