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章节分类考点讲解与训练第1章机械运动真题演练(原卷版+解析)
展开一、选择题。
1.(2022•乐山)小华“五一”乘列车出去游玩,列车在平直轨道上平稳行驶,我们说车厢内行李架上的物品是静止的,选取的参照物是( )
A.树木B.房屋
C.电线杆D.车厢内的座椅
2.(2022•青岛)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商鞅规定:单脚迈出一次为“跬”,双脚相继迈出为“步”。按此规定,一名普通中学生正常行走时,1“步”的距离最接近( )
A.1mmB.1cmC.1mD.1km
3.(2020•常州)“握手礼”是中华传统礼节之一,“新冠”疫情期间,为更符合卫生防疫要求,某班同学倡导“夸赞礼”并绘制成宣传画如图所示,图中行“夸赞礼”两位同学的面部间距d约为( )
A.0.5mB.1.5mC.3mD.4.5m
4.(2022•柳州)如图所示的工具中最适合用于测量立定跳远成绩的是( )
A.量角器B.卷尺
C.直尺D.三角板
5.(2021•天津)如图是某单位组织党日活动时的合影,根据照片信息可判断出他们所用党旗的规格是( )
A.长96cm,宽64cmB.长144cm,宽96cm
C.长192cm,宽128cmD.长288cm,宽192cm
6.(2022•梧州)唐朝诗人孟郊在《登科后》中写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若马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孟郊B.身后的房屋C.路面D.路边的花
7.(2022•株洲)“3.12”植树节,学校组织同学们乘车去农场参加植树劳动,如图所示是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导航截图,由图提供的信息可知,剩余路段汽车的平均速度大约是( )
A.60km/hB.10km/hC.10m/sD.6m/s
8.(2021•烟台)如图所示,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小红坐在车厢向另一列火车观望。突然她觉得自己乘坐的列车开始前进了,但是“驶过”对面列车的车尾时,小红发现她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原来是对面的列车向反方向开去了。“开始前进了”和“停在站台上”是因为小红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另一列火车 自己乘坐的火车
B.自己乘坐的火车 站台
C.站台 另一列火车
D.另一列火车 站台
9.(2022•徐州)海洋中游得最快的是旗鱼,速度可达100km/h,下列运动速度与其最接近的是( )
A.运动员在跑道上跑步 B.人在非机动车道上骑自行车
C.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 D.飞机在高空飞行
10.(2020•上海)甲、乙两车同时从P点出发,沿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车的s﹣t图象分别如图(a)(b)所示。两车先后到达距P点18米的Q处,时间差为△t,则( )
A.甲比乙先到达Q处,△t=12s B.甲比乙先到达Q处,△t=18s
C.乙比甲先到达Q处,△t=12s D.乙比甲先到达Q处,△t=18s
11.(2022•湖北)小红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远足活动,全程6km。她行走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6km/h,行走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4km/h,则她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4km/hB.4.8km/hC.5km/hD.6km/h
12.(2022•成都)无风的天气,小虹和同学一起用机械停表和刻度尺测量乒乓球下落的平均速度,他们让乒乓球从三楼由静止竖直落到地面。对于实验有关的操作和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很简单,不必注意操作的安全
B.选择量程为1米的刻度尺来测量路程
C.使用停表前,要先观察停表是否调零
D.所测速度表示乒乓球每一时刻的快慢
13.(2022•潍坊)随着5G信号的快速发展,5G无人物品派送车已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图甲所示为无人物品派送车沿直线路径前往派送点的情景。该车从出发点到达派送点,完成任务后返回出发位置,其行驶路程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从派送点返回出发点用时19min
B.派送点到出发点的距离为1.6km
C.0~10min内派送车的平均速度为0.08km/min
D.10~13min内派送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14.(2022•上海)甲、乙两小车沿同一直线相向而行,其s﹣t图像如图所示。当甲经过P点时,乙刚好经过Q点,再过3秒,甲、乙两车相距4米,则P、Q两点间的距离( )
A.可能为8米B.可能为12米C.一定为16米D.一定为20米
二、多选题。
(多选)15.(2021•黑龙江)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B.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
C.实验中认真仔细地进行测量可以消除误差
D.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多选)16.(2022•湘潭)甲同学骑自行车从家中出发到乙同学家,甲出发的同时,乙同学步行去迎接,经过20min接到甲同学后,两人一同推车步行到达乙同学家。整个过程甲同学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同学的总路程为4km
