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专题25 《短歌行》-2025年新高考语文60篇古诗必背默写+阅读提升手册(讲义+练习)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专题25 《短歌行》(原卷版).docx
    • 解析
      专题25 《短歌行》(解析版).docx
    专题25 《短歌行》-2025年新高考语文60篇古诗必背默写+阅读提升手册(讲义+练习)01
    专题25 《短歌行》-2025年新高考语文60篇古诗必背默写+阅读提升手册(讲义+练习)02
    专题25 《短歌行》-2025年新高考语文60篇古诗必背默写+阅读提升手册(讲义+练习)03
    专题25 《短歌行》-2025年新高考语文60篇古诗必背默写+阅读提升手册(讲义+练习)01
    专题25 《短歌行》-2025年新高考语文60篇古诗必背默写+阅读提升手册(讲义+练习)02
    专题25 《短歌行》-2025年新高考语文60篇古诗必背默写+阅读提升手册(讲义+练习)03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25 《短歌行》-2025年新高考语文60篇古诗必背默写+阅读提升手册(讲义+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25 《短歌行》-2025年新高考语文60篇古诗必背默写+阅读提升手册(讲义+练习),文件包含专题25《短歌行》原卷版docx、专题25《短歌行》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默写闯关
    (一)挖空练习
    《短歌行》曹操
    青青子( ),( )( )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 )鹿鸣,食野之( )。我有( )宾,鼓瑟吹( )。明明如月,何时可(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 )度( ),枉用相存。契阔谈( ),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 )南飞。绕树三( ),何枝可依?山不厌高,( )不厌深。周公吐( ),天下归心。
    附:记忆导图
    将易写错的字每个写3遍
    (二)情境默写
    1.(2024·山东济宁·三模)曹操《短歌行》中“( ),( )”两句,以山海为喻,表达了对接纳人才、天下归心的渴望。
    2.(2024·河北石家庄·三模)曹操《短歌行》用礼贤下士的诚心吸引人才,而《过秦论》中“( ),( )”两句写各国诸侯用珍宝土地招揽人才。
    3.(2024·浙江绍兴·二模)中华文化在给孩子取名字时有从《诗经》与《楚辞》中选词的传统,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的名字就取自《诗经·小雅》中的“( ),( )”两句,曹操在《短歌行》中也直接引用了这两句。
    4.(2024·上海青浦·二模)曹操《短歌行》中,“( ),( )”两句写诗人沉思吟咏,表达对贤人的思念和倾慕。
    5.(2024·陕西·一模)古人创作诗词好仿《诗经》以比的手法叙事抒情,如曹操在《短歌行》中就曾用“( ),( )”两句比喻贤才的求而不得,以此点明忧愁不断的原因。
    6.(2024·西藏拉萨·二模)三国时期,曹操视野广阔、气魄宏大,曾三下“求贤令”,在《短歌行》中借周公礼遇贤才的典故,表达自己广纳人才,要实现一统天下的宏图大业的句子是:“( ),( )。”
    7.(2024·甘肃张掖·三模)古人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意即贤才难求。曹操在《短歌行》中引用《诗经·郑风·子衿》中“( ),( )”来表达自己贤才难求之忧。
    8.(2024·河南南阳·一模)曹操《短歌行》中“( ),( )”两句不是提倡及时行乐,而是提醒人们及时建功立业。
    9.(2024·山西晋中·一模)曹操《短歌行》中“( ),( )”两句,被苏轼在《赤壁赋》中引用过。
    【参考答案】
    1.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
    2.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
    3.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
    4.但为君故 沉吟至今
    5.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
    6.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7.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8.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
    9.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二、阅读闯关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和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节选自曹操《短歌行》)
    材料二:
