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东省广州市明珠教育集团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9月份)
展开1.(3分)下列变化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 )
A.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B.蜡烛燃烧 酒精挥发
C.工业蒸发液态空气制氧气 米酿成醋
D.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食物腐烂
2.(3分)下列物质燃烧的现象,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雾,放出大量的热
B.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倒入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物质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3分)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A.收集密度比空气大且难溶于水的气体
B.比较呼出气体和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
C.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D.检查装置气密性
4.(3分)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稀有气体用作电光源,是由于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B.氮气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化学性质活泼
C.氦气密度小,可用于填充探空气球
D.硫粉可以在空气中燃烧,是因为氧气能燃烧,也能支持燃烧
5.(3分)小明在厨房中发现一种白色固体,他认为“可能是食盐”.小花说“可以尝一尝”.对于“可能是食盐”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假设B.收集证据C.实验D.作出结论
6.(3分)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备和收集氧气,简要分为以下几步:
①装药品;
②连接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③排水法收集气体;
④固定装置;
⑤加热;
⑥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⑦停止加热。
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②①④⑤③⑦⑥B.③①②⑤④⑥⑦C.①④②③⑤⑦⑥D.②①④⑤③⑥⑦
7.(3分)分析和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制取氧气时必须检验装置气密性,所以制取气体时都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B.化学变化常常伴随能量的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C.通常情况下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无色无味的气体一定是氮气
D.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所以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8.(3分)如图实验基本操作不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⑦B.①③④⑤⑥⑦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⑥⑦
9.(3分)下列物质的鉴别与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
A.AB.BC.CD.D
10.(3分)蜡烛(足量)在如图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
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C.过程中瓶内物质总质量不断减少
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11.(3分)实验操作过程中,对于药品的用量有要求,下列药品用量符合要求的是( )
①没有规定用量时,液体取1﹣2mL,粉末固体取一药匙
②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③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三分之二
④量筒量取的液体体积通常应该稍小于或等于所要量取的量程
⑤用托盘天平称量了17.5g的氯化钠
⑥用量筒量取9.25mL的水
A.①②④⑤B.②④⑤⑥C.②③④⑤D.①④⑤⑥
12.(3分)下列关于“蜡烛燃烧”、“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
A.AB.BC.CD.D
13.(3分)用图示的方法对化学概念进行辨析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化学概念之间存在以下三种关系: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纯净物和混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B.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C.纯净物和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D.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14.(3分)将100mL双氧水均分成甲、乙两份,仅向甲中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反应生成氧气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从图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
A.a线表示甲溶液生成氧气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情况
B.二氧化锰可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C.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变
D.甲、乙两份溶液最终生成氧气质量与二氧化锰无关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8分)
15.(12分)(1)以下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混合物的是 。
①冰水混合物;②铁水;③过氧化氢溶液;④洁净的空气;⑤液氮;⑥稀有气体;⑦二氧化碳;⑧澄清石灰水;⑨人能喝的水;⑩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剩余物。
(2)氢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稀有气体等,按要求将相应物质的名称填写在题中的空白处。
①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气体是 ;
②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是 ;
③食品包装中常用作保护气的是 ;
④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气体是 。
(3)写出下列元素符号或元素名称
①氦
②钠
③Ar
④钡
⑤Cl
⑥Ca
16.(9分)认识和掌握初中化学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并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实验,才能保障实验的成功和安全。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初中化学中的一种实验操作,图2是一些常见的化学仪器,请回答:
①能用图1的方法收集的气体,其水溶性是 的气体。
②写出仪器名称:B是 ;D是 。
③写一种使用A时应注意的问题: 。
④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量筒放平稳且面对刻度线,初次仰视凹液面最低点读数为19mL、倾出部分液体后,俯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0mL,该学生实际倾出液体的体积是 mL(填字母)。
A.9
B.大于9
C.小于9
D.无法判断
(2)实验室中有下列实验用品:①酒精灯、②试管夹、③10mL量筒、④100mL量筒、⑤烧杯、⑥陶土网、⑦药匙、⑧玻璃棒、⑨铁架台(带铁圈)、⑩胶头滴管。
请按要求选择相应实验用品(填序号)。
Ⅰ、加热试管里的药品应使用 ;
