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2(第二课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2(第二课时)第1页
    《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2(第二课时)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运用方法,自主学习,对比阅读,整体感悟,延伸拓展,作业设计,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范读的重要作用,注重小组讨论交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习第二篇
    1.自然过渡到第二篇,引导学生朗读、感知。
    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论语》中的三则内容,懂得了在学习时要勤奋好学、谦虚诚实、持之以恒。现在我们再来读一读我国另一位大学问家朱熹的“读书有三到”,去看一看他对读书有怎样独特的见解。
    2.学生自读课文,了解作者的有关知识,注意重点词语。
    (1)作者简介。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朱熹是儒学集大成者,世人尊称为朱子。其理学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甚至成为元、明、清三朝的官方哲学。朱熹著述很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等。
    (2)理解重点词语。
    [余]我。
    [尝]曾经。
    [谓]说。
    [漫浪]随意。
    [急]要紧、重要。
    [岂]难道、怎么。
    3.分小组朗读课文,读出节奏,疏通文义。
    朗读指导:朗读文言文,首先要把握停顿,读准节奏。文言文句式长短不一,意思也相对不容易理解,因此为了正确地把握停顿,读准节奏,我们除了理解字词句的含义之外,还应掌握一些简单的语法知识,如辨别词性、划分句子成分等,更准确地掌握停顿。其次要反复诵读,培养语感。
    课文翻译: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思想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睛、嘴巴的应用怎么会不到位呢?
    4.品读感知。
    (1)对照译文想一想:读书要做到哪“三到”?
    明确:心到、眼到、口到。
    (2)文章是怎样论述“读书有三到”,且“心到最急”的?
    明确:①运用了假设和因果推断;②从反面得出结论:心不在此→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只漫浪诵读→不能记→记亦不能久;③运用反问句说明心到则眼、口到,从而强调“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5.学生结合实践,谈对课文的理解。
    示例:朱熹所提倡的“三到”读书法使我受益匪浅。我每次读书时容易走神,对书中的内容记得不深刻。采用“三到”读书法,集中精力于书本,眼睛认真地看每一个字,嘴巴随眼睛的移动而大声诵读,这样一遍下来,竟然记住了绝大部分内容。
    6.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背诵指导:背诵文言文,应先记住译文,再根据译文背诵课文。还可以结合句式特点或者文中的关键词语来背诵。
    7.课堂回顾,总结方法。
    小结:这节课上,我们学习了《古人谈读书》的前两则,在继续加强学习文言文的同时也了解了一些学习和读书的方法,如勤学好学、诚实谦虚,读书要心到、眼到、口到,而最重要的是心到。只要我们认真领悟、运用,一定会在今后的学习中收获很多。
    五、对比阅读,整体感悟
    1.分析比较,群文阅读。
    过渡:同学们,学了《古人谈读书》中的三篇古文后,你们是不是对怎样学习文言文和如何读书更有心得了呢?现在我们再把两篇文言短文放在一起,比较着读一读,背一背,加深理解。
    (1)学生自由朗读三篇文言文。
    (2)填写表格,回顾内容,明晰重点。(课件出示表格。)
    ①先小组合作填表格,然后教师点拨。
    ②对比一下两篇文言文,整体感悟。
    教师小结:本文所选的三篇古文都是古人有关读书、学习的言论,告诉我们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相信会对我们有所启发。
    2.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的哪些读书方法对你有启发。
    指导:课文中的读书方法虽好,但不一定适合所有的人。每个人的学习情况不一样,大家要根据自身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这样读书才能有效率。
    六、延伸拓展,作业设计
    1.课外阅读《论语》中有关读书、学习的篇章。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教学重点片段实录
    ◆解词析句,深入理解课文(教学重点)
    师:我想向同学们请教成语“不耻下问”是什么意思,谁能帮助我?
    生:这个词的意思是“向别人请教问题是一件光荣的事情”。
    生:不对,应该是“不把向别人请教问题当作一种耻辱”。
    生:我认为这个词的意思是“不认为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一件可耻的事情”。
    师:谢谢大家告诉我这个成语的意思,我觉得第三名同学的解释更准确一些。你们说我刚才的做法算“不耻下问”吗?
