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2022-2024)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解析版)
展开考点01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
(2024·湖南·高考真题)山西省新绛县西庄村附近盛产青石,自宋代以来形成了以石雕加工为主的传统手工业。为保持行业的家族垄断优势,当地主要采取子承父业的技艺传承方式。近年来,在政府扶持下,西庄村规划建设了石雕工业园。如图示意农耕时代西庄村石雕生产的空间次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西庄村形成图示空间次序,是因为( )
A.地形地势B.河流分布C.生产流程D.宗族关系
2.“精雕”选择在以厅堂为中心的院落中进行,主要是为了( )
A.石材堆放B.陈列展览C.技艺保密D.交流合作
3.该村石雕生产由分散的家庭作坊集聚到工业园,有利于( )
①形成合理的功能分区 ②融合生产和生活空间
③限制生态空间的扩张 ④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1.C 2.C 3.B
【解析】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西庄村在聚落空间层面,以生产流程为导向, 形成一系列不同功能的场所空间,呈现出系统的生产空间链条,石雕制作经过采选石材—构图绘画—制坯—粗雕—精雕—打磨—抛光—做旧等多道极为复杂的工艺,形成了:马首山(采石)—西庄坡村(转运)—石雕场(选材、切割)—水池(清洗)—村里空地(粗雕、 打磨)—庭院(创作、精雕、传授)系列生产空间序列,C正确;地形地势是影响聚落选址的区位因素,但不是影响空间次序的主要因素,A错误;河流分布、宗族关系不是影响空间次序的主要因素,BD错误。所以选C。
2.根据材料信息“为保持行业的家族垄断优势,当地主要采取子承父业的技艺传承方式。”可知,当地“精雕”选择在以厅堂为中心的院落中进行,能够减少家族技艺的外流,有利于子承父业、家族垄断,C正确;院落面积较小,不利于石材堆放,A错误;厅堂面积较小,不利于陈列展览,B错误;为了家族垄断,一般很少交流合作,D错误。所以选C。
3.该村石雕生产由分散的家庭作坊集聚到工业园,能够使得生产区和生活区分开,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功能分区,①正确,②错误;不会限制生态空间的扩张,③错误;可以减少石材加工对生活区的污染,能够有利于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④正确。所以选B。
【点睛】坐落在吕梁山麓、马首山下的西庄村,掩映在青山之下,举目远眺,高耸的山峦酷似马首,这里便是天然的石料场。五代后周时期此处就有了村庄,石匠们就住在石料场附近,从事石头加工为主导的石雕产业。现在,在800户3000多人的村庄里,有700多人从事石雕产业,是名副其实的“因石而生,因石而传,因石而居,因石而美,因石而兴”的专业村。西庄石雕产品远销海内外,被用于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尧庙、秋风楼、普救寺等景区以及陇南、河南、晋南诸多古民居。
(2024·安徽·高考真题)某全球海洋观测网在全球海洋投放数千个监测浮标,获取了全球海洋不同深度的温度、盐度、溶解氧、叶绿素等海量数据。我国于21世纪初加入该观测网。图1为我国在阿拉伯海投放的某个浮标2011年11月至2016年6月持续漂移轨迹示意,图2为该浮标获取的不同深度海水逐旬平均温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1 图2
4.浮标获取的数据显示,在200~500m深度,甲海区海水年均盐度高于乙海区,主要原因是甲海区( )
A.受高盐海水输入影响B.蒸发旺盛C.缺少陆地淡水注入D.降水稀少
5.图2中7—8月份表层与50m深度海水温度相近,主要是因为( )
A.西南季风强劲,形成持续大量降雨B.西南季风强劲,带动下层海水上涌
C.热带气旋活跃,减少太阳直接辐射D.热带气旋活跃,消耗海洋表层热量
6.该全球海洋观测网获取的海量数据可应用于( )
①研究厄尔尼诺现象 ②提高中长期天气预报能力
③调控海水温度和盐度 ④指导远洋捕鱼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4.A 5.B 6.B
【解析】4.蒸发、降水、陆地径流主要影响表层海水盐度,所以BCD错误。浮标获取200~500m深度海水盐度说明甲海区受高盐海水输入影响,海水年平均盐度高于乙,A正确。故选A。
5.该海域夏季7、8月份受西南季风影响形成上升补偿流,冷海水上泛导致表层和50米深度海水温度相近。所以B正确,A错误。夏季7、8阿拉伯海西部海域受到上升流影响,表层海水温度低,不利于热带气旋生成,阿拉伯海热带气旋活跃抓在4-6和9-11月,CD错误。故选B。
6.根据材料,该全球海洋观测网在全球海面投放数千个监测浮标,获取了全球海洋不同深度的温度、盐度、溶解氧、叶绿素等海量数据可知,这些海量数据可以为研究厄尔尼诺现象提供依据,以及提高长中长期天气预报的能力,指导远洋捕捕鱼意义重大,所以①②④正确,但不能调控海水温度和盐度,所以③错误,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
【点睛】海水盐度的影响因素:蒸发与降水的关系,陆地径流,温度,洋流,海区封闭程度,结冰融冰。
(2024·吉林·高考真题)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是接卸和存储船运液化天然气的能源基础设施,通过管道等方式将天然气外输到消费地,具有调峰保供的功能。江苏盐城接收站建在滨海港区内的滩涂上,是全球一次性建成的规模最大接收站,2022年9月开始运营。该站包括专用泊位、管网和10座大型储罐等,占地面积较大。接收站还规划建设冷能利用、燃气发电和制氢等附属设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盐城接收站高效运营的必要条件是( )
A.本地能源消费增长B.能源消费峰谷差大
C.航道防淤清淤保障D.港区外可用地充足
8.盐城接收站将建设附属设施是为了( )
A.保障区域能源供给B.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C.减少温室气体排放D.优化一次能源结构
9.能够提升盐城接收站天然气调峰保供能力的是( )
A.扩建专用泊位B.接入干线管网
C.扩展外输方式D.增加存储规模
【答案】7.B 8.B 9.D
【解析】7.由材料“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是接卸和存储船运液化天然气的能源基础设施,通过管道等方式将天然气外输到消费地,具有调峰保供的功能”可知,盐城接收站高效运营的必要条件是能源消费峰谷差大,调峰保供需求量大,B正确;本地能源消费增长,需要外运的天然气减少,由于货运量减少,故难以保障盐城接收站高效运营,A错误;由材料“通过管道等方式将天然气外输到消费地”可知,管道运输是封闭性运输,用管道运输气态和液态物质,损耗小,安全性能高,连续性强,管道的防淤清淤需求小,C错误;管网埋在地下,仅专用泊位和10座大型储罐需占据一定的陆地空间,故港区外可用地充足不是盐城接收站高效运营的必要条件,D错误。故选B。
8.由材料知,接收站还规划建设冷能利用、燃气发电和制氢等附属设施。冷能发电是利用海水和液化天然气的温度差来驱动涡轮发电,冷能发电不需要燃料;燃气发电是使用天然气或者其他可燃气体发电的过程;天然气制氢是利用天然气通过蒸汽重整、部分氧化或自热重整等方法转化为氢气,综上可推知,盐城接收站将建设附属设施是为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B正确;保障区域能源供给的途径有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能源市场健康发展、加强国际合作、多元化能源结构、加强能源储备、推进科技创新、优化调度和管理等,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是接卸和存储船运液化天然气的能源基础设施,保障区域能源供给不是盐城接收站建设附属设施的主要目的,A错误;燃气发电和制氢过程均有温室气体排放,C错误;优化一次能源结构是指通过各种能源在能源总 量中所占比例的调整,使这种比例趋于合理 以达到提高能源开发利用整体效益的目的,盐城接收站建设冷能利用、燃气发电和制氢等附属设施并没有优化一次能源结构,D错误。故选B。
9.注意提干关键词“天然气调峰保供”。增加存储规模,加大储气库建设,是解决我国天然气产业冬夏调峰瓶颈的重要途径,D正确;泊位指港区内能停靠船舶的位置,扩建专用泊位对提升盐城接收站天然气调峰保供能力作用不大,A错误;接入干线管网、扩展外输方式能够实现燃气资源的快速、稳定传输,为城市居民提供必要的燃气保障,但对调峰作用不大,BC错误。故选D。
【点睛】加油站卸油操作规程包括准备工作、消除人体静电、检查设备、选取计量器具、进行油品检测、计算储油罐空容量、进行卸油操作、监控全过程、关闭阀门、拆除管线、拍照留存等步骤。
(2023·全国·高考真题)技术进步对人口分布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1790~1870年,随着蒸汽机等技术的应用,美国人口更加趋向临河分布;1870年后随着电力、机械等技术进步,美国的用水来源结构随之变化,河流对人口分布的重要性相对减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影响1790~1870年美国人口分布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
①工业②农业③内河运输④公路运输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1.1870年后,美国用水来源结构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 )
A.河流水比例上升B.河流水用量减少C.地下水比例上升D.地下水用量最多
【答案】10.A 11.C
【解析】10.根据材料“研究表明,1790~1870年,随着蒸汽机等技术的应用,美国人口更加趋向临河分布”可推测出,随着蒸汽机的使用,工业快速发展,将大量农业人口吸引到工厂工作,故①正确,②错误;机器生产的发展,促进了交通运输事业的革新,蒸汽机的出现使船舶动力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内河航运迅速发展,公路运输的快速发展是在内燃机出现之后,故③正确,④错误。故①③正确,故选A。
11.1870年后,随着人口大规模西移和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美国大量开发利用地下水,地下水比例上升,C正确;由材料“河流对人口分布的重要性相对减弱”可知,河流水比例下降,故A错误;比例下降不代表用水量下降,地下水使用量相对有限,其比例上升并不表示用量最多,故B、D错误。故选C。
【点睛】蒸汽机的出现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美国人首先造出了蒸汽机作动力的轮船,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利用蒸汽机发明了火车机车。19世纪中后期,电力和内燃机逐渐代替蒸汽机车。同时,以内燃机作为动力的公路运输和航空运输迅速发展。
(2023·重庆·高考真题)筑地市场曾是日本最大的水产市场,位于东京著名的银座商圈附近,包括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场内市场以水产批发和零售业为主,场外市场依托场内市场发展海鲜餐饮和饮食文化展示等产业。2018年场内市场向丰洲市场搬迁,而场外市场留在原地,下图是筑地市场和丰洲市场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推断丰洲市场所在岛屿的成因是( )
A.火山喷发B.河流冲积C.人工造陆D.海岸堆积
13.筑地场外市场留在原地主要是因为( )
A.接近客源地B.居住区密集C.搬迁成本高D.距离码头近
14.为促进筑地场外市场与丰洲市场协作, 需要采取的举措是( )
A.增加居住用地B.加强信息联系C.推进能源共享D.提高环境质量
【答案】12.C 13.A 14.B
【解析】12.读图可知,丰洲市场所在岛屿形状十分规则,海岸线十分平直,应为人工填海造陆形成的岛屿,C正确;火山喷发、河流冲积、海岸堆积等自然因素形成的岛屿现在不会这么规则,海岸线这么平直,ABD错误。故选C。
13.结合材料可知,筑地场外市场发展海鲜餐饮和饮食文化展示等产业,留在原地靠近银座商圈,人流量大,接近客源地,A正确;该地为商业区,B错误;原地靠近东京著名的银座商圈,地租较高,搬迁成本高不是影响其留在原地的主要因素,C错误;场外市场距离码头更近,D错误。故选A。
14.筑地场外市场与丰洲市场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且位于不同的岛屿上,因此要进行更好的协作,需要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信息联系,B正确;场外市场与丰洲市场主要从事商业活动,增加居住用地、推进能源共享和提高环境质量对促进两市场协作影响不大,ACD错误。故选B。
【点睛】人工岛指的是人工建造而非自然形成的岛屿,通常会在现有的小岛或暗礁的基础上建造岛屿,扩大现存的小岛、暗礁或是将数个自然小岛合并。但有时也通过填海造地的方式凭空建成小岛,用人工的构造体来支撑整个建筑物。
(2023·浙江·高考真题)近年来,我国多地积极实施“小田变大田”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将“一户多块地”改造为“一户一块地”,并通过土地流转,促进土地向种粮大户集中。完成下面小题。
15.“小田变大田”土地整治的主要原因是( )
A.耕地流转费用上涨B.劳动力成本上升C.饮食消费结构升级D.耕地分布不平衡
16.该项土地整治可以( )
A.增加农业经营主体数量B.提高农业生产多样化水平
C.缓解耕地非粮化的倾向D.减少农村劳动力流出数量
【答案】15.B 16.C
【解析】15.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农业机械化的飞速发展,我国耕地撂荒和弃耕现象严重,劳动力成本上升,机械化推广实施的需要,因此实施小田变大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故B正确;为了提高土地流转的积极性,政府都积极对流转土地种粮食的大户给予资金补贴,因此耕地流转费用有所降低,故A排除;该举措主要为保证我国粮食安全,与饮食消费结构升级关系不大,故C排除;该举措主要由于我国耕地破碎,机械化耕作不方便,主要在耕地集中分布地区实施,故D排除;因此排除A、C、D,选择B。
16.土地整治可以减少我国耕地撂荒和弃耕现象,因此能够缓解耕地非粮化的倾向,故C正确;小田变大田,能够减少农业经营主体数量,故A排除;该举措主要是为了缓解劳动力流出造成的土地撂荒现象,保证我国粮食安全,不能提高农业生产多样化水平和减少农村劳动力流出数量,故B、D排除;因此排除A、B、D,选择C。
【点睛】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农业机械化的飞速发展,以及国家对粮食生产的重视、对农田保护的投入成为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为“小田”变“大田”探索注入动力的时代因素。
17.(2023·浙江·高考真题)距陆地5千米以外、水深200米以下的深层海水,因其独特性质而备受关注,已被广泛开发利用。下图为深层海水部分应用领域示意图。深层海水深受水产、食品等产业青睐是因其( )
①氧气充足②清洁少菌③矿物营养多④光合作用强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B
【详解】深层海水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污染较少,所含有的细菌较少,②正确;深层海水很难见到阳光,光合作用无法进行,矿物质元素大都能够保存下来,氧气含量较低,①错误,③正确,④错误。所以选B。
(2023·浙江·高考真题)建设大型清洁能源基地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目标之一,下图为部分清洁能源基地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8.图中三大能源基地共同的主要清洁能源是( )
A.核能水能B.风能火电C.水能地热D.风能太阳能
19.我国建设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可以( )
A.促进低碳能源发展B.改变能源资源分布C.控制能源消费总量D.缩短能源输送距离
【答案】18.D 19.A
【解析】18.图中三大能源基地都位于我国内陆地区,而我国核能的开发主要是在沿海地区,核能并不是图中三大能源基地共同的主要清洁能源,A错误;火电不是清洁能源,B错误;青藏高原南部雅鲁藏布江流域到云南西部腾冲一带是我国地热能集中分布的区域,图中三大能源基地地热能相对缺乏,C错误;图中三大能源基地在我国青藏高原区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风能和太阳能都较为丰富,D正确。故选D。
19.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时向外界排放的二氧化碳极少,可以促进低碳能源发展,A正确;建设大型清洁能源基地不会改变我国现有的能源资源分布,B错误;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对能源的需求呈增加趋势,我国建设大型清洁能源基地是为了增加能源供给而不是为了控制,C错误;图中三大能源基地远离东部主要的能源消费市场,并不能缩短能源输送距离,D错误。故选A。
【点睛】清洁能源,即绿色能源,是指不排放污染物、能够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能源,它包括核能和“可再生能源”。
(2023·浙江·高考真题)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是指生态系统能够为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提供的最终产品与服务价值的总和,由物质产品、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构成,2019年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GEP高达2045亿元,其各项价值量占比如图所示。完成下面小题。
20.属于图中“其它”项目的是( )
A.农林产品B.科普教育C.休闲旅游D.净化空气
21.该公园GEP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肥力高B.科研价值高C.森林面积大D.纬度跨度大
【答案】20.D 21.C
【解析】20.净化空气属于调节服务功能,D正确;农林产品属于物质产品,A错误;科普教育属于文化服务,B错误;休闲旅游属于文化服务,C错误。所以选D。
21.海南位于热带地区,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受海洋影响较强,降水较多,森林面积广阔,能够提供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较高,C正确;土壤肥力、科研价值对于海南岛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影响较小,AB错误;海南岛纬度跨度较小,D错误。所以选C。
【点睛】生态系统服务是指人类从生态系统获得的所有惠益,包括供给服务(如提供食物和水)、调节服务(如控制洪水和疾病)、文化服务(如精神、娱乐和文化收益)以及支持服务(如维持地球生命生存环境的养分循环)。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归根结底都来源于自然生态系统。它不仅为人类提供食物、医药和其他生产生活原料,还创造与维持了地球的生命支持系统,形成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环境条件.同时还为人类生活提供了休闲、娱乐与美学享受。
22.(2022·天津·高考真题)粮食生产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粮食供求总量平衡,解决了全国人民吃饭问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下图是1983~2018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和自给率变化图。回答下列小题。
