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鄂教版(2024)六年级上册3 颜色变化教学设计
展开人教鄂教版 六年级上册 《物质的变化》单元 3.颜色变化 教学设计
单元
《物质的变化》
课题
3.颜色变化
课时
1
核心 概念
2.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
学习内容及要求
2.3物质变化的特征
5-6年级 ①知道有些物体发生了变化,如纸燃烧、铁生锈等,构成物体的物质也发生了改变。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知道紫甘蓝汁遇到酸性或碱性物质会变色;知道白糖加热后变成黑色产生了新的物质。
科学思维
能够利用紫甘蓝汁检测一些物质的酸碱性。
2.能够观察、描述白糖加热过程中发生的颜色变化。
探究实践
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
态度责任
对紫甘蓝汁变色、白糖加热变色等实验具有探究兴趣。
2.知道利用颜色变化可以判断物质变化过程中是否产生了新的物质。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利用颜色变化可以判断物质变化过程中是否产生了新的物质。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完成紫甘蓝检测酸碱度和白糖加热的实验,并通过颜色的变化判断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教学 准备
教师:1.爱牛课件优化 教师:2.小苏打水、纸花、白醋、毛笔,香蕉、马铃薯、苹果、紫甘蓝、小刀、热水、烧杯、滴瓶,白糖、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蒸发皿等。
学生: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记录笔等。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一、提出和聚焦问题:生活中有哪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颜色变化现象?
(预设5分钟)
教师出示一张白纸,让学生看一看上面是没有字迹的。然后用喷壶在白纸上喷一些碘酒,这时立即显示出字迹。
谈话:用喷壶往“空白”的纸上喷碘酒,纸上很快就显示出字迹,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尝试进行解释。
谈话:刚才的科学小魔术是利用了碘酒遇淀粉变蓝的性质,这是一种颜色变化。生活中还有哪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颜色变化现象?
通过以上问题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颜色变化。
事先用毛笔蘸一些淀粉溶液在纸上写上几个字,如“奇妙的科学”,然后在纸上喷碘酒让字迹显现出来。利用这个科学小魔术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的研究主题。
科学实践活动:物质的颜色变化(25分钟)
观察水果、蔬菜的颜色变化。教师让学生剥开或切开的香蕉和马铃薯,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出现的颜色变化现象。
一段时间后,学生会发现剥开或切开的香蕉和马铃薯颜色变深了。
总结:剥开或切开的香蕉和马铃薯被空气氧化了,它们改变了颜色,生成了新的物质。
2.探究紫甘蓝汁遇到酸性或碱性物质发生的颜色变化。
教师用微课视频或图片加文字说明的形式呈现制作紫甘蓝汁的过程,引导学生制作紫甘蓝汁。
谈话:当紫甘蓝汁遇到白醋(酸性)、小苏打水(碱性)会发生什么现象?
教师给学生分发一些纸花,让学生在“花瓣”上涂抹一些白醋,在“叶片”上涂抹一些小苏打水,然后让学生把紫甘蓝汁分别喷在纸花的“花瓣”“叶片”和其他部位,观察并描述出现的现象。
实验现象:纸花的花瓣变成了红色,“叶片”变成了绿色,其他部位没有变色。
小结:紫甘蓝汁遇酸性物质变成红色,遇碱性物质变成绿色,遇到中性物质不变色。
谈话:我们吃的水果是什么味道的?如果把紫甘蓝汁滴加在香蕉片、苹果片等水果上面,它们出现的颜色变化一样吗?
学生先作猜测,然后用紫甘蓝汁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总结:紫甘蓝汁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利用它可以检测身边物质的酸碱性。
3.观察白糖加热现象。教师先让学生观察白糖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做白糖加热实验。
教师利用课件讲解白糖加热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然后给学生分发实验材料。
学生开展加热白糖的实验,并及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束后,学生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白糖高温加热后得到的物质还是白糖吗?
