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6章生物的进化综合质量评估检测含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174387/0-172679339641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6章生物的进化综合质量评估检测含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174387/0-17267933965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6章生物的进化综合质量评估检测含答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174387/0-172679339653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6章生物的进化综合质量评估检测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6章生物的进化综合质量评估检测含答案,共17页。
综合质量评估(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2·广东卷)下列关于遗传学史上重要探究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孟德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发现了遗传规律B.摩尔根等基于性状与性别的关联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C.赫尔希和蔡斯用对比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沃森和克里克用DNA衍射图谱得出碱基配对方式解析:孟德尔杂交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运用了数学统计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推理,从而对分离现象进行了合理的解释,A项正确;摩尔根让白眼雄果蝇与红眼雌果蝇杂交,发现白眼的遗传是与性别相联系的,从而得出控制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后来又通过测交的方法进一步验证了基因在染色体上,B项正确;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2P与35S标记的两组实验相互对照,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C项正确;沃森和克里克以DNA衍射图谱的相关数据为基础,推算出DNA分子呈螺旋结构,D项错误。答案:D2.(2022·浙江6月选考)番茄的紫茎对绿茎为完全显性。欲判断一株紫茎番茄是否为纯合子,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 )A.让该紫茎番茄自交B.与绿茎番茄杂交C.与纯合紫茎番茄杂交D.与杂合紫茎番茄杂交解析:让该紫茎番茄自交,如果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则该紫茎番茄为杂合子;如果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则该紫茎番茄很可能为纯合子,A项正确;让该紫茎番茄与绿茎番茄杂交,如果后代出现绿茎番茄,则该紫茎番茄为杂合子;如果后代都是紫茎番茄,则该紫茎番茄很可能为纯合子,B项正确;让该紫茎番茄与纯合紫茎番茄杂交,不论紫茎番茄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后代都是紫茎番茄,C项错误;让该紫茎番茄与杂合紫茎番茄杂交,如果后代出现绿茎番茄,则该紫茎番茄为杂合子;如果后代都是紫茎番茄,则该紫茎番茄很可能为纯合子,D项正确。答案:C3.狗的毛色中褐色(B)对黑色(b)显性;I和i是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I是抑制基因,当I存在时,含有B、b基因的狗均表现为白色,i不影响B、b的表达。现有黑色狗(bbii)和白色狗(BBII)杂交获得F1,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产生的F2中,理论上杂合褐色和黑色个体之比为( )A.8∶1 B.2∶1C.15∶1 D.3∶1解析:基因型为bbii的黑色狗和基因型为BBII的白色狗进行杂交,F1的基因型为BbIi,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产生的F2中的基因型及比例是B_I_∶bbI_∶B_ii∶bbii=9∶3∶3∶1,其中B_ii表现为褐色,bbii表现为黑色,杂合褐色和黑色个体之比为Bbii∶bbii=2∶1。答案:B4.在一个双链DNA中碱基总数为m,腺嘌呤数为n,则下列有关结构数目正确的是( )①脱氧核苷酸数=磷酸数=脱氧核糖数=m ②碱基之间的氢键数为(3m-2n)/2 ③一条链中A+T的数量为n ④DNA中G的数量为m-n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③④ D.①②③解析:每个脱氧核苷酸分子含有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碱基,所以脱氧核苷酸数=磷酸数=碱基总数=m,①正确;A和T之间有2个氢键、C和G之间有3个氢键,则碱基之间的氢键数为3m-2n2,②正确;双链DNA中,A=T=n,则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一条链中A+T的数量为n,③正确;双链DNA中,碱基总数为m,腺嘌呤数为n,则A=T=n,则C=G=m-2n2,④错误。答案:D5.下图表示某二倍体生物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甲 乙A.这对同源染色体上共存在4对等位基因B.图示所有等位基因在遗传时均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C.图中茎高和花色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甲染色体上所示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该生物体内可全部观察到解析:图中染色体上只画出了部分基因,还有没画出来的基因,A项错误;同源染色体上的每对等位基因在遗传时均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项正确;控制茎高和花色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能自由组合,C项错误;因为基因存在显隐性,有显性基因存在时,隐性基因是不表现的,D项错误。答案:B6.某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且男性患者不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病发病率男女相当B.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来自父亲C.男性患者的双亲均表现为正常D.