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 上册6.2 插秧歌教学ppt课件
展开1.了解杨万里的生平经历,了解“诚斋体”诗歌 的特点。2.分析诗中描绘的农民插秧的情景,把握诗人的 情感。3.赏析诗歌中白描、比喻、衬托等手法的作用及 表达效果,品味杨万里诗歌语言浅白流畅、自然 清新的特点。
杨万里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 人,他立朝刚正,针砭时弊, 无所顾忌,因而始终不得大 用。在水生火热的南宋,杨 万里携着那立在小荷之上的 蜻蜓,从阴阴树木中走了出 来,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他 的《插秧歌》。
复 习 杨 万 里 的 诗《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未成荫。儿童急走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 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文学家、官员, 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因 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 生”。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宋 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国子博士、广东提点 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累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 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终年八十岁。获赠光禄 大夫,谥号“文节”。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 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 然景物,且以此见长,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且 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此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 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有《诚斋集》传世。
淳熙六年(1179)春,杨万里常州任满,西 归故乡吉水;途经衢州(今浙江衢州市),时 值农田大忙季节,诗人目睹一户农家插秧 之辛劳,作该诗。
整初 体读 感课 知文
第二章节插秧歌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 兜鍪 (móu)/ 蓑 (suō) 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jiǎ) 。 唤渠/朝(zhā) 餐/歇半霎(shà), 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shì)/ 未 匝(zā), 照管/鹅儿/与/雏鸭。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译文】农家丈夫抛秧妻子接秧,小儿拔秧 大儿插秧。
【译文】头上戴的斗笠像头盔,身上披的薏 衣像铁甲,雨水从头上一直淋湿到肩胛。
笠是兜鉴薏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译文】叫他吃早饭歇一会儿,只是忙着低 头弯腰干活,没有回答。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译文】“秧苗还不牢固,插秧没有完结, 要提防鹅儿和小鸭(下水田来破坏秧苗)。
首联运用了怎样的写作 第 一 章 节 手 法 ? 描 绘 了 怎 样 的 图景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分析】开篇点题,运用白描手法直叙插秧 其事。“抛”“接”“拔”“插”等动作描 写,表现出一家老小全家齐上阵的劳作状态, 每个人各有分工,相互配合而井然有序,渲 染了齐心协力、其乐融融的劳动氛围。
“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 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 动的形象。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
笠是兜鉴薏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分析】前一句聚焦雨中农人的穿戴,用兜鉴比斗笠,以 铠甲喻薏衣,展示出农人如士兵,农田如战场, 在天地之中奋勇战斗的场面。接着笔锋一转,写农人虽“戴盔披甲”却仍被雨 水淋湿,农事的艰辛之感跃然纸上。以特写镜头描摹农人雨中抢插秧苗的场景。通过 环境描写衬托插秧之“忙”。春雨之密、之急、 之大,正暗示抢插稻苗无异一场紧张的战斗。
颔 联 看 似 “ 游 离 诗 外 ” 实 则 堪 称 “ 神 来 之 笔 ” ,
请 作 简 要 赏 析 。
如何理解这个“只不答” 第 一 章 节呢,是农夫没听到,还是其他原因呢?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分析】并不是不答,而是农夫劳作时已经 达到了忘我程度。诗人给雨中插秧图配上声声入耳的画外音, 家人招呼农夫吃饭并休息片刻,而农夫仍然 保持着插秧的姿势,不停地忙碌着。从侧面 描写了劳动的紧张忙碌。
【分析】写插秧人提醒别人要爱护秧苗,看 管好饲养的鹅与鸭。答语看似答非所问,实 则通过语言描写传神地反映了农事生产的劳 身和劳心。
农夫的回答是否答非所 问 呢 ?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诚斋体的特点之一是语言新、奇、活、快,即 语言生动、自然、新鲜、活泼,幽默诙谐。
结合诗歌内容,分析金诗是怎样描绘江南农户紧张忙碌而义秧序井然的插秧情景的。①动作描写。一、二句用通俗生动的语言展示了插秧的繁 忙景象,“抛”“接”“拔”“插”四个动 词用语直白却传神,描绘出全家老少齐上阵 ,为抢农时忙碌不停而又秩序井然的场景。 五、六句,家人送饭让歇一会儿却无人答话 ,连抬头看一眼的工夫也没有,“低头折腰 只不答”,撷取田夫的肢体动作,表现农事 的紧张与忙碌。
结合诗歌内容,分析金诗是怎样描绘江南农户紧张忙碌而义秧序井然的插秧情景的。②环境描写。“笠是兜鉴袁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写雨势之 猛,天气条件极为恶劣。虽然戴着斗笠,穿着袁 衣,雨水仍从头上湿到肩胛。农人就是在这样的 环境下插秧不辍,表现了农事的繁忙与紧张。③想象丰富,设喻风趣。颔联,以盔比笠,用甲喻薏,形象鲜明。这种比 喻,不仅使诗歌有趣、活泼,更寓有深意:抓住 时节及时种植,类似一场紧张的战斗,须全副披 挂,全力投入;同时暗含赞扬农民战天斗地的精 神。
结合诗歌内容,分析金诗是怎样描绘江南农户紧张忙碌而义秧序井然的插秧情景的。④语言描写。语言自然活泼。“田夫抛秧田妇接”“雨从头上湿到胛”等诗 句,朴素自然,明白如话,如一股山间清泉自 然流畅,毫无钮恨作态之感。对话设计,颇具匠心。七、八句写田夫的对答语言,模拟田夫口吻说 这块田还没插完,让送饭人赶紧管好那帮鸭鹅 ,不要作践了秧苗,一幅江南农户紧张忙碌而 又秩序井然的插秧情景画映现在读者眼前。
这首诗描写插秧时节农民的辛勤劳动, 全家一齐出动,紧张地战斗在田间。诗人将农民描绘成战士,赞扬他们辛 勤劳动、吃苦耐劳的可贵精神。
尽管《苯苜》《插秧歌》这两首诗都是有关劳动的颂歌,但是它们在描绘劳动场 景、歌颂劳动热情方面又不尽相同,试从表现手法、思想主旨方面分析两者差异。
《悯农二首》唐代 · 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劳作 的诗句呢?
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归园田居 · 其三》魏晋 · 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2 插秧歌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a href="/yw/tb_c4014579_t3/?tag_id=26" target="_blank">6.2 插秧歌教学ppt课件</a>,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艺术特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统编版6.2 插秧歌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a href="/yw/tb_c4014579_t3/?tag_id=26" target="_blank">6.2 插秧歌教学课件ppt</a>,共30页。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2 插秧歌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a href="/yw/tb_c4014579_t3/?tag_id=26" target="_blank">6.2 插秧歌教学ppt课件</a>,共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