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第I卷 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选项。)
1. 从古猿到人类的漫长进化历程中,古人类出现了许多区别于古猿的特征。下列描述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 前肢越来越粗壮有力B. 能制造和使用工具
C. 直立行走,前肢解放D. 能够用火、产生语言
【答案】A
【解析】
【分析】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变化,森林大量消失,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一代一代向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并学会使用和制造工具,产生了语言,进化成人类。
【详解】非洲大陆曾经发生过剧烈的地壳变动,形成了最大的断裂谷,断裂谷两侧的生态环境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地的森林古猿也因此逐渐分化成两支,一支仍旧生活在森林环境中的森林古猿,逐渐进化成为现代的类人猿;另一支生活在断裂谷东部高地的森林古猿,由于森林大量消失,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下到地面上生活的那部分森林古猿,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比如后肢越来越粗壮有力,逐渐形成了利用下肢行走的习惯,从而在以后的漫长岁月中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机会。到距今大约200万年前,直立行走并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古人类出现了,人类学家称他们为直立人。又经过若干万年,古人类制造的工具越来越复杂并能够用火,大脑也越来越发达,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就这样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而成为现代人,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本题的重点是了解人的进化。
2. 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按时间先后顺序,各阶段的正确排序是( )
①下到地面生活 ②学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③产生了语言 ④直立行走
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②C. ①③②④D. ①④②③
【答案】D
【解析】
【分析】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
【详解】早期人类在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制造工具。随着制造工具的越来越复杂,他们的大脑也变得越来越发达,并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逐渐发展成现代的人类社会。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促进了脑的发展,增加了脑容量,而脑的发展又提高了他们制造工具的能力;他们用火烤制食物,从而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育,大大增强了他们在自然界中生存能力;语言的产生,使得相互之间能更好的交流与合作。因此,按时间先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下到地面生活④直立行走②学会制造和使用工具③产生了语言,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3. 睾丸和卵巢分别是男女最主要的生殖器官,是因为( )
A. 能产生生殖细胞B. 能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
C. 能分泌性激素D. 能促进身高生长和产生生殖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男性的精囊、输精管、睾丸、阴茎等构成了男性的生殖系统;女性的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构成了女性的生殖系统。
【详解】男性产生生殖细胞--精子的器官是睾丸,同时睾丸也可以分泌雄性激素,又属于内分泌器官,是男性的主要的生殖器官;女性产生生殖细胞--卵细胞的器官是卵巢,同时卵巢也可以分泌雌性激素,又属于内分泌器官,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4. 如图在女性生殖系统中,产生卵细胞、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胚胎发育的部位依次是( )
A. 1、2、3
B. 1、3、4
C. 2、4、1
D. 2、3、4
【答案】A
【解析】
【详解】女性的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1卵巢有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的作用;3子宫有的功能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及产生月经的地方;阴道是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2输卵管输送卵子及受精完成与胚胎初期发育的地方,A正确。
故选A。
5. 下图是人的生殖发育过程简图,其中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①表示精子,属于生殖细胞
B. ②还可以分泌雌性激素
C. ③表示受精卵,在子宫内形成
D. ④表示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答案】C
【解析】
【分析】(1)生殖是指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人类新个体的产生要经历雌雄生殖细胞的结合,通过胚胎发育成新个体,这一过程是由生殖系统完成的。人体的生殖系统包括男性生殖系统和男性生殖系统。
(2)图中:①精子,②卵巢,③受精卵,④细胞分裂和分化。
【详解】A.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也是男性的性腺,能够产生①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A正确。
B.能产生卵细胞的是卵巢,女性的主要生殖器管,卵巢还可以分泌雌性激素,B正确。
C.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③受精卵,不是在子宫,C错误。
D.在输卵管形成的受精卵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附着在子宫内膜上,这是怀孕的开始。然后,胚泡内的细胞继续进行④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D正确。
故选C。
6. 下列哪项不属于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
A. 身高突增
B. 性器官迅速发育
C. 身体迅速发胖
