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二课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二课时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温故知新,导入新课,研读课文,重点探究,整体回顾,明确写法,读写结合,学有所获,拓展积累,作业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时目标
1.能抓住一段话中的关键词句,理解本段的主要意思。
2.能选择喜欢的部分向别人介绍西沙群岛。
3.能选择一幅图,写几句话来描述图上的景观。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教师小结指导。
2.回顾课文内容。
(1)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中心句“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2)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的?(海水、海底生物、海鸟。)
(3)课文采用了怎样的结构?(总—分—总。)
3.出示西沙群岛图片,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在我国南海的西北部,众多的岛屿像朵朵莲花、颗颗珍珠,漂浮于万顷碧波之中,那就是我国的西沙群岛,它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西沙群岛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这篇课文,看看西沙群岛究竟有多美,有哪些丰富的物产。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探索海面。
1.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
2.思考:这里的海水与我们平时见到的海水有什么不同?文中是用什么词来形容的?(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3.出示西沙群岛的海水图片,感受海水的美。
(1)“五光十色”说明了什么?(海水颜色多。)
(2)把“五光十色”换成“五颜六色”“五彩缤纷”行不行?(不如“五光十色”好。“五光十色”不仅写出了海水的颜色多,还写出了海水的光泽。海水在阳光的照射下蓝莹莹的,闪闪发光。)
(3)西沙群岛的海水就是这么美,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表达,是什么?(瑰丽无比。)
4.探究海水美丽的原因。
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怎么会有这么多的颜色呢?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把第2自然段的内容再说一说。
5.男女生合作朗读第2自然段。
探索海底。
1.学生默读第3自然段,圈画重点词语。
过渡:西沙群岛的海水这么美,你可知道在这些海水里,都隐藏着哪些可爱的小动物吗?第3自然段一共三句话,每句话都写了一样事物,试着把它们找出来吧。(珊瑚、海参、大龙虾。)
2.解读“珊瑚”一句。
(1)出示各种珊瑚的图片,引领学生观察,感受它的多姿多彩、鲜艳夺目。(颜色有深红的,橘红的,粉红的,白的,蓝的,金的……;形状有花朵状的,鹿角状的,树枝状的……)
(2)展开想象,珊瑚还会像什么?补充描述。
填空: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有的像聚拢的云朵,有的像结冰的树枝,真是千姿百态!
3.解读“海参”一句。
(1)出示海参的图片,教师简介。
海参 一般体长10至20厘米,特长的可达30厘米。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3米左右。
(2)正是因为海参爬得慢,所以作者说它是怎样移动的?(懒洋洋地蠕动。)“懒洋洋”是一种什么感觉?(悠闲散漫的,想动就动,动作幅度不大。)“蠕动”换成“爬动”行不行?(不太好。“蠕动”比“爬动”更慢,动作幅度更小,更能体现出一种“懒洋洋”的感觉。)
(3)再读这句话,除了“懒洋洋”的动作特点,你还发现了什么?(海参很多,“到处都是”。)
4.解读“大龙虾”一句。
(1)出示大龙虾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大龙虾的外形。(静态:外壳、大钳、长须……;动态:抖动胡须,挥舞钳子,划来划去……)
(2)比较海参与龙虾的动作特点。(海参“懒洋洋地蠕动”,大龙虾“挺威武”,作者在观察时就抓住了它们的不同特征,描述和用词都非常准确!)