据图分析,近年来我国粮食自给率变化的原因( )
A.城镇化速度加快,耕地面积持续减少B.人口增长速度快,对粮食需求量增加
C.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品种需求多样化D.近年气象灾害频发,粮食减产幅度大
【答案】C
【详解】结合材料可知,自给率主要受到国内粮食产量和粮食进口量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主要是因为我国耕地面积受到国家政策保护,粮食生产面积有保障,并且农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粮食单产也提高,故AD错误;近年来我国人口增长速度较慢,B错误;结合所学可知,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品种需求多样化增加,导致我国粮食进口量增加,自给率有所下降,C正确。故选C。
【点睛】耕地红线,指经常进行耕种的土地面积最低值。它是一个具有下限含义的数字,有国家耕地红线和地方耕地红线。现行中国18亿亩耕地红线。2009年6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土资源部提出“保经济增长、保耕地红线”行动,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耕地保护的红线不能碰。
(2022·辽宁·高考真题)张家口地区的东南部为山间盆地,地势相对平坦,水资源丰富。该地区利用充沛的风能、太阳能资源,建设了绿氢生产基地。下图为氢能产业链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绿氢”相对于“灰氢”和“蓝氢”( )
A.产业链条复杂B.制备过程无污染C.储存运输安全D.终端应用零排放
24.张家口地区发展绿氢产业,原因是“绿氢”( )
A.生产布局更加均衡B.距离消费市场更近C.生产成本更加低廉D.可提高能源利用率
【答案】23.B 24.D
【解析】23.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绿氢”利用的是可再生清洁能源提供电力,因此制备过程中无污染,故B正确;图中信息显示“绿氢”、“灰氢”和“蓝氢”程序复杂程度是一样的,储存方式也一样,故AC错误;图中显示“绿氢”、“灰氢”和“蓝氢”终端排放是一样的,都会有污染物的排出,故D错误。答案选择B。
24.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具有不稳定性,可能导致发电量供大于求时产生“弃风”“弃电”现象,造成能源浪费。与太阳能、风能发电相比,氢能利用方式多样,生产受时空限制较小,更易诸存并用于当地市场。因此,张家口利用太阳能、风能发展绿氢产业,可以提高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的利用率,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绿色能源,D符合题意;“绿氢”的生产需要紧靠再生能源地,因此生产布局不均衡,排除A;张家口地区的绿氢产业位于山间盆地,距离市场更远,排除B;当地利用风能、太阳能资源等资源的成本不低,因此绿氢的生产成本也不会更加低廉,排除C。故选D。
【点睛】绿氢是通过使用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核能等)制造的氢气,例如通过可再生能源发电进行电解水制氢,在生产绿氢的过程中,完全没有碳排放。绿氢是氢能利用的理想形态,但受到目前技术及制造成本的限制,绿氢实现大规模应用还需要时间。
(2022·浙江·高考真题)下图为北美洲局部地区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25.与旧金山比,洛杉矶水资源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较高,蒸发量大B.山脉阻挡,降水量小
C.洋流影响,降温减湿D.河流短少,径流量小
26.从区域外调水对洛杉矶的影响有( )
A.减少城市水分蒸发B.减轻城市地质灾害
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D.增加城市内涝风险
【答案】25.D 26.B
【解析】25.由图可知,旧金山和洛杉矶均处于亚热带,气温差异导致的蒸发量相差不大,不是洛杉矶水资源较少的主要原因,排除A;洛杉矶较旧金山纬度低,受来自太平洋的西风影响时间短,降水较少,排除B;两地均受沿岸寒流影响,排除C;读图可知,旧金山处于两河交汇处,河流径流量大;洛杉矶所在地河流短少,径流量小,水资源较少,D符合题意。故选D。
26.由所学知识可知,从区域外调水对城市水分蒸发及水资源利用率影响不大,AC错误;从区域外调水可以缓解因过度抽取地下水产生的地面沉降问题, 减轻城市地质灾害,B正确;城市内涝是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与从区域外调水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B。
【点睛】城市内涝是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
27.(2024·广西·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贡献。(2018年3月8日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要点)
材料二:2023年,我国自主研发的兆瓦级波浪能发电装置“南鲲”号投入试运行,成功为南海多个岛礁供电。“南鲲”号采用大量新结构、新工艺,日最大发电量2.4万度。可满足3500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随着我国兆瓦级波浪能发电技术日臻成熟,大型波浪能发电装置规模化应用将为海洋强国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材料三:波浪能流密度是表征波浪能资源丰富程度的指标。下图为我国南海某岛礁附近海域月均波浪能流密度变化图。
(1)说明图所示波浪能的特点及其开发利用上的困难。
(2)简要论述大型波浪能发电装置规模化应用对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作用。
【答案】(1)特点:能流密度不稳定,季节变化大;10月一次年1月波浪能富集(秋末冬初相对丰富),其他时间虽不富集但可利用,总量尚可。
(2)论点:大型波浪能发电装置规模化运用能保障能源安全、生态安全、国土空间安全,助力我国建设海洋强国。论据:我国大功率波浪能发电技术逐渐成熟,能满足临海港口及海上基地的用电需求;带动海洋装备制造、海洋资源开发等相关产业发展,完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降低对非可再生能源的依赖,减少碳排放,促进海洋产业向低碳、绿色方向转型;积极行使我国海洋国土空间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分析】该大题结合图文材料,设置两个小题,涉及海洋资源的开发、潮汐能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地理实践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观察图中信息可知,我国南海该岛礁附近海域破浪能流密度一年中变化较大,图中显示每年10月份至次年2月破浪能密度均处于富集区域,其他月份破浪能流密度较小,但仍然属于可利用区,总量是较大的,因此其具有能流密度不稳定,季节变化大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阅读图文材料可知,目前我国科技水平逐渐提高,经济快速发展,大型波浪能发电装置技术逐渐成熟,若规划化使用可以产生大量电能,解决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区域用电量大的需求问题,从国家能源安全上增加一定的保障;且大型波浪能发电装置需要大量的机械设备,因此可以带动我国海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同时加大对海洋资源的开发程度,带动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完善我国现代化的海洋产业体系;该大型设备的运用,可以将海洋波浪能源转换为电能,属于清洁能源,既可以优化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又可以降低国内对化石等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依赖,减少碳排放量,改善我国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促进绿色经济的低碳、绿色方向转型;大型波浪能发电装置的实施,可以加大我国对南海国土空间的合法权益,充分行使我国对领海领空的主权,维护我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28.(2024·北京·高考真题)如图为俄罗斯普托拉纳自然保护区的局部地形图及景观照片。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阐述在该地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2)从自然地理环境的角度,说明在该地开展科考活动的主要困难。
该地多年冻土层含丰富的有机质。有研究认为,气候变暖造成多年冻土层融化,进而加剧气候变暖。
(3)推断多年冻土层融化加剧气候变暖的过程。
【答案】(1)改善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功能,维持自然环境的稳定;保护生态系统,维持生物多样性;为科研基地提供良好的生态监测环境;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2)地势崎岖,交通不便;环境原始,气候恶劣;人迹罕至,补给困难;基础设施缺乏。
(3)冻土融化导致有机碳降解,释放大量温室气体;大气保温作用增强,加剧气候变暖;冻土融化导致地表水下渗增多,沼泽逐渐变为草原,对气候调节作用减弱,加剧气候变暖。
【分析】本题以俄罗斯普托拉纳自然保护区相关信息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生态保护与环境安全、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冻土与全球变暖等知识点,考查学生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详解】(1)建立自然保护区一般从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功能、稳定性,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科研、环保意识及国家安全等角度进行分析其意义。通过俄罗斯普托拉纳自然保护区的建立积极保护了该区域生态平衡,进而改善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功能,维持自然环境的稳定,为研究合理的生态平衡和对人类环境的保护提供了保障。自然保护区是天然的科学实验基地,为科研基地提供良好的生态监测环境。自然保护区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保护了生态系统,维持了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自然保护区是宣传教育的活的“天然博物馆”,可以向人们进行普及生物学知识和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对提高公众环保意识起到一定作用。
(2)该地区位于中西伯利亚高原,纬度高,气温低,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气候比较恶劣。其次,根据图片海拔和地貌分析,该区域地势崎岖,交通不便。另外,此地人迹罕至,环境原始,缺乏基础设施,补给比较困难。
(3)从材料可知,该地多年冻土层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冻土融化导政有机质中碳降解加速,从而释放大量温室气体,大气逆辐射效应凸显,大气保温作用增强,加剧了气候变暖的趋势。冻土融化也导致地表水下渗增多,沼泽因缺水而逐渐演变为草地和草场,其生态效益大打折扣,对气候的调节作用随之减弱,加剧了气候变暖。
29.(2024·山东·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防洪限制水位是水库在汛期允许蓄水的上限水位。受防洪限制水位的约束,汛期降雨径流经水库调节后,仍有大量径流未得到充分利用,作为弃水排放。
(1)分别指出防洪限制水位的高低与汛期水库蓄水量大小、预留防洪库容大小的关系。
材料二 近年来,丹江口水库以《丹江口水利枢纽调度规程(试行)》为基础,主要从汛前水位消落、汛期水位控制、汛末蓄水三个方面进行优化调度的探索。2021年,基于精准的降水、洪水预报,丹江口水库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通过优化调度超额完成供水计划,并首次蓄水至设计蓄水位170 m。图1示意汉江流域概况。图2示意优化调度方式与规程调度方式的对比。
(2)以保证防洪安全为前提,优化调度过程中,水库汛期运行水位可在防洪限制水位的基础上适度上浮。说明丹江口水库汛期运行水位可适度上浮的主要保障条件。
(3)分析与规程调度方式相比,优化调度方式的供水优势。
【答案】(1)防洪限制水位越高,汛期水库蓄水量越大,预留防洪库容越小。
(2)监测和预报技术水平高,天气预报准确,保障降水、洪水的预报准确性;制定完善的防洪抢险应急预案;汉江流域干支流、丹江口水库各管理机构,统筹协作,预报、调度水平高。
(3)与规程调度方式相比,汛前供水时间长,供水量大;汛期供水较灵活,夏秋季防洪限制水位提高,可以依据水库下游的需水量灵活供水;汛末蓄水时间提前,缓慢蓄水,向下游供水时间更长,供水量更大,满足用水需求;优化调度方式的供水更能满足南水北调工程的用水需求,保障流域水安全。
【分析】 本题以丹江口水库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防洪水位、水库运行、供水特点等相关知识和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
【详解】【小问1】
防洪限制水位,即考虑防洪需要,汛期可以达到的最高水位,故防洪限制水位越高,汛期水库蓄水量越大;水库的库容是一定的,防洪限制水位越高,汛期水库蓄水量越大,预留防洪库容越小。
【小问2】
丹江口水库汛期运行水位适度上浮意味着防洪限制水位提高,汛期水库蓄水量更大,预留防洪库容更小,防洪压力加大,故需要一定的保障条件,丹江口水库汛期运行水位才能适度上浮。这些保障条件主要包括:监测和预报技术水平高,天气预报准确,保障降水、洪水的预报准确性,在此基础上计算可上浮的幅度;制定完善的防洪抢险应急预案,防备异常的降水和洪水;同时还需要汉江流域干支流、丹江口水库各管理机构,能够统筹协作,统一调度。
【小问3】
由图可知,与规程调度方式相比,汛前水库水位较低,可推测水库向外供水时间长,供水量大;由图可知,与规程调度方式相比,夏秋季防洪限制水位提高,汛期水位适度上浮运行,可推测水库向外供水较灵活,可以在下游降水多时,多蓄水,少供水,以满足下游的防洪需要;由图可知,与规程调度方式相比,汛末蓄水时间提前,水位缓慢增加,可推测,水库蓄水提前,向下游供水减少,避免下游秋季出现洪灾;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工程的水源地,优化调度方式的供水更能满足南水北调工程的用水需求,从而保障国家用水安全。
30.(2024·安徽·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镍用途广泛,有“钢铁工业维生素”之称。21世纪以来,我国镍产业链日渐完善,是全球主要的生产和消费国。2020年,我国镍资源产品出口国家(地区)达176个。图1为2001—2020年我国镍资源贸易产品结构变化情况,图2为镍产业链示意。
(1)概括2001—2020年我国镍资源贸易产品结构变化的特点。
(2)结合材料,分析我国镍产业发展的市场潜力。
(3)从绿色生产角度,为我国镍资源的合理利用提出建议。
【答案】(1)进口贸易量呈波动上升趋势,2013年—2017年进口量下降较为明显,进口以不锈钢为主转变为进口以镍矿为主;出口量2001—2017年整体呈增长趋势,近些年来出口量呈下降趋势,出口产品以不锈钢为主体,其他产品比重较小;进口量整体大于出口量。
(2)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增长,对镍的需求进一步增加;产品应用广泛,带动行业发展;不锈钢需求上升,促进镍业发展;支持性政府政策及法规引导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3)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减缓措施;加强废水处理和回收,确保达到排放标准;提高废渣和尾矿利用,实现资源化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制定长期战略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路径,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强化财税支持,鼓励企业加大镍钴矿资源综合利用的投入;加强科技研发,推动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和应用; 培育专业人才,提高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积极参与国际镍钴矿资源利用相关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提升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分析】本题以2001~2020年我国镍资源贸易产品结构变迁为背景材料,涉及工业区位因素变化、工业发展方向及措施、资源安全问题等知识点,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从材料中的进口量和出口量的图,我们可以看到进口贸易量自2001年后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001年至2013年整体呈上升趋势,2013年到2017年进口量下降趋势较为明显,同时从进口贸易量的产品来看,进口以不锈钢为主转变为进口以镍矿为主。从出口量来看,2001年至2017年整体呈增长趋势且增长速度较快,近些年来出口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从出口的产品来看,出口产品以不锈钢为主体,其他产品的比重相对较小。从进口量和出口量的总量来看,进口量整体大于出口量。
(2)材料提及镍用途极为广泛,且从图中可以看到镍矿应用较多,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镍电池的需求进一步的增加,会促进镍产业的发展。同时镍矿及整体市场需求相对较大,在石油化工、房地产、机械等方面应用极为广泛,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从而促进该产品市场的需求。而全球对不锈钢需求的上升也大大促进了镍业的发展,我国在镍矿发展中政府政策大力支持,完善相关的法规,引导行业健康发展,也促进了镍产业的发展潜力。
