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高一数学同步资料
高一预习-专题强化:集合和逻辑用语综合题型归纳(教师版)-初升高数学暑假衔接(人教版)
展开这是一份高一预习-专题强化:集合和逻辑用语综合题型归纳(教师版)-初升高数学暑假衔接(人教版),共1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网络,考点突破,随堂演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突破】
一、集合的综合运算
1.已知集合,,若,则( )
A.B.0C.1D.2
【答案】A
【分析】根据,可得两集合元素全部相等,分别求和,再根据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可确定,的值,进而得出答案.
【详解】由题意可知,两集合元素全部相等,得到或,又根据集合互异性,可知,解得(舍),和(舍),所以,,则,
故选:A
2.已知,若,则( )
A.B.C.2D.3
【答案】C
【分析】根据并集的知识求得.
【详解】由于,所以,
此时,满足.
故选:C
3.已知集合且,则集合A的子集的个数为( )
A.15B.16C.31D.32
【答案】D
【分析】先求出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再利用含有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个数为,即可求出结果.
【详解】因为且,可知,集合中含有5个元素,所以集合的子集个数为.
故选:D.
4.已知全集,集合,.求:
(1);
(2);
(3).
【答案】(1);(2);(3)
【分析】(1)根据交集概念进行计算;
(2)根据并集概念进行计算;
(3)先求出,,进而求出答案.
【详解】(1);
(2).
(3),
故,,.
5.已知全集,或,.
(1)当时,求,,;
(2)若,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答案】(1),或,
(2)或
【分析】(1)代入,再根据交,并,补的定义求解即可;
(2)由得到,根据集合的关系可得实数a的取值范围.
【详解】(1)当时,或,
,又,
,或,;
(2)若,则,
或,
或.
6.已知,,全集
(1)若,求;
(2)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答案】(1);(2)
【分析】(1)根据交集与补集的运算求解即可;
(2)分与由条件列不等式求范围即可.
【详解】(1)当时,,
所以或,又,
所以.
(2)由题可得:当时,有,解得a的取值范围为;
当时有,解得a的取值范围为,
综上所述a的取值范围为.
二、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
1.已知,为非零实数,则“”是“”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A
【分析】利用特殊值法结合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定义判断可得出结论.
【详解】由,即成立,故充分性成立;
取,,则成立,但不成立,故必要性不成立.
因此,“”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故选:A
2.设,则“”是“”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B
【分析】先求解不等式和,结合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定义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由得,
由,得,即,
;反之,不成立.
“”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故选:B
3.“”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
A.B.C.D.
【答案】C
【分析】由充分不必要条件的定义求解即可
【详解】对于A:令,则,不能推出,A错误.
对于B:令,则,不能推出,B错误.
对于C:由,得,则,
反之令,则,但不成立,C正确.
对于D:由,得,令,不能推出,D错误.
故选:C
4.已知p:,q:,若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m的取值范围是( )
A.B.C.D.
【答案】C
【分析】先求得命题p、q中x的范围,根据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即可得答案.
【详解】命题p:因为,所以,解得,
命题q:,
因为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所以.
故选:C
5.已知:关于的方程有实数根,:.
(1)若命题是真命题,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若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答案】(1);(2).
【分析】(1)由命题是真命题,可得命题是假命题,再借助,求出的取值范围作答.
(2)由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可得出两个集合的包含关系,由此列出不等式求解作答.
【详解】(1)因为命题是真命题,则命题是假命题,即关于的方程无实数根,
因此,解得,
所以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2)由(1)知,命题是真命题,即,
因为命题是命题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
因此,解得,
所以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6.设集合,命题,命题
(1)若是的充要条件,求正实数的取值范围;
(2)若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正实数的取值范围.
【答案】(1);(2).
【分析】(1)根据是的充要条件转化为求解即可;
(2)根据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得真包含于,列出不等式求解即可.
