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陈经纶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针对训练(10月)数学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北京市陈经纶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针对训练(10月)数学试卷,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0,直线的倾斜角是,圆关于直线对称的圆的标准方程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50分和非选择题100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直线的倾斜角是( )
A.B.C.D.
2.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若,,则点的坐标为( )
A.B.C.D.
3.已知空间向量,,,,且与垂直,则与的夹角为( )
A.B.C.D.
4.“”是“直线与直线互相垂直”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5.直线不过第二象限,则的取值范围为( )
A.B.C.D.
6.圆关于直线对称的圆的标准方程为( )
A.B.
C.D.
7.如图,在四面体中,点为底面的重心,为的中点,设,,,则( )
A.B.
C.D.
8.已知直线过定点,点在直线上,则的最小值是( )
A.5B.C.D.
9.《九章算术》中将底面为直角三角形且侧棱垂直于底面的三棱柱称为“堑堵”;底面为矩形,一条侧棱垂直于底面的四棱锥称之为“阳马”;四个面均为直角三角形的四面体称为“鳖臑”.如图,在堑堵中,,且.其中正确的是( )
①四棱锥为“阳马”
②四面体为“鳖臑”
③四棱锥体积的最大值为
④过点作于点,过点作于点,则面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0.已知圆直线,点在直线上运动,直线,分别与圆相切于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四边形的面积最小值为
B.最短时,弦长为
C.最短时,弦直线方程为
D.直线过定点
二、填空题
11.已知空间向量、,若,则______.
12.动直线与一点.当点到直线的距离最大时,直线的方程为__________(填一般式).
13.已知圆的半径为3,则的值为____________.
14.已知空间三点,,.若空间中点满足平面,则符合条件的一个点的坐标是________.
15.过点与圆相切的直线方程为_____________.
16.如图,正三棱柱中,,,D为的中点.当平面时,_________,此时,直线与直线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
17.已知圆,若直线上总存在点,使得过点的圆的两条切线夹角为,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18.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底面为正方形,,为线段,交点,为线段上的动点,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______.
①当时,平面;
②当时,平面;
③线段的最小值为;④直线,所成角取值范围为.
三、解答题
19.已知圆过点和,且圆心在直线上.
(1)求圆的标准方程;
(2)经过点的直线与垂直,且与圆相交于,两点,求.
20.如图,在直三棱柱中,,,,分别为,的中点.
(1)证明:.
(2)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3)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21如图,在四棱锥中,,,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平面交平面于直线,,分别为棱,的中点.
(I)求证:;
(II)设,则:
①求平面与平面夹角的正切值;
②在棱上是否存在点,使得平面?
若存在,求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2.对于数列,,,定义“变换”列变换成数列,,,其中,且,这种“变换”记作.继续对数列进行“变换”,得到数列,,依此类推,当得到的数列各项均为0时变换结束.
(I)试问,,和,,,经过不断的“变换”能否结束?若能,请依次写出经过“变换”得到的各数列;若不能,说明理由;
(II)求,,经过有限次“变换”后能够结束的充要条件;
(III)证明:,,,一定能经过有限次“变换”后结束.
参考答案:
1.B 【分析】依据斜率计算倾斜角即可.
【详解】直线的斜率为,则由,,知,即故选:B.
2.D 【分析】设出点,利用、两点的坐标即可表示出,再由两向量相等的坐标表示列出方程组,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设,则,
所以,解得:,,.
所以点的坐标为. 故选:D
3.D 【分析】根据已知可得,根据数量积的运算律即可求出,进而求出结果. 【详解】因为与垂直,所以,
即,
所以. 又,所以.
故选:D.
4.A 【分析】根据给定直线方程求出的等价条件,再利用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定义判断作答.
【详解】依题意,,解得或,
所以“”是“直线与直线互相垂直”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故选:A
5.C 【解析】分、两种情况讨论,结合已知条件可得出关于实数的不等式(组),由此可解得实数的取值范围.
【详解】若,可得,直线的方程为,该直线不过第二象限,合乎题意;若,可得,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为,
若直线不过第二象限,则,解得.
综上所述,. 故选:C.
【点睛】关键点点睛:解本题的关键在于对直线的斜率是否存在进行分类讨论,在斜率存在的前题下,一般从直线的斜率与纵截距或直线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来进行分析,结合已知条件列不等式(组)求解.
6.B 【分析】把圆的一般方程化为标准方程,得圆心坐标和半径,由对称求出对称圆的圆心,可得标准方程. 【详解】由圆,得,
则圆心坐标为,半径为1,
设关于直线的对称点为,
则,解得,
圆关于直线对称的圆的标准方程为.
