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专题03 诗歌形象之事物形象(配套练习解析版)-2024高考语文复习之古诗考点精讲精练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专题03 诗歌形象之事物形象(配套练习解析版)-2024高考语文复习之古诗考点精讲精练第1页
    专题03 诗歌形象之事物形象(配套练习解析版)-2024高考语文复习之古诗考点精讲精练第2页
    专题03 诗歌形象之事物形象(配套练习解析版)-2024高考语文复习之古诗考点精讲精练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03 诗歌形象之事物形象(配套练习解析版)-2024高考语文复习之古诗考点精讲精练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3 诗歌形象之事物形象(配套练习解析版)-2024高考语文复习之古诗考点精讲精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画眉禽
    文同
    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
    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欧诗和文诗题目大体相同,都是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
    B. 欧诗所写的画眉鸟在花木间自由飞行,文诗中的画眉鸟则在笼中饲养。
    C. 欧诗认为鸟笼内外的画眉鸟,其鸣叫声有差别,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
    D. 欧诗中的“林间”与文诗中的“千岩万壑”具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含意。
    【答案】C
    【解析】C.“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说法错误。文诗中先说笼中的画眉鸟在窗边清风中鸣叫,初听之时,声音还是来自“高笼”之中;但等到诗人了却简单的公事,众人散尽之后,衙署清幽安静,此时再听画眉鸟的鸣声,则如同置身于“千岩万壑中”一般。因此,文诗也认为画眉鸟在“高笼”中与在山林之间的鸣声是有差别的,对此有所涉及。
    (2)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
    ①欧诗托物言志,通过对比画眉鸟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叫声,将画眉鸟作为寄托情怀的对象,抒发的是诗人归隐山林、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感情。②文诗对画眉进行侧面描写,通过对比“公庭事简人皆散”前后对画眉鸟鸣声的听觉感受,衬托出了诗人高洁出尘、闲散淡泊、襟韵洒落的人物形象。
    【解析】这道题考点为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事物形象
    欧诗以画眉鸟为直接描写对象,托物言志,画眉鸟在山林花丛中叫声婉转动听,而笼中画眉的叫声不及山间画眉鸟的声音歌动听。通过对比画眉鸟在“山花红紫树高低”和“锁向金笼”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中的叫声,将画眉鸟作为寄托情怀的对象,抒发的是诗人归隐山林、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感情。
    文诗虽以画眉为题,但并未具体地描写画眉鸟的形象和叫声,而是进行侧面描写,重点渲染了“公庭事简人皆散”之后,初听上去仍在“高笼”中的画眉鸣声此时听起来却如同置身于“千岩万壑中”,悠远空旷,清幽寂静。本诗通过对比“公庭事简人皆散”前后对画眉鸟鸣声的听觉感受,衬托出了诗人高洁出尘、闲散淡泊、襟韵洒落的人物形象。
    二、(2019·北京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①
    陈与义
    其一
    巧画无盐②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
    从教③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
    其四
    含章④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兔毫。
    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⑤。
    【注】①五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②无盐:战国时齐国丑女钟离春。③从教:任凭。④含章:即含章殿,传说南朝时宋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头形成美妆。⑤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名手。
    (1)题画诗往往包含“画外音”。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一首反映了诗人爱好清姝、不喜浓艳的审美追求。
    B.第一首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颠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
    C.第二首联想到古代公主的梅花妆,表现梅花的富贵气质。
    D.第二首比较画梅和相马的相似点,说明艺术来源于生活。
    【答案】A
