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兴宁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兴宁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第1页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兴宁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第2页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兴宁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兴宁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兴宁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涂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涂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024年4月,科学家发现了第一种能固氮的单细胞真核生物一贝氏布拉藻,其内部存在“特殊氨工厂”硝基体这一细胞器,可以固定空气中的氮气。研究发现“硝基体”曾经是某种固氮细菌,在藻类内部转化而成。“硝基体”中大约有一半蛋白质编码依赖宿主基因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硝基体有核糖体,也能合成蛋白质
    B. 硝基体的起源可能与线粒体、叶绿体类似
    C. 硝基体可以脱离贝氏布拉藻独立存活
    D. 硝基体可将N₂转化成NH₃供贝氏布拉藻利用
    【答案】C
    【解析】
    【分析】真核生物具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其起源与内共生学说有关。
    A 、 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硝基体有核糖体,所以能合成蛋白质,A 正确;
    B、 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起源可能与内共生有关,硝基体的起源可能与线粒体、叶绿体类似,B 正确;
    C 、 “硝基体”中大约有一半蛋白质编码依赖宿主基因组,说明硝基体不能脱离贝氏布拉藻独立存活,C 错误;
    D 、 题目中提到硝基体可以固定空气中的氮气,所以硝基体可将 N₂转化成NH₃供贝氏布拉藻利用,D 正确。
    故选C。
    2. 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物质通过该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同时实现信息交流的作用。该实例体现了生物学中“信息传递以物质为载体”的观念。下列叙述不能体现上述观念的是()
    A. 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经系列反应转移至有机物中
    B神经递质与膜上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C. 食草动物可以通过植物的气味来辨别和摄取食物
    D. 亲子代之间传递的遗传信息蕴藏在碱基序列之中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可归纳为三种主要方式:①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细胞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②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 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③ 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
    A、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经系列反应转移至有机物中,体现了能量流动,没有体现信息传递,A符合题意;
    B、神经递质与膜上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过程中神经递质在细胞间传递兴奋,体现了生物学中“信息传递以物质为载体”,B不符合题意;
    C、食草动物可以通过植物的气味来辨别和摄取食物的过程中气味分子传递信息,体现了生物学中“信息传递以物质为载体”,C不符合题意;
    D、亲子代之间传递的遗传信息蕴藏在碱基序列之中,此过程中碱基序列包含了遗传信息,体现了生物学中“信息传递以物质为载体”,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 过渡态是指化学反应过程中达到的能量最高状态。过渡态理论认为,酶催化反应的过程为:酶+反应物酶+过渡态反应物酶+产物;无催化剂时,同一反应的过程为:反应物过渡态反应物产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发生过程①和过程③所需的能量均称为活化能
    B. 与酶结合后反应物会更难转变为过渡态反应物
    C. 加热与加酶使该反应变快的作用机理是不同的
    D. pH的变化可能影响过程①中反应物到达过渡态
    【答案】B
    【解析】
    【分析】酶促反应的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使化学反应更容易发生。
    A、过程①和过程③都是反应物转变为过渡态反应物,所需的能量均称为活化能,A正确;
