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专题01 走进物理和机械运动(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鲁科版2024)练习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教师
      专题01 走进物理和机械运动(教师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鲁科版2024).docx
    • 学生
      专题01 走进物理和机械运动(学生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鲁科版2024).docx
    专题01 走进物理和机械运动(教师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鲁科版2024)第1页
    专题01 走进物理和机械运动(教师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鲁科版2024)第2页
    专题01 走进物理和机械运动(教师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鲁科版2024)第3页
    专题01 走进物理和机械运动(学生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鲁科版2024)第1页
    专题01 走进物理和机械运动(学生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鲁科版2024)第2页
    专题01 走进物理和机械运动(学生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鲁科版2024)第3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01 走进物理和机械运动(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鲁科版2024)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1 走进物理和机械运动(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鲁科版2024)练习,文件包含专题01走进物理和机械运动教师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鲁科版2024docx、专题01走进物理和机械运动学生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鲁科版2024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清单01 走进物理
    一、物理常识
    二、国际单位制
    1、单位: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量叫做单位。
    2、国际单位制: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统一的度量单位,叫国际单位制。
    常见的国际单位制单位:米、千克、瓦特、秒。
    三、长度的单位及测量
    1)长度、时间等可定性或定量描述的属性称为物理量。测量物理量的过程实际上是比较的过程,就是将一个待测的物理量与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这个标准量就是单位。
    (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用m表示)。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3)1km=103m,1m=103mm=106μm=109nm;1m=10dm=100cm。
    2、长度的测量
    (1)测量工具:刻度尺、三角板、卷尺、游标卡尺、千分尺等。
    (2)测量长度的几种特殊方法:
    ①积累求平均值法:利用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细铁丝的直径等;h=(其中h是每张纸的厚度,n是纸张数目,注意不是书的页码数,纸张数目=,H是n页书总厚度)。
    ②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长度=周长×圈数;如:测量操场的周长。
    ③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可用一根没有弹性或弹性不大的柔软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
    ④组合法:有些长度很难直接测量,如球的直径,圆锥体的高度等,这时可以使用辅助器材配合测量。
    四、刻度尺的使用
    1、会认:对刻度尺必须有以下三点了解后才能使用:
    (1)零刻线的位置:如零刻线磨损,可选用其它清晰刻度作用测量起点。
    (2)量程:又称测量范围,即刻度尺一次能测量的最大长度。如被测长度超过量程,可重复使用刻度尺或换用其它大量程的测量工具。
    (3)分度值:又称最小刻度。刻度尺上两条相邻刻线间的距离。其值应包含数字和单位两部分。
    2、会放:使用时应将刻度尺放正,不要歪斜,要把刻度尺的刻度紧贴被测物。
    3、会看:读数时视线应经过被测物体末端与尺相交的位置并与尺面垂直。
    4、会读:根据刻度尺的分度值读出准确数值,需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5、会记:记录测量数据,应记录准确数字,估读数字和所记录数据的单位。
    五、时间的测量及单位
    1、测量时间的工具:古代人用日晷、沙漏等计时;现代生活中,我们通常用钟表来计时,常用的钟表有:石英钟、电子手表、机械式停表、电子式停表等。
    2、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还有分钟(min)、小时(h)等。
    1h=60min=3600s(1h=60min)。
    注意:
    时间测量读数时要注意分度值,按照时、分、秒顺序读数!(小圈一般表示分,大圈表示秒,大圈转一周,小圈转一格)。
    六、误差
    1、误差的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称为误差;
    2、误差产生原因:物理实验离不开对物理量的测量,测量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由于仪器、实验条件、环境等因素的限制,测量不可能无限精确,物理量的测量值与客观存在的真实值之间总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测量误差;误差与错误不同,错误是应该而且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能绝对避免的。
    3、减小误差的方法
    (1)选用更加精密的测量工具。
    (2)改进测量的方法。
