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第四单元 综合实践活动专题《发现宁波之美》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四单元 综合实践活动专题《发现宁波之美》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共3页。
发现宁波之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专题教学设计 《发现宁波之美》以课文《胡同文化》为依托,针对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学生而设计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信息化教学方案,有助于加强学生对自己的家乡——宁波的了解和热爱。这节课采用“确定专题,选择学习”的设计模式,通过利用Internet等丰富的信息资源,培养学生快速查找信息,正确处理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同时让学生获得大量的宁波地方文化知识,通过专题学习,在名人故事会、我和林萍面对面——QQ现场交流、“风雨天一阁”——现场导游讲解、知识问答等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思维创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学生的就业和发展服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获得有关宁波的历史、文化知识;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快速查找信息与准确筛选信息及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情感道德目标:提升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美好感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二、教学重点上网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进行选择性语文专题学习能力的培养;三、 教学难点 学生对“宁波之美”的理解、发掘和展示四、 教学思路和教学媒体设计教学思路:课前,教师将相关资源链接到教师的博客及QQ日志上,组建教学资源信息库。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展示,让学生的学习小组自主选择研究的课题,然后查找相关网络资源,制作成电子文本,选择适当的方式作为研究成果进行汇报。并在对“宁波之美”的进一步的理解中,发挥聪明才智,利用计算机设计家乡的名片或是网站,撰写告宁波市民《倡议书》。五、教学过程设计情境导入 播放由徐沛东作曲、阎维文演唱的《甬城之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自己家乡美有个大致的了解 “我心中的宁波之美”——学生在听了《甬城之恋》后,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感想。引导探究成果共享上网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进行选择性专题学习。形成电子文本,展示学习结果。1、宁波,一座古色古香、充满文情和诗意的海港之城。千百年来,勤劳而勇敢的宁波人用自己的汗水、智慧和爱心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诗篇,今天我们一起到互联网上,去了解和发现咱们的宁波之美!。2、宁波的历史悠久,“美”的内涵也是博大精深,为了大家学习的方便,我把它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分类。出示:1)海之魂2)海之子3)海之港 简单对这几类内容进行介绍展示,如果这几类中没有你想要的信息,你还可以进入“百度网”键入关键词搜寻。(获取信息示范:如何到相关专题获得信息。)3、指导选择性、合作性学习。讲清要求:1)这几类专题中你对哪类最感兴趣,请你们结合成专门的小组,选出一名组长。2)然后在他的带领下合作学习,请把你们学习中认为最精彩的或最感兴趣的部分制成电子文稿。3)然后,每个小组用你们喜欢的形式把学习结果向大家演示和汇报。4、巡视,相机指导。(配背景音乐)在巡视中发现处理信息好或合作方式好的小组,以表扬的方式暗示给其他小组学习。5、组织学生交流1.引导探究 A“海之魂” 引导学生去搜寻和认识宁波的文化之源河姆渡、天一阁等文化现象,让学生领悟到宁波历史文化的源头在于对文化、知识的尊重、坚守。 B“海之子” 展示宁波的历史文化名人,如《三字经》的作者王应麟、心学大师王阳明、铁骨大儒方孝孺以及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冯骥才等;从宁波走出去的宁波商帮、甬籍院士等。C“海之港” 展示宁波港、杭州湾跨海大桥、奉化藤头村等2.分组学习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选出组长,选择学习专题。3.信息处理在组长带领下收集处理信息。利用教师提供的在线资源进行搜寻,阅读相关信息,选择可利用资源,制成作品和大家交流。4.方法建议交流展示时,方式尽量多样化,紧紧围绕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来展开。