    十四年春三月,军至谯,作轻舟,治水军。秋七月,自涡入淮,出肥水,军合肥。辛未,令曰:“自顷已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其令死者家无基业不能自存者,县官勿绝廪,长吏存恤抚循,以称吾意。”置扬州郡县长吏,开芍陂屯田。十二月,军还谯。
    十五年春,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冬,作铜雀台。
    庚子,王崩于洛阳,年六十六。遗令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谥曰武王。二月丁卯,葬高陵。
    评曰: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眎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中、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吏士死A亡B不归C家室D怨旷E百姓F流离G而仁者H岂乐之哉?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鹿鸣,指古代宴请群臣嘉宾的乐歌。此处用来表达招纳贤才的热情。
    B.掇,拾取、摘取,与《芣苢》“采采芣苢,薄言掇之”中的“掇”意思相同。
    C.贤,指有德行、有才能的人,与《陈涉世家》“多闻其贤”中的“贤”意思不同。
    D.除服,古人在父母、亲戚、朋友等去世后的一定时期内要穿丧服,除服即脱去丧服。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操将贤士比作绕树三周却找不到栖身之所的乌鹊,并将自己比作高山和深海,暗喻自己可以接纳天下贤才。
    B.曹操规定,凡是死去的士兵家中难以维持生活的,朝廷对他们不能停止供应粮食,官员也去要慰问救济他们。
    C.曹操在遗言中说自己死后的葬礼不必遵循古代的旧制,在外戍守的将领不准离开驻地,不要放金银珠宝作陪葬。
    D.陈寿认为,在豪雄并起、天下大乱之时,曹操东征西讨,完成建国大业,虽有奸猾的一面,但仍是超绝一世的豪杰。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2)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
    5.曹操在求贤用才上有何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1.CEG
    2.D
    3.D
    4.(1)(远方宾客)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屈驾来探望我。久别重逢,欢饮畅谈,心中充满了往日的情谊。(2)假如一定是廉洁的人才能任用,那齐桓公怎能称霸天下呢!
    5.①求贤若渴,热切殷勤。②唯才是举。③因才用人,不计较私怨。
    (二)教考融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文学的自觉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魏晋南北朝,经过大约三百年才实现。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
    首先,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汉朝人所谓的文学是指学术,特别是儒学,《史记》中“赵绾、王臧等以文学为公卿”,所说的文学显然是指学术。到了南朝,文学有了新的独立于学术的地位,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同时又有文笔之分,刘勰《文心雕龙》言:“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梁元帝萧绎对文笔之分有进一步说明:“至如不便为诗如阎纂,善为章奏如伯松,若此之流,谓之笔。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萧绎所说的文笔之别已不限于有韵无韵,而强调了文之抒发感情以情动人的特点,并且更广泛地注重语言的形式美,他所说的“文”已接近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了。
    其次,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文体辨析可以上溯至《汉书·艺文志》,更为明晰而自觉的文体辨析则始自曹丕的《典论·论文》,他将文体分为四科,并指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文赋》进一步将文体分为十类,对每一类的特点也有所论述。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将诗和赋分成两类,并指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特点。到了南朝,文体辨析更加深入、系统。《文心雕龙》和《文选》对文体的区分更系统,讨论更深入。《文心雕龙》上篇的主要篇幅讨论文体,分33大类。其《序志》说:“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对每种文体都追溯其起源,叙述其演变,说明其名称的意义,并举例加以评论。《文选》是按文体编成的一部文学总集,当然对文体有详细的辨析。如果对文学只有一种混沌的概念而不能加以区分,还不能算是对文学有了自觉的认识,所以文体辨析是文学自觉的重要标志。