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只能传给女儿解析:该病发病率男性大于女性,A项错误;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来自母亲,B项错误;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且男性患者不育,患病男子的父亲不可能是患者且女性中只有携带者,没有患者,所以男性患者的双亲均表现为正常,C项正确;男性患者不育,不可能将致病基因传给下一代,D项错误。答案:C7.人体内一些正常或异常细胞脱落破碎后,其DNA会以游离的形式存在于血液中,称为cfDNA;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也会有细胞脱落破碎,其DNA进入孕妇血液中,称为cffDNA。近几年,结合DNA测序技术,cfDNA和 cffDNA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通过检测cfDNA中的相关基因进行癌症的筛查B.提取cfDNA进行基因修改后直接输回血液可用于治疗遗传病C.孕妇血液中的cffDNA可能来自脱落后破碎的胎盘细胞D.孕妇血液中的cffDNA可以用于某些遗传病的产前诊断答案:B8.下列与染色体变异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B.单倍体生物的体细胞只含有本物种配子的染色体组数C.人的5号染色体缺失会引起猫叫综合征D.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解析: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A项正确;单倍体是由本物种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体细胞内含有本物种配子的染色体组数,B项正确;猫叫综合征是人的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造成的,C项错误;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及排列顺序发生改变,D项正确。答案:C9.下列有关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适宜的条件下,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B.癌变前后,细胞的形态结构有明显差异C.原癌基因的功能是阻止细胞不正常增殖D.经常食用烟熏制品容易导致细胞的癌变解析:在适宜的条件下,癌细胞失去分裂次数的限制,能够无限增殖,A项正确;癌变前细胞一般具有特定的形态、结构,癌变后细胞一般变为球形,B项正确;抑癌基因的功能是阻止细胞不正常增殖,C项错误;经常食用腌制、熏制食品容易导致细胞的癌变,D项正确。答案:C10.在进行“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活动时,最好选择的疾病是( )A.唐氏综合征 B.艾滋病C.原发性高血压 D.红绿色盲解析:唐氏综合征为染色体异常遗传病,艾滋病为传染病,原发性高血压为多基因遗传病,这三种疾病不符合题意;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属于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符合题意。答案:D11.果蝇体色的黄色性状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显性基因控制野生颜色。在一个果蝇群体的样本中包括 1 021 只野生颜色雄蝇、997只野生颜色雌蝇和3只黄色雄蝇。该群体的基因库中黄色基因的频率约为( )A.0.099% B.0.148%C.0.586% D.无法计算解析:由题意可知,果蝇体色的黄色性状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由于野生颜色由显性基因控制,所以并不能确定997只野生颜色的雌蝇是纯合还是杂合,所以无法计算该群体的基因库中隐性基因(黄色基因)的频率。答案:D12.下列关于高等动物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以及受精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受精卵细胞核中的DNA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B.受精卵中的细胞质主要由卵细胞提供C.有丝分裂和受精作用维持了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D.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解析:受精卵细胞核中的DNA,一半来自卵细胞,一半来自精子,A项正确;在受精作用进行时,通常是精子的头部(主要含细胞核)进入卵细胞,尾部(主要含细胞质)留在外面,B项正确;精子和卵细胞是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因此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通过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是相同的,C项错误;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D项正确。答案:C13.(2023·湖北卷)人的某条染色体上A、B、C三个基因紧密排列,不发生互换。这三个基因各有上百个等位基因(例如:A1~An均为A的等位基因)。父母及孩子的基因组成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A、B、C 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遗传B.母亲其中一条染色体上基因组成是A3B44C9C.基因A与基因B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若此夫妻第3个孩子的A基因组成为A23A24,则其C基因组成为C4C5解析:儿子的A、 B、 C基因都是成对的等位基因,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儿子不会获得父亲的X染色体,基因数不应是6个,A项错误;若母亲的其中一条染色体上基因组成是A3B44C9,则女儿有A3B44C9来自母亲,A23B35C2来自父亲,符合题意, B项正确;人的某条染色体上A、B、 C三个基因紧密排列,不发生互换,故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C项错误;若此夫妻第3个孩子的A基因组成为A23A24,根据儿子的基因型A24A25B7B8C4C5推测,母亲的两条染色体是A24B8C5和A3B44C9;父亲的两条染色体是A25B7C4和A23B35C2,由于基因连锁遗传,则其C基因组成为C2C5,D项错误。答案:B14.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末端缺失的染色体因失去端粒而不稳定,其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连接在一起,着丝点分裂后向两极移动时出现“染色体桥”结构,如右上图所示。