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诗词三首学案设计
展开【学习目标】
1.诵读三首诗词,了解写作背景,理解其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2.梳理诗人的情感变化轨迹,分析体会作品的意蕴和艺术特色。
3.学习古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积极态度,做一个乐观豁达的人。
【重点难点】
1.理解三首诗词的内容,梳理诗人的情感变化轨迹,分析体会作品的意蕴和艺术特色。
2.了解写作背景,学习古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积极态度,做一个乐观豁达的人。
【学习过程】
预习案
知识简介
1.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 ,号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 ”之美誉,与杜甫并称“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想象丰富,夸张奇特,形成了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风格。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静夜思》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刘禹锡,字 ,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哲学家、文学家,有“ ”之称。晚年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 ”。因与柳宗元交谊甚深,人称“ ”;又与白居易多有唱和,并称“ ”。代表作有《秋词》《竹枝词》《浪淘沙》等。著有《刘梦得文集》。
苏轼(1037-1101),字 ,号“ ”,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 ”,同列“唐宋八大家”。其词开创豪放一派,对后世影响很大,与辛弃疾并称“ ”。他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诗文集有《东坡七集》,词集有《东坡乐府》。
2.写作背景
《行路难(其一)》
本诗应该是李白在唐玄宗天宝三年(744)离开长安时所作。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被征召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被世人称作“诗仙”,其才华虽为唐玄宗所赏识,但入京后,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贵的排挤,仅一年多就被“ ”。天宝三年,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其一)》。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因参与王叔文组织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王叔文被赐死,刘禹锡被贬为远州刺史,随即加贬远州司马,行至江陵,改贬连州刺史。
元和九年(814年)十二月,他才与柳宗元等人奉诏还京。但不久又因题诗被贬为播州刺史,后改为连州刺史。
长庆元年(821年)冬,刘禹锡被任为夔州(今四川奉节县)刺史。
长庆四年(824年)夏,调任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
宝历二年(826年)奉调回洛阳,从初次被贬到这时,前后共历二十三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于敬宗宝历二年(826)冬,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后也回归洛阳的 相会时所作。
白居易在酒席上把箸击盘,吟诗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为刘禹锡长期被贬的不幸遭遇鸣不平。刘禹锡感慨万端,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答谢白居易。
《水调歌头》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这一时期,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
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这一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转眼已七年未得团聚了。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3.乐府诗
乐府诗:本指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后用以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乐府诗是一种 体诗。《乐府解题》:“《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以及离别悲伤之意。”。李白以此为题写了三首诗,这里选的是第一首。
4.词
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等,是一种押韵的、可以配乐歌唱的文体。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
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 ”,词牌规定了词的格式(词的阕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即:词有定句,句有定字,所以创作词称“填词”,依调填词为“倚声”。词的段落叫做 ,也叫做 ,词中声韵的规定特别严格,用字要分平仄。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两大派别,豪放派代表词人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代表词人有柳永、李清照等。
学习案
第一课时
任务:学习《行路难(其一)》——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
活动一:读诗歌之意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释读诗歌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2)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4)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5)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活动二:品行路之难
1.寻找诗眼
《行路难(其一)》的诗眼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
2.品读艰难
反复品读,说说你从诗句中读出了李白的哪些“难”?(提示:可从心境和处境等方面思考)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差直万钱。
(2)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结合诗句中的动词,思考:斗酒诗百篇的李白此时为何“不能食”“心茫然”?
写作背景: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思考:诗句中的“黄河”“太行”是指现实世界中的黄河、太行吗?此处作者传达了怎样的深意?
(4)歧路难辨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这四句诗在形式上有什么不一样?表达效果如何?
李白之难:
活动三:探心路之澜
1.从他的人生历程图中,可以看出一辈子没有受到重用,他的梦想并为实现。李白会因为被赐金放还就放弃自己的梦想吗?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情感波澜
结合全诗内容,绘制诗人心路历程图。
结合全诗,体会诗人的情感波澜。(将相应的序号填入方框内)
A 苦闷愤怒B 希望期待C 自信昂扬D 茫然无奈 E束手无措
→ → → →
3.精神突围
(1)积极入世与归隐山林、田园,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封建文人内心深处最根本的矛盾。
陶潜: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鲍照: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李白并没有归隐,而是以另一种方式化解心路波澜,完成了精神的突围。
他入京求官时: ;
他面对权贵时: ;
他流放夜郎时: ;
他身处困境时: 。
第二课时
任务:学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愿历尽千帆,归来仍少年
活动一:诵读明诗意
1.朗读指导(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释读诗意
(1)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活动二:品读悟诗情
1.诗歌首联传达了哪些信息?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2.颔联借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请从多角度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提示:画面、修辞、情感、哲理等角度)
画面:
修辞:
情感:
哲理:
启示:
4.赏析“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末句中的“暂”有什么意味?“长精神”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意简要分析。
(2)结合诗题,请谈一谈尾联有何作用?