    再次,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离不开审美特性。所谓文学的自觉,最重要的或者说最终还是表现在对审美特性的自觉追求上。上面所说的“诗赋欲丽”的“丽”,“诗缘情而绮靡”的“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浏亮”,便已经是审美的追求了。到了南朝,四声的发现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再加上对用事和对偶的讲究,证明他们对语言的形式美有了更自觉的追求,这对中国文学包括诗歌、骈文、词和曲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而《文心雕龙》以大量篇幅论述文学作品的艺术特征,涉及情采、声律、丽辞、比兴、夸饰、练字等许多方面,更是文学自觉的标志。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材料二:
    鲁迅论“文学自觉”,指出其关键乃世情的变化促使思想的新变,遂引起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其优点是自尊、自我觉醒,其缺点则是消极避世。他认为世情思想的演变、人之觉醒,乃文学自觉的动因。事实上,思想之活跃、人之价值之重视、精神之摆脱束缚而趋于自由,乃文学自觉之前提。
    文学自觉是一个渐进的进程。以文字记述事件,表达思想与情性,进而描摹物象,传神写照,怡情悦性,经历了漫长的演进,日益积累了创作的经验与体会。从此,文学的表现内容扩大,文学性日趋明确、丰富。内容的扩大与丰富,不仅关注“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的自然景物之感发,而且关涉“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的广泛的人生悲欢离合。动荡社会中的民生百态,开始进入了建安、曹魏时代作家的视野,尽情展示时代乱离与悲苦人生,抒写个体命运的焦灼忧虑。汉代体物浏亮的大赋,难见个人情性,至此遂发生巨大的变化,王粲《登楼赋》、向秀《思旧赋》等,旨在表现个人悲苦以及对他人悲惨遭遇的感同身受,日趋多样和深切。即使实用文体,如阮籍《大人先生传》、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等,亦有着鲜明的个性特色。就文学性而论,曹丕“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旨在强调作家才情、生命体验的独特性;陆机“诗缘情而绮靡”,明确主张诗歌应基于个人情感,而有“绮靡”之美;刘勰兼重“风骨”与“情采”,更是基于作家生命活力、体验、才情。
    文学自觉,指的是一种自觉之创作意识与状态。为艺术而艺术,仅仅指作家看重艺术,借艺术(文学)表达自己独特的生命意识和人生体验。魏晋张扬文学的个人情性表现、审美追求,打破寓训勉于文学的樊篱,也并不意味着否定文学应该承载的社会责任。曹丕说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既突出文章之价值,也强调文章可以使作者“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以自我的努力,达到超越权势、生命局限的不朽。而这正可以视为文学自觉的宣言。由此,文学自觉,乃是魏晋时期的特殊文学现象,开启于建安时期,兴盛于曹魏、两晋,影响于南朝。因而,魏晋文学自觉正是对这一特殊文学现象的高度概括,并且最终开启了唐代文学之雍容大雅和丰富多样。
    (摘编自雷恩海《自觉是魏晋文学的特征》)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关于“文”与“笔”的区分,刘勰强调“文”有韵,萧绎则强调“文”之抒情且注重语言形式美,这里的“文”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
    B.曹丕《典论·论文》将文体分为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四科,是文体辨析开始与文学自觉的标志。
    C.“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强调作家的才情与生命体验的独特性,是文学性明确与丰富的表现。
    D.四声的发现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对用事和对偶的讲究,导致了南朝时期更自觉地追求语言的形式美,而这些对中国文学又产生了重要影响。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明确区分了诗与赋的文体特征,也呈现出创作者不同的审美追求。
    B.“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既突出了文章的价值,也强调文章可以使作者借此超越权势与生命局限。
    C.建安、曹魏时代的作家关注时代乱离与悲苦人生,抒写个体命运的焦灼忧虑,而汉赋难见个人情性。
    D.魏晋时张扬文学的个人情性,借文学表达独特的生命意识和人生体验,但并未否定文学的社会责任。
    3.根据材料一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文学自觉的一项是( )
    A.《后汉书》单列《文苑列传》,与《儒林列传》并列。
    B.蔡邕《独断》等作品反映了早期的文体辨析的意识。
    C.钟嵘评价《古诗十九首》是“文温以丽,意悲而远”。
