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名校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8月模拟演练化学试卷(Word版附答案)
展开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5.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一、单项选择题:共13题,每题3分,共39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材料科学是一门与工程技术密不可分的应用科学。下列有关相关物质的材料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石墨烯和石墨炔都是新型的有机高分子材料
B. 太阳能电池板的核心材料是晶体硅,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C. “特氟龙”主要成分聚四氟乙烯的单体属于烃类
D. 高压电线的制造主要使用金属铝而不使用铜的原因是铝的导电性更好且密度更低
2. 利用反应可制备水煤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是极性分子,因此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
B. 一个分子中只含有一个配位键
C. 的电子式为
D. 比较稳定的原因是可以形成分子间氢键
3. 2022年9月9日,国家航天局、国家原子能机构联合发布:我国科学家在嫦娥五号月壤样品中发现一种新矿物,命名为“嫦娥石”,英文名称为。嫦娥石是一种磷酸盐矿,属于陨磷钠镁钙石族。的理想组成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负性大小:B. 第一电离能大小:
C. 碱性强弱:D. 半径大小:
4. 实验室用如下图所示装置探究SO2与溶液的反应(实验前先通入CO2排除装置中的空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用装置甲产生SO2
B. 装置乙中无明显现象,则SO2与未发生反应
C. 装置丙中注入,产生红棕色气体,说明装置乙中SO2发生了氧化反应
D. 装置丁吸收尾气并防止空气进入装置丙
5. 一种重要有机中间体的合成路线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质丙的分子式为
B. 物质甲可以发生氧化、取代、水解和消去反应
C. 图示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
D. 物质乙中的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6. 以下给出了原子和离子半径周期表的前四周期部分数据图。根据下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般来说,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向右阳离子半径和原子半径的变化趋势不同
B. 对于一种同时存在阴阳离子的元素,阳离子半径往往小于阴离子半径
C. 从图中可以得到半径以外的更多信息,如金属元素没有共价半径数据,说明金属元素一般不形成共价键等
D. 因为电子在原子核外不断运动,导致相关半径数据一般不是严格固定的准确值
7. 近日,某科研团队发现一种重要有机中间体的合成机理如下:
其中,箭头表示一对电子的转移。根据以上机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F3具有很强的给电子效应,使与之相连的碳原子带正电,使得带负电的⊖OCH3可以发生加成反应
B. 为了增大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可在反应体系中加入H+以结合F⊖降低F⊖的浓度
C. 类比ClNO,反应产物之一的FNO可命名为硝基氟
D. 在反应中,一对电子的转移往往代表着共价键的生成或断裂
8. 沸石是一类分子架构奇特的含水矿物的总称。其中的天然沸石是一类含水铝硅酸盐晶体的总称,它们会因释放水而呈沸腾状,故而得名沸石,又称分子筛(严格说,沸石和分子筛两个术语的内涵是不同的,但经常被不加区别地混用)。它们往往具有复杂的结构,可以灵活地吸水和脱水。以下给出了几种沸石的结构图:
其中一种A型沸石的分子式可表示为。用氢氧化钠、铝酸钠和偏硅酸钠在室温下混合后在99℃结晶,110℃干燥即可得到A型沸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沸石具有广泛的用途,可作为吸附剂、干燥剂、催化剂等,并可用于防止溶液暴沸
B. 相比较一些传统干燥剂如等,沸石具备优异的再生性能,可反复使用
C. 用氢氧化钠、铝酸钾和偏硅酸钠在室温下混合后在99℃结晶,110℃干燥一定可以得到纯净的A型沸石
D. 由上图给出的沸石笼孔道的结构示意可以推测分子筛的得名可能来源于沸石具有“只要客体分子能够通过连接沸石笼的孔道,就可以进出沸石”的特殊性质
9. 钼某种三元化合物MOBr3的晶体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负性大小:χ(O) < χ(Br)B. 第一电离能大小:I1(I)
10. 如图1所示是一种CO2捕获系统,初始状态下,左侧电解质储罐中装入DSPZ与KCl的混合溶液,右侧电解质储罐中装入K3Fe(CN)6—K4Fe(CN)6的混合溶液,中央为电解装置,电解装置的左右两侧为电极、中间为离子选择性膜,在电解过程中可允许K+通过。通过不断调换正负极可实现CO2的吸收和释放。已知DSPZ的结构简式如图2所示。当左侧电极连接电源负极时,反应过程中DSPZ转化为H2DSPZ。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电池工作时,K+的迁移方向:右→左