    (3)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清单02 动与静
    一、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宇宙中的万物都在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运动着,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
    2、机械运动的分类
    (1)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匀加速、匀减速、非匀变速;
    (2)曲线运动:匀变速曲线运动、非匀变速曲线运动(抛体运动、曲线运动、圆周运动、振动)。
    注意:
    1、所谓位置的变化:一是指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大小发生变化,二是指两个物体间的方位发生变化;
    2、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做了机械运动,关键是看这个物体是否有“位置的变化”,如果有,那么我们就说该物体做了机械运动,反之该物体则没有做机械运动;如大脑的思维活动,树木的生长都不是机械运动。
    二、参照物
    1、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先选定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参照物。
    2、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既可以选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也可以选运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可本着便于研究的原则,选取合适的参照物,如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通常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本身不能选作参照物,因为以此研究对象为参照物,研究对象永远都是静止的。
    3、参照物的判断方法
    (1)要明确研究对象。
    (2)明确物体的运动情况。
    (3)如果研究对象是运动的,哪个物体相对于它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哪个物体就是参照物;如果研究对象是静止的,哪个物体相对它的位置没有改变,哪个物体就是参照物。
    注意:
    参照物概念的理解:参照物的选定是为了研究机械运动中物体的运动或静止的,所选定的参照物是一个假定不动的物体,有了它作比较再看被研究的物体跟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就比较方便了,因此,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静止;也就是说一个物体相对于其它一个物体可以是静止的,但一定会出现相对于其它一些物体是运动的情况,而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是运动的,它可能相对于其它物体都是运动的,一个物体一定可以找到一个及一个以上的物体与之有相对运动,但不一定可以找到一个与之静止的物体。
    2、因为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所以描述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照物,事先不选定参照物,就无法对物体的运动状态做出判断。
    清单03 快与慢
    一、运动快慢的比较
    1、在运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行驶路程的长短,行驶的路程越长,运动得越快。
    2、在行驶路程相等的情况下,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运动的时间越短,运动得越快。
    3、用路程除以时间,比较单位时间的路程,单位时间的路程越大,速度越快。
    二、匀速直线运动
    1、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并且速度大小保持不变,那么我们称这种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
    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①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都保持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是保持不变的,因此,如果知道了某一时刻(或某一距离)的运动速度,就知道了它在任意时间段内或任意运动点上的速度。
    ②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3、计算公式:;不能从数学角度把公式s=vt理解成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瞬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保持不变,加速度为零,是一种理想化的运动。
    4、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直线的倾斜程度表示速度的大小;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如图甲乙所示。
    5、匀速直线运动仅为理想状态,匀速直线运动在现实生活中很少存在,如果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变化不大,并且轨迹近似为直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把物体的运动近似地看做是匀速直线运动。
    三、速度
    1、速度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速度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速度的大小也称为“速率”,物理学中提到的“速度”一般指瞬时速度,而通常所说的火车、飞机的速度都是指平均速度,在实际生活中,各种交通工具运动的快慢经常发生变化。
    2、速度的公式:通常用字母v表示速度,用字母s表示路程,用字母t表示时间,则速度的公式是。
    清单04 速度的测量
    一、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1、变速运动的快慢就是速度变化的快慢(速度不断变化的运动,包括大小和方向),速度的变化用加速度来描述!匀变速运动呢就是速度在单位时间的增加(减少)是固定的!加速度有正负,正代表速度是增加的,负代表速度是降低的!非匀变速运动呢就是速度在单位时间内的变化不固定!