故选:B.
7.B 【分析】由平行四边形法则结合重心的性质得出,再由求解.
【详解】取的中点为,连接,由重心的性质可知,,且,,三点共线.
因为
所以
故选:B.
8.B 【分析】先求定点,再根据点到直线距离求解点到直线上动点距离最小值即可.
【详解】由得,所以直线过定点,
依题意可知的最小值就是点到直线的距离,
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得. 故选:B.
9.C 【分析】根据“阳马”和“鳖膈”的定义,可判断A,B的正误;当且仅当时,四棱锥体积有最大值,求值可判断的正误;根据题意可证平面,进而判断的正误.
【详解】底面为直角三角形且侧棱垂直于底面的三棱柱称为“堑堵”,
在堑堵中,,侧棱平面,
A选项,,又,且,则平面,
四棱锥为“阳马”,故正确;
B选项,由,即,又且,
平面,,则为直角三角形,
又由平面,得为直角三角形,由“堑堵”的定义可得为直角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四面体为“鳖膈”,故B正确;
C选项,在底面有,即,当且仅当时取等号,
,最大值为,故C错误;
D选项,因为,,,所以平面,故D正确;
故选:C
10.B 【分析】A选项,四边形的面积可以看成两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之和,又因切线长定理可知,当最短时,面积最小;B选项,由圆的弦长公式结合锐角三角函数即可求解;C选项,两垂直直线的斜率相乘等于-1,两平行直线斜率相等;D选项,由向量积公式求定点坐标.
【详解】对于,四边形的面积可以看成两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之和,
即,
最短时,面积最小,故当时,最短,
即,
,故A错误;
由上述可知,时,最短,故最小,
且最小值为,
所以,故B正确;
当最短时,则,又,所以,,
, 可设的直线方程为,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解得或,
由于直线在圆心的右侧,且在直线的左侧,
所以,
所以,
即直线的方程为,故C错误;
设圆上一点,,,
,,,
易知,
由于,
所以,
同理,
,
,
,即,
令,解得,
所以直线过定点为,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方法点睛:求解直线过定点问题常用方法如下:
(1)“特殊探路,一般证明”:即先通过特殊情况确定定点,再转化为有方向、有目的的一般性证明;
(2)“一般推理,特殊求解”:即设出定点坐标,根据题设条件选择参数,建立一个直线系或曲线的方程,再根据参数的任意性得到一个关于定点坐标的方程组,以这个方程组的解为坐标的点即为所求点;
(3)求证直线过定点,常利用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或截距式来证明.
11.1
【分析】依题意可得,从而得到方程组,解得即可.
【详解】因为、且,
所以,则,即,解得,
所以.
故答案为:1
12.
【解析】将直线方程转化为交点直线系方程,联立直线方程即可求得定点坐标;当定点与点点构成的直线与垂直时,则点到直线的距离最大时,则问题得解.
【详解】因为,
即,
故直线恒过定点为直线与直线的交点,
联立方程解得直线恒过定点;
当点与定点构成的直线与垂直时,点到直线的距离最大,
此时必有,即,解得.
则,解得,
故直线的方程为:.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直线恒过定点的求解,以及由直线垂直求直线方程,属综合基础题.
13.
【分析】首先将圆的一般方程,写成标准方程,再利用半径为3,即可求解.
【详解】圆的一般方程写成标准方程为,
由圆的半径为3可知,,得.
故答案为:
14.(答案不唯一).
【分析】设,表示出,,由,解方程求出,,,即可求出点的坐标;先求出平面的法向量,设点的坐标为,则,即可求出点的坐标.
【详解】设,,,,
,,,,
由题意,得,
,,.
点的坐标为.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则,.
令,则,..
设点的坐标为,则.
由题知,,即.
点的坐标满足,其中.
令,则.
故答案为:;(答案不唯一).
15.或
【分析】分类讨论直线的斜率是否存在,结合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分析求解.
【详解】由题意可知:圆的圆心为,半径,
因为,可知点在圆外,
当直线过点且斜率不存在时,,显然与圆相切;
当直线过点,且斜率存在时,设方程为,即,
则,解得,故方程为;
综上所述:直线方程为或. 故答案为:或.
16.;. 【分析】根据题意,以点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然后结合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以及异面直线夹角公式,代入计算,即可求解.
【详解】
因为为正三棱柱,且为中点,
以为坐标原点,分别以,所在直线为,轴,
过点与平面垂直的直线为轴,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
因为,,
则,,,,,,
则,所以,
即,,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则,取,则,,
所以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又,
平面时,,解得,
此时,设直线与直线所成的角为,
则,
即直线与直线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
故答案为:;
17.或.