B. 电池工作时,该电池正在进行CO2的吸收
C. 左侧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DSPZ+2H2O+2e-=H2DSPZ+2OH-
D. 每转移1mle-时,该电池固定常温下22.4LCO2
11. 室温下进行下列实验,其现象与解释相符合的一项是
A. AB. BC. CD. D
12. 一种捕集烟气中CO2的过程如图所示。室温下以0.1ml∙L-1KOH溶液吸收CO2,若通入CO2所引起的溶液体积变化和H2O挥发可忽略,溶液中含碳物种的浓度c总=c(H2CO3)+c()+c()。H2CO3电离常数分别为Ka1=4.4×10-7、Ka2=4.4×10-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KOH吸收CO2所得到的溶液中:c(H2CO3)>c()
B. KOH完全转化为K2CO3时,溶液中:c(OH-)= c(H+)+c()+c(H2CO3)
C. KOH溶液吸收CO2,c总=0.1ml∙L-1溶液中:c(H2CO3)>c()
D. 如图所示的“吸收”“转化”过程中,溶液的温度下降
13. 乙醇-水催化重整可获得H2。其主要反应为,,在、时,若仅考虑上述反应,平衡时CO2和CO的选择性及H2的产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CO选择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曲线①表示平衡时H2产率随温度的变化
B. 升高温度,平衡时CO的选择性增大
C. 一定温度下,增大可提高乙醇平衡转化率
D. 一定温度下,加入或选用高效催化剂,均能提高平衡时H2产率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61分。
14. 我们知道温度是唯一可以影响平衡常数的环境因素。那么,我们接下来要进一步考虑的是,温度和平衡常数之间是否存在定量关系?接下来,我们将初步探索物理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化学热力学的相关内容(为方便表示,题中某物质X的浓度均用[X]表示)。
(1)标准平衡常数K㊀
我们已经知道对于任一可逆反应aA+bB=gG+hH,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有如下关系:。式中K为反应的平衡常数,这种平衡常数叫做经验平衡常数或实验平衡常数。而化学热力学中更常用的平衡常数是标准平衡常数K㊀,其中㊀表示标准状态。将经验平衡常数中的浓度除以标准浓度c㊀即可得到标准平衡常数,即。同样地,对于气相反应,将物质的平衡分压除以标准压强p㊀=1.0×105Pa,也可类比求出标准平衡常数。了解以上定义后,现有某温度下可逆反应A(g)=2B(g)达到平衡,这时p(A)=p(B)=105Pa,则该反应的K㊀=___________。
(2)焓和焓变、熵和熵变、吉布斯自由能
①定义一个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和标准摩尔熵变分别用和表示(这两个常数可近似认为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我们由此引入另外一个状态函数吉布斯自由能G,且G=H—TS,则当一个反应的和确定时,其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T只会随着温度T变化而变化。
结合我们所学过的判断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判据,判断当一个反应的<0时,该反应___________ (选填字母:A.自发 B.不自发 C.达平衡)。
②我们不禁猜想: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和标准平衡常数均随且仅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它们两者之间是否有某种定量关系?研究表明,任一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都存在化学反应等温式:,式中R是一个常数,称为摩尔气体常数。这个公式可用于求解一些可逆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知道了以上公式后,证明以下公式成立:。其中、分别为温度T2和T1时的标准平衡常数:___________。
(3)在(2)②中证明的公式即可用于定量讨论温度对于化学平衡的影响。则当温度升高时,对放热反应发生___________(选填“有利”或“不利”)。
15. 在化学的学习中,溶液是我们接触最多的混合物。溶液是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溶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其中物质的量多且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组分称为溶剂,含量少的组分称为溶质。对于溶液,除了使用温度、压力、体积等物理量来描述其状态外,还应表示出溶液组分(溶质)的含量,即溶质的浓度。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常用的浓度表示方法。
(1)物质的量浓度
物质的量浓度是高中化学最常用的浓度表示方法。若令溶质B的物质的量为,溶液体积为V,则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表达式为___________。但这种方便的表示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请给出一种可能的缺陷___________。
(2)质量分数
