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曹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第二部分 生物
一、选择题。(共20分)本大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1分。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你选择的选项代号(ABCD)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1. 下列关于水和无机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人体内水约占体重的60%~70%
B. 人体内的水与调节体温、排出代谢废物都有关系
C. 钙是牙齿和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
D. 地方性甲状腺肿是由于食物中长期缺乏含磷的无机盐
【答案】D
【解析】
【分析】无机盐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多,约占体重的4%,是构成人体的重要原料,如钙和磷是构成牙齿和骨骼的重要成分,无机盐还参与人体的各种代谢活动,是人体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
【详解】A.水是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约占体重的60%-70%,A正确。
B.人体各种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人体内的细胞生活在液体环境中,水在调节体温、排泄废物方面有重要作用,B正确。
C.含钙的无机盐是骨骼和牙齿的重要组成,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中老年人特别是妇女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症,C正确。
D.地方性甲状腺肿是食物中长期缺乏含碘的无机盐造成的,D错误。
故选D。
2. 成人小肠的长度一般为5-6米,盘曲于腹腔内,图是小肠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小肠的起始部分为十二指肠
B. 小肠中有多种消化液,每种消化液都含有消化酶
C. [3]是小肠绒毛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D. 小肠内表面有[1]皱襞、[2]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表面积
【答案】B
【解析】
【分析】小肠盘曲在腹腔里,长约5~6米,开始的一段叫十二指肠。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段,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壁也分为4层,与胃壁相似。小肠黏膜的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小肠绒毛。小肠绒毛间的黏膜凹陷形成肠腺,可以分泌肠液消化食物。小肠内表面具有的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地增加了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图中1环形皱襞,2小肠绒毛,3小肠绒毛壁。
【详解】A.小肠的起始部分为十二指肠,A正确。
B.小肠中有多种消化液,如肠液、胰液和胆汁,其中胆汁中没有消化酶,B错误。
C.图中3是小肠绒毛壁,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C正确。
D.小肠内表面有大量环形环形皱襞,它的表面又有很多突起,称为小肠绒毛。它们的存在,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D正确。
故选B。
3. “蒸包子”是很多曹县人早餐常备的食品,近些年包子花样不断翻新,馅料多种多样,下列几种包子中,营养搭配最合理的是( )
A. 糖包B. 豆包C. 韭菜粉条包D. 萝卜猪肉包
【答案】D
【解析】
【分析】合理膳食是指一日三餐所提供的营养必须满足人体的生长、发育和各种生理、体力活动的需要。
【详解】合理营养是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糖包提供糖类,豆包提供蛋白质,非菜粉条包主要提供维生素等物质,萝卜猪肉包提供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分析可知,包子主要含有糖类,提供能量,这样搭配萝卜猪肉包营养更合理。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4. 生物小组测定不同食物中含有的能量,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要探究食物中是否含有能量
B. 水温的变化是该实验的变量
C. ①处的食物质量应为20克
D. 实验结果表明花生仁含能量最多
【答案】C
【解析】
【分析】(1)种子的成分包括有机物(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和无机物(水和无机盐)。有机物是含碳的化合物,容易燃烧,而无机物是不含碳的,熔点高,不易燃烧。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详解】A.生物小组对不同食物中的能量进行测定,根据表格信息可知:表格中涉及花生仁、黄豆、核桃仁、大米,测量后使水升高的温度不同;因此,该实验探究不同食物中的能量是否相同,A错误。
B.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变量,即除探究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而这个实验中各个食物的质量和水的量都是相等的,只有食物的种类不同,所以食物的种类为变量,B错误。
C.探究某种食物中含有能量的多少,食品的质量必须相同,因此实验中,①应该为20,C正确。
D.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花生仁、黄豆、核桃仁、大米四种食物中,使水温升高最多的是核桃仁;因此,含能量最多的是核桃仁,D错误。
故选C。
5. 如图为人体呼吸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过程①表示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 过程②后,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C. 过程③中氧气的运输主要靠血小板