【详解】(1)由条件, 是的充要条件,
得,即,解得,
所以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2)由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得真包含于,
所以,或,解得,
综上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三、全称量词命题与存在量词命题
1.命题“,.”的否定是( )
A.,B.,
C.,D.,
【答案】B
【分析】根据存在量词命题的否定形式,直接判断选项.
【详解】因为存在量词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存在量词命题,
所以命题“,.”的否定是“,”.
故选:B
2.命题p:,,则为( )
A.,B.,
C.,D.,
【答案】D
【分析】对全称量词的否定用特称量词,直接写出.
【详解】因为对全称量词的否定用特称量词,
所以命题p:,的否定为:,.
故选:D
3.已知集合,.
(1)若“命题:,”是真命题,求的取值范围.
(2)“命题:,”是假命题,求的取值范围.
【答案】(1);(2)
【分析】(1)由命题是真命题得,再根据集合关系求解即可;
(2)由命题是假命题得,再分和两种情况讨论,从而可得答案.
【详解】(1)解:因为命题是真命题,所以,
当时,,解得,
当时,则,解得,
综上m的取值范围为;
(2)解:因为“命题:,”是假命题,所以,
当时,,解得,
当时,则或,解得,
综上的取值范围为.
4.已知,命题,;命题,使得.
(1)若p是真命题,求a的最大值;
(2)若p,q一个为真命题,一个为假命题,求a的取值范围;
【答案】(1)1;(2).
【分析】(1)先求出的范围,利用全称命题为真命题即可求得;(2)先求出命题q为真时a的取值范围,进而分类讨论:i.p真q假时和ii. p假q真时分别求出对应a的取值范围即可求解.
【详解】(1)记,由在单调递增,所以.
要使命题,为真命题,只需,即a的最大值为1.
(2)命题,使得为真命题,则,解得:或.
i.p真q假时,只需,所以;
ii. p假q真时,只需或,所以;
所以或.
综上所述:a的取值范围为.
【随堂演练】
1.有下列四个命题:①;②③若,则;④集合有两个元素;⑤集合是有限集.;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A.1B.2C.3D.4
【答案】C
【分析】根据空集的概念和性质得到①正确,根据元素和集合的关系得到②正确;举出反例得到③错误;求出,得到④错误;求出,判断⑤正确.
【详解】①因为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所以,①正确;
②是的一个元素,故,②正确;
③若,满足,,故③错误;
④,集合有1个元素,故④错误;
⑤集合,故是有限集,⑤正确.
故选:C
2.设集合,,则集合中元素的个数为( )
A.6B.5C.4D.3
【答案】C
【分析】用列举法写出集合的元素即可.
【详解】因为集合,,
所以集合中元素为,共4个.
故选:C
3.已知集合,集合,则等于( )
A.B.C..D.
【答案】B
【分析】求出两直线的交点坐标,即可得解.
【详解】由,解得,
因为集合,集合,
所以.
故选:B
4.集合,则的子集的个数为( )
A.4B.8C.15D.16
【答案】D
【分析】先求出,再找出中6的正约数,可确定集合,进而得到答案.
【详解】集合,,
,
故有个子集.
故选:D.
5.已知集合,,若,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
A.B.C.D.
【答案】C
【分析】由集合的包含关系列不等式,即可得结果.
【详解】由题设,,又且,
所以,即.
故选:C
6.设命题命题则p是q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且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A
【分析】判断p,q间关系可得答案.
【详解】当,则,故p是q的充分条件;
当,则可令,不能得到,则p不是q的必要条件.
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故选:A
7.“”是“”的( )条件
A.充分不必要B.必要不充分
C.充要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答案】A
【分析】分别从充分性和必要性进行论证即可求解.
【详解】若,则同号,所以成立,充分性成立;
若成立,两边同时平方可得:,
所以,则,所以必要性不成立,
所以“”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故选:.
8.已知:,:,,则是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B
【分析】根据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定义判断即得.
【详解】由可得,或,,
所以由推不出,,由,,可以推出,
故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故选:B.
9.命题的否定是( )
A.B.