D. 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的功能明显增强
【答案】C
【解析】
【分析】青春期是指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阶段,是生殖器官开始发育到成熟的阶段。年龄范围一般在12~23岁,一般来说男孩比女孩晚约两年。中学生一般都进入了青春期,对每个人来说,青春期是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进入青春期,男孩和女孩的体形开始发生变化,区别也越来越明显,这和睾丸分泌的雄性激素,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有关。青春期发育的最明显的特点是身高和体重的迅速增长;最突出的特征是性器官的发育和性功能的成熟。
【详解】A.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A不符合题意。
B.性器官的发育和性功能的成熟是青春期的突出特征,B不符合题意。
C.青春期不一定就发胖,因此身体发胖不是青春期的特点,C符合题意。
D.青春期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 下列关于青春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青春期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B. 在青春期,男女生出现了第一性征
C. 月经和遗精的出现是性成熟的标志D. 男女生相处要有礼有节,举止大方
【答案】B
【解析】
【分析】人进入青春期以后,是人身体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身体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首先是身高突增,其次是生殖器官迅速发育,并出现第二性征。
【详解】A.青春期人生长发育快,身体生长快代谢旺盛,A正确。
B.第一性征指的是男女生殖器的不同,这是在出生时就已经形成了的,B错误。
C.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并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出现遗精、月经分别是男孩和女孩性成熟的标志,C正确。
D.随着身体的发育,性意识也开始萌动,常表现为从初期的与异性疏远,到逐渐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变化。男女生相处要有礼有节、谈吐文雅举止大方和相互帮助,D正确。
故选B。
8. 2023年6月4日,我国神舟十五号返回舱成功返回地球,结束为期半年在太空中的科学实验,能为航天员在太空中提供能量的一组营养物质是( )
A. 水和蛋白质B. 脂肪和无机盐C. 糖类和蛋白质D. 糖类和维生素
【答案】C
【解析】
【分析】食物中营养物质分为能源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和非能源物质(水、无机盐、维生素)。
【详解】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并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关系,也能提供少量的能量;脂肪是备用能源,一般存储在皮下备用;水、无机盐、维生素不能提供能量。可见,选项中“糖类和蛋白质”是能为航天员在太空中提供能量的一组营养物质。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9. 中医古籍《黄帝内经》记载:“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五谷”作为主食,是因为其富含的淀粉是重要的供能物质
B. “五果”中含有的维生素C可有效预防坏血病
C. “五畜”中含有的蛋白质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
D. “五菜”中含有的膳食纤维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食物中的六大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提供能量的物质有:糖类、脂肪、蛋白质;非供能物质:水、无机盐、维生素。
【详解】A.五谷”是指水稻、小麦、大豆、玉米和马铃薯,作为主食,是因为其富含的淀粉是重要的供能物质,A正确。
B.“五果”现泛指水果,水果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糖类和有机酸等物质,含有的维生素C可有效预防坏血病,B正确。
C.“五畜”基本上都是指家畜,含有的蛋白质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C正确。
D.“五菜”常说的五菜分别是指葵、韭、藿、野蒜、葱。其中的膳食纤维不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错误。
故选D。
10. 维生素又名维他命,即维持生命的物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需的一类有机物,也是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活性物质。无机盐在人体内含量很少,但是作用很大。下列物质与相应缺乏症不符的是( )
A. 钙——佝偻病B. 维生素B1一一脚气病
C. 碘——地方性甲状腺肿D. 维生素D——夜盲症
【答案】D
【解析】
【分析】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而且人体对它的需要量很小,但它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无机盐对人体也很重要,如果缺乏,也会引起相应的病症。
【详解】A.钙是构成牙齿和骨骼的主要成分,缺乏含钙的无机盐,儿童会造成佝偻病,骨成人患骨质疏松症,A正确。
B.维生素B1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缺乏维生素B1时引起神经炎、脚气病、消化不良,B正确。
C.碘是构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成分,缺碘会造成地方性甲状腺肿,C正确。
D.缺乏维生素A会患夜盲症,缺乏维生素D会患佝偻病、骨质疏松,D错误
故选D。
11. 我们吃的食物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可以在消化道内分解成被细胞吸收的物质。下列营养物质中,不经过消化能够直接被吸收的是( )
A. 水、脂肪酸、蛋白质
B. 水、无机盐、维生素
C. 麦芽糖、葡萄糖、维生素
D. 脂肪、葡萄糖、无机盐
【答案】B
【解析】
【分析】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有有机物和无机物两大类。淀粉、脂肪、蛋白质等是大分子的有机物,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水、无机盐、维生素是小分子的物质,不需要经过消化,可以被人体直接吸收。
【详解】水、无机盐、维生素是小分子的物质,不需要经过消化,可以被人体直接吸收。而淀粉、脂肪、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淀粉首先在口腔里的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成麦芽糖(不能直接被吸收),然后再小肠内多种酶的作用下被消化成葡萄糖才能被吸收。蛋白质是在胃中被初步消化,在小肠内被最终消化成氨基酸,才能被吸收;脂肪只能在小肠内被消化,先经过胆汁的乳化作用,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才能被吸收。所以,不需要消化而被直接吸收的是:水、无机盐、维生素。