5.学生默读第4自然段,圈画重点词语。教师相机点拨,引导体会“鱼多”。
(1)播放各种各样鱼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体会鱼的美。(整体来看,鱼的数量多、种类多:成群结队、各种各样……具体来看,每一种鱼的样子、动作都不一样: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2)思考:为什么人们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是一种夸张的手法,表现了鱼的数量特别多,这样的说法很有感染力。)
(3)引导学生梳理段落思路,重点体会鱼多。
方法拓展:作者让我们先看到了成群结队的鱼,我们总体的感受是——鱼多、好看;接着分别介绍了四种美丽的鱼,表明这样美丽的鱼多得数不清;最后借用人们的说法,“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再次强调鱼多。全段的结构是“总—分—总”,条理清晰。这种写法我们在写作时要加以运用。
探索海岛。
1.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内容?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明确:讲的是海岛上的鸟。围绕“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来写的。
2.播放西沙群岛群鸟栖息的视频,引导学生说一说西沙群岛为什么是鸟的天下。
3.再读课文,说说课文是怎么介绍“鸟的天下”的。
4.除了说鸟的“天下”,还能说成是鸟的什么?(天堂、乐园、国度、世界……)
5.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教师出示巴金《鸟的天堂》中的片段,引导学生进行赏读。
三、整体回顾,明确写法
1.比较阅读第1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找出两段话中相似的句子。
2.点明写法,明确最后一个自然段的作用。
方法拓展:第1自然段先概述西沙群岛是个可爱的地方,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最后一个自然段再次写西沙群岛将会变得更加美丽、富饶,这就是首尾呼应。运用这种写法,可使结构更加紧密、严谨,内容更加完整,可突出主题,加深印象。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总结全文、升华主题的作用。
3.指导朗读,读出热爱、赞美之情。
四、读写结合,学有所获
1.我是小导游。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设计一段导游词,向游客们介绍西沙群岛。
预设:可以借助“好看极了”等关键词,借助“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等句式介绍鱼儿的美丽;也可以介绍“珊瑚、海参、大龙虾”等物产;还可以借助关键句“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来介绍海鸟。介绍时,不能完全照搬课本上的句子,应联系我们上课过程中的一些想象,大胆地发挥。
2.我是小作家。出示课后“小练笔”,教师点拨写法,学生练习写话。
预设:四幅图片展示的是海底多彩的鱼、美丽的珊瑚、可爱的海龟,还有飞翔的海鸟。首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画,仔细观察,从“颜色、样子、神态、动作”等方面说说图画中的事物是什么样的。还可以发挥想象,说说它们像什么,从而明确“可以写什么”。然后,运用文中的一些表达方法,如“围绕一个意思写”,“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像……”的句式等,进行仿写。
五、拓展积累,作业设计
1.抄写、积累课文中的四字词语和表达优美的句子。
2.进一步完善课后“小练笔”。
3.找一处身边的美景,进行实地观察,并用几句话记录下观察的结果。
4.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层次清晰、语言优美的写景文章,作为学生朗读、仿说、仿写的素材十分合适。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将重点放在“段”的训练上,尤其侧重对段落中句群结构的分析,这样不但涵盖了“抓关键句理解段意”的教学任务,对于学生展开仿写训练和以后的习作也有指导意义。
凭借本篇课文句群种类多、结构典型的有利条件,我着力引导学生进行句群结构的分析,让他们认识句群的特征,掌握由句子到句群到段落的组合规律,明确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如第2自然段,先写海水的颜色,后写颜色瑰丽的原因,是因果句群,结构顺序是先果后因,我利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进行训练,帮助学生巩固这一点。又如第4自然段,先写鱼群,再具体写几种不同的鱼,最后写鱼多,其结构近似于“总—分—总”。认识了句群,在阅读时,学生就能利用句群判断、理清文章脉络,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写作时,就能采用表意功能各异的句群,写好片段。这在“语文园地”中有明确的能力要求。
在本课中,对“段”的训练还体现在引导学生按照“围绕一个意思写”的要求,使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练习写话上。了解了句群结构,明确了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学生很快就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完成表达。
不足之处在于,在单元之初我便着力引导学生关注表达的方法,为习作铺路,却没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品、去悟,课堂生成的效果不如预期。如何抓住学生灵光的闪现,如何抓住学生的语言,将之与文本、教学目标很好地结合,这是今后我需要仔细研究、加强学习的地方。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共4页。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8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导入,学生自学,检查自学情况,学习课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资料,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