如讲述宁波的历史文化名人时,可采用“名人故事会”的形式;交流“爱心之美”时,可以安排同学对林萍进行qq现场采访;对于“宁波的中国之最”则可以让学生进行现场知识问答,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及参与竞争意识。1海之魂河姆渡:宁波文化之源天一阁:中国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上林湖:越窑青瓷千年骄傲东钱湖:江南最精致的墓道石刻2海之子宁波古今文化名人:黄宗羲、王应麟、王阳明、方孝孺、余秋雨、冯骥才等;宁波商帮、甬籍院士以及林萍、严意娜等爱心人士3海之港宁波港、杭州湾跨海大桥、奉化藤头村等实践拓展拓展:宁波,我为你骄傲! 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美的眼睛,同学们,让我们拿起我们的笔,深入我们的生活,把我们身边的“美”记录下来,呈现给大家吧!最后愿大家:今朝生花妙笔绘宁波之美明日信息之路显英雄本色 拓展活动:(课后完成,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小组。)给全体宁波市民写一封倡议书,号召大家为宁波第三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贡献一份力量。)六、教学设计评价 本课教学分三块:情境导入、引导探究与自主学习、实践拓展三大块,其中的引导探究自主学习为重点环节,教师将学生的需求归结为三项专题:海之魂、海之子、海之港。学生对这几项专题进行选择,结成学习伙伴进行研究。教师课前对因特网上学习资源进行筛选,选取相关有价值的资料进行网址链接,合成主题网页。学生研究后用电子文本形式再叙资源,是一个知识内化的过程,并用喜欢的方式汇报,进而共享。这样的设计以专题为中心,学习者之间形成相互间的交流、协商、合作,既凸现了学生的个性,又体现了学生的合作。 在学生的研究过程中,教师以鼓励的方式,向学生暗示处理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指导学生的应用技能。 在研究交流的汇报中,将宁波之美的描述融入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中,凸现语文学科的特点,最后把“宁波之美的发掘、展示”作为主要内容,重点解决了本课的难点,是对网上获得的信息进一步深化和理解,由易到难,由个人独创到小组合作,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注意学生的差异,为学生提供了合作的空间。 本课还注意使学生从网络中获得的信息与教材紧密结合,与自己已有知识紧密结合,与自己生活体验紧密结合,在学习中得到发展。正如李克东教授所言: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一种信息化的学习方式,其根本宗旨是要培养学习者能够在信息化的环境中利用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目标并学会终身学习的本领
发现宁波之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专题教学设计 《发现宁波之美》以课文《胡同文化》为依托,针对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学生而设计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信息化教学方案,有助于加强学生对自己的家乡——宁波的了解和热爱。这节课采用“确定专题,选择学习”的设计模式,通过利用Internet等丰富的信息资源,培养学生快速查找信息,正确处理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同时让学生获得大量的宁波地方文化知识,通过专题学习,在名人故事会、我和林萍面对面——QQ现场交流、“风雨天一阁”——现场导游讲解、知识问答等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思维创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学生的就业和发展服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获得有关宁波的历史、文化知识;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快速查找信息与准确筛选信息及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情感道德目标:提升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美好感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二、教学重点上网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进行选择性语文专题学习能力的培养;三、 教学难点 学生对“宁波之美”的理解、发掘和展示四、 教学思路和教学媒体设计教学思路:课前,教师将相关资源链接到教师的博客及QQ日志上,组建教学资源信息库。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展示,让学生的学习小组自主选择研究的课题,然后查找相关网络资源,制作成电子文本,选择适当的方式作为研究成果进行汇报。并在对“宁波之美”的进一步的理解中,发挥聪明才智,利用计算机设计家乡的名片或是网站,撰写告宁波市民《倡议书》。