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下册(四) 整合迁移6 实词推断方法——邻字推义、对文推义-2025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
展开语文是高考科目中的重中之重,也是考生最容易拿高分的科目之一、为了顺利应对高考语文考试,考生需要制定一套有效的复习策略并采取合适的复习方法。1、制定复习计划。制定一份合理的复习计划是高考复习的第一步。根据自己的复习时间和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每天的复习时间表,并将复习内容分配到每天的时间点上。2、掌握考点。语文考试题目的结构往往有自己的一套固定的套路,知道这些套路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3、多做题。语文是一门注重实践的科目,通过多做题可以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可以根据高考真题、模拟题、习题册等进行练习,多角度、多维度地思考题目,培养答题的技巧和方法。4、记忆技巧。语文考试中有大量需要记忆的内容,为了更好地记住相关知识,可以采取一些记忆技巧,如联想法、归类法、构建故事法等。记忆过程中,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记忆卡片等工具帮助记忆。5、注重写作训练。写作是语文考试中重要的一环,也是考生可以积累分数的地方。复习过程中,需要多做写作训练,积累素材、提高写作技巧和逻辑思维能力。可以选择一些典型范文进行学习,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6、时间管理。在复习过程中,需要合理安排时间,合理分配各个知识点的复习时间。7、注意健康。复习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任务,考生需要注意调整好心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8、查漏补缺。在复习的过程中,时常进行巩固和查漏补缺。
《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
实词推断方法——邻字推义、对文推义
一、连点成线,基础整合1.选出下列选项中,加颜色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1)
必浚其泉源(疏通水道)而议事每不合(每次)人君当神器之重(主持,掌握)
情不胜其欲(克服)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修正)虽董之以严刑(督察)
故今具道所以(详细,详尽)永保无疆之休(休止)举先王之政(施行)
不恤国事(顾念,忧虑)是而不见可悔故也(这)终苟免而不怀仁(苟且)
臣虽下愚(极愚昧无知的人。这里用作谦辞)重念蒙君实视遇厚(看待,对待)人君当神器之重(指帝位)
莫不殷忧而道著(深深忧虑)以致天下怨谤也(因而招致)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想做之事)
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同游共处,交往)居域中之大(国内)于反覆不宜卤莽(指书信往返)
辟邪说,难壬人(责难)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被堵塞蒙蔽)同俗自媚(附和世俗)
2.选出下列各项中加颜色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1)A.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B.汝可以模拟得之C.成不敢敛户口D.窃以为过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颜色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以致天下怨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3.下列各项中,加颜色词语的活用类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必固其根本 ②简能而任之 ③居安思危 ④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⑤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⑥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 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⑧则思江海下百川 ⑨则思正身以黜恶 ⑩则思知止以安人 ⑪择善而从之A.①⑤⑦/②③⑨/④⑥⑧/⑩⑪B.①⑨⑩/②③⑪/④⑥/⑤⑦⑧C.①⑤⑦/②③⑨⑩/④⑥⑧⑪D.①⑨⑩/②③⑪/④⑥⑧/⑤⑦
