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024)习题全套
物理八年级上册(2024)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优秀课时作业
展开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2024)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优秀课时作业,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简答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把物体放到凸透镜前16cm处可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现将物体向凸透镜移近8cm时,得到的是( )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等大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
2.将凸透镜紧靠如图甲所示的一幅卡通图片,然后将凸透镜逐渐远离甲图片的过程中,通过凸透镜观察到如图乙所示四个不同的像,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三个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④③①②
B.三个像中①③④是实像,②是虚像
C.利用凸透镜成像②制成的光学设备是放大镜
D.成像④时甲图卡通图片应该在凸透镜的两倍焦距之外
3.烛焰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烛焰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
A.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
B.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C.透过透镜可观察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
D.光屏上没有像,需调节光屏才能成像
4.透镜在生产、生活等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
A.手机扫二维码时,应使二维码位于手机镜头的2倍焦距以内
B.用照相机给人拍照时,要使像更大一些,应减小被拍照者到镜头的距离,并将镜头回缩
C.要使投影仪成像变大,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使镜头靠近投影片
D.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二、多选题
5.小明拿着凸透镜在窗户和墙壁之间移动,发现墙壁上出现了一个窗户的像,墙壁、凸透镜和窗户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墙壁上出现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B.照相机是利用图中所示的成像规律工作的
C.向右移动凸透镜,在墙壁上还会出现一个像
D.用白纸挡住凸透镜一半,不能看到窗户完整的像
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乐乐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像距v与物距u之间的关系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6cm
B.当物距为10cm时,凸透镜成像原理应用于放大镜
C.当u=20cm时,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
D.把光屏放在距凸透镜7cm的地方,无论怎样移动蜡烛,都无法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三、填空题
7.有一只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示数是,若用这样的体温计给病人测体温,病人的体温是,则体温计的示数将是 。常用体温计横截面如图,其中沿 方向观察易于读数(填A或B或C),这是因为体温计在设计时应用了 原理。
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当物距为20cm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当物距为25cm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当物距为5cm时,成像情况是 ,在生活中的应用是 .(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投影仪”)
9.小刚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图中的光屏向 调整(选填“上”或“下” )。实验时,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 cm,当烛焰距凸透镜15 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清晰的像。
10.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 。
11.图1是照相机镜头成像原理示意图,吴力在家里的阳台上用数码相机(焦距可调)拍摄下了株洲天元大桥美丽的夜景,如图2甲、乙所示。结合图1分析可知,拍摄照片 (选填“甲”或“乙”)时镜头焦距调的较大,此时底片与透镜之间的距离应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2.小明从凸透镜A(焦距为)和凸透镜B(焦距为)中选择一个进行实验探究,他将凸透镜与蜡烛、光屏按照图所示的位置摆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发现光屏上恰好得到烛焰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 (选填“倒立放大”“倒立缩小”“正立放大”或“正立缩小”)的,他所选择的凸透镜是 (选填“A”或“B”)。
13.(1) 在中考体检时,医生让李华同学观察前方平面镜中的视力表来确定视力,视力表在李华的后方,他在镜中看到的是视力表的一个 立、等大的虚像.
(2)测试时,李华看不清医生所指位置的图像,他就将头悄悄向前伸,此时他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的大小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测试后,医生发现李华眼睛近视,他需配戴 透镜矫正视力.