D. 过程④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体呼吸是指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包括①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②肺泡内的气体交换、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④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等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
【详解】A.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故过程①表示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A正确。
B.过程②是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肺泡里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B正确。
C.红细胞是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也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C错误。
D.气体扩散原理: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即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同样遵循气体扩散原理,也是通过扩散作用实现的,D正确。
故选C。
6. 深呼吸是胸腹式呼吸联合进行,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呼吸深度加深
B. 使肺泡充分扩张回缩
C. 可以增强肋间肌、膈肌的收缩能力
D. 会降低气体交换的效率
【答案】D
【解析】
【分析】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
胸式呼吸是指以肋间肌的运动为主,膈肌活动较弱,呼吸时胸廓扩张较明显的一种呼吸运动。
腹式呼吸以膈肌运动为主,吸气时胸廓的上、下径增大。
【详解】A.结合分析,腹式呼吸时,胸廓的上下径会增大,更多的气体进入肺部,也就意味着呼吸深度的加深,A正确。
BD.结合分析,腹式呼吸时,更多的气体进入肺部,导致肺泡充分扩张以容纳更多的气体,也会导致更多的肺泡参与气体交换,从而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B正确,D错误。
C.胸腹式呼吸会使更多的呼吸肌(肋间肌、膈肌)参与,从而导致它们收缩能力的逐渐增强,C正确。
故选D。
7. 中学生应该掌握必要的急救常识,下列急救措施中不可取的是( )
A. 突遇危重病人需要大量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主
B. 当遇到有人突然晕倒时,应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
C. 当上肢静脉受伤大出血时,应立即指压近心端止血
D. 当遇到煤气中毒的意外事故时,应先开窗通风
【答案】C
【解析】
【分析】出现意外、危机时,我们要采取一定的急救措施,常用的急救措施有胸外心脏挤压、人工呼吸、出血和止血。
【详解】A.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如果实在没有同型血,AB型血的人可以少量接受其他三种血型的血液,O型血可以少量输给其他三种血型的人。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时才采用,输血时要缓慢地输入,所以突遇危重病人需要大量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主,A正确。
B.人晕倒有不同的原因,对于有些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的晕倒,如果活动病人,可能会加重病情。故最好能及时拨打急救电话120,请专业人员处理和救治,B正确。
C.静脉是运输血液回心脏的血管,所以当上肢静脉受伤大出血时,应立即指压远心端止血,C错误。
D.煤气中毒又叫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气大得多,血红蛋白的数量是有限的,这样,就使氧失去了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因此发现有人煤气中毒,迅速关紧煤气阀,打开门窗通风,降低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快速移到通风处,再救治,D正确。
故选C。
8. 如图表示人体内吸气与呼气时气体成分的含量。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吸入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气
B. 吸入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二氧化碳
C. 呼出气体比吸入的气体二氧化碳增多
D. 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于氧气
【答案】C
【解析】
【分析】此题考查了人体呼吸时气体成分的变化,人体吸入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成分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在人体内发生了气体交换。
【详解】AB.据柱状图可见:吸入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AB错误。
C.据柱状图可见: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为4%,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为0.03%,由此可知,呼出气体比吸入的气体二氧化碳增多,C正确。
D.据柱状图可见:呼出气体中的氧气含量为16%,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为4%,因此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高于二氧化碳,D错误。
故选C。
9. 经医生确诊某患者为急性炎症,然后对他进行消炎治疗,没过多久就痊愈了,则他体内白细胞的数量变化趋势是(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白细胞数目)(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详解】当细菌侵入人体内时,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所以当患者患急性炎症时,血液中的白细胞增多,在治疗康复的过程中白细胞数目逐渐的减少,最后达到正常水平。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10. 图是人体某部位相连的三种血管内血流速度变化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脉搏就是血管1的跳动B. 血管1为动脉,管壁比血管3薄
