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雁归来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雁归来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化身大雁,入文悟情,聚焦“我们”,探究深意,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理解说明顺序。
2.感受作者的情怀,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
3.热爱自然,尊重生命。
教学工具:教案,ppt
新课导入
大雁是秋寒南征、春暖北返的候鸟,据说它还能传递书信,因此很容易牵动人们的羁旅愁情、岁月之感。自古以来,诗人们睹雁伤情或托雁寄怀,留下了许多伤感的咏雁作品。
你能想出几句关于大雁的诗?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初读课文,绘表识雁
1. 初步介绍《沙乡年鉴》。
《大雁归来》选自《沙乡年鉴》,是利奥波德的一本科学观察笔记,记录了作者在威斯康星沙乡农场一年的观察。
2. 默读课文,圈划关键字句,完成下列大雁的介绍卡片。
观察者: 观察对象: 观察地点:
飞行距离: 飞行特点:
第3段:11月份大雁南飞,一声不响。
第 4、5 段:3月份 。
第 6 段:春雁 。
第 7 段:孤雁的共性 。
第 8 段:从数字分析中发现, 。
第 9 段:4月份的夜间 。
第 10 段:白头翁花盛开的时候,大雁集会逐渐少下来。
第 11 段:大雁的 是全球性的。
3.根据文章描写的大雁归来的旅程,可以看出本文是按照什么说明顺序来写的?
本文大致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小结:通过筛选关键信息,我们似乎拥有了利奥波德的一双眼睛,进一步了解到了有情有趣的大雁。而这些信息又是基于利奥波德多年如一日的耐心观察。利奥波德真是一位细致耐心的生态观察家。
三、化身大雁,入文悟情
1.其实我们要了解大雁,有多种途径,查《辞海》就是一种很便捷的方式。读一读以下《辞海》中对雁的介绍,说说它与课文语言表达不同之处。
预设:《辞海》的表达客观严谨,是典型的说明性的文字;而《大雁归来》的语言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具有明显的文学性、抒情性。
2. 再次默读课文,化身大雁,说说哪些句子你最能感受到利奥波德对你独特的情感?(提示:可从作者对大雁的称呼、说明方法、修辞手法、描写和抒情性语句中寻找。)
预设:
A拟人
(1)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他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
品析: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我”的兴奋、轻松的情态,特别是“低语”“问好”,“我”也有了人的情态,仿佛作者他能够听懂“我”在说什么!我真的能感受他对“我”的喜爱之情。
(2)从早到晚,它们一群一群地喧闹着往收割后的玉米地飞去。每次出发之前,都有一场高声而有趣的辩论,而每次返回之前的争论则更为响亮。
品析:这里,把“我们”的叫声称为一场场辩论,并且还能懂得“我们”辩论的有趣。作者真是“我们”的知己,我读到了他对“我们”的喜爱之情。
(拟人在文中比比皆是,随学生找到而分析)
B对比:
(1)如果一只主红雀对着暖流如果一只花鼠想出来晒太阳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就不那么容易了。
品析: 这里把“我”和主红雀以及花鼠作对比,突出了“我”飞行的坚定,字里行间满满的对“我”的赞美之情。
(2)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
品析:这里把“我”和乌鸦进行对比,不余遗力地突出“我”飞行的笔直,能读到对“我”的赞美和喜爱。
(3)换句话说,雁群是一些家庭,或者说是一些家庭的聚合体,而那些孤雁正好它们是丧失了亲人的幸存者。单调枯燥的数字竟能如此激发爱鸟者的感伤。
品析:这里把群雁和孤雁进行了对比,作者关注着我们之中那一些可怜孤独的家伙,我能读到他为这群孤雁而感到难过。
追问:顾鸟的境遇又是谁造成的呢?
预设:是猎杀者,这里还包含着爱鸟者和猎杀者的对比,不仅表达作者对大雁的爱护,还有对猎杀者的憎恶和批判。
(4)1943年的开罗会议上然而,大雁的这种联合观念已经有很长时间了。
品析:这里把“我”和人类进行了对比,写出了“我”竟然比人类还具有团结的智慧,不仅表达了对“我”的喜爱和赞美,还有一种深深的佩服。
C关键字词:
(1)1946年4月11日,我们记录下来的大雁是642只。
品析:你瞧,“642”只,作者记录的那样细致,足以折射出他对“我”的喜爱之情。
(2)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
品析: “抖掉”一词,“冬天”本是无形的,但是这里化无形为有形,使之有了重量,可以被“我”的到来抖掉,写出了“我”就是春天的使者,带来了温暖和希望。其中蕴含着作者对“我”的喜爱啊。
(3)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3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品析:“有益无损”直接表达了作者对“我”的赞美,赞美“我”带来了物种的传播,带来了希望和温暖。而“野性”表现了“我”在禁猎期的自由自在啊。“诗歌”一词,让我感受到“我”的行为在他眼中充满着诗意的美,他是多么喜爱“我”啊。
小结:浓郁的抒情色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作者或直抒胸臆,或含蓄抒情,以拟人化的手法细致地描写大雁,字里行间都注入了充沛的情感。我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又充分感受到了文学艺术的魅力。而作者的这种写作方法,也正是同学们在写作实践中需要学习和借鉴的。
四、聚焦“我们”,探究深意
1. 说明性文章可以承载丰富的情感。本文作者在介绍大雁时,是怎么称呼这些大雁的?蕴含着他怎样的思想情感?
称呼:我们的大雁,我们的春雁。
2.追问:文中的“我们”到底是指谁呢?
预设:指作者和大雁,指作者和他的学生
3. 补充资料(PPT呈现),再次思考“我们”的含义。
利奥波德被称为生态伦理之父,在《沙乡年鉴》中,他提到一种新的伦理及土地伦理,他认为土地不单单指土壤,它还包括水、植物和动物,当然也包括人这些因素一起组成了土地共同体,作为共同体的成员,他们之间不单有竞争关系,还需要合作,这种合作关系就需要伦理来调整,因此土地伦理可以说是一种维持土地共同体的伦理,是一种可持续的观念。
预设:“我们”是指土地,指植物、动物、人构成的自然共同体。
课文的题目叫《大雁归来》,作者呼唤的仅仅是大雁的归来吗?
作者呼唤的还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的归来!
小结:读到这里,我们发现利奥波德不仅是细致的生态观察家,是一个笔法灵动的文学家,是一个有着浪漫情怀的爱鸟者,还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思考人类与自然关系,有大格局、大情怀的“自然之子”!
五、课堂总结
作者以《大雁归来》为题,想用“归来”表达企盼,希望人们保护大雁,保护野生动物,呼吁人们放弃征服者的角色,把动物当成朋友,与它们共生共荣,和谐共处。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雁归来教学设计,共3页。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雁归来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大雁归来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品读“野性”,研读“诗歌”,感悟“情怀”,朗诵结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