Ⅱ、量取5mL液体应使用 ;
Ⅲ、加热25mL水应使用 ;
Ⅳ、取用少量粉末状药品应使用 。
17.(7分)化学科学十分重视实证和理性思维。在课堂学习中,通过选用典型物质进行实验,来探究物质的有关性质。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请回答:
(1)实验一:木炭在图②中燃烧与在图①中燃烧剧烈程度不同的原因是 。图③的实验目的是 。木炭燃烧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
(2)夹取细木炭的仪器叫 ,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为防止瓶中氧气逸出损失,红热的木炭伸入集气瓶中时,应注意的操作是 。
(3)实验二:图⑤中集气瓶底少量水的作用是 。
(4)根据上述实验,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 (填“活泼”或“不活泼”)。
18.(8分)如图所示,是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A装置来制取氧气时,装药品前应进行的操作是 ,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 。
(2)写出A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完成后,测得其纯度明显偏低,原因可能是 。(写一点即可)
(3)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马龙同学认为B装置和C装置都可以,如果要得到平稳的氧气流,你认为应该选 装置,红婵同学想用E装置代替D装置收集干燥的氧气,气体应该从 (填“c”或“d”)端进入。
(4)某同学在实验室用氯酸钾进行氧气的制取实验,结果发现试管破裂,不可能的原因是 。
A.加热时试管底部接触到灯芯
B.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C.实验前充分预热了试管
D.铁夹夹在试管的中部
(5)可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图G中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拉活塞时,若装置气密性好,可观察到 。
A.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
B.广口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C.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D.有液体进入注射器内
19.(7分)某兴趣小组围绕催化剂展开学习活动。
【活动1】验证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作用:用天平称量0.2gMnO2,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图实验。
(1)步骤①的目的是 。
(2)步骤③现象为 。
(3)步骤⑥中固体质量为 。
【活动2】比较不同催化剂对KClO3分解的催化效果: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用如图装置完成表中实验,所收集的数据如下表:
(4)表中a的数值为 。
(5)表中3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佳的是 ,并写出在此种催化剂作用下KClO3分解的文字表达式: 。
(6)要比较KClO3分解反应中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除了测量收集50mLO2所需时间外,还可以测量相同时间内 。
20.(5分)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如图图甲、图乙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两套实验装置,在图甲连接数字传感器,并绘制出图丙所示的压强变化曲线;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提示:氧化铜粉末是黑色的)
(1)由图甲实验可推知反应后剩余气体的化学性质;图乙实验操作中,反复推拉注射器的活塞的目的是 ;图乙中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为 。
(2)图乙装置的玻璃管中空气体积为25mL,反应前注射器活塞位于10mL刻度处,反应完毕后,注射器活塞位于3mL刻度处(反应前后气球都是瘪的),则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
(3)下列有关图甲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过程中红磷的用量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B.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止水夹观察现象
C.依据实验现象推测,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D.图丙中BC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红磷燃烧放热,导致气压增大
(4)与图甲实验相比,图乙实验的优点是 (答一点)。
2023-2024学年广东省广州市明珠教育集团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9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注意:每道选择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用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选错、不选、多选或涂改不清的、均不给分)
1.【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过程中均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酒精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B正确。
C、工业蒸发液态空气制氧气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米酿成醋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醋酸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
D、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食物腐烂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2.【分析】A、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木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B、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火星,故选项说法错误。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3.【分析】A、根据图中装置短导管进气,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检验二氧化碳使用澄清石灰水,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催化剂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D、装置气密性检验的原理是:通过气体发生器与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
【解答】解:A、图中装置短导管进气,收集的是密度比空气小气体;用倒扣的漏斗,能增大气体和水的接触面积,说明气体极易溶于水,故选项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比较呼出气体和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应使用澄清石灰水,不能使用燃着的木条,故选项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图中实验,不能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还需证明其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选项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当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压强变小,若气密性良好则可以看到长颈漏斗的下端会产生气泡,故选项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4.【分析】A、根据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有色光解答;
B、根据氮气的性质和用分析解答;
C、根据氦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分析解答;
