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优质课ppt课件
展开图片描述的场景是什么?
原始的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图片中光着臂膀的人,居住在什么地方,播种些什么?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2.知道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是了解和认识中国原始农业和史前社会的证据,结合其他学科的学习,初步理解并运用出土文物说明历史问题。(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1.了解农业起源、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大汶口文化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的时间、地点以及由平等到贫富分化的社会状况。(时空观念 唯物史观)
3.能够对史前社会的现象形成合理想象,进行初步分析,认识其意义和影响。(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①距今约2万年,我国先民开始对野生植物进行管理。
②距今约1万年,我国南北方同时出现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出土的炭化稻(水稻)粒和炭化粟(小米)粒和黍(黄米)粒,说明古人类的生产有何变化?
②水稻、粟和黍的人工栽培,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做出的重要贡献。
①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粟和黍均发现于我国。
农作物的出现是原始农业出现的标志之一
这粒稻米在上山遗址年代属于上山文化早期的灰坑(H461)中被发现,其长宽比相对于野生稻要小,经分析研究属于驯化初级阶段的原始栽培稻。上山遗址发现了包括水稻收割、加工和食用的较为完整的证据链,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稻作农业遗存。
北京东胡林遗址中发现了迄今所见年代最早的炭化粟粒,黍在8000年前的整个北方地区成为最重要的早作农业品种。 ——《何以中国》第二集《摇篮》
袁隆平所说“万年上山,世界稻源” 反映我国稻作文明的一种什么地位?
磨制石器、制作陶器、饲养家畜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结合相关史事,说说图2的生活较图1发生了哪些变化?
工具可从事生产和家畜可提供食物,定居生活的条件,是原始农业出现的标志之一。
观察并说出新石器时代的重要遗址分布的主要特征。
我国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广泛,多集中于河流流域的平原地区。
1. 河姆渡人的地点、距今时间
种植水稻为主称“稻作”
(1)地点:
(2)距今年代:
长江中下游地区浙江余姚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出土该炭化稻谷的地点、时间。
2.河姆渡人的房屋样式:
河姆渡遗址位于长江流域,这里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干栏式可防蛇虫猛兽之害,又防潮湿,上面住人,下面还可以养殖家禽家畜。
遗址中的木桩是做什么用的?
想象为干栏式建筑的依据是什么?
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之一。
3.河姆渡人的供水设备:
浙江余姚市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第二文化层,发现原始木构水井遗迹。在一个直径约600厘米的不规则圆形坑边,出现环绕布置的桩木残段,装木残存28根,间距不等,直径一般约5厘米,垂直入地约100厘米,最深者为142厘米,其中两根柱较为特殊,朽木直径各8厘米左右,南北对峙,斜向入地,与水平呈55°,坑呈锅底状,深处不足100厘米,坑内为黑色淤泥。坑底中央稍偏西北有一方坑,边长约200厘米,方坑底距当时地表约135厘米。方坑壁四周密排圆桩或半圆桩,并加水平方框支护。
木构水井遗址,属第二文化层距今约5600年,是迄今所知我国最古老的木构水井实例之一,说明河姆渡先民已经注意到保障饮用水源问题。
图中木桩围住且占地不大的坑洞是做什么用的?