(3)李华的爷爷眼睛不好,经常要用放大镜辅助看报纸,如爷爷想透过放大镜看到的字更大些,应该将放大镜 报纸.(选填“靠近”或“远离”)
14.将图所示箭头图形从水杯后方紧贴水杯逐渐远离水杯,透过水杯看到箭头的形状如下图所示,其中不可能看到的是 ,其余图形按照透过水杯所看到图形的先后顺序排列为
四、实验题
1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
(1)此时光屏上成倒立、 的实像,生活中的 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2)若保持透镜不动,将蜡烛移至光具座35cm处,则像的大小将 ,为使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移动;
(3)如果实验中发现光屏上成的蜡烛的像偏上,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 调整。
(4)请你画出图乙的入射光线。( )
16.小明实验小组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开始实验前,需要调整器材高度,此时应 (选填“点燃”或“不点燃”)蜡烛;
(2)器材高度调整合理后,小明将几个元件放置在光具座上,发现成像情况如图所示。若将蜡烛移动至15cm刻度处,应将光屏移动到 (填序号)的刻度范围的某一位置,才能再次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
A.55cm~60cm
B.60cm~65cm
C.65cm~70cm
(3)如图所示,若将蜡烛和光屏固定不动,向左移动凸透镜,当凸透镜移动到 cm的刻度时,又可以在光屏上看到蜡烛 的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4)如图中MN、MP是烛焰顶端发出的两条光线,请依据凸透镜成像知识在图中画出这两条光线经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
17.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在利用甲图“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图中M应选择薄玻璃板进行实验,目的是为了 ,将蜡烛A放在M前点燃,在确定蜡烛B和蜡烛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人眼应该在 (选填“A”或“B”)的一侧观察;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他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到图乙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所成的像是 (选填“放大”“缩小”“等大”)的实像。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为了在光屏上再一次出现清晰的像,应向 (选填“左”、“右”)移动光屏,此时所成的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8.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为了使烛焰的像完整地成在光屏的中央,只需要调整 的高度,若不调整会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 (选填“上方”或“下方”);
(2)调整高度后,不改变图中蜡烛、透镜和光屏的位置,此时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像,这是一个倒立、 的实像。接着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蜡烛向左移到光具座上20cm的刻度线处,需要把光屏移到 cm刻度线处,在光屏上会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五、简答题
19.一位同学利用类似图所示的器材做实验,先用焦距为20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缩小实像。接下来他想改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如果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该向哪个方向移动?
六、计算题
20.如图甲所示,物体AB在凸透镜另一侧能成一个等大,倒立的实像,物距u=OB,像距v=OD,凸透镜的焦距为f。其中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的关系。
(1)请结合数学知识证明凸透镜成等大、倒立的实像的条件是u=2f;
(2)小明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实像时,蜡烛、透镜和光屏位置如图乙所示,求透镜的焦距f。
21.凸透镜成像时的物距u、像距v和焦距f之间的关系是。
(1)当一个物体距离凸透镜u=20cm时,另一侧光屏上正好得到等大倒立的实像,此凸透镜的焦距是多少?
(2)如图所示是根据每次成实像时的物距u,物像间距L 画出的图像(以f为长度单位),在物理学中,用像距v和物距u的比值来表示凸透镜的放大率m,即,且m>1时成放大的像,m<1时成缩小的像,请你通过计算判断,当u=3f时,凸透镜能成放大还是缩小的像?
参考答案:
1.D
【详解】一物体在凸透镜前16cm处,在凸透镜另一侧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即
解得
当物体移到离透镜8cm处时,此时,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2.A
【详解】AB.将凸透镜紧靠书上的一幅卡通图片,说明物距小于一倍焦距,凸透镜成的虚像是放大的,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接近物体的大小,也就是成的虚像越小,故先看到②,当在一倍焦距远离凸透镜的过程中,看到的像逐渐变大,当大于一倍焦距时,成倒立的像,即看到的为①,继续远离大于2倍焦距时,看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即为③,成实像时,物距越远,像越小。因此最后看到的是④,故四个像的顺序为②①③④,①③④是实像,②是虚像,故A错误,符合题意,B正确,不符合题意;
C.②中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根据此原理制成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选项A可知,成像④时甲图卡通图片在凸透镜的两倍焦距之外,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A
【详解】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烛焰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此时烛焰在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把烛焰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根据光的可逆性可知,则烛焰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光屏在二倍焦距以外,此时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
故选A。
4.C
【详解】A.手机镜头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工作的;所以手机扫二维码时,应使二维码位于手机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故A不符合题意。
B.照相机给人拍照时,要使像更大一些,应增大像距,减小物距,即减小被拍照者到镜头的距离,并将镜头往前伸,故B不符合题意;
C.要使投影仪成的像变大,应减小物距,增大像距,所以,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即增大像距,同时使镜头靠近投影片,即减小物距,故C符合题意;
D.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BC
【详解】实像与虚像的区别是实像能呈现在光屏上,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故墙壁(相当于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一定是实像,凸透镜成实像均是倒立的,图中像距小于物距可得像比物小,故是倒立、缩小的实像,选项A说法错误;照相机成的是缩小的实像,选项B说法正确;当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当光屏和物体不动时,将凸透镜向物体移动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选项C说法正确,凸透镜成像与透镜的大小和形状无关,选项D说法错误;故选BC.