    2、平均速度是指在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反映的是某段路程中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用v表示平均速度,用s表示路程,用t表示时间,则平均速度的公式是v=。
    实验 测量“小车平均速度”实验
    1、实验器材:小车、斜坡(长木板)、小木块、金属片挡板、刻度尺、停表(秒表)。
    2、实验原理:。
    3、实验步骤:步骤①选材,将所需要器材准备好,置于水平桌面;
    步骤②记录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
    步骤③组装斜面(将小木板垫于长木板一头,使长木板形成斜面)。
    步骤④小车试滑(调整斜面倾斜度,使小车下滑速度不能过快,便于测量时间)。
    步骤⑤实验开始,使小车多次在斜面上段滑到下端,记录时间,时间的平均值为小车运动的时间t。
    步骤⑥利用公式求出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步骤⑦整理器材。
    【练习1】(23-24八年级上·山东临沂·阶段练习)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4.34cm、14.36cm、14.35cm、14.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A.14.35cmB.14.34cmC.14.45cmD.14.36cm
    【答案】A
    【详解】观察4个测量值数据可知,数据14.75cm与其余3次记录的数值中的准确值不同,偏差太大,此测量数据是错误的,要把该数据去掉;物体的长度为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练习2】(23-24八年级上·山东济南·期末)最早提出“日心说”的科学家是( )
    A.伽利略B.哥白尼C.爱因斯坦D.牛顿
    【答案】B
    【详解】AB.托勒密提出的是地心说,第一个提出日心说的是哥白尼,伽利略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故B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
    C.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故C不符合题意;
    D.牛顿奠定了经典物理学的基础,提出牛顿三大定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练习3】(23-24八年级上·山东青岛·阶段练习)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100m处相遇
    B.在0~10s内,乙同学比甲同学运动得快
    C.在10~20s内,甲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
    D.在0~10s内,乙同学的速度为10m/s
    【答案】A
    【详解】A.由图像看出两同学在15s末相遇,且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都是100m,故A正确;
    B.由图可知,甲、乙在0~10s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表示甲、乙在0~10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而且在相同的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由可知,在0~10s内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B错误;
    C.由图像可知,在0~10s甲同学先做匀速直线运动,在10~20s,甲同学静止,在20s以后又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由图像可知,在0~15s内,乙同学运动的路程为s=100m,那么乙同学的速度为
    因为乙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在0~10s内,乙同学的速度也为6.67m/s,故D错误。
    故选A。
    【练习4】(23-24八年级上·河南南阳·阶段练习)国庆期间,小聪和他的几个同学一起坐火车去旅游,妈妈前往送行。小聪看到妈妈逐渐向后退,而妈妈对着远去的火车挥手作别。妈妈看到“远去的火车”、小聪同学看到“后退的妈妈”。他们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
    A.火车、地面B.地面、火车
    C.火车、火车D.地面、地面
    【答案】B
    【详解】妈妈看到“远去的火车”,火车开动后,火车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妈妈以地面为参照物火车是运动的;小聪同学看到“后退的妈妈”,火车开动后,火车与妈妈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小聪以火车参照物为妈妈在后退,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练习5】(23-24八年级上·山东青岛·阶段练习)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读数粗心可能导致误差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引起误差
    【答案】B
    【详解】A.读数粗心可能导致测量错误,故A错误;
    B.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每次测量都会出现误差,为了减小误差,可以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故B正确;
    C.测量时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认真测量也同样会有误差,故C错误;
    D.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会产生错误,而不是引起误差,故D错误。
    故选B。
    【练习6】(22-23八年级下·山东日照·期末)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错误的是( )
    A.司机相对地面是运动的
    B.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达此处所用时间
    C.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两车在40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答案】C
    【详解】A.司机与地面之间有位置的变化,所以司机相对地面是运动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象可知,当两车通过的路程都为600m时,甲车用的时间为20s,而乙车用的时间大于30s,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乙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所以乙车做变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由图象可知,两车在40s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都是1200m,所以两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同,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练习7】(23-24八年级上·河南商丘·期中)北宋李清照的《一剪梅》中有一句词“花自飘零水自流”。意思是落花独自地飘零着,水独自地流消着。图中的“花自飘零”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机械运动,“水自流”以 为参照物的。
    【答案】 属于 河岸(或大地)
    【详解】[1]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落花是宏观的物体,落花独自飘零属于机械运动。
    [2]流水相对于河岸位置发生变化,则以河岸(或大地)为参照物,水是运动的。
    【练习8】(23-24八年级上·山东聊城·阶段练习)如图甲所示,物体的长度是 ,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如图乙停表的读数为 s。
    【答案】 2.80 1 32
    【详解】[1][2]刻度尺每一小格的数值为0.1cm=1mm,所以刻度尺分度值是,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物体左侧对应刻度可估读为6.00cm,右侧对应刻度可估读为8.80c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3]停表的分钟盘在0~1min之间,已经过了半分钟,大盘分度值为0.1s,指针对准“32”,所以读数为。
    【练习9】(23-24八年级上·山东青岛·阶段练习)(1)经过某交通标志牌时,小明注意到了牌上的标志如图所示,小明想了想;通过这段公路时,汽车的行驶速度不能超过40 ;
    (2)若小明爸爸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他驾车从标志牌到桥头最快需要用多少分钟 ?
