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重庆市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重庆市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我会选择,我会填空,我会实验,实际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分)下列成语中,一定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A.木已成舟B.花香四溢C.蜡炬成灰D.滴水成冰
2.(2分)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液态空气B.液氧
C.人呼出的气体D.澄清的石灰水
3.(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B.
C.D.
4.(2分)实验桌上有一包黑色粉末,为验证该粉末是否为铁粉,有同学提出将磁铁放在黑色粉末上方。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猜想假设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D.得出结论
5.(2分)实验室加热约30mL液体,可以使用的仪器是( )
A.①③④⑥B.②③④⑥C.①③④⑤D.②③⑤
6.(2分)实验室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a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并把它固定在铁架台上; c 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 d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f 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abcdefB.bacdfeC.bacdefD.abcdfe
7.(2分)有三个集气瓶,其中分别盛有空气、二氧化碳、氧气,欲鉴别它们( )
A.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
B.用燃着的木条伸入瓶内
C.向各瓶中倒入适量的等体积澄清石灰水
D.向各瓶中加入适量的等体积的水
8.(2分)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黄色火焰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带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9.(2分)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其共同点是( )
A.都是需要加热
B.都使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
C.都发生了分解反应
D.都生成了两种物质
10.(2分)下列符合阴影部分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
A.甲烷+氧气水+二氧化碳
B.铝+氧气氧化铝
C.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D.氧化汞汞+氧气
11.(2分)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催化剂在反应中会使生成物的量增多
B.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没有改变
C.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D.二氧化锰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
12.(2分)托盘天平调零后,在右盘衬纸上放置食盐固体,左盘衬纸上放置1个10g砝码,此时天平平衡。则被称量的食盐的质量为( )
A.2.7gB.7.3gC.10.0gD.12.7g
13.(2分)随着“绿色奥运”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空气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物质中,未计入监测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 )
A.氮气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D.可吸入颗粒物
14.(2分)下列各图所示的气密性检查中,能说明装置漏气的是( )
A.B.
C.D.
15.(2分)用量筒准确量取15mL水,把水倒掉一部分后再观察,量筒内剩余8mL水,由此可知第二次观察时眼睛是( )
A.仰视B.俯视C.平视D.无法确定
16.(2分)实验室通过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制取氧气,下列选项与图象相符的是( )
A.X表示二氧化锰的质量,Y表示反应时间
B.X表示剩余氯酸钾的质量,Y表示反应时间
C.X表示产生氧气的质量,Y表示消耗的氯酸钾质量
D.X表示产生的氧气质量,Y表示加热时间
二、我会填空
17.(4分)根据空气的成分填空:(填写名称)
(1)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 。
(2)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出现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含有 。
(3)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 。
(4)常作保护气,含量在空气成分中居第三位,该成分为 。
18.(4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了解仪器的用途及规范完成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是每个初三学生必需具备的能力,请按要求完成下面内容的填写。
(1)填写正确的仪器名称。
①实验中常做热源的是 。
②取用块状固体用 。
③收集和储存少量气体用 。
(2)加热固体时,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造成的后果是 。
19.(2分)2023年9月23日晚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举行,“数字火炬手”跨越钱塘江,手举象征希望与收获的金色“薪火”,这一刻全球瞩目,点火仪式借助科技创新的力量,主火炬塔的燃料,首次使用废碳再生的绿色甲醇,有如下描述:①无色透明液体;②有特殊的气味;④熔点﹣115℃;沸点﹣18.5℃;⑥能与多种金属发生反应生成氢气及碳化物或氢氧化物等化合物;⑦具有可燃性 (填写序号,下同),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20.(5分)将一种无色液体A和一种黑色固体B混合能得到另一种无色溶液C和无色气体D,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E在D中燃烧很旺
(1)B在反应过程中起的作用是 。
(2)写出A、B得到C、D的文字表达式 ,此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3)写出E+D→F的文字表达式 ;此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21.(5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
(1)通过集体讨论后同学们认为,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跟空气中的其它成分反应(填编号) 。
A.细铁丝
B.红磷
C.木炭粉
(2)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图的两套装置,你认为合理的是(填编号) 。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 。
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如下:(注:集气瓶容积为100mL)
(3)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交流,大多数同学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