    B、酶具有催化作用,与酶结合后反应物更容易转变为过渡态反应物,B错误;
    C、加热使该反应变快的作用机理是提供能量,加酶使该反应变快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C正确;
    D、pH影响酶的活性,pH的变化可能影响过程①中反应物到达过渡态,从而影响酶促反应的速率,D正确。
    故选B。
    4. 农业生产中有许多谚语的产生,如①无力不打铁,无灰不种麦;②两垄高粱一垄豆,高矮作物双丰收;③犁地深一寸,等于上层粪;④天黄有雨,苗黄缺肥等。这些都是中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们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在农业生产上的智慧。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①中的“灰”主要是指无机盐,常以离子的形式被小麦吸收
    B. ②中的“豆”能适应弱光,是因为大豆植株中含有较少的叶绿体
    C. ③的主要原理是增加土壤中氧气供应能促进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
    D. ④“苗黄”的可能原因是镁元素或N元素缺乏导致的叶绿素含量降低
    【答案】B
    【解析】
    【分析】①农田施肥时,无机盐离子溶解在水中才能被作物根吸收。②光照、二氧化碳、温度、矿质元素、水分是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A、植物主要通过根系以离子形式吸收无机盐,“灰”通常指含有钾、磷等元素的无机盐,小麦能以离子形式吸收这些无机盐,A正确;
    B、大豆植株能适应弱光,不是因为含有较少的叶绿体,而是其光合作用的调节机制适应了弱光环境,B错误;
    C、犁地深一寸,增加了土壤的透气性,从而增加了土壤中氧气供应,这有利于植物根部细胞的有氧呼吸,为主动运输吸收矿物质提供更多能量,促进植物对矿物质的吸收,C正确;
    D、氮(N)和镁元素都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镁元素或氮元素缺乏会导致叶绿素含量降低,从而使苗呈现黄色,D正确。
    故选B。
    5. 科学家发现一种名为STING 的跨膜蛋白,通常被嵌入内质网膜中。一旦检测到细胞质中有非正常DNA,它就会转移到高尔基体上充当离子通道,允许质子(H+)从高尔基体中泄漏出来,然后激活多种免疫防御机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STING 检测到的DNA 可能来自入侵的病毒或自身受损的细胞结构
    B. STING 从内质网转移到高尔基体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C. STING 使质子(H+)从高尔基体中泄漏会导致高尔基体pH降低
    D. 可通过促进STING 的质子(H+)运输功能来提高免疫能力
    【答案】C
    【解析】
    【分析】1、不需要消耗能量,但需要借助膜上的转运蛋白(载体蛋白或通道蛋白)进出细胞的物质扩散方式,叫作协助扩散。
    2、物质逆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作主动运输。
    A、免疫防御机制可以针对外来入侵病原体也可以针对自身受损的细胞,故STING检测到的DNA可能来自入侵的病毒或自身受损的细胞结构,A正确;
    B、STING是蛋白质,从内质网转移到高尔基体的过程需要囊泡运输,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B正确;
    C、分析题意,STING转移到高尔基体上充当离子通道,允许质子(H+)从高尔基体中泄漏出来,会导致高尔基体pH升高,C错误;
    D、分析题意可知,STING的质子运输功能可激活多种免疫防御机制,因此可以通过提高STING的质子运输功能来提高免疫能力,D正确。
    故选C。
    6. 某兴趣小组选择以“红颜”草莓品种作为材料,用遮光度40%、60%、80%的遮阳网分别在草莓的幼苗期进行遮阴处理,探究不同遮阴处理对草莓苗温度、光合速率的影响。上午和下午分别从9:00和13:00开始测量,测量时长为1h,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1中覆盖遮阳网组的温度均低于对照组的,其中遮光度为40%组的温度最低
    B. 影响上午测量时段草莓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为光照强度
    C. 下午测量时段,对照组草莓苗可能发生了气孔开放度减小的现象
    D. 与上午相比,遮光度为80%和60%的处理组在下午测量时段光合速率都有所降低
    【答案】D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A、据图1分析,覆盖遮阳网组的温度均低于对照组的,其中遮光度为40%组的温度最低,A正确;
    B、上午时段草莓光合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光照强度,B正确;
    C、下午测量时段,对照组草莓苗光合速率最低,可能发生了气孔开放度减小的现象 ,C正确;
    D、由图可知,与上午相比,遮光度为80%和60%的处理组在下午测量时段光合速率都有所升高,D错误。
    故选D。
    7. 紫苏叶片是紫苏合成有机物的主要器官。紫苏叶片呈紫色与其细胞内含有的花青素有关。花青素易溶于水、乙醇等极性溶剂中。某同学欲提取紫苏叶片中的色素,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 实验材料应选取新鲜的紫苏叶片
    B. 研磨叶片时添加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充分
    C. 研磨叶片时需要添加蒸馏水以溶解叶片中的各种色素