    【答案】 km/h 27分钟
    【详解】(1)[1] 根据交通标志牌的含义可知,圆形牌“40”的含义是指通过这段公路时,汽车的行驶速度不能超过40km/h。
    (2)[2] 根据
    可得,他驾车从标志牌到桥头最快需要的时间
    【练习10】(23-24八年级上·山东聊城·阶段练习)小乔和小枫合作测小车的平均速度。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将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上端A点由静止释放到达B点,用电子表记录小车的运动时间,图中方框内的数字是电子表两次测量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的原理是 ;
    (2)测得小车的平均速度vAB= m/s;
    (3)实验中应该控制斜面的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这样以便于测量 (选填“路程”或“时间”);
    (4)如果在实验中两人没有保持同步,小乔释放小车在前,小枫开始计时在后,他们测得的平均速度vAB会 (选填“偏大”或“偏小”)。
    【答案】 0.16 小 时间 偏大
    【详解】(1)[1]实验中通过测量小车运动路程和运动时间之比,间接测小车平均速度,所以实验原理是。
    (2)[2]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A点对应刻度为80.0cm,B点对应0刻度,小车经过AB段的路程为
    s=80.0cm=0.8m
    所用时间为5s,则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
    (3)[3][4]斜面坡度越大,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较短,过某点的时间会较短,计时会困难,所以为了测量时间方便,应该控制斜面的坡度较小。
    (4)[5]小乔释放小车在前,小枫开始计时在后,计时就会晚一些,使他所测量的时间偏小,根据可知,所测测得平均速度偏大。
    【练习11】(23-24八年级上·山东滨州·阶段练习)小明家距学校2km,小明以10km/h的速度骑自行车上学,出发5分钟后小明父亲发现小明的教科书忘记带上,立即以30km/h的速度沿小明上学的方向骑电动车去追小明。
    (1)小明上学需要几分钟?
    (2)小明的父亲能否在小明上学途中追上小明?如果能,追上时距学校多远?如果不能,说明理由。
    【答案】(1)12分钟
    (2)能,追上时距学校0.75km远
    【详解】(1)小明上学需要的时间为
    (2)小明父亲到学校所用的时间为
    由于
    t明-t父=8min>5min
    所以能追上,假设追上时,距学校的距离为s,因小明比父亲多用5min,则有
    s=0.75km
    1.(23-24八年级上·山东临沂·阶段练习)“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描绘了一幅阐述运动相对性的完美画卷。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我们说舟中人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A.白帝B.江陵C.两岸D.轻舟
    【答案】D
    【详解】我们说舟中人是静止的,即人与舟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是选择的参照物是轻舟;而与白帝、江陵、两岸的位置都发生变化,是运动的,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2.(23-24八年级上·山东淄博·阶段练习)甲乙两个小车都在水平公路上向西运动。图甲是甲车运动的v-t图像,图乙是乙车运动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 )

    A.以乙为参照物,甲是静止的
    B.甲、乙运动的速度之比为1∶5
    C.若乙行进了7m的路程,则其运动时间为4s
    D.甲车速度不变,乙车速度越来越大
    【答案】A
    【详解】AD.由图甲可知,甲车的速度为,图乙可知,乙车的速度的为
    由于甲和乙的速度相等,当以乙为参照物,甲和乙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甲是静止的,故A正确,D错误;
    B.由于甲和乙的速度相等,所以甲、乙运动的速度之比为1∶1,故B错误;
    C.由于乙的速度为2m/s,则若乙行进了7m的路程,则其运动时间为
    故C错误;
    D.由于甲车和乙车的速度都为2m/s,,所以甲车和乙车的速度都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3.(23-24八年级上·山东临沂·阶段练习)小娟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测量选用了刻度尺分度值为1毫米
    B.物体的左边缘未对准刻度尺的“0”刻度线
    C.观察时,视线未能与刻度尺面垂直
    D.测量结果是2.45cm,未能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答案】A
    【详解】A.图中1cm之间分为10个小格,1个小格的长度是
    0.1cm=1mm
    刻度尺分度值为1mm,故A正确;
    B.物体的左端对准刻度尺的“0”刻度线,故B错误;
    C.观察时,视线与刻度尺面垂直,故C错误;
    D.测量结果是2.45cm,刻度尺分度值为1mm,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故D错误。
    故选A。
    4.(23-24八年级上·山东泰安·期末)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测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点和点的时间且测得通过段的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实验时,斜面的坡度要尽量大一些