C. 血管2处可以进行物质交换D. 血管3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输回心脏
【答案】B
【解析】
【分析】人体的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动脉血流速度最快,静脉较慢,毛细血管最慢,因此图中的1是动脉、2是毛细血管、3是静脉。三种血管的比较是:
【详解】A.脉搏就是动脉血管的搏动,1是动脉,A正确。B.血管1为动脉,管壁比血管3静脉厚,B错误。
C.血管2是毛细血管,管壁薄,血流慢,可以进行物质交换,C正确。
D.血管3是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输回心脏的血管,D正确。
故选B。
11. 小张得了“肠胃炎”医生在其手背上静脉注射药物。药物从手部到病灶的过程中,血液经过心脏和肺的最少次数依次是( )
A. 1 1B. 1 2C. 2 1D. 0 0
【答案】C
【解析】
【分析】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叫作血液循环。根据血液循环的途径不同,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人体血液循环的途径如图所示:
【详解】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可见体循环和肺循环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的运来养料和氧,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小张得了“肠胃炎”,医生在其手背上静脉注射药物。药物从手部到病灶的过程中,经过的途径依次是:药物→手背上静脉→上腔静脉→心脏→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心脏→主动脉→小肠动脉(或胃动脉)→小肠(或胃部)毛细血管→小肠(或胃)。因此血液经过心脏的次数是2次,经过肺的次数是1次,A、B、D都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2. 观察下图,分析找出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
A. 在图甲曲线BC段的变化中,胸廓的前后、左右、上下径均增加
B. 从营养平衡角度看,图乙属于合理膳食
C. 图丙不可以表示唾液淀粉酶在不同温度下催化能力的变化
D. 图丁表示饭后半小时,进出小肠的血液内四种物质的相对含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呼吸运动的过程是: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2)合理营养的含义是,由食物中摄取的各种营养素与身体对这些营养素的需要达到平衡,既不缺乏,也不过多。
(3)酶发挥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温度太低或太高都会使酶的活性降低。
(4)血液流经不同的器官,由于不同的器官的作用不同,所以当血液流经这些器官时,发生的变化也是不同的,据此解答。
【详解】A.由图甲可知,纵坐标表示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横坐标表示呼吸时间,AB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负值,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过程;曲线BC段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正值,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过程。呼气时,膈肌舒张,膈顶上升,胸廓的上下径缩小,肋间外肌舒张,胸骨下移,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缩小,使胸廓容积缩小,错误。
B.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均衡地摄取五类食物,“平衡膳食宝塔”是根据平衡膳食的原则转化为各类食物的大致比率,并以直观的宝塔形式表现出来,在“平衡膳食宝塔”底层的食物需要量最多,越往上需要量越少,最顶端需要量最少。由下往上第一层为谷类,主要是提供淀粉等糖类,能提供能量;第二层为瓜果蔬菜类,主要提供维生素无机盐;第三层为肉类等动物性食品,第四层为奶制品,豆制品,均主要提供蛋白质;第五层为油脂类,需要量是最少的,图乙所示的蛋奶类过多,错误。
C.低温和高温都会影响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发挥,低温会抑制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高温会使唾液定粉酶失去活性。因此,图丙可以表示唾液淀粉酶在不同温度下催化能力的变化,错误。
D.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饭后食物经过消化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由于小肠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能量是细胞呼吸作用释放的,细胞的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因而流经小肠的血液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因而由小肠流出的血液养料如葡萄糖丰富,氧气少,二氧化碳增多的静脉血,正确。
故选D。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血液循环的途径,消化酶,注意合理营养,呼气和吸气。
13. 心脏是由左右两个“泵”同时协同工作的,一次心跳包括了心脏的收缩与舒张过程。下列对心脏的工作描述正确的是( )
A. 甲图表示左右心房收缩B. 乙图表示心房和心室均舒张
C. 丙图表示左右心室收缩D. “丙→乙→甲”表示一次心跳
【答案】D
【解析】
【分析】甲图:心房和心室都舒张,房室瓣打开,动脉瓣关闭,血液由静脉进入心房,由心房进入心室。乙图:心室收缩,心房舒张,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保证血液由心室进入动脉,同时由于心房处于舒张状态,静脉中的血液进入心房。丙图:心房收缩,心室舒张,这时房室瓣处于打开状态,保证血液由心房进入心室.