6.CD
【详解】A.由图知,当物距为16cm时,像距也为16cm,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且此时像距与物距相等,所以
2f=16cm
则f=8cm,该凸透镜的焦距为8cm。故A错误;
B.当u=10cm时,2f>u>f,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幻灯机等,故B错误;
C.当u=20cm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故C正确;
D.把光屏放在距透镜7cm的地方,uv,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为照相机。
(2)[3][4]若保持透镜不动,将蜡烛移至光具座35cm处,此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所以应该将光屏右移。
(3)[5]实验中发现光屏上成的蜡烛的像偏上,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根据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可以判断蜡烛向上移动。
(4)[6]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16. 点燃 B 35 放大
【详解】(1)[1]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中实验的要求,必须让三者中心放在同一高度上,使其成像在光屏的中心;只有先将蜡烛点燃,才可以确定烛焰的中心,所以点燃蜡烛应在调整高度之前。
(2)[2]由图知此时物距等于30cm,像距等于15cm,凸透镜成实像规律可知,物距大于2倍焦距,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将蜡烛移动至15cm刻度处时,此时
物距大于2倍焦距,且物距变大,则像距变小,即小于15cm,所以要将光屏移到60cm-65cm之间,故B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3][4]根据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移到35cm刻度线处时,此时物距等于原来的像距15cm(即此时物距处于f和2f之间),像距等于原来的物距30cm,此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放大的像。
(4)[5]发光点M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会聚到该点的像点,如下图所示
17.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A 缩小 左 变小
【详解】(1)[1]使用透明玻璃板是采用其透明的物理属性,使眼睛在蜡烛A一侧能看到物体A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A的另一个物体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即眼睛要在蜡烛A一侧观察蜡烛B。
(2)[3]蜡烛距凸透镜30cm处时,像距v=15cm,物距大于像距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4][5]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物距增大,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因此为了在光屏上再一次出现清晰的像,应向左移动光屏,此时所成的像变小。
18. 凸透镜 上方 放大 65
【详解】(1)[1]为了使烛焰的像完整地成在光屏的中央,只需要调整凸透镜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2]若不调整,由过光心的光线不发生偏转得,会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上方。
(2)[3]由图得,物距小于像距,调整高度后,不改变图中蜡烛、透镜和光屏的位置,此时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像,这是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4]接着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蜡烛向左移到光具座上20cm的刻度线处,物距变为原来的像距,由光路可逆得,此时的像距变为原来的物距,则需要把光屏移到65.0cm刻度线处,在光屏上会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19.见详解
【详解】先用焦距为20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缩小实像,说明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改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此时物距仍然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应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即清晰的像在光具座上50cm-60cm之间,所以光屏应该向左移动。
20.(1)见解析;(2)f=10.5cm
【详解】解:(1)在三角形AOB和COD中,AB=CD,∠AOB=∠COD,则OB=OD,即u=v,因为,化简得
由此证得凸透镜成等大、倒立的实像的条件是u=2f。
(2)由题意可知,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实像时,像距v=14.0cm,此时物距
因为,则
解得。
21.(1)10cm;(2)缩小的像
【详解】解:(1)u=20cm时,另一侧光屏上正好得到等大倒立的实像,此时物体放在二倍焦距处,相距等于物距
解得
(2))当 时,根据可得
解得
凸透镜的放大率
u=3f时,m<1,成缩小的像。
答:(1)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2)当时,能成缩小的像。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苏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时练习,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用手机扫描健康二维码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4.2 透镜一课一练,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第三章 光现象3.3 光的直线传播课堂检测,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 光的直线传播》同步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