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并将这种黑色物质和白糖进行比较。最后师生一起总结:白糖在加热过程中颜色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新的物质。
4、对本课学习的总结。
师生总结:物质的变化过程往往会伴随着颜色的改变,利用颜色变化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变化过程中是否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也可以利用一些物质(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检测物质的酸碱性。
最后结合前几课学习的内容对物质的变化进行回顾和总结: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出现发光、发热、颜色变化或形成沉淀等现象,这类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如蜡烛燃烧产生了水和二氧化碳、铁生锈、紫甘蓝汁遇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变色等;另一类变化仅是物质的状态改变,并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如蜡烛熔化、水结冰、弹簧被拉伸等。
水果或其他食物的颜色变化是很常见的现象。剥开或切开的香蕉和马铃薯颜色的变化其实是食物被氧化了,产生了新的物质。米饭、馒头放久了也会发生颜色变化现象,通过这些颜色变化现象可以判断它们是否发生变质,是否可以食用。
为了提高活动的趣味性在纸花上涂抹白醋或小苏打水,然后在花上喷碘酒,观察紫甘蓝汁遇酸或碱的颜色变化。在科学史上,酸碱指示剂的发现也和鲜花颜色的变化有关。在教学中,也可以不制作纸花,直接把紫甘蓝汁滴加在白醋、小苏打水中让学生观察发生的颜色变化。
学生对于酸碱性可能不太了解,教师可以结合吃的食物的味道说明什么是酸性或碱性,同时也要说明物质的酸碱性和口感上的酸性和碱性存在不同。
用紫甘蓝汁检测马铃薯片、香蕉片和苹果片等物体的酸碱性,学生会发现它们的颜色发生了变化(变红色或绿色),这说明它们的酸碱性不同。教师鼓励学生在课下利用这种方法检测生活中更多物质的酸碱性。
白糖加热实验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向学生讲解实验操作规范,培养学生安全实验的意识。实验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提醒学生加热后的蒸发皿很烫,不能用手摸。(如果课堂时间有限,这个实验可以由教师演示。)
白糖加热充分后变成了黑色的炭,通过观察比较白糖颗粒和炭粉末可以得出白糖加热后的物质已经不是白糖了。
先引导学生对本课的颜色变化内容进行总结,然后再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简单回顾,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总结。
三、拓展与应用(预设5分钟)
谈话:物质的变化有的缓慢进行,有的非常剧烈,发光、发热引发爆炸,还有的会产生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在生活中哪些物品具有这样的危险性?我们怎样识别它们?
学生认识一些危险化学用品的标志,了解一些应对险情的方法。
这个环节主要渗透安全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搜集更多的危险化学用品的标志图案,提供一些应对火灾、燃气泄漏等的方法资料。
四、练一练
一、填空
1、在加热白糖的过程中,蜡烛也在同时发生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属于物理变化。( )
属于化学变化。
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 )。
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 )。
小苏打是白色的( ),溶于( );白醋是一种( ),由于含有( )醋酸,闻上去有一股酸味。
烟花爆竹在燃放时产生了剧烈的( )变化。
化学变化伴随着各种现象,如
改变颜色;铁生锈,碘酒滴在( )上
发光发热:( )燃烧
产生气体:小苏打和( )反应。
物质的变化可以根据
连线题
水结冰 颜色变化
火柴燃烧 产生气体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 发光发热
参考答案:
蜡烛的融化 蜡烛的燃烧
即发生物理变化又发生化学变化
新的物质
细小晶体 水 无色的液体
化学
(1)淀粉 (2)蜡烛 (3)醋
连线题
水结冰 颜色变化
火柴燃烧 产生气体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 发光发热
五、板书设计
3、颜色变化
紫甘蓝+白醋——变红
淀粉+碘酒——变蓝
物质变化分为两类:
有新物质生成
没有新物质生成
小学科学人教鄂教版(2024)五年级上册17 改进与交流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人教鄂教版(2024)五年级上册<a href="/kx/tb_c400469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17 改进与交流教学设计</a>,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聚焦问题,科学实践活动,拓展与应用,练一练,整理,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人教鄂教版(2024)五年级上册14 彩虹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人教鄂教版(2024)五年级上册<a href="/kx/tb_c4004689_t8/?tag_id=27" target="_blank">14 彩虹教学设计</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拓展与应用,练一练,选择题,整理,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鄂教版(2024)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光13 光的反射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鄂教版(2024)五年级上册<a href="/kx/tb_c400468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四单元 光13 光的反射教案设计</a>,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拓展与应用,练一练,选择题,判断题,整理,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