五、教学过程设计情境导入 播放由徐沛东作曲、阎维文演唱的《甬城之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自己家乡美有个大致的了解 “我心中的宁波之美”——学生在听了《甬城之恋》后,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感想。引导探究成果共享上网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进行选择性专题学习。形成电子文本,展示学习结果。1、宁波,一座古色古香、充满文情和诗意的海港之城。千百年来,勤劳而勇敢的宁波人用自己的汗水、智慧和爱心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诗篇,今天我们一起到互联网上,去了解和发现咱们的宁波之美!。2、宁波的历史悠久,“美”的内涵也是博大精深,为了大家学习的方便,我把它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分类。出示:1)海之魂2)海之子3)海之港 简单对这几类内容进行介绍展示,如果这几类中没有你想要的信息,你还可以进入“百度网”键入关键词搜寻。(获取信息示范:如何到相关专题获得信息。)3、指导选择性、合作性学习。讲清要求:1)这几类专题中你对哪类最感兴趣,请你们结合成专门的小组,选出一名组长。2)然后在他的带领下合作学习,请把你们学习中认为最精彩的或最感兴趣的部分制成电子文稿。3)然后,每个小组用你们喜欢的形式把学习结果向大家演示和汇报。4、巡视,相机指导。(配背景音乐)在巡视中发现处理信息好或合作方式好的小组,以表扬的方式暗示给其他小组学习。5、组织学生交流1.引导探究 A“海之魂” 引导学生去搜寻和认识宁波的文化之源河姆渡、天一阁等文化现象,让学生领悟到宁波历史文化的源头在于对文化、知识的尊重、坚守。 B“海之子” 展示宁波的历史文化名人,如《三字经》的作者王应麟、心学大师王阳明、铁骨大儒方孝孺以及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冯骥才等;从宁波走出去的宁波商帮、甬籍院士等。C“海之港” 展示宁波港、杭州湾跨海大桥、奉化藤头村等2.分组学习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选出组长,选择学习专题。3.信息处理在组长带领下收集处理信息。利用教师提供的在线资源进行搜寻,阅读相关信息,选择可利用资源,制成作品和大家交流。4.方法建议交流展示时,方式尽量多样化,紧紧围绕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来展开。如讲述宁波的历史文化名人时,可采用“名人故事会”的形式;交流“爱心之美”时,可以安排同学对林萍进行qq现场采访;对于“宁波的中国之最”则可以让学生进行现场知识问答,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及参与竞争意识。1海之魂河姆渡:宁波文化之源天一阁:中国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上林湖:越窑青瓷千年骄傲东钱湖:江南最精致的墓道石刻2海之子宁波古今文化名人:黄宗羲、王应麟、王阳明、方孝孺、余秋雨、冯骥才等;宁波商帮、甬籍院士以及林萍、严意娜等爱心人士3海之港宁波港、杭州湾跨海大桥、奉化藤头村等实践拓展拓展:宁波,我为你骄傲! 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美的眼睛,同学们,让我们拿起我们的笔,深入我们的生活,把我们身边的“美”记录下来,呈现给大家吧!最后愿大家:今朝生花妙笔绘宁波之美明日信息之路显英雄本色 拓展活动:(课后完成,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小组。)给全体宁波市民写一封倡议书,号召大家为宁波第三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贡献一份力量。)六、教学设计评价 本课教学分三块:情境导入、引导探究与自主学习、实践拓展三大块,其中的引导探究自主学习为重点环节,教师将学生的需求归结为三项专题:海之魂、海之子、海之港。学生对这几项专题进行选择,结成学习伙伴进行研究。教师课前对因特网上学习资源进行筛选,选取相关有价值的资料进行网址链接,合成主题网页。学生研究后用电子文本形式再叙资源,是一个知识内化的过程,并用喜欢的方式汇报,进而共享。这样的设计以专题为中心,学习者之间形成相互间的交流、协商、合作,既凸现了学生的个性,又体现了学生的合作。 在学生的研究过程中,教师以鼓励的方式,向学生暗示处理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指导学生的应用技能。 在研究交流的汇报中,将宁波之美的描述融入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中,凸现语文学科的特点,最后把“宁波之美的发掘、展示”作为主要内容,重点解决了本课的难点,是对网上获得的信息进一步深化和理解,由易到难,由个人独创到小组合作,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注意学生的差异,为学生提供了合作的空间。 本课还注意使学生从网络中获得的信息与教材紧密结合,与自己已有知识紧密结合,与自己生活体验紧密结合,在学习中得到发展。正如李克东教授所言: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一种信息化的学习方式,其根本宗旨是要培养学习者能够在信息化的环境中利用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目标并学会终身学习的本领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