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分班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20分)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针对H7N9禽流感的扩散情况,要加强环境、个人等的消毒预防,可选用含氯消毒剂、活性银离子、酒精、双氧水等作为消毒剂,这种处理方法符合绿色化学的核心
B. 2013年1月1日起,我省正式发布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包括PM2.5、PM10、、、和等6项指标
C. 泡沫灭火器是常见灭火器之一,其内筒为塑料桶,盛有饱和溶液;外筒为铁桶,外筒和内筒之间装有硫酸溶液
D. 国家环保部对《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重新作了修订,其中有“增设了臭氧8小时平均浓度限值”等;高空中臭氧层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了天然的保护屏障,但低空的臭氧是污染气体,会给人体造成伤害
【答案】D
【解析】
【详解】A.活性银离子为重金属离子,容易造成后续污染,不符合绿色化学的核心,A错误;
B.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B错误;
C.硫酸和铁反应,不能使用铁桶盛放硫酸溶液,C错误;
D.大气层外高空中的臭氧层的主要作用是吸收紫外线,保护了人类生存环境,但低空的臭氧是污染气体,会给人体造成伤,D正确;
故选D。
2. 如右图所示的甲、乙两个装置中,胶头滴管中吸入某种液体,平底烧瓶中充入(或放入)另一种物质,挤压胶头滴管加入液体,一段时间后两装置中的气球都明显胀大(忽略液体体积对气球体积的影响)。则滴管和烧瓶中用试剂可能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稀硫酸和铜片不反应,甲装置中的气球无明显变化,故A错误;
B.双氧水在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氧气,甲装置中的气球明显胀大,溶液能吸收,乙装置中的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所以气球会明显胀大,故B正确;
C.溶液能吸收,甲装置中的压强减小,气球不会胀大,故C错误;
D.氨气极易溶于水,甲装置中的压强减小,气球不会胀大,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3. 在压强为、温度达到374℃时,水成为“超临界状态”,此时水可将等含碳化合物转化为有机物,这就是“水热反应”,生物质在地下高温高压条件下通过水热反应可生成石油、煤等矿物能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碳与超临界水作用生成汽油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B. “水热反应”是一种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C. 火力发电厂可望利用废热,将二氧化碳转变为能源物质
D. 随着科技的进步,“水热反应”制取能源有望实现地球上碳资源的和谐循环
【答案】A
【解析】
【详解】A.高温高压条件下通过水热反应可生成石油、煤等矿物能源,属于吸热反应,A错误;
B.压强达到2.20×104kPa、温度达到374℃时,水成为“超临界状态”,该过程为物理变化,此时水可将CO2 等含碳化合物转化为有机物,为化学变化,B正确;
C.利用废热,在高压条件下将CO2等含碳化合物转化为有机物,是将二氧化碳转变为能源物质,C正确;
D.充分利用地球上的碳资源,有利于碳资源的循环使用和碳资源的和谐循环,D正确;
故选A。
4. 某同学将溶质质量分数和体积都相等的两份稀硫酸分装在甲、乙两个烧杯中,往甲烧杯中投入mg镁粉,往乙烧杯中投入mg锌粉,充分反应后发现:只有一个烧杯中还有金属剩余.则下列关于实验结论的推测不正确的是
A. 甲烧杯中产生的氢气可能比乙烧杯中的多
B. 乙烧杯中产生的氢气可能比甲烧杯中的多
C. 甲、乙两烧杯中产生的氢气可能一样多
D. 乙烧杯中产生的氢气一定不比甲烧杯中的多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Mg+H2SO4=MgSO4+H2↑、Zn+H2SO4=ZnSO4+H2↑可知,24gMg消耗1mlH2SO4,65gZn消耗1mlH2SO4,向溶质质量分数和体积都相等的两份稀硫酸中投入相同质量的镁粉和锌粉,一样多的硫酸消耗的锌粉质量更多,所以充分反应后,如果只有一个烧杯中还有金属剩余,则剩余的金属为镁,锌消耗完全,而和锌反应的硫酸既可能恰好完全反应,也可能有剩余。