4.河姆渡人的生产活动:
河姆渡遗址出土耒耜(lěi sì )
河姆渡第4层较大面积范围内,普遍发现稻谷遗存,有的地方稻谷、稻壳、茎叶等交互混杂,形成0.2~0.5米厚的堆积层,最厚处超过1米。稻类遗存数量之多,保存之完好,都是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史上罕见的。经鉴定,主要属于栽培稻籼亚种晚稻型水稻。——考古中的国 《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
从图文信息中找出河姆渡人农业生产的相关信息。
河姆渡人的家畜饲养以猪、狗为主。人们还狩猎野猪、鹿等。
破碎的猪骨和牙齿到处可见,并发现体态肥胖的陶猪和方口陶钵上刻的猪纹。有一件陶盆上刻划着稻穗猪纹图像,大体是家畜饲养依附于农业的一种反映。——考古中的国 《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鹿科动物的角和下颔骨多达2100件。可见,早在远古时代,鹿就与先民一起生活,并成为他们捕食的猎物。——《北海日报》2010.2.5
家畜的饲养是原始农业出现的标志之一。
阅读图文,分析归纳河姆渡人畜牧业发展概况。
使用天然漆,会制作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骨哨。用雕刻技术将象牙、兽骨制成艺术品。
图识历史:根据出土文物,介绍河姆渡人在手工业方面取得的成就。
河姆渡遗址的河姆渡骨哨是中国最古老的骨哨,距今7000多年,"骨哨"是截取鸟禽类中段肢骨加工而成的,长度4至12厘米不等,器身略呈弧曲。其中有一件骨哨,出土时腔内插有一肢骨,将有孔的一段放入嘴里轻吹,同时抽动腔内肢骨,就可以吹出简单的乐曲。 ——李永加:《河姆渡遗址出土“骨哨”研究》,《东南文化》
相关史事 今河南中部的淮河上游地区,有一处距今约9000-7500年的原始村落遗址--舞阳贾湖遗址。贾湖居民能够制作精致的石器、陶器和骨器。遗址中出土了炭化稻粒和家猪骨骼,证明当时农业和畜牧业已经有了初步发展。墓葬中随葬的部分龟甲,上面刻画有符号。出土的骨笛,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能够吹奏七声音阶的笛子。
贾湖遗址出土的刻符龟甲和骨笛
三、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
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7000-5000年,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地区。
……仰韶文化各个部落继承了前仰韶时期各种文化的传统生产方式,农业生产仍以种植粟类作物为主。……在仰韶陶器中,细泥彩陶具有独特造型,表面呈红色,表里磨光,还有美丽的图案,是当时最闻名的。细泥陶反映了当时制陶工艺的水平,具有一定代表性,所以考古上常将仰韶文化称为彩陶文化。 ——史仲文,胡晓林 · 《中国全史百卷本·远古暨三代经济史》 · 中国书籍出版社
根据图文,结合课文第12页内容,归纳仰韶文化的基本信息。
半地穴式房屋,屋内有灶炕
黄河一带寒冷干燥,风沙大。半地穴式房屋一部分深入地下,不仅冬暖夏凉而且能抵御野兽侵袭。
遗址中的大大小小的洞和它中间的坑的用途是什么?
4.早期代表—半坡遗址
建造半地穴房屋的原因是什么?
从出土的石斧、石锛、石铲、石刀、石碾等生产工具和陶罐、陶盆、小口尖底瓶等生活用具来看,半坡人过着以农业为主,渔猎为辅的生活。……,还发现了粟类等粮食作物。——半坡遗址 · 西安政府网
根据图文,判断图中工具的用途,并分析半坡人的生产生活情况。
粟、黍,有时采集野果作为食物补充。
半坡氏族的家畜饲养业比较发达,饲养着猪、狗、牛、羊、鸡等。在半坡聚落遗址中发现两个长方形的圈栏建筑遗迹,这是夜晚圈着家畜的地方。当时饲养的家畜除食用外,还用来祭祀神灵,进行等价交换,人们又往往以家畜显示财富,用家畜的骨骼制作工具,用家畜殉葬等等。 ——中国国家博物馆
图中的文物反映了半波人从事怎样的生产活动。
猪、狗。使用弓箭、渔叉进行渔猎。
在古代主要为诱捕猎物所用,是中国最古老的闭口吹奏乐器。
最早的捻线工具,操作时,将一根杆子插入纺轮中间的圆孔,利用纺轮的旋转将纤维拧在一起,结成单股纤维,并用同样的方法结成多股纤维,达到纺线的目的。
分析图中的文物的作用。
使用装饰品、制作乐器陶埙。已会纺织、制衣。
4.社会性质(社会阶段)
①阶段:氏族社会的兴盛期
由部落首领处理内部事务。
成员之间地位平等,没有明显的贫富分化。
半坡仰韶文化墓葬,葬式多为单人仰身直肢葬,少数为二次葬、屈肢葬和俯身葬,另有2男(应系兄弟)、4女(应系姐妹)的同性合葬墓各1座,约为母系氏族社会的葬俗。……。埋葬的头除向东1个、向南7个、向北九个外,其余均向西。其中71座仰身直肢葬墓有随葬品,共308件,以陶器最多,……;装饰品次之,多放在佩戴的部位如耳下、腰间或手上;亦有工具如石球、有孔蚌刀、陶锉等。 —— 新石器时代 · 西安市地方志办公室
图中的大房子是做什么用的,根据文字材料分析仰韶文化的社会阶段及特征。
距今约5900-4400年,主要分布在黄河下游和淮河下游地区。
根据时间提示,填写相应的文化遗址名称。
根据图文,说说大汶口文化的生产特点。
出现了贫富分化,加快了迈向文明社会的步伐。
……焦家古城成为距今5000年前后鲁北地区的中心聚落。玉钺、玉刀等王权象征物,城墙内发现以人作奠基的祭祀坑,显示出古城的统治者当时也是军事上的首领,在古城中拥有无上的权力。……大型墓葬的毁墓现象比较独特,墓主身体及陪葬陶器、玉器多被破坏,而且是在入葬后不久即遭破坏,反映了当时高层内部的权力斗争和社会生活中的风云变幻。 ——中国国家博物馆《 “礼出东方——山东焦家遗址考古发现展” 》
