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辽宁省沈阳市虹桥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份月考化学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虹桥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份月考化学试卷,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不属于氧气用途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满分:50分时间:60分钟
命制人:吴菁蕾审题人:贾春玲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10分)
本部分共包括10小题,每小题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有关本次测试试卷纸张的叙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可以燃烧B.不溶于水C.白色D.易撕碎
2.空气中含有多种气体,其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
A.B.C.D.稀有气体
3、下列不属于氧气用途的是( )
A.气焊B.食品防腐C.供给呼吸D.医疗急救
4.物质分类是一种化学观念,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河水B.汽水C.冰水D.石灰水
5.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加入固体粉末B.滴加液体
C.读取液体体积D.加热液体药品
6.下列反应中既不是化合反应,又不是分解反应的是( )
A.B.
C.D.二氧化碳+水→碳酸
7.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中生物能生存,是因为氧气易溶于水
B.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
C.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利用了液氮和液氧的密度不同
D.氧气能供给呼吸,健康的人呼吸纯氧会更有利于健康
8.沈阳市区70%的生活用水源自抚顺大伙房水库。由“水库水”生产“自来水”的部分处理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沉降”过程加入明矾,沉降效果会更好
B.“X”过程可除去水中难溶性的固体颗粒
C、“吸附”过程使用活性炭,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D.上述处理过程中应包含“蒸馏”
9.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制取氧气的原料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B.如果试管中的固体是高锰酸钾,试管口应再放一小团棉花
C.使用该装置收集气体,瓶口有较大气泡冒出时说明已集满
D.为防止瓶内氧气受热外逸,红热木炭应迅速伸入集气瓶瓶底
10.由下列实验及现象可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40分)
本部分共包括4小题。
11.(6分)我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唐代陆羽《茶经》中记载:“风炉以铜铁铸之……底一窗以为通飚漏烬之所……风能兴火,火能熟水。”“漉水囊……其格以生铜铸之。”
(1)铸造是指将固态金属熔化为液态倒入特定形状的铸型,待其凝固成形的加工方式。“以铜铁铸风炉”的过程属于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飚”(即风)提供了燃烧所需的氧气,利用了氧气的__________性。
(3)“火能熟水”说明燃烧过程会____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
(4)“漉水囊”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类似于基本实验操作中的__________。
(5)茶香四溢,从分子性质的角度解释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6)1987年,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一套精美的宫廷鎏金茶具引起中外震惊。为了保存这些珍贵文物,往往将其放入氮气保护箱中,是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
12.(18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
I.探究物质的性质
(1)如图所示是探究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请回答:
(2)实验一:木炭在图__________(填“①”或“②”)中燃烧更剧烈。图③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二:图④中的硫燃烧时会发出_________色火焰。做图⑤实验时,若为了减少的生成,使正在燃烧的火焰快速熄灭,可采用的简单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II.探究物质的制备
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