(3)本题要求从绿色生产的角度来回答镍资源合理利用的相关建议。首先在镍资源开发之前要加强对环境影响的评价,并提出相关的预防和减缓的措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同时镍资源的开发会导致水污染较为严重,要加强废水的回收和处理,确保排放到自然界的水质相对较为健康;同时要提高废渣和尾矿的利用,实现资源的利用效率的提升,进一步保障资源的利用率;在镍矿资源的开发过程当中,要制定长期战略规划,明确发展的目标和路径,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同时要加大政府财政的大力支持,鼓励企业加强对镍矿资源的综合利用的投入;另外要培育专业的人才,提高整体行业的技术水平,加强科技的研发,实现产学结合,推动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和使用;另外我国要积极参与国际镍矿的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国际舞台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31.(2023·河北·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锂是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盐湖锂矿对保障我国锂资源安全意义重大。为探究盐湖锂矿成因与可持续开发问题,苏扬老师组织学生搜集了柴达木盆地那棱格勒河流域富锂盐湖相关资料(下图)。资料表明:(1)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导致青藏高原隆升和柴达木盆地内部凹陷,为该地盐湖锂矿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2)锂矿物质主要源自沿昆仑断裂带和第四纪火山活动区分布的热泉,被那棱格勒河与地下水搬运至终端湖;(3)受蒸发和补给等因素影响,一方面湖区萎缩,分裂成三个盐湖,另一方面含锂湖水蒸发浓缩,形成多成分共生锂矿;(4)为开发东、西台吉乃尔盐湖锂矿,修筑了人工堤坝,使河水不再·注入东、西台吉乃尔盐湖而改入鸭湖。
(1)经纬和丹霞两位同学分别从内、外力作用角度探究了该地盐湖锂矿的成矿条件。下面是他们各自的观点,请任选其一并加以分析。
经纬:板块构造运动是盐湖锂矿形成的先决条件。
丹霞:流水搬运是盐湖中锂富集的主要途径。
(2)试述鸭湖可作为后备锂矿资源库的条件。
(3)若未来东、西台吉乃尔盐湖锂矿资源枯竭,请基于“绿色低碳”理念,提出开发鸭湖锂矿的工程和技术措施。
【答案】(1)经纬:板块运动(岩浆活动)形成富含锂元素的热泉;地壳运动形成凹陷盆地,利于泉水的汇集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断印度洋水汽输入,使气候趋于干旱。
丹霞:地表径流挟带含锂矿物流入盐湖;地下径流溶解岩层中的锂元素补给给盐湖;泉水挟带锂元素补给盐湖。
(2)鸭湖与东、西台吉乃尔湖具有相同的成矿条件;流水不断搬运锂矿物质进入鸭湖,气候变干,湖水蒸发,锂元素富集成矿。
(3)修筑堤坝使河水不再流入鸭湖;利用当地的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完善当地基础设施;改进技术,提高“三废”的处理能力;研发新技术,提高锂矿开采中的利用率。
【分析】本题以东、西台吉乃尔盐湖锂矿资源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内外力作用、资源安全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经纬观点:根据材料可知,锂矿物质主要源自沿昆仑断裂带和第四纪火山活动区分布的热泉,由于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挤压,是岩层出现断裂,形成昆仑断裂带,同时岩浆活动频繁,第四纪火山活动区分布区热泉众多,且热泉富含锂元素;板块碰撞导致青藏高原隆升和柴达木盆地内部凹陷,地势的高差便利了富含锂元素泉水向柴达木盆地汇集;而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断印度洋水汽输入,柴达木盆地气候趋于干旱,注入湖泊的水量减少,同时湖水蒸发变得更加旺盛,含锂湖水不断蒸发浓缩后形成多成分共生锂矿资源,因此板块构造运动是盐湖锂矿形成的先决条件。丹霞观点:锂矿物质主要源自沿昆仑断裂带和第四纪火山活动区分布的热泉,被那棱格勒河与地下水搬运至终端湖,因此流水搬运是盐湖中锂富集的主要途径。地表径流同时侵蚀作用和搬运作业挟带含锂矿物流入盐湖;地下水可以溶解岩层中的锂元素,通过地下径流挟带锂元素补给给盐湖;盐湖地势较低,众多富含锂元素的泉水也可挟带锂元素补给盐湖
(2)鸭湖与东、西台吉乃尔湖原为同一个湖泊,后因湖泊萎缩才分裂为三个湖泊,因此鸭湖和东、西台吉乃尔湖具有相同的成矿条件;那棱格勒河与地下水等径流还在不断搬运锂矿物质进入鸭湖,随着气候变干,湖水蒸发,鸭湖的锂元素也会浓缩富集成矿。因此鸭湖可作为后备锂矿资源库。
(3)湖泊水量多,湖水锂含量浓度低均不利于锂矿开采,因此应修筑堤坝使河水不再流入鸭湖,改善矿区的开采条件;“绿色低碳”理念下,应尽量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该地太阳能和风能资源十分丰富,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完善当地基础设施;锂矿开采加工过程中可能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因此需要改进技术,提高“三废”的处理能力,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锂是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且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因此要研发新技术,提高锂矿开采中的利用率,保障我国锂资源安全。
32.(2023·湖南·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锆是一种战略性稀有重金属。锆资源集中分布在澳大利亚和非洲,绝大多数由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的三大供应商开发,消费集中在中国、欧洲和北美。莫桑比克锆砂矿资源丰富,其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前寒武纪火成岩。含锆重砂矿物多在海岸带低潮线附近富集,1~3月在高潮线以上也有大量沉积。“一带一路”背景下,某中资企业与莫桑比克合作开发锆砂矿。下图示意采矿区及所在区域。
(1)甲、乙、丙、丁四地中,哪一处最有可能是该采矿区成矿物质的来源地,并说明理由。
(2)含锆重砂矿物1~3月在高潮线以上有大量沉积,请作出合理解释。
(3)根据材料,简述我国锆资源供应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
【答案】(1)丙地。丙地有太古宙侵入岩(火成岩),太古宙属前寒武纪,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前寒武纪火成岩;临近河流。
(2)1~3月为当地雨季,成矿物质的来源地侵蚀作用强,河流对重砂搬运能力强,含锆重砂矿物多;飓风(旋风)、风暴潮多发,波浪向岸搬运能力强,含锆重砂矿物容易被搬运至高潮线以上。
(3)国内供应能力低:对外依赖程度高;全球锆资源被国外供应商垄断;进口来源集中。
【分析】本题以锆资源相关图文资料为材料设置试题,主要涉及矿产资源形成、流水作用、资源安全等方面内容,主要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利用材料信息中“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前寒武纪火成岩”这一关键信息,排除乙(中生代变质岩)、丁(中生代沉积岩);图中显示,采矿区位于沿海,应远离成矿物质的来源地,表明需要外力侵蚀搬运沉积才能形成采矿区的锆砂矿,与甲相比,丙地临近河流,有河流与采矿区相连,具有流水侵蚀搬运沉积的可能性,因此丙地最有可能是该采矿区成矿物质的来源地。
(2)材料信息表明,含锆重砂矿物多在海岸带低潮线附近富集。说明锆砂矿主要直接由海水沉积作用富集形成,一般高潮线以下是海水运动(波浪等)最频繁的地带,含锆重砂矿物1~3月在高潮线以上有大量沉积,表明此时海水运动(波浪等)频繁越过高潮线之上,应是飓风(旋风)、风暴潮多发,大的波浪越过高潮线向上搬运含锆重砂矿物,并在之上沉积;同时,当地位于南半球10°~20°之间,属于热带草原气候,1~3月为当地的湿季,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流速快,对成矿物质的侵蚀作用和砂搬运作用强,使得进入沿岸海水的含锆重砂矿物多,容易被波浪带入高潮线之上沉积。
(3)注意审题:简述我国锆资源“供应”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回答是应注重“供应”安全问题。材料信息表明,锆资源集中分布在澳大利亚和非洲,绝大多数由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的三大供应商开发。因此国内锆资源储量、产量应都不高,应以进口为主,因此“国内供应能力低:对外依赖程度高”;而锆资源的开发和供应主要把持在发达国家少数供应商手中,垄断性强,我国进口的来源集中,从而构成严重的供应安全问题。
33.(2023·浙江·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昆仑山地区岩浆岩含钾较高,其北部察尔汗盐湖有丰富的钾、镁等资源。察尔汗盐湖是我国最大的钾盐、钾肥生产基地,该基地通过对盐湖卤水自然蒸发析盐的选矿方法来进行钾盐生产。近年来随着钾肥产量的逐年攀升,钾资源尤其是高品位钾资源卤水矿已被逐渐开发殆尽。
材料二左图为察尔汗及周边地区略图,右图为察尔汗多年月平均气象要素图。
材料三世界主要钾盐储量国、生产国和我国钾盐主要进口国表
注:储量为2020年数据,产量和进口量为2018年数据。
(1)根据右图信息,说出察尔汗主要气候特征。
(2)指出格尔木河乙至甲河段含钾量的变化趋势,并分析该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
(3)指出钾盐生产对盐湖环境的不利影响。
(4)分析我国钾盐供应安全风险较高的原因。
【答案】(1)相对湿度小;降水量少;蒸发强烈;气温年较差大。
(2)增加。南部山地的钾随水进入河流;无支流注入,流速减缓,蒸发量逐渐增加。
(3)镁等资源富集,打破了盐湖资源的平衡;卤水水位下降,盐湖萎缩;废弃卤水排放,污染环境;卤水资源枯竭,影响固体钾盐开采。
(4)国内钾盐储量少,自给率低;国外钾盐资源分布和生产集中;进口国单一、集中度过高;对外依存度高,受国际关系影响大。
【分析】本题以察尔汗盐湖为材料,涉及气候特征的判读、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影响以及国家资源安全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蒸发量常年都较高;降水量常年都较少;相对湿度常年都较低;气温变化较大,气温年较差较大。
(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乙河段位于甲河段的上游;来自南部山地的钾盐会随流水进入河流,并从乙流向甲;甲乙河段之间无支流注入,甲乙之间的河段落差较小,河流流速较慢,区域降水量较少,蒸发量较大,下渗较多,水分不断减少,钾盐的总量无明显变化,所以乙至甲河段含钾量会增大。
(3)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察尔汗盐湖有丰富的钾、镁等资源,当地是通过自然蒸发析盐的选矿方法来进行钾盐生产,会导致镁等资源不断富集,导致盐湖资源的平衡受到破坏;大规模开采卤水进行钾盐生产,会导致卤水水位下降,察尔汗盐湖面积萎缩;通过自然蒸发析盐的选矿方法来进行钾盐生产会产生大量的废弃卤水,卤水的盐度含量较高,任意排放会污染环境;卤水资源枯竭之后,会导致盐湖地区的固体钾盐开采受到影响等。
(4)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我国从国外进口的钾盐与我国钾盐年产量差距不大,自给率相对较低;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我国钾盐的储量较少,只占世界总储量的2.5%;我国进口钾盐的进口国相对单一,容易受到贸易战争的冲击;国外钾盐资源的分布和生产相对集中,不利于我国钾盐供应的安全;我国钾盐供应对国外依赖度较高,受国际关系等影响较大,难以保障我国钾盐供应的安全等。
34.(2022·辽宁·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镍矿是战略性资源。目前我国镍矿资源占全球总量3%左右,但消费量居全球第一。印度尼西亚低品位红土镍矿储量丰富,易开采,难冶炼。2006年后中国企业在印度尼西亚投资采矿。2014年印度尼西亚政府颁布禁止镍矿出口政策后,中国企业利用其全球领先的低品位红土镍矿规模化冶炼技术,开始在该国建设镍冶炼厂,产品大部分销往中国。下图为2006-2016年中国镍矿进口量及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镍矿进口占中国镍矿进口总量之比变化图。
(1)据图说明中国镍矿进口的基本特点。
(2)分析中国镍资源安全存在的主要风险。
(3)依据材料阐述保障中国镍资源安全的途径。
【答案】(1)进口总量大、进口总量自2006年开始上升,于2013年到达顶峰,随后下降。从菲律宾进口量先下降后上升,从印尼进口量先上升后下降,直至2015年不再从印尼进口镍矿。
(2)镍矿对外依存度高,本国镍矿储量占比小,人均量小且需求量大,价格波动对工业生产影响大,大规模涨价易造成本国含镍工业品成本提高。镍矿进口集中于少数国家。进口易受国外法规与国际关系影响。
(3)进口多元化,从不同国家进口镍矿。提高技术水平,提高利用率与镍金属回收。对外合作,从国外进口加工过的镍板以减轻镍矿出口限制。提高镍资源的战略储备、积极探查国内未被发现的镍矿。通过加工技术和产量,提高对于镍矿、镍板与制成品的定价权。
【分析】本题背景取自于我国企业2022年遭遇的一次镍矿期货逼仓事件。我国某公司在印尼拥有采矿权、有工厂。本题借镍资源考查学生对于国家资源安全的相关理解。
【详解】(1)从图中和材料中得知,镍矿在我国储量并不高,而进口总量大,且趋势为先升高后降低,根据曲线与柱状图判断出主要从菲律宾和印尼进口镍矿。根据材料描述,禁止镍矿出口,结合图表,推断我国无法从印尼进口矿石。而从菲律宾进口镍矿总量走高。
(2)矿产资源本国储量小,但需求量大,是重要风险点。除此之外,镍矿作为战略资源,价格的波动会传导到工业生产的下游。进口越多元,资源安全程度越高,若只依赖于一两个国家,则存在地缘政治恶化的风险,造成较大的资源安全风险。
(3)对于矿产资源,可以开拓不同进口渠道。而我国本身也要提高利用率,把废弃镍金属资源化。降低对外的依赖。同时,在拥有技术的情况下,可以在外投资设厂,扩大开放,进口镍板可以替代镍矿石。作为生产加工大国,我国也应该对原材料具有一定的定价权,以维护资源安全,防止原材料价格暴涨暴跌造成损失。在资源价格低的时候,国家可以增加收储,做好战略储备。
35.(2022·辽宁·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深层地下水的开采超过其恢复和更新能力,会造成中深层地下水补给区的水位低于浅层地下水的水位,改变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方式。某科研团队研究太原盆地中深层地下水的溶解性总固体含量(简称TDS,即每升水中所含的溶解性固体量)分布特征,发现TDS值越高的地方,地下水水位越低。下图示意太原盆地中深层地下水TDS值的分布。
(1)分析该盆地中深层地下水水位分布并推断地下水流动方向。
(2)简述该盆地中深层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
(3)说出为保持地下水可持续利用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1)盆地北部及部分边缘地带地下水位较高;盆地中心部位地下水位较低。盆地北部及部分边缘地带向盆地中心汇集;盆地中心地带以垂直流动为主体。
(2)大气降水下渗;汾河等河流渗漏;浅层地下水下渗。
(3)落实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保护地下水资源;推进地下水采补平衡的措施;强化取水许可和用水定额管理,进一步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实施节水行动,有序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发展节水农业;有序实施地下水取水井关闭工作;完善污水处理排放体系,防止地下水污染。
【分析】本题以太原盆地中深层地下水TDS值分布图为材料,涉及地理空间描述、地下径流流向、地下水补给方式、水资源合理利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新情境、新模型,运用地理原理,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科综合素养。
【详解】(1)从太原盆地中深层地下水TDS值分布可以看到盆地北部及边缘地带,其TDS值较低,故及地下水位较高,盆地中心部位其TDS出现最大值,地下水位较低。盆地边缘及北部由于地下水位较高,而盆地中心地带其地下水位较低,故地下水应由周边区域向中心地带流动;盆地中心地带地下水位较深,且数值变化较大,故中心地带地下水以垂直下渗为主。
(2)太原盆地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受太平洋暖湿气流影响,夏季降水多,该地风化强烈,裂隙发育较多,大气降水在岩石裸露区直接下渗可补给地下水。汾河等河流水量较大,由于该地地下水位低于河流水位,河水可通过地层的裂隙,不断补给地下水。由于该地风化强烈,裂隙发育,该地中深层地下水水位较低,浅层地下水通过不断的下渗补给中深层地下水。
(3)要严格落实水资源的管理制度,防止中深层地下水的开采,减少浅层地下水的使用,要严格保护地下水资源。通过雨季回灌,减少地下水开采,推进地下水采补平衡。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强化取水许可制度和用水定额管理,不得任意开采,定额管理可强化水源的有效使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要大力实施节水行动,加大宣传,从生活中杜绝水资源的浪费,有序推进节水型城市的建设;培育耐旱作物,发展节水农业,减少大水漫灌,推进节水型社会的发展。同时要有序的将中深层地下水取水井陆续关闭,防止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中深层地下水其更新速度慢,其污染主要来自城市的污水排放及工厂排放,完善城市污水处理排放系体系,防止因污水排放下渗,造成地下水水质遭到污染。
36.(2022·湖南·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耕地由种植粮食作物改种非粮食作物的现象,称为种植结构“非粮化”。山东省种植结构“非粮化”率空间差异明显,2019年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明显高于鲁西北平原地区。下图示意山东省山脉水系分布。
(1)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与鲁西北平原地区的种植结构“非粮化”率差异大,请从自然条件方面作出解释。
(2)近年来,山东省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种植结构“非粮化”类型逐渐由棉花、花生、蔬菜向蔬菜、瓜果转变,说明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3)为保障粮食安全,请提出防止耕地种植结构“非粮化”的合理建议。
【答案】(1)与鲁西北平原地区相比,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地形多样,气候温暖湿润,水、热、土组合多样,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或与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相比,鲁西北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水、热、土组合相对单一,适合粮食作物规模经营。
(2)经济发达地区对蔬菜、瓜果需求量变大;农户种植蔬菜、瓜果经济效益更高;农业生产技术经济条件好。
(3)加大粮食种植补贴力度,提高粮食种植的积极性;推进耕地适度规模经营,增加粮食种植收益;改善粮食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严格耕地用途管制,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
【分析】本题以山东省山东省种植结构“非粮化”现象及山东省山脉水系分布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农业区位因素、农业结构转变、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和题中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粮食安全意思。