若某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出现“染色体桥”并在两着丝点间任一位置发生断裂,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移到细胞两极。不考虑其他变异,关于该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可在分裂后期观察到“染色体桥”结构B.其子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不会发生改变C.其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上连接了非同源染色体片段D.若该细胞基因型为Aa,可能会产生基因型为Aaa的子细胞答案:C15.某种苍蝇体内的酶(PM)能够分解杀虫剂T。为探究使用杀虫剂T后PM活性与该苍蝇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科学家进行了几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苍蝇的抗性与PM的高活性等因素有关B.在杀虫剂的诱导下,无抗性苍蝇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异C.长期在有杀虫剂的环境中,该苍蝇种群会逐渐形成适应D.杀虫剂通过作用于个体而使苍蝇种群的抗性基因频率增加解析:某种苍蝇体内的酶(PM)能够分解杀虫剂T,苍蝇抗性的产生与PM的高活性等因素有关,A项正确;杀虫剂T起选择作用,不起诱导作用,B项错误;长期在有杀虫剂的环境中,杀虫剂杀死不具有抗性的苍蝇,而留下的是具有抗杀虫剂能力的苍蝇,该苍蝇种群会逐渐形成适应,C项正确;通过C项可知,抗杀虫剂的个体逐渐留下来,故杀虫剂通过作用于个体而使苍蝇种群的抗性基因频率增加,D项正确。答案:B16.(2023·浙江6月选考)浙江省浦江县上山村发现了距今1万年的稻作遗址,证明我国先民在1万年前就开始了野生稻驯化。经过长期驯化和改良,现代稻产量不断提高。尤其是袁隆平院士团队培育成的超级杂交稻品种,创造水稻高产新纪录,为我国粮食安全做出杰出贡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在水稻驯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B.现代稻的基因库与野生稻的基因库完全相同C.驯化形成的现代稻保留了野生稻的各种性状D.超级杂交稻品种的培育主要利用基因重组原理解析:在水稻驯化过程中人工选择起主导作用,A项错误;现代稻是经过长期驯化和改良形成的,因而可推测现代稻与野生稻的基因库不完全相同,B项错误;驯化形成现代稻的过程中淘汰了一些不利性状,而保留了野生稻的优良性状,C项错误;超级杂交稻品种的培育借助于杂交育种,该过程的原理主要是基因重组,D项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17.(11分)下图表示真核细胞内某DNA片段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①~⑤表示物质或结构,a、b、c表示生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可能用到的密码子:AUG-甲硫氨酸、GCU-丙氨酸、AAG-赖氨酸、UUC-苯丙氨酸、UCU-丝氨酸)(1)图中a过程叫 ,需要 、 、模板和酶等基本条件,该过程最可能发生的变异是 ,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c过程进行的场所是 ,该过程以② 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⑤转运来的氨基酸的名称是 。 (3)c过程中,②上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题意可知,图中a过程叫DNA的复制,需要原料、能量、模板和酶等基本条件,该过程中有双链打开然后碱基发生互补配对的过程,该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差错,所以最可能发生的变异是基因突变,其意义是产生新基因的途径,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2)图中c过程是翻译,进行的场所是核糖体,该过程以②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根据⑤对应的密码子为UUC可知,转运来的氨基酸是苯丙氨酸。(3)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蛋白质。答案:(1)DNA的复制 原料 能量 基因突变 产生新基因的途径,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2)核糖体 mRNA 苯丙氨酸(3)可以在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蛋白质18.(12分)已知某昆虫(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的长翅与短翅、灰色翅与白色翅、正常翅与裂翅性状分别由基因A(a)、B(b)、D(d)控制。为研究它们的遗传方式,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实验一:选取一只灰色裂翅雌性昆虫和一只灰色裂翅雄性昆虫交配,F1雌雄昆虫均出现灰色裂翅∶灰色正常翅∶白色裂翅∶白色正常翅=6∶3∶2∶1。实验二:选取一只雌性长翅昆虫与一只雄性短翅昆虫杂交,F1中雌雄个体均表现为长翅∶短翅=1∶1。回答下列问题。(1)昆虫的短翅与裂翅 (填“是”或“不是”)相对性状。灰色翅对白色翅是 性状,判断依据是 。 (2)实验一中雄性亲本昆虫的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的基因型是 。 若让F1中的灰色裂翅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则其子代中白色裂翅占 。 (3)依据实验二无法确定长翅与短翅的遗传方式。要判断该对性状的遗传方式,可取F1中的 性状雌雄个体相互交配。①若 ,则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长翅为隐性性状; ②若 ,则A(a)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长翅为显性性状; ③若 ,则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长翅为显性性状。 解析:(1) 相对性状是同一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故昆虫的短翅与裂翅不是相对性状。(2) 6∶3∶2∶1为9∶3∶3∶1的变式,说明这两对相对性状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灰色对白色为显性,裂翅对正常翅为显性,灰色∶白色=3∶1,裂翅∶正常翅=2∶1,推测裂翅纯合致死(DD)。雄性亲本昆虫的基因型为BbDd,精原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的基因型是BD和bd或Bd和bD。若让F1中的灰色裂翅(B Dd)自由交配,子代中bb出现的概率为23×23×14=19,Dd出现的概率为23,故子代中白色裂翅(bbDd)出现的概率为19×23=227。