(2)若小海同学在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从A~E中选)。该反应中二氧化锰起_________作用,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导管_________(填“a”或“b”)端通入。
(4)向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倒入迅速冷却的沸水,立即塞紧穿有两端开口细玻璃管的橡胶塞,用注射器向玻璃管中注水至P处,装置如图G所示。
手拿集气瓶在水平面上摇晃数十次后,将看到玻璃管中的液面下降。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A.可说明有少量氧气溶于水中
B.应保证装置有良好的气密性
C.用迅速冷却的沸水是因为其中几乎不含氧气
III.探究物质的组成
任务一: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实验室常用图1所示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们发现利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时,一方面在集气瓶外点燃红磷时产生的__________(填现象)会造成空气污染;另一方面燃烧匙伸入集气瓶时会造成部分气体受热外逸而影响测定结果。
(2)同学们对教材实验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2。先在容积为200.0 mL的集气瓶里装入50.0 mL的水,再在量筒内装入100.0 mL的水,然后按图连好仪器,按下热的玻璃棒,红磷被点燃。
①图2集气瓶里预先装入的50 mL水,在实验过程中除了能够吸收生成的,防止污染空气,还能起到哪些作用?________。
A.加快冷却B.液封导管C.缓冲气压的骤然升高
②如果红磷停止燃烧时立即记录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则会导致测定结果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③如果实验结束时量筒内剩余水的体积是73.0 mL,则测得的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用百分数表示)。
任务二:探究水的组成
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甲同学利用图1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电解时,乙玻璃管中产生气泡的位置在_________(填“a”、“b”或“c”)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利用图2所示的实验探究水的组成,小组内的其他同学认为该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他们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6分)阅读下列文章。
宇宙中的元素是怎么来的呢?现代科学告诉我们,宇宙在形成之初,物质的组成极其简单,绝大部分是氢元素,还有少量的氦元素,也就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一号和第二号元素。
氢元素是宇宙中最简单的元素,原子核内只包含1个质子,原子核外只有1个电子。宇宙中的一切元素、物质甚至是生命,都是由这种最简单的元素逐渐组合创造出来的。
想要将氢元素相互组合生成更多更丰富的元素,就需要一个制造工厂,这个工厂就是恒星,元素的生产过程就是恒星中发生的剧烈“燃烧”反应——核聚变。
但是,我们的太阳由于自身质量不够大,只能进行大约90亿年的氢聚变和10亿年的氦聚变,随后由于不能引发更重元素的聚变而熄灭。太阳最终会因为氦聚变的停止而逐渐熄灭形成白矮星。
太阳完成氦聚变后会变成一个由碳元素和少量氧元素组成的白矮星,同时渐渐冷却。这些从高温、高压环境中冷却下来的碳元素将逐渐结晶为致密的晶体结构,就是金刚石微观结构!或许在约50亿年后,太阳在完成氦聚变之后,最终很可能会形成一颗巨大的钻石星球
但对于质量是太阳质量8倍以上的大恒星而言,核聚变反应就可以一直进行到26号铁元素。但是铁元素的原子核极其稳定,铁元素往后的核聚变反应会从放热反应反转成为吸热反应,所以自发的核聚变就会在进行到铁元素时戛然而止。此时,这颗大恒星就会瞬间坍塌爆炸,也就是超新星爆发。超新星爆发的过程中,恒星内部温度压力急剧升高,这就给铁元素提供了足够甚至远远过剩的能量,从而诱发铁元素进一步聚变,并最终形成铁元素之后的所有元素。
回答下列问题:
(1)历史上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制作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__________。
A.牛顿B.徐寿C.门捷列夫D.拉瓦锡
(2)据科学家估算,太阳的寿命大约为100亿年,太阳还能“燃烧”50亿年左右。请结合文中信息推测,今天太阳上最多的元素是“氢”还是“氦”?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
A.宇宙中的所有元素最初都来自于氢元素
B.所有元素发生的核聚变都是释放热量
C.太阳上,每4个氢原子聚变成1个氦原子的过程,元素种类发生改变
D.恒星中发生的剧烈“燃烧”反应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都属于氧化反应
(4)2024年3月4日,新疆塔里木油田深地塔科1井钻探深度突破10000米,其所用的钻头就是金刚石制成的,这利用了金刚石__________的性质。金刚石是由__________元素组成的,金刚石钻头在使用时要注意避免温度太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4.(10分)在化学课堂上,9年30班的同学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产生了许多困惑,为此他们开展了更深入的探究。
探究一:铁丝为什么要绕成螺旋状?