这是初中化学常用的浓度表达方式。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质量与溶液的总质量m之比称为溶质B的质量分数,用符号表示。表达式为。现将26gNaCl溶于74g水中配成溶液,计算此溶液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
(3)质量摩尔浓度
定义: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除以溶剂的质量,称为溶质B的质量摩尔浓度,用符号表示。表达式为,常用单位是。现有1.50硝酸溶液的密度为,求此硝酸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和质量分数___________ (写出计算过程)。
(4)摩尔分数
定义溶质的摩尔分数为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除以溶液的总的物质的量,表达式为:。在稀溶液中,存在如下近似关系:,根据该近似关系可以得出很多结论。运用近似的思想证明:对于足够稀的水溶液总存在:________。
16. 重排反应是α—卤代酮在碱作用下重排为羧酸衍生物(如羧酸、酯和酰胺)的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且广泛的应用。一种利用重排反应合成某重要有机中间体的合成路线流程如下图:
(1)物质B中的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____;F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___。
(2)C→D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3)下列关于物质A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含有1种易发生水解的含氧官能团
②将替换为后的有机物可以与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③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④可以与溴发生1,4-加成和1,2-加成反应
(4)E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①含有5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②不能与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能发生银镜反应
③唯一一个六元环上只有2个取代基
写出一种满足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
(5)已知:。请设计以为原料,制取的合成路线流程图___________(无机试剂和题干中的试剂任用,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见本题题干)。
17. 化学平衡是我们熟悉的一种平衡状态。某温度下,一个可逆的化学反应按反应方程式从左向右进行,在进行过程中随着反应物浓度的降低,反应速率逐渐减慢;与此同时,随着生成物的不断增多,其逆反应开始进行并逐渐变得重要而不可忽视。随着反应时间的推移,总有正反应的速率与其逆反应的速率相等的时刻。当这一时刻到来时,反应体系中各种物质的生成速率将分别等于其消耗的速率,故各种物质的浓度将不再改变。这表明可逆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自然界的平衡状态有很多,它们都可以用相似的研究方式去探索。现在让我们来探究一种纯液体存在的平衡状态。
在一定温度下,将纯液体置于密闭真空容器中,液体表面分子将蒸发,液面上方的空间被液体分子占据。随着上方空间里液体分子个数的增加,蒸气的密度增加,蒸气的压强也逐渐增大。当蒸气分子与液面撞击时,蒸气分子则被捕获而进入液体中,这个过程叫凝聚。当凝聚速率和蒸发速率相等时,上方空间的蒸气密度不再改变,蒸气压强也不再改变,蒸气达到饱和,体系处于一种动态的气—液平衡。定义:此时的饱和蒸气所具有的压强叫做该温度下液体的饱和蒸气压,简称蒸气压,用表示。
(1)根据饱和蒸气压的定义,某种液体的饱和蒸气压值的大小与温度__________(填“有关”或“无关”),温度升高,其饱和蒸气压的值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了解了纯液体的饱和蒸气压后,我们更进一步,探索溶解有不挥发非电解质的溶液存在的饱和蒸气压。这时,当溶剂中溶解一定量的不挥发非电解质形成溶液后,溶液的表面将有部分被溶质分子占据。因此,在单位时间内溶液表面蒸发的溶剂分子数目要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纯溶剂蒸发的分子数目。当单位时间内凝聚的分子数目与蒸发的分子数目相等,即实现平衡时,蒸气的密度及压强将分别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纯溶剂的蒸气密度及压强。所以溶液的饱和蒸气压p将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纯溶剂的蒸气压。显然,溶液的浓度越大,溶质的粒子数目越多,溶液的饱和蒸气压比纯溶剂的饱和蒸气压下降得就__________(填“越多”或“越少”)。这个现象在1887年被法国物理学家拉乌尔成功定量表述,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中溶剂的饱和蒸气压p等于纯溶剂的饱和蒸气压与溶剂摩尔分数x(剂)的乘积。这一规律称为拉乌尔定律,其数学表达式为__________。
(3)类比热力学定律,拉乌尔定律还有另外一种更普适的表述形式: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值与溶质的摩尔分数x(质)成正比。定义x(质)为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除以溶液的总的物质的量,表达式为:,求证:__________。选项