B.甲在相遇前后的速度不变
C.乙同学步行的时间为40min
D.相遇后乙同学步行的路程为2km
三、填空题。
17.(2021•乐山)2021年5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已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并收集火星表面的各种信息。以火星表面为参照物,火星车在巡视的过程中是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以火星车为参照物,火星车上的太阳能电池板是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
18.(2022•海南)2022年5月20日晚上,“三亚城市旅游节”在鹿回头风景区启动,300架无人机在空中幻化成各种浪漫的告白姿态(如图)。在无人机升空的过程中,以地面为参照物,无人机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当晚还有香味扑鼻的特色美食文化体验,“香味扑鼻”是 现象。
19.(2022•湘潭)如图所示,被测纽扣的直径是 cm。
20.(2022•盐城)2021年11月7日,王亚平从天和核心舱成功出舱。出舱时,以舱门为参照物,她是 的,从舱内到舱外她的质量 ,地面指挥中心通过 向王亚平发出指令。
21.(2022•毕节市)小明用玩具汽车测量平均速度,让汽车在斜面上沿直线下滑,位置传感器每隔0.2s记录一次汽车的位置,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汽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路程为 cm,BD段的平均速度为 m/s,汽车由A点运动到D点的过程,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理由是 。
22.(2022•河北)如图所示,甲、乙两列高铁列车相向行驶,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 的。行驶的列车不提供动力后还能继续向前运动,原因是 。目前我国正在打造比飞机还快的“超级高铁”,若“超级高铁”以4000km/h的速度沿地球赤道绕一圈所用时间约为 h。(已知地球赤道周长约为40000km)
23.(2022•扬州)2021年12月28日,扬州城市快速路内环全线通车。某市民将上班过程的汽车行驶信息列于表中,他开车走快速路上班的优点是除节省时间外还节省 。汽车下高架时减速行驶,其动能 ,机械能 。
24.(2021•淮安)如图所示,淮安马拉松比赛于2021年4月18日成功举办,展示了淮安文明向上、蓬勃进取的精神风貌,小明同学参加了全程7.5km的迷你马拉松比赛,用时45min,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km/h,悬挂在道路两旁的横幅相对于奔跑中的小明是 (填“运动”或“静止”)的。
四、实验探究题。
25.(2022•百色)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求出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是 。
(2)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便于测量时间,应 (选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倾斜角度。
(3)小车从A点运动到B点所用时间tAB= s;从A点到C点的路程sAC= cm;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 m/s。
26.(2020•枣庄)某实验小组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照片如图所示:
(1)依据照片可判断,小球在做 (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
(2)如果频闪照相机每隔0.2s拍摄一次,并测得sAB=5cm,sBC=15cm,则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
(3)如图所示,能说明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图象是 ;
(4)小球在AD段运动过程中,经过时间tAD中点时的速度为v1,经过路程sAD中点时的速度为v2,则v1 v2(选填“>”、“<”或“=”)。
27.(2022•晋中)六一儿童节前夕,小明妹妹所在的幼儿园将要举办“亲子滑草”比赛,比赛须知如图甲所示。如何赢得比赛呢?小明邀请学习小组的同学们一起进行专题项目研究,并制定参赛方案。
(1)通过对“比赛须知”的分析可知,要取得胜利,关键是从草坡上滑到坡底所用时间要短。同学们提出两个观点:
①体重越大,用时越短;
②斜坡越陡,用时越短。
针对以上两个观点,大家讨论:需用木块和木板搭建斜面,如图乙所示;除用大块橡皮泥改变物重;下滑的物体是选“小车”还是“木块”呢?请你选择并说明理由。
。
(2)实验中,除用停表测时间外,同学们还可以借鉴“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的器材 ,便于更准确测量物体滑到斜面底端所用时间。
(3)请你从上述两个观点中任选一个,帮助他们设计实验步骤,并陈述你对参赛方案的建议。
答案一:选择“斜坡越陡,用时越短”的观点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
答案二:选择“体重越大,用时越短”的观点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
五、计算题。
28.(2022•常州)2021年12月22日,常州发生4.2级地震,震源处同时产生并向各个方向发出P波和S波,P波的传播速度是7×103m/s,S波的传播速度是3.5×103m/s,常州市地震局于当日21h46min07s探测到P波,于当日21h46min09s探测到S波,问:
(1)地震局距离震源有多远?
(2)震源发生地震的时刻?