故选B。
12. 2019年,我国塑料吸管产量近3万吨,约460亿根。这些吸管降解的时间长达数百年,故“大米吸管”等可食用替代品快速发展。“大米吸管”主要成分在消化道中被分解的部位是( )
A. 口腔和胃B. 口腔和小肠C. 胃和小肠D. 小肠和大肠
【答案】B
【解析】
【分析】食物中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详解】“大米吸管”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所以“大米吸管”主要成分在消化道中被分解的部位是口腔和小肠。
故选B。
13. 肠道显微胶囊是一种用于诊断胃肠道疾病的可吞咽式小型设备(如图),患者将智能胶囊吞下后,它即随着胃肠肌肉的运动节奏依次通过消化道的各个结构,同时对经过的肠道进行连续摄像。结合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显微胶囊可依次经过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B. 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④,④分泌的消化液对蛋白质进行初步的消化
C. 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②,②分泌的消化液含消化脂肪的消化酶
D. 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⑥,⑥中含有多种消化酶
【答案】C
【解析】
【分析】图中:①食道、②肝脏、③大肠、④胃、⑤胰腺、⑥小肠。
【详解】A.人体的消化道从上到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所以显微胶囊可依次经过口腔→咽→食道→胃→小肠,检测胃肠疾病,A正确。
B.显微胶囊进入结构④胃内,④分泌的消化液对蛋白质进行初步的消化,B正确。
C.②肝脏位于消化道外的消化腺,所以显微胶囊不可进入结构②,②肝脏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C错误。
D.显微胶囊可依次经过口腔→咽→食道→胃→小肠,⑥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⑥小肠中含有多种消化酶,D正确。
故选C。
14. 小明感冒发烧38℃,没有食欲,其根本原因是( )
A. 所吃食物不能消化B. 食物残渣不能排出
C. 消化酶的活性下降D. 不能吸收营养物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1)食物的消化主要与消化酶有关。
(2)消化酶的消化作用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过高或过低会使消化酶的消化能力下降。
【详解】发高烧时,由于温度高,消化酶的活性下降,影响食物的消化,因此人没有食欲,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5. “密宇深房小火炉,饭香鱼熟近中厨。”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由消化系统完成。下图是人体消化系统部分器官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分泌的消化液能将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B. ②分泌的消化液可以初步消化蛋白质
C. ③分泌的消化液不含消化酶
D. ④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答案】B
【解析】
【分析】图可知,①肝脏,②胃,③胰腺,④大肠。
【详解】A.①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脂肪微粒在小肠内消化液的作用下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故A错误。
B.②胃分泌的消化液可以将蛋白质初步消化,初步消化的蛋白质在小肠内消化液的作用下分解为氨基酸,故B正确。
C.③胰腺分泌胰液,胰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促进多种物质的消化,故C错误。
D.④大肠吸少量的水分,无机盐和维生素,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故D错误。
故选B。
16. 下图中的曲线表示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的程度,消化道的各部位依次用A、B、C、D、E表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淀粉的消化开始于部位A
B. 曲线Ⅲ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过程
C. 营养物质主要在部位D处被吸收
D. 部位C中含有胃蛋白酶
【答案】B
【解析】
【分析】图中,横坐标表示各段消化道,其中A是口腔,B是咽和食道,C是胃,D是小肠,E是大肠;曲线Ⅰ代表的物质自口腔开始消化,在小肠内被消化完,此物质应为淀粉;曲线Ⅱ代表的物质在胃内开始被消化,在小肠内被分解完毕,此物质应为蛋白质;曲线Ⅲ代表的物质只在小肠内被消化,此物质应为脂肪。
【详解】A.淀粉在口腔中开始被消化,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部分淀粉被分解成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能够被人体的小肠直接吸收。可见,淀粉的消化开始于部位A口腔,A正确。
B.结合分析可知,曲线Ⅲ代表的物质只在小肠内被消化,此物质应为脂肪,B错误。
C.小肠是糖类、蛋白质、脂肪消化的主要器官,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场所,能够吸收大部分的水、无机盐、维生素和全部的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因此,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可见,营养物质主要在部位D小肠处被吸收,C正确。
D.C胃能暂时储存食物,胃内有胃腺,能分泌胃液,含有胃蛋白酶,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D正确。
故选B。
17. 请依据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判断下列与小肠吸收功能无关的是( )
A. 成人小肠一般有5至6米长
B. 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
C. 小肠内有肠液、胰液等多种消化液
D. 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
【答案】C
【解析】
【分析】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的结构与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功能相适应。
【详解】A.小肠长度长,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A不符合题意。
B.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大了小肠的表面积,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B不符合题意。