D、根据氧气能支持燃烧、不能燃烧进行分析。
【解答】解:A、稀有气体用作电光源,是因为稀有气体通电时会发出不同颜色的有色光,故说法错误。
B、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常用作保护气,故A说法错误。
C、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并且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能够用于填充气球,故说法正确。
D、氧气能支持燃烧、不能燃烧,故说法错误。
故选:C。
5.【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根据题意,“可能是食盐”,在提出假设、收集证据、实验、作出结论等基本环节中应属提出假设。
A、“可能是食盐”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提出假设,故选项正确。
B、“可能是食盐”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提出假设,不是收集证据。
C、“可能是食盐”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提出假设,不是实验。
D、“可能是食盐”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提出假设,不是作出结论。
故选:A。
6.【分析】根据加热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时的操作步骤为:查、装、定、点、收、移、熄,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分别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装入固体药品,注意用高锰酸钾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定(用铁架台固定仪器装置)→点(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收(收集氧气)→移(把导管移出水面)→熄(熄灭酒精灯),可得题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②①④⑤③⑥⑦。
故选:D。
7.【分析】A、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物理变化中也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常见的无色无味的气体,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催化剂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制取氧气时必须检验装置气密性,以避免装入药品后发现装置气密性不好,更换部分仪器而浪费药品,所以制取气体时都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故选项推理正确。
B、化学变化常常伴随能量的变化,但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如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故选项推理错误。
C、通常情况下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但无色无味的气体不一定是氮气,也可能是氧气等气体,故选项推理错误。
D、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确定是催化剂还需确定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均不改变,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A。
8.【分析】①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②根据往试管中塞入橡皮塞的方法进行分析;
③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④根据往试管中倾倒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
⑤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⑥根据量筒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⑦根据闻气体气味的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解:①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与桌面约成45°角,且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地方,故①错误;
②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不可用手拿着导管,防止导管折断戳破手指,故②错误;
③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③错误;
④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试管略微倾斜、试管口与试剂瓶口紧挨着、缓慢倒入,故④错误;
⑤托盘天平的最小准确值是0.1g,不能准确称量10.05g固体,故⑤错误;
⑥量取9.5mL的液体不能用100mL的量筒,要用10mL的,故⑥错误;
⑦闻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入鼻孔,故⑦正确。
故选:C。
9.【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
B、根据水和酒精都是无色的进行分析;
C、根据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只能在盛放氧气的瓶内复燃进行分析;
D、根据氯化钠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进行分析。
【解答】解: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比较呼出气体与空气中CO2的含量应该用澄清石灰水,故A错误;
B、水和酒精都是无色的,无法通过观察颜色的方法鉴别开故B错误;
C、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只能在盛放氧气的瓶内复燃,空气和二氧化碳中均会熄灭,不能鉴别开,故C错误;
D、氯化钠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烘干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D正确。
故选:D。
10.【分析】根据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反应前瓶内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19%,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6%时,蜡烛熄灭,说明开始时瓶内含有其它气体,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据此结合题意、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蜡烛燃烧前瓶内气体,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19%,说明含有其它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图,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6%时,蜡烛熄灭,说明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C、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密闭容器内的物质的质量总质量不会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瓶内不会只剩下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1.【分析】①没有规定用量时,应注意节约药品原则,液体取最少量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
②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不能太多,因为加热到沸腾时液体容易喷出伤人;
③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三分之二,如果太多,加热时酒精容易溢出,造成失火现象;
④量筒量取的液体体积通常应该稍小于或等于所要量取的量程,可以比较准确的一次取出所需液体,减小误差;
⑤托盘天平一般能精确到0.1g;
⑥量筒一般不能精确到0.01mL。
【解答】解:①因为没有规定用量时,应注意节约药品原则,液体取最少量1~2mL,粉末固体盖满试管底部,故错;
②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不能太多,因为加热到沸腾时液体容易喷出伤人,故正确;
