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第一单元二 风景谈教案
展开## 一、教学目标
-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如“颀长”“掮”“姗姗”等。
- 梳理文章结构,把握作者描绘的六幅风景画面的内容及特点。
- 学习景物描写与人物活动相结合的写作手法,体会其在表达主题中的作用。
- 通过朗读、默读等多种阅读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析文中的对比手法及重点语句,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 引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 体会作者对抗日军民伟大精神的歌颂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 领悟人类活动对自然的改造和升华意义,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在艰苦环境中奋斗的精神。
##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理解课文内容,概括六幅风景画面的主要内容。
- 分析景物描写与人物活动相结合的表现手法,体会其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 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
- 理解“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的深刻内涵,把握文章主题。
- 体会作者在文中运用的对比手法及其对表达情感和深化主题的作用。
##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系统讲解课文的重点知识,如字词、作者简介、写作背景等,为学生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2. 朗读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团队精神。
4. 赏析法:引导学生对文中的重点语句和段落进行赏析,品味作者的语言艺术和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 仿写练习法:让学生进行仿写训练,将所学的写作手法运用到实际写作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 四、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1. 展示一组自然风光图片(如沙漠、高原、河流、山林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风景的特点。
2. 提问学生:在你们眼中,什么样的风景才是最美的?是壮丽的自然风光,还是有人类活动参与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3. 引出课题《风景谈》,并板书。
###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3 分钟)
1. 介绍作者茅盾:
- 通过 PPT 展示茅盾的照片和简介,让学生对茅盾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 强调茅盾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较高的艺术价值,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介绍写作背景:
- 简要讲述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历史情况,说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 指出作者身处抗日根据地延安,亲身感受到了根据地人民的精神风貌,创作此文旨在歌颂抗日军民的伟大精神,同时也对国统区的不良现象进行批判。
### (三)字词预习检查(5 分钟)
1. PPT 展示文中的重点字词,如“颀长”“掮”“姗姗”“对峙”“聒噪”等,让学生认读并解释词义。
2. 请几位学生上台听写,其他学生在座位上默写。
3. 同桌之间相互批改听写内容,教师针对学生易错的字词进行重点讲解和强调。
### (四)整体感知(10 分钟)
1. 朗读课文
- 教师范读课文第 1 段,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语调、节奏,并思考这段在文中的作用。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边读边圈点勾画出文中描绘的风景画面。
2. 梳理文章结构
- 提问学生:文章围绕“风景”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结构。
- 明确:文章共描绘了六幅风景画面,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 1 段)总领全文,点明主题“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第二部分(第 2 - 5 段)具体描绘了沙漠驼铃、高原归耕、延河夕照、石洞雨景四幅风景画,论证了人类活动使自然景观充满生机和活力;第三部分(第 6 段)以回忆的方式描写了重庆城市公园内的一幕场景,与前面的风景画面形成对比,深化主题。
3. 概括风景画面内容
-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别概括六幅风景画面的主要内容。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和评价。
- 教师总结归纳:
- 沙漠驼铃:描绘了在沙漠中,驼队迎着晨曦行进的画面,展现了驼队的坚韧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 高原归耕:展现了在黄土高原上,农民赶着牛群耕地归来的场景,体现了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
- 延河夕照:描绘了在延河边上,年轻人在生产劳动后休息、娱乐的情景,表现了革命青年的乐观精神。
- 石洞雨景:描写了在石洞里,一对男女青年在雨中专注学习的情景,突出了人类对知识的追求和在艰苦环境中的执着。
- 桃林小憩:(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到相关段落进行概括)描述了在桃林里,战士们劳动后休息、聊天的场景,展现了战士们的淳朴和乐观。
- 北国晨号:(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到相关段落进行概括)描绘了在北国清晨,号兵在山巅吹号的场景,体现了抗日战士的英勇和使命感。
### (五)文本研读(20 分钟)
1. 分析景物描写与人物活动的结合
- 让学生找出文中景物描写与人物活动相结合的语句,如“那是一个寂静的清晨,沙漠上铺满了如银的霜,在驼铃的声响中,骆驼队缓缓前进,赶驼人的身影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坚毅”(沙漠驼铃),“黄土高原上,夕阳的余晖洒在层层梯田上,农民们赶着牛群,吆喝着,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高原归耕)等。
-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作者是如何将景物描写与人物活动有机结合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总结:作者在描写景物时,巧妙地融入了人物的活动,使景物具有了生命力和情感。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不仅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自然景观与人类活动相互映衬、相得益彰的关系。这种写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同时也更好地表达了文章的主题。
2. 探讨对比手法的运用
-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运用对比手法的地方,如抗日根据地的风景与重庆城市公园的风景对比,石洞外的沉闷与洞内青年学习的热情对比等。
- 提问学生: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的目的是什么?