    ②段的平均速度
    ③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测得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大
    ④整个过程中,小车在段和在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不同,且
    A.只有①②B.只有①④
    C.只看②③D.只有③④
    【答案】D
    【详解】①.实验时,斜面的坡度尽量小一些,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一些,方便测量时间,①错误;
    ②.由图示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AC段的距离
    sAB=80.0cm-40.0cm=40.0cm
    但通过AC的时间不知,无法求出对应的平均速度,②错误;
    ③.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测得的通过AB段的时间偏小,据知,测得的平均速度偏大,③正确;
    ④.小车在斜面上做加速运动,由图示知,通过AB和BC段的距离相等,则通过BC段的时间比通过AB段的短,据知AB段的平均速度大于BC段的平均速度,④正确。
    综上所述,只有③④,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5.(23-24八年级上·山东济宁·阶段练习)用一把尺子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一般要测量三次或更多次,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减小由于观察时视线倾斜而产生的误差B.避免由于刻度尺不精密而产生的误差
    C.减小由于估测而产生的误差D.避免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答案】C
    【详解】用一把尺子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一般要测量三次或更多次,是因为估读时有时偏小有时偏大,通过求平均值可以减小由于估读而产生的误差,但是,这种方法不能减小由于刻度尺精密程度不够而产生的误差,任何方法都不可能避免误差,观察时视线倾斜而产生的是错误,错误是可以而且应该避免的,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23-24八年级上·山东青岛·阶段练习)某同学骑自行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6s内通过60m的路程,那么他在前3s内的速度是( )
    A.50m/sB.20m/sC.10m/sD.5m/s
    【答案】C
    【详解】该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保持不变,因此他在前3s内的速度仍然是10m/s。
    故选C。
    7.(23-24八年级上·山东德州·期中)用“频闪摄影”可记录物体相隔同样时间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是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时的频闪照片。下列用来表示这辆汽车运动规律的图像是( )
    A.B.
    C.D.
    【答案】C
    【详解】从题图可知,汽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逐渐变大,说明该汽车是做加速直线运动;
    A.图中,随着时间推移,表示汽车运动的路程为0,即此时汽车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A不符合题意;
    B.图中,汽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即表示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汽车行驶的路程随时间的增大而增大,且图像向s轴靠近,这说明汽车做加速直线运动,故C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汽车行驶的路程随时间的增大而增大,且图像向t轴靠近,这说明汽车做减速直线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22-23八年级上·广东·期中)如图所示,三辆小车在平直公路上向东匀速行驶,三辆小车的速度如图所示。若以甲车为参照物( )
    A.丙车向东运动B.乙车向东运动
    C.乙车向西运动D.丙车向西运动
    【答案】D
    【详解】AD.甲、丙两车运动方向相同,甲车速度大于丙车速度,随着时间增加,甲车与丙车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直至甲车追上丙车、超过丙车且两车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所以以甲车为参照物,丙车是向西运动的,故A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BC.甲、乙两车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甲车和乙车之间的相对位置不随时间的增加而变化,即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静止的,故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9.(23-24八年级上·山东淄博·阶段练习)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12.56cm=(12.56×102)m=0.1256m
    B.12.56cm=(12.56×10﹣2)m=0.1256m
    C.12.56cm=12.56cm×10-2m=0.1256m