【详解】A.甲图,全心舒张,血液由静脉进入心房,心房进入心室,A错误。
B.乙图表示心室收缩,心房舒张,血液由心室流向动脉,B错误。
C.丙图表示心房收缩、心室舒张、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C错误。
D.心脏是输送血液的“泵”,一次心跳包括了心脏的收缩与舒张过程,如图中丙→乙→甲,D正确。
故选D。
14. 图是人体肾单位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1、2、3中流动的都是动脉血
B. 7中液体的尿素含量比5中液体尿素含量低
C. 4中的液体是原尿
D. 2中的血液会流经肾小管外毛细血管
【答案】B
【解析】
【分析】题图中:1入球小动脉、2出球小动脉、3肾小球、4肾小囊、5肾小管始端、6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7肾小管末端、8是肾动脉。
【详解】A.肾动脉逐渐分支形成入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再分支出数一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形成肾小球,肾小球毛细血管再汇集成出球小动脉,血液流经肾小球时没有发生气体交换作用,只进行了过滤作用,因此图中1入球小动脉、3肾小球和2出球小动脉内流动的血液都是动脉血,A正确。
B.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葡萄糖被肾小管重吸收回血液,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构成了尿液的成分。由于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葡萄糖,因此,7肾小管末端内的液体的尿素含量比5肾小管起始端的尿素含量高,B错误。
C.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4是肾小囊腔内是原尿,其内不含大分子蛋白质、血细胞,C正确。
D.肾动脉进入肾脏,逐渐分支形成入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再分支出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形成肾小球,肾小球毛细血管再汇集成出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逐渐分支形成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逐渐汇集,形成肾静脉。2是出球小动脉,2内的血液会流经肾小管外毛细血管,D正确。
故选B。·
15. 下图表示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部分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若④为脂肪微粒,则①一定是肝脏B. 若②含有脂肪酶,则①一定是胰腺
C. 若④为毛细血管,则③表示消化D. 若④为毛细血管,则③是淀粉
【答案】A
【解析】
【分析】食物的消化从口腔开始,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的结果。在口腔内形成的食团经过咽进入食管。通过食管的蠕动,食团被输送到胃,食物在此处停留的时间比较长(一般为4~5h)。胃液呈强酸性,有助于胃蛋白酶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食糜借助胃的蠕动被推入小肠,小肠是消化食物与吸收养分的主要场所。消化液使食糜变成乳状,再经过消化液中各种酶的作用,使食物中的淀粉最终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最终分解为氨基酸,脂肪最终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食物残渣、部分水分和无机盐等借助小肠的动被推入大肠。人的口腔和食管几乎没有吸收养分的功能,胃能够吸收部分水分和酒精。大肠能够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而绝大部分营养物质是由小肠吸收的。
【详解】A.食物中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同时,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脂肪在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在小肠内吸收进入毛细血管。若④为脂肪微粒,则①一定是肝脏,A正确。
B.肠腺、胰腺能分泌小肠液,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若②含有脂肪酶,则①可能是胰腺也可能是肠腺,B错误。
C.若④为毛细血管,③表示吸收,小分子物质:氨基酸、葡萄糖、甘油、脂肪酸、水等,透过小肠绒毛壁进入毛细血管,运至全身,C错误。
D.若④为毛细血管,③表示吸收,小分子物质:氨基酸、葡萄糖、甘油、脂肪酸、水等,透过小肠绒毛壁进入毛细血管,运至全身。淀粉为大分子物质,不能被直接吸收,D错误。
故选A。
16. 某同学不小心划破了手指,鲜血直流,剧烈疼痛。这说明至少伤到了图中的( )
A. [1]表皮B. [2]真皮C. [4]皮脂腺D. [6]汗腺
【答案】B
【解析】
【分析】图中,1表皮,2真皮,3毛发,4皮脂腺,5神经,6汗腺。
【详解】AB.皮肤分为表皮、真皮和附属物.表皮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能阻挡化学物质的侵入,生发层中有黑色素细胞能产生黑色素,阻挡紫外线对内部组织的损伤。真皮中有大量的弹性纤维、胶原纤维,使皮肤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真皮内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能够使皮肤得到营养,还能够接受冷、热、痛、触等刺激。某同学不小心划破了手指,鲜血直流,剧烈疼痛。这说明至少伤到了图中的2真皮,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C.皮脂腺可以分泌皮脂,其作用是滋润皮肤和毛发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
