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师备课专用教学设计(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大雁归来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大雁归来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教学开展,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理解说明顺序。
2.感受作者的情怀,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
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身边各种生命形态的尊重。
一、导入新课
有一种动物,每年春秋两季,人们都可以看到它们在天空中仿佛书写着苍劲有力的“人”字或“一”字,同学们能猜出这是什么动物吗?(学生:大雁。)没错,这就是秋寒南征、春暖北归的大雁。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美国生态学家利奥波德的脚步,一起走进大雁的世界,和大雁来一次亲密接触吧!
二、教学开展
1.目标任务一:搜集资料,扫清障碍。
◎字词积累。自由朗读,结合课后的“读读写写”掌握“缄默”“迁徙”等重点字词。
可参见《创优作业·背记手册》本课字词部分。
◎作者简介
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生态学家、科普作家,现代环境保护主义的先驱,被誉为美国“生态伦理之父”。其著作《沙乡年鉴》融哲理与文学于一体,蕴含了丰富的生态哲学观,一直被视为生态文学的典范之作,也被奉为环境保护运动的经典著作。
◎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沙乡年鉴》(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侯文蕙译。作为一位环保主义者,为了更好地体验和研究生态平衡,1935年,利奥波德在威斯康星河畔买下了一个废弃的农场。在此后的十几年里,这个被称作“沙乡”的地方,就成了他及家人亲近自然的世外桃源。在这里他写出了《沙乡年鉴》,《大雁归来》就是其中的一篇。
2.目标任务二:筛选信息,理清顺序。
◎沙乡的大雁归来了,请作为研究者的你做一份有关大雁的观察记录表。
观察记录表
[参考答案]①3月 ②沙滩和沼泽边 ③玉米粒 ④六只或以六的倍数 ⑤中国海→西伯利亚
小结:文章虽短,却记叙了不少关于大雁北归的知识,如大雁归来的时间、地点,特别是作者通过观察,注意到大雁的飞行路线之直,还发现每支雁队多半是“六只或以六的倍数组成”,从而说明它们是“一些家庭”或“一些家庭的聚合体”,这些都为读者所未闻,读来有一种“发现的快乐”。(知识性)
◎自主阅读课文,在课文旁边批注,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样的大雁。
【示例】①冬天的大雁;②从南方归来的大雁;③觅食的大雁;④哀鸣的孤雁;⑤成群结队的大雁;⑥四月夜间鸣叫的大雁;⑦集会时的大雁;⑧向大地洒下野性诗歌的大雁;⑨富有联合观念的大雁;⑩每年三月,吹起联合的号角的大雁……
◎根据文章描写的大雁归来的旅程,可以看出本文是按什么说明顺序来写的?
本文大致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大雁的行为是如此丰富,将找到的有关大雁行为的信息,按旅程远近、栖息地、组队、觅食、“集会”与鸣叫等进行分类整理。整理后,你发现了什么?
【示例】旅程远近——直线飞行200英里——坚强、守信;
栖息地——沼泽地、池塘边——充满灵性;
组队、觅食、“集会”与鸣叫等——具有团结精神,互相关爱。
3.目标任务三:品味语言,感悟情怀。
◎找出对大雁的称呼,体会其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
“我们的大雁”“我们的春雁”等称呼,不仅说明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而且说明在作者的心目中,大雁就像自己的朋友一样亲切。
◎找出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句子,从修辞角度赏析。
句子:
①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
②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
③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个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
④与秋天一样,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做一次旅行,但绝不是偷偷摸摸进行的……都有一场高声而有趣的辩论,而每次返回之前的争论则更为响亮。
⑤返回的雁群,不再在沼泽上空做试探性的盘旋,而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中落下来,并向下面欢呼的鸟儿们伸出双脚。
赏析:
①“拐来拐去”“低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出大雁机敏、活泼、警觉和在休战期的自在快乐,表现出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②这一句把大雁比作客人,表现出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动词“溅起”“抖掉”用得生动逼真,生动形象地说明大雁归来预示着万物已经摆脱了冬日的严寒,温暖的春天已经来临。
③“邀请”一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大雁之间的联络,表明大雁的聪慧,同时我们从大雁身上可以看到一种美好的友情。