C.小肠内有肠液、胰液等多种消化液,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C符合题意。
D.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8. 小辉在食堂买的午餐有米饭、清炖排骨、麻婆豆腐。为使膳食达到营养均衡,请从下列选项中给他再添加一道菜( )
A. 炸鸡柳B. 红烧肉C. 凉拌菠菜D. 辣椒炒肉
【答案】C
【解析】
【分析】为了做到合理营养,按“平衡膳食宝塔”均衡摄取五类食物,即谷类食物进食量最多,其后依次是蔬类水果类、鱼、肉、蛋类、豆奶类、油脂类。以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
【详解】食谱中的米饭主要成分是糖类,清炖排骨、麻婆豆腐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等。根据人体平衡膳食的要求,还需要提供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凉拌菠菜主要提供维生素等。可见,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9. 平衡膳食能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体的营养需要,保证健康。下列做法不符合平衡膳食的是( )
A. 不吃早餐,偏食挑食B. 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C. 规律进餐,适量饮水D. 食物多样,合理搭配
【答案】A
【解析】
【分析】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六类营养物质和膳食纤维)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各种营养素的量要合适(不少也不多,比例适当),与身体的需要要保持平衡。
【详解】A.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它能够提供身体所需的能量和养分,帮助维持正常的代谢和身体机能。不吃早餐可能导致能量不足,影响学习和集中注意力。偏食、挑食等不合理的膳食习惯会导致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A错误。
B.吃动平衡指的是均衡摄取各种营养物质,适量运动;保持适当的健康体重,身体才能更好地发挥功能,B正确。
C.规律进餐指的是按照固定的时间和适量进食,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新陈代谢和能量供给。适量饮水有助于维持体内水分平衡,促进物质代谢,C正确。
D.食物多样指的是摄入各种食物类别,例如谷物、蔬菜、水果、肉类等,以获取全面的营养。合理搭配指的是在每餐中合理搭配不同的食物,以提供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D正确。
故选A。
20. 如图表示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呼吸道由①②③④⑤构成B. 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是②
C. 痰形成的主要部位是③D. 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⑥
【答案】C
【解析】
【分析】图中:①是鼻、②是咽,③是喉,④是气管,⑤是支气管,⑥是肺。
【详解】A.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A正确。
B.人体的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所以,[②]咽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共同通道,B正确。
C.气管和支气管的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故痰形成的主要部位是④、⑤,C错误。
D.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⑥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D正确。
故选C。
【点睛】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1. 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模拟装置(如图)探究呼吸道对空气的清洁作用。他们将碳粉放在塑料瓶口处,用吹风机向瓶口吹风,记录瓶底部纱布上碳粉的数量。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毛刷是模拟了呼吸道中的鼻毛和纤毛
B. 浸湿毛刷的水模拟呼吸道中的黏液
C. 若换成干燥毛刷,到达纱布的碳粉量会增加
D. 鼻腔中的黏液吸附了尘粒、细菌等物质形成了痰
【答案】D
【解析】
【分析】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对吸入气体具有清洁、湿润和温暖的作用。
【详解】A.呼吸道中的鼻毛和纤毛具有清扫病原体和异物的作用。毛刷是模拟了呼吸道中的鼻毛和纤毛,A正确。
B.呼吸道中的黏液具有吸附病原体和异物及湿润吸入气体的作用。浸湿毛刷的水模拟呼吸道中的黏液,B正确。
C.浸湿毛刷的水模拟呼吸道中的黏液,具有吸附病原体和异物及湿润吸入气体的作用。若换成干燥毛刷,到达纱布的碳粉量会增加,C正确。
D.痰是在气管和支气管处形成的,D错误。
故选D。
22. 人在吸气时,膈肌所处的状态、胸廓容积和肺内气压的变化分别是( )
A. 收缩、缩小、下降B. 舒张、扩大、下降
C. 舒张、扩大、升高D. 收缩、扩大、下降
【答案】D
【解析】
【分析】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是呼吸肌收缩和舒张的结果。
【详解】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因此,在吸气时,膈肌收缩、胸廓容积扩大、肺内气压下降。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23. 如图甲是肺内压随时间的变化示意图,图乙表示人体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在胸腔内的位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曲线ac段时,膈肌处于舒张状态
B. 图甲曲线cd段时,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C. 图甲曲线ab段时,膈肌最终处于图乙所示的B位置
D. 图甲曲线de段时,膈肌最终处于图乙所示的A位置
【答案】C
【解析】
【分析】丙甲中:ab段和de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负值,表示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过程;bcd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正值,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过程。
图乙中:AB表示膈肌不同状态,A是膈肌舒张,B是膈肌收缩。
【详解】A.图甲中,ab段是吸气过程,膈肌处于收缩状态,而bc段是呼气过程,膈肌处于舒张状态,A错误。
B.图甲曲线在cd段时,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过程,膈肌处于舒张状态,B错误。