D.汗腺包括分泌部和导管两部分。分泌部位于真皮深层和皮下组织内,由盘曲成团的细管构成。汗腺的周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当血液经过时,血液中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物质进入汗腺形成汗液,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7. 尿的形成是连续的,尿的排出是间歇的。下列选项中,能够解释这种现象的选项是( )
A. 肾脏能够形成尿液B. 输尿管能够疏导尿液C. 膀胱能够贮存尿液D. 尿道能够排出尿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1)肾、输尿管、膀胱、尿道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泌尿系统,其中膀胱暂时储存尿液。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详解】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物质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物质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尿液。由于血液循环不停的流动,因此尿的形成是连续不断的。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过肾盂流入输尿管,再流入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膀胱内储存了一定的尿液后,膀胱就会绷紧,产生尿意。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所以尿的排出是间歇的。因此形成尿液的过程是连续的,而尿液排出是间歇的这是因为膀胱能暂时储存尿液。
故选C。
18. 下图是人体内部分系统的代谢关系简易示意图,若②为循环系统,则①、③、④分别表( )
A. 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
B. 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
C. 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
D. 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
【答案】A
【解析】
【分析】人体有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等八大系统,它们相互协调配合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详解】如图是人体内部分系统的代谢关系简易示意图,其中①③都是单向箭头,④是双向箭头,②在中央,把其它系统联系起来。分析可知,①的箭头指向体内,人体通过①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应该是消化系统。营养物质进入到②循环系统,由血液循环运到人体的其它部位,供细胞利用。③的箭头指向体外,表示人体内的新陈代谢废物由②循环系统运到③泌尿系统排出。④是双向箭头,表示人体通过呼吸系统进行吸气和呼气,获得的氧气由②循环系统运到其它部位,供细胞利用,产生的废气排出体外。因此①、②、③、④分别表示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选项A符合题意。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人体各大系统之间的联系,并掌握各系统的主要功能,结合图形分析即可作答。
19. 如果尿液中泡沫多、大并且不易散去,这种情况被称为“泡沫尿”,泡沫尿可能是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正常值导致的。请推测,出现“泡沫尿”时人体可能发生病变的结构是( )
A. 肾小球B. 肾动脉C. 肾小管D. 肾静脉
【答案】A
【解析】
【分析】尿液的形成需要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详解】尿液中没有蛋白质,是因为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不能透过肾小球、毛细血管和肾小囊内壁,如果尿液出现了蛋白质,说明在形成原尿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导致蛋白质被过滤到原尿中,A正确。
故选A。
20. 下列有关泌尿系统相应器官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膀胱——排出二氧化碳
B. 肾脏——暂时贮存尿液
C. 输尿管——形成尿液
D. 尿道——排出尿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其中主要的器官是肾脏,主要作用是形成尿液,输尿管能输送尿液,将尿液输送至膀胱暂时储存起来,尿道的功能是排出尿液。
【详解】A.膀胱的作用是暂时贮存尿液,当尿液充盈到一定体积时,在神经系统的作用下通过尿道完成排尿,A错误。
B.肾脏的作用是形成尿液,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每侧肾脏含一百多万个肾单位,肾单位分布在皮质和髓质;血液流经肾单位时,血液中的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物质通过肾小球、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尿液汇集到肾盂内,B错误。
C.输尿管作用是把肾盂内汇集的尿液运送到膀胱暂时贮存,C错误。
D.尿道作用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排出尿液,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共30分)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请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指定的区域内。