实验现象
解释
A
向溶有酚酞的水中加入少量KH固体,溶液立即变红并生成无色可燃的气体
KH中含有H−离子
B
向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待溶液完全澄清后通入,产生白色沉淀
Na2CO3不可溶于溶液
C
将乙醇和浓硫酸混合加热,将生成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紫色褪去
乙醇脱水生成了烯烃
D
将溶液与溶液混合,生成的沉淀颜色有红褐色、黄色和黑色
生成的分解为铁粉和硫单质
化学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5.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一、单项选择题:共13题,每题3分,共39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材料科学是一门与工程技术密不可分的应用科学。下列有关相关物质的材料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石墨烯和石墨炔都是新型的有机高分子材料
B. 太阳能电池板的核心材料是晶体硅,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C. “特氟龙”的主要成分聚四氟乙烯的单体属于烃类
D. 高压电线的制造主要使用金属铝而不使用铜的原因是铝的导电性更好且密度更低
【答案】B
【解析】
【详解】A.石墨烯和石墨炔都是碳的单质,故属于新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A错误;
B.硅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太阳能电池板的核心材料是晶体硅,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B正确;
C.“特氟龙”的主要成分聚四氟乙烯的单体为:CF2=CF2,其不属于烃类而是烃的衍生物,卤代烃,C错误;
D.高压电线的制造主要使用金属铝而不使用铜的原因,是铝表面能够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而耐腐蚀,并不是利用其导电性更好且密度更低,D错误;
故答案为:B。
2. 利用反应可制备水煤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是极性分子,因此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
B. 一个分子中只含有一个配位键
C. 的电子式为
D. 比较稳定的原因是可以形成分子间氢键
【答案】B
【解析】
【详解】A.H2为非极性分子,H2O为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H2难溶于水,A项错误;
B.CO分子中含1个键和2个π键,其中1个π键是由O原子提供孤电子对,C原子提供空轨道,通过配位键形成的,B项正确;
C.H2O的电子式为,C项错误;
D.H2O比较稳定是因为H-O键键能较大,键比较牢固不易断裂,而分子间氢键主要影响的是水的熔沸点,D项错误;
故选B。
3. 2022年9月9日,国家航天局、国家原子能机构联合发布:我国科学家在嫦娥五号月壤样品中发现一种新矿物,命名为“嫦娥石”,英文名称为。嫦娥石是一种磷酸盐矿,属于陨磷钠镁钙石族。的理想组成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负性大小:B. 第一电离能大小:
C. 碱性强弱:D. 半径大小:
【答案】A
【解析】
【详解】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增大,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电负性减小,电负性大小:,故A正确;
B.同周期元素随着核电荷数增大第一电离能整体呈现增大趋势,第一电离能大小:,故B错误;
C.同主族元素随着核电荷数增大金属性增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碱性增强,碱性强弱:,故C错误;
D.氧负离子和镁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O的核电荷数小,半径更大,故D错误;
故选A。
4. 实验室用如下图所示装置探究SO2与溶液的反应(实验前先通入CO2排除装置中的空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用装置甲产生SO2
B. 装置乙中无明显现象,则SO2与未发生反应
C. 装置丙中注入,产生红棕色气体,说明装置乙中SO2发生了氧化反应
D. 装置丁吸收尾气并防止空气进入装置丙
【答案】B
【解析】
【分析】甲为二氧化硫发生装置,乙为二氧化硫与硝酸钠的反应装置,反应生成NO进入丙,但是整个过程没有明显现象,因此只能通过向丙中通入氧气,看是否有红棕色气体生成,来确定乙中是否发生反应。
【详解】A. 甲为二氧化硫的发生装置,方程式为H2SO4+Na2SO3=Na2SO4+SO2↑+H2O,A正确;
B.由于生成NO为无色无味气体,故该其反应没有明显现象,B错误;
C.注入氧气,产生红棕色气体,说明装置丙中有NO,进一步证明乙中发生了反应,C正确;
D. 丁做尾气处理,并且防止空气进入丙,D正确;
故选B。
5. 一种重要有机中间体的合成路线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质丙的分子式为
B. 物质甲可以发生氧化、取代、水解和消去反应
C. 图示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