    D.12.56cm=12.56×10-2m=0.1256m
    【答案】B
    【详解】因为
    1cm=1×10﹣2m
    所以
    12.56cm=12.56×10﹣2m=0.1256m
    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0.(23-24八年级上·山东济南·阶段练习)如图甲所示物体的长度是 cm;如图乙所示小明在体育课上跑完1000m时所用时间是 s。

    【答案】 3.80 187.2
    【详解】[1]由图知,刻度尺分度值为0.1cm,则物体长度为
    [2]由图知,分针读数为3min,秒针分度值为0.1s,秒针读数为7.2s,故时间为
    11.(23-24八年级上·山东临沂·阶段练习)给下列物体的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
    (1)课桌的高度是0.8 ; (2)物理课本的宽为18.5 ;
    (3)手指甲宽度约1 ; (4)一位同学的身高17.5 ;
    【答案】 m cm cm dm
    【详解】[1][2][3][4]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m,即16.dm,课桌的高度约为学生的一半,也就是0.8m;物理课本的宽约为学生常用的刻度尺长度。即为20cm,所以物理课本的宽约为18.5cm,正常人的手指甲宽度约为1cm。
    12.(23-24八年级上·山东德州·阶段练习)“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当诗人孟郊骑马看到百花纷纷向后退去,是以 为参照物,西安到洛阳路程约为360km,乘坐动车约需2个小时,则动车的平均速度是 km/h;若古人骑马的平均速度为10m/s,则走完此段路程大约需要 h。
    【答案】 马 180 10
    【详解】[1]诗人孟郊骑在马上以马(或自己)为参照物,百花与马(或自己)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百花是运动的,即看到百花纷纷向后退去。
    [2]由知道,动车的速度
    [3]若古人骑马走完此路段,平均速度10m/s,需要的时间
    13.(23-24八年级上·全国·课后作业)小明设计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实验:在桌面上安装一条滑轨,上面放着一幅带轮子的背景画,前面放一个小卡通人物画。请你按照实验自己试一试。
    (1)当推动背景画向左运动时,会感觉到卡通小人向 (选填“左”或“右”)跑。产生这种感觉的原因是运动和静止具有 ;
    (2)“刻舟求剑”中的那个人在物理学上犯的错误是以行船上的记号为参照物,宝剑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答案】 右 相对性 运动
    【详解】(1)[1]2]当推动背景画向左运动时,小卡通人相对于背景画向右运动,所以会感觉到卡通小人向右跑,这是因为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卡通小人相对于背景画的位置向右移动了。
    (2)[3]“刻舟求剑”中,以行船上的记号为参照物,宝剑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
    14.(23-24八年级上·山东淄博·阶段练习)某组同学在研究小车沿斜面运动时的速度变化,实验装置如上图所示,把小车放在斜面的顶端。
    (1)该实验的原理公式是 ,实验时把金属片放在斜面的底端,用 测出斜面的长s1=0.90m,又用 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达底端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6s,那么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 m/s;
    (2)把金属片移到斜面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中点处的时间t2=4s,那么小车在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m/s;(保留两位小数)
    (3)小车在斜面下半段的路程s3= m,所用时间t3= s,平均速度v3= m/s;(保留两位小数)
    (4)根据测量可知,小车的运动速度越来越 ,小车做 运动;
    (5)在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各物理量时,为了减小误差,斜面的倾斜度应该适当 些,(填“大”或“小”)这样可使小车运动的时间更 。
    【答案】 刻度尺 秒表 0.15 0.11 0.45 2 0.23 大 变速直线 小 长
    【详解】(1)[1][2][3][4]实验原理是:速度公式:,用刻度尺测量路程,用秒表测量时间;小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
    (2)[5]把金属片移到斜面的中点,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中点处的时间t2=4s,路程

    小车在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3)[6][7][8]小车在斜面下半段的路程
    s3=s1﹣s2=0.9m﹣0.45m=0.45m
    所用时间
    t3=6s﹣4s=2s
    小车在斜面下半段的平均速度
    (4)[9][10]根据计算的数据可知,小车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快,因此小车做加速直线运动。
    (5)[11][12]实验时,斜面的坡度应很小,减小小车运动的速度,使小车运动的时间更长,提高时间测量的精确度。
    15.(23-24八年级上·山东聊城·阶段练习)“品淄博烧烤,饮青岛啤酒”小明假期早上从聊城西站乘G4830次列车去淄博和青岛参观游玩(G4830次列车时刻表如下表),他从聊城西站候车厅候车时看到了如图的标志牌。
    (1)求动车从聊城西站到青岛站的平均速度?