(3)依据实验二无法确定长翅与短翅的遗传方式。要判断该对性状的遗传方式,可取F1中的长翅性状雌雄个体相互交配。①若子代雌雄均为长翅性状,无性别差异,则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长翅为隐性性状;②若子代长翅∶短翅=3∶1,且短翅的均为雄性,则A(a)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长翅为显性性状;③若子代雌雄表现均为长翅∶短翅=3∶1,则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长翅为显性性状。 答案:(1) 不是 显性 灰色翅与灰色翅杂交,后代出现了白色翅 (2) BD和bd或Bd和bD 227 (3)长翅 ①子代雌雄均为长翅性状 ②子代长翅∶短翅=3∶1,且短翅的均为雄性 ③子代雌雄表型均为长翅∶短翅=3∶119.(2023·浙江6月选考)某家系甲病和乙病的系谱图如图所示。已知两病独立遗传,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基因不位于Y染色体。甲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2500。回答下列问题。(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 ,判断依据是 。 (2)从系谱图中推测乙病的可能遗传方式有 种。为确定此病的遗传方式,可用乙病的正常基因和致病基因分别设计DNA探针,只需对个体 ________(填系谱图中的编号)进行核酸杂交,根据结果判定其基因型,就可确定遗传方式。 (3)若检测确定乙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同时考虑两种病,Ⅲ3个体的基因型可能有 种,若她与一个表型正常的男子结婚,所生的子女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 。 (4)研究发现,甲病是一种因上皮细胞膜上转运Cl-的载体蛋白功能异常所导致的疾病,乙病是一种因异常蛋白损害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所导致的疾病,甲病杂合子和乙病杂合子中均同时表达正常蛋白和异常蛋白,但在是否患病上表现不同,原因是甲病杂合子中异常蛋白不能转运Cl-,正常蛋白 ;乙病杂合子中异常蛋白损害神经元,正常蛋白不损害神经元,也不能阻止或解除这种损害的发生,杂合子表型为 。 答案:(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Ⅱ1和Ⅱ2均无甲病,生出患甲病女儿Ⅲ1,可判断出该病为隐性遗传病,且其父亲Ⅱ1正常,若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则其父亲患病,故可判断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2 Ⅱ4 (3)4 2/459 (4)可以转运Cl- 患(乙)病20.(11分)下图为地雀进化、发展过程示意图,其中地雀A与地雀B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地雀C与地雀A、B之间不能互相交配。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存在生殖隔离的地雀类型是 。 (2)图Ⅱ时期,小岛和大陆的两个地雀种群的相关基因型种类和个体数如下表所示。①据表分析, 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高,判断依据是 。种群甲中基因a的频率为 。 ②已知上述生物物种每个个体有2×104对基因,每个基因的突变概率都是10-5,则种群甲中出现突变的基因数是 个。 (3)简述若干年后,小岛上由地雀B进化为地雀C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地雀A与地雀B可以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这表明地雀A与地雀B属于同一个物种,地雀C与地雀A、B之间不能互相交配,表明地雀C与地雀A、B之间产生了生殖隔离,它们并非同一物种。(2)①据表分析,甲种群的基因型种类比乙种群多,则甲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高;种群甲中基因a的频率=(22+4×2+12+2×3+8+2×2)÷200×100%=30%。②该种群中出现突变的基因数=100×2×2×104×10-5=40(个)。(3)若干年后,小岛上由地雀B进化为地雀C,原因是环境的变化及选择使种群内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基因频率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答案:(1)A与C或B与C(2)①甲 甲种群的基因型种类比乙种群多 30% ②40(3)岛上环境的自然选择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基因频率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C21.(16分)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利用玉米纯合雌雄同株品系M培育出雌株突变品系,该突变品系的产生原因是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Ts突变为ts,Ts对ts为完全显性。将抗玉米螟的基因A转入该雌株品系中获得甲、乙两株具有玉米螟抗性的植株,但由于A基因插入的位置不同,甲植株的株高表现正常,乙植株矮小。为研究A基因的插入位置及其产生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1)实验一中作为母本的是 ,实验二的F1中非抗螟植株的性别表现为 (填“雌雄同株”“雌株”或“雌雄同株和雌株”)。 (2)选取实验一的F1抗螟植株自交,F2中抗螟雌雄同株∶抗螟雌株∶非抗螟雌雄同株约为2∶1∶1。由此可知,甲中转入的A基因与ts基因 (填“是”或“不是”)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F2中抗螟雌株的基因型是 。若将F2中抗螟雌雄同株与抗螟雌株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取实验二的F1抗螟矮株自交,F2中抗螟矮株雌雄同株∶抗螟矮株雌株∶非抗螟正常株高雌雄同株∶非抗螟正常株高雌株约为3∶1∶3∶1,由此可知,乙中转入的A基因 (填“位于”或“不位于”)2号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2中抗螟矮株所占比例低于预期值,说明A基因除导致植株矮小外,还对F1的繁殖造成影响,结合实验二的结果推断这一影响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F2抗螟矮株中ts基因的频率为 ,为了保存抗螟矮株雌株用于研究,种植F2抗螟矮株使其随机受粉,并仅在雌株上收获籽粒,籽粒种植后发育形成的植株中抗螟矮株雌株所占的比例为 。 答案:(1)甲 雌雄同株(2)是 AAtsts 抗螟雌雄同株∶抗螟雌株=1∶1(3)不位于 抗螟性状与性别性状间是自由组合的,因此A基因不位于Ts、ts基因所在的2号染色体上 含A基因的雄配子不育 12 16项目父亲母亲儿子女儿基因组成A23A25B7B35C2C4A3A24B8B44C5C9A24A25B7B8C4C5A3A23B35B44C2C9甲基因型AATTAaTTaaTTAATtAaTtaaTtAAttAattaatt总数个体数2022420123982100乙基因型AATTAaTTaaTT个体数19616836400实验一:品系M(TsTs)×甲(Atsts)→F1中抗螟∶非抗螟约为1∶1实验二:品系M(TsTs)×乙(Atsts)→F1中抗螟矮株∶非抗螟正常株高约为1∶1