【详解】(1)根据图中信息和两个地区的名称可知,鲁西北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受地形影响,当地水、热、土组合相对单一,适合粮食作物规模经营,种植粮食的效益相对较好,从而使得“非粮化”率较低;而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地形多样,气候相对温暖湿润,使得水、热、土组合多样,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不适合粮食作物规模经营,因此种植其他经济作物的效益远高于种植粮食,因此“非粮化”率较高。
(2)经济发达地区人口集中,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居民对蔬菜、瓜果需求量变大,使得当地农业中“非粮化”类型向蔬菜、瓜果转变,这是市场需求的结果;与种植棉花、花生等作物相比,农户种植蔬菜、瓜果经济效益更高,促使当地“非粮化”类型逐渐由棉花、花生、蔬菜向蔬菜、瓜果转变;蔬菜、瓜果种植对技术要求相对较高,而经济发达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经济条件好,有利于“非粮化”类型逐渐由棉花、花生、蔬菜向蔬菜、瓜果转变。
(3)种植结构“非粮化”现象主要原因是种植粮食的经济效益较差,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不够,因此应加大粮食种植补贴力度,提高粮食种植的积极性;提高种植粮食的经济效益还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入手,如推进耕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机械化水平,从而增加粮食种植收益;提高种植粮食的经济效益还可以从技术投入入手,如改善粮食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防灾抗灾能力,从而提高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还可以通过政策手段抑制种植结构“非粮化”现象,严格耕地用途管制,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
37.(2022·全国·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瑞士矿产资源贫乏,经济发达。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河湖众多。工业、金融业、旅游业为经济的三大支柱,工业以低原料消耗的机械制造、精细化工、医药、钟表等为主,技术先进。有完整的金融法律和监管体系,提供广泛、专业、高度国际化的金融服务。在能源消费构成中,水电占30%以上。下图示意瑞士的地形。
(1)说明瑞士利用优势自然资源发展的非农产业。
(2)分析瑞士主要发展低原料消耗的工业部门的原因。
(3)指出瑞士发展金融业的自身优势因素。
(4)简述瑞士经济发展特点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启示。
【答案】(1)降水丰富,河流众多,地势高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水电业;地势高差大,河湖众多,有冰雪覆盖,自然景观丰富——旅游业。
(2)瑞士以山地为主,平地较少;矿产资源贫乏;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匮乏,适宜发展占地少、耗费原料、燃料少的工业部门。
(3)政策(制度);人力资源 。
(4)因地制宜利用自然环境(自然条件、自然资源),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人的创新能力(制定合适的政策、制度、规则)。
【分析】本题以瑞士的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为材料,设置4道小题,涉及产业区位因素、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体现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题干“非农产业”的限定,排除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农业部门;根据材料“工业、金融 业、旅游业为经济的三大支柱”和“在能源消费构成中,水电占30%以上”的提示,确定“利用优势自然资源发展”的产业即为旅游业和水电业。再次,归纳图文信息,分别说明支撑水电业和旅游业发展的自然资源的优势。由材料可知,瑞士每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降水丰富,由图可知,瑞士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可发展电力工业;“地势高差大”、“河湖众多”、“有冰雪覆盖”说明地貌景观、水文景观和气象景观等旅游资源丰富,可发展旅游业。
(2)可以从资源、运输、人力等方面分析瑞士主要发展低原料消耗的工业部门的原因。其一,根据材料“瑞土矿产资源贫乏”,可知“矿产资源贫乏”是限制瑞士发展高原料消耗工业的自然条件;其二,瑞士是个内陆山地国家,没有大河运输条件,陆路运输也受地形影响较大,因而不仅大量进口原料受国际市场影响,对外依赖程度高,而且原料成本和运输成本高,从而导致产品的成本和价格高,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其三,根据材料“(瑞士)技术先进”,可知瑞士注重科技投入,凭借先进的技术条件,走精密、小规模、高附加值的产品开发之路,而这条路因难以效仿,反而成为竞争优势。可见,发展低原料消耗的工业部门是瑞士发挥人的创新能力、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重要体现之一。
(3)根据材料“有完整的金融法律和监管体系,提供广泛、专业、高度国际化的金融服务”,结合产业区位因素,概括提炼即可。前半句对应区位因素为“政策(制度)”,后半句强调的区位因素为“人力资源”。
(4)本小题设计的是开放性问题,启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回答:第一,区域发展应在自然环境(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基础上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优势,如瑞士发展水电业、旅游业、低原料消耗的工业部门等;第二,明确人的创新能力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作用,瑞士选择发展低原料消耗的工业部门以及瑞士金融业的发展,都说明人的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38.(2022·全国·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缓解淡水资源短缺问题,以色列政府从2001年开始推行海水淡化计划,鼓励企业实行“电水联产”模式,即企业在建设海水淡化厂时,兴建以地中海丰富的天然气为能源的发电厂,且并入国家电网(由进口煤炭发电支撑,成本较高)。目前地中海沿岸地区已建成5家这样的海水淡化厂,每年生产的淡水相当于全国淡水用量的1/3,且被统一纳入国家供水网络优先利用。以色列政府于2022年启动淡化水反注太巴列湖工程,打造淡水“蓄水库”,以缓解最大水源地太巴列湖水位迅速下降的状况。下图示意以色列地中海沿岸地区海水淡化厂及供水网络的分布。
(1)说明以色列海水淡化厂的区位特点。
(2)简述以色列海水淡化厂配建天然气发电厂的益处。
(3)指出以色列将海水淡化水纳入国家供水网络的目的。
(4)分析以色列打造淡水“蓄水库”对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答案】(1)以色列西部临海,海水淡化厂空间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以色列西部,海水原料资源丰富;西部地区降水量较大,气候相对适宜,人口密度较大;接近重要城市和一般城市,用水需求大,市场广阔;接近城市能为其提供基础设施(管线)、技术、人才、资金等支撑;邻近供水(主)管道,便于形成统一的供水网络。
(2)保障海水淡化厂(蒸汽和高温水所需的)能源供应,进而保障海水淡化厂生产的连续和供应淡水的稳定;降低海水淡化厂进口煤炭的生产成本;避免对国外煤炭的依赖,提高自给率,维护国家安全;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减少天然气发电厂废弃物的排放。
(3)缓解以色列淡水资源供应不足的矛盾;满足以色列中东部内陆地区的用水需求;调节淡化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避免“弃水”;提高海水淡化厂的经济效益。
(4)通过增大淡水需求,扩大海水淡化产业的规模;延长产业链和价值链,扩大海水淡化产业的利润;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海水淡化产业的生态价值;便于海水淡化产业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取得持续发展;为海水淡化产业提供可靠的淡水满足生产生活需求。
【分析】本题以以色列对淡水资源短缺所采取的措施为设题材料,涉及水资源、气候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详解】(1)以色列位于地中海沿岸,据图分析,海水淡化厂随海岸线分布在西部,空间分布不均,但海水资源丰富。以色列西部地区降水偏多,向东降水减少,但此地人口密度大。生产生活的需水量很大,只依靠降水难以满足需求,海水淡化市场广阔。以色列作为较发达的国家,城市基础设施完备,拥有资金和技术。供水主管道在其附近,有利于形成统一的供水网络。
(2)海水淡化厂需要消耗大量能源,配建天然气发电厂,使得能源供应得到保障。淡水生产便更为稳定。而降低了进口能源的使用,降低成本的同时间接避免了对国外能源的依赖,提高本国自给率,维护国家能源安全。两厂共用基础设施,可以节约生产成本与建设投资。同时天然气发电产生的污染也较低。
(3)此地气候整体比较干旱,但生产生活用水量比较大。所以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是最直接因素。此外,纳入国家供水管线,既保障了国家用水安全,又统一调度避免浪费。在另一个角度考虑,海水淡化工厂也可以卖出自己的淡水。提高了经济效益。
(4)大量淡水如果不存储,则可能存在浪费,而存储淡水,也说明以色列对于海水淡化产出的淡水的销路有保障。这样可以保证相关企业扩大生产,获得更多利润以延长产业链。并且提高相关行业的技术水平。另外,蓄水库的存在使得海水淡化还具有较高生态价值。保障国家用水安全的同时,使得在政策角度,国家对于该产业更加支持。
39.(2022·浙江·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为应对全球变暖,一些国家和地区将对进口工业品征收碳关税(对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征收相应的关税)。2019年,韩国非化石能源生产量占比为31.1%,能源发展重点为风能、太阳能等。下图为朝鲜半岛部分地区略图。
材料二:韩国为出口导向型国家,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主要工业部门为电子、汽车、钢铁、石化、造船等。蔚山主要工业部门为石化、冶金、造船等,大邱主要工业部门为化纤纺织、汽车等。
(1)简述韩国没有建设大型水电站的自然原因。
(2)韩国企业界预计,征收碳关税将对工业品出口产生较大影响,分析其原因。
(3)从产业链的角度,分析蔚山与大邱的工业布局优势。
【答案】(1)河流较短;流域面积较小;土地资源短缺(淹没面积大)。
(2)以化石能源为主;高耗能工业占比大,碳排放量大;国内市场狭小,工业品出口量较大。
(3)蔚山依托港口进口原料,利用原料发展石化、冶金等工业,并发展造船工业;大邱毗邻蔚山,利用原材料发展化纤纺织、汽车等工业;两城市依托港口,出口工业品。
【分析】该答题结合图文材料,设置3个小题,涉及自然能源资源、工业区位选择、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影响、工业集聚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综合知识掌握程度、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的建立。
【详解】(1)阅读图文材料,韩国位于朝鲜半岛,国土面积狭小,虽然降水量较丰富,但河流流程短,地势起伏不大,落差较小,流域面积小,且导致河流流量较小,因此水能资源不丰富;国土资源少,大型水电站需要淹没大量土地资源,故韩国没有修建大型水电站。
(2)根据资料显示,韩国国土面积狭小,资源短缺,主要靠进口,区域内石油化工企业和高耗能企业居多,生产要排放大量碳;且其国内人口较少,市场狭小,难以支撑企业的发展,主要靠出口,数量巨大,征收碳关税大大加大了韩国企业的成本,因此对韩国企业影响较大。
(3)观察图中信息可以,蔚山是一个港口城市,交通便利,进口原料方便,可大力发展石油化工、冶金相关企业,同时大力发展造船业;大邱虽不是港口城市,但紧挨着蔚山,可以联合蔚山,通过陆路运输,利用原料发展化纤纺织、汽车等工业;由于国内市场狭小,出口还是得靠蔚山。
考点02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2024·湖南·高考真题)某大都市城市用地紧缺,道路与居民区距离较近,交通排放颗粒物对居民区有一定的影响,绿化植被可减轻此影响。在该都市采样监测发现,不同植被类型对颗粒物的拦截效果不同。如左图示意采样监测区基本情况。右图显示道路中心、自行车道、人行道与道路中心的颗粒物浓度的比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理想的采样监测天气是( )
A.晴朗微风B.逆温天气C.阴雨少光D.风向多变
2.与自行车道相比,关于人行道上积累最明显的颗粒物及其对应的植被类型,判断正确的是( )
A.细颗粒茂密植被B.粗颗粒茂密植被C.细颗粒稀疏植被D.粗颗粒稀疏植被
3.在优先考虑降低颗粒物对居民区影响的同时,为尽量减少其对行人的影响,该都市从人行道到居民区绿化植被配置合理的是( )
A.从稀疏到茂密B.从茂密到稀疏C.均用稀疏植被D.均用茂密植被
【答案】1.A 2.B 3.A
【解析】1.晴朗微风的天气,当地颗粒污染物受外界干扰较少,有利于监测不同区域污染物状况,分析植被对颗粒污染物的拦截效果,A正确;逆温天气不利于近地面污染物的扩散,会加重污染状况,B错误;阴雨天气产生的降水会吸附大气中的污染物,降低污染物浓度,C错误;风向多变会导致污染物浓度受到风的影响,不能反应植被类型对污染物扩散的拦截效果,D错误。所以选A。
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与自行车道相比,人行道上茂密植被前的粗颗粒的比值较高,说明积累明显,B正确;与自行车道相比,人行道稀疏植被前的细颗粒、稀疏植被前的粗颗粒、茂密植被前的细颗粒比值较小或基本一致,说明积累不明显,ACD错误。所以选B。
3.根据图示信息和上题分析可知,茂密植被对颗粒污染物的拦截效果较好,应该在靠近居民区一侧种植茂密植被,减少对居民区的影响;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茂密植被前粗颗粒污染物较多,对行人的影响较大,稀疏植被拦截的污染物较少,为了减少对行人的影响,应在靠近人行道种植稀疏植被。所以从人行道到居民区绿化植被配置合理的是从稀疏到茂密,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点睛】植被具有调节气候,吸收、拦截空气中各种污染物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具有自净功能的最大生态系统,可在防治大气颗粒物污染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植被拦截颗粒物有叶面、单株、群落和生态系统等尺度,每个尺度上都是一种跨介质、跨界面的复杂过程。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单叶尺度上测定的单位叶面积滞尘量去评价植物的滞尘效果,以选择适宜的植物类型,以及合理的树种配置和空间营林管理。
(2024·广西·高考真题)大兴安岭北部某山间洼地土壤水分充足、氮素匮乏,植被由低矮灌草、苔藓和地衣组成。近30年来,某种具有固氮功能的阔叶乔木侵入该地并逐渐占据优势,影响当地植被物种组成和垂直结构。该种乔木生长区域在空间上零散分布,被称为“树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推测该种乔木能侵入洼地的主要原因是当地( )
A.降水增加,土壤变湿B.地势变低,地表积水增多
C.气候变暖,土壤变干D.植被覆盖增加,蒸发减弱
5.研究发现树岛内苔藓与地衣逐渐消亡,是因为树岛内( )
A.地表光照减弱B.地表温度升高C.表层土变湿润D.土壤氮素减少
6.近30年,随着树岛数量和面积的增加,该洼地植被( )
A.产生的凋落物减少B.积累的有机物增多C.演替过程发生中断D.与地带性植被一致
【答案】4.C 5.A 6.D
【解析】4.根据材料“大兴安岭北部某山间洼地土壤水分充足、氮素匮乏,植被由低矮灌草、苔藓和地衣组成”推测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降水减少,土壤变干,该区域的生长环境发生改变,乔木乘机入侵洼地,A错误,C正确,材料信息不能体现地势变低,B错误,植被覆盖率增加,蒸腾增强,D错误。故选C。
5.因植被覆盖率增加,导致树岛内地表光照减弱,地表温降低,故A正确,B错误;乔木生长需水量大会导致地表土壤湿度降低,C错误;因落叶乔木具有固氮功能,土壤的氮素会增加,故D错误。故选A。
6.根据材料阔“叶乔木侵入该地并逐渐占据优势,影响当地植被物种组成和垂直结构”,说明近30年,随着数导数量和面积的增加,该洼地土壤的结构和水分逐渐改变,该洼地与地带性环境差异缩小,地带性植被逐渐增多,该洼地植被逐渐与地带性植被一致,D正确;植被增多产生的凋落物会增加,A错误;随着当地植被物种组成和垂直结构的变化,积累的有机物减少,土壤结构和肥力改变,故B错误;近30年,树岛数量和面积的增加,说明演替过程中未发生中断,C错误。故选D。
【点睛】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交换。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三、自然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四、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2024·湖北·高考真题)不同类型食物的碳足迹差异显著。图1示意某市1978~2015年食物消费结构变化。图2示意该市同期消费的食物产生的碳足迹结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1 图2
7.该市1978~2015年食物消费结构变化特点主要表现为( )
A.植物源食物占比逐渐下降,动物源食物占比逐渐上升
B.植物源食物占比逐渐下降,动物源食物占比同步下降
C.植物源食物占比逐渐上升,动物源食物占比同步上升
D.植物源食物占比逐渐上升,动物源食物占比逐渐下降
8.碳足迹系数为某类食物产生的碳足迹与该类食物的消费量之比。下列食物中碳足迹系数最大的是( )
A.粮食B.蔬菜C.禽肉D.畜肉
9.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可行的饮食方式有( )
①保证营养需求的同时,将动物源食物消费保持在合理范围
②保持动物源食物占比,由水产品消费大幅度转向畜肉消费
②减少水果、蔬菜和禽肉的消费,增加畜肉消费
④增加水果、蔬菜和禽肉的消费,减少畜肉消费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7.A 8.D 9.B
【分析】7.读图1可知,该市1978~2015年植物源食物(水果、蔬菜、粮食)占比由92%下降到约74%,动物源食物(奶类、蛋类、水产品、禽肉、畜肉)占比由8%上升到约26%,植物源食物占比逐渐下降,动物源食物占比逐渐上升,A正确,BCD错误。故选A。
8.图2示意该市同期消费的食物产生的碳足迹结构变化。由题干“碳足迹系数为某类食物产生的碳足迹与该类食物的消费量之比”可知,某类食物碳足迹结构占比越大,其碳足迹系数越大。读图2可知,该市1978~2015年碳足迹结构占比最大的是畜肉,说明畜肉碳足迹系数最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