29.(2020•雅安)一辆汽车以恒定的功率在平直的公路上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在第10s时速度达到15m/s,通过的路程为80m。求:
(1)在0~1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
(2)设汽车在匀速行驶过程中所受阻力不变,大小为f=4000N,则汽车匀速行驶时的功率;
(3)在0~10s内汽车发动机产生的牵引力所做的功。
六、解答题。
30.(2021•呼和浩特)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同向运动。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甲图所示。求:
(1)两个物体的速度为多少m/s;
(2)请在乙图上,画出两个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
31.(2020•江西)如图所示,是小丽开车即将到达隧道口时所发现的交通标志牌。
(1)请你解释两标志牌上数字的含义;
(2)若匀速通过该隧道所用的时间为3min,请你用两种不同的方法,通过计算判断小丽开车是否超速。
32.(2021•苏州)光速的测定在物理学中有多种方法。迈克耳逊曾用类似于下述方法在地球上较精确测定了光速。
将激光发射器和接收装置按图示位置固定,装置a是四个侧面均镀有高反光涂层的正方体,可绕固定的中心轴转动(图示为俯视图)。当正方体转动到图示位置静止时,激光束恰能以45°角照射到某侧面中心P点处,反射到相距几十公里外的一个山顶上,经此处的光反射器(内部结构未画出,不计光在其中的传播时间)反射后,平行于原光线射到正方体另一侧面中心Q点处,最终被接收装置接收到。
(1)若光速为3×105km/s,正方体到光反射器之间的距离为30km,则光从P点射出到射回Q点所用的时间为 s;
(2)正方体快速转动一周,光反射器能接收到 次激光的照射;
(3)当正方体的转速为n圈/秒时,接收装置可接收到激光,正方体与对面山顶光反射器间距离用d(单位:m)表示,则测得的光速可能为 m/s(填写选项符号)
A.8nd B.12nd C.16nd D.20nd
行驶里程
行驶时间
油耗
不走快速路
9.1km
30min
9.0L/100km
走快速路
14.0km
20min
5.5L/100km
2023年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真题演练(解析版)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一、选择题。
1.(2022•乐山)小华“五一”乘列车出去游玩,列车在平直轨道上平稳行驶,我们说车厢内行李架上的物品是静止的,选取的参照物是( )
A.树木B.房屋
C.电线杆D.车厢内的座椅
【答案】D。
【解答】解:在平稳行驶的列车中,放在行李架上的物品相对于车厢的座椅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相对于路边的树木、房屋和电线杆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
故选:D。
2.(2022•青岛)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商鞅规定:单脚迈出一次为“跬”,双脚相继迈出为“步”。按此规定,一名普通中学生正常行走时,1“步”的距离最接近( )
A.1mmB.1cmC.1mD.1km
【答案】C。
【解答】解:由题知,举足一次为“跬”,举足两次为“步”,则1步=2跬,一名普通中学生正常行走时,单脚迈出一次的距离大约0.5m,所以1“步”的距离最接近1m。
故选:C。
3.(2020•常州)“握手礼”是中华传统礼节之一,“新冠”疫情期间,为更符合卫生防疫要求,某班同学倡导“夸赞礼”并绘制成宣传画如图所示,图中行“夸赞礼”两位同学的面部间距d约为( )
A.0.5mB.1.5mC.3mD.4.5m
【答案】B。
【解答】解:人的一只胳膊伸直了约0.5m,所以由图可知两人的脸相隔约3×0.5m=1.5m。
故选:B。
4.(2022•柳州)如图所示的工具中最适合用于测量立定跳远成绩的是( )
A.量角器B.卷尺
C.直尺D.三角板
【答案】B。
【解答】解:要测量运动员的跳远成绩,成绩一般在2~3m之间,最小分度值达到1cm就比较适当,量程为0~5m的卷尺就可以,故B正确。
故选:B。
5.(2021•天津)如图是某单位组织党日活动时的合影,根据照片信息可判断出他们所用党旗的规格是( )
A.长96cm,宽64cmB.长144cm,宽96cm
C.长192cm,宽128cmD.长288cm,宽192cm
【答案】C。
【解答】解: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由图知,党旗的长度略大于身高,宽度略小于身高,所以分别在192cm,宽128cm左右。
故选:C。
6.(2022•梧州)唐朝诗人孟郊在《登科后》中写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若马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孟郊B.身后的房屋C.路面D.路边的花
【答案】A。
【解答】解:A、若以孟郊为参照物,马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马是静止的,故A符合题意;
BCD、若以身后的房屋、路面、路边的花为参照物,马的位置发生改变,所以马是运动的,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2022•株洲)“3.12”植树节,学校组织同学们乘车去农场参加植树劳动,如图所示是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导航截图,由图提供的信息可知,剩余路段汽车的平均速度大约是( )
A.60km/hB.10km/hC.10m/sD.6m/s
【答案】C。
【解答】解:剩余路段的路程s=24km,需要的时间t=40min=h;
剩余路段汽车的平均速度v===36km/h=10m/s。
故选:C。
8.(2021•烟台)如图所示,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小红坐在车厢向另一列火车观望。突然她觉得自己乘坐的列车开始前进了,但是“驶过”对面列车的车尾时,小红发现她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原来是对面的列车向反方向开去了。“开始前进了”和“停在站台上”是因为小红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另一列火车 自己乘坐的火车