【详解】A.剩余的金属为镁,锌消耗完全,若和锌反应的硫酸过量,则甲烧杯中消耗的硫酸更多,甲产生的氢气更多,故A正确;
B.剩余的金属为镁,锌消耗完全,而和锌反应的硫酸既可能恰好完全反应,也可能有剩余,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生的氢气一样多,若和锌反应的硫酸过量,则乙烧杯中产生的氢气更少,即乙烧杯产生的氢气可能和甲烧杯一样多或者比甲少,但乙烧杯产生的氢气一定不比甲烧杯中的多,故B错误;
C.剩余的金属为镁,锌消耗完全,若和锌反应的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则两个烧杯中消耗的硫酸一样多,产生的氢气一样多,故C正确;
D.剩余的金属为镁,锌消耗完全,而和锌反应的硫酸既可能恰好完全反应,也可能有剩余,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生的氢气一样多,若和锌反应的硫酸过量,则乙烧杯中产生的氢气更少,即乙烧杯一定不比甲烧杯中的多,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5. 用50mL的量筒量取45mL水时,采用俯视的读法,则量取的水的实际体积是
A. 45mLB. 大于45mLC. 小于45mLD. 无法确定
【答案】C
【解析】
【详解】量筒没有0刻度,0刻度隐含在最下方,至下而上刻度值逐渐增大,用50mL的量筒量取45mL水时,采用俯视的读法时,凹液面在45mL刻度线下方,则量取的水的实际体积小于45mL,故答案为:C。
6. 同学们在做实验时发现,将镁条放入某溶液中,镁条表面有气泡产生。对于这一“异常现象”产生原因,同学们设计了以下探究方案进行讨论。其中没有意义的是
A. 甲同学推测该气体可能是,于是收集气体并检测该气体
B. 乙同学猜想该溶液呈酸性,并用pH试纸检测
C. 丙同学用锌粒与该溶液反应,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D. 丁同学用镁粉与该溶液反应,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
【答案】D
【解析】
【详解】A.推测该气体可能是H2,并收集气体用点燃法检验,可以进行探究,故A有探究意义;
B.氯化铜不与镁反应生成气体,而镁可以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猜测该CuCl2溶液呈酸性,并用pH试纸检测,故B有探究意义;
C.改用其他金属与该CuCl2溶液反应,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故C有探究意义;
D.用镁粉与该CuCl2溶液反应,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这与“异常现象”的解释无关,故D无探究意义;
故选D。
7. 现有铁、稀硫酸、氯化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氧化铁,当它们两两混合后,能发生的反应有
A. 7个B. 6个C. 5个D. 4个
【答案】C
【解析】
【详解】铁能和稀硫酸反应:Fe+H2SO4=FeSO4+H2↑,铁能和氯化铜溶液反应:Fe+CuCl2=FeCl2+Cu,稀硫酸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H2SO4+2NaOH=Na2SO4+2H2O,稀硫酸能和氧化铁反应:Fe2O3+3H2SO4=Fe2(SO4)3+3H2O,氯化铜溶液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uCl2+2NaOH=2NaCl+Cu(OH)2↓,即当它们两两混合后,能发生的反应有5个,故答案为:C。
8. a、b、c、d可能是、、、四种溶液中各一种,把它们两两混合后产生如下现象,则a、b、c、d依次是
A. 、、、
B. 、、、
C. 、、、
D. 、、、
【答案】C
【解析】
【详解】a和d会生成气体,所以a、d是盐酸或碳酸钠中的一种,a和b会生成白色沉淀,a和c不会反应,所以a是盐酸,d就是碳酸钠,盐酸和b会生成白色沉淀,所以b是硝酸银,c就是氯化钡,所以a是盐酸,b是硝酸银,c是氯化钡,d是碳酸钠。故选C。