综合质量评估(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共40分。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2·广东卷)下列关于遗传学史上重要探究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孟德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发现了遗传规律B.摩尔根等基于性状与性别的关联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C.赫尔希和蔡斯用对比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沃森和克里克用DNA衍射图谱得出碱基配对方式解析:孟德尔杂交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运用了数学统计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推理,从而对分离现象进行了合理的解释,A项正确;摩尔根让白眼雄果蝇与红眼雌果蝇杂交,发现白眼的遗传是与性别相联系的,从而得出控制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后来又通过测交的方法进一步验证了基因在染色体上,B项正确;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2P与35S标记的两组实验相互对照,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C项正确;沃森和克里克以DNA衍射图谱的相关数据为基础,推算出DNA分子呈螺旋结构,D项错误。答案:D2.(2022·浙江6月选考)番茄的紫茎对绿茎为完全显性。欲判断一株紫茎番茄是否为纯合子,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 )A.让该紫茎番茄自交B.与绿茎番茄杂交C.与纯合紫茎番茄杂交D.与杂合紫茎番茄杂交解析:让该紫茎番茄自交,如果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则该紫茎番茄为杂合子;如果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则该紫茎番茄很可能为纯合子,A项正确;让该紫茎番茄与绿茎番茄杂交,如果后代出现绿茎番茄,则该紫茎番茄为杂合子;如果后代都是紫茎番茄,则该紫茎番茄很可能为纯合子,B项正确;让该紫茎番茄与纯合紫茎番茄杂交,不论紫茎番茄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后代都是紫茎番茄,C项错误;让该紫茎番茄与杂合紫茎番茄杂交,如果后代出现绿茎番茄,则该紫茎番茄为杂合子;如果后代都是紫茎番茄,则该紫茎番茄很可能为纯合子,D项正确。答案:C3.狗的毛色中褐色(B)对黑色(b)显性;I和i是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I是抑制基因,当I存在时,含有B、b基因的狗均表现为白色,i不影响B、b的表达。现有黑色狗(bbii)和白色狗(BBII)杂交获得F1,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产生的F2中,理论上杂合褐色和黑色个体之比为( )A.8∶1 B.2∶1C.15∶1 D.3∶1解析:基因型为bbii的黑色狗和基因型为BBII的白色狗进行杂交,F1的基因型为BbIi,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产生的F2中的基因型及比例是B_I_∶bbI_∶B_ii∶bbii=9∶3∶3∶1,其中B_ii表现为褐色,bbii表现为黑色,杂合褐色和黑色个体之比为Bbii∶bbii=2∶1。答案:B4.在一个双链DNA中碱基总数为m,腺嘌呤数为n,则下列有关结构数目正确的是( )①脱氧核苷酸数=磷酸数=脱氧核糖数=m ②碱基之间的氢键数为(3m-2n)/2 ③一条链中A+T的数量为n ④DNA中G的数量为m-n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③④ D.①②③解析:每个脱氧核苷酸分子含有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和一分子碱基,所以脱氧核苷酸数=磷酸数=碱基总数=m,①正确;A和T之间有2个氢键、C和G之间有3个氢键,则碱基之间的氢键数为3m-2n2,②正确;双链DNA中,A=T=n,则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一条链中A+T的数量为n,③正确;双链DNA中,碱基总数为m,腺嘌呤数为n,则A=T=n,则C=G=m-2n2,④错误。答案:D5.下图表示某二倍体生物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甲 乙A.这对同源染色体上共存在4对等位基因B.图示所有等位基因在遗传时均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C.图中茎高和花色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甲染色体上所示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该生物体内可全部观察到解析:图中染色体上只画出了部分基因,还有没画出来的基因,A项错误;同源染色体上的每对等位基因在遗传时均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项正确;控制茎高和花色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能自由组合,C项错误;因为基因存在显隐性,有显性基因存在时,隐性基因是不表现的,D项错误。答案:B6.某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且男性患者不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病发病率男女相当B.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来自父亲C.男性患者的双亲均表现为正常D.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只能传给女儿解析:该病发病率男性大于女性,A项错误;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来自母亲,B项错误;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且男性患者不育,患病男子的父亲不可能是患者且女性中只有携带者,没有患者,所以男性患者的双亲均表现为正常,C项正确;男性患者不育,不可能将致病基因传给下一代,D项错误。答案:C7.