B.自己乘坐的火车 站台
C.站台 另一列火车
D.另一列火车 站台
【答案】D。
【解答】解:小红坐在车厢向另一列火车观望,突然她觉得自己乘坐的列车开始前进了,是以另一列火车为参照物,另一列火车反方向运动时,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前进;后来以站台为参照物,发现自己坐的列车没动;先后不同的感觉是因为选择的参照物不同造成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故D正确。
故选:D。
9.(2022•徐州)海洋中游得最快的是旗鱼,速度可达100km/h,下列运动速度与其最接近的是( )
A.运动员在跑道上跑步 B.人在非机动车道上骑自行车
C.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 D.飞机在高空飞行
【答案】C。
【解答】解:旗鱼的速度可达100km/h=100×m/s≈27.8m/s;
A、运动员在跑道上跑步的速度约为10m/s,故A不符合题意;
B、人在非机动车道上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m/s,故B不符合题意;
C、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不超过120km/h,可以达到100km/h,故C符合题意;
D、飞机在高空飞行的速度可达1000km/h,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2020•上海)甲、乙两车同时从P点出发,沿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车的s﹣t图象分别如图(a)(b)所示。两车先后到达距P点18米的Q处,时间差为△t,则( )
A.甲比乙先到达Q处,△t=12s B.甲比乙先到达Q处,△t=18s
C.乙比甲先到达Q处,△t=12s D.乙比甲先到达Q处,△t=18s
【答案】C。
【解答】解:由图象可知,s甲=3.6m,t甲=6s;s乙=6.0m,t乙=6s;
则甲车的速度为:v甲===0.6m/s,
乙车的速度为:v乙===1m/s。
甲车通过18米的路程需要的时间为:t甲′===30s,
乙车通过18米的路程需要的时间为:t乙′===18s,
故乙车先到达Q处,两车到达Q处的时间差为:△t=t甲′﹣t乙′=30s﹣18s=12s。
故选:C。
11.(2022•湖北)小红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远足活动,全程6km。她行走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6km/h,行走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4km/h,则她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4km/hB.4.8km/hC.5km/hD.6km/h
【答案】B。
【解答】解:
设总路程为s,则前一半路程的时间t1==;
后一半路程的时间t2==;
则小红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4.8km/h。
故选:B。
12.(2022•成都)无风的天气,小虹和同学一起用机械停表和刻度尺测量乒乓球下落的平均速度,他们让乒乓球从三楼由静止竖直落到地面。对于实验有关的操作和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很简单,不必注意操作的安全
B.选择量程为1米的刻度尺来测量路程
C.使用停表前,要先观察停表是否调零
D.所测速度表示乒乓球每一时刻的快慢
【答案】C。
【解答】解:A、让乒乓球从三楼由静止竖直落到地面,位置比较高,要注意操作安全,故A错误;
B、三楼的高度约为10米,若选择量程为1米的刻度尺来测量,需要在竖直方向上测量多次,操作十分不方便,实际无法完成,故B错误;
C、使用停表前,要先观察停表是否调零,故C正确;
D、所测速度表示乒乓球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
故选:C。
13.(2022•潍坊)随着5G信号的快速发展,5G无人物品派送车已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图甲所示为无人物品派送车沿直线路径前往派送点的情景。该车从出发点到达派送点,完成任务后返回出发位置,其行驶路程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从派送点返回出发点用时19min
B.派送点到出发点的距离为1.6km
C.0~10min内派送车的平均速度为0.08km/min
D.10~13min内派送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C。
【解答】解:A、从派送点返回出发点用时为19min﹣13min=6min,故A错误;
B、派送点到出发点的距离为1.6km﹣0.8km=0.8km,故B错误;
C、0~10min内派送车的平均速度为:,故C正确;
D、10~13min内,根据图像平行t轴,派送车静止不动,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4.(2022•上海)甲、乙两小车沿同一直线相向而行,其s﹣t图像如图所示。当甲经过P点时,乙刚好经过Q点,再过3秒,甲、乙两车相距4米,则P、Q两点间的距离( )
A.可能为8米B.可能为12米C.一定为16米D.一定为20米
【答案】B。
【解答】解:由图像可知:3s后,两车行驶的路程分别为:s甲=6m,s乙=10m;
两车相向行驶,两车没有相遇时,则PQ间距离为:s1=s甲+s乙+4m=6m+10m+4m=20m;
两车相遇后,又继续行驶,则PQ间距离为:s2=s甲+s乙﹣4m=6m+10m﹣4m=12m,
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二、多选题。
(多选)15.(2021•黑龙江)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B.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