9. t℃时,将一定量的不饱和溶液平均分为三份,分别恒温蒸发出水的质量为5g、10g、15g,析出晶体的质量依次为a g、b g、c g,则a、b、c三者的关系为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第一份溶液蒸发溶剂5g,析出ag晶体,得到饱和溶液,设为A。第二份溶液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先蒸发溶剂5g,析出ag晶体,得到A;第二步,对饱和溶液A继续处理,再蒸发溶剂5g,析出(b−a)g晶体,得到饱和溶液设为B,则可知此温度下的该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和溶剂质量比为。第三份溶液析出晶体的过程也可以分两步:第一步,先蒸发溶剂10g,析出bg晶体,得到B;第二步,对溶液继续处理,再蒸发溶剂5g,析出(c−b)g晶体,得到饱和溶液,则可知此温度下的该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和溶剂质量比为。因为同一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一定值,所以=,所以c=2b−a;
故选B。
10. 有编号为1、2、3、4的四瓶无色液体,仅知道是、、和中的分别一种,现在要求甲、乙、丙、丁四位同学进行鉴别,而且每人只鉴别两瓶,告诉学生两瓶鉴别都正确得满分,只有一瓶正确的可以及格.四位同学的结果如下:
根据实验结果及老师的评价,以下对四瓶无色液体的成分判断正确的是
A. 1号是B. 2号是
C. 3号是D. 4号是
【答案】A
【解析】
【详解】老师的评价是每人都一错一对,从出现次数最多的物质开始用尝试的方法分析,假设任一学生的判定为正确的,去对其他同学判断进行分析,寻找正确答案。
如果甲判断1号为碳酸钾正确,则乙丙同学判断均为错误,不合题意;
如果乙判断3号为碳酸钾正确,则据甲可知,4号为硝酸锌,据丙判断,1号为氯化钠,那么2号为硫酸;各同学判断符合题意;
故1234号分别为氯化钠、硫酸、碳酸钾、硝酸锌;
故选A。
二.简答题(16分)
11. 早在1785年,卡文迪许在测定空气组成时,除去空气中的、等已知气体后,发现最后总是留下一个体积不足总体积1/200的小气泡;
1892年,瑞利在测定氮气密度时发现,从空气中得到的氮气密度为,而从氨分解得到的氮气密度为;两者相差。
有人认为:以上两种氮气很小的密度差别可能来源于实验误差,瑞利在多次试验中发现,从空气中得到的氮气密度总是比从氨分解得到的氮气密度略大。
瑞利和拉姆赛共同研究后认为:以上两个实验中的“小误差”可能有某种必然的联系,并预测大气中含有某种较重的未知气体.经反复实验,他们终于发现了一种化学性质极不活泼的新气体,比氮气(已知氮气能与某些活泼金属在加热时发生剧烈反应)都要稳定许多。
(1)在瑞利和拉姆赛预测中的那种未知的气体密度与氮气密度比较是______(选填“大”或“小”或“无法确定”);
(2)某同学使用以下一些装置来模拟卡文迪许的实验:
A. B. C.
D. E.
请将仪器连接的最佳顺序(按空气流向填各接口的编号)排列于右:→______→a。其中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写出在C装置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______。
【答案】(1)大 (2) ①. (f)(g)(b)(c)(h)(i)(d)(e)[或(f)(g)(b)(c)(i)(h)(e)(d)] ②. 除去二氧化碳 ③. 3Mg+N2Mg3N2
【解析】
【小问1详解】
空气中除了氧气和氮气外,还含有其他气体,例如稀有气体,因为从空气中得到的氮气密度总是比从氨分解得到的氮气密度略大,所以推测那种未知的气体密度比氮气密度大;
小问2详解】
新气体比氮气(已知氮气能与某些活泼金属在加热时发生剧烈反应)都要稳定许多,不和镁、铜金属反应;实验设计中首先通过氢氧化钠溶液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再通过浓硫酸装置吸收水进行干燥,通过过量的铜粉除去氧气、通过过量的镁粉除去氮气,剩余气体使用排水法收集,故为(f)(g)(b)(c)(h)(i)(d)(e)[或(f)(g)(b)(c)(i)(h)(e)(d)];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其中D装置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C装置中镁和氮气加热生成氮化镁,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3Mg+N2Mg3N2。
12. 某实验小组对“载人宇宙飞船或潜水艇中一般都要安装盛放过氧化钠()颗粒的装置”感到非常好奇,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是否为一种制氧剂?与人呼出的哪种气体发生反应?
【查阅资料】人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是、、和水蒸气等.
【提出猜想】过氧化钠与人呼出的或或水蒸气反应并生成氧气.
【进行实验】
实验Ⅰ:验证过氧化钠与氮气的反应
(1)实验操作如图Ⅰ所示;
(2)实验现象及结论:观察到______现象,判断过氧化钠与氮气没有发生反应。
实验Ⅱ:验证过氧化钠与水蒸气的反应.
