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024)习题全套
物理八年级上册(2024)二、透镜优秀课后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2024)二、透镜优秀课后练习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简答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是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表示光线通过凹透镜的是( )
A.a、cB.b、cC.c、dD.a、b、d
2.找找你容易错在哪里?如图所示是光线A、B经透镜折射后传播的情况,虚线处放的透镜是( )
A.凸透镜B.凹透镜
C.凸、凹透镜都可以D.无法判断
3.关于光现象,下列关联错误的是( )
A.影子的形成——光沿直线传播
B.缥缈不定的海市蜃楼——光的反射
C.“老花眼”戴“老花镜”——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D.朗朗夜空的星光闪烁——光的折射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经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改变
B.在凸透镜和凹透镜中,只有凸透镜有焦点,凹透镜是没有焦点的
C.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相交于一点
D.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通过凹透镜的光线一定是分散开的
二、多选题
5.下列光路图画法正确的是( )
A.B.C.D.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老花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反射光线在入射光线和法线所决定的平面内
C.一束太阳光可以通过三棱镜分解为不同的色光
D.人离平面镜越远,人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就越小
三、填空题
7.凸透镜:中间 、边缘 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
8.如图所示的六个透镜中,属于凸透镜的是 ;属于凹透镜的是 。
9.凸透镜的焦距越小,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越 (填“强”或“弱”)。请在图中画出光线经过透镜之后的光线。
10.如图所示是我国东北出现“幻日”奇观。这是因为太阳光经过大气中的冰晶发生光的 现象。冬天人们在野外可以凿冰生火,这是利用凸透镜的 作用。
11.同学们在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通过对图中现象对比的分析,得到的结论是:当光从空气射入透镜时,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凹透镜对光有 作用。
12.“安全重于泰山,注意安全,远离危险”。如图所示,这是农户在塑料薄膜组成的棚顶下堆放的一堆干柴,夏天大雨之后的正午,阳光格外强烈。阳光照射一段时间后,干柴 (选填“会”或“不会”)着火,其原因是 。
13.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是利用光的 规律工作的,我国古代曾有人用冰做成透镜,利用透镜和太阳光取火,该透镜属于 透镜.
14.为测量某凸透镜焦距,小芳先在纸上画一个小于透镜大小的圆环,如图所示,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其下方距透镜8cm处的白纸上的光斑恰好与圆环重合,这个现象表明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当将该透镜远离白纸垂直移动4cm时,此时白纸上的光斑再次与圆环重合,此过程中光斑的大小 (选填“先变小后变大”、或“先变大后变小”),通过计算可以得到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四、实验题
15.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
16.某物理学习小组,选择如图所示的四个透镜进行探究实验(其中A、B和C、D是两组形状相同的凸透镜,它们分别用玻璃、塑料和水晶制作而成):
(1)为了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透镜球形表面弯曲程度的关系”,小组同学应选择图甲中的哪两个凸透镜做实验?答: (选填字母序号).器材确定后,接着小组同学让一束与主光轴平行的光,分别经过两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处,如上右图甲、乙所示.比较两次实验的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凸透镜表面越凸, .
(2)有同学回想起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如图乙所示),受此启发,于是他选取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用红光和蓝光来进行图甲的实验,实验结论:对同一凸透镜, 的焦距大些.
(3)如果选择A、B两个透镜,他们还可以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 的关系”.
17.小明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1)如图所示的两种操作方案中,正确的是图 (选填“甲”或“乙”)所示方案。
(2)采用正确的操作方案,适当调整位置后,当在白纸上出现一个 的光斑时,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20cm,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3)若在测量另一凸透镜焦距的过程中,白纸上出现一个较大的光斑,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L,则该凸透镜的焦距 (选填“大于”或“小于”)L。
18.小红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将一块透明玻璃板竖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直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让蜡烛B与A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完全重合。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 关系;
(2)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3)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在观察到蜡烛A的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选填“蜡烛A”、“蜡烛B”或“蜡烛B的像”),从而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4)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蜡烛 (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
(5)当蜡烛B与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后,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烛焰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选填“实”或“虚”)
(6)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蜡烛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小红还想考考同学们关于光的折射的作图,请按小红同学的要求完成下列作图;
①图中OA'是入射光线AO的折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BO的折射光线OB'的大致位置;( )
②图中请画出入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
五、简答题
19.在一些森林地区,常见到警示牌上写着:不要在林中随便丢弃盛有饮料的透明饮料瓶。这是什么道理?请同学们利用所学光学知识解释该现象。
六、计算题
20.如图所示透镜,补出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 、 。
21.透镜焦距的长短标志着折光本领的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领就越强;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的焦度,用φ表示,即;平常我们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以100的值;凸透镜的度数是正值,凹透镜的度数是负值;问:
(1)镜片焦距为0.2m的近视眼镜片的度数是多少?