(4)第6小组的同学实验误差较大,请帮他们分析一下原因 。(任答一点)
22.(4分)小红在学习“氧气的性质”时,完成了几个实验,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硫燃烧的实验,集气瓶底水的作用是 。
(2)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
①集气瓶瓶底水或沙的作用 。
②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 。
③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三、我会实验
23.(5分)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测定相同时间内收集氧气体积的多少来探究影响双氧水分解速率的影响因素。
探究1:
(1)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请完成下表
探究2:探究催化剂种类对双氧水分解速率的影响,实验数据如下表:
问题:
(2)表中X的数值为 。
(3)若V1 V2(填“>”“<”“=”),则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优于红砖粉末,还可以通过测量 ,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24.(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列实验装置,开展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有关性质的研究。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
(2)实验室用A装置来完成制取氧气,请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3)若用G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 (填“a”或“b”)端通入。
(4)用F装置收集氧气,当 时开始收集。
(5)C装置与B装置相比,其优点是: 。
(6)实验室里,常用稀硫酸与金属锌粒混合制取氢气,它是一种无色,密度小于空气,难溶于水 (A~F中选择)。
四、实际应用题:
25.(3分)小红和小华发现薯片包装内充满气体,鼓鼓的,看上去好像一个小“枕头”,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判断他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我会选择
1.(2分)下列成语中,一定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A.木已成舟B.花香四溢C.蜡炬成灰D.滴水成冰
【分析】可以根据变化过程进行分析、考虑,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A、木已成舟只是木材的形状发生了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B、花香四溢说明物质的分子在不断运动,属于物理变化;
C、蜡炬成灰,属于化学变化;
D、滴水成冰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时主要是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是化学变化。
2.(2分)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液态空气B.液氧
C.人呼出的气体D.澄清的石灰水
【分析】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组成。
【解答】解:A、液态空气含有氮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故A错;
B、液氧是液态的氧气,属于纯净物;
C、人呼出的气体含有二氧化碳,属于混合物;
D、澄清的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和水,故D错。
故选:B。
【点评】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3.(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B.
C.D.
【分析】A、根据液体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
B、根据酒精灯的使用进行分析;
C、根据加热液体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D、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进行分析。
【解答】解:A、倾倒液体时,标签要对准手心,该选项操作正确;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一不可”,不能用嘴吹灭;
C、加热液体时,该选项操作错误;
D、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不能伸入试管中。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2分)实验桌上有一包黑色粉末,为验证该粉末是否为铁粉,有同学提出将磁铁放在黑色粉末上方。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猜想假设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D.得出结论
【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环节包括提出问题,假设问题,设计与分析,实验,检验实验,表达与交流,将磁铁放在黑色粉末上方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方案。
【解答】解:根据叙述可知“实验桌上有一包黑色粉末,为验证该粉末是否为铁粉,所以属于设计实验方案。
故选:C。
【点评】此题是对科学探究环节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对采用过程的分析,并结合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解决此题。
5.(2分)实验室加热约30mL液体,可以使用的仪器是( )
A.①③④⑥B.②③④⑥C.①③④⑤D.②③⑤
【分析】本题应从加热30ml的液体需要的盛放装置,加热装置,支撑装置分析。加热约30mL液体,应用较大容积的仪器,所以要用到烧杯;既然是用烧杯加热,所以还要用石棉网、酒精灯、铁架台。
【解答】解:加热约30mL液体,应用较大容积的仪器。所以先可选定烧杯。除此之外还要用到用于加热的酒精灯和铁架台,要用到的仪器有:烧杯、酒精灯。由以上分析可知:
A、可以使用的仪器是①③④⑥;
B、由于加热的液体较多。故B不符合题意;
C、由于加热的液体较多。故C不符合题意;
D、用烧杯加热时。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实验仪器的选取和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属于基础知识,但同学们一定要细心方可做好此题。
6.(2分)实验室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a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并把它固定在铁架台上; c 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 d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f 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abcdefB.bacdfeC.bacdefD.abcdfe
【分析】根据加热氯酸钾或加热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时,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分别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装入固体药品,注意用高锰酸钾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点(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注意要用外焰,先预热,再固定在有药品的部位加热)→收(收集氧气)→移(把导管移出水面)→熄(熄灭酒精灯),进行解答.