    (2)已知G4830次列车长为200m,途中列车以180km/h的速度匀速通过某隧道,测得列车完全通过隧道的时间为42s,则隧道的长度是多少?
    【答案】(1)139km/h;(2)1900m
    【详解】解:(1)由列车时刻表可知,动车从聊城西站到青岛站的路程为,所用时间为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2)根据题意可知,动车匀速通过隧道的速度为
    完全通过隧道所用时间为,动车完全通过隧道行驶的路程为
    因为动车完全通过隧道行驶的路程等于车长加上隧道长,所以隧道长为
    答:(1)动车从聊城西站到青岛站的平均速度为139km/h;
    (2)隧道的长度是1900m。
    16.(23-24八年级上·山东青岛·阶段练习)“坐上动车去台湾,就在那2035年”,京台高铁是国家规划建设的一条国家级高铁主干线,途经合肥等地,至台北。已经建成通车的商合杭高铁是其中的一段路线,上午11:36到达杭州站。若全程约924km。
    (1)则该列动车从合肥到杭州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途中以这个速度匀速经过一长度为1000m的山洞,则这列动车完全通过山洞的时间是多少?
    【答案】(1)252km/h
    (2)17s
    【详解】(1)从合肥到杭州的时间为
    则该列动车从合肥到杭州的平均速度为
    (2)动车完全通过山洞的路程为
    s′=L车+L洞=200m+1000m=1200m
    动车的速度
    v=252km/h=70m/s
    这列动车完全通过山洞的时间为
    科学家
    国别
    贡献
    牛顿
    英国
    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发现了光的色散现象
    伽利略
    意大利
    通过实验得到“轻重物体下落一样快’的结论,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快”的观点。
    奥托•格里克
    德国
    做了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最早证明了大气压是真实存在
    托里拆利
    意大利
    通过实验最早精确计算出了大气压强的值
    阿基米德
    古希腊
    发现了阿基米德原理;发现了杠杆原理
    欧姆
    德国
    发现了欧姆定律
    焦耳
    英国
    发现了焦耳定律
    安培
    法国
    安培定则
    库伦
    发现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瓦特
    英国
    改良蒸汽机
    奥斯特
    丹麦
    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法拉第
    英国
    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卢瑟福
    英国
    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汤姆生
    英国
    发现电子
    赫兹
    德国
    验证电磁波的存在
    沈括
    中国
    发现磁偏角
    哥白尼
    波兰
    提出“日心说”,否定了“地心说’
    钱学森
    中国
    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
    邓稼先
    中国
    两弹一星之父
    玻尔
    丹麦
    玻尔理论、玻尔定律
    爱因斯坦
    美国
    相对论之父
    杨振宁
    中国
    提出杨-米尔斯场理论、提出宇称不守恒定律
    站次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运行里程/km
    1
    聊城西

    7:41
    0
    2
    淄博
    8:54
    8:56
    242
    3
    青岛
    11:41

    556

    相关试卷

    专题05 光现象(54题16大类型)(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鲁科版2024)练习:

    这是一份专题05 光现象(54题16大类型)(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鲁科版2024)练习,文件包含专题05光现象54题16大类型教师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鲁科版2024docx、专题05光现象54题16大类型学生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鲁科版2024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3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4 次声与超声和噪声(48题9大类型)(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鲁科版2024)练习:

    这是一份专题04 次声与超声和噪声(48题9大类型)(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鲁科版2024)练习,文件包含专题04次声与超声和噪声48题9大类型教师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鲁科版2024docx、专题04次声与超声和噪声48题9大类型学生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鲁科版2024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3 声音的产生与特性(51题15大类型)(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鲁科版2024)练习:

    这是一份专题03 声音的产生与特性(51题15大类型)(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鲁科版2024)练习,文件包含专题03声音的产生与特性51题15大类型教师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鲁科版2024docx、专题03声音的产生与特性51题15大类型学生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鲁科版2024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专题01 走进物理和机械运动(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鲁科版2024)练习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