-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教师明确:作者通过对比,突出了抗日根据地人民的伟大和精神的崇高,批判了国统区的腐朽和堕落。同时,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不同环境下,人类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的差异,从而更加珍惜和向往抗日根据地那种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生活,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3. 理解文章主题
- 提问学生:文章的主题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这句话的?
- 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分析:自然本身具有伟大的力量和美丽的景观,如沙漠的辽阔、高原的雄伟、延河的秀丽等。然而,人类的活动赋予了自然更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在抗日根据地,人们在艰苦的环境中积极劳动、学习、战斗,他们的坚韧、乐观、奋斗精神使原本平凡的自然景观变得更加伟大和动人。人类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改造自然,创造美好生活,同时也在精神上不断追求进步和升华。因此,人类的伟大不仅在于对自然的改造,更在于人类所具有的高尚精神品质和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的赞美和对人类伟大力量的肯定,同时也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 (六)重点语句赏析(10 分钟)
1. 展示文中的重点语句,如:
- “于是我又回忆起另一个画面,这就在所谓‘黄土高原’!那边的山多数是秃顶的,然而层层的梯田,将秃顶装扮成稀稀落落有些黄毛的癞头,特别是那些高秆植物颀长而整齐,等待检阅的队伍似的,在晚风中摇曳,别有一种惹人怜爱的姿态。”
- “我仿佛看见了民族的精神化身而为他们两个。”
- “如果你也当它是‘风景’,那便是真的风景,是伟大中之最伟大者!”
2. 让学生自主阅读这些语句,思考其表达的含义和作用。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 对于第一句,可从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喻、拟人)、景物描写的特点(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黄土高原的景色和植物的形态)以及表达的情感(对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赞美)等方面进行赏析。
- 对于第二句,要引导学生理解“民族的精神”的内涵,以及作者通过这对男女青年在石洞中学习所表达的对民族未来的希望和信心。
- 对于第三句,要让学生深入体会其对文章主题的升华作用,强调人类活动才是真正伟大的风景,人类的精神和力量是最值得歌颂的。
4. 学生分组交流自己的赏析体会,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 (七)拓展延伸(10 分钟)
1. 说一说
-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身边有没有类似文中所描绘的“风景”,即自然景观与人类活动相互融合,体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的场景。
-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2. 写一写
- 布置小作文:请学生选择一处自己熟悉的风景,运用景物描写与人物活动相结合的方法,写一篇短文,表达一种特定的情感或主题。字数在 300 - 500 字左右。
- 学生写作完成后,同桌之间相互交换阅读,进行互评,提出修改意见。然后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鼓励学生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 (八)课堂小结(3 分钟)
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强调重点知识和技能,如文章的结构、主题、写作手法等。
2. 再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抗日军民的赞美之情和对人类伟大力量的歌颂,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习这种积极乐观、奋斗不息的精神,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风景”。
### (九)布置作业(2 分钟)
1. 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优美语句。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3. 课外阅读茅盾的其他作品,如《子夜》《林家铺子》等,进一步了解茅盾的写作风格和思想内涵,下节课与同学们交流分享阅读感受。
## 五、教学资源
1. 教材《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
2. 多媒体课件,包括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图片、课文相关图片、重点字词、问题展示等。
3. 黑板、粉笔。
## 六、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在导入环节,利用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为理解课文主题做好铺垫。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通过朗读、讨论、赏析等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和思想感情。同时,拓展延伸环节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写作练习,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个别学生的关注不够,部分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参与度不高。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同时,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二 风景谈优秀教案: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a href="/yw/tb_c4037072_t8/?tag_id=27" target="_blank">二 风景谈优秀教案</a>,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全篇共写了几幅画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第一单元二 风景谈公开课教案: 这是一份中职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上册<a href="/yw/tb_c4037072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一单元二 风景谈公开课教案</a>,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作者及背景介绍,解题,初读感知,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第一单元二 风景谈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部编高教版(2023)<a href="/yw/tb_c4037072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一单元二 风景谈教案</a>,共1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授课学时,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