21. 曹县蒸碗属于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传统的曹县蒸碗主要有蒸蹄子、蒸黄牛肉、蒸山羊肉、蒸素鸡、蒸鸳鸯蛋、蒸扣肉、蒸土鸡、蒸卷煎、蒸排骨、蒸米粉肉、梅菜扣肉、蒸草鱼、四喜丸子、蒸面子鸡、虎皮鸡蛋、蒸甜米等20几个品种,这既丰富发展了传统美食,又更加适应了现代人的饮食习惯。长期以来,蒸碗是曹县人逢年过节等重大活动宴席上必不可少的美食。
(1)图三中蒸甜米的主要营养成分在图一⑥中被消化成可以吸收的______(营养成分)。
(2)图三蒸山羊肉、蒸草鱼、虎皮鸡蛋都富含______,该种成分最初被消化的部位是[ ]______。
(3)图一中[ ]______分泌的消化液不含消化酶,图一⑥中含有的消化液主要有三种:______(填消化液名称)。
(4)图二中A,B是食物在消化道内发生两个生命活动过程,代表消化的是______。
【答案】(1)葡萄糖 (2) ①. 蛋白质 ②. ③胃
(3) ①. ⑩肝脏 ②. 肠液、胰液和胆汁
(4)A
【解析】
【分析】图一中:①是口腔、②是食道、③是胃、④是胰腺、⑤是大肠、⑥是小肠、⑦是肛门、⑧是唾液腺,⑨是咽,⑩是肝脏。
图二中:A是消化过程,B是吸收过程。
【小问1详解】
图三中米饭的主要营养成分是淀粉,淀粉在①口腔中开始被消化,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部分淀粉被分解成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⑥小肠后,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能够被人体的小肠直接吸收。
【小问2详解】
图三蒸山羊肉、蒸草鱼、虎皮鸡蛋都富含蛋白质,该种成分最初被消化的部位是③胃,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该酶可把蛋白质分解成多肽。进入小肠后,在小肠肠腺分泌的肠液和胰腺分泌的胰液的作用下,蛋白质和多肽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
【小问3详解】
图一中,⑩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肝脏分泌的胆汁能储藏在胆囊中,在需要消化食物的时候,胆汁经导管流入十二指肠。胆汁中没有消化酶,但它能使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从而增加脂肪酶与脂肪的接触面积,起到促进脂肪分解的作用。胆汁这种对脂肪的乳化作用,属于物理性消化。 图一⑥是小肠,小肠内有肠腺,肠腺分泌肠液;胰腺分泌的胰液通过胰管输送到小肠内,肠液和胰液中含有消化脂肪、蛋白质和糖类的酶;胆管输送胆汁到小肠内,胆汁无消化酶。因此,小肠内的消化液中含有肠液、胰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便于消化食物中的大分子有机物。
【小问4详解】
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叫消化,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的过程叫吸收。小肠既是主要的消化器官,也是主要的吸收器官。结合题图可知,图二中,A过程代表消化,B过程代表吸收。
22. 酶的发现是许多科学家曾经做过一系列实验获得的成果: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发现胃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分解,说明酶催化作用的特点是______。
(2)毕希纳实验证实了_______。
(3)下列关于酶发现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
A. 酶只能在细胞内起作用
B. 酶有催化作用,大多数酶蛋白质
C. 科学的发现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4)科学家研究发现酶的活性受内外因素的影响可以发生改变,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活性永久消失,如图是温度影响某种酶活性的曲线图,据图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答案】(1)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分解)
(2)酶是无生命的化学物质 (3)BC
(4)B点时酶的活性最高
【解析】
【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远远高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据此分析解答。
【小问1详解】
胃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水解,不能催化其他化学反应,这说明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的进行,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
【小问2详解】
毕希纳的实验就是证明了酵母菌之所以能够发酵是因为酵母细胞中有与发酵物质有关;并证明了酶是无生命的化学物质,这些发酵物质在活的酵母细胞中可以起作用,在离开细胞后也一样可以起作用。
【小问3详解】
A.酶是无生命的化学物质,这些发酵物质在活的酵母细胞中可以起作用,在离开细胞后也一样可以起作用 , A错误。
B.酶有催化作用,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B正确。
C.科学的发现是一个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C正确。
故选BC。
【小问4详解】