【提出猜想】猜想1:为了增大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铁丝燃烧更剧烈;
猜想2:为了聚集热量而提高温度,使未燃的铁丝更好的预热;
【进行实验】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实验所用的细铁丝长短(10 cm)、粗细均相同,且已打磨好;集气瓶中均盛有等体积的水和体积分数相同的氧气;实验中铁丝均完全伸入集气瓶中。
实验一:如图所示。取3根细铁丝,将1根拉直、另2根绕成直径大小不同的螺旋状,末端系上一根火柴梗并点燃,当火柴梗剩余1/4左右时,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
实验现象:①3根铁丝均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②实验Ⅱ最剧烈,其次是Ⅲ,较弱的是Ⅰ。
实验二:如图所示。另取2根细铁丝,将1根拉直、另一根绕成与实验Ⅱ直径大小相同的螺旋状,末端系一根火柴梗并点燃,当火柴梗剩余1/4左右时,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实验现象:2根铁丝均不燃烧。
【反思与评价】
(1)通过实验一的现象可知,铁丝是拉直状态还是绕成螺旋状,对铁丝在氧气中能否燃烧___________(填“有影响”或“影响不大”)。
(2)实验中,待“当火柴梗剩余1/4左右时”才将铁丝伸入集气瓶,不宜过早,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个实验中,把3根细铁丝全部伸入到集气瓶中,目的是使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相同。通过对上述实验现象的分析,可能成立的是________(填“猜想1”或“猜想2”)。
(4)同学们在实验中还发现,铁丝燃烧均是沿着被点燃的一端从一个点不断向另一端延伸点的方向而燃烧的,不是铁丝同时在燃烧;铁丝燃烧时,铁丝燃烧部分与氧气的接触面积__________。
A.不断增大B.基本不变C.不断减小
(5)科学是一种永无止境的探索过程。近几年还有专家在自己的研究中,对“铁丝绕成螺旋状的原因”提出了其他猜想。请对“铁丝绕成螺旋状的原因”提出一个你的新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探究铁丝燃烧的影响因素
【实验方案】
(I)取5根长度相同、直径0.6 mm的铁丝,卷成相同的螺旋状后,分别在体积分数不同的氧气中进行第一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
(Ⅱ)再取多束相同的细铁丝(直径0.2 mm),每束长度和重量均与第一组实验一致,分别在体积分数不同的氧气中进行第二组实验(实验装置同第一组实验)。
【实验记录】如下表:
(1)上述实验中,铁丝发生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第一组实验,小明同学得出结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所需氧气的最低体积分数为60%,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第二组实验,小明同学得出结论:在本实验探究的数据范围内,当其他条件相同时,__________________越大,就能在更低浓度的氧气中燃烧。
(4)若想继续探究“铁粉能否在更低浓度的氧气中燃烧”,你认为可选择铁粉和浓度为_________的氧气再次进行对比实验。
A.40%B.30%C.20%
(5)进行上述实验用排水法收集所需氧气时,每瓶都要留存30 mL水,以防止生成的高温固体溅落,炸裂瓶底。若空集气瓶(扣除胶塞、导管等内容物)的容积为300 mL实验中收集体积分数为60%的氧气时,则应向空集气瓶中加入水的体积为______mL。
(提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0%)
化学答案
第1题~第10题:AABCD CBDDB
11.(6分,每空1分)
(1)物理(2)助燃(3)放热(4)过滤(5)分子是不断运动的(6)稳定
12.(18分,每空1分)
Ⅰ.探究物质的性质
(1)② 检验生成的气体是否是CO2 (2)淡蓝 将燃烧匙浸入水中(合理即可)
Ⅱ.探究物质的制备
(1)分液漏斗 (2)AC或AD 催化 略 (3)a (4)ABC
Ⅲ.探究物质的组成
任务一:
(1) 大量白烟(或白烟) (2)①ABC ②偏小 ③18%
任务二:
(1)c (2)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不干燥,含有水蒸气(合理即可)
13.(6分,每空1分)
(1)C (2)氢 (3)AC (4)硬度大(或坚硬等) 碳
14.(10分,每空1分)
探究一:
(1)影响不大 (2)防止火柴梗燃烧消耗过多氧气 (3)猜想2
(4)B (5)铁丝不易抖动,伸入时不易碰触到集气瓶壁(合理即可)
探究二:探究铁丝燃烧的影响因素
(1)
(2)结论错误,应该在60%、50%之间再选择一些数据进行验证
(3)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铁丝的表面积)
(4)BC或B
(5)165
A
B
C
D
实验
检验氢气的纯度
将带火量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现象
点燃氢气时发出尖锐爆鸣声
几分钟后,乙烧杯中的溶液变红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
结论
氢气较纯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氧气可以燃烧
石蜡中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
步骤一:制取一瓶氧气
步骤二:干燥纯净的氢气在这瓶氧气中燃烧
现象:氢气剧烈燃烧,瓶壁发热
图1:电解水
图2: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第一组
第二组
实验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铁丝直径
(mm)
0.6
0.6
0.6
0.6
0.6
0.2
0.2
0.2
0.2
0.2
0.2
0.2
铁丝长度
(cm)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V(O2)%
90%
80%
70%
60%
50%
90%
80%
70%
60%
50%
40%
30%
实验现象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火星四射
不燃烧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火星四射
不燃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南昌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化学月考试题(无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虹桥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份月考化学试卷,文件包含虹桥化学九上2024-2025学年度上阶段性测试pdf、虹桥化学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沈阳市虹桥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