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二单元 第4课 窦娥冤(节选)(7)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171033/0-172666958602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学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二单元 第4课 窦娥冤(节选)(7)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171033/0-172666958608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学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二单元 第4课 窦娥冤(节选)(7)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171033/0-172666958611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课件、学案及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4 窦娥冤(节选)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4 窦娥冤(节选)导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自主预习,课堂探究,课后拓展,核心素养专练,鸳鸯煞尾,参考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习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元曲基本的文学常识,分析戏剧冲突。
2.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窦娥的心理并能够用语言表述。
3.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够改编剧本并进行剧本的角色扮演。
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窦娥的人生经历,分析窦娥的人物形象并体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自主预习】
1.中国古典戏剧概述:
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而且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位置,它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花部等四种基本形式。
2.“苌弘化碧”“六月飞雪”“东海孝妇”典故的出处:
①“苌弘化碧”出自《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而为碧。
②“六月飞雪”出自《太平御览》:邹衍事燕惠王尽忠,左右谮之王,王系之狱。仰天哭,夏五月为之下霜。
③“东海孝妇”出自《汉书•于定国传》: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甚谨。姑欲嫁之,终不肯。姑谓邻人曰:“孝妇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姑自经死。姑女告吏:“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上府,于公以为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必不杀也。太守不听,于公争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因辞疾去。太守竟论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
3.下列哪一作品的作者是关汉卿?( )
A.《倩女离魂》B.《汉宫秋》
C.《墙头马上》D.《救风尘》
4.关汉卿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另外三家的姓名分别是: 、 、 。
5.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刽子手( )提防( )
前合后偃( )苌弘化碧( )
6.请你简要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堂探究】
一、小组合作探究:“我眼中的窦娥——我给窦娥画像”
1.画像特征一:窦娥的矛盾心理。
请你简要分析一下窦娥矛盾心理的变化过程。
2.揭示画像特征一:窦娥矛盾心理背后的原因实质。
从窦娥的语气我们可以看出窦娥悲哀又怨气冲天,既哀伤又不甘,窦娥身上的矛盾是通过哪些戏剧冲突表现出来的?由此看出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3.画像特征二:窦娥之善
有人说窦娥的善良是一种牺牲,是人性善的体现,也有人说窦娥的善是“愚善”,你眼中的窦娥你想画成什么样呢?
4.情境任务:“为窦娥画像”
2020年南京大剧院为了纪念关汉卿诞辰800周年,进行巡回演出,演出剧本为《窦娥冤》,我们全体高一学生准备集体观看。结合我们高一年级的学习任务,我校从今日开始,面向全体高一同学征稿,主题为“我眼中的窦娥”。
“我眼中的窦娥”情景写作:
【课后拓展】
阅读完整版《窦娥冤》和关汉卿的其他作品,如《望江亭》《单刀会》《救风尘》等,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
【核心素养专练】
阅读《窦娥冤》第四折(节选)①,完成题目。
【梅花酒】你道是咱不该,这招状供写的明白。本一点孝顺的心怀,倒做了惹祸的胚胎。我只道官吏每还复勘②,怎将咱屈斩首在长街!第一要素旗枪鲜血洒,第二要三尺雪将死尸埋,第三要三年旱示天灾:咱誓愿委实大。
【收江南】呀,这的是“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痛杀我娇姿弱体闭泉台,早三年以外,则落的悠悠流恨似长淮。
……
【鸳鸯煞尾】从今后把金牌势剑从头摆,将滥官污吏都杀坏,与天子分忧,万民除害……嘱咐你爹爹,收养我奶奶。要怜他无妇无儿,谁管顾年衰迈!再将那文卷舒开,(带云)爹爹,也把我窦娥名下,(唱)屈死的于伏罪名儿改。
【注】①这是《窦娥冤》第四折后部分,也就是全剧结尾部分。这是窦娥向其父窦天章——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诉说冤情后的三段唱词,它带有总结全剧、揭示主旨的意味。②复勘:对已经判定的司法案件的进一步审核。
1.【梅花酒】曲中“我只道官吏每还复勘,怎将咱屈斩首在长街”这一句唱词比第三折中的“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这一句揭露得更深刻,试简析之。
2.【收江南】曲中“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是将俗语“八字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改写而成的,前者比后者反映的当时现实更深刻,结合课文简析之。
3.怎样认识关汉卿在【鸳鸯煞尾】一曲中开出的治世药方——“从今后把金牌势剑从头摆,将滥官污吏都杀坏,与天子分忧,万民除害”?