人体内一些正常或异常细胞脱落破碎后,其DNA会以游离的形式存在于血液中,称为cfDNA;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也会有细胞脱落破碎,其DNA进入孕妇血液中,称为cffDNA。近几年,结合DNA测序技术,cfDNA和 cffDNA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通过检测cfDNA中的相关基因进行癌症的筛查B.提取cfDNA进行基因修改后直接输回血液可用于治疗遗传病C.孕妇血液中的cffDNA可能来自脱落后破碎的胎盘细胞D.孕妇血液中的cffDNA可以用于某些遗传病的产前诊断答案:B8.下列与染色体变异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B.单倍体生物的体细胞只含有本物种配子的染色体组数C.人的5号染色体缺失会引起猫叫综合征D.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解析: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A项正确;单倍体是由本物种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体细胞内含有本物种配子的染色体组数,B项正确;猫叫综合征是人的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造成的,C项错误;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及排列顺序发生改变,D项正确。答案:C9.下列有关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适宜的条件下,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B.癌变前后,细胞的形态结构有明显差异C.原癌基因的功能是阻止细胞不正常增殖D.经常食用烟熏制品容易导致细胞的癌变解析:在适宜的条件下,癌细胞失去分裂次数的限制,能够无限增殖,A项正确;癌变前细胞一般具有特定的形态、结构,癌变后细胞一般变为球形,B项正确;抑癌基因的功能是阻止细胞不正常增殖,C项错误;经常食用腌制、熏制食品容易导致细胞的癌变,D项正确。答案:C10.在进行“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活动时,最好选择的疾病是( )A.唐氏综合征 B.艾滋病C.原发性高血压 D.红绿色盲解析:唐氏综合征为染色体异常遗传病,艾滋病为传染病,原发性高血压为多基因遗传病,这三种疾病不符合题意;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属于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符合题意。答案:D11.果蝇体色的黄色性状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显性基因控制野生颜色。在一个果蝇群体的样本中包括 1 021 只野生颜色雄蝇、997只野生颜色雌蝇和3只黄色雄蝇。该群体的基因库中黄色基因的频率约为( )A.0.099% B.0.148%C.0.586% D.无法计算解析:由题意可知,果蝇体色的黄色性状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由于野生颜色由显性基因控制,所以并不能确定997只野生颜色的雌蝇是纯合还是杂合,所以无法计算该群体的基因库中隐性基因(黄色基因)的频率。答案:D12.下列关于高等动物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以及受精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受精卵细胞核中的DNA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B.受精卵中的细胞质主要由卵细胞提供C.有丝分裂和受精作用维持了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D.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解析:受精卵细胞核中的DNA,一半来自卵细胞,一半来自精子,A项正确;在受精作用进行时,通常是精子的头部(主要含细胞核)进入卵细胞,尾部(主要含细胞质)留在外面,B项正确;精子和卵细胞是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因此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通过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是相同的,C项错误;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D项正确。答案:C13.(2023·湖北卷)人的某条染色体上A、B、C三个基因紧密排列,不发生互换。这三个基因各有上百个等位基因(例如:A1~An均为A的等位基因)。父母及孩子的基因组成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A、B、C 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遗传B.母亲其中一条染色体上基因组成是A3B44C9C.基因A与基因B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若此夫妻第3个孩子的A基因组成为A23A24,则其C基因组成为C4C5解析:儿子的A、 B、 C基因都是成对的等位基因,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儿子不会获得父亲的X染色体,基因数不应是6个,A项错误;若母亲的其中一条染色体上基因组成是A3B44C9,则女儿有A3B44C9来自母亲,A23B35C2来自父亲,符合题意, B项正确;人的某条染色体上A、B、 C三个基因紧密排列,不发生互换,故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C项错误;若此夫妻第3个孩子的A基因组成为A23A24,根据儿子的基因型A24A25B7B8C4C5推测,母亲的两条染色体是A24B8C5和A3B44C9;父亲的两条染色体是A25B7C4和A23B35C2,由于基因连锁遗传,则其C基因组成为C2C5,D项错误。答案:B14.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末端缺失的染色体因失去端粒而不稳定,其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连接在一起,着丝点分裂后向两极移动时出现“染色体桥”结构,如右上图所示。若某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出现“染色体桥”并在两着丝点间任一位置发生断裂,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移到细胞两极。不考虑其他变异,关于该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可在分裂后期观察到“染色体桥”结构B.其子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不会发生改变C.