(2)400度的眼镜片的焦距是多少?
过程
如图所示,在注有清水的试管内留有一稍大的空气泡,使太阳光从试管的正上方向下照射,观察试管下方的白纸.
现象
可以发现白纸上与空气泡相对应的位置上,有一椭圆黑影,而其他部分是一条与试管平行的亮线.
分析
这是因为试管充满水的地方相当于 透镜,而空气泡与周围的水组成 透镜.
推论
若把白纸从靠近试管向下移动到较远处,亮线的变化是 .
参考答案:
1.D
【详解】凹透镜具有发散光线的能力,a中光线经过透镜后发散,所以是凹透镜;b中光线经透镜后发散,所以是凹透镜;c中光线经透镜后会聚,所以是凸透镜;d中光线经透镜后发散,所以是凹透镜。
故选D。
2.B
【详解】不能正确理解“会聚”和“发散”,“会聚”和“发散”是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相对比而言,光束变宽是发散,光束变窄为会聚.
折射光线相对入射光线而言,光束变宽,起发散作用,应为凹透镜.
故选B.
3.B
【分析】自然界中的光现象主要包括以下三种:①光沿直线传播: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②光的反射:知道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③光的折射:知道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都是光的折射.其中光的色散其实质也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详解】A.影子的形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
B.缥缈不定的海市蜃楼是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折射形成的,不是光的反射,故B错误;
C.“老花眼”是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的折光能力变弱造成的,戴“老花镜”是利用了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故C正确;
D.朗朗夜空的星光闪烁是因为星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B.
4.A
【详解】解答:A、不管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经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改变,故A正确; B、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故B错误;C、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但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不一定相交于一点,故C错误;D、会聚的入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也会会聚于一点,因此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通过凹透镜的光线一定是发散开的说法错误.
5.ABCD
【详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故A正确.
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故B正确.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过焦点,故C正确.
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故D正确.
答案为ABCD.
6.ABC
【详解】A.老花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故A正确;
B.根据反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线在入射光线和法线所决定的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B正确;
C.太阳光是复色光,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可分解为七种不同的色光,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故C正确;
D.平面镜成像时,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始终相同,与物体与镜面的距离无关,人离平面镜变远了,人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不变,故D错误。
故选ABC。
7. 厚 薄
【详解】[1][2]透镜分为两种,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
8. ABD CEF
【详解】[1][2]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特点可知,ABD都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都是凸透镜;CEF都是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都是凹透镜。
9. 强
【详解】[1]凸透镜的焦距是指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焦距越短,平行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会聚点离光心越近,说明对光线会聚的能力越强。
[2]根据过光心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画出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据此画出经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10. 折射 会聚
【详解】[1]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到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改变,叫光的折射。太阳光经过空气和冰晶两种不同的介质,发生了折射现象。
[2]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冬天人们在野外可以凿冰生火。
11. 会聚 发散
【详解】[1]根据图示可知,当光从空气射入凸透镜时,出射光线聚在一起,说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2]当光从空气射入凹透镜时,出射光线会变得发散,说明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12. 会 水和塑料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将太阳光会聚于干柴上容易引燃干柴
【详解】[1][2]薄膜上的积水中间厚,边缘薄,水和塑料膜恰好形成了一个大的凸透镜,射到地面上的太阳光可以看作是平行光,平行光通过这个凸透镜发生折射会聚于焦点处,干柴又在凸透镜的焦点处,很容易引起干柴的燃烧。
13. 折射 凸
【详解】[1]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是利用光的折射规律工作的;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2]利用透镜和太阳光取火,主要是利用太阳光线经过透镜后会聚在同一个点,这应该是用凸透镜.
