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第四节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精品一课一练
展开考点一 认识土壤
土壤在垂直方向上的物质组成和颜色各异,不同地区间也存在水平差异。下图“为土壤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土壤剖面结构图中字母O代表( )
A.腐殖质层B.淀积层C.母岩层D.母质层
2.下列关于土壤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土壤肥力是自然形成的,无论如何利用都不会损耗其肥力
B.森林地表枯枝落叶多,其土壤的有机含量一般高于草原
C.南方水稻土的形成与人类长期的耕种和培育无关
D.壤土兼有砂土和黏土的特点,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
下图为理想土壤的成分体积比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两题。
3.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的,图中A、B、C、D分别表示( )
A.空气、矿物质、水分、有机质 B.空气、水分、矿物质、有机质
C.水分、空气、有机质、矿物质 D.矿物质、有机质、空气、水分
4.下列关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具有肥力是土壤特有的本质属性
②能够生长植物的一定是土壤
③土壤矿物质的含量,通常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④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D.②④
土壤是由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或溶液)和气相(土壤空气)三相物质组成的,土壤容重是指田间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烘干后的重量与同容积水重量的比值。土壤容重与土壤质地、压实状况、土壤颗粒密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各种土壤管理措施有关。有机质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土壤发育良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土壤容重越大( )
A.有机质含量越低B.土壤孔隙度越高
C.单位体积土壤干重越轻D.越利于作物生长
6.下列措施不能降低土壤容重的是( )
A.引水灌溉B.秸秆还田C.深耕土地D.红壤掺沙
考点二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
下图为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完成下面小题。
7.下列成土因素中,图示没能直观显示的是( )
A.成土母质B.气候C.地形D.时间
8.图示区域( )
①地表径流量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 ②陡坡上的土壤厚度一般比较浅薄
③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 ④地下径流量受当地气温影响大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9.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其所起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
①积累和分解有机质②富集营养物质③决定土壤性质和酸碱度④调节土壤水分含量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与气候密切相关,读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温度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南方低山丘陵区有机质含量低于东北平原土壤,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成土母质矿物养分多B.地形平坦,土层深厚
C.植被生长量大于东北地区D.气温较东北高,微生物分解作用强
11.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的主导因素除了气候外,还有( )
A.地质B.生物C.岩石D.成土母质
土壤颜色是土壤的重要特征,根据颜色命名土壤是土壤重要的命名法则。在我国古代,一直存在着“社稷祭祀”的制度,以五色土建成的社稷坛包含着古代人对土地的崇拜。五色土是指青、红、黄、白、黑五种颜色纯天然土壤,由东(长江中下游平原)、西(塔里木盆地)、南(东南丘陵)、北(东北平原)、中(黄土高原)五个方位各地进贡而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若由中部进贡而来的土壤颜色是黄色,则下列进贡方位与土壤颜色对应正确的是( )
A.东方——青灰B.南方——黑色
C.西方——红色D.北方——白色
13.下列土壤颜色与其形成因素的组合正确的是( )
A.紫色土—风力沉积作用B.黄土—湿热的气候条件
C.黑土—草类植物的大量生长D.红壤—岩石性质和特征
14.该地土壤腐殖质较少,主要是因为( )
①气温高,微生物活动旺盛②植被差,枯枝落叶少
③降水丰富,淋溶作用较强④风力小,风化作用弱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15.小张同学带回少量土壤用于阳台种植花草,对其做法的目的阐述正确的是( )
A.浇纯净水——补充土壤矿物质B.加入果皮——增加土壤透水性
C.拌入河沙——增加土壤透气性D.倒入茶叶渣——改变成土母质
提升综合练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风化壳的厚度反映了当地的岩石的风化强度。图1为森林土壤剖面图,图2为不同植被类型条件下风化壳的深度示意图。
(1)图1中,以分解和半分解有机质为主的是________层(填字母);上层土壤淋失物质主要在________层沉淀(填字母)。
(2)在野外进行土壤观察时,我们一般可从土壤颜色、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进行观察。影响土壤发育的因素很多,其中最活跃的因素是________。
(3)图2中岩石风化强度最大地区的植被类型是________,请分析该植被分布区岩石风化强度较大的自然原因________。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黑土土质松软,有机质含量高,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对黑土地的大规模开垦及农业生产中频繁翻耕,土壤结构发生变化,耕作层下方形成一层紧实的犁底层(左图),对农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21世纪初,东北地区农民在秋季玉米收获时,将秸秆粉碎并均匀覆盖在土壤表层,同时将秸秆高茬留在田地,减少对土壤的扰动,对土壤进行有效的修复和保护。右图示意东北地区气温、降水分布。
(1)从气候角度分析东北地区黑土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原因。
(2)说明紧实的犁底层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3)简述秸秆均匀覆盖、高茬留田对修复和保护黑土肥力的主要作用。
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节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a href="/dl/tb_c4004278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四节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课时练习</a>,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发育成熟的土壤最下层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第四节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第四节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一课一练,共6页。
地理第四节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精品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地理第四节 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精品复习练习题,文件包含34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同步练习-备课优选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原卷版docx、34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同步练习-备课优选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