酶要发挥活性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在最适条件下,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可以逐渐恢复,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酶永久性的失活。科学家研究发现酶的活性受内外因素的影响可以发生改变,高温、过酸、过碱可以使酶活性永久消失,如图是温度影响某种酶活性的曲线图,据图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B点时酶的活性最高。
23. 如图中图甲为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图乙为肺温度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图丙表示肺内气压在呼吸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图丁表示血液和组织细胞间的物质交换过程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1所示的结构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其中,食物和空气进出的共同器官是______。
(2)从图乙中可以直观地看出______都只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______。
(3)图乙中,a、b代表气体,N处流出的血液与M处相比,最明显的成分变化是______(气体变化填写)。肺内气体按照图乙中代码c方向运动时,图甲中的3所示结构处于______(填“收缩”或“舒张”)状态,此时肺内气压会如丙图中的______段曲线变化。
(4)图丁中,经过物质交换后,血液性质发生的变化是______。
【答案】(1)咽 (2) ①.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②. 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3) ①. 氧气含量增多,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②. 收缩 ③. AC
(4)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解析】
【分析】图甲中的1是呼吸道,2是肺,3是膈肌;图乙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图中M是肺动脉,N肺静脉,b是氧气、a是二氧化碳,c表示吸气,d表示呼气;图丙表示肺内气压在呼吸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图中AC间表示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 压,表示吸气;CE之间表示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表示呼气;图丁表示血液和组织细胞间的物质交换过程,③氧气,④营养物质,⑤二氧化碳,据此解答。
【小问1详解】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因此,食物和空气进出的共同器官是咽。
【小问2详解】
肺是呼吸系统主要器官,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肺泡,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从图乙中可以直观地看出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小问3详解】
图乙中,肺泡内的气体b氧气浓度高于肺泡周围毛细血管内氧气的浓度,毛细血管中a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肺泡内二氧化碳的浓度,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故b氧气由肺泡扩散到毛细血管中去,a二氧化碳由毛细血管扩散到肺泡中去。N肺静脉处流出的血液与M肺动脉相比,最明显的成分变化是氧气含量增多,二氧化碳含量减少。肺内气体按照图乙中代码c方向运动时,说明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表示吸气状态,此时图甲中3膈肌所示结构应处于收缩状态,此时肺内气压会如丙图中的AC段曲线变化。
【小问4详解】
组织细胞里的气体交换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交换的结果是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图丁中,经过物质交换后,血液性质发生的变化是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24. 根据如图一人体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它的壁主要由______组织构成。在图一所示心脏四个腔中,壁最厚的是 [ ]______。
(2)图一中与心脏相连的几类血管中,相连处有瓣膜的是______。
(3)小明因感冒引起呼吸道感染,针对他的病情,医生通过点滴消炎药进行输液治疗。药液随血液到达心脏,依次经过心脏四个腔的顺序是:______。(用序号和箭头表示)
【模型建构】某生物学社利用废弃塑料瓶、透明软管、试管等材料制作了图二所示的人体血液循环模型。
(4)图中A,B,C,D四个塑料瓶共同组成了“心脏”,其中D模拟的是______;挤压C时,A与C之间的阀门处于______(填“打开”或关闭)状态,C中的液体由a流向E,利用注射器向E中注入______(填某种气体),使得E中的液体模拟的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答案】(1) ①. 肌肉 ②. ②左心室
(2)主动脉和肺动脉 (3)③→④→①→②
(4) ①. 左心室 ②. 关闭 ③. 氧气
【解析】
【分析】图一可知,①左心房,②左心室,③右心房,④右心室。图二可知,A右心房,B左心房,C右心室,D左心室。
【小问1详解】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心脏的四个腔中,心房壁比心室壁薄,心房的血液流到心室只有一孔之隔,需要的压力小,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右心室的血液压向肺部,行程较短,需要压力小,左心室内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行程较长,需要较大的压力,所以心脏壁最厚的是②左心室。