14. 会聚 先变小后变大 10
【详解】[1]将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其下方的白纸上呈现出一个较小的光斑,说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2]由题意可知,当将该透镜远离白纸垂直移动4cm时,此时白纸上的光斑再次与圆环重合,说明此时白纸上的光斑不是最小最亮的光斑,也就是说不是焦点;也说明焦点在两次出现的光斑的中间;可知此过程中光斑的大小是先变小,后变大;
[3]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
15. 凸 凹 先变细再变粗
【详解】[1] 圆柱型试管充满水的地方,中间比边缘厚,是水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会聚成一条亮线;
[2] 由于气泡的存在,气泡周边的水形成中间薄边缘厚的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在气泡的下面对应的位置有黑影;
[3] 亮线的位置相当于焦点的位置,如果把白纸从靠近试管向下移动过程中,经过焦点时亮线最细;从焦点处向下继续移动时,亮线变粗,是因为光线继续由焦点的位置向前沿直线传播.
16. A、C 凸透镜的焦距越小 红 材料
【详解】解答:
(1)由图可知,根据实验要求,同样材质的只有A和C,且它们的厚度不同,
便于实验的探究.故选A. C;
(2)由图可知,乙图的焦距小,而乙凸透镜的厚度比较厚,会聚作用强,得出结论是:凸透镜表面越凸,凸透镜的焦距越小.
(3)根据三棱镜对光线的偏折,由图可以得出,红光被偏折的程度小,紫光被偏折的程度大,当红光和紫光分别平行射向相同的凸透镜时,红光的会聚点,也就是红光的焦点距离透镜远,而紫光的焦点离透镜近,所以红光的焦距大.
(4)A、B两种材料的透镜厚度相同,但材质不同,所以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同.
可以通过此作实验“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材料的关系”.
点睛:(1)(2)当被研究问题受多个因素影响时,研究问题和某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其他因素一定,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根据实验目的,按照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分析答题;
(3)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是因为不同颜色的光经凸透镜折射本领不同,据此分析回答.(4)要想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透镜球形表面弯曲程度的关系”,必须使用相同材质的透镜才可实验准确.
17. 乙 最小、最亮 20 小于
【详解】(1)[1]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光,使太阳光跟主光轴平行,能在纸上形成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光斑是凸透镜的焦点,正确的是图乙所示方案。
(2)[2]适当调整位置后,在白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点是凸透镜的焦点。
[3]经过测量得出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20cm,此距离长度就为焦距大小,所以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
(3)[4]若在测量的过程中,白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最亮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L,说明光斑已经从最小逐渐变大,则凸透镜的焦距小于L。
18. 距离 大小 蜡烛B A 不能 虚 不变
【详解】(1)[1]平面镜成像时,物与像关于平面镜对称,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
(2)[2]平面镜成像时物与像的大小相等,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3)[3]实验采用等效替代法,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在观察到蜡烛A的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平面镜另一侧的蜡烛B,从而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4)[4]由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不能被光屏接收,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蜡烛A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
(5)[5][6]当蜡烛B与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后,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不能被光屏接收,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A烛焰的像。
(6)[7]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平面镜成像时物与像的大小相等,所以蜡烛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的大小将不变。
(7)①[8]图中OA'是入射光线AO的折射光线,光从水中射入到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且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也会减小,入射光线BO的折射光线OB'的大致位置如图所示:
②[9]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后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延长线过焦点的入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如图所示:
19.见解析
【详解】盛有饮料的透明饮料瓶形状是中间厚、边缘薄,符合凸透镜的形状特点,它能使太阳光会聚于焦点,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容易使树叶,树枝或枯草燃烧,造成火灾,所以不要在林中随便丢弃盛有饮料的透明饮料瓶。
20.
【详解】[1]根据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规律作图,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如图
[2]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如图
21.(1)-500度;(2)0.25m
【详解】解:(1)焦距0.2m的透镜其焦度为
故度数是-500度;
(2)由题可知,平常我们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以100的值;400度的眼镜片,它们的焦度是4m﹣1;400度的眼镜片焦距为
答:(1)焦距0.2m的近视眼镜片的度数是-500度;
(2)400度的眼镜片的焦距是0.25m;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2024)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优秀课时作业,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简答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4.2 透镜一课一练,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步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4.2 透镜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 透镜》同步练习,下列透镜中,属于凹透镜的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