③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三分之二,如果太多,加热时酒精容易溢出,造成失火现象,故正确;
④量筒量取的液体体积通常应该稍小于或等于所要量取的量程,可以比较准确的一次取出所需液体,减小误差,故正确;
⑤托盘天平一般能精确到0.1g,可用托盘天平称量了17.5g的氯化钠,故正确;
⑥量筒一般不能精确到0.01mL,不可用量筒量取9.25mL的水,故错误。
故选:C。
12.【分析】A、根据蜡烛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蜡烛熄灭时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燃着的木条熄灭,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蜡烛熄灭时,产一缕白烟,白烟是石蜡蒸汽凝成的石蜡固体,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C、滴入呼出气体中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
D、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较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3.【分析】化学概念间存在包含、交叉、并列三种关系,分析各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进行分析判断是否即可。
【解答】解:A、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纯净物和混合物属于并列关系,故选项错误。
B、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故选项正确。
C、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纯净物和混合物属于并列关系,故选项错误。
D、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有些化合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有些不属于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中有的属于化合反应,有的不属于化合反应;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属于交叉关系,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4.【分析】根据催化剂的特点“一变二不变”,“一变”是指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二不变”是指物质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要根据图象的信息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反应过程中,甲溶液产生O2的速率比乙溶液的快,a线表示甲溶液生成氧气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情况,故正确。
B.甲中加入了二氧化锰,分解的速率加快,图象体现出来了这一点,故正确;
C.在此反应中,二氧化锰若充当了催化剂,其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均不改变,但是此图象这一点没有体现出来,故错误;
D.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故甲、乙两份溶液最终生成氧气质量相等,此图象这一点能体现出来,故正确。
故选:C。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48分)
15.【分析】(1)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2)根据气体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3)根据元素符号的写法以及元素的名称来分析。
【解答】解:(1)①冰水混合物中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②铁水中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③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和水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④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⑤液氮中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⑥稀有气体包括氦气、氖气、氩气等多种气体,属于混合物;⑦二氧化碳中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⑧澄清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和水,属于混合物;⑨人能喝的水中含有水、可溶性物质等,属于混合物;⑩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剩余物中含有锰酸钾、二氧化锰,属于混合物;故答案为:①②⑤⑦;③④⑥⑧⑨⑩;
(2)①二氧化硫有毒,属于空气污染物;故答案为:二氧化硫;
②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是氧气;故答案为:氧气;
③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食品包装中常用作保护气;故答案为:氮气;
④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故答案为:二氧化碳;
(3)①氦的符号为He;故答案为:He;
②钠的符号为Na;故答案为:Na;
③Ar是氩元素的元素符号;故答案为:氩;
④钡的符号为Ba;故答案为:Ba;
⑤Cl是氯元素的元素符号;故答案为:氯;
⑥Ca是钙元素的元素符号;故答案为:钙。
16.【分析】(1)①根据气体的收集方法分析;
②正确掌握仪器的名称;
③正确掌握量筒的使用方法;
④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的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仰视读数偏大,俯视读数偏小;
(2)根据各种仪器的使用分析。
【解答】解:(1)①图1收集气体的方法叫做排水法,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是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的;
②B的名称是试管;D的名称是烧杯;
③A为量筒,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的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④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放平稳且面对刻度线,初次仰视凹液面最低点读数为19mL,仰视读数偏小,则实际液体的体积大于19mL,倾出部分液体后,俯视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0mL,俯视读数偏大,则实际剩余液体的体积小于10mL,故实际倾出液体的体积是大于19mL﹣10mL=9mL,故选B;
(2)Ⅰ.酒精灯可用于加热,试管夹用于夹持试管;
Ⅱ.10mL量筒与5mL量筒体积接近,量取液体时误差小,且与胶头滴管配合使用;
Ⅲ.加热25mL水需要用到酒精灯,因为量较大,需要用到烧杯,烧杯下垫石棉网,放在铁架台(带铁圈)上加热;
Ⅳ.取用少量粉末状药品应使用药匙。
故答案为:(1)①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
②试管;烧杯;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的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④B;
(2)Ⅰ.①②;
Ⅱ.③⑩;
Ⅲ.①⑤⑥⑨;
Ⅳ.⑦。
17.【分析】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硫燃烧生成有毒的二氧化硫。
【解答】解:(1)实验一:木炭在图②中燃烧与在图①中燃烧剧烈程度不同的原因是氧气浓度不同。图③的实验目的是检验是否生成二氧化碳。木炭燃烧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碳+氧气二氧化碳或C+O2CO2。
故答案为:氧气浓度不同;检验是否生成二氧化碳;碳+氧气二氧化碳或C+O2CO2。
(2)夹取细木炭的仪器叫坩埚钳,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为防止瓶中氧气逸出损失,红热的木炭伸入集气瓶中时,应注意的操作是缓慢伸入。
故答案为:坩埚钳;缓慢伸入。
(3)实验二:图⑤中集气瓶底少量水的作用是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环境。
故答案为: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环境。