CD.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结合题图和分析可知,图甲曲线ab段和de段时,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过程,此时膈肌收缩,因此膈肌最终处于图乙所示的B位置,C正确、D错误。
故选C。
24. 如图为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程a、b是通过人体的呼吸运动实现的
B. 甲内血液氧气较多,丙内血液氧气较少
C. 通过c过程血液中的氧气进入肺泡
D. 乙与丙相比,管壁较薄,管内血流速度快
【答案】A
【解析】
【分析】(1)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与外界空气间的气体交换也叫肺的通气,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2)图中表示肺泡与外界气体交接和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甲、乙、丙表示的分别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血流方向是甲→乙→丙,bd表示氧气,ac表示二氧化碳。
【详解】A.a、b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c、d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A正确。
B.当血液流经肺泡时,肺泡中氧的浓度高,周围血液中氧的浓度低,这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扩散进入血液。这样丙内血管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B错误。
C.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当血液流经肺泡时,肺泡中氧的浓度高,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高,这样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所以c是二氧化碳,d是氧气,通过c过程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C错误。
D.乙是毛细血管,它管壁最薄、仅由一层细胞构成,弹性最小,管内的血流速度最慢,D错误。
故选A。
25. 微塑料是塑料制品分解产生的微小颗粒物。研究发现微塑料能进入小鼠体内,并吸附在红细胞表面破坏其结构,从而阻碍了小鼠红细胞( )
A. 吞噬病菌B. 运输氧气C. 止血凝血D. 产生新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详解】A.白细胞是数量最少的血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能吞噬病菌,A不符合题意。
B.红细胞是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也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因此,微塑料能进入小鼠体内,并吸附在红细胞表面破坏其结构,从而阻碍了小鼠红细胞运输氧气,B符合题意。
C.血小板是体积最小的血细胞,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
D.红细胞是分化程度比较高的细胞,不能继续分裂产生新细胞,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6. 生活在上海市的小王同学去拉萨旅行,刚到高原的初期,他的血液中何种成分会明显增加( )
A. 红细胞B. 白细胞C. 血小板D. 无机盐
【答案】A
【解析】
【分析】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它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
【详解】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它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高原地区同平原地区相比,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较少。生活在上海市的小王同学去拉萨旅行,刚到高原的初期,他的血液中红细胞成分会明显增加,这样可以运输更多的氧,来满足人体对氧气的需要,因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27. 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视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④是血浆,能运载血细胞和运输营养物质及废物B. ①数量最多,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
C. ②的数量低于正常值,说明有炎症D. ③形状不规则,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功能
【答案】C
【解析】
【分析】图可知,①是红细胞,②白细胞,③血小板,④血浆。
【详解】A.④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A正确。
B.成熟的①红细胞无细胞核,数量最多,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B正确。
C.②白细胞的体积最大,有细胞核,数量最少,具有吞噬病菌和防御保护的作用,白细胞的数量高于正常值,说明有炎症,故C错误。
D.③血小板,体积最小,形状不规则,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功能,故D正确,
故选C。
28. 护士在抽血时一般从患者的肘窝处的静脉采血,而非动脉采血,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 静脉内血流速度最快
B. 静脉在皮下的分布大多较浅
C. 静脉管径较大、管壁薄
D. 静脉采血后容易止血
【答案】A
【解析】
【分析】静脉,管壁较薄、弹性小,血流速度慢,主要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到心脏。
【详解】AD.血液是流经毛细血管后流入静脉,压力较低,因此静脉管内血流速度较慢,采血后容易止血,A错误,D正确。
B.静脉有的分布较浅,有的分布较深,一般来说 静脉在皮下的分布大多较浅,B正确。
C.静脉的管腔最大,管壁薄,血流速度慢,采血时更易寻找并且针头容易刺入,C正 确。
故选A。
29. 下列关于血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动脉把血液从心脏运送到全身各处
B. 毛细血管分布最广,内径很小,红细胞单行通过
C. 血液的流向为静脉→毛细血管→动脉
D. 手臂上的“青筋”是静脉血管
【答案】C
【解析】
【分析】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把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叫做动脉,动脉一般分布较深;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有的分布较浅,有的分布较深;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分布最广。