    D.郭象《庄子注》认为万物不是由道产生,是自然如此。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在论证上有何特点。
    5.曹操的《短歌行》体现了魏晋时期文学自觉的特征。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的相关论述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1.C
    【解析】A.“这里的‘文’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原文为“接近”。(曲解文意)B.“曹丕《典论·论文》……是文体辨析开始”错误。原文为“文体辨析可以上溯至《汉书·艺文志》”,由此可知,曹丕《典论·论文》不是文体辨析的开始。(张冠李戴)D.“导致”错误,“证明他们对语言的形式美有了更自觉的追求”与前文并不存在因果关系。(强加因果)
    2.C
    【解析】选项为“汉赋难见个人情性”,而原文为“汉代体物浏亮的大赋,难见个人情性”,由此可见,是“汉代大赋”,不是“汉赋”,范围失当。
    3.D(
    【解析】D.“郭象《庄子注》认为万物不是由道产生,是自然如此”不能体现文学自觉,郭象的观点属于魏晋玄学的范畴,不在文学自觉的三个标志之列。故选D。
    4.①论证采用总分结构,清晰严谨。文章开篇引出“文学的自觉”这个话题,并总述“有三个标志”,然后以“首先”“其次”“再次”为段首语,分别从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体裁有比较细致的区分、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三个方面进行论述;②论证多用引用论证,增强说服力,增加文学色彩。如:引用《史记》、《文心雕龙》、《汉书·艺文志》《典论·论文》、《文赋》、《文选》等典籍中的相关内容;③论证语言准确严谨。如“接近”“已经”“还不能算是”“比较”等词句。
    5.①从体裁特征分析,《短歌行》继承了《诗经》写实的特点,以乐府旧题进行创作;②从审美特性角度分析,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和用典。(“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③从独特的生命意识和人生体验角度分析,抒写了诗人人生苦短的无限感慨(“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求贤若渴的急迫心情(“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统一天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雄心壮志。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6--7题。
    守岁
    苏轼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展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①。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②。
    【注】(1)挝:击,敲打,此处指更鼓声。(2)化用白居易“犹有夸张少年处”,此时诗人在凤翔签判任上,而其弟苏辙在京师侍奉父亲。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一二句使用比喻,将要逝去的年岁,比作游向幽壑、势不可当的长蛇,生动形象。
    B.三四句“半已没","谁能遮”抒发了诗人去日苦多,华年不再的无奈伤感。
    C."儿童强不睡",描写儿童被强迫着遵循守夜的风俗,"晨鸡"二句将守岁时的心理状态写得细腻入微。
    D.整首诗歌通俗易懂,细致地描述了人们守岁的情景与心情,抒发了独特的感慨。
    7.前人评价此诗“佳处不减魏武短歌”,请结合曹操的《短歌行》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6.C
    7.①恰当引用和化用。苏诗化用白居易“犹有夸张少年处”,意在勉励苏辙珍惜年华,积极奋发;曹诗用“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自比,表达求贤建业的雄心。②妙用比喻。苏诗“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将要逝去的年岁,比作游向幽壑、势不可当的长蛇,生动形象曹诗用"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喻贤才越多越好。③巧用欲扬先抑。苏诗写守岁,先写守不住不必守,最后四句形成转折,表达守岁的感慨(努力应从今日始,不要让志向抱负付诸东流);曹诗开头叹时光易逝,忧功业未建,最后折转,抒发其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三)拓展迁移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杂兴八首(其三)
    (清)顾嗣协
    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
    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
    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
    放言五首(其三)