(4)根据上述实验,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活泼。
故答案为:活泼。
18.【分析】(1)根据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2)根据A装置为加热固体的装置,且试管口塞有棉花进行药品的选择,并书写文字或符号表达式,分析收集的氧气不纯的原因;
(3)根据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进行分析;
(4)根据加热固体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5)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解:(1)制取气体时,要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药品;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可防止加热时固体粉末进入导管,堵塞导管。
(2)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符号表达式为:KMnO4K2MnO4+MnO2+O2;F装置为排水法收集装置,若收集的气体不纯,可能原因为装置漏气或刚有气泡产生就开始收集气体等。
(3)C装置中,注射器能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从而控制反应速率,则可得到平稳的氧气流;若想收集干燥的氧气,则应选择排空气法收集,且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则用E装置收集时,气体应从c端进入。
(4)A、加热时试管底部接触到灯芯,会使试管受热不均而炸裂,故不符合题意;
B、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可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故符合题意;
C、加热前先预热,可防止试管炸裂,故符合题意;
D、铁夹夹在试管的中部,可能会使试管炸裂,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5)检查图G中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拉活塞时,若装置气密性好,集气瓶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会有空气从长颈漏斗中进入液体中,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故选A。
故答案为:(1)检查装置气密性;防止加热时固体粉末进入导管,堵塞导管;
(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或KMnO4K2MnO4+MnO2+O2;刚有气泡产生就开始收集气体;
(3)C;c;
(4)BC;
(5)A。
19.【分析】(1)根据步骤①中未加催化剂进行分析;
(2)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进行分析;
(3)根据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进行分析;
(4)根据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催化剂对氯酸钾分解的催化效果,除了催化剂的种类不同,其它因素均应相同进行分析;
(5)根据在相同条件下,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时,收集50mL所需时间最短进行分析;
(6)根据比较KClO3分解反应中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进行分析。
【解答】解:(1)步骤①中未加催化剂,目的是检验过氧化氢能否自发分解生成大量氧气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故答案为:检验过氧化氢能否自发分解生成大量氧气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2)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步骤③现象为: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答案为: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
(3)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故步骤⑥中固体质量为0.2g;故答案为:0.2g;
(4)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催化剂对氯酸钾分解的催化效果,除了催化剂的种类不同,其它因素均应相同,故a的数值为5;故答案为:5;
(5)在相同条件下,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时,收集50mL所需时间最短,说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最好;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氯酸钾氯化钾+氧气;故答案为:二氧化锰;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6)要比较KClO3分解反应中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除了测量收集50mLO2所需时间外,还可以测量相同时间内产生气体的体积,故答案为:产生气体的体积。
20.【分析】加热时铜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容器内体积减小,减少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解答】解:(1)由图甲实验可推知反应后剩余气体的化学性质;图乙实验操作中,反复推拉注射器的活塞的目的是增强空气流动,使氧气完全反应;图乙中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为红色固体变黑色。
故答案为:增强空气流动,使氧气完全反应;红色固体变黑色。
(2)图乙装置的玻璃管中空气体积为25mL,反应前注射器活塞位于10mL刻度处,反应完毕后,注射器活塞位于3mL刻度处(反应前后气球都是瘪的),则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00%=20%。
故答案为:20%。
(3)A.实验过程中红磷的用量对实验结果有影响,例如红磷不足导致实验结果偏小,该选项不正确。
B.红磷熄灭后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观察现象,该选项不正确。
C.依据实验现象推测,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该选项正确。
D.图丙中BC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红磷燃烧放热,导致气压增大,该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CD。
(4)与图甲实验相比,图乙实验的优点是实验结果更准确、更环保。
故答案为:实验结果更准确或更环保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比较呼出气体与空气中CO2的含量
用燃着的木条
B
鉴别水与酒精
观察颜色
C
鉴别氧气、空气、CO2
用带火星的木条
D
除去MnO2粉末中混有的食盐(NaCl)
加水溶解、过滤、烘干
A观察到有水和二
氧化碳生成
B蜡烛熄灭时,产生
白烟是化学变化
C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
的二氧化碳
D证明人呼出的气体
中含较多的二氧化碳
编号
KClO3质量/g
催化剂
催化剂质量/g
收集50mL O2所需时间/s
实验1
5
﹣﹣﹣
﹣﹣﹣
171
实验2
a
MnO2
0.5
49
实验3
5
Fe2O3
0.5
58
实验4
5
KCl
0.5
154
26,广东省广州市铁一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6,广东省广州市铁一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化学试卷,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流程题,实验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广州市铁一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铁一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化学试卷,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流程题,实验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广州市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卷,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