C.实验中认真仔细地进行测量可以消除误差
D.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答案】BD。
【解答】解:
A、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操作规则引起的,二者有本质的区别,故A错误;
B、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认真测量可以减小误差,但无法避免误差,故B正确;
C、实验中认真仔细地进行测量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C错误;
D、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故D正确。
故选:BD。
(多选)16.(2022•湘潭)甲同学骑自行车从家中出发到乙同学家,甲出发的同时,乙同学步行去迎接,经过20min接到甲同学后,两人一同推车步行到达乙同学家。整个过程甲同学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同学的总路程为4km
B.甲在相遇前后的速度不变
C.乙同学步行的时间为40min
D.相遇后乙同学步行的路程为2km
【解答】解:A、由图可知,甲同学运动的总路程是4km,故A正确;
B、由题意可知,甲、乙同学在20min时相遇,由图可知,相遇前,甲同学运动的路程是s1=3km,相遇前的速度v1===9km/h;
相遇后,甲同学运动的路程s2=4km﹣3km=1km,运动的时间t2=40min﹣20min=20min,相遇后的速度v2===3km/h,所以相遇前后速度变化,故B错误;
C、由图可知,甲同学全程所用的时间为40min,甲出发的同时,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所以乙同学步行的时间也为40min,故C正确;
D、甲、乙同学在20min相遇,由图可知,相遇后乙同学步行的路程s乙=4km﹣3km=1km,故D错误。
故选:AC。
三、填空题。
17.(2021•乐山)2021年5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已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并收集火星表面的各种信息。以火星表面为参照物,火星车在巡视的过程中是 运动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以火星车为参照物,火星车上的太阳能电池板是 静止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
【答案】运动;静止。
【解答】解:(1)以火星表面为参照物,火星车在巡视的过程中,火星车相对于火星发生了位置变化,火星车是运动的;
(2)以火星车为参照物,火星车上的太阳能电池板相对于火星车没有发生位置变化,太阳能电池板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运动;静止。
18.(2022•海南)2022年5月20日晚上,“三亚城市旅游节”在鹿回头风景区启动,300架无人机在空中幻化成各种浪漫的告白姿态(如图)。在无人机升空的过程中,以地面为参照物,无人机是 运动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当晚还有香味扑鼻的特色美食文化体验,“香味扑鼻”是 扩散 现象。
【答案】运动;扩散。
【解答】解:在无人机升空的过程中,以地面为参照物,无人机是运动的;
“香味扑鼻”是扩散现象。
故答案为:运动;扩散。
19.(2022•湘潭)如图所示,被测纽扣的直径是 1.13 cm。
【答案】1.13。
【解答】解: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纽扣左侧与3.00cm对齐,右侧在4.1cm与4.2cm之间偏向4.1cm一侧,估读为4.13cm,所以纽扣的直径为d=4.13cm﹣3.00cm=1.13cm。
故答案为:1.13。
20.(2022•盐城)2021年11月7日,王亚平从天和核心舱成功出舱。出舱时,以舱门为参照物,她是 运动 的,从舱内到舱外她的质量 不变 ,地面指挥中心通过 电磁波 向王亚平发出指令。
【答案】运动;不变;电磁波。
【解答】解:(1)以舱门为参照物,王亚平从舱门出来时相对舱门位置关系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
(2)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温度和状态的改变而改变,王亚平出舱后空间位置发生改变,但是质量不变;
(3)地面指挥中心通过电磁波向王亚平发出指令。
故答案为:运动;不变;电磁波。
21.(2022•毕节市)小明用玩具汽车测量平均速度,让汽车在斜面上沿直线下滑,位置传感器每隔0.2s记录一次汽车的位置,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汽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路程为 2.10 cm,BD段的平均速度为 0.1 m/s,汽车由A点运动到D点的过程,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理由是 相等的时间内通过路程不相等 。
【答案】2.10;0.1;相等的时间内通过路程不相等。
【解答】解:(1)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1mm,A点对应的刻度是0.00cm,C点对应的刻度是2.10cm,则汽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路程为2.10cm;
(2)由图可知,汽车在BD段运动的路程sBD=4.50cm﹣0.50cm=4.00cm,汽车在BD段所用的时间tBD=2×0.2s=0.4s;
BD段的平均速度:vBD===10.00cm/s=0.1m/s;
(3)由图可知,汽车由A点运动到D点的过程中,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所以汽车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
故答案为:2.10;0.1;相等的时间内通过路程不相等。