5.归纳诗人心情变化的轨迹
活动三:延读识诗豪
朗读下面几首诗歌,说说你心中的“诗豪”刘禹锡。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竹枝词二首·其一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永贞元年(805),刘禹锡参加王叔文政治革新失败后,贬离长安作连州刺史,半途又贬为朗州司马。到了元和十年(815),朝廷有人想起用他以及和他同时被贬的柳宗元等人,于是他从朗州被召回京。这首诗,就是他从朗州回到长安时所写的,由于刺痛了当权者,同年又贬往连州。
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再游玄都观》作于唐文宗大和二年,此诗可以算是《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的续篇。十四年前,刘禹锡因赋玄都观诗开罪于权相武元衡,被远窜岭南。十四年后,刘禹锡“复为主客郎中”,再次回到了长安。在这十四年中,皇帝由宪宗、穆宗、敬宗而文宗,换了四个,人事变迁很大,但政治斗争仍在继续。这时,武元衡已死了十四年了。作者再咏玄都,对武元衡等显然是一种嘲笑和鞭挞。
第三课时
任务:学习《水调歌头》——明月圆中秋,朗朗照古今
活动一:读懂词中意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释读词意
(1)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3)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活动二:感受词中月
1.识“月”
自由朗读全词,结合注解和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说说从本词中你发现了一轮怎样的月?
示例:我发现了高悬夜空的一轮圆月——小序中”丙辰中秋”,“何事长向别时圆”中秋之月形态美。
2.对“月”
面对这样一轮皎洁、清冷、流转的明月,作者是否与月亮有过交流与对话呢?全词围绕“月”字写了哪些行为?请在“月”字前加上一个合适的字(动词)。
( )月——( )月——( )月——( )月——( )月——( )月
示例:问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活动三:体悟词中情
1.读小序
读词前小序,结合下列链接材料,说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体会到了词人哪些感情?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链接材料:
《宋史·苏辙传》中载:“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艾,近古罕有。”
苏辙在《超然台赋序》中说:“子瞻既通守余杭,三年不得代。以辙之在济南也,求为东州守。既得请高密,五月乃有移知密州之命。”
2.析上阕
(1)朗读下面的词句,揣摩苏轼“问月”时的心理。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2)赏析“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A.结合链接背景,思考:诗人为什么会有“归去”的想法?
链接背景:
1057年,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中进士第二名。
1069年,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政”,恩师欧阳修等一批官员被贬,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十年间,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
1079年,因作诗讽刺新法,卷入“乌台诗案”,被捕下狱,坐牢1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
B.“欲”和“恐”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理?
(3)结合“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说说词人是如何解决“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的?
情感变化轨迹:
3.析下阕
(1)“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的主语是什么?“无眠”的人指谁?为什么“无眠”?
(2)“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作者为什么说月儿对人怨恨呢?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与月二者有什么共通的地方?你从中领悟到了词人怎样的心理变化?
(4)如何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情感变化轨迹:
4.补小序
通过分析整首词,你觉得词写作的目的,除了怀子由外,还有什么,请补充词前小序。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 , ,兼怀子由。
活动四:对话词中人
苏轼借月亮抒怀,你想借月亮对苏轼说些什么?请选择下面的一个话题与苏轼对话。
参考话题:
对你的诗词,我能读懂的是……
对你的情感,我能理解的是……
对你的人格,我最欣赏的是……
东坡大师,我想问你……
反思案
请你针对本文的具体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难,用红笔标注在课本上。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敬业与乐业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46618_t4/?tag_id=42" target="_blank">敬业与乐业学案设计</a>,文件包含第07课爱岗敬“业”“业”中寻乐敬业与乐业导学案教师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课堂统编版学生专用docx、第07课爱岗敬“业”“业”中寻乐敬业与乐业导学案学生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课堂统编版学生专用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写作 学习改写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46700_t4/?tag_id=42" target="_blank">写作 学习改写学案及答案</a>,文件包含写作学习改写导学案教师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课堂统编版学生专用docx、写作学习改写导学案学生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课堂统编版学生专用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范进中举导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九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46694_t4/?tag_id=42" target="_blank">范进中举导学案</a>,文件包含23范进中举导学案教师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课堂统编版学生专用docx、23范进中举导学案学生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课堂统编版学生专用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