其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上连接了非同源染色体片段D.若该细胞基因型为Aa,可能会产生基因型为Aaa的子细胞答案:C15.某种苍蝇体内的酶(PM)能够分解杀虫剂T。为探究使用杀虫剂T后PM活性与该苍蝇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科学家进行了几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苍蝇的抗性与PM的高活性等因素有关B.在杀虫剂的诱导下,无抗性苍蝇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异C.长期在有杀虫剂的环境中,该苍蝇种群会逐渐形成适应D.杀虫剂通过作用于个体而使苍蝇种群的抗性基因频率增加解析:某种苍蝇体内的酶(PM)能够分解杀虫剂T,苍蝇抗性的产生与PM的高活性等因素有关,A项正确;杀虫剂T起选择作用,不起诱导作用,B项错误;长期在有杀虫剂的环境中,杀虫剂杀死不具有抗性的苍蝇,而留下的是具有抗杀虫剂能力的苍蝇,该苍蝇种群会逐渐形成适应,C项正确;通过C项可知,抗杀虫剂的个体逐渐留下来,故杀虫剂通过作用于个体而使苍蝇种群的抗性基因频率增加,D项正确。答案:B16.(2023·浙江6月选考)浙江省浦江县上山村发现了距今1万年的稻作遗址,证明我国先民在1万年前就开始了野生稻驯化。经过长期驯化和改良,现代稻产量不断提高。尤其是袁隆平院士团队培育成的超级杂交稻品种,创造水稻高产新纪录,为我国粮食安全做出杰出贡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在水稻驯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B.现代稻的基因库与野生稻的基因库完全相同C.驯化形成的现代稻保留了野生稻的各种性状D.超级杂交稻品种的培育主要利用基因重组原理解析:在水稻驯化过程中人工选择起主导作用,A项错误;现代稻是经过长期驯化和改良形成的,因而可推测现代稻与野生稻的基因库不完全相同,B项错误;驯化形成现代稻的过程中淘汰了一些不利性状,而保留了野生稻的优良性状,C项错误;超级杂交稻品种的培育借助于杂交育种,该过程的原理主要是基因重组,D项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17.(11分)下图表示真核细胞内某DNA片段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①~⑤表示物质或结构,a、b、c表示生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可能用到的密码子:AUG-甲硫氨酸、GCU-丙氨酸、AAG-赖氨酸、UUC-苯丙氨酸、UCU-丝氨酸)(1)图中a过程叫 ,需要 、 、模板和酶等基本条件,该过程最可能发生的变异是 ,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c过程进行的场所是 ,该过程以② 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⑤转运来的氨基酸的名称是 。 (3)c过程中,②上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题意可知,图中a过程叫DNA的复制,需要原料、能量、模板和酶等基本条件,该过程中有双链打开然后碱基发生互补配对的过程,该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差错,所以最可能发生的变异是基因突变,其意义是产生新基因的途径,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2)图中c过程是翻译,进行的场所是核糖体,该过程以②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根据⑤对应的密码子为UUC可知,转运来的氨基酸是苯丙氨酸。(3)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蛋白质。答案:(1)DNA的复制 原料 能量 基因突变 产生新基因的途径,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2)核糖体 mRNA 苯丙氨酸(3)可以在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蛋白质18.(12分)已知某昆虫(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的长翅与短翅、灰色翅与白色翅、正常翅与裂翅性状分别由基因A(a)、B(b)、D(d)控制。为研究它们的遗传方式,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实验一:选取一只灰色裂翅雌性昆虫和一只灰色裂翅雄性昆虫交配,F1雌雄昆虫均出现灰色裂翅∶灰色正常翅∶白色裂翅∶白色正常翅=6∶3∶2∶1。实验二:选取一只雌性长翅昆虫与一只雄性短翅昆虫杂交,F1中雌雄个体均表现为长翅∶短翅=1∶1。回答下列问题。(1)昆虫的短翅与裂翅 (填“是”或“不是”)相对性状。灰色翅对白色翅是 性状,判断依据是 。 (2)实验一中雄性亲本昆虫的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的基因型是 。 若让F1中的灰色裂翅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则其子代中白色裂翅占 。 (3)依据实验二无法确定长翅与短翅的遗传方式。要判断该对性状的遗传方式,可取F1中的 性状雌雄个体相互交配。①若 ,则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长翅为隐性性状; ②若 ,则A(a)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长翅为显性性状; ③若 ,则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长翅为显性性状。 解析:(1) 相对性状是同一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故昆虫的短翅与裂翅不是相对性状。(2) 6∶3∶2∶1为9∶3∶3∶1的变式,说明这两对相对性状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灰色对白色为显性,裂翅对正常翅为显性,灰色∶白色=3∶1,裂翅∶正常翅=2∶1,推测裂翅纯合致死(DD)。雄性亲本昆虫的基因型为BbDd,精原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的基因型是BD和bd或Bd和bD。若让F1中的灰色裂翅(B Dd)自由交配,子代中bb出现的概率为23×23×14=19,Dd出现的概率为23,故子代中白色裂翅(bbDd)出现的概率为19×23=227。(3)依据实验二无法确定长翅与短翅的遗传方式。要判断该对性状的遗传方式,可取F1中的长翅性状雌雄个体相互交配。①若子代雌雄均为长翅性状,无性别差异,则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长翅为隐性性状;②若子代长翅∶短翅=3∶1,且短翅的均为雄性,则A(a)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长翅为显性性状;③若子代雌雄表现均为长翅∶短翅=3∶1,则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长翅为显性性状。 