4.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终必不蒙见察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至于怨诽之多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所操之术多异故也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二、连点成线,微点突破文言实词含义推断二法——邻字推义、对文推义(1)邻字推义法在文言文中,两个词连用,往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邻字连用,表达同一个意思。这时可以借助其中一个实词的意义来推断另一个较为生疏的实词的意义。如“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谏太宗十思疏》),“谦”与“冲”同义,均为“谦虚”。另一种是邻字连用,表达相反或相对的意思。这时可以借助一个实词的意义来推断另一个实词的意义。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陟”与“罚”反义,意为“提拔”;
“臧”与“否”反义,意为“善”。这种邻字推义法在翻译中运用较广。如2020年江苏卷译句“无何,姑钱恭人婴疾且亟,则尽斥鞶珥授方伯公,俾迎医,医无问遐近”,其中“鞶”是个难字,这时可利用邻字“珥”(耳饰,《谏逐客书》中有“傅玑之珥”句)来推断出“饰品,首饰”之义。【练习】 利用邻字推义法推断下列句子中加颜色字的意思。①虽蒙宽宥,犹执谦退(《后汉书·王梁传》):___________________②百姓怨望而海内畔矣(《过秦论》):___________________③过蒙拔擢,宠命优渥(《陈情表》):___________________
④议治乱之本根,求祖宗之故事(范仲淹《润州谢上表》):____________________⑤消息盈虚,终则有始(《庄子·秋水》):___________________⑥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兰亭集序》):_________________⑦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华夏震慄,雄才奋用之秋也(《三国志·常林传》):___________________⑧益跅(tuò)弛,不问生产,遂大困,寻死富阳(张惠言《周维城传》):___________________⑨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之(颜之推《颜氏家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文推义法在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相反或相对。因此,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性、词义的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如《谏太宗十思疏》中的“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其中“简”在现代汉语中并无“选拔”之意,但因这两句话明显运用了对偶修辞,上下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所以可根据下半句中的“择”字推断出“简”的意思。再如“则思慎始而敬终”一句中,“慎始”和“敬终”为并列关系,我们就可以由“慎”而推断出“敬”也是“慎重”之意。
【练习】 充分利用句中加“△”的字来推断加颜色字的意思或用法。①(2021·新高考Ⅰ)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________________②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轴(《滕王阁序》):___③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屈原《九章》):_____④人众车舆,万物殷富(《史记·郦生陆贾列传》):_____
⑤父未尝笞,母未尝非,闾里未尝让(王充《论衡·自纪篇》):______⑥又况天地之无倪,阴阳之无穷(柳宗元《非国语》):______
三、迁移拓展,走进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材料一: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上曰:“善!”(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材料二:初,选人李公义陈言,请为铁龙爪以浚河。其法用铁数斤为龙爪形沈之水底系絙以船曳之而行。宫官黄怀信以为铁爪,只列干木下如耙状,
以石压之,两旁系大絙,两端钉大船,相距八十步,各用革车绞之,去来挠荡泥沙,已,又移船而浚之。事下大名安抚司,安抚司命金提司管勾官范子渊与通判、知县共试验之,皆言不可用。会子渊入京师,王介甫问子渊:“浚川铁耙、龙爪法甚善,何故不可用?”子渊因变言:“此诚善法,但当时同官议不合耳。”介甫大喜,即除子渊都水外监丞,置浚川司,使行其法。子渊乃于河上令指使分督役卒,用二物疏浚,书其课曰:“某日以扫疏若干步,深若干尺。”其实水深则耙不能及底,虚曳去来,水浅则齿碍泥沙,曳之不动。会都水监丞程昉于大名河曲开直河,子渊属昉称直河浅,牒浚川司使用耙浚之,昉从之。
是时,天下皆言浚川耙如儿戏,适足以资谈笑,王介甫亦颇闻之,更下河北安抚司,令保奏。会介甫罢相,文潞公上言:“河水浩大,非耙可浚,秋涸故其常理,虽河滨甚愚之人,皆知浚川耙无益于事。臣不敢雷同保奏,共为欺罔。”奏上,上不悦,命知制诰熊本与都水、转运司共按视。诸扫人言:“水皆夏溢秋复,不惟此一年。”乃奏:“水落实非耙所致。”上又命内供奉官冯宗道试浚川耙于汴水。每料测量,有深于旧者,有不增不减者,大率三分各居其一。宗道每日据实奏闻,上意稍悟。会荥泽河堤涨急,诏判都水监俞充往治之,河危将决,赖用浚川耙疏导得免,具图以闻。上嘉之。(节选自《涑水记闻》)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下面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画“√” 。其法用铁A数斤B为龙爪C形D沈之E水底F系絙G以船曳之H而行。