22.(2022•河北)如图所示,甲、乙两列高铁列车相向行驶,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 运动 的。行驶的列车不提供动力后还能继续向前运动,原因是 列车具有惯性 。目前我国正在打造比飞机还快的“超级高铁”,若“超级高铁”以4000km/h的速度沿地球赤道绕一圈所用时间约为 10 h。(已知地球赤道周长约为40000km)
【答案】运动;列车具有惯性;10。
【解答】解:甲、乙两列高铁列车相向行驶过程中,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的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是运动的;
行驶的列车不提供动力后还能继续向前运动,原因是列车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由v=得,
“超级高铁”所用时间约为t===10h。
故答案为:运动;列车具有惯性;10。
23.(2022•扬州)2021年12月28日,扬州城市快速路内环全线通车。某市民将上班过程的汽车行驶信息列于表中,他开车走快速路上班的优点是除节省时间外还节省 能源 。汽车下高架时减速行驶,其动能 变小 ,机械能 变小 。
【答案】能源;变小;变小。
【解答】解:(1)由表格数据可知,不走快速路时油耗9.0L/100km,则行驶1km油耗为=0.09L/km;
不走快速路时行驶里程为9.1km,消耗燃油的体积为V1=9.1km×0.09L/km=0.819L;
走快速路时油耗5.5L/100km,则行驶1km油耗为=0.055L/km,
走快速路时行驶里程为14.0km,消耗燃油的体积为V2=14.0km×0.055L/km=0.77L;
由计算可知,他开车走快速路上班的优点是除节省时间外还节省能源;
(2)汽车下高架时减速行驶,质量不变,但速度减小,所以其动能变小;同时高度减小,所以重力势能变小,因机械能等于动能与势能之和,则汽车的机械能变小。
故答案为:能源;变小;变小。
24.(2021•淮安)如图所示,淮安马拉松比赛于2021年4月18日成功举办,展示了淮安文明向上、蓬勃进取的精神风貌,小明同学参加了全程7.5km的迷你马拉松比赛,用时45min,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10 km/h,悬挂在道路两旁的横幅相对于奔跑中的小明是 运动 (填“运动”或“静止”)的。
【答案】10;运动。
【解答】解:已知s=7.5km,t=45min=h=h,
他全程的平均速度:v===10km/h;
以小明为参照物,悬挂在道路两旁的横幅的位置发生改变,所以悬挂在道路两旁的横幅相对于奔跑中的小明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10;运动。
四、实验探究题。
25.(2022•百色)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求出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是 v= 。
(2)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便于测量时间,应 减小 (选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倾斜角度。
(3)小车从A点运动到B点所用时间tAB= 3 s;从A点到C点的路程sAC= 80.0 cm;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 0.16 m/s。
【答案】(1)v=;(2)减小;(3)3;80.0;0.16。
【解答】解:(1)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通过速度公式计算出平均速度,所以实验原理是v=;
(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便于测量时间,以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
(3)由图可知,小车从A点B点所用时间为3s;
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则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时的路程sAC=80.0cm=0.800m;
由图可知,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时的时间tAC=5s,则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时的平均速度:vAC===0.16m/s。
故答案为:(1)v=;(2)减小;(3)3;80.0;0.16。
26.(2020•枣庄)某实验小组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照片如图所示:
(1)依据照片可判断,小球在做 加速 (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
(2)如果频闪照相机每隔0.2s拍摄一次,并测得sAB=5cm,sBC=15cm,则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 0.75 m/s,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 0.50 m/s;
(3)如图所示,能说明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图象是 C ;
(4)小球在AD段运动过程中,经过时间tAD中点时的速度为v1,经过路程sAD中点时的速度为v2,则v1 < v2(选填“>”、“<”或“=”)。
【答案】(1)加速;(2)0.75;0.50;(3)C;(4)<。
【解答】解:(1)由照片可知,在相同时间,小球运动的距离间隔越来越大,所以小球在做加速运动;
(2)如果频闪照相机每隔0.2s拍摄一次,并测得sAB=5cm,sBC=15 cm,
则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
vBC===0.75m/s;
AC段的距离:
sAC=sAB+sBC=5cm+15cm=20cm=0.2m,
AC段所用的时间:
tAC=tAB+tBC=0.2s+0.2s=0.4s,
则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
vAC===0.5m/s;
(3)由(1)知图中小球在做加速运动。