根据图文,说说大汶口文化的社会状况。
早期人类以采集渔猎为生
距今约70万-20万年
以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家畜为生
对比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异同
都从事农作物种植和畜牧业;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会建筑房屋,过定居生活。
1.(2024·重庆中考(A卷)·1)如表所列考古遗存,可用于研究我国远古时期( )A.早期人类起源 B.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C.冶炼技术水平 D.原始部落联盟间的关系
农作物的种植和农业有关
2.(2024·安徽中考·1)距今8000多年的内蒙古兴隆洼遗址,有半地穴式房址百余座,这些房屋排列整齐,内有石锄、石铲等生产工具及陶钵、陶罐等生活用具。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区( )A.处于旧石器时代 B.形成了早期国家C.出现了定居生活 D.产生了贫富分化
房屋是固定住所,生产工具是长期居住从事农业生产获取食物的必要工具。
3.(2024·山东烟台·1)该遗址因为地处东南沿海,地下水位较高,保存了丰富的有机质遗存,如干栏式建筑。在遗址下层,还普遍发现有稻类和其他禾本科植物混在一起的堆积层。据此判断“该遗址”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干栏式房屋是河姆渡遗址的建筑特色。元谋人和北京人尚未进入定居生活,半坡遗址的房屋样式是半地穴式房屋。
4.(2024·四川内江·1)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陕西西安发现了一处我国仰韶文化典型代表的母系氏族聚落遗址,考古学者复原了聚落房屋,如图。其居民是( )A.北京人 B.半坡人 C.山顶洞人 D.炎黄部落
图为半地穴式房屋,它是半坡遗址的建筑特色。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尚未进入定居生活。炎黄部落属于远古传说。
5.(2024·辽宁中考·1)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如图文物反映出我国原始居民已经学会( )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 半坡遗址出士的人面鱼纹彩陶盆 A.烧制陶器 B.种植水稻 C.建造房屋 D.制作乐器
两个出土文物都是陶器。
6.(2024·福建中考·1)如图为出土于各地的新石器时期文物,可用于佐证( )辽河流域出土的玉龙 黄河流域出土的蛋壳黑陶高柄杯 长江流域出土的骨耜A.中华早期文化分布较广 B.游牧民族的狩猎场景C.“龙的文化”已经定型 D.半坡居民的耕作生活
图中的关键信息“辽河流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说明了我国从北到南都有发现。
历史七年级上册(2024)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精品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ls/tb_c4049659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精品教学课件ppt</a>,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农业的起源,知识扩展,课堂小结,唯物史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七年级上册(2024)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完美版ppt课件: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ls/tb_c4049659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完美版ppt课件</a>,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温故知新,变化三陶器的出现,贰·稻作农业的繁荣,距今约7000年,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半地穴式圆形房屋,距今约6000年,课堂小结,随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一等奖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ls/tb_c4049659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一等奖教学课件ppt</a>,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史前时期发展,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农业起源,1地位,2进程,3表现,磨制石器,制作陶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