【小问2详解】
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它只能朝向心室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心室和相连的动脉之间的瓣膜叫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方向流动:心房→心室→动脉,而不能倒流。因此,图一中与心脏相连的几类血管中,相连处有瓣膜的是主动脉和肺动脉。
【小问3详解】
小明因感冒引起呼吸道感染,针对他病情,医生通过点滴消炎药进行输液治疗。药液从手背上的静脉进入血液,经过的途径为:上腔静脉→③右心房→④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①左心房→②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呼吸道。可见,药物经过心脏四腔的顺序是③→④→①→②。
【小问4详解】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脏由四个腔构成,左心房连接肺静脉,内流动脉血,左心室连接主动脉,内流动脉血,右心房连接上下腔静脉,内流静脉血,右心室连接肺动脉,内流静脉血,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保证血液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因此,图中A,B,C,D四个塑料瓶共同组成了“心脏”,其中D模拟的是左心室;挤压C右心室时,血液由右心室流向肺动脉,此时A右心房和C右心室的瓣膜关闭即阀门处于关闭状.态,E与a肺动脉相连,所以E模拟肺部毛细血管,注射器向E注入氧气,血液由含氧量少的静脉血变为含氧量多的动脉血。
25. 肾功能衰竭以及由肾病引起的尿毒症已经成为全世界都非常普遍的危重疾病。正在研究的The Human Nephrn Filter(HNF)是一个应用了纳米技术,并有望真正实现可植入的、连续工作的人工肾,它仅有一副纸牌大小,便于携带。请分析回答:
(1)构成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_,其主要由图二中______(填序号)组成。
(2)HNF装置由两部分串联固定在一个盒子里。第一部分为血液过滤系统,纳米级孔的硅膜可以透过水和尿素等小分子物质,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不能透过,该膜模拟图二中______(填序号)的功能;另一部分是包含人工培养的人肾小管细胞的生物反应器,旨在实现除过滤外的______功能,其中全部的______又回到血液。
(3)除排尿外,人体内还有两个重要的排泄途径,这两个途径参与的器官主要是______。
【答案】(1) ①. 肾单位 ②. ②③⑤
(2) ①. ② ②. 重吸收 ③. 葡萄糖
(3)肺和皮肤
【解析】
【分析】题图中:①是肾静脉,②是肾小球,③是肾小囊,④是肾小管外毛细血管,⑤是肾小管,⑥是集合管。
【小问1详解】
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每个肾脏包括大约100万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叫做肾单位;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和⑤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②肾小球和③肾小囊组成。
【小问2详解】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纳米级孔的硅膜可以透过水和尿素等小分子物质,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不能透过”,该膜模拟图二中②肾小球。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这些被重新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因此,另一部分是包含人工培养的人肾小管细胞的生物反应器可以实现重吸收作用,可以重新吸收全部的葡萄糖。
【小问3详解】
人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分析可知,除排尿外,人体内还有两个重要的排泄途径,这两个途径参与的器官主要是皮肤和肺。食物名称
大米
黄豆
花生仁
核桃仁
质量/克
20
20
①
20
水体积/毫升
50
50
50
50
水温升高/℃
1.3
1.4
2.2
3
管壁
管腔
血流速度
动脉
较厚,弹性大
较小
最快
静脉
较薄,弹性小
较大
较慢
毛细血管
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非常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非常慢
山东省菏泽市曹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学试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山东省菏泽市曹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学试题(原卷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菏泽市曹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山东省菏泽市曹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菏泽市曹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山东省菏泽市曹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原卷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