9.读图2并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市1978~2015年碳足迹结构占比最大的是畜肉,即畜肉产生的碳足迹最多,从倡导绿色低碳生活角度,可行的饮食方式是减少畜肉消费,排除②③选项;从总体上看,该市1978~2015年动物源食物(奶类、蛋类、水产品、禽肉、畜肉)总体占比大于植物源食物(水果、蔬菜、粮食)总体占比,水果、蔬菜和禽肉碳足迹结构占比较小,综上,从倡导绿色低碳生活角度,可行的饮食方式是保证营养需求的同时,将动物源食物消费保持在合理范围,增加水果、蔬菜和禽肉的消费,减少畜肉消费,①④正确。故选B。
【点睛】碳足迹表示人类在生产和消费活动过程中排放的温室气体总排放量。它包括两部分:一是燃烧化石燃料(如家庭能源消费与交通)排出二氧化碳的直接(初级)碳足迹;二是人们所用产品从其制造到最终分解的整个生命周期排放出二氧化碳的间接(次级)碳足迹。
(2024·浙江·高考真题)服务业碳强度即服务业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它是衡量区域服务业减排绩效的重要指标。下图为四省市服务业碳强度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关于四省市服务业碳强度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2005-2019年河南持续上升B.2005-2019年浙江持续下降
C.2005-2012年贵州增幅最大D.2012-2019年上海降幅最大
11.上海降低服务业碳强度,可( )
①利用清洁能源,改善能源消费结构②加强城市绿化,扩大绿地面积
③加快金融业发展,优化服务业结构④外迁服务业,使其向郊区扩散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10.D 11.C
【解析】10.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河南服务业碳强度2005—2012年升高,2012—2019年降低,A错误;2005—2019年浙江服务业碳强度持续升高,B错误;2005—2012年上海增幅最大,C错误;2012—2019年上海降幅最大,D正确。故选D。
11.利用清洁能源,改善能源消费结构,能够减少碳排放量,降低服务业碳强度,①正确;扩大绿地面积能够增加碳吸收,但是不能降低服务业碳强度,②错误;加快金融业发展,优化服务业结构,能够减少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服务业碳强度,③正确;外迁服务业不能降低服务业碳强度,④错误。①③组合正确,故选C。
【点睛】碳排放强度取决于:1,化石能源的碳排放系数;2,化石能源的结构;3,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例;4,能源强度。强度还取决于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化、农业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与规模。
(2023·海南·高考真题)气候变化造成的不利影响在空间分布上是不均匀的,一些低收入国家和地区因全球变暖引起海平面上升而受到不利影响,他们的碳排放总量和人均量都很小,但其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受到的影响很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以下区域中,此类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 )
A.欧洲西部B.南太平洋C.南美洲中部D.中亚地区
13.为减缓上述不利影响,下列措施中合理的是( )
A.禁止发达国家碳交易B.加大区域间产业转移力度
C.加强碳减排国际合作D.鼓励发展中国家大量移民
【答案】12.B 13.C
【解析】1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太平洋岛国众多,他们大多国土面积狭小,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碳排放总量和人均量都很小,但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平上升对它们构成巨大的威胁。B正确;欧洲西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消费水平高,碳排放总量和人均量都较大,A错误;南美洲中部地势较高,受海平面上升影响小,C错误;中亚地区深居内陆,受海平面上升影响小,D错误。故选B。
13.碳交易市场为绿色发展提供新思路,发达可以可以进行碳交易,A错误;产业转移并不能减少碳排放,B错误;加强碳减排国际合作有利于减少碳排放,缓解因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带来的负面影响,C正确;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大量移民不现实,D错误。故选C。
【点睛】碳交易市场是指以温室气体排放配额或温室气体减排信用为标的物所进行的交易的市场。通俗来讲,就是把二氧化碳的排放权当做商品来进行买卖,需要减排的企业会获得一定的碳排放配额,成功减排可以出售多余的配额,超额排放则要在碳市场上购买配额。这样既控制了碳排放总量,又能鼓励企业通过优化能源结构、提升能效等手段实现减排。碳市场最大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解决环境问题通过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2023·湖北·高考真题)藏色岗日位于羌塘高原(青藏高原主体)中北部。表示意2006~2015年藏色岗日不同朝向冰川数量和面积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4.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在2006~2015年期间,该区( )
A.北朝向冰川面积退缩率较南朝向小,平均面积较大
B.南朝向冰川面积退缩率较北朝向小,平均面积较小
C.北朝向冰川面积退缩率较南朝向大,平均面积较小
D.南朝向冰川面积退缩率较北朝向大,平均面积较大
15.与其他朝向相比,西南朝向冰川面积增加,原因可能是( )
A.受全球变暖影响较小B.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
C.山地植被覆盖率较高D.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
16.表中数据变化反映出,该区冰川整体上( )
A.保持稳定不变B.处于退缩状态C.正向山麓延伸D.处于扩张状态
【答案】14.C 15.D 16.B
【解析】14.2006年北朝向冰川面积为13.4km2,南朝向冰川面积为72.9km2,2015年北朝向冰川面积为12.9km2,南朝向冰川面积为72.2km2,北朝向冰川较小,南朝向冰川较大,AB错误;从退缩率来看,北朝向退缩率为3.7%,南朝向退缩率为0.9%,北朝向退缩率更大,C正确,D错误。故选C。
15.西南朝向与其他朝向受全球变暖影响较为接近,A排除;此处位于羌塘高原,人类活动较少,且冰川增加与山地植被覆盖并无直接关联,BC错误;受西风影响,西南方向降水可能增多,冰川面积增加,D正确。故选D。
16.从各个朝向来看,除了西南朝向冰川增加外,其他朝向冰川面积均呈缩小趋势,说明冰川整体上呈现退缩态势,冰川向山上退缩,B正确,排除其它选项。故选B。
【点睛】羌塘高原在唐古拉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及冈底斯山脉环抱之中(为青藏高原里的羌塘盆地),包括几乎整个那曲地区及阿里地区东北部。这片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全新世以来气候旱化,湖泊退缩现象十分明显。湖盆周围湖成平原广布,山麓堆积发达。湖泊大多为咸水湖和盐湖,淡水湖极少。
(2023·湖南·高考真题)大气污染受湿度、大气运动等因素影响。我国某地某月7日8:00 至10日20:00经历了一次较强的大气污染,PM2.5浓度变化大。此期间该地空气垂直运动弱。下图示意此期间该地相关气象要素的变化情况(箭头表示对应时刻的近地面风向和风速,帕/秒是气象部门计量空气垂直运动速度的单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7日20:00至9日20:00,该地( )
A.不同高度空气垂直运动方向相同B.空气当中的水汽以向外输出为主
C.垂直气流强弱与湿度大小变化一致D.下沉气流相对较强时近地面风速小
18.8日8:00至10日20:00,先后控制该地的天气系统是( )
A.冷锋、反气旋B.冷锋、气旋C.暖锋、反气旋D.暖锋、气旋
19.下列四个时刻,该地污染最严重的是( )
A.7日20:00B.8日20:00C.9日20:00D.10日20:00
【答案】17.B 18.A 19.A
【解析】17.读图可知,不同高度空气垂直运动方向不一定相同,有的地方上升,有的地方下沉,A错误;读图可知,7日20:00至9日20:00空气的湿度呈下降趋势,因此空气当中的水汽以向外输出为主,B正确;图中显示,垂直气流强弱与湿度大小关联度不明显,并不一致,C错误;读图可知,下沉气流速度与近地面风速关联度不大,有些下沉气流相对较强时近地面风速大,D错误。故选B。
18.读图可知,8日8:00至10日20:00,当地近地面风速先呈加大趋势,后风速减小,近地面均以下沉气流为主,空气湿度呈下降趋势,先后符合冷锋、反气旋天气系统控制的天气特征,A符合题意;此时段的天气特征与暖锋、气旋特征差异较大,排除BCD。故选A。
19.材料信息表明,当地经历的大气污染属于颗粒物(PM2.5)污染,这种污染一般多出现在静风环境下,空气湿度大时,容易形成较严重的雾霾天气,大气污染较严重,读图可知,四个选项时段中,7日20:00时,近地面风速小、空气湿度大,因此此时污染最为严重。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点睛】高密度人口的经济及社会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细颗粒物(PM 2.5),一旦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
(2023·湖南·高考真题)碳排放强度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创新投入密切相关,碳中和需要付出经济代价。下图示意某年甲国和乙国重点制造业部门产品的贸易额、每吨二氧化碳排放的研发投入与经济产出情况。据比完成下面小题。
20.乙国出口的产品中,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少的是( )
A.金属及金属制品B.化工制品C.机械制造产品D.电子产品
21.与乙国相比,甲国生产同类制造业产品的( )
A.环境成本高B.人力成本高C.营销成本高D.研发成本高
22.根据图中两国重点制造业部门产品的投入产出效果,甲国应优先考虑( )
①扩大国际市场 ②提高创新能力 ③强化产业升级 ④承接产业转移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20.D 21.A 22.B
【解析】20.读图可知,在乙国出口的金属及金属制品、化工制品、机械制造产品、电子产品中,电子产品每吨二氧化碳排放创造的GDP最高,因此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少的是电子产品,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21.读图可知,生产同类制造业产品,甲国每吨二氧化碳排放创造的GDP均低于乙国,即生产同类制造业产品甲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多于乙国,材料信息表明:碳中和需要付出经济代价,因此与乙国相比,甲国生产同类制造业产品的环境成本高,A正确;根据两国每吨二氧化碳排放的研发投入与经济产出情况判断,甲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明显低于乙国,因此甲国的人力成本、营销成本均应低于乙国,BC错误;图中显示,甲国生产同类产品每吨二氧化碳排放的研发投入均低于甲国,因此甲国的研发成本相对较低,D错误。故选A。
22.读图可知,甲国每吨二氧化碳排放的研发投入明显低于乙国,技术投入明显不足,因此为了提高投入产出效果,应优先提高创新能力,②符合题意;甲国重点制造业部门每吨二氧化碳排放创造的GDP均低于乙国,环境成本高,为了提高投入产出效果,应优先强化产业升级,降低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③符合题意;扩大国际市场,承接产业转移(特别是承接低端产业转移)均不能提高投入产出效果,①、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点睛】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2022·辽宁·高考真题)张家口地区的东南部为山间盆地,地势相对平坦,水资源丰富。该地区利用充沛的风能、太阳能资源,建设了绿氢生产基地。下图为氢能产业链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绿氢”相对于“灰氢”和“蓝氢”( )
A.产业链条复杂B.制备过程无污染C.储存运输安全D.终端应用零排放
24.张家口地区发展绿氢产业,原因是“绿氢”( )
A.生产布局更加均衡B.距离消费市场更近C.生产成本更加低廉D.可提高能源利用率
【答案】23.B 24.D
【解析】23.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绿氢”利用的是可再生清洁能源提供电力,因此制备过程中无污染,故B正确;图中信息显示“绿氢”、“灰氢”和“蓝氢”程序复杂程度是一样的,储存方式也一样,故AC错误;图中显示“绿氢”、“灰氢”和“蓝氢”终端排放是一样的,都会有污染物的排出,故D错误。答案选择B。
24.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具有不稳定性,可能导致发电量供大于求时产生“弃风”“弃电”现象,造成能源浪费。与太阳能、风能发电相比,氢能利用方式多样,生产受时空限制较小,更易诸存并用于当地市场。因此,张家口利用太阳能、风能发展绿氢产业,可以提高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的利用率,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绿色能源,D符合题意;“绿氢”的生产需要紧靠再生能源地,因此生产布局不均衡,排除A;张家口地区的绿氢产业位于山间盆地,距离市场更远,排除B;当地利用风能、太阳能资源等资源的成本不低,因此绿氢的生产成本也不会更加低廉,排除C。故选D。
【点睛】绿氢是通过使用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核能等)制造的氢气,例如通过可再生能源发电进行电解水制氢,在生产绿氢的过程中,完全没有碳排放。绿氢是氢能利用的理想形态,但受到目前技术及制造成本的限制,绿氢实现大规模应用还需要时间。
(2022·山东·高考真题)双核结构是指在某区域内由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门户城市及其连线构成轴线。由此引领和推动所在区域发展的一种空间结构现象。下图为沈阳——大连双核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沈阳—大连双核结构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两城市( )
A.在区位和功能上存在互补B.在地域文化方面存在互补
C.交通便捷且空间距离较近D.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相近
26.沈阳—大连双核结构有利于( )
①促进大连市建成东北地区中心城市②促进沈阳—大连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③增强沈阳市对辽中南地区的辐射功能④提高沈阳和大连两城市传统工业比重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25.A 26.C
【解析】25.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双核结构是以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门户城市两类不同功能定位的城市为主构建的。沈阳和大连是辽宁省规模最大的两大城市,两座城市区位条件优越,城市功能比较齐全,其区位和功能可以互为补充,形成双核结构可发挥最大作用,A正确;沈阳和大连均在辽宁省内,两城市间地域文化差异较小,B错误;交通便捷且空间距离较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近都是两城构建双核结构城市的有利因素,但都不是主要因素,C、D错误。本题应选A。
26.根据目前的发展规划,沈阳是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而大连不是,①错误;沈阳—大连双核结构可以促进沈阳、大连以及沿线地区的交流,能够促进沈阳—大连区域经济协同发展,②正确;沈阳—大连双核结构可以促进沈阳市的技术、人才等向辽中南地区流动,增强沈阳市对辽中南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③正确;沈阳—大连双核结构主要是为了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传统工业的比重不利于两地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④错误。所以选C。
【点睛】双核型空间结构中的端点城市,即由政治、经济、文化三位一体的区域中心城市与行使区域中心城市的门户港城功能的港口城市组合,构成了一种空间度更大、区域效应更为强烈的广义港城空间结构关系,是区域发展中的一种高效的空间结构形态。广泛存在于中国沿海和沿江地区,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中。双核型空间结构实现了区域中心城市的趋中性与港口城市的边缘性的有机结合,可以实现区位上和功能上的互补。
(2022·广东·高考真题)田螺是广西稻田养殖的重要水产品。近年来,为助力乡村振兴,当地一些农民在传统稻田养螺基础上,开挖螺沟,发展了新型“稻—螺”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稻田中开挖螺沟主要是为了( )
A.增加稻田光照强度B.加强稻田通风透气
C.减少田螺天敌威胁D.改善田螺生长环境
28.图中生态循环过程最为复杂的区域是( )
A.进水区B.出水区C.水稻区D.螺沟区
【答案】27.D 28.C
【解析】27.该地位于广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当地一些农民在传统稻田养螺基础上,开挖螺沟,使沟与沟相连,使得田螺夏季能避热、冬季能躲冷,改善了田螺的生长环境,D正确;稻田中开挖螺沟不能增加稻田光照强度,也不能减少天敌威胁,A、C错误;根据图示信息“进水口、出水口”可知,螺沟里有水,不利于稻田通风透气,B错误。故选D。
28.水稻生态系统包括与水稻生长发育相关联的各种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光照、温度、水分、养分等的相互关系以及与周围其它各系统的关系,是图中生态循环过程最为复杂的区域,C正确;进水区的主要作用是进水,出水区的主要作用是出水,螺沟区是相互连通的沟水,借助水体的调节作用,使田螺夏季能避热、冬季能躲冷,三个地区生态循环过程较简单,不复杂,A、B、D错误。故选C。
【点睛】田螺多栖息在水源的边缘或者依附在水生植物上或者栖息在泥土表面,喜阴怕阳光直射,螺在水温达到28℃以上时活动频繁,当水温超过45℃时,将造成螺的死亡,水温在28℃-32℃是螺的最佳生活环境,当水温低于10℃时螺进入休眠期,当水温达到30℃时,螺将躲在水草等植物下进行避暑。
(2022·广东·高考真题)交通是城市间要素流动的重要载体,不同的交通流模式能够反映出城市间的相互联系状况。有学者基于G省2019年9月的日平均车流量数据信息,提出了该省高速公路交通流三种模式(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这三种模式中,对一般城市向区域中心城市要素集聚起促进作用( )