D. 物质乙中的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物质丙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为C14H12Br2,A项错误;
B.甲分子苯环上含碳溴键,但与溴原子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没有H原子,不能发生消去反应,B项错误;
C.由合成路线可知,甲和乙反应除生成丙之外,还其他产物生成,该反应不是加成反应,C项错误;
D.乙分子结构中含三氟甲基(-CF3),三氟甲基具有类似甲烷的四面体结构,因此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D项正确;
故选D。
6. 以下给出了原子和离子半径周期表的前四周期部分数据图。根据下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般来说,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向右阳离子半径和原子半径的变化趋势不同
B. 对于一种同时存在阴阳离子的元素,阳离子半径往往小于阴离子半径
C. 从图中可以得到半径以外的更多信息,如金属元素没有共价半径数据,说明金属元素一般不形成共价键等
D. 因为电子在原子核外不断运动,导致相关半径数据一般不是严格固定的准确值
【答案】A
【解析】
【详解】A.一般来说,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向右阳离子半径和原子半径均逐渐减小,故A错误;
B.由表中数据可知,对于一种同时存在阴阳离子的元素,由于阳离子核外电子数比阴离子的少,核内质子对核外电子的吸引能力:阳离子>阴离子,则阳离子半径往往小于阴离子半径,故B正确;
C.从图中数据可以得到半径以外的更多信息,如金属元素没有共价半径数据,两种金属元素一般而言电负性差异较小,说明金属元素一般不形成共价键等,故C正确;
D.因为电子在原子核外不断运动,电子的运动轨迹不确定,导致相关半径数据一般不是严格固定的准确值,故D正确;
故选:A。
7. 近日,某科研团队发现一种重要有机中间体的合成机理如下:
其中,箭头表示一对电子的转移。根据以上机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F3具有很强的给电子效应,使与之相连的碳原子带正电,使得带负电的⊖OCH3可以发生加成反应
B. 为了增大反应正向进行程度,可在反应体系中加入H+以结合F⊖降低F⊖的浓度
C. 类比ClNO,反应产物之一的FNO可命名为硝基氟
D. 在反应中,一对电子的转移往往代表着共价键的生成或断裂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因为F电负性较强,F吸引了C的电子,所以整个基团电子偏向F,整个基团有吸电子的趋势,所以-CF3是吸电子基团,故A错误;
B.加入H+会导致酰胺基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故B错误;
C.硝基为-NO2,FNO中不存在硝基,因此不能命名为硝基氟,故C错误;
D.在有机物发生化学反应中,总是伴随着一部分共价键的断裂和新的共价键的生成,一对电子的转移往往代表着共价键的生成或断裂,故D正确;
故选D
8. 沸石是一类分子架构奇特的含水矿物的总称。其中的天然沸石是一类含水铝硅酸盐晶体的总称,它们会因释放水而呈沸腾状,故而得名沸石,又称分子筛(严格说,沸石和分子筛两个术语的内涵是不同的,但经常被不加区别地混用)。它们往往具有复杂的结构,可以灵活地吸水和脱水。以下给出了几种沸石的结构图:
其中一种A型沸石的分子式可表示为。用氢氧化钠、铝酸钠和偏硅酸钠在室温下混合后在99℃结晶,110℃干燥即可得到A型沸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沸石具有广泛的用途,可作为吸附剂、干燥剂、催化剂等,并可用于防止溶液暴沸
B. 相比较一些传统干燥剂如等,沸石具备优异的再生性能,可反复使用
C. 用氢氧化钠、铝酸钾和偏硅酸钠在室温下混合后在99℃结晶,110℃干燥一定可以得到纯净的A型沸石
D. 由上图给出的沸石笼孔道的结构示意可以推测分子筛的得名可能来源于沸石具有“只要客体分子能够通过连接沸石笼的孔道,就可以进出沸石”的特殊性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A.沸石具有复杂的结构,有许多笼状空穴和通道,常用于分离、提纯气体或液体混合物,还可作干燥剂、离子交换剂、催化剂及催化剂载体等,并且沸石有多孔结构,可用于防止溶液暴沸,故A正确;
B.沸石可以灵活地吸水和脱水,具备优异的再生性能,可反复使用,故B正确;
C.由题给信息可知,一种A型沸石的分子式可表示为,A型沸石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故C错误;
D.沸石是一种具有多孔结构的铝硅酸盐,有许多笼状孔穴和通道能让直径比孔穴小的分子通过而将大的分子留在外面,故又称“分子筛”,故D正确;
故选C。
9. 钼的某种三元化合物MOBr3的晶体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负性大小:χ(O) < χ(Br)B. 第一电离能大小:I1(I)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减小,则电负性大小:χ(O) >χ(Br),故A错误;
B.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则第一电离能大小:I1(I)
D.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则半径大小:r(M)>r(O),故D错误;
故选B。