【详解】A.动脉是把心脏中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的血管,动脉一般分布较深,A正确。
B.毛细血管管腔极细,分布最广,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B正确。
C.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C错误。
D.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分布较浅,如手臂上的“青筋”属于静脉,D正确。
故选C。
30. 毛细血管是连通最小动脉与静脉的血管。与毛细血管物质交换功能相适应的特点不包括
A. 数量多,分布广B. 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C. 管内血流速度快D. 管径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答案】C
【解析】
【分析】毛细血管在体内数量很多,分布很广;其管壁最薄,只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管的内径十分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这些特点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
【详解】A.毛细血管在体内数量多、分布广,便于身体各部分组织进行物质交换,A不符合题意。
B.毛细血管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交换的物质更容易穿过血管壁,B不符合题意。
C.毛细血管内血流速度最慢,C符合题意。
D.毛细血管管径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慢,利于充分进行物质交换,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40分)
31. 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全世界母亲共同的节日——母亲节。在这一天,人们会通过给母亲送鲜花、亲手烹制可口的饭菜等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心。因为母亲孕育了我们,给了我们每一个人最宝贵的生命。根据所学生物学知识,结合图一、图二内容,完成下列题目:
(1)我是卵细胞,我来自图一中妈妈生殖系统的结构【】___________,此结构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我是精子,是由爸爸生殖系统的主要生殖器官___________产生的。我的“兄弟”可多了,为了获得卵细胞的“芳心”,我们兄弟间要进行“抢亲”比赛,获胜者将在图一结构【】___________中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一个小小的生命便诞生了。
(3)我是图二中的胎儿,出生前我会舒适地生活在图一中的结构【】___________里,图二中【】___________是我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器官。我成熟后会和图二中的【⑤】一起从母体的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___________。
(4)母亲在怀孕期间要从外界获取更多的营养供给胎儿发育,胎儿的发育也会对母亲的生活,行动带来极大的不便,母亲的“十月怀胎”很艰辛,父母把子女养育成人更不容易,请你用一句话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___________。
【答案】(1) ①. ①卵巢 ②. 分泌雌性激素
(2) ①. 睾丸 ②. ②输卵管
(3) ①. ④子宫 ②. ⑤胎盘 ③. 分娩
(4)妈妈您辛苦了,谢谢您,我永远爱您!
【解析】
【分析】分析图可知:①卵巢、②输卵管、③受精卵、④子宫、⑤胎盘、⑥脐带。据此答题。
【小问1详解】
女性的生殖系统主要是由①卵巢、②输卵管、④子宫和阴道组成的,其中①卵巢是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也是女性的性腺,卵巢的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女孩进入青春期出现的第二性征主要与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有关。
【小问2详解】
睾丸位于阴囊内,左右各一。睾丸是男性主要的生殖器官,也是男性的性腺,睾丸的主要功能是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男孩进入青春期出现的第二性征主要与睾丸分泌的雄性激素有关。受精的过程是成熟女性的卵巢一般每个月排出一个卵细胞,当含有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②输卵管内如果与卵细胞相遇,众多的精子中只有一个能进入卵细胞,与其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是新生命发育的起点。
【小问3详解】
胚胎在母体④子宫内发育到第二个月末,外貌才开始像人,从这时起到出生之前的胚胎叫做胎儿。胎儿生活在④子宫内透明的羊水中,胎儿通过⑤胎盘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从母体血液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排入母体血液,然后由母体排出体外。一般来说,从形成受精卵开始到第38周(266天)时,胎儿就发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分娩的结束标志着婴儿的诞生。
【小问4详解】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母亲为儿女的诞生在精力、体力、妊娠等方面将付出极大地艰辛,感激和感谢母亲的话语很多,如:妈妈您辛苦了,谢谢您,我永远爱您!十月之恩,永报不尽;妈妈感谢你给了我生命的权利等等。
32. 有关数据表明,我国学生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状况令人担忧。无机盐、维生素等摄入量不足,缺铁性贫血现象普遍存在,多糖分、高脂肪的饮食习惯使肥胖儿童逐年增多。合理的膳食才能保证身体的健康。图1为消化系统模式图,图2为平衡膳食宝塔图,图3 为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各部位被消化程度的曲线图。请你根据图1~3,完成下面的问题。
(1)图2中最底层(A层)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主要是_____,该营养物质在图1消化道的_____内被消化(填序号),参与其消化的消化液有_____。
(2)为保证在期末考试中能有充足的能量,餐厅的午餐中有米饭、红烧肉、麻辣豆腐,从合理营养的角度还应该添加_____(选择:①清蒸鱼②炒小白菜③红烧牛肉,填序号)。
(3)最近,我们周围有很多同学感冒了,其实感冒时吃的胶囊往往是用淀粉做成的,主要原因是避免对图1中⑤_____产生刺激,图3中曲线_____(填“甲”“乙”或“丙”)所代表的营养物质是从该部位开始被消化,最终在⑦中被彻底分解成_____,才能被人体吸收。
【答案】(1) ①. 淀粉 ②. ②⑦ ③. 唾液、肠液、胰液
(2)② (3) ①. 胃 ②. 乙 ③. 氨基酸
【解析】
【分析】图1中:①唾液腺,②口腔,③食道,④肝脏,⑤胃,⑥胰腺,⑦小肠,⑧大肠,⑨肛门;图2中:A谷类,B果蔬类,C鱼肉,D牛奶和豆制品等,E油脂类;图3中:甲是淀粉消化曲线,乙是蛋白质消化曲线,丙是脂肪消化曲线。