A.最大的是甲模式B.最大的是乙模式C.最大的是丙模式D.三种模式一样大
30.从丙模式判断,各区域中心城市之间存在( )
A.职能一致性B.区域均衡性C.空间封闭性D.等级差异性
【答案】29.B 30.D
【解析】29.从甲模式我们可以看到主要交通流位于一般城市之间,区域中心城市交通流为一般交通流,区域中心城市集聚作用并不明显,A选项错误。从乙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到,主要交通流为一般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之间,区域中心城市能起到一般城市集聚作用;从丙模式图可以看到其主要交通流为各区域中心城市间的流动,对于一般城市向区域中心城市的集聚并未起到主要作用,故一般城市向区域中心城市要素集聚作用最大的应为乙模式,B选项正确,C、D选项错误。故选B。
30.从丙模式图可以看到其主要交通流为各区域中心城市间的流动,各区域中心城市之间能够产生大规模的流动,说明各区域中心城市其城市职能并不一致,城市职能相似,各区域中心城市间的流动就会减少,A选项错误。丙模式中各区域中心城市间的交通流为主要交通流,说明区域中心城市之间发展差异较大,并不均衡,B选项错误。各区域城市能够产生较大的交通流,说明各区域空间并不具有封闭性,而是具有一定的开放性,C选项错误。从丙模式中可以看到各区域中心城市间的主要交通流多为单向流动,这可能与区域中心城市等级差异有关, D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每一个城市都是一定区域的中心,对整个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辐射带动作用,根据城市等级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地区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国家中心城市是中国城镇体系规划设置的最高层级,作为国家中心城市,要在我国的金融、管理、文化和交通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中心和枢纽作用,在推动国际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门户作用。
(2022·浙江·高考真题)将养殖场废弃物和农田秸秆等处理生成甲烷,并通过内燃发电机组进行发电,是生物质天然气利用的重要方式,既可发电还为农田提供优质肥料。下图为该项目实施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1.影响该项目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A.原料B.交通C.市场D.劳动力
32.处理后的沼渣、沼液施用于农田,会( )
A.减少土壤有机碳含量B.减弱土壤通气性
C.改变土壤养分循环状况D.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
【答案】31.A 32.C
【解析】3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项目主要依靠养殖场废弃物以及农田秸秆等为原料,产出电力和肥料等,原料的运输成本更高,所以其布局应该靠近原料产地,A选项正确;交通、市场、劳动力对其布局影响较小,BCD选项错误,所以选A。
32.根据材料和图示信息可知,处理后的沼渣、沼液是农田的优质肥料,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提高土壤透气性,改变土壤的养分循环状况,C选项正确;ABD选项错误。所以选C。
【点睛】产业区位决策一般性的关键因素包括交通运输、劳动力、原材料、市场、产业用地、公用设施、政府的态度、税制结构、气候和社会团体。 此外,国际区位因素包括国家的政治局势、全球竞争和生存、政府监管和经济因素等。
(2022·全国·高考真题)当雄是拉萨唯一的纯牧业县,牧民占比约90%,依托特色畜种牦牛,走产业扶贫之路。甲公司成立于2017年初,采取“公司+农户”的模式(下图),生产的有“身份证”的牦牛肉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广受消费者欢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3.加入甲公司后,牧民家庭明显增加的是( )
A.牧场面积B.牦牛数量C.劳动力数量D.收入来源
34.甲公司提高牦牛价值的主要途径是( )
①扩大放牧规模②延长产业链条③创建产品品牌④实施多种经营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5.当雄生长期短,牧草较矮。为保障漫长寒季的草料供应,当地适宜采用的方法是( )
①开垦草原种植牧草②储存草原生长期牧草③建设温室种植牧草④从邻近农区购买草料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33.D 34.B 35.C
【解析】33.根据图文信息,甲公司可以让产品销售到全国,并且受到消费者欢迎。并且精细加工和商标也提高了商品的受欢迎程度。最终目的是投放市场获利。牧民家庭出租牧场能收到租金,牧民把牦牛入股给公司,收到分红,为公司打工,能收到工资。所以牧民家庭获得的收入明显增加,故D符合题意;在该模式下,公司会增加牧场面积、牦牛数量、劳动力数量,牧民家庭并不能增加这些,排除ABC。故选D。
34.在示意图中,明确提出精细加工,注册商标,对应着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商标的存在意味着创建了品牌。所以②③正确。并没有从中看出多种经营,也没有明确说明主要途径是扩大放牧规模。故选B。
35.当雄位于青藏高寒区,牧草低矮,存储牧草可能无法满足需求。而开垦草原可能破坏原有生态环境。而如果解决了气温问题,则牧草可以长得更高,产量更大,故③适宜。而邻近农区一般为河谷农业,水热条件好,也适合购入饲料用于过冬,故④适。故选C。
【点睛】产业扶贫促进贫困地区发展,是对落后区域发展的一种政策倾斜。
36.(2024·北京·高考真题)如图为俄罗斯普托拉纳自然保护区的局部地形图及景观照片。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阐述在该地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2)从自然地理环境的角度,说明在该地开展科考活动的主要困难。
该地多年冻土层含丰富的有机质。有研究认为,气候变暖造成多年冻土层融化,进而加剧气候变暖。
(3)推断多年冻土层融化加剧气候变暖的过程。
【答案】(1)改善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功能,维持自然环境的稳定;保护生态系统,维持生物多样性;为科研基地提供良好的生态监测环境;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2)地势崎岖,交通不便;环境原始,气候恶劣;人迹罕至,补给困难;基础设施缺乏。
(3)冻土融化导致有机碳降解,释放大量温室气体;大气保温作用增强,加剧气候变暖;冻土融化导致地表水下渗增多,沼泽逐渐变为草原,对气候调节作用减弱,加剧气候变暖。
【分析】本题以俄罗斯普托拉纳自然保护区相关信息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生态保护与环境安全、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冻土与全球变暖等知识点,考查学生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详解】(1)建立自然保护区一般从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功能、稳定性,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科研、环保意识及国家安全等角度进行分析其意义。通过俄罗斯普托拉纳自然保护区的建立积极保护了该区域生态平衡,进而改善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功能,维持自然环境的稳定,为研究合理的生态平衡和对人类环境的保护提供了保障。自然保护区是天然的科学实验基地,为科研基地提供良好的生态监测环境。自然保护区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保护了生态系统,维持了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自然保护区是宣传教育的活的“天然博物馆”,可以向人们进行普及生物学知识和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对提高公众环保意识起到一定作用。
(2)该地区位于中西伯利亚高原,纬度高,气温低,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气候比较恶劣。其次,根据图片海拔和地貌分析,该区域地势崎岖,交通不便。另外,此地人迹罕至,环境原始,缺乏基础设施,补给比较困难。
(3)从材料可知,该地多年冻土层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冻土融化导政有机质中碳降解加速,从而释放大量温室气体,大气逆辐射效应凸显,大气保温作用增强,加剧了气候变暖的趋势。冻土融化也导致地表水下渗增多,沼泽因缺水而逐渐演变为草地和草场,其生态效益大打折扣,对气候的调节作用随之减弱,加剧了气候变暖。
37.(2024·湖南·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湿地包括湖泊、沼泽、河流等类型。甲区域曾是里海的一部分,现为淡水湿地,有狭窄水道与里海相连。该湿地流域位于伊朗北部,年均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据预测,21世纪60年代该湿地将全部变为沼泽。如图示意该湿地位置及湿地流域的土地利用状况。
(1)简述甲区域演变为淡水湿地的过程。
(2)推测从现在到21世纪60年代,该湿地类型结构的变化及主要原因。
(3)为减缓该湿地变成沼泽的速度,请提出可行的措施。
【答案】(1)甲区域逐渐与里海分离,水域相对封闭;湿地流域降水充沛,多条河流汇入,淡水补给量大,且有外泄通道,水体不断被稀释,最终变为淡水湿地。
(2)湖泊逐渐变为沼泽,湿地类型由湖泊和沼泽变化为单一沼泽:湖泊比重减少,沼泽比重增加。主要原因:里海水位下降,河流注入水量减少,湿地水量减少:河流携带的泥沙不断淤积,湖泊逐渐变为沼泽。
(3)提高用水效率,减少中上游生产生活用水;保护流域植被,减少湿地泥沙淤积:优化流域士地利用结构。 减少水土流失;在与里海相连处建立拦水闸坝,减少淡水外泄。
【分析】本题以里海区域相关图文资料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河流水文特征、地理环境整体性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甲区域曾是里海的一部分,读图可知,甲区域南侧有众多河流注入湖泊,这些河流挟带泥沙等物质注入里海后,不断发生沉积,后经流水的搬运作用逐渐发育成水下沙坝;随着沙坝泥沙堆积量的不断增多,水下沙坝逐渐抬高,直至出露水面,将甲区域与里海隔开,形成湖泊,水域相对封闭;随着河水不断注入,甲区域湖水盐度逐渐被稀释,且甲区域湖水与里海有狭窄水道沟通,盐分可以流出,湖泊盐度逐渐下降。
(2)结合材料信息可知,21世纪60年代该湿地将全部变成沼泽,因此湿地中的湖泊消失,全部变成沼泽,湖泊比重减少,沼泽比重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今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明显,随着气温升高,蒸发加剧,湖泊水量支出增多,水位下降;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产业的发展,流域内生产生活用水的需求量增多,加大了对河流水的消耗,使注入湿地的水量减少,湿地水量减少,且河流搬运能力下降,携带的泥沙不断淤积,湖泊逐渐变为沼泽,因此湿地中的湖泊消失,全部变成沼泽。
(3)该湿地变成沼泽与湖泊水量减少、湖水变浅有关,因此可以发展滴灌等节水农业,调整农业结构,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中上游生产生活用水,减少流域水量的消耗,增加入湖径流量;修筑水利工程,调节径流,减少淡水外泄。流域内植树种草,加强水土保持,提高流域涵养水源的能力,调节湖泊水量,减少湿地泥沙淤积。优化流域土地利用结构, 减少水土流失。
38.(2024·湖北·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全球变暖的今天,北极正上演着“放大器”的戏法,其变化往往是全球平均水平的数倍。升温促使北极地区水汽含量增加,并带来降水增多,水循环过程深受影响。育空河是北极地区的主要河流之一,该河流域96%被冻土覆盖,冬季降水常以积雪形式存在。观测数据表明,育空河流域多年冻土退化深度与降雨量显著相关,降雨量每增加1厘米,多年冻土退化深度增加约0.7厘米。这些变化,使流域径流过程变化显著。1980~2019年,育空河年均径流量呈增加趋势,且冬季增幅最大,达16%。如图示意育空河流域径流过程变化的主要途径。
(1)说明全球变暖背景下育空河流域不同冻土层的变化特点。
(2)简述全球变暖背景下育空河径流量增加的途径。
(3)分析1980~2019年育空河径流量冬季增幅最大的原因。
【答案】(1)夏季,冻土融化更多,季节性冻土层变厚,多年冻土活动层变厚;多年冻土层部分转化为多年冻土活动层,多年冻土层变薄。
(2)积雪融化,补给河流;全球变暖,雨水增加,补给河流;冻土融化,热融湖水外泄,补给河流;冻土融化,地表水下渗增加,地下水补给河流。
(3)冬季河流补给较少;1980~2019年气候变暖,冬季部分积雪融化和雨水补给河流;夏季地表水下渗增加,地下水增加,冬季地下水补给河流增多;导致育空河径流量冬季增幅最大。
【分析】 本题以北极育空河流域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气候变暖、水循环、冻土变化等相关知识和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学科素养。
【详解】【小问1】
由材料可知,全球气候变暖对北极影响很大,可推测夏季气温更高,冻土融化更多,季节性冻土层变厚;多年冻土层部分转化为多年冻土活动层,可推测多年冻土活动层变厚,多年冻土层变薄。
【小问2】
由图可知,地表有积雪,积雪融化,补给河流;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冬季的降雪可能部分转化为降雨,雨水增加,补给河流;随着气候变暖,冻土融化,形成多个热融湖,热融湖水外泄,补给河流;冻土融化,雨水、积雪融水等地表水下渗增加,增加了地下水,地下水再补给河流。
【小问3】
冬季气温低,河流的补给较少,若补给增加,则增幅明显;由材料可知,1980~2019年气候变暖,可推测冬季部分积雪融化补给河流以及雨水补给增加;夏季冻土融化,有利于地表水下渗,地下水增加,冬季地下水水位相对较高,补给河流增多,最终导致育空河径流量冬季增幅最大。
39.(2024·福建·高考真题)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福建省某森林公园现已成为了网红打卡地。假定游客一日的活动类型相同。已知各个地点人均碳排放=日人均碳排放总量×游客密度×不同时段游客占比,日人均碳排放总量为各项活动人均排放之和。
小红拟选择餐饮、运动休闲、购物娱乐、一日游客总量,当日不同时段游客进出量,人口迁移量等指标,使用人口迁移量算游客占比。小红欲研究一天中人均碳排放,现他选取了如下指标:各个地点各个活动的日碳排放量数据(数据来自中科院),一天中的公园游客总数,不同时段公园的进出人数,人口迁移量。小红想把人口迁移量作为不同时间段游客占比的指标。
请指出小红选择不正确的指标,并且你认为还能增加哪些指标?请分别说明理由。
【答案】不正确指标:人口迁移量。理由:人口迁移量并不能代表进入公园的人数,本地也会有人数进入园区;
增加指标:各个地点自然环境碳排放量;当地环境监测站数据;公园滞留平均时长等。理由:各个地点各个活动的日碳排放量数据包含了自然环境的碳排放,需要剔除;由于数据来自中科院,干扰因素较多,需要当地环境监测站给予数据,提高数据准确性;公园滞留平均时长可以更精准计算人均碳排放。
【分析】本题以福建省某森林公园人均碳排放为材料,设置1道小题,涉及碳排放影响因素、碳排放统计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点、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由材料可知,“已知各个地点人均碳排放=日人均碳排放总量×游客密度×不同时段游客占比,日人均碳排放总量为各项活动人均排放之和”,而材料中显示“小红拟选择餐饮、运动休闲、购物娱乐、一日游客总量,当日不同时段游客进出量,人口迁移量等指标,使用人口迁移量算游客占比”,找出两者不同可知,人口迁移量并不能代表进入此公园的人数,本地也会有人数进入园区,故不正确指标为人口迁移量。 各个地点各个活动的日碳排放量数据包含了自然环境的碳排放,需要剔除,同时此数据来自中科院还需要引入当地环境监测站数据,可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同时公园的流动性强,需要计算公园滞留平均时长,可以更精准计算人均碳排放值。故需要增加的指标包括各个地点自然环境碳排放量、当地环境监测站数据、公园滞留平均时长等。
40.(2023·山东·高考真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M乡位于我国西南山区,其集镇区由上下两片区组成(图左)。上片区主要为居住区,居民多从事农业活动;下片区为乡政府所在地,居民主要从事联系松散的非农业活动,图右示意下片区居民主要收入来源。历史上的茶马古道从下片区内的河流一级阶地经过。
(1)图中示意图中AC一线的地形剖面,在虚线框内将缺失部分补充完整。
(2)M乡集镇区对全乡经济增长的带动能力较弱,分析其原因。
(3)有人建议将现有汽修厂升级为公路驿站。从服务业发展的角度、对升级的方向进行概括,并提出相应的具体措施。
【答案】(1)
(2)集镇区以农业和矿业为主,产业结构层次低,未形成深加工的产业链,经济发展水平低,辐射带动能力弱;外出务工人员比例大,高素质劳动力少;辖区村庄交通等基础设施较差,造成对全乡的带动影响弱。
(3)①规模经济方向:扩大经营规模。具体措施:如联合经营等,扩大店面,增加店铺数量。②服务等级方向:提升服务等级。具体措施为建设汽车4S店,提升维修技术,提高服务水平,提高劳动者素质。③范围经济方向:拓展服务种类。具体措施:增加餐饮住宿、商品零售、休闲娱乐、特色农产品销售、高速服务站、民宿农家乐等。
【分析】本题以我国西南山区某乡镇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城市辐射功能、服务业的发展方向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
结合图文材料可知,AC一线经过河床、河漫滩、一级阶地。应注意剖面绘制中三种地貌的海拔高度和横向比例。河流所在地海拔要比河岸要低;茶马古道从下片区内的河流一级阶地经过,阶地上地形较为平坦,因此茶马古道所在地应为一平坦地形。如图:
(2)区域的“中心地”对所辖腹地的带动作用,主要取决于该“中心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具体体现在产业、技术、交通等方面。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因其技术水平高,产业发展水平高,产业类型多样、产业链条完善,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进而促进区域整体的发展。结合图文材料可知,M乡集镇区地理位置偏远,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制约了集镇区的辐射范围;经济发展水平低,当地以农业和矿业为主,采砂、采石等采掘业没有进一步延长产业链进行深化,产业规模小,层次低,产业关联性弱,链条短,附加值低,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小;务工人员比例达,大量劳动力外流,高素质劳动力少,也制约了该乡集镇区经济增长。因此其对区域发展带动作用弱。