4.【鸳鸯煞尾】曲中“嘱咐你爹爹,收养我奶奶。要怜他无妇无儿,谁管顾年衰迈”再一次展示了窦娥善良的心灵,请联系窦娥悲剧简析之。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元曲基本的文学常识,分析戏剧冲突。
2.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窦娥的心理并能够用语言表述。
3.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够改编剧本并进行剧本的角色扮演。
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窦娥的人生经历,分析窦娥的人物形象并体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自主预习】
1.元杂剧四大爱情剧(作品以及作者): 、 、 、 。
2.元杂剧四大悲剧(作品以及作者): 、 、 、 。
3.【端正好】表现了窦娥怎样的思想感情?
4.【滚绣球】表达了窦娥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堂探究】
一、小组合作探究:作者眼中的窦娥——关汉卿给窦娥画像
1.画像特征一:有抗争意识的,守心守贞烈女。
熟读《端正好》《滚绣球》两首曲子,分组讨论合作,把下面的表格填好。
2.画像特征二:地位卑弱低下
窦娥如果不怕连累婆婆,冤案还会不会发生?
3.画像特征三:感天动地,冤情昭雪
合作讨论:窦娥不想不明不白地死去,于是她发下三桩誓愿。作者为何安排这三桩誓愿?请从三桩誓愿的时间、空间、地点及监斩官态度来完成下面的表格。
二、朗读【端正好】【滚绣球】,并思考问题。
1.【滚绣球】中引用了什么典故?有何作用?
2.【滚绣球】中有一句话揭露了社会的严重不公,是哪一句?
3.窦娥是被昏聩的官吏屈判成杀人死罪的,为什么要指斥天地鬼神?
4.找出该层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课后拓展】
1.曲中三桩誓愿的顺序可以颠倒吗?请从每桩誓愿的目的角度说明理由。
2.根据所掌握的窦娥的性格特点,为窦娥写一副挽联:
上联:贞洁敬孝,哀怨感天雪飞六月;
下联: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自主预习】
3.D【解析】《倩女离魂》作者是郑光祖;《汉宫秋》作者是马致远;《墙头马上》作者是白朴。
4.马致远 白朴 郑光祖
5.guì dī yǎn cháng
6.窦娥被押赴刑场。临刑前,窦娥为表明自己冤屈,指天立誓,死后将血溅白练而血不沾地、六月飞霜(降雪)三尺掩其尸、楚州亢旱(大旱)三年,结果全部应验。
【课堂探究】
一、1.矛盾心理:悲伤——埋怨——痛苦——不甘;复杂原因:受刑——受冤——受难——无奈。
2.文本中窦娥身上的戏剧冲突体现在:①清白善良的窦娥却遭到张驴儿诬陷毒死他的父亲;②窦娥本想依靠衙门洗清自己的冤屈,却反而被判以死罪;③窦娥渴望清清白白地活着,却怕连累婆婆,自己心甘情愿担当死罪;④窦娥劝婆婆不要喊冤,自己却充满怨气。反映的社会现实:①反映当时社会上强欺弱、恶欺善的现实;②反映了当时吏治的黑暗,官吏的昏聩,贪赃枉法;③表现了窦娥的孝顺和善良;④表现窦娥的不甘与反抗。
3.面对封建社会的黑暗,窦娥作为被压迫的对象,一个弱女子不甘心命运的安排,勇于对抗,不失刚烈与贞操,然而她又是一个极致温顺善良的孝女,品性纯良,至美至真。随着曲中矛盾的一层层展开激化,窦娥的形象在逐渐丰满的过程中,我们渐渐看到一个真正的封建礼教下的“孝子贤孙”,不惜牺牲生命也会捍卫对长辈的孝道观,善良纯美的性格下却是无尽的悲哀。纵观整曲,窦娥的“孝”一方面是对父亲的孝,一方面是对蔡婆婆的孝。窦娥的“孝”一方面出于封建纲常思想的耳濡目染,一方面又是人物骨子里的善良使然。关汉卿在剧情的展开过程中处处渲染,刻意突出,一系列的行为可谓是感天动地,然而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来看,放高利贷的蔡婆婆是促使窦娥父亲无法维持生计的无情者,是引进张驴儿父子导致窦娥丧命的罪魁祸首。窦娥的孝顺,已到了盲目甚至愚昧的程度,真是可以叫今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了。
4.略
【课后拓展】
略
【核心素养专练】
1.“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这仅仅是对当时司法黑暗的揭露,“不打不招”这是当时司法审理案情时采用的首要方法,这方法不知使多少人屈打成招,冤死在刑棒下。而“我只道……斩首在长街”这一句揭露了官吏们敷衍公事、草菅人命的罪恶。昏庸的官吏审理案件往往根据屈打成招的口供就草率判案,而公正的官吏则不轻信这屈打成招的供词,还要进行复勘才最终定案。所以后一句比前一句揭露更深刻。
