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统编版(2024)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统编版(2024)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集体备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集体备课课件ppt,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金水河,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我会读,词语解释,截然不同,井井有条,一模一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故宫: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在北京市中心、南北中轴线上。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至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后经多次重修与改建,但仍保持着原有的规模。故宫由大小数十个院落组成,房屋9000多间,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占地72万平方米,周围有10多米高的城墙和50多米宽的护城河,是中国现存
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整个建筑群按中轴线对称布局,层次分明,主题突出,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反映了中国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几经大规模修整,现故宫博物院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现为“故宫博物院”。
读课文,疏通生字词,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矗立 螭首 金銮殿 琉璃 额枋 蟠龙 击磬 攒 镏金 雍正 后妃 肃穆 迥然不同 水榭 顺贞门 昭德门 南庑 双奎 正月 雕镂 惟妙惟肖 真伪 逾
迥然不同——_________
井然有序——_________
迥然不同——________
朗读材料一,思考:材料一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故宫?故宫有什么特点?材料一主要是按什么顺序介绍故宫的?
1.材料一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故宫?故宫有什么特点?
材料一介绍了故宫概况及其主体建筑(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的布局、功用; 特点:规模宏大、形体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2.材料一主要是按什么顺序介绍故宫的?
圈读材料一,按照文章的说明顺序在图片上依次标出相应位置。
材料一是按照空间顺序来安排说明的。故宫坐北朝南,人们的参观路线基本上也是沿着由南向北的中轴线前进的。
在“前朝”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大殿?为什么?在“内廷”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宫?为什么?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按什么顺序介绍的?在书上圈点出方位词。太和殿为什么要设在中轴线上?其内景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
默读课文,围绕以下问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在写“后三宫”时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后三宫”的图案和“前三殿”有什么不同?作者在描写御花园时与前文中描写宫殿的手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妙处呢?文章最后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在“前朝”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大殿?为什么?
太和殿 它是三大殿的中心,也是故宫建筑群的中心;皇帝的宝座在这里,是显示皇威的地方;能最全面最突出地体现故宫的本质特征。
在“内廷”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宫?为什么?
乾清宫 它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各种奏章的地方。
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按什么顺序介绍的?在书上圈点出方位词。
介绍了太和殿的外观、规模、内部布局、位置和作用。采用的是由外观到内部构造,由中间到两旁,由上到下的空间顺序和总分的逻辑顺序。
太和殿为什么要设在中轴线上?其内景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
为了强调皇权这个中心。 内景的主要特点是彩绘了众多的龙的图案。 古代皇帝自命为真龙天子,这是皇权的象征,以龙来突出皇帝的尊严。
在写“后三宫”时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后三宫”的图案和“前三殿”有什么不同?
采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后三宫”与“前三殿”作比较,“后三宫”彩绘中凤凰逐渐增加,出现了双凤朝阳、龙凤呈祥、飞凤、舞凤、凤凰牡丹等图案,说明了“后三宫”的彩画图案以“凤”为主的特点,以及庄严肃穆的气氛有所减少。
作者在描写御花园时与前文中描写宫殿的手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妙处呢?
介绍宫殿,尤其是太和殿,用的是精雕细刻的工笔画的写法;介绍御花园用的是速写笔法。由“亭台楼阁”到“点缀其间”,寥寥数语写出布局特点,烘托环境气氛。正如文中所说,这里“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故而对不同的事物,运用不同的笔法。语言上多用四字短语,凝练生动。给读者的感受是景致典雅,布局和谐,耳目一新。
6.文章最后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一段主要介绍景山并记述在景山高处回望故宫的景象,再一次赞叹故宫宏伟的建筑与和谐统一的布局。呼应前文,结构完整。
材料一按照参观路线,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表达了作者对故宫的热爱和赞颂,歌颂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朗读材料二,思考:太和门失火原因是什么?为什么烧了两天才被扑灭?当时人们是怎样在“时间紧迫,又值天寒地冻”的情况下“修复”太和门的?这体现了什么?
1.太和门失火原因是什么?为什么烧了两天才被扑灭?
失火原因是贞度门值夜班的护军把旧洋油灯挂在贞度门东山墙后檐柱上睡了觉。时间一长,油灯烧着柱子,借着大风,火势迅速蔓延。
由于当时的建筑木制材料多,消防器材不全,灭火水源也不足,再加上四更起火,又有大风,所以大火烧了两天才被扑灭。
2.当时人们是怎样在“时间紧迫,又值天寒地冻”的情况下“修复”太和门的?这体现了什么?
宫中请来市面上扎彩棚的能工巧匠,按原建筑面貌复制,“修复”后的太和门惟妙惟肖。这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由明成祖朱棣在元大都基础上兴建,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历经明清两个朝代24个皇帝。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李自成撤退前焚毁紫禁城,仅武英殿、建极殿、英华殿、南熏殿、四周角楼和皇极门未焚,其余建筑全部被毁。同年清顺治帝从沈阳迁都至北京。此后历时14年,将中路建筑基本修复。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开始重建紫禁城其余被毁部分建筑,至康熙三十四年基本完工。2005年,北京故宫开始进行为期19年的大修。
2014年7月,故宫博物院在清理文物时,工作人员在库房里发现了两个箱子,上面写着“乾隆诗稿”,打开后,竟然是乾隆皇帝2.8万首诗的诗稿。长方的白色纸页上用蝇头小楷写着诗句,每叠诗页用黄色封条封好,再用黄纸包好。过去库房里有1.7万多首乾隆的诗,加上这次的发现,一共有4万
多首。史传乾隆皇帝喜欢吟诗作赋。这意味着在乾隆88年的人生中,每天都要写约1.3首诗,而《全唐诗》共有2000多位作者,也不过4万多首诗,乾隆以一人之力就超过了。据说他是中国历史上写诗最多的人,也是全世界古往今来写诗最多的人。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图文课件ppt,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金水河,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明确任务,回顾阅读方法,选择材料,材料一,材料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教课内容ppt课件,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识记词语,梳理文章内容,故宫又称为,紫禁城故宫博物院,历史悠久,故宫的建筑特点有,雄伟壮阔,句子仿写,三大殿分别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说课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跨学科学习,练一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