    【解析】B项,第一首诗第三、四句,说的是无论现实中还是水墨画中的桃李都比不上梅花高雅,并没有讽刺现实中颠倒黑白的人,因此属于过度解读。
    C项,借公主的梅花妆来体现画作之美,但富贵气质是公主身份带来的,与梅花无关。
    D项,相似点在于重神而不重外形,无法体现出艺术来源于生活,前后无关。
    (2)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答案】
    认识:不施色彩,只用水墨,重视神韵而不拘泥于形貌(或:重“意足”而轻“颜色”,强调意趣而不求形似)。
    不同:①第一首侧重于赞美墨梅的清姝气质。②第二首侧重于赞美画家高妙的艺术造诣。 【解析】
    其一“清姝”二字表现了作者对墨梅画的喜爱,其四“意足”二字表明了作者的审美倾向。两首诗,其一侧重赞叹墨梅的清姝气质,其四侧重赞美画家技艺之高超。
    三、(湖南省衡阳市八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题目。
    宣上人远寄和礼部王侍郎放榜后诗,因而继和①
    苏 轼
    礼闱新榜动长安,九陌人人走马看。
    一日声名遍天下,满城桃李属春官。
    自吟白雪诠词赋,指示青云借羽翰②。
    借问至公谁印可,支郎天眼定中观③。
    【注】①礼部王侍郎主持科举考试,放榜后,广宣和尚作诗祝贺,刘禹锡也以此诗酬和。②羽翰:翅膀。③《高僧传》记载,高僧支谦长得黑瘦细长,眼白多而眼睛呈黄色,当时人说他“支郎眼中黄,形躯虽细是智囊”。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诗歌的一、二句描述科举考试榜单发出后长安一片轰动,大街小巷上人们争相观看的热闹场面。
    B. 第五句的“白雪”一词运用阳春白雪的典故,赞颂王侍郎文章高雅,能够承担起科场选才的重任。
    C. 第六句的“青云”比喻高官显爵,整句话的意思是祝愿王侍郎借这次科考的助力在官场青云直上。
    D. 尾联用佛典写广宣和尚,在称赞王侍郎的同时也赞美了广宣和尚修为高深,体现出作者与两人的友情。
    【答案】 C
    【解析】C.“祝愿王侍郎借这次科考的助力在官场青云直上”错误,结合“指示青云借羽翰”可知,应该是赞扬王侍郎愿意青睐晚辈,借自己的翅膀以帮助举子青云直上。
    (2)“桃李”是诗中常见的意象,本诗颔联中的“桃李”与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中的“桃李”,手法和用意均不相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答案】
    ①陶诗中的“桃李”是实写,指屋前种植的桃树和李树,意在表现归隐田园之乐;②刘诗中的“桃李”运用虚写,比喻科举中第的举子,意在赞扬王侍郎善于选拔人才的功绩。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和意象作用的能力。
    结合“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可知,生长茂盛的榆树柳树遮蔽了后屋檐,桃树李树整齐的栽种在屋前。“桃李”是对院中桃树梨树的实写,意在表现归隐田园之乐。
    结合“一日声名遍天下,满城桃李属春官”可知,一日内榜上有名的学子扬名天下,而这满城的得意门生皆有王起之功。“桃李”,比喻所栽培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这里指新榜进士。运用虚写,意在赞扬王侍郎善于选拔人才的功绩。
    四、(广东省江门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桂
    [唐]李白
    世人种桃李,皆在金张门。
    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
    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
    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
    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
    咏 桂 花
    [宋]吕声之
    独占三秋压众芳,何咏橘绿与橙黄。
    自从分下月中种,果若飘来天际香。
    清影不嫌秋露白,新业偏带晚烟苍。
    高枝已折都生[注]手,万斛奇芬贮锦囊。
    【注】郄生,指《晋书·邻诜传》中邻诜举贤良对策第一。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李白的这首咏桂诗,全文只有一个“桂”字,寓意却极其深刻,主要用直抒胸臆的方式抒发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B. 李诗写桂树虽然生长在无人问津之地,却绿叶繁茂,根柢芬芳,清阴怡人,劝告后人在自家院子多种一些。
    C. 吕诗首联“独”字突出了桂花一家独秀,别无对手;“三秋”表明时间之长;“压”字显得桂花超群绝伦。
    D. 吕诗尾联说桂花高枝已为郄生所折,是借郄生折枝代指英才折桂,以喻天上仙物与人间英才相配,堪称双美。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语言和评价古诗观点态度的能力。
    A.“主要用直抒胸臆的方式”分析有误,主要用了对比和托物言志的手法。故选A。
    (2)这两首诗借桂花分别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案】
    ①李诗通过秋桂与桃李(趋势媚俗)的对比,赞颂了秋桂清雅高洁的品性,借以讽刺世人附庸权贵、贤愚不分、好坏不辨,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②吕诗将桂花的形态和气味都进行了描绘,运用衬托、典故等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桂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五、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 美 人