图A中随着时间增加,速度在减小,不符合题意;
图B中随着时间增加,速度不变,不符合题意;
图C中随着时间增加,速度在增大,符合题意;
图D中随着时间增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不符合题意。
故能说明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图象是C。
(4)由照片可知,在相同时间,小球运动的距离间隔越来越大,所以小球在做加速运动。即小球的速度越来越大,则时间tAD中点未到达路程sAD中点,则v1<v2。
故答案为:(1)加速;(2)0.75;0.50;(3)C;(4)<。
27.(2022•晋中)六一儿童节前夕,小明妹妹所在的幼儿园将要举办“亲子滑草”比赛,比赛须知如图甲所示。如何赢得比赛呢?小明邀请学习小组的同学们一起进行专题项目研究,并制定参赛方案。
(1)通过对“比赛须知”的分析可知,要取得胜利,关键是从草坡上滑到坡底所用时间要短。同学们提出两个观点:
①体重越大,用时越短;
②斜坡越陡,用时越短。
针对以上两个观点,大家讨论:需用木块和木板搭建斜面,如图乙所示;除用大块橡皮泥改变物重;下滑的物体是选“小车”还是“木块”呢?请你选择并说明理由。 选择木块,因为滑草板下滑过程中与草坡之间是滑动摩擦 。
(2)实验中,除用停表测时间外,同学们还可以借鉴“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的器材 挡板 ,便于更准确测量物体滑到斜面底端所用时间。
(3)请你从上述两个观点中任选一个,帮助他们设计实验步骤,并陈述你对参赛方案的建议。
答案一:选择“斜坡越陡,用时越短”的观点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1、用一木块和木板搭一个斜面,将挡板固定在斜面底端;
2、用停表测出另一木块从斜面的某一高度由静止滑下到撞击挡板所用时间t1;
3、增大斜面的坡度,用停表测出同一木块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到撞击挡板所用时间t2。 。
答案二:选择“体重越大,用时越短”的观点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1、用一木块和木板搭一个斜面,将挡板固定在斜面底端;
2、用停表测出另一木块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滑下到撞击挡板所用时间t1;
3、将大块橡皮泥粘在下滑木块尾部,重复上一实验步骤,测出木块下滑所用时间t2。 。
【答案】(1)选择木块,因为滑草板下滑过程中与草坡之间是滑动摩擦;
(2)挡板;
(3)①实验步骤:1、用一木块和木板搭一个斜面,将挡板固定在斜面底端;
2、用停表测出另一木块从斜面的某一高度由静止滑下到撞击挡板所用时间t1;
3、增大斜面的坡度,用停表测出同一木块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到撞击挡板所用时间t2。
参赛建议:若t1>t2,选择较陡的滑草坡参赛;若t1=t2,任选一滑草坡参赛;若t1<t2,选择较缓的滑草坡参赛。
②实验步骤:1、用一木块和木板搭一个斜面,将挡板固定在斜面底端;
2、用停表测出另一木块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滑下到撞击挡板所用时间t1;
3、将大块橡皮泥粘在下滑木块尾部,重复上一实验步骤,测出木块下滑所用时间t2。
参赛建议:若t1<t2,选择体重较轻的人和妹妹参赛;若t1=t2,任选一人和妹妹参赛;若t1>t2,选择体重较重的人和妹妹参赛。
【解答】解:(1)因为滑草板下滑过程中与草坡之间是滑动摩擦,所以下滑的物体应选木块;
(2)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便于更准确测量物体滑到斜面底端所用时间,要在底端装上挡板;
(3)①选择“斜坡越陡,用时越短”的观点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1、用一木块和木板搭一个斜面,将挡板固定在斜面底端;
2、用停表测出另一木块从斜面的某一高度由静止滑下到撞击挡板所用时间t1;
3、增大斜面的坡度,用停表测出同一木块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到撞击挡板所用时间t2。
参赛建议:若t1>t2,选择较陡的滑草坡参赛;若t1=t2,任选一滑草坡参赛;若t1<t2,选择较缓的滑草坡参赛。
②选择“体重越大,用时越短”的观点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1、用一木块和木板搭一个斜面,将挡板固定在斜面底端;
2、用停表测出另一木块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滑下到撞击挡板所用时间t1;
3、将大块橡皮泥粘在下滑木块尾部,重复上一实验步骤,测出木块下滑所用时间t2。
参赛建议:若t1<t2,选择体重较轻的人和妹妹参赛;若t1=t2,任选一人和妹妹参赛;若t1>t2,选择体重较重的人和妹妹参赛。
故答案为:(1)选择木块,因为滑草板下滑过程中与草坡之间是滑动摩擦;
(2)挡板;
(3)①实验步骤:1、用一木块和木板搭一个斜面,将挡板固定在斜面底端;
2、用停表测出另一木块从斜面的某一高度由静止滑下到撞击挡板所用时间t1;
3、增大斜面的坡度,用停表测出同一木块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到撞击挡板所用时间t2。
参赛建议:若t1>t2,选择较陡的滑草坡参赛;若t1=t2,任选一滑草坡参赛;若t1<t2,选择较缓的滑草坡参赛。
②实验步骤:1、用一木块和木板搭一个斜面,将挡板固定在斜面底端;
2、用停表测出另一木块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滑下到撞击挡板所用时间t1;
3、将大块橡皮泥粘在下滑木块尾部,重复上一实验步骤,测出木块下滑所用时间t2。
参赛建议:若t1<t2,选择体重较轻的人和妹妹参赛;若t1=t2,任选一人和妹妹参赛;若t1>t2,选择体重较重的人和妹妹参赛。
五、计算题。
28.(2022•常州)2021年12月22日,常州发生4.2级地震,震源处同时产生并向各个方向发出P波和S波,P波的传播速度是7×103m/s,S波的传播速度是3.5×103m/s,常州市地震局于当日21h46min07s探测到P波,于当日21h46min09s探测到S波,问:
(1)地震局距离震源有多远?
(2)震源发生地震的时刻?