答案:(1) 不是 显性 灰色翅与灰色翅杂交,后代出现了白色翅 (2) BD和bd或Bd和bD 227 (3)长翅 ①子代雌雄均为长翅性状 ②子代长翅∶短翅=3∶1,且短翅的均为雄性 ③子代雌雄表型均为长翅∶短翅=3∶119.(2023·浙江6月选考)某家系甲病和乙病的系谱图如图所示。已知两病独立遗传,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基因不位于Y染色体。甲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2500。回答下列问题。(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 ,判断依据是 。 (2)从系谱图中推测乙病的可能遗传方式有 种。为确定此病的遗传方式,可用乙病的正常基因和致病基因分别设计DNA探针,只需对个体 ________(填系谱图中的编号)进行核酸杂交,根据结果判定其基因型,就可确定遗传方式。 (3)若检测确定乙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同时考虑两种病,Ⅲ3个体的基因型可能有 种,若她与一个表型正常的男子结婚,所生的子女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为 。 (4)研究发现,甲病是一种因上皮细胞膜上转运Cl-的载体蛋白功能异常所导致的疾病,乙病是一种因异常蛋白损害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所导致的疾病,甲病杂合子和乙病杂合子中均同时表达正常蛋白和异常蛋白,但在是否患病上表现不同,原因是甲病杂合子中异常蛋白不能转运Cl-,正常蛋白 ;乙病杂合子中异常蛋白损害神经元,正常蛋白不损害神经元,也不能阻止或解除这种损害的发生,杂合子表型为 。 答案:(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Ⅱ1和Ⅱ2均无甲病,生出患甲病女儿Ⅲ1,可判断出该病为隐性遗传病,且其父亲Ⅱ1正常,若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则其父亲患病,故可判断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2 Ⅱ4 (3)4 2/459 (4)可以转运Cl- 患(乙)病20.(11分)下图为地雀进化、发展过程示意图,其中地雀A与地雀B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地雀C与地雀A、B之间不能互相交配。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存在生殖隔离的地雀类型是 。 (2)图Ⅱ时期,小岛和大陆的两个地雀种群的相关基因型种类和个体数如下表所示。①据表分析, 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高,判断依据是 。种群甲中基因a的频率为 。 ②已知上述生物物种每个个体有2×104对基因,每个基因的突变概率都是10-5,则种群甲中出现突变的基因数是 个。 (3)简述若干年后,小岛上由地雀B进化为地雀C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地雀A与地雀B可以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这表明地雀A与地雀B属于同一个物种,地雀C与地雀A、B之间不能互相交配,表明地雀C与地雀A、B之间产生了生殖隔离,它们并非同一物种。(2)①据表分析,甲种群的基因型种类比乙种群多,则甲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高;种群甲中基因a的频率=(22+4×2+12+2×3+8+2×2)÷200×100%=30%。②该种群中出现突变的基因数=100×2×2×104×10-5=40(个)。(3)若干年后,小岛上由地雀B进化为地雀C,原因是环境的变化及选择使种群内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基因频率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答案:(1)A与C或B与C(2)①甲 甲种群的基因型种类比乙种群多 30% ②40(3)岛上环境的自然选择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基因频率的变化达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C21.(16分)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利用玉米纯合雌雄同株品系M培育出雌株突变品系,该突变品系的产生原因是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Ts突变为ts,Ts对ts为完全显性。将抗玉米螟的基因A转入该雌株品系中获得甲、乙两株具有玉米螟抗性的植株,但由于A基因插入的位置不同,甲植株的株高表现正常,乙植株矮小。为研究A基因的插入位置及其产生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1)实验一中作为母本的是 ,实验二的F1中非抗螟植株的性别表现为 (填“雌雄同株”“雌株”或“雌雄同株和雌株”)。 (2)选取实验一的F1抗螟植株自交,F2中抗螟雌雄同株∶抗螟雌株∶非抗螟雌雄同株约为2∶1∶1。由此可知,甲中转入的A基因与ts基因 (填“是”或“不是”)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F2中抗螟雌株的基因型是 。若将F2中抗螟雌雄同株与抗螟雌株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取实验二的F1抗螟矮株自交,F2中抗螟矮株雌雄同株∶抗螟矮株雌株∶非抗螟正常株高雌雄同株∶非抗螟正常株高雌株约为3∶1∶3∶1,由此可知,乙中转入的A基因 (填“位于”或“不位于”)2号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2中抗螟矮株所占比例低于预期值,说明A基因除导致植株矮小外,还对F1的繁殖造成影响,结合实验二的结果推断这一影响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F2抗螟矮株中ts基因的频率为 ,为了保存抗螟矮株雌株用于研究,种植F2抗螟矮株使其随机受粉,并仅在雌株上收获籽粒,籽粒种植后发育形成的植株中抗螟矮株雌株所占的比例为 。 答案:(1)甲 雌雄同株(2)是 AAtsts 抗螟雌雄同株∶抗螟雌株=1∶1(3)不位于 抗螟性状与性别性状间是自由组合的,因此A基因不位于Ts、ts基因所在的2号染色体上 含A基因的雄配子不育 12 16项目父亲母亲儿子女儿基因组成A23A25B7B35C2C4A3A24B8B44C5C9A24A25B7B8C4C5A3A23B35B44C2C9甲基因型AATTAaTTaaTTAATtAaTtaaTtAAttAattaatt总数个体数2022420123982100乙基因型AATTAaTTaaTT个体数19616836400实验一:品系M(TsTs)×甲(Atsts)→F1中抗螟∶非抗螟约为1∶1实验二:品系M(TsTs)×乙(Atsts)→F1中抗螟矮株∶非抗螟正常株高约为1∶1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