    生(齐答。):算!
    师:那你们知道“不耻下问”这个成语是谁最先提出来的吗?
    生(齐答。):孔子!
    师:对,是孔子。他的言行多记录在《论语》这部儒家经典著作中。今天我们学习的《古人谈读书》的第一篇就是节选自其中的三则。
    (教师点名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教师更正朗读不当的地方。)
    师:“敏而好学”中的“好”读hà,意为“喜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的前四个“知”读zhī,意为“知道”;最后一个“知”读zhì,同“智”,意为“智慧”。“默而识之”中的“识”读zhì,意为“记住”。
    (教师顺便介绍有关通假字的知识。)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读懂课文意思。)
    师:现在同学们已经了解了文章大意,谁能说说孔子在这三则里要告诉我们什么?
    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告诉我们学习的态度与方法,要勤学好问。
    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讲学习要诚实谦虚,不能不懂装懂。
    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讲学习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里还包含有读记的方法和教育人的态度。
    师:课文有个大标题是“古人谈读书”,同学们能谈谈你从课文中了解到的读书的方法吗?
    生:要好读书,遇到不懂的要多请教。
    生:对于书本里的知识,要主动学习,不能不懂装懂。
    生:读书时要在心中默默记住有用的东西。
    生:读书要坚持,保持好的习惯。
    师:孔子说得多么好呀!在实际学习中,你们有这样的体会吗?你们从中受到了怎样的启发呢?
    生:我的体会是要坚持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这样就会收获越来越多的知识。
    生:读书时要在心中默默记住有用的东西对我很有启发,它一方面提醒我要用心读书,另一方面告诉我要读有益的书,不要只是为了打发时间而读书。
    生:我觉得“不知为不知”应改为“不知变知之”,因为我们不仅要承认不知道,而且要去想办法知道,这才叫真聪明。
    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好,我相信大家已经透彻地理解了课文,我更相信大家会在短时间内背诵这篇课文,对不对?
    生(齐答。):对!
    师:好!现在开始背诵,如果会背了,可在小组长那里背,也可在我这里背。(学生读背课文。)
    赏析:这个教学片段由成语“不耻下问”导入,既生动有趣,又顺理成章。教师注重对学生的启发教学,没有对文言文逐字逐句地去讲解,只是点拨了一些较难理解的字和词,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另外,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来理解文章内容,让学生在品读中去讨论、交流、展示自己的读书心得,这和课文“谈读书”的主题很契合。
    教学反思
    本课中的三篇文言文都比较符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文中所蕴含的古人的思想能给学生以积极的引导,我在教学时也是紧紧围绕这一特点进行的。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等方面二者差别较大,小学生对文言文接触得又少,能做到正确的断句、流利地朗读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我把指导学生朗读、背诵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课文所写的内容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难就难在如何让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只有弄清每句话的意思,才能正确的断句,才能把句子读通顺。我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其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另外,我在教学中还注意了以下问题。
    一、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在疏通文义的环节,我让学生反复读课文,根据注释初步理解字词和每句话的意思,学生如有不懂的地方,我再进行必要的点拨,使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读懂全文。
    二、充分发挥范读的重要作用。
    教师范读课文的作用不可小觑,范读文言文尤为重要。第一遍要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起到感染学生的作用;第二遍一定要让学生注意断词断句。
    三、注重小组讨论交流。
    小组合作探究是一种较实用的教学方法,我在教学中也经常尝试运用。教学本课时我主要运用这种方法让学生去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揣摩文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从学生们的表现来看,这次尝试是很成功的。
    作者(出处)
    朝代
    主要内容
    重点句子

    《论语》
    春秋
    学习方法、学习态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朱熹
    宋代
    读书方法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相关教案

    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导入,引出新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品读释疑,理解大意,拓展延伸,总结升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统编版(2024)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第一课时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单元导入,引出课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品读释疑,理解大意,拓展延伸,总结升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统编版(2024)古人谈读书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统编版(2024)古人谈读书第一课时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初读课文,检测预习,再读课文,品读感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