【分析】根据切线夹角分析出,由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不大于4列出不等式求解可得.
【详解】圆,则圆心为,半径,
设两切点为,,则,因为,在Rt中,
,所以,
因此只要直线上存在点,使得即可满足题意.
圆心,所以圆心到直线的距离,解得或.
故答案为:或.
18.1、3、4
19.解(1)由题意设圆心,又圆过点和,
所以,解得,
所以圆心,半径为,
所以圆的标准方程为分
(2)由题意经过点且与垂直的直线为,即,
又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
所以分
20.解:
因为,为的中点,所以,
因为棱柱直三棱柱,
所以面,平面,所以平面平面,
又平面平面,面,
则平面,又平面,所以,
在矩形中,,为的中点,
所以, 所以,故,
又,面,面,
所以平面,又平面,
所以分
(2)取的中点,连接,
由(1)及题意易知,,两两垂直,则以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由,,则,,,,.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又,,
则即令,则.
设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又,
则,
故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分
(3)由(2)知平面的一个法向量为,,,
所以点到平面的距离为.分
21.(1)因为,平面,平面,所以平面,分
又因为平面,平面平面直线1,所以分
(2)①取的中点,连接,,
由题意可得:,且,则为平行四边形,可得,
且,,,平面平面,分
则平面,由,平面,则,
又因为,为的中点,可得,,,两两垂直分
如图,以为坐标原点,,,分别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可得,,分
设平面的法向量,则,分
令,则,,即,分
由题意可知:平面PAD的法向量,
可得,分
所以平面AEF与平面PAD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故正切值为4分
②由①可得:,分
设,,则,
可得,解得,
即,可得,分
若平面AEF,则,
可得,分
解得,所以存在点,使得平面AEF,此时分
22.解:解:(1)数列,,不能结束,各数列依次为2,6,4;4,2,2;2,0,0;2,2,0;0,2,2;2,0,2;... .从而以下重复出现,不会出现所有项均为0的情形.
数列,,,能结束,各数列依次为3,2,7,8;1,5,1,5;4,4,4,4;0,0,0,0.4分
(2)解:经过有限次“变换”后能够结束的充要条件是.
若,则经过一次“变换”就得到数列,,,从而结束.
当数列经过有限次“变换”后能够结束时,先证命题“若数列为常数列,则为常数列”.
当时,数列,,.
由数列为常数列得,解得,从而数列也为常数列.
其它情形同理,得证.
在数列经过有限次“变换”后结束时,得到数列0,0,0(常数列),由以上命题,它变换之前的数列也为常数列,可知数列也为常数列.
所以,数列经过有限次“变换”后能够结束的充要条件是.9分
(3)证明:先证明引理:“数列的最大项一定不大于数列的最大项,其中”.证明:记数列中最大项为,则.
令,,其中.
因为,所以,
故,证毕.
现将数列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没有为0的项,或者为0的项与最大项不相邻(规定首项与末项相邻),此时由引理可知,.
第二类是含有为0的项,且与最大项相邻,此时.
下面证明第二类数列经过有限次“变换”,一定可以得到第一类数列.
不妨令数列的第一项为0,第二项最大.(其它情形同理)
①当数列中只有一项为0时,
若,,,,则,,,,此数列各项均不为0或含有0项但与最大项不相邻,为第一类数列;
若,,,,则,,,;,,,此数列各项均不为0或含有0项但与最大项不相邻,为第一类数列;
若,,,,则,,,,此数列各项均不为0,为第一类数列;
若,,,,则,,,;,,,;,,,,此数列各项均不为0,为第一类数列.
②当数列中有两项为0时,若,,,,则,,,,此数列各项均不为0,为第一类数列;
若,,,,则,,,,,,,,此数列各项均不为0或含有0项但与最大项不相邻,为第一类数列.
③当数列中有三项为时,只能是,,,,则,,,,
,,,,,,,,此数列各项均不为,为第一类数列.
总之,第二类数列A4至多经过3“变换”,就会得到第一类数列,即至多连续经历3次“变换”,数列的最大项又开始减少.
又因为各数列的最大项是非负整数,
故经过有限次“变换”后,数列的最大项一定会为0,此时数列的各项均为0,从而结束.15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D
A
C
B
B
B
C
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北京市陈经纶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针对训练(10月)数学试卷,共20页。
这是一份2022北京陈经纶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及答案,共20页。
这是一份北京市陈经纶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性诊断(3月)数学试卷(解析版),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