【解答】解:根据实验室用加热方法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连、查、装、定、点、收、移、熄,可得题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bacdfe。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正确操作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的理解与掌握,并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的能力.
7.(2分)有三个集气瓶,其中分别盛有空气、二氧化碳、氧气,欲鉴别它们( )
A.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
B.用燃着的木条伸入瓶内
C.向各瓶中倒入适量的等体积澄清石灰水
D.向各瓶中加入适量的等体积的水
【分析】A、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中也容易熄灭;
B、①木条正常燃烧,无明显变化,则气体是空气,②木条燃烧更旺,则气体是氧气,③木条马上熄灭,则气体是二氧化碳;
C、因为不能区别空气和氧气,既然澄清石灰水是在空气中配制,则倒入空气中也是澄清的,不要考虑到空气中那少量的二氧化碳.
D、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但不易区分.
【解答】解:A、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在空气中也可能熄灭;本方法不能鉴别空气和二氧化碳;
B、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种不同的气体中,如木条燃烧情况不变,如木条燃烧更旺,故本选项正确;
C、空气,只能鉴别出二氧化碳;
D、氧气和空气都不易溶于水,但放在集气瓶中不易区分;
故选:B。
【点评】关于物质的鉴别,就是根据题目已知条件和要求,把几种未知的物质区别开来的一种操作.初中化学常用的鉴别方法,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之分,还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综合运用的鉴别.
8.(2分)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黄色火焰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带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分析】A、根据红磷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硫粉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红磷燃烧时,而不是白雾;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没有火焰而是发白光;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物质燃烧时的现象,只有这样才能对可燃物燃烧时的现象做出正确的判断.
9.(2分)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其共同点是( )
A.都是需要加热
B.都使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
C.都发生了分解反应
D.都生成了两种物质
【分析】根据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或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的方法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在常温下就能生成水和氧气;
B、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不需要使用催化剂;
C、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均属于分解反应;
D、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生成了三种物质;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或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的方法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2分)下列符合阴影部分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
A.甲烷+氧气水+二氧化碳
B.铝+氧气氧化铝
C.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D.氧化汞汞+氧气
【分析】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而图示阴影部分为两个反应类型的交集,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甲烷+氧气水+二氧化碳,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A错误;
B.铝+氧气氧化铝,属于化合反应,且属于氧化反应;
C.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C错误;
D.氧化汞汞+氧气,属于分解反应。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反应的特征(“多变一”)、氧化反应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2分)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催化剂在反应中会使生成物的量增多
B.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没有改变
C.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D.二氧化锰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
【分析】催化剂能够改变反应速率,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解答】解:A、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质量;
B、反应前后催化剂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C、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D、二氧化锰不能用作所有反应的催化剂。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催化剂的性质,比较简单。
12.(2分)托盘天平调零后,在右盘衬纸上放置食盐固体,左盘衬纸上放置1个10g砝码,此时天平平衡。则被称量的食盐的质量为( )
A.2.7gB.7.3gC.10.0gD.12.7g
【分析】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是左物右码,左盘的质量等于右盘的质量加游码的质量,即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如果位置放反,根据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列等式进行计算。
【解答】解:根据题意,砝码和药品的位置放反了,游码的质量为2.7g,即被称量的食盐质量=10g﹣8.7g=7.5g。
故选B。
【点评】托盘天平的使用是中考热点之一,掌握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3.(2分)随着“绿色奥运”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空气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物质中,未计入监测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 )
A.氮气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D.可吸入颗粒物
【分析】空气质量日报的监测项目中包含有毒、有害气体和可吸入颗粒物,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所以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B、二氧化硫是有毒气体,属于空气污染物;
C、一氧化碳是有毒气体,故C错误;
D、可吸入颗粒物属于空气污染物;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污染空气的主要物质,难度不大,明确“有毒、有害及可吸入颗粒物”是空气的主要污染物即可分析解答。
14.(2分)下列各图所示的气密性检查中,能说明装置漏气的是( )
A.B.
