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四制)初中历史 中国历史第一册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课件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6122126/0-172516541253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五四制)初中历史 中国历史第一册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课件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6122126/0-172516541256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五四制)初中历史 中国历史第一册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课件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6122126/0-172516541259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五四制)初中历史 中国历史第一册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课件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6122126/0-1725165412626/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五四制)初中历史 中国历史第一册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课件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6122126/0-1725165412652/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五四制)初中历史 中国历史第一册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课件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6122126/0-1725165412669/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五四制)初中历史 中国历史第一册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课件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6122126/0-1725165412705/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统编版(五四制)初中历史 中国历史第一册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课件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6122126/0-1725165412736/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初中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优质课件ppt
展开汉武帝(刘彻),十六岁登基,是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那么汉武帝是如何解决政治、思想、经济、军事上的烦恼,巩固大一统局面的呢?
西汉初期行政区划图(局部)
梁王出行 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造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政治:(1)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1、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所得封地称为诸侯国。2、封地可再次分封给其他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表面上推恩德实际上除其国
诸侯国的数量在变 但势力在变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随后,武帝又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
地方上的豪强地主与朝廷分庭抗礼
材料:强宗豪右,田宅逾制,倚强凌弱,以众暴寡。 ——《汉书·百官公卿表》
政治:(2)建立刺史制度(监察制度)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代表中央监察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
道:陛下万岁!先帝们一直用道家思想治国,才有今天的成就,所以臣以为用道家思想来治国最好。法:启奏陛下,恕臣直言,现在有些人不把皇上放在眼里,整天说三道四,应该制定严厉的刑法,处死这些刁民。董仲舒:陛下英明!道家思想让人们没有约束,会说三道四。法家思想太残酷,不能体现皇上的爱民之心。用儒家思想治国,既体现皇上的仁慈,又教化了百姓。道:陛下请听我说……法:陛下别听他的……
汉初,实行道家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诸子百家又活跃起来,诸侯国门客批评皇帝,指责中央。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
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而仲舒以贤良对策焉。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事易王。——《汉书·董仲舒传》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①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②兴办太学,以儒家《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了大批儒学人才,儒士进入政权机构。
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儒学从此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
昭帝以后:非儒绝不居相
对比分析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思想的措施
加强思想控制,加强中央集权
采用 家思想,对其它思想粗暴镇压
以儒学为 思想,吸收法、道思想。
钳制了文化发展,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实现了思想统一,巩固了汉朝 局面,对后世影响深远。
材料: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引诱。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
(富商大贾)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国家之急,黎民重困。——《史记》
“贵则卖之,贱则买之”——《史记》
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奠定了经济基础。
又有富商大贾,囤积居奇,获利无以计数。百姓困顿,流离失所者剧增。
秦末汉初,单于冒顿[mò dú]统一匈奴族,经常南下袭扰。
限于国力,西汉初期,不得不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
公元前127年,河南战役(收复河南地区)
公元前121年,河西之役(夺取河西走廊)
高潮:公元前119年,漠北战役
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
公元前124年,漠南战役(收复河套地区)
西汉武帝统治时期国力最为强盛
汉初,国力疲弱,被迫_ ___。
秦修筑_ __,抵御匈奴。
汉武帝大举________,匈奴无力与西汉对抗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①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③在全国统一调配物资, 平抑物价
使国家财政状况改善,为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沉重打击了匈奴,开疆拓土
小知识:(大)统一和大一统
大一统:不仅是地域上的统一,更是指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统一:指地域(地理版图)的统一。
开创:秦始皇理论到实践但骤兴骤灭
巩固:汉武帝发扬光大渐成模板
比较秦皇汉武统治措施 异同
1.为加强中央集权,主父偃给汉武帝的建议是( )A.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D.允许诸王将封地分给子弟2.汉武帝时,中央设立的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地主及其子弟的官吏是( )A.锦衣卫 B.刺史 C.太尉 D.节度使
3.西汉时期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是 ( )A.书院 B.太学 C.大学 D.学宫
①秦始皇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禁锢了思想言论,受到历代读书人的反对。(2分)②汉武帝提高了儒家学说的地位,使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学居于主导地位,受到历代读书人的赞誉。(2分)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治。
历史中国历史 第一册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评优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历史中国历史 第一册<a href="/ls/tb_c152655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评优课课件ppt</a>,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商鞅虽死秦法犹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中国历史 第一册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优秀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中国历史 第一册<a href="/ls/tb_c152653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优秀课件ppt</a>,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生产工具改进,生产动力改进,耕作技术改进,各诸侯国,各诸侯国实力得到增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优质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a href="/ls/tb_c152651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优质课件ppt</a>,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铸出一个少年中国,吉金光华青铜器,文以植根甲骨文,才财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