【小问1详解】
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图示可以看出,“平衡膳食宝塔”第A级的食物,是大米、馒头、面包、薯类等食品,主要的营养物质是淀粉。淀粉的消化开始于②口腔,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再在⑦小肠中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消化成葡萄糖。
【小问2详解】
餐厅的午餐中有大米饭、红烧肉、麻辣豆腐,说明食物中含有糖类、蛋白质、脂类等营养,但缺乏维生素和无机盐类食物,从营养要全面的角度来看还应添加②炒小白菜这道菜。
【小问3详解】
淀粉在口腔中开始被消化,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然后在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葡萄糖;蛋白质在胃中开始被消化,在胃蛋白酶的作用分解成多肽,然后在小肠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脂肪开始被消化的部位是小肠,在胆汁的作用下,乳化成脂肪微粒,然后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脂肪只在小肠中被消化。可推知:甲曲线代表淀粉的消化,乙曲线代表蛋白质的消化,丙曲线代表脂肪的消化。胶囊药的胶囊是用淀粉制作的,由于胃液中不含消化淀粉的酶,只能消化乙曲线代表的蛋白质,因此可以有效避免药物对图1中⑤胃的刺激,图3中曲线乙所代表的营养物质是从该部位开始被消化,最终在⑦小肠中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才能被人体吸收。
33. 图A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B是模拟膈肌运动的实验装置及实验过程,1、2、3、4表示结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C点表示__________(吸气或呼气结束),此时肺内气压___大气压。
(2)图B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序号4模拟人体的_________。
(3)曲线AB段表示的肺内气压变化与图B中的_____图表示的生理过程相同,此时膈肌_________。
(4)空气中的氧气最终到达人体的组织细胞的______________,进行呼吸作用。
(5)图C中,发生在①处的气体交换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实现的。
【答案】 ①. 呼气结束 ②. 等于 ③. 膈肌 ④. 甲 ⑤. 收缩 ⑥. 线粒体 ⑦. 呼吸运动
【解析】
分析】
(1)图A的A点表示吸气开始的起点,B点表示吸气完了的瞬间,C点表示呼气完了的瞬间;图B中,1玻璃管代表的是气管,2钟罩代表的是胸廓,3小气球代表的是肺,4橡皮膜代表的是膈肌。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图C①表示肺的通气,②肺泡内气体交换,③组织细胞内的气体交换。
(2)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据此解答。
【详解】(1)曲线BC段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所以表示呼气,呼气结束的一瞬间是坐标中的C点,此时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既不吸气也不呼气。
(2)图B中1表示气管、2表示胸廓、3表示肺、4膈肌。
(3)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图中AB段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表示吸气,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人在平静状态下,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景和左右镜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BC段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则表示呼气,肋间肌,膈肌舒张,胸腔体积缩小。
(4)人体从外界吸入的氧气是被组织细胞利用的,组织细胞利用氧,是将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供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即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这个过程是在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的。
(5)图C①肺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叫做肺的通气,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点睛】熟知气体交换的过程以及正确识图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4. 如图I、图Ⅱ、图Ⅲ分别表示人新鲜血液分层图、显微镜下的血细胞、三种血管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c是___________,对应图Ⅱ中的___________(填序号)。若某人血液中该细胞的数量低于正常值,应建议他(她)多吃一些含___________的无机盐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2)如图Ⅱ,新冠肺炎患者体内数量会明显增多的血细胞是[ ]___________([ ]内填序号,横线上填名称)。
(3)图Ⅲ中的B血管为___________,其管壁非常薄,只由___________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且管内血流的速度很___________,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1) ①. 红细胞 ②. ① ③. 铁
(2)②白细胞 (3) ①. 毛细血管 ②. 一 ③. 慢
【解析】
【分析】图Ⅰ中:a是淡黄色半透明血浆,b中间有一层白的,是白细胞和血小板,c最下面是暗红色的红细胞。
图Ⅱ中:①是红细胞,②是白细胞,③是血小板,④是血浆。
图Ⅲ中:A是动脉,B是毛细血管,C是静脉。
【小问1详解】
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都叫贫血。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一种成分,人体缺铁会使血红蛋白的合成发生障碍,从而使人体内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导致贫血,出现头晕、乏力等贫血症状。结合分析可知,图1中的c是红细胞,对应图Ⅱ中的①(红细胞)。若某人血液中该细胞的数量低于正常值,应建议他(她)多吃一些含铁的无机盐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小问2详解】