C.D.
【分析】装置气密性检验的原理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一般用到的方法有:空气热胀冷缩法、注水法、抽气或压气法等;据此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该选项用的是空气热胀冷缩法,若烧杯内有气泡产生,故A错误;
B、弹簧夹夹紧乳胶管后,有稳定的液面差,故B错误;
C、用弹簧夹夹住右边导管,若装置不漏气,而图示两端液面相平,故C正确;
D、夹紧弹簧夹用手紧捂烧瓶外壁,证明气密性良好。
故选:C。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有些装置比较复杂、学生平时比较少见,但依据的原理都是依据密闭装置中存在压强差来判断装置是否漏气。
15.(2分)用量筒准确量取15mL水,把水倒掉一部分后再观察,量筒内剩余8mL水,由此可知第二次观察时眼睛是( )
A.仰视B.俯视C.平视D.无法确定
【分析】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根据量筒的读数与实际值的关系来判断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大小。
【解答】解: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如果俯视液面,若仰视液面。倒出的水少于7mL,而读数为8mL,是仰视读数。
故选:A。
【点评】量筒的使用是中考热点之一,量筒操作错误时会出现“俯大仰小”,即俯视读数,数值比实际体积大,反之,则小。
16.(2分)实验室通过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制取氧气,下列选项与图象相符的是( )
A.X表示二氧化锰的质量,Y表示反应时间
B.X表示剩余氯酸钾的质量,Y表示反应时间
C.X表示产生氧气的质量,Y表示消耗的氯酸钾质量
D.X表示产生的氧气质量,Y表示加热时间
【分析】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其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氯酸钾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
【解答】解:A.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错误;
B.随着反应的进行,故错误;
C.生成氧气的质量随着消耗的氯酸钾的质量的增大而增大;
D.氯酸钾需要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时才能分解产生氧气,生成氧气的质量增大,氧气的质量不再改变。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实验室中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难度不大。
二、我会填空
17.(4分)根据空气的成分填空:(填写名称)
(1)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 氧气 。
(2)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出现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含有 二氧化碳 。
(3)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 水蒸气 。
(4)常作保护气,含量在空气成分中居第三位,该成分为 稀有气体 。
【分析】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用途进行解答。
【解答】解:(1)空气中有氧气,二氧化碳;氧气可以供给呼吸,说明空气中含有氧气;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出现白色固体物质,所以说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3)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所以夏天,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4)常作保护气,含量在空气成分中居第三位。
故答案为:(1)氧气;
(2)二氧化碳;
(3)水蒸气;
(4)稀有气体。
【点评】本题考查空气的组成、各种成分的性质以及用途,但难度不大,可依据已有知识解答。
18.(4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了解仪器的用途及规范完成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是每个初三学生必需具备的能力,请按要求完成下面内容的填写。
(1)填写正确的仪器名称。
①实验中常做热源的是 酒精灯 。
②取用块状固体用 镊子 。
③收集和储存少量气体用 集气瓶 。
(2)加热固体时,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造成的后果是 冷凝水回流试管底,使试管炸裂 。
【分析】根据常见化学仪器的的用途、使用注意事项,以及错误操作后果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①酒精灯为实验室最常用的热源;
②取用块状固体时,应用镊子夹取;
③集气瓶可用来收集和储存少量气体;
(2)加热固体时,若试管口没有向下倾斜,使试管炸裂。
故答案为:(1)酒精灯;镊子;
(2)冷凝水回流试管底,使试管炸裂。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9.(2分)2023年9月23日晚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举行,“数字火炬手”跨越钱塘江,手举象征希望与收获的金色“薪火”,这一刻全球瞩目,点火仪式借助科技创新的力量,主火炬塔的燃料,首次使用废碳再生的绿色甲醇,有如下描述:①无色透明液体;②有特殊的气味;④熔点﹣115℃;沸点﹣18.5℃;⑥能与多种金属发生反应生成氢气及碳化物或氢氧化物等化合物;⑦具有可燃性 ①②③④⑤ (填写序号,下同),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⑥⑦ 。
【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解答】解: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颜色、气味、硬度、挥发性、导热性等,包括可燃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所以①无色透明液体;②有特殊的气味;④熔点﹣115℃、5℃、乙醇;属于甲醇的物理性质。
⑥能与多种金属发生反应生成氢气及碳化物或氢氧化物等化合物;⑦具有可燃性。属于甲醇的化学性质。
故答案为:①②③④⑤;⑥⑦。
【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20.(5分)将一种无色液体A和一种黑色固体B混合能得到另一种无色溶液C和无色气体D,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E在D中燃烧很旺
(1)B在反应过程中起的作用是 催化作用 。
(2)写出A、B得到C、D的文字表达式 过氧化氢水+氧气 ,此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分解反应 。