    D. 花青素最可能存在于紫苏叶片的液泡内
    【答案】C
    【解析】
    【分析】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原理是:绿叶中的光合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中,所以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提取的流程是:称取5g绿叶,剪碎,放入研钵中。向研钵中放入少许二氧化硅和碳酸钙(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的充分,碳酸钙可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再加入5~10mL无水乙醇,迅速、充分地研磨。将研磨得到的液体迅速倒入玻璃漏斗(在漏斗基部放一块单层尼龙布)中进行过滤。将滤液收集到试管中,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严(以防止乙醇挥发和色素氧化)。
    A、紫苏叶片呈紫色与其细胞内含有的花青素有关,因此欲提取紫苏叶片中的色素,应选取新鲜的紫苏叶片,A正确;
    B、研磨叶片时添加二氧化硅,能破坏细胞结构,有助于研磨充分,B正确;
    C、花青素易溶于水、乙醇等极性溶剂中,研磨叶片时需要添加蒸馏水以溶解叶片中的花青素,但不能溶解叶片中分布在叶绿体内的光合色素,故研磨叶片时需要添加乙醇以溶解叶片中的各种色素,C错误;
    D、花青素易溶于水、而液泡内的色素是水溶性的,所以花青素最可能存在于紫苏叶片的液泡内,D正确。
    故选C。
    8. 铁死亡是依赖于细胞内铁的累积而引起脂质过氧化物升高的细胞死亡,该过程与细胞自噬密切相关。细胞中ACSL4是推动细胞内脂质过氧化发生的关键酶,其含量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如人参皂甙Rg3可以降低ACSL4基因的甲基化水平,上调ACSL4基因的表达量;己糖激酶2能促进组蛋白的乙酰化,从而增强ACSL4基因启动子发挥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可推测铁死亡过程中有溶酶体等结构的参与
    B. 人参皂甙Rg3可以作为治疗癌症的潜在药物
    C. 已糖激酶2改变了ACSLA基因启动子的序列
    D. 亲代中ACSL4基因的甲基化可以遗传给子代
    【答案】C
    【解析】
    【分析】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甲基化的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故无法进行转录产生mRNA,也就无法进行翻译,最终无法合成相应蛋白,从而抑制了基因的表达。
    A、铁死亡是依赖于细胞内铁的累积而引起脂质过氧化物升高的细胞死亡,该过程与细胞自噬密切相关,而溶酶体可参与细胞自噬过程,可推测铁死亡过程中有溶酶体等结构的参与,A正确;
    B、细胞中ACSL4是推动细胞内脂质过氧化发生的关键酶,人参皂甙Rg3可以降低ACSL4基因的甲基化水平,上调ACSL4基因的表达量,催化动物细胞内脂质过氧化过程,人参皂甙Rg3可以作为治疗癌症的潜在药物,B正确;
    C、己糖激酶2能促进组蛋白的乙酰化,从而增强ACSL4基因启动子发挥作用,该过程属于表观遗传,表观遗传不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C错误;
    D、亲代中ACSL4基因的甲基化属于表观遗传,是可遗传变异,能够遗传给子代,D正确。
    故选C
    9. 宫颈癌为全球第四大常见女性恶性肿瘤,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和病毒持续性侵袭有关。茯苓酸为茯苓的主要成分之一,科研人员研究了茯苓酸对宫颈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所得部分实验数据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注:CK为空白对照组;FL为茯苓酸低浓度组;FM为茯苓酸中浓度组;FH为茯苓酸高浓度组,各组细胞总数相同。
    A. 4组细胞凋亡率的差异说明细胞凋亡还受环境的影响
    B. 茯苓酸处理对宫颈癌细胞的细胞周期时长无影响
    C. FH组处于G1期的细胞数量少于CK组
    D. 茯苓酸可能通过将细胞阻滞在G1期抑制癌细胞增殖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同时也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G1期、S期、G2期)和分裂期(M期) 。
    A、从实验数据可知,不同浓度的茯苓酸处理导致细胞凋亡率不同,说明细胞凋亡除了受自身基因调控外,还受茯苓酸这种环境因素的影响,A正确;
    B、由图可知,不同浓度的茯苓酸处理后,细胞在不同时期的比例发生了变化,这会影响细胞周期的时长,B错误;
    C、FH组处于G1期的细胞比例高于CK组,但由于FH组细胞凋亡率很高,所以FH组处于期的细胞数量少于CK组,C正确;
    D、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茯苓酸浓度的增加,处于G1期的细胞比例增加,说明茯苓酸可能通过将细胞阻滞在G1期来抑制癌细胞增殖,D正确。
    故选B。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玉米(2n=20)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良好的遗传学实验材料。玉米为雌雄同株单性花植物,其雄花生长在顶端,雌花生长在叶腋处。现用纯合白粒个体和纯合黄粒个体杂交得F1,都表现为黄粒,F1随机交配得F2,结果为黄粒:白粒=3:1.