(3)综合所学知识可知,提高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要从其服务类型、范围(规模)、水平(质量)等角度进行思考,解答本题要从“汽修厂升级为公路驿站”这一要求出发,再围绕上述角度展开作答。因此在规模经济方向:可以扩大经营规模。具体措施有联合经营等,扩大店面,增加店铺数量。在服务等级方向,可以进一步有提升服务等级。具体措施为建设汽车4S店(4S店是集汽车销售、维修、配件和信息服务为一体的销售店),提升汽车的维修技术,加强员工技术培训,提高服务水平,提高劳动者素质;范围经济方向:可以进一步拓展服务种类。具体措施可以增加食、宿、玩等多方面的服务,如增加餐饮住宿、商品零售、休闲娱乐、特色农产品销售、高速服务站、民宿农家乐等。
41.(2023·湖北·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四川绵(竹)茂(县)公路属于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于2009年9月9日正式动工,2022年12月27日建成通车。公路起于绵竹市汉旺镇,沿绵远河上行,与茂北公路相接,全长56公里。沿线穿越龙门山4条断裂带,岩石破碎,暴雨多发,地质灾害频繁,河道演变剧烈,水文条件复杂,给项目选线、设计和施工建设带来严重影响。图左示意绵茂公路位置,图右示意绵茂公路局部景观。
(1)分析震后绵茂公路沿线河床发生的变化及形成原因。
(2)绵茂公路不可避免地要穿越大熊猫国家公园,工程该如何协调建设与保护的关系?请谈谈你的看法。
(3)该工程攻克了一系列世界级难题,创造了又一个中国奇迹,被新华社评为2021年度“大国工程”。假设你是评委,请你给出推荐理由。
【答案】(1)变化:河床下切,坡度更陡,危岩峭壁增加;多堰塞湖,宽窄交替。原因:地震导致山体岩石破碎,抗蚀能力减弱,流水侵蚀增强;诱发滑坡、泥石流堵河,形成堰塞湖,局部水位上升,河面展宽,宽窄交替。
(2)协同多部门,建立有序的管理机制,统筹交通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规划路径时尽量以桥梁、隧道代路,减少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分割;施工期间减少破坏林地、渣土堆放,控制施工时间和范围;运行时加强巡护,控制车速,在大熊猫活动期间可以局部封路。
(3)攻克了若干设计、工程与运维技术难题;实现了交通建设与生态保护的统筹;为生态脆弱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提供中国经验;通过保护“国宝”熊猫,展示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体现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分析】本题以四川绵茂公路震后恢复重建为背景材料,涉及到河流地貌的变化、交通线路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变化及原因:汶川地震震级高破坏性强,地壳运动强烈,地震导致山体岩石破碎,抗蚀能力减弱,流水侵蚀增强,导致河床下切可能增强,河岸坡度变陡,危岩峭壁增加;由于地震导致的滑坡、泥石流增多,滑坡、泥石流导致堰塞湖增多,局部河段水位上升,河面变宽,河道宽窄交替变化。
(2)协同林业等多部门,建立有序、有效的管理机制,统筹交通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规划交通线路时尽量减少影响生态环境,以桥梁、隧道代路,减少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分割、干扰;施工期间减少破坏林地、渣土堆放,减少破会大熊猫的生活环境,严格控制施工时间和施工范围;交通线路运行时,要加强巡护,控制车速,及时监测交通线路运行对大熊猫生活的影响;在大熊猫活动期间可以局部区域封路,停止施工,减少对大熊猫生活活动的影响。
(3)由材料可知沿线穿越龙门山4条断裂带,岩石破碎,暴雨多发,地质灾害频繁,河道演变剧烈,水文条件复杂,给项目选线、设计和施工建设带来严重影响,该工程攻克了若干设计、工程与运行、维护技术上的难题;沿线通过大熊猫国家公园,实现了交通建设与生态保护的统筹;线路成功的建设,为生态脆弱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提供中国经验;通过保护“国宝”熊猫,展示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体现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体现了我国保护生态环境的力度。
42.(2023·全国·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夏威夷岛人口密度低,以第三产业为主。该岛海拔2400米以上区域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1800米以下区域受信风控制。1958年以来,科学家在夏威夷岛上的观测站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开展观测,是全球最早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持续观测的站点。观测得到的数据被普遍认为能够反映全球大气二氧化碳的平均浓度变化,为科学认识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下图示意夏威夷岛位置与地形。
(1)指出夏威夷岛人为二氧化碳排放的总体特征。
(2)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该岛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对观测数据未构成明显干扰的原因。
(3)说明该站观测的数据能够反映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平均浓度变化的原因。
(4)若要在亚欧大陆建设一座能够反映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观测站,请提出合适的站址并说明理由。
【答案】(1)排放总量少,主要分布在较低海拔(沿海)地区。
(2)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主要源自较低海拔(1800米以下)区域,受信风控制易扩散。观测站海拔高于3000米,受副热带高压的下沉气流控制,较低海拔区域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难以向观测站扩散。
(3)夏威夷岛远离大陆二氧化碳集中排放区域,二氧化碳经过长距离输送,与空气充分混合,浓度基本稳定;该站观测年代早、时间序列长,能够反映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平均浓度变化。
(4)从远离二氧化碳集中排放区、受下沉气流(高压)控制或高海拔等角度选择合理区域,如东西伯利亚、青藏高原等。
【分析】本题以夏威夷岛二氧化碳浓度观测为材料背景设置试题,涉及人为二氧化碳排放的总体特征及原因、二氧化碳浓度的观测等知识,考查学生的图文材料信息获取能力和对地理基本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落实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材料可知,夏威岛的人口密度低,而且以第三产业为主,相对于重工业等能源消耗大的产业,该岛的人为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对较少;夏威夷岛以第三产业为主,则人为二氧化碳以第三产业(交通运输和旅游)排放为主,工业排放少,而夏威夷岛的旅游、交通运输等由右图等高线和图例可推知集中在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
(2)由上题分析可知,夏威夷岛人为二氧化碳排放集中在沿海低海拔地区,而根据材料可知,1800米以下区域受信风控制,受信风影响,二氧化碳易扩散;读右图可知,观测站海拔高于3000米,而由材料信息可知,海拔2400米以上高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受副热带高压的下沉气流控制,较低海拔区域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难以向观测站扩散。因此,该岛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对观测数据未构成明显干扰。
(3)根据图示并结合所学可知,夏威夷岛位于太平洋腹地,远离大陆,受某一大陆二氧化碳集中排放的干扰小,二氧化碳经过长距离输送,与空气充分混合,浓度基本稳定;由材料可知,该观测站自1958年开始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观测,是全球最早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持续观测的站点,该站观测年代早、时间序列长,能够反映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平均浓度变化。
(4)由前边小题分析可知,要在亚欧大陆建设一座能够反映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观测站,应该选择具备干净的大气环境、远离主要污染源的地区,受下沉气流(高压)控制或高海拔的地区,可以减少人为排放二氧化碳对观测数据的干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伯利亚地区的高海拔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低,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较少;同时海拔变化较大,这可以设置多个观测点,以获得更全面和准确的数据,类似的地区还有青藏高原等。
43.(2022·河北·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经济(GDP)密度、污染物排放强度、大气自净能力和地形等是影响大气PM2.5浓度高低的主要直接和间接因素。依据近年来大气PM2.5浓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差异,将京津冀地区划分为山区坝上(Ⅰ)、北京平原(Ⅱ)、冀中南内陆平原(Ⅲ)和沿海平原(Ⅳ)四个区域(图)。
(1)分析该地区大气自净能力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2)推断各区域污染物排放强度相对大小,并概述主要原因。
(3)从人地协调视角提出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别化对策。
【答案】(1)大气自净能力与地形条件密切相关。山区盆地和太行山前平原受到山地阻挡,导致大气自净能力弱;其他区域没有明显地形阻挡,大气自净能力强。
(2)山区坝上(Ⅰ)排放强度小,北京平原(Ⅱ)排放强度中等,冀中南内陆平原(Ⅲ)和沿海平原(Ⅳ)排放强度大;山区坝上(Ⅰ)经济密度低,北京平原(Ⅱ)经济结构优,冀中南内陆平原(Ⅲ)和沿海平原(Ⅳ)重化工业比重大、煤炭消费占比高。
(3)山区坝上(Ⅰ)可适度扩大现有经济规模;平原各区应全面推进经济增长方式与能源消费方式转变,各区推进力度为Ⅲ>Ⅳ>Ⅱ。
【分析】本大题以华北地区大气PM2.5浓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差异以及影响因素等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理事物的特征、大气污染的成因、可持续发展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从材料和图文中获取地理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题中材料信息可知大气自净能力与地形条件密切相关。华北地区冬季因采暖大气污染严重,地形的阻挡使得风速有明显差异。不同区域风速因受到阻挡地形山区盆地和太行山前平原受到山地阻挡,导致大气自净能力弱;其他平原地区没有明显地形阻挡,风速大,大气自净能力强。
(2)根据PM2.5浓度年均图可知山区坝上(Ⅰ)排放强度小,北京平原(Ⅱ)排放强度中等,冀中南内陆平原(Ⅲ)和沿海平原(Ⅳ)排放强度大;根据GDP密度图可知山区坝上(Ⅰ)经济密度低;北京平原(Ⅱ)经济密度高但是经济结构优因而排放强度小;冀中南内陆平原(Ⅲ)和沿海平原(Ⅳ)经济密度较高,其中重化工业比重大、煤炭消费占比高导致排放强度大。
(3)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通过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能源消费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而山区坝上(Ⅰ)GDP密度低,大气环境较好,可适度扩大现有经济规模;平原各区GDP密度高环境污染严重,应全面推进经济增长方式与能源消费方式转变,各区推进力度为Ⅲ>Ⅳ>Ⅱ。
44.(2022·河北·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斗和U型谷是典型的冰蚀地貌,因冰斗底部高度与其形成时当地的雪线高度基本相当,故常依据不同时期冰斗位置来分析气候变化规律,用U型谷特征判断冰川活动期次和规模。图7为根据我国西北某山区冰蚀地貌特征而编制的模式化图(忽略局地因素影响)。图中冰斗①~⑧分三期形成,受外力破坏微弱,形态完好;F为断层,它改变了冰斗③和⑤的原始位置。
(1)判断各期次冰斗的先后顺序,并简述U型谷发育过程。
(2)结合冰斗和U型谷特征,阐释该山区的气候变化。
【答案】(1)冰斗形成的先后顺序:⑤⑥,③④⑧,①②⑦。(同期冰斗不分顺序)
U型谷发育过程:前期冰川规模较大,侵蚀形成了宽大U型谷A;后期冰川规模较小,冰川下蚀形成了嵌套在A中的较窄U型谷B。
(2)冰斗成层分布且基本完好(受破坏微弱),说明雪线逐期上升;两期U型谷前期宽后期窄,说明冰川活动规模逐期变小;因此,当地气候逐期变暖,冰川面积减小。
【分析】本题以冰蚀地貌为材料,设置2道小题,涉及地貌的形成过程、地理环境整体性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据材料“因冰斗底部高度与其形成时当地的雪线高度基本相当”,随着雪线的后退,冰川侵蚀加剧,冰斗海拔升高。早期,位于沉积岩层的下方,即⑤⑥;中期,处在沉积岩层中部,即③④⑧;后期处在沉积岩层上部,即①②⑦。
U型谷发育过程:前期雪线低,冰川规模较大,侵蚀作用强烈,侵蚀形成了宽大U型谷A;后期随气温升高,雪线上升,冰川规模变小,冰川下切侵蚀,形成了嵌套在U型谷A中的较窄U型谷B。
(2)据材料“图中冰斗①~⑧分三期形成,受外力破坏微弱,形态完好”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冰斗成层分布,受外力破坏微弱,形态基本完好,说明冰川萎缩,雪线逐期上升;据图可知,早期U型谷A宽大,后期U型谷B窄小,说明冰川活动规模逐期减弱;因此,推测当地气候逐期变暖。
45.(2022·北京·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中学开展主题为“北京奥运遗产”的调研,同学们搜集和归纳了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相关资料。图为某同学手绘“双奥之城”资料卡片。
结合实例,论述北京奥运遗产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地理意义。(提示:从地域文化、大都市辐射功能、碳排放等视角展开论述)
【答案】北京奥运遗产从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经济上,奥运遗产如相关场馆可带动民众体育运动热情,带动体育产业发展并可推动特色旅游业发展,帮助优化产业结构,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发展。同时北京作为独特的双奥之城依托便利的交通线与通达的信息增大城市辐射功能,成为全国体育事业中心之一,吸引游客前来。北京的科技如无人驾驶高铁、云转播优化了北京与外界的交通与信息联通,增强城市辐射功能,扩大经济腹地并向外输出5G网、消杀机器人等先进技术。 社会上,奥运会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一起向未来”等理念形成了独特的奥运文化,助力北京文化创新,而智能餐厅、中医体验馆、纪念徽章等也带动文化产业发展,增加就业。生态上,冬奥利用老场馆与工业遗迹改为新场馆,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建设的环境的污染,绿色电能、可循环材料、太阳能光热,减少了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助力碳达峰与碳中和,减少大气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分析】本题以北京双奥之城作为材料,涉及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辐射功能、我国未来城市规划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创新利用地理情境,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经济方面,冰立方、冰球场馆、滑雪大跳台等奥运遗产在奥运会结束后,可以为民众所用,提高民众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借助这些奥运遗产发展相关的体育产业、以奥运为主题的旅游业等,优化北京市的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同时北京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可以借助这些奥运遗产增强器辐射带动功能,依托便利的基础设施成为全国体育中心之一,吸引游客到来,扩大其服务范围。社会方面,奥运会的理念,形成独特的奥运文化,助理北京城市形象的提升;中医药体验馆等将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增加就业岗位。生态方面,夏奥与冬奥场馆的转换,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以及环境污染;绿色电能、太阳能光热系统的使用,减少了碳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
46.(2022·湖北·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条子泥湿地位于世界自然遗产地盐城滨海湿地核心区,拥有面积广阔的潮间带滩涂,是众多候鸟迁徙途中的理想栖息地。每年春秋迁徙季,大量候鸟在此停歇。但由于受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候鸟栖息地严重减少。为给候鸟就近找一块合适的歇脚地,当地将靠近海边原用于围垦养殖的720亩(1亩≈666.67平方米)鱼塘,经过生态修复和改造,变成了能够满足各种候鸟需求的高潮位栖息地。“720高地”建成后来条子泥停留的鸟儿越来越多,候鸟种群数量不断上升(下图)。右图示意条子泥湿地位置。
(1)分析导致当地候鸟栖息地减少的原因。
(2)说明“720高地”建设与维护的具体做法。
(3)该地恢复鸟类栖息地的成功实践,为世界自然遗产地和湿地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了宝贵的中国经验。请你拟定一个经验总结提纲。
【答案】(1)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淹没滩涂,加剧海岸侵蚀;外来物种入侵、养殖等威胁当地生物多样性;围垦养殖,占用滩涂,导致候鸟停歇地减少;养殖面积增加,养殖过程中造成污染及扩散,湿地生态环境恶化;过度捕捞,导致迁徙鸟类食物减少;旅游观光活动和旅游设施建设等带来环境压力。
(2)微地形改造,建设高潮位栖息地;退渔还湿,科学制定生态保护与修复方案,营造鸟类栖息环境;加强监测,精准掌控水位、水质和生态植被状况;制定巡护管理措施,应对盗猎、污染、物种入侵等威胁限制游客可进入范围和下滩时间。
(3)建设背景;现状与问题;建设理念或指导思想;保护目标、思路与方法;栖息地恢复保护方案与工程措施;保障措施(组织管理,政策,技术,资金,宣 传,培训,教育等)。