    秦 观[注]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潆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注】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词的开篇“和露”两个字,让人想到碧桃的枝叶上挂着的晶莹的露珠,把水灵灵的碧桃呈现在大家面前。
    B.“轻寒细雨情何限”中,寒是“轻寒”,雨是“细雨”,词人以动衬静,写出了春天风物宜人的特点。
    C.词的最后两句说的是春光易逝,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的想法,“只怕”一句更表达出惜春伤花之意。
    D.虞美人是著名的词牌之一,原为古琴曲名,最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后来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
    【答案】B
    【解析】B项,“以动衬静”错,“轻寒”“细雨”无动静相衬。
    “乱山深处水潆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描绘了碧桃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特点:“一枝如画”写出了碧桃的美丽;(2分)在乱山深处这样荒凉的处境中“为谁开”,表现了它生长环境的恶劣和不得意的遭遇。(2分)用意:词人以花自喻,寄托了无人赏识、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2分)
    【解析】
    本词开头两句赞咏碧桃天生丽质、幽独不凡的高雅品格。“乱山深处”表现碧桃地处荒僻之所,显示这仙品托身非所。“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说尽管它具有仙品高格,却没有人来欣赏,从而表现出碧桃不得意的遭遇和寂寞难耐的凄苦心境。联系注释,这正是词人“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的写照。由此可见,其用意是以花自喻,借物抒情。
    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渔 家 傲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①绿蚁②,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注】①沈:同“沉”。②绿蚁:指古代酿酒时上面浮的碎屑沫子,也叫浮蚁。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玉人浴出新妆洗”一句,以美人喻梅花,表现了梅花轻盈娇美、冰清玉洁的特征。
    B.“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了梅花的美丽可爱。
    C.词的上片和下片写梅花的角度不同,上片侧重于侧面烘托,下片侧重于正面描写。
    D.全词描绘出一幅清新淡雅的图画,借此表现梅花不畏霜雪、秀拔独立的坚强品格。
    【答案】选C
    【解析】C项,应是“上片侧重于正面描写,下片侧重于侧面烘托”。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中梅花的形象。(6分)




    【答案】
    ①词中展现了梅花美丽明艳、冰清玉洁的形象。②上片写寒梅雪中绽放,表现梅花的光润明艳、冰清玉洁。③下片写月下赏梅,侧面烘托梅花的美丽高洁,赞颂了梅花高洁的品格。
    【解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中的事物形象特征的题目,注意从对梅花的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中进行总结,答题时先答出特征,然后结合词句进行具体的分析。

    相关试卷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考向27 诗歌鉴赏之形象(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考向27 诗歌鉴赏之形象(含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新高考语文易错题22古代诗歌阅读之形象题-不明诗歌形象内涵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2024新高考语文易错题22古代诗歌阅读之形象题-不明诗歌形象内涵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易错题新高考专用易错题22古代诗歌阅读之形象题不明诗歌形象内涵原卷版docx、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易错题新高考专用易错题22古代诗歌阅读之形象题不明诗歌形象内涵Word版含解析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2 诗歌形象之景物形象配套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专题02 诗歌形象之景物形象配套练习(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专题02诗歌形象之景物形象配套练习原卷版docx、专题02诗歌形象之景物形象配套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