C.D.
【答案】D
【详解】命题为全称量词命题,
其否定为.
故选:D
10.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为( )
A.,使
B.,使
C.,
D.,
【答案】D
【分析】根据特殊命题的真假判断A,B;当时,,从而判断C;由,可得,从而判断D.
【详解】解:对于A,由,可得,所以不存在,使成立,故错误;
对于B,由,可得,所以不存在,使,故错误;
对于C,当时,,故错误;
对于D,因为当时,,故正确.
故选:D.
11.(多选)已知集合,,若,则实数的值为( )
A. B. C. D.
【答案】ABC
【分析】由集合与集合的关系,对选项依次辨析即可.
【详解】对于A,时,,有,故选项A正确;
对于B,时,,有,故选项B正确;
对于C,时,,有,故选项C正确;
对于D,时,,集合不满足集合元素的互异性,故选项D不正确.
故选:ABC.
12.(多选)使不等式成立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
A.B.C.D.
【答案】CD
【分析】解出不等式,进而可判断出其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
【详解】由题意,不等式,,解得,
故不等式的解集为:,
则其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可以是,或.
故选:CD.
13.(多选)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
A.“”的充要条件是“”
B.“”是“”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C.“”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D.命题“”的否定是“”
【答案】BC
【分析】对A,由,但推不出即可判断;对B,取,满足,但;同理取,满足,但即可判断;对C,因为,但推不出即可判断;对D,根据存在量词的命题的否定即可判断.
【详解】对A:由,但当时,推不出,
所以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项A错误;
对B:取,满足,但,所以推不出;
同理取,满足,但,所以推不出,
所以是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故选项B正确;
对C:因为,当时满足但推不出,
所以“,”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项C正确;
对D:命题“,”的否定是,”,故选项D错误;
故选:BC.
14.已知集合,.
(1)当时,求出;
(2)若“x∈A”是“x∈B”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答案】(1)= 或;(2)
【分析】(1)当时,得,由补集和交集运算即可求解;
(2)由题可知,分集合和两种情况分类讨论,即可求解的取值范围.
【详解】(1)当时,,所以=或,
所以=或;
(2)因为“x∈A”是“x∈B”的必要不充分条件,于是得,
①当时,;
②当时,由得,,
综上所述,.
15.已知命题,为假命题.
(1)求实数的取值集合;
(2)设,若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答案】(1);(2)
【分析】(1)由题意可得,即可求得集合;
(2)分析可知⫋,分、两种情况讨论,可得出关于实数的不等式(组),综合可得出实数的取值范围.
【详解】(1)解:由题意可得,解得,故.
(2)解:由题意可知⫋.
当时,则,解得,此时⫋成立;
当时,则,解得.
综上所述,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16.设命题p:实数x满足,其中;命题q:实数x满足或.
(1)若,且p,q均为真命题,求实数x的取值范围;
(2)若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答案】(1);(2).
【解析】(1)当时,命题:,由命题均为真命题可得, 解不等式即可求得答案;
(2)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等价于集合是集合或的真子集,利用包含关系列不等式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1)当时,命题p:实数x满足.
命题q:实数x满足或
因为p,q均为真命题,则,解得.
命题均为真命题时,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2)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集合是集合或的真子集,
所以①即,
或②即,
当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时,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点睛】关键点点睛:转化是数学解题的灵魂,合理的转化不仅仅使问题得到了解决,还可以使解决问题的难度大大降低,本题将充分不必要条件问题转化为集合真子集问题是解题的关键.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高一预习-专题强化:集合和逻辑用语综合题型归纳(学生版)-初升高数学暑假衔接(人教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网络,考点突破,随堂演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一预习-4.3 对数(教师版)-初升高数学暑假衔接(人教版),共2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梳理,基础自测,例题详解,课堂巩固,课时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一预习-1.1 集合的概念与表示(教师版)-初升高数学暑假衔接(人教版),共2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梳理,基础自测,例题详解,课堂巩固,课时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