(1)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Ⅱ所示装置.其中A装置的作用是______;
(2)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在C内进行检验,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实验Ⅲ:验证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1)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Ⅲ所示装置;
(2)实验过程及记录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向装置中加入药品;
②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A装置中缓慢加入稀盐酸;C装置中有气泡出现;
③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在D内进行检验;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实验反思】
(1)根据实验Ⅱ或Ⅲ,试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或水蒸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写出一种即可):______;
(2)某同学对实验Ⅲ的设计提出疑问:该实验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确实发生了反应,你认为他的理由是______;
【答案】 ①. 燃着木条熄灭 ②. A装置的作用是制备、产生水蒸气 ③. 或 ④. 产生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水蒸气以及氯化氢杂质
【解析】
【分析】氧气能支持燃烧,若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说明生成氧气;
【详解】实验Ⅰ:(2)氮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而氧气能支持燃烧,若观察到燃着木条熄灭现象,判断过氧化钠与氮气没有发生反应。
实验Ⅱ:(1)A装置中水加热转化为水蒸气,故其作用是提供水蒸气和过氧化钠反应;
实验反思
(1)实验Ⅱ或Ⅲ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或水蒸气反应生成氧气,根据质量守恒,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还生成碳酸钠、和水还生成氢氧化钠,故反应为:或;
(2)盐酸和碳酸钙产生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水蒸气以及氯化氢杂质,水也会和过氧化钠生成氧气使得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该实验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确实发生了反应,理由是:产生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水蒸气以及氯化氢杂质。
三.计算题(14分)
13. 请根据如图所示实验过程和数据计算。
(1)求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____。
(2)若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10%的溶液,并使溶液中铁元素完全沉淀,则至少需加入______10%的溶液。
【答案】(1)4.9 g
(2)120 g
【解析】
【小问1详解】
铁与稀硫酸反应:Fe+H2SO4=FeSO4+H2↑,由于稀硫酸过量,铁完全反应,由方程式可知每消耗56g铁、消耗98g H2SO4、生成2g H2,溶液质量增重56-2=54g,所以5.6g的铁消耗9.8g H2SO4、生成0.2g H2,溶液质量增重5.4g,即反应前稀硫酸的质量为152.4-5.4=147g,其中m(H2SO4)=147g×10%=14.7g,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4.7g-9.8g=4.9g;
【小问2详解】
若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10%的溶液,当溶液中铁元素恰好完全沉淀时,溶质为Na2SO4,由原子守恒可得2NaOH-H2SO4-Na2SO4,此时加入10%的溶液质量最少,其质量为。
14. 某有机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90)可由葡萄糖发酵得到,也可从牛奶中提取;将9.0g该有机物与足量纯中充分燃烧后,将其产物依次缓缓通过足量的浓硫酸、碱石灰,发现两者分别增重5.4g和13.2g;计算该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详解】浓硫酸吸水,则水的物质的量5.4g÷18g/ml=0.3ml,氢原子的物质的量0.3ml×2=0.6ml,氢原子的质量0.6ml×1g/ml=0.6g;碱石灰吸收CO2,则CO2的物质的量是13.2g÷44g/ml=0.3ml,C原子的物质的量0.3ml,碳原子的质量0.3ml×12g/ml=3.6g,所以有机物中氧原子质量为9.0g-0.6g-3.6g=4.8g,氧原子的物质的量是4.8g÷16g/ml=0.3ml;又因为有机物的物质的量是9.0g÷90g/ml=0.1ml,则根据原子守恒可知,有机物中C、H、O的个数之比是0.3ml:0.6ml:0.3ml=3:6:3,因此分子式是C3H6O3。
甲
乙
A.
稀硫酸和铜片
和
B.
双氧水和
溶液和
C.
溶液和
溶液和稀硫酸
D.
和
硝酸银溶液和
a
b
c
d
a
一
白↓
一
↑
b
白↓
一
白↓
白↓
c
白↓
白↓
甲
1号为
4号
老师评价:四位同学都及格,但是没有一个满分.
乙
1号为
3号为
丙
1号为
2号
丁
4号为
2号为
浙江省杭州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分班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分班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浙江省杭州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分班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浙江省杭州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分班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分班考试化学试卷(有答案):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分班考试化学试卷(有答案),共6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某光刻胶的单体结构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下列几种类推结论符合事实的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