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人教部编语文七年级第二单元第八课《陈太丘与友期行》视频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274032/0-172949109793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人教部编语文七年级第二单元第八课《陈太丘与友期行》视频
展开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差别;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2.了解《世说新语》的相关知识,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3.体会古人家庭文化生活的雅趣和文化修养,学习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有咏絮之才的谢道韫,今天我们再来认识另一位机敏的小才子——陈元方。二、新课教学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疏通文意1.听课文朗读,注意把握字音和节奏。(PPT展示)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明确: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3.疏通文意(1)理解重点词句明确:①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②日中(正午时分)③舍去(丢下(他)而离开。舍,舍弃。去,离开)④乃(才)⑤尊君在不(令尊在不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同“否”)⑥哉(语气词,表示感叹)⑦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委,舍弃)⑧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⑨引(拉,牵拉)⑩顾(回头看)(2)译文明确: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正中午时分。过了正午(朋友)仍然没到,陈太丘(便)丢下(他)而离开。(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才七岁,正在大门外玩耍,朋友便问元方:“令尊在不在?”元方回答说:“等您很久没有来,已经离开了。”这位朋友便发火骂道:“真不是人!和朋友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元方说道:“您和家父约定正午时分,到了正午您却不来,这是不守信用;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这是没有礼貌。”朋友听后感到惭愧,便从车上下来牵拉陈元方(道歉),元方头也不回地进了自家的大门。4.重点词语积累见教学PPT课件。目标导学二:重点解读,分析人物特点1.课文中提到的几个人,各有什么样的特点?明确:太丘是个诚实守信的人。友人是不守信的人,缺乏修养、没有礼貌,但能知错就改。元方聪明机智,善辩,懂得维护家人尊严,懂得为人之道。2.文中讲到元方指出了友人的哪两点不是?他又是如何反驳的?明确:抓住“信”和“礼”进行反驳。首先指出“友人”失约在先,是不守信用,其次指出友人不知反省,反而出言不逊,恶意攻讦(jié),是没有礼貌。针锋相对,言简意赅。3.这则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明确: ①从陈太丘和友人的行为,我们知道做人要言而有信。②从元方的言行举止中,我们知道了做人要坚持原则。③从友人的“惭”中,我们知道做人要知错能改。④从友人的无理行为和元方的辩驳中,我们知道了做人要有礼。4.自由发表看法:“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明确:①观点一:不失礼(友人失信又失礼,行事不端,态度恶劣;元方必须用“入门不顾”的态度维护自己和父亲的尊严,这是坚持原则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给“友人”一个难忘的教训。)②观点二:失礼(元方批评友人无礼,自己更应该做到有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使有错,也应以礼待之。)三、板书设计四、课堂小结本文讲述了孩童陈元方驳斥父亲的朋友“无信”“无礼”的故事,表现出陈元方小小年纪便明白事理、落落大方,同时从侧面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教学反思:可取之处尊重文言文学习规律,注重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由浅入深的学习。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法的运用,使学生知识和能力均有提升。不足之处个别环节有重复,如疏通文意时解释重点词语和梳理重点词语的内容基本相同,使时间有些前松后紧。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12a1cfd0bb10cada2e3d82e093d90ad.png)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