【分析】本大题以候鸟景观图和条子泥湿地位置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生物栖息地的建设和维护措施、鸟类栖息地恢复的经验总结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详解】(1)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不断上升,沿海滩涂被淹没,海水不断的侵蚀海岸,海岸线后退,滩涂面积减小;由于外来物种的入侵、人工养殖等威胁当地生物多样性,使当地生物多样性下降;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人们过度的围垦养殖,占用滩涂,导致候鸟停歇地减少,栖息地减少;随着养殖面积的增加,养殖过程中会造成污染,污染范围不断扩大,湿地生态环境恶化;人类过度捕捞,使鱼类资源减少,导致迁徙鸟类食物减少;由于旅游产业的开发,旅游观光活动和旅游设施建设等影响环境,给环境带来压力。
(2)为给候鸟就近找一块合适的歇脚地,需要进行微地形改造,能够满足各种候鸟需求的高潮位栖息地;退渔还湿,恢复湿地面积,科学制定生态保护与修复方案,营造鸟类栖息环境,维护生态多样性;加强对水位、水质和生态植被状况的监测,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制定严格的巡护管理措施来应对盗猎、污染、物种入侵等威胁,根据实际情况限制游客可进入范围和下滩时间,维护“720高地”生态安全。
(3)首先要明确建设背景;然后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现状;针对问题及现状提出建设理念或指导思想;再来根据实际确定保护目标、保护的思路以及保护的方法;然后提出栖息地恢复保护方案与工程措施;最后做好保障措施(例如:组织管理,政策,技术,资金,宣 传,培训,教育等),以达到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目的。
47.(2022·山东·高考真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泥炭地约占全球陆地表面的3%,却储存了全球约1/3的土壤碳。泥炭地开发利用方式的不同会导致碳排放量的差异。下图示意泥炭地开发利用的两种生产模式(a和b)。
(假定:a模式产出的“畜产品”恰好可满足该模式需求;b模式中的“畜产品”与a模式中的等量,但从非泥炭地牧场中获取。)
(1)计算两种生产模式碳排放量的差值(仅写出计算结果)。
(2)我国三江平原某湿地保护区周边的大面积耕地曾经是泥炭沼泽,目前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结合图文资料,论述该地区在退耕还湿的过程中,借鉴香蒲生产模式可能对国家安全产生的影响。(要求:角度全面,逻辑清晰,表述准确。)
【答案】(1)15.8或-15.8
(2)答题角度:从碳排放与环境安全、湿地与生态安全、湿地与水资源安全、耕地与粮食安全等方面作答。从其他方面作答,言之有理亦可。
层次要求:能提取材料信息进行具体分析:能结合区域特征进行辩证分析;能对不利方面进行思考,提出应对措施。
开放题参考答案:
有效的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通过其封存和储存碳的能力遏制气候变暖,维持湿地面积,保护地球的生物多样性,降低未来流行病发生的风险,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构建绿色价值链,提高经济发展的韧性和可持续性,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短期来看,退耕还湿减少了粮食种植面积,导致粮食产量减少;长期来看,通过退耕,改善了生态环境,保障了粮食种植的环境,提高农业生产力,确保粮食安全。 (角度全面,逻辑清晰,表述准确,言之有理即可)
【分析】本题以泥炭地开发利用的两种生产模式为情境,创新性地利用地理原理及地理模型,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区域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等知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现象、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学科能力。考查学生的人地协调、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题意,由图片信息可知,a牧场生产模式排放的温室气体为16.7+32.7+2.7=52.1,b香蒲生产模式排放的温室气体为23.8+7.9+11.1+2.6-9.1=36.3,两种模式生存模式碳排放量的差值为52.1-36.3=15.8。
(2) 本题答题角度:从碳排放与环境安全、湿地与生态安全、湿地与水资源安全、耕地与粮食安全等方面作答。从其他方面作答,言之有理亦可。层次要求:能提取材料信息进行具体分析;能结合区域特征进行辩证分析;能对不利方面进行思考,提出应对措施。
示例:通过上题的数据可知,香蒲生产模式能够有效的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其生产过程中,充分利用泥炭地来固碳,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因此泥炭地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土地资源,通过其封存和储存碳的能力遏制气候变暖,降低由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极端天气事件造成的国家安全威胁。同时泥炭地是湿地环境,退耕还湿可以扩大湿地面积,保护地球生物资源,维持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减少环境变化带来的疾病传播风险,降低未来流行病发生的风险,保障国家安全。退耕还湿可以扩大湿地面积,可以调蓄、净化地表水,减弱危害下游的洪水,在旱季又能提供水源,湿地对维持我国淡水储量和水质有重要贡献;香蒲生产模式在保护环境基础上,开发新资源,生产新材料,发展经济,促进湿地环境的经济可持续开发,构建绿色价值链,满足未来不断增长的资源需求。短期来看,三江平原是我国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基地,我国的粮仓,因此退耕还湿会减少粮食种植面积,导致粮食产量减少,减弱国家粮食安全;但从长期来看,通过退耕还湿,转变发展模式,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定的生态环境基础,同时湿地环境可以稳定土地的肥力,维持农业的生产力,确保粮食品质和营养,整体环境改善有利于粮食产量的稳定,保障粮食安全。
48.(2022·湖南·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有机质包括腐殖质、生物残体等,大多以有机碳的形式存在。土壤有机碳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一定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储量。海南岛某自然保护区内保存着较完整的热带山地雨林,此地常受台风影响。下图示意该保护区内一块样地的地形及该样地内部分点位土壤表层(0~10cm)的有机碳密度(单位:kg/m2)。
(1)指出该样地山脊与山谷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该地森林固碳能力比长白山更强,请说明理由。
(3)森林固碳是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重要途径,提出增强当地森林碳吸收能力的主要措施。
【答案】(1)差异:山脊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较大,山谷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较小。原因:与山谷相比,山脊受台风影响更大,易使植被倾倒死亡、腐烂,树木更新快,增加土壤中有机碳输入。
(2)与长白山相比,该地水热条件更好,植被更茂密,热带森林光合作用更强,吸收二氧化碳更多,把碳大量固定在植物体内。
(3)积极恢复森林,扩大森林面积;加强森林抚育和管理,注重林木的保护性间伐与更新,提升森林固碳能力等。
【分析】本题以海南岛某自然保护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地图判读、影响土壤有有机碳含量的因素、提高森林固碳能力的措施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区域认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详解】(1)首先在等高线图中读出哪里是山谷、哪里是山脊,然后观测山脊和山谷中点位的土壤表层(0~10cm)的有机密度,会发现山脊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较大,山谷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较小。土壤有机质含量由有机质输入和分解两方面决定,图中显示,该样地内相对高差不大,山谷与山脊的气温相差不大,且均比较水分充足,因此山谷与山脊有机质的分解差异不大,而土壤中有机质主要通过枯枝落叶来输入,材料信息表明,当地常受台风影响,与山谷相比,山脊受台风影响更大,易使植被倾倒死亡、腐烂,增加土壤中有机碳输入,也因此树木更新快,有机碳的输入来源较多,从而使得山脊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较大。
(2)森林固碳能力包括土壤固碳能力和生物体固碳能力。由于长白山地区气候冷湿,土壤的有机碳含量高于海南岛,因此该地森林固碳能力比长白山更强应表现在生物体固碳能力。与长白山相比,该地属于山地雨林地区,水热条件更好,植被生物条件更优,植被更茂密,热带森林光合作用更强,吸收二氧化碳更多,从而把碳大量固定在植物体内,因此该地森林固碳能力比长白山更强。
(3)森林固碳是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重要途径,森林的固碳能力取决于森林的数量和质量,从数量来看,当地应积极恢复森林,扩大森林面积,从而增强当地森林碳吸收能力;从质量来看,应加强森林抚育和管理,注重林木的保护性间伐与更新,使得森林生长更加旺盛,从而提升森林固碳能力。
49.(2022·全国·高考真题)【地理一选修6:环境保护】
多氯联苯曾被广泛使用,进入环境后难以降解,被公认为环境污染的元凶之一。美国于1929年最先使用,1978年禁用。时至今日,美国某湖虽然鱼类丰富,但由于存在多氯联苯污染,湖边仍立着“不建议食用鱼类”的警示牌。
为分析该湖鱼类体内多氯联苯的来源,列出应采集的样品种类及采样点的位置,并说明理由。
【答案】来源:工业直接排放、流域内地表和地下径流将污染物带入湖中,长期难以降解、以及食物链的富集。
样品种类与位置:流域内土壤、注入湖泊的地表水、地下水、湖底淤泥、湖泊食物链中各级生物体内样本以及湖泊水、下游河水、入海口处等。
原因:多氯联苯曾经广泛使用并污染,并且难以降解。除了直接污染湖水外,土壤中的污染物也有可能迁移带到湖中,经由食物链逐渐富集。也有可能随着湖泊出水口,将污染物排放至下游河流和海洋当中。
【分析】本题以环境污染、多氯联苯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环境保护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多氯联苯属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一类,难溶于水,极难在大自然中自行分解,除此之外,对人类身体也有很大影响,2017年被世卫组织归于一类致癌物清单中。焚烧法被认为是目前对多氯联苯最好的处理方法,但必须在专用的焚烧炉内进行,不能随便燃烧。多氯联苯多用于电力设备,如电容器、变压器等,被工业生产排放。并且其可通过多种环境介质进行长距离动态迁移,如水、土壤等。
50.(2022·全国·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影响海岸线位置的因素,既有全球尺度因素,如海平面升降,又有区域尺度因素,如泥沙沉积、地壳运动、人类活动等导致的陆面升降。最新研究表明,冰盖消融形成的消融区内,冰盖重力导致的岩层形变缓慢恢复,持续影响着该范围的海岸线位置。距今约1.8万年,北美冰盖开始消融,形成广大消融区。下图显示甲(位于太平洋北岸阿拉斯加的基岩海岸区)、乙(位于墨西哥湾密西西比河的河口三角洲)两站监测的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是陆面和海平面共同变化的结果。
(1)分别指出冰盖消融导致的海平面、消融区陆面的垂直变化,并说明两者共同导致的海岸线水平变化方向。
(2)根据地理位置,分析甲站陆面垂直变化的原因。
(3)说明导致乙站所在区域海岸线变化的主要人为影响方式。
(4)分析甲站区域与乙站区域海岸线水平变化的方向和幅度的差异。
【答案】(1)海平面上升,陆面上升;若陆面上升幅度大于海平面上升幅度,海岸线向海洋方向变化;若陆面上升幅度小于海平面上升幅度,海岸线向陆地方向变化。
(2)甲站纬度高,位于北美冰盖消融区,冰盖消融后岩层形变缓慢恢复,陆面持续上升;甲站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的美洲板块一侧,板块挤压,陆面抬升。
(3)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气温上升、海平面上升;开采石油、天然气、地下水等,引起陆面沉降,海平面相对上升;水利设施拦截等(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减少河口泥沙淤积,(在海水运动侵蚀下)三角洲平原萎缩。这些影响方式共同导致海岸线向陆地方向变化。
(4)海岸线变化方向不同,甲站区域海岸线向海洋方向变化,乙站区域海岸线向陆地方向变化。甲站区域为基岩海岸,坡度大,海岸线水平变化幅度小,乙站区域为三角洲海岸(沉积海岸),坡度小,海岸线水平变化幅度大。
【分析】本大题以影响海岸线位置的因素和两个地区的海平面相对变化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海岸线位置变化方向、幅度及原因、陆面变化等知识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学科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冰盖消融,冰川融水进入海洋导致海平面上升;由材料可知,冰盖消融形成的消融区内,冰盖重力导致的岩层形变缓慢恢复,可推测消融区岩层形变缓慢恢复导致陆面上升。海岸线水平变化方向随着海面和陆面的变化而变化,当冰盖消融快,大量冰川融水流入海洋,则海平面上升幅度快,超过陆面上升幅度,海岸线向陆地方向推进,当冰盖消融完毕,冰川融水减少,陆面上升幅度超过海平面上升幅度,海岸线向海洋方向退缩。
(2)从海陆位置看,甲站位于基岩海岸,结合材料可知,冰盖消融形成的消融区内,冰盖重力导致的岩层形变缓慢恢复,可推测消融区岩层形变缓慢恢复导致陆面上升;从板块位置看,甲站位于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板块运动导致地壳抬升,使得甲站陆面抬升。
(3)由图可知,乙站所在区域海平面上升,从人类活动角度入手分析,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加剧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水热膨胀,从而导致海平面上升;开采石油、天然气、地下水等,使地层出现空洞,引起陆面沉降,海平面相对上升;乙站位于密西西比河河口三角洲,流域内水库等水利工程建设,植被恢复,拦截泥沙,导致河口三角洲泥沙来源减少,三角洲萎缩,海岸线向陆地推进。
(4)由材料可知,甲站位于太平洋北岸阿拉斯加的基岩海岸区,由图可知,甲地海平面下降,可推测甲地海岸线向南移动,基岩海岸较陡峭,故海岸线在水平方向上变化幅度较小;乙站位于墨西哥湾密西西比河的河口三角洲,由图可知,乙地海平面上升,故海岸线向北移动,由于河口三角洲地势平缓,故海岸线在水平方向上变化幅度较大。
考点
三年考情(2022-2024)
命题趋势
考点01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
(5年41考)
2024北京、湖南、广西、安徽、、黑吉辽、山东;2023全国、河北、湖南、重庆、浙江;
2022全国、浙江、湖南、天津、黑吉辽: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
资源安全的考察还是比较常见的。命题角度多以资源与国家安全出发,考查问题、措施及成功的经验等,同时对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以及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重把握时代背景和基本国情。
关于生态脆弱区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条件、生态环境问题的综合治理的考查较多。可以预测,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大背景下,对环境问题的考察依然是命题的主要方向,且大多会以区域情境为背景,对学生综合思维和实践能力进行考察。考生需要把握好我国主要环境问题。
考点02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5年59考)
2024湖北、湖南、广西、浙江、北京、福建;2023全国、山东、湖南、湖北、海南;2022全国、北京、浙江、湖南、湖北、北京、辽宁、山东、广东、河北: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
钾盐主要储量国
储量
(亿吨)
储量世界
占比(%)
钾盐主要生产国
年产量
(万吨)
年产量世界占比(%)
我国主要进口国
年进口量(万吨)
年进口量占比(%)
俄罗斯
49.1
38.2
加拿大
1399
32
加拿大
191
40
加拿大
32.6
25.4
白俄罗斯
726
17
俄罗斯
98
21
白俄罗斯
12.9
10.0
俄罗斯
705
16
白俄罗斯
89
19
中国
3.2
2.5
中国
541
12
其他
93
20
冰川朝向
2006年
2015年
数量(条)
面积(km2)
数量(条)
面积(km2)
西北
18
22.3
19
21.9
北
12
13.4
12
12.9
东北
13
89.6
13
87.9
东
12
64.5
13
63.6
东南
5
9.4
5
9.1
南
5
72.9
5
72.2
西南
6
8.0
6
8.2
西
11
22.0
11
21.8
三年(2022-2024)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原卷版): 这是一份三年(2022-2024)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原卷版),共3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西庄村形成图示空间次序,是因为,盐城接收站高效运营的必要条件是,盐城接收站将建设附属设施是为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三年(2022-2024)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1交通(解析版): 这是一份三年(2022-2024)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1交通(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盐城接收站高效运营的必要条件是,盐城接收站将建设附属设施是为了,推测图中最容易迷路的城市是,由图可知,以下描述合理的是,甲、乙、丙分别是,轨道交通发展带来的影响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三年(2022-2024)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0工业与服务业(解析版): 这是一份三年(2022-2024)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0工业与服务业(解析版),共7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西庄村形成图示空间次序,是因为,图中黑色虚线箭头代表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