2.后者仅仅揭露贪赃枉法的现象,而前者进一步揭露了贪赃枉法造成的严重后果,指出元代黑暗社会无官不贪、无案不冤的社会现象。《窦娥冤》就是典型的一例,用前者更符合文章的故事情节,同时它进一步对封建吏治进行鞭挞谴责。
3.这表现了关汉卿变革黑暗现实、改造吏治的渴望,但却把这一理想寄托在皇帝身上,这表明关汉卿无法摆脱时代的局限,无法超越历史。
4.这几句唱词进一步表明了窦娥那一颗金子般的心。她孝顺婆婆至死不变。除了平反冤案外,她想的不是自己,而是无依无靠的婆婆。这样使窦娥孝顺、善良的品格再一次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同时,它加重了窦娥悲剧的悲剧性和对黑暗社会的批判力量。一个具有为他人甘愿做出自我牺牲的弱妇,却无端地被黑暗势力所吞噬,真、善、美被假、恶、丑无情地扼杀掉,这又是一个怎样的社会悲剧啊!这大概就是《窦娥冤》感天动地、震撼人心的地方。
第二课时
【自主预习】
1.《拜月亭》关汉卿 《墙头马上》白朴 《西厢记》王实甫 《倩女离魂》郑光祖
2.《窦娥冤》关汉卿 《汉宫秋》马致远 《梧桐雨》白朴
《赵氏孤儿》纪君祥
3.表现了窦娥满腹冤屈与怨恨。
4.既表达了窦娥对天地不公的不满,又表现了窦娥的反抗精神。
【课堂探究】
一、1.
2.如果窦娥不怕连累婆婆,婆婆也会被屈打成招,到那时,杀头的虽不是窦娥,却会是其婆婆,仍旧是一件大冤案。卑弱而善良的老百姓只能以牺牲自己来救助无辜的他人,是无法阻止冤案的发生的,因为制造冤案的是当时社会上强大的黑暗势力和官吏的贪赃枉法,腐朽昏聩。
3.
续 表
二、1.引用了“盗跖颜渊”的典故。孔子七十名得意的学生里,只有颜渊被推重为“复圣”,然而颜渊总是穷困缠身,连粗劣的食物都吃不饱,最终过早地死去了。盗跖成天杀无辜的人,烤人的心肝当肉吃,凶残放纵,聚集党徒几千人在天下横行,竟然长寿而终。这里运用“盗跖颜渊”的典故来指责天地好坏不分,黑白颠倒。
2.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3.对天地鬼神的指斥,实际上是对黑暗社会的控诉与抗议,对当时社会法制和统治秩序的否定。直抒胸臆,高亢激越,酣畅淋漓地表达了主人公的满腔怨恨,体现了抒情性。
4.对比以及对偶句、反问句等的运用,不仅使主人公的满腔怨恨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而且句式整齐,节奏鲜明,具有强烈的表达效果。
【课后拓展】
1.不行。第一桩是希望在场的人立刻了解她的冤情;第二桩让白雪覆盖她纯洁的躯体,表明她的清白;第三桩是要楚地亢旱三年,为的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这不仅证明自己的冤屈且希望上天惩治邪恶。这三桩誓愿,一愿比一愿深刻,一愿比一愿强烈,层层深入,不可颠倒。
2.刚烈争抗,悲愤动地亢旱三年。
曲牌
体现情感的关键词
窦娥形象(情感)
作者情感与态度
端正好
滚绣球
内容
时间
地点
监斩官态度
期望
体现情感的关键词
窦娥形象(情感)
作者情感与态度
没来由、不提防
受冤深重,满腔怨恨
对窦娥遭遇的同情和愤怒
天地也(三次)、可怎生、你(两次)、却原来、只落得
信赖(天地)——怀疑(天地)——控诉(天地)——无奈悲愤。
借窦娥之口抒发自己的愤怒:对现实社会黑暗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
内容
血溅白练
六月飞雪
亢旱三年
时间
瞬间
一段时间
三年,时间越来越长
地点
法场
荒野
山阳,范围越来越广
监斩官态度
答应
不信
呵斥,态度越来越强烈
期望
她希望刑场上的人们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
她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在上天得到反应。
她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得到伸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4 窦娥冤(节选)学案,共6页。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4 窦娥冤(节选)学案设计,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参考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4 窦娥冤(节选)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知识链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过手训练,参考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