    10. 在观察玉米的细胞时,下列现象能够说明该细胞一定处于减数分裂的是()
    A. 出现染色单体B. 出现四分体。
    C. 细胞中有姐妹染色单体分离D. 染色体着丝粒排在赤道板
    11. 下列关于玉米及其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玉米籽粒颜色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
    B. 玉米子代数量多,有利于统计学分析
    C. 自然状态下的玉米可以自交,也可以杂交
    D. 玉米人工杂交操作包括套袋→授粉→去雄→套袋
    12. 在玉米黄粒、白粒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可能会导致子二代不符合3:1性状分离比的情况是()
    A. 黄粒基因对白粒基因为完全显性
    B. F1产生的雌配子数量远少于雄配子
    C. F2不同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不同
    D. F1产生的两种雄配子都只有一半有活性
    【答案】10. B11. D12. C
    【解析】
    【分析】1、减数分裂概念: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在整个过程只复制一次的细胞分裂方式。
    2、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2)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10题】
    A、玉米在进行有丝分裂的过程中也会出现染色单体,A错误;
    B、玉米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同源染色体体联会现象,形成四分体,B正确;
    C、细胞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错误;
    D、染色体着丝粒整齐排列在赤道面上属于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特点,D错误。
    故选B。
    【11题】
    A、题意显示,子二代玉米黄粒∶白粒=3∶1,说明玉米籽粒颜色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A正确;
    B、玉米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有子代数量多,相对性状易于区分的特点,其后代数量多,便于统计学分析,B正确;
    C、玉米为雌雄同株单性花植物,其雄花生长在顶端,雌花生长在叶腋处,因此自然状态下的玉米可以自交,也可以杂交,C正确;
    D、对玉米进行人工杂交的操作包括套袋→去雄→授粉→套袋,D错误。
    故选D。
    【12题】
    A、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的出现需要满足一系列的条件,其中黄粒基因对白粒基因表现为完全显性是一个条件,不符合题意,A错误;
    B、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的出现需要满足一系列的条件,F1产生的雌配子数量远少于雄配子的数量,是种群繁衍的需要,不是上述比例成立的条件之一,但不会导致子二代不符合3∶1,不符合题意,B错误;
    C、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子二代中产生的各种基因型的受精卵成活率不同,会导致子二代中性状分离比不符合3∶1,符合题意,C正确;
    D、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若F1产生的两种雄配子都只有一半有活性,则不会影响F2中3∶1的出现,不符合题意,D错误。
    故选C。
    13. 西瓜品种甲的瓜皮为深绿色,经诱变育种获得了浅绿色瓜皮品种乙和丙,三者之间杂交的部分结果如表所示。若乙和丙均只涉及一对基因的突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用X射线或紫外线处理品种甲的干种子,使其定向突变为品种乙和丙
    B. 品种乙和品种丙均发生了隐性突变,且二者含有的浅绿色基因为非等位基因
    C. 甲和乙杂交获得的F₁自交,F₂中深绿色是纯合子的概率为1/4
    D. 乙和丙杂交获得的F₁自交,F₂中深绿色:浅绿色=15:1
    【答案】B
    【解析】
    【分析】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A、进行诱变育种时,可用X射线或紫外线处理植物萌发的种子,提高其突变率,但不能使其发生定向突变,A错误;
    B、分析实验结果可知,甲和乙杂交以及甲和丙杂交,F1均为深绿色,说明品种乙和品种丙均发生了隐性突变;乙和丙杂交的子代为深绿色,说明乙和丙含有的浅绿色基因为非等位基因,B正确;
    C、设甲为AABB,乙为aaBB,,则丙为AAbb,选用乙(aaBB)×丙(AAbb),则F1为AaBb表现为深绿;甲和乙杂交获得的F1(AaBB)自交,F2中深绿色是纯合子AABB的概率为1/3,C错误;
    D、乙为aaBB,丙为AAbb,则乙和丙杂交获得的(AaBb)F1自交,F2中深绿色:浅绿色=9:7,D错误。
    故选B。
    14. 研究人员发现番茄的鼠耳形叶形突变体N,连续多年观察该突变能够稳定遗传,并对突变体N和正常叶形植株M的相关基因进行了分析,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突变体N中 T-L基因来源于基因突变
    B. 突变体N鼠耳形叶片可能与T-L基因的表达有关
    C. 利用PCR 检测 T-L 基因,最优的引物组合为F2、R1
    D. 若将M 与N 植株杂交,子代中 T-L基因与L基因可发生自由组合
    【答案】B
    【解析】