2.下列对材料二中加颜色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已,又移船而浚之”的“已”,意为停止,与《论语》中“死而后 已”的“已”意思相同。B.课,原意为根据一定标准对官吏进行考核,文中指范子渊记录下来以 备考核的业绩。C.“共为欺罔”的“罔”,意为欺骗,与成语“置若罔闻”的“罔”意 思不同。D.“往治之”的“治”,意为治理,与《兼爱》中“天下兼相爱则治” 的“治”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二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候补官员李公义提议用铁龙爪疏浚黄河河道,宰相王安石认为这种浚 河的方法很好,于是他设置浚川司,并派范子渊前去依法施行。B.宫官黄怀信在铁龙爪的基础上,以铁、木、石为材料,制作了更为大 型的浚川耙,配合绞车同时使用,可以高效地疏浚黄河河道。C.王安石推行使用浚川耙,但是百姓都认为这并不奏效,王安石又把浚 川之事交由河北安抚司负责,要求推荐有能力的官员去实施。D.荥泽河的水位上涨,情势危急,判都水监俞充前往治理,他使用浚川 耙疏通河道,成功地避免了决堤,上报朝廷后受到皇上赞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君主广泛地听取和接纳意见,那么权臣就不能堵塞蒙蔽君主的耳目,下面的情况就能够到达君主那里。
(2)子渊属昉称直河浅,牒浚川司使用耙浚之,昉从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范子渊告诉程昉说直河水浅,可上报文书给浚川司,用浚川耙疏通河道,程昉听从了他的建议。
5.对于新工具浚川耙效用的争议,皇上体现出明君应有的态度。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答案 ①皇上既没有偏信王安石的保奏,也没有偏信文潞公的上奏;②他先安排了熊本等人去视察,又派遣冯宗道去汴水做试验。
材料一:唐太宗问魏征:“君主怎样能够明辨是非,怎样叫昏庸糊涂?”魏征答:“广泛地听取意见就能明辨是非,偏信某个人就会昏庸糊涂。君主广泛地听取和接纳意见,那么权臣就不能堵塞蒙蔽君主的耳目,下面的情况就能够到达君主那里。”唐太宗说:“好啊!”材料二:当初,有个叫李公义的选人陈述,请求以铁龙爪疏浚黄河。这个方法是用几斤铁铸成龙爪的形状,把它沉到水底,系上大绳索,用船拖拽它前行。宦官黄怀信承袭铁龙爪的做法,只在干木下做成像耙子的形状,
用石头压着它,两旁系上大绳索,两端钉在大船上,相距八十步,各自用革车绞它,来来去去抓挠荡起泥沙,不久再移动船只疏浚其他地方。这件事交给大名安抚司去核实,安抚司命金提司管勾官范子渊与通判、知县共同试验这件东西,都说不能用。恰好范子渊回京,王安石问范子渊:“疏浚河道的铁耙、龙爪法很好,是什么缘故说不可用?”范子渊于是改变了先前的话说:“这的确是很好的方法,只是当时一起试验的官员意见不合罢了。”王安石非常高兴,立即任命范子渊为都水外监丞,设置了浚川司,让他推行这个方法。范子渊于是在河上发令指使分管督察的役卒,用这两件东西疏浚河道,写上政绩说:“某日用它疏通若干步,
深若干尺。”实际情况是水太深那耙不能到底,空拽着来回;水太浅那耙齿被泥沙阻碍,根本拽不动。恰逢都水监丞程昉要在大名河迂曲开通直河,范子渊告诉程昉说直河水浅,可上报文书给浚川司,用浚川耙疏通河道,程昉听从了他的建议。这时,天下都说浚川耙如同儿戏,正适合供人们谈笑,王安石也听到了不少,重新下令给河北安抚司,让他们向朝廷推荐人并予担保。恰逢王安石罢相,文潞公上奏说:“河水水势很大,不是耙子可以疏浚的,秋天河水干涸原本就是常理,即使是河边很愚蠢的人,都知道浚川耙对事情没有帮助。臣不敢像他们一样担保上奏,共同做欺骗君王的事。”
必修下册(二) 整合迁移4 偏义复词-2025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 这是一份必修下册(二) 整合迁移4 偏义复词-2025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文件包含必修下册二整合迁移4偏义复词pptx、必修下册二整合迁移4偏义复词教师版docx、必修下册二整合迁移4偏义复词学生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必修下册(一) 整合迁移3 通假字与形容词活用-2025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 这是一份必修下册(一) 整合迁移3 通假字与形容词活用-2025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文件包含必修下册一整合迁移3通假字与形容词活用pptx、必修下册一整合迁移3通假字与形容词活用教师版docx、必修下册一整合迁移3通假字与形容词活用学生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板块八 学案69 正确使用成语——识义记形,义境相符-2025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 这是一份板块八 学案69 正确使用成语——识义记形,义境相符-2025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课件+讲义+练习),文件包含板块八学案69正确使用成语识义记形义境相符pptx、板块八对点练案34正确使用成语专题练docx、板块八学案69正确使用成语识义记形义境相符教师版docx、板块八学案69正确使用成语识义记形义境相符学生版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