(3)写出E+D→F的文字表达式 硫+氧气二氧化硫 ;此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化合反应 。
【分析】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D是氧气;E在D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F,则E是硫,F是二氧化硫;一种无色液体A和一种黑色固体B混合能得到另一种无色溶液C和氧气,则A是过氧化氢,B是二氧化锰,C是水;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1)A、B得到C,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2)A、B得到C,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
(3)E+D→F的反应是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硫+氧气;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
故答案为:
(1)催化作用;
(2)过氧化氢水+氧气;
(3)硫+氧气二氧化硫。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推断,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1.(5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
(1)通过集体讨论后同学们认为,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跟空气中的其它成分反应(填编号) B 。
A.细铁丝
B.红磷
C.木炭粉
(2)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图的两套装置,你认为合理的是(填编号) A 。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如下:(注:集气瓶容积为100mL)
(3)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交流,大多数同学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
(4)第6小组的同学实验误差较大,请帮他们分析一下原因 红磷量不或装置气密性不好或装置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任答一点)
【分析】(1)根据蜡烛、硫和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物中有气体,红磷与氧气反应生成固体物质来分析解答;
(2)根据要使红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充分反应,必须把红磷放在集气瓶的中下部来分析判断;根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可以确保准确测量空气组成来分析解答;
(3)根据题中数据来分析解答;
(4)根据引起误差的原因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1)因为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跟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而且生成物为固体,但生成新的气体二氧化碳,红磷能在空气中燃烧,故选:B;
(2)为保证红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充分反应,必须把红磷放在集气瓶的中下部,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
(3)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交流,大多数的同学都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4)第5小组的同学实验误差较大,可能是因为红磷量不足、装置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2.(4分)小红在学习“氧气的性质”时,完成了几个实验,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硫燃烧的实验,集气瓶底水的作用是 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
(2)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
①集气瓶瓶底水或沙的作用 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 。
②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 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 。
③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
【分析】(1)根据硫燃烧的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2)①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的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②根据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进行分析解答。
③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其目的是:吸收二氧化硫。
(2)①集气瓶瓶底水或沙的作用是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
②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
③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根据文字表达式是铁+氧气。
故答案为:
(1)吸收二氧化硫,防止空气污染;
(2)①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②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四氧化三铁。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常见物质在氧气的燃烧的实验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我会实验
23.(5分)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测定相同时间内收集氧气体积的多少来探究影响双氧水分解速率的影响因素。
探究1:
(1)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请完成下表
探究2:探究催化剂种类对双氧水分解速率的影响,实验数据如下表:
问题:
(2)表中X的数值为 1.2 。