    【分析】基因突变是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基因 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等。
    A、突变体N中基因L内部并未发生碱基对改变,不属于基因突变,A错误;
    B、突变体N鼠耳形叶片的形成可能与T-L基因能表达有关,B正确;
    C、利用PCR检测T-L基因可选择引物F2、R2,C错误;
    D、若将M与N植株杂交,子代中T-L基因与L基因可发生分离,D错误。
    故选B。
    15. 黄颡鱼是淡水经济鱼类,在相同养殖条件下,雄鱼生长速度比雌鱼快30%左右。为了获得更多的雄鱼(XY)和超雄鱼(YY),研究人员用性激素诱导法对黄颡鱼鱼苗进行性反转(XY由雄性反转为雌性)育种,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对照组用于证明正常情况下鱼苗雌雄比例相当
    B. 黄颡鱼性别由遗传物质和性激素共同调控
    C. 性反转雌鱼与正常雄鱼杂交可获得超雄鱼
    D. 实际生产中性反转使用激素剂量选用250μg·L-1最佳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表格数据分析,用性激素诱导法对黄颡鱼鱼苗进行性反转,性激素可以提高雌性率,一定剂量的雌激素可以提高性成熟期成活率。
    A、对照组雌性率为51%,说明正常情况下鱼苗雌雄比例相当,A正确;
    B、正常情况下染色体组成为XX个体表现为雌性,染色体组成为XY个体表现为雄性,但是利用性激素处理,染色体组成为XY个体表现为雌性,说明黄颡鱼性别由遗传物质和性激素共同调控,B正确;
    C、性反转雌鱼染色体组成为XY,正常雄鱼染色体组成为XY,杂交可获得超雄鱼(染色体组成为YY),C正确;
    D、激素剂量选用250μg·L-1时雌性率得到了最大的提高,但是性成熟期成活率非常低,应该选用150μg·L-1最经济,D错误。
    故选D。
    16. 蚕豆病是红细胞 G6PD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进食蚕豆或接触蚕豆花粉后发生的急性溶血性疾病,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患者中男性约占 90%。研究表明,GA、GB、g互为等位基因,GA、GB 均能控制合成 G6PD.图1 为某家族蚕豆病遗传系谱图,图2为该家族部分成员相关基因的电泳图谱。进一步分析发现II-7的GB基因发生了甲基化修饰。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控制此相对性状的基因型有9种,患者的基因型有2种
    B. 该病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C. II-7的GB基因发生了甲基化修饰后,基因的遗传信息未发生改变
    D. II-7 和II-8婚配,后代男女患病的概率均为1/2
    【答案】D
    【解析】
    【分析】1、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两种途径,一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二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3、蚕豆病患者中男性约占90%,可知该病与性别相联系,且患病表现为男多女少,则推测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结合图1和图2可以进一步判断蚕豆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A、蚕豆病患者中男性约占90%,可知该病与性别相联系,且患病表现为男多女少,则推测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结合图1和图2可以进一步判断蚕豆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控制此相对性状的基因型有9种XGAXGA、XGBXGB、XgXg、XGAXGB、XGBXg、XGAXg、XGAY、XGBY、XgY,患者的基因型有两种,A正确;
    B、由题干,蚕豆病是红细胞G6PD(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进食蚕豆或接触蚕豆花粉后发生的急性溶血性疾病,可知该病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B正确;
    C、根据图1和图2可知I-2既含GA基因又含g基因,因此其基因型为XGAXg,Ⅱ-7的基因型为XGBXg,Ⅱ-7患病的原因是XGB基因表达受到影响,导致其无法合成G6PD,表观遗传是指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尘可遗传变化的现象,被甲基化的GB基因遗传遗传信息不变,C正确;
    D、Ⅱ-7和Ⅱ-8婚配,Ⅱ-7基因型为XGBXg,Ⅱ-8的基因型为XgY,根据题干信息可知,II-7的GB基因发生了甲基化修饰,导致其无法合成G6PD,甲基化修饰可以遗传,因此他们后代男女均患病,D错误。
    故选D。
    第II卷(非选择题)
    17. 科研人员以玉米品种“郑58”为材料,探究了植物激素油菜素内酯(BR)对灌浆期玉米叶片光合作用相关指标的影响。BR对玉米穗位叶叶绿素含量(SPAD值)的影响如图1所示。叶片中的光合产物转变为蔗糖后才能转运到其他器官中,因此又对不同处理条件下玉米穗位叶细胞中蔗糖合成酶活性进行了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玉米绿叶中能够吸收蓝紫光的色素包括______,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分布在______。