【解答】解:(1)由题意可得,两列波到达的时间差:
t=21:46:09﹣21:46:07=2s,
设地震局距震源的距离为s,由v=可得,
=2s,即=2s,
解得:s=14000m;
(2)由v=知,t′===2s,
21h46min07s﹣2s=21h46min05s,
震源发生地震的时刻为:当日21h46min05s。
答:(1)地震局距离震源有14000m远;
(2)震源发生地震的时刻为当日21h46min05s。
29.(2020•雅安)一辆汽车以恒定的功率在平直的公路上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在第10s时速度达到15m/s,通过的路程为80m。求:
(1)在0~1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
(2)设汽车在匀速行驶过程中所受阻力不变,大小为f=4000N,则汽车匀速行驶时的功率;
(3)在0~10s内汽车发动机产生的牵引力所做的功。
【解答】解:(1)由题知,在0~10s内汽车通过的路程s=80m,则在0~1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
v===8m/s;
(2)由图可知,10s后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15m/s,此时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则牵引力
F=f=4000N,
汽车行驶时的功率为:
P===Fv=4000N×15m/s=6×104W;
(3)因为汽车的功率不变,所以在0~10s内汽车发动机产生的牵引力所做的功:
W=Pt=6×104W×10s=6×105J。
答:(1)在0~1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为8m/s;
(2)汽车行驶时的功率为6×104W;
(3)在0~10s内汽车发动机产生的牵引力所做的功是6×105J。
六、解答题。
30.(2021•呼和浩特)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同向运动。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甲图所示。求:
(1)两个物体的速度为多少m/s;
(2)请在乙图上,画出两个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
【解答】解:两物体的s﹣t图像斜率一定,即v=是定值,故二者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1)由图可知斜率大的物体在3min内运动270m,该物体的速度:v====1.5m/s;
同理斜率小的物体的速度:v====0.5m/s;
(2)图乙横坐标代表时间,纵坐标代表速度,两物体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得出两个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如下
;
答:(1)两个物体的速度分别为1.5m/s和0.5m/s;.
(2)如上图所示。
31.(2020•江西)如图所示,是小丽开车即将到达隧道口时所发现的交通标志牌。
(1)请你解释两标志牌上数字的含义;
(2)若匀速通过该隧道所用的时间为3min,请你用两种不同的方法,通过计算判断小丽开车是否超速。
【解答】解:
(1)标志牌上的数字“80”表示的意思:汽车通过该隧道时,行驶速度不能超过80km/h,
“××隧道3600m”,是指隧道全长3600m;
(2)已知t=3min=0.05h,隧道全长s=3600m=3.6km,
方法一:若匀速通过该隧道所用的时间为3min,其速度v===72km/h<80km/h,故没有超速;
方法二:汽车以80km/h的速度行驶的路程s′=v最大t=80km/h×0.05h=4km>3.6km,故没有超速;
方法三:汽车若以80km/h的速度通过隧道所用时间t′===2.7min<3min,故没有超速。
答:(1)标志牌上的数字“80”表示的意思:汽车通过该隧道时,行驶速度不能超过80km/h,
“××隧道3600m”,是指隧道全长3600m;
(2)小丽开车没有超速。
32.(2021•苏州)光速的测定在物理学中有多种方法。迈克耳逊曾用类似于下述方法在地球上较精确测定了光速。
将激光发射器和接收装置按图示位置固定,装置a是四个侧面均镀有高反光涂层的正方体,可绕固定的中心轴转动(图示为俯视图)。当正方体转动到图示位置静止时,激光束恰能以45°角照射到某侧面中心P点处,反射到相距几十公里外的一个山顶上,经此处的光反射器(内部结构未画出,不计光在其中的传播时间)反射后,平行于原光线射到正方体另一侧面中心Q点处,最终被接收装置接收到。
(1)若光速为3×105km/s,正方体到光反射器之间的距离为30km,则光从P点射出到射回Q点所用的时间为 2×10﹣4 s;
(2)正方体快速转动一周,光反射器能接收到 4 次激光的照射;
(3)当正方体的转速为n圈/秒时,接收装置可接收到激光,正方体与对面山顶光反射器间距离用d(单位:m)表示,则测得的光速可能为 A m/s(填写选项符号)
A.8nd B.12nd C.16nd D.20nd
【答案】(1)2×10﹣4;(2)4;(3)A。
【解答】解:(1)正方体到光反射器之间的距离为30km,则光所走的路程为2×30km=60km,光从P点射出到射回Q点所用的时间为:t===2×10﹣4 s;
(2)正方体有四个侧面,则有四个侧面中心点处,由图可知正方体快速转动一周,光反射器能接收到4次激光的照射;
(3)正方体与对面山顶光反射器间距离用d(单位:m)表示,则每反射一次光所走的路程为2d,正方体快速转动一周,光反射器能接收到4次激光的照射,当正方体的转速为n圈/秒时,光每秒所走的路程为2d×4×n=8nd,故选:A。
故答案为:(1)2×10﹣4;(2)4;(3)A。
行驶里程
行驶时间
油耗
不走快速路
9.1km
30min
9.0L/100km
走快速路
14.0km
20min
5.5L/100km
专题03 机械运动(练习)-【备考2025】年中考2024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原卷+解析): 这是一份专题03 机械运动(练习)-【备考2025】年中考2024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原卷+解析),文件包含2024年中考物理分类汇编---机械运动doc、2024年中考物理分类汇编---机械运动答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七单元 机械运动 真题训练+过关训练(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七单元 机械运动 真题训练+过关训练(含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训练—机械运动: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训练—机械运动,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