    (唐)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1.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顾诗通过类比的手法,表现出了作者思维的深邃与细密,诗中阐释的道理颇具辩证性。
    B. 白诗通过周公和王莽这两个历史人物的事例,从反面说明了“决狐疑”的方法的正确性。
    C. 这两首诗的诗意含蓄隽永,出语曲折委婉,结尾处均未点破观点,富有情味,让人思而得之。
    D. 这两首诗均富有理趣,且用语浅近,虽然都表达了自己独到的人才观,但各有侧重。
    2. 古诗中蕴含的人才观往往丰富而深刻,请结合以上两首诗及曹操的《短歌行》,简要分析三位作者是如何表达人才观的。
    【参考答案】
    1. 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A.“顾诗通过类比的手法”的“类比”理解错误,诗中运用的是对比手法。故选A。
    2. ①顾诗通过将“马”与“牛”、“车”与“舟”作对比,得出人自身要有自知之明,对用人者来说,要有知人之明,这才能扬长避短,或取长补短,更好地发挥作用。②白诗运用“试玉要烧三日”“辨材须待七年”作比喻,运用周公和王莽的典故说明对人、对事要做到全面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从整个历史去衡量、去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③曹操的《短歌行》引用《诗经》名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把对贤才的思慕之情比喻成了男女之间的思慕之情;运用“山不在高,海不厌深”比喻自己希望人才越多越好,多多益善;运用“周公吐哺”的典故表明自己对贤士的真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并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①顾诗前四句“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将“马”与“牛”、“车”与“舟”作对比。骏马能跨越险阻,有迅行之能、腾跃之技,可是它“力田不如牛”。相反,牛有曳重之力、坚韧之性,致力于耕田是再好不过的了。可它却也缺乏“历险”的本领。车和舟都能载重,一合于陆上运行,一适于水上航驶,不好互易地位。将二者复合一道,说明视才干要兼顾到主客观两方面,否则便难以论其短长。所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就是叫人凡事要全面地、相对地看,不要有片面性、绝对化。②白诗的第三、四句委婉地介绍“决狐疑”的方法:很简单,要辨别事物的真伪优劣只有让时间去考验。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比较,事物的本来面目自会呈现出来的。运用“试玉要烧三日”“辨材须待七年”的比喻说明识人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五六句用周公、王莽两人的事例,说明时间是对人的重要考验,不能只凭一时一事的现象就下结论。否则就会把周公当作篡位者,把王莽当作谦恭下士的君子了。最后两句点明“决狐疑”的目的是分辨真伪,真伪分清了,狐疑自然就没有了。如果妄下结论,不经过时间来考验,就容易被一时表面现象所蒙蔽,不辨真伪,冤屈好人。③曹操的《短歌行》引用《诗经》名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把对贤才的思慕之情比喻成了男女之间的思慕之情,他迫切希望天下贤才都来投奔他。更能说明,他建立宏图伟业的决心。“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可知曹操对有才之士,一定以“嘉宾之礼”相待。“山不在高,海不厌深”曹操又一次说人才越多越好,多多益善,来者不拒,可见其求才之诚。最后他说“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他想要像周公那样,一饭三吐,为天下招揽贤才而忙碌不止。衿













    相关试卷

    专题22 《无衣》-2025年新高考语文60篇古诗必背默写+阅读提升手册(讲义+练习): 这是一份专题22 《无衣》-2025年新高考语文60篇古诗必背默写+阅读提升手册(讲义+练习),文件包含专题22《无衣》原卷版docx、专题22《无衣》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21 《静女》-2025年新高考语文60篇古诗必背默写+阅读提升手册(讲义+练习): 这是一份专题21 《静女》-2025年新高考语文60篇古诗必背默写+阅读提升手册(讲义+练习),文件包含专题21《静女》原卷版docx、专题21《静女》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4 《礼运》-2025年新高考语文60篇古诗必背默写+阅读提升手册(讲义+练习): 这是一份专题14 《礼运》-2025年新高考语文60篇古诗必背默写+阅读提升手册(讲义+练习),文件包含专题14《礼运》原卷版docx、专题14《礼运》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专题25 《短歌行》-2025年新高考语文60篇古诗必背默写+阅读提升手册(讲义+练习)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