白细胞的主要功能为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等。当病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数量增多,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聚集在发炎部位并将病菌吞噬,炎症消失后,白细胞数量恢复正常。所以,如图Ⅱ,新冠肺炎患者体内数量会明显增多的血细胞是[②]白细胞。
【小问3详解】
毛细血管在体内数量很多,分布很广;其管壁最薄,只有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管的内径十分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这些特点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所以,图Ⅲ中的B血管为毛细血管,其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且管内血流的速度很慢,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
35. 为了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下表所示的实验方案,并上网查找了如下材料:①食物的消化从口腔开始。②食物入口,首先要经过牙齿切断、撕裂、磨碎,同时舌把食物与唾液搅拌混合,形成食团容易下咽。③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可促使淀粉分解。④淀粉遇碘变蓝。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要探究牙齿的研磨作用对淀粉分解的影响,应该选用__________两组进行对照实验。
(2)若要利用1组、4组和5组进行对照实验,可探究______________对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的影响,请对上表实验方案中的①②两处进行补充善:①_______;②________。
(3)每组实验都严格规范操作,实验结果符合预期。滴加碘液后,1组________(填“变”或“不变”)蓝,4组、5组都呈现蓝色,比较这三组实验结果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
【答案】(1)1、3 (2) ①. 温度 ②. 2ml唾液 ③. 适量的馒头碎屑
(3) ①. 不变 ②. 温度影响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解析】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保证了实验结果的不同只是由实验变量的不同引起的。
【小问1详解】
1号试管与3号试管形成了以牙齿的咀嚼为变量的对照实验,该组实验的结果表明牙齿的咀嚼有助于淀粉的消化。
【小问2详解】
若要利用1号、4号和5号试管进行对照,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的影响,遵循变量唯一原则,只有温度不同,其他条件相同,因此①2mL唾液,②适量馒头碎屑。
【小问3详解】
1号、4号和5号试管实验的变量是温度,其它条件相同,1号试管不呈现蓝色,证明淀粉已被分解。4号5号试管滴加碘液变蓝证明淀粉没有被分解,通过对比可知,温度会影响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36. 如图甲为“观察小鱼尾结的血液流动”实验,图乙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图中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请据图分析回答:
(1)该实验应选择尾鳍色素较__________(填“多”或“少")的小鱼,以利于观察。
(2)用湿棉花包住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在实验过程中,应时常往棉花上滴加清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3)观察时,先要使小鱼的尾鳍平贴在培养皿上,然后用__________(填“高”或“低”)倍镜进行观察。
(4)图乙中①所示的血管类型是__________,判断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②所示的血管类型是____________,判断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1)少 (2)维持小鱼正常的呼吸
(3)低 (4) ①. 动脉 ②. 血液由主干血管流向分支血管 ③. 毛细血管 ④. 红细胞单行通过
【解析】
【分析】如图中,①是动脉,②是毛细血管,③是静脉。
【小问1详解】
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流情况时,为了便于观察,应选取尾鳍色素少的活鱼,若尾鳍的色素较深时,不易观察到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情况。
【小问2详解】
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的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并应时常往棉花上滴加清水,目的是维持小鱼正常的呼吸。
【小问3详解】
观察前要先把这条小鱼放在培养皿里,使尾鳍平贴在培养皿底部,然后用低倍镜进行观察。因为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倍数越小,视野越亮;小鱼尾鳍内的毛细血管中有血液,颜色较重,因此我们要用低倍镜观察,视野较亮。
【小问4详解】
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血液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小动脉,血液流动的速度最快;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小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连通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因此,图乙中①所示的血管类型是动脉,判断的主要依据是血液由主干血管流向分支血管。②所示的血管类型是毛细血管,判断的主要依据是红细胞单行通过。组别
1
2
3
4
5
馒头碎屑或馒头块
适量馒头碎屑
适量馒头碎屑
适量馒头块
适量馒头碎屑
②
唾液或清水
2mL唾液
2mL清水
2mL唾液
①
2mL唾液
温度
37℃
100℃
0℃
加入碘液
2滴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学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山东省临沂市费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学试题(解析版),共26页。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学试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山东省临沂市费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学试题(原卷版),共11页。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学试题(原卷版): 这是一份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学试题(原卷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