④“旅行”“辩论”“争论”等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雁的情态描绘得贴切传神,体现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⑤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大雁比作凋零的枫叶,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大雁从盘旋到着陆时的悠闲姿态。
◎找出运用对比的手法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句子:
①如果一只主红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就不那么容易了。
②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
分析:
①这句话通过大雁和主红雀、花鼠的对比,说明大雁对春天感应的准确性,突出了大雁迁徙的坚定不移。
②这句话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乌鸦与大雁飞行的轨迹进行比较,更有力地说明了大雁坚定不移的信念,也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小结:浓郁的抒情色彩是文章的一大特色,作者始终以拟人化的笔法描写大雁,字里行间注满爱鸟之情。作者对大雁的迁徙飞翔由衷钦敬,为大雁担惊受怕,为丧失亲人的孤雁的不幸而悲哀伤痛,更为大雁归来而欣喜欢乐,对大雁的一切生命活动,从觅食到鸣叫,无不由衷喜爱。这种浓郁的抒情性,正是文章感染力的一个主要源泉。
4.目标任务四:拓展延伸,内化思想内涵。
◎作者对大雁及大雁的声音饱含深情,是因为他在这里,在大雁身上寻找到了一些失去的东西。结合文章内容,思考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了哪些失去的东西。
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了善性、友情、亲情,找到了联合的观念,找到了大自然的诗情。
◎如何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在深切喜爱大雁的情感背后,是作者对于人类、对于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厚重反思。 作者将大雁视作人,从大雁身上看到人的精神品格,这体现了他的“生态伦理学”观念,即把人类看作是自然共同体中的平等一员和公民,敬重这个自然共同体中的每一个成员。
◎开展课外活动
(1)了解大雁,制作“大雁档案”。
搜集整理与大雁相关的知识,如大雁的分类、体貌、习性等生物学知识,大雁的文学形象,等等;结合图片与视频,制作“大雁档案”。
(2)了解“爱鸟者”,尝试做个“爱鸟者”。
许多热爱自然、喜爱鸟类的人们,定期到野外观察鸟儿,记录它们的活动,为它们绘制或拍摄图片,以这种活动增进了人们对它们的了解,拉近了人类与鸟儿的距离。可以介绍相关的知识,并在日常生活中多多观察,学习本篇作者的做法,写一写“观察手记”。
结束语:我们今天学习了如何写好一则科学观察笔记,也收获了很多思想上的启发。愿我们都能做一名环境的观察者,地球的思考者,维护自然和谐的实践者!让我们用努力使所有的美好一起归来!
三、作业布置
请尝试运用抒情笔调,将本文改编成一首诗歌。
本文是一篇科学观察笔记,记录了大雁归来过程中的种种细节,大致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安排的,通过自主阅读梳理内容即可完成。本文知识性、抒情性与思想性的结合是重要特色,因此在教学设计中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三者是如何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作者记录大雁的归来,字里行间洋溢着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的核心,就是将大雁看作自己的伙伴,看作与人类相同的自然共同体中的一个成员,而在这深厚感情的背后则是作者对于人类自身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反思。因此,在教学设计中结合具体语句,引导学生感悟体会这一核心思想情感。
延伸拓展的内容多角度巩固了课内知识,拓展了学生的认知空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关联能力。观察地点:沙乡 观察时间:3月 观察对象:大雁
物种属性
大雁,又称野鹅,属鸟纲,鸭科,是雁亚科各种类的通称。它是大型候鸟,在中国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迁徙的时间
每年①_______________,北归,飞回威斯康星州;每年11月,南飞。
北归的保障
威斯康星州规定3月为禁猎期。
北归的行为
大雁是杂食性水禽,常栖息在②_______________,采食③_______________等。它们热情十足,低空飞行问好;在沼泽中集会,喧嚷辩论。
雁群的组合规律
雁群是一些家庭或一些家庭的聚合体,多为④_______________组成。
常见的迁徙路径
1.⑤_______________ 2.幼发拉底河→伏尔加河 3.尼罗河→摩尔曼斯克4.林肯郡→斯匹次卑尔根群岛
大雁迁徙的意义
是自身生命历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利于植物生命的延续和扩散;是自然的,有着深刻的精神内涵。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雁归来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化身大雁,入文悟情,聚焦“我们”,探究深意,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雁归来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雁归来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导入,扫清阅读障碍,一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小结与反思,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