(3)若V1 > V2(填“>”“<”“=”),则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优于红砖粉末,还可以通过测量 收集相同体积氧气所需的时间 ,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分析】(1)根据控制唯一变量法进行分析;
(2)根据控制唯一变量法进行分析;
(3)根据表中数据进行分析。
【解答】解:(1)实验Ⅰ与实验Ⅱ,两者反应温度、加入双氧水的体积都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双氧水的浓度,根据收集相同体积氧气所用时间可以看出,其分解速率越快;其他条件不变,反应越快;
(2)为控制除催化剂种类外的其他反应条件相同,表中X的数值应为1.2;
(3)若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优于红砖粉末,则收集相同时间内收集氧气的体积V5>V2,还可以测量收集相同体积氧气所需的时间,也能达到实验目的;收集相同体积氧气所需的时间。
【点评】此题考查了通过对比探究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以及不同浓度过氧化氢产生氧气速率,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24.(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列实验装置,开展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有关性质的研究。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分液漏斗 。
(2)实验室用A装置来完成制取氧气,请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
(3)若用G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 a (填“a”或“b”)端通入。
(4)用F装置收集氧气,当 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 时开始收集。
(5)C装置与B装置相比,其优点是: 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
(6)实验室里,常用稀硫酸与金属锌粒混合制取氢气,它是一种无色,密度小于空气,难溶于水 E (A~F中选择)。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进行分析;
(2)根据A装置是固固加热型,且试管口没有棉花,所以是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进行分析;
(3)根据氧气密度大于空气进行分析;
(4)根据F装置是排水法装置,所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以免收集到开始排出的空气进行分析;
(5)根据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的流速进行分析;
(6)根据收集干燥氢气,所以不能使用排水法,氢气密度小于空气进行分析。
【解答】解:(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名称和作用可知,①是分液漏斗;
(2)A装置是固固加热型,且试管口没有棉花,文字表达式为:氯酸钾;
(3)氧气密度大于空气,所以氧气应从导管口的长端进入;
(4)F装置是排水法装置,所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以免收集到开始排出的空气;
(5)与B装置相比,装置C中分液漏斗,进而控制反应速率;
(6)实验室收集干燥氢气,所以不能使用排水法,所以采用向下排空气法E。
故答案为:(1)分液漏斗;
(2)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3)a;
(4)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
(5)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6)E。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四、实际应用题:
25.(3分)小红和小华发现薯片包装内充满气体,鼓鼓的,看上去好像一个小“枕头”,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判断他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可用注射器抽取袋内的气体,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故答案为:
用注射器抽取袋内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袋内充的是二氧化碳。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考查充气包装食品袋内气体的探究,熟练掌握常见气体的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①
②
③
④
⑤
⑥
组别
1
2
3
4
5
6
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mL)
20
21
19
20
22
12
实验目的
编号
温度/℃
催化剂
双氧水用量及浓度
氧气的体积/mL
探究 对双氧水分解速率的影响
Ⅰ
25
二氧化锰
20mL;5%
25
Ⅱ
25
二氧化锰
20mL;15%
40
实验结论: 。
编号
双氧水质量/g
催化剂种类
氧气的体积/mL
Ⅲ
35
二氧化锰;1.2g
V1
Ⅳ
35
红砖粉末;Xg
V2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组别
1
2
3
4
5
6
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mL)
20
21
19
20
22
12
实验目的
编号
温度/℃
催化剂
双氧水用量及浓度
氧气的体积/mL
探究 双氧水的浓度 对双氧水分解速率的影响
Ⅰ
25
二氧化锰
20mL;5%
25
Ⅱ
25
二氧化锰
20mL;15%
40
实验结论: 其他条件不变,双氧水的浓度越大,反应越快 。
编号
双氧水质量/g
催化剂种类
氧气的体积/mL
Ⅲ
35
二氧化锰;1.2g
V1
Ⅳ
35
红砖粉末;Xg
V2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用注射器抽取袋内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袋内充的是二氧化碳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重庆市潼南区六校九年级(上)第一次联考化学试卷,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实验题,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重庆市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共24页。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重庆市大渡口市巴渝学校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科学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