    (2)由图1可知,授粉后20~45天内,BR处理组与对照组穗位叶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BR处理组SPAD值下降速度______对照组,显示BR能够______。与对照组相比,BR处理后叶片的光反应能产生更多______,以储存能量供暗反应阶段利用。
    (3)玉米植株中蔗糖是植物碳同化产物的主要运输形式,蔗糖合成酶的活性是反映籽粒对同化物需求的重要指标。根据图2分析,BR处理可以提高玉米籽粒干物质积累,原因是______
    【答案】(1) ①. 叶绿素、类胡萝卜素 ②. 类囊体薄膜、叶绿体基质
    (2) ①. 小于 ②. 延缓叶绿素的下降 ③. NADPH、ATP
    (3)BR处理后蔗糖酶活性更高,籽粒对同化物需求较高,蔗糖的合成量更多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发生场所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色素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并将一部分光能用于水的光解生成NADPH和氧气,另一部分光能用于合成ATP,暗反应发生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中,首先发生二氧化碳的固定,即二氧化碳和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分子的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利用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被还原。
    【小问1】
    玉米绿叶中能够吸收蓝紫光的色素包括叶绿素(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和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都需要酶的催化,故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薄膜和叶绿体基质。
    【小问2】
    据图可知,由图1可知,授粉后20~45天内,BR处理组与对照组穗位叶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BR处理组SPAD值下降速度小于对照组(斜率变化可知),显示BR能够延缓叶绿素的下降;光反应的产物NADPH和ATP储存有能量可供暗反应利用用于C3的还原,与对照组相比,BR处理后叶片的光反应能产生更多NADPH、ATP,以储存能量供暗反应阶段利用。
    【小问3】
    分析题意可知,玉米植株中蔗糖是植物碳同化产物的主要运输形式,蔗糖合成酶的活性是反映籽粒对同化物需求的重要指标,根据图2分析,BR处理后蔗糖酶活性更高,籽粒对同化物需求较高,蔗糖的合成量更多,因此,BR处理可以提高玉米籽粒干物质积累。
    18. 下图表示某种新型抗肿瘤药物分子进入细胞核后产生效应的过程。另有研究表明,亲核蛋白在细胞质中合成后,可以迅速被运输至细胞核内。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据图分析,该药物进入细胞的运输方式有_____。
    (2)由上图可知,药物分子进入肿瘤细胞后,一部分在_____中被降解,另一部分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积累后产生效应。
    (3)请结合题意,提出一种提高该新型抗肿瘤药物作用效果的设计思路_____。
    (4)为验证该新型抗肿瘤药物的药效,请完善下列实验。
    ①取某种离体的肿瘤细胞,均分为4份,用同样的含有牛血清的培养基培养,分别编号为甲、乙、丙、丁组。
    ②向甲组培养基加入一定量的生理盐水,向乙、丙、丁组分别加入等量的用_____配制的50mg/L、_____mg/L、150mg/L该新型抗肿瘤药物溶液。
    ③培养一段时间后,可用健那绿染液(一种活细胞中线粒体特异性染色剂)对培养基中的细胞进行染色,根据线粒体着色的情况来判断细胞的死活。
    ④根据统计出来的_____,可以计算出各组肿瘤细胞的抑制率。
    ⑤预期实验结果:_____。
    实验结论:新型抗肿瘤药物能够有效抑制癌细胞,且药物用量越大,抑制效果越好。
    【答案】(1)自由扩散和胞吞
    (2)细胞质基质和溶酶体
    (3)将该新型抗肿瘤药物与亲核蛋白结合,促进药物分子快速进入细胞核,以减少降解(或对该新型抗肿瘤药物进行修饰,降低或避免被酶降解。)
    (4) ①. 生理盐水 ②. 100 ③. 活细胞和死细胞的数目和比例 ④. 乙、丙、丁三组的抑制率高于甲组且依次增高(或肿瘤细胞抑制率:丁组>丙组>乙组>甲组,或肿瘤细胞抑制率:甲组甲组,或肿瘤细胞抑制率:甲组

    相关试卷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兴宁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兴宁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请将答案正确填涂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生物试题,文件包含兴宁市第一中学高二下月考二生物试卷pdf、兴宁市第一中学高二下月考二生物参考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第一中学高三模拟预测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届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第一中学高三模拟预测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一位细胞生物学家曾指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