10. 如图1所示是一种CO2捕获系统,初始状态下,左侧电解质储罐中装入DSPZ与KCl的混合溶液,右侧电解质储罐中装入K3Fe(CN)6—K4Fe(CN)6的混合溶液,中央为电解装置,电解装置的左右两侧为电极、中间为离子选择性膜,在电解过程中可允许K+通过。通过不断调换正负极可实现CO2的吸收和释放。已知DSPZ的结构简式如图2所示。当左侧电极连接电源负极时,反应过程中DSPZ转化为H2DSPZ。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电池工作时,K+的迁移方向:右→左
B. 电池工作时,该电池正在进行CO2的吸收
C. 左侧电极发生电极反应方程式为:DSPZ+2H2O+2e-=H2DSPZ+2OH-
D. 每转移1mle-时,该电池固定常温下22.4LCO2
【答案】D
【解析】
【分析】当左侧电极连接电源负极时,该电极是阴极,发生得到电子的还原反应,反应过程中DSPZ转化为H2DSPZ,电极反应式为DSPZ+2H2O+2e-=H2DSPZ+2OH-,有氢氧根生成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因此左侧电极是正极,右侧电极是负极,据此解答。
【详解】A.原电池中阳离子移向正极,因此电池工作时,K+的迁移方向:右→左,A正确;
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电池工作时,该电池正在进行CO2的吸收,B正确;
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左侧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DSPZ+2H2O+2e-=H2DSPZ+2OH-,C正确;
D.常温下气体的摩尔体积不是22.4L/ml,无法计算二氧化碳的体积,D错误;
答案选D。
11. 室温下进行的下列实验,其现象与解释相符合的一项是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KH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氢气,且生成KOH,则溶液立即变红并生成无色可燃的气体,故A正确;
B.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生成Na[Al(OH)4],通入CO2与Na[Al(OH)4]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碳酸氢钠,解释不合理,故B错误;
C.挥发的乙醇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能证明生成烯烃,故C错误;
D.FeCl3溶液与Na2S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S和S沉淀,且硫离子可促进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现象的解释不合理,故D错误;
故选:A。
12. 一种捕集烟气中CO2的过程如图所示。室温下以0.1ml∙L-1KOH溶液吸收CO2,若通入CO2所引起的溶液体积变化和H2O挥发可忽略,溶液中含碳物种的浓度c总=c(H2CO3)+c()+c()。H2CO3电离常数分别为Ka1=4.4×10-7、Ka2=4.4×10-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KOH吸收CO2所得到的溶液中:c(H2CO3)>c()
B. KOH完全转化为K2CO3时,溶液中:c(OH-)= c(H+)+c()+c(H2CO3)
C. KOH溶液吸收CO2,c总=0.1ml∙L-1溶液中:c(H2CO3)>c()
D. 如图所示的“吸收”“转化”过程中,溶液的温度下降
【答案】C
【解析】
【详解】A.KOH吸收CO2所得到的溶液,若为K2CO3溶液,则主要发生第一步水解,溶液中:c(H2CO3)<c(),若为KHCO3溶液,则发生水解的程度很小,溶液中:c(H2CO3)<c(),A不正确;
B.KOH完全转化为K2CO3时,依据电荷守恒,溶液中:c(K+)+ c(H+)=c(OH-)+ +c()+2c(),依据物料守恒,溶液中:c(K+)=2[c()+c()+c(H2CO3)],则c(OH-)= c(H+)+c()+2c(H2CO3),B不正确;
C.KOH溶液吸收CO2,c(KOH)=0.1ml∙L-1,c总=0.1ml∙L-1,则溶液为KHCO3溶液, Kh2==≈2.3×10-8>Ka2=4.4×10-11,表明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所以溶液中:c(H2CO3)>c(),C正确;
D.如图所示的“吸收”“转化”过程中,发生反应为:CO2+2KOH=K2CO3+H2O、K2CO3+CaO+H2O=CaCO3↓+2KOH(若生成KHCO3或K2CO3与KHCO3的混合物,则原理相同),二式相加得:CO2+CaO=CaCO3↓,该反应放热(碳酸钙分解吸热),溶液的温度升高,D不正确;
故选C。
13. 乙醇-水催化重整可获得H2。其主要反应为,,在、时,若仅考虑上述反应,平衡时CO2和CO的选择性及H2的产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CO的选择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曲线①表示平衡时H2产率随温度的变化
B. 升高温度,平衡时CO的选择性增大
C. 一定温度下,增大可提高乙醇平衡转化率
D. 一定温度下,加入或选用高效催化剂,均能提高平衡时H2产率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已知反应①,反应②,且反应①的热效应更大,温度升高的时候对反应①影响更大一些,根据选择性的含义,升温时CO选择性增大,同时CO2的选择性减小,所以图中③代表CO的选择性,①代表CO2的选择性,②代表H2的产率,以此解题。
【详解】A.由分析可知②代表H2的产率,故A错误;
B.由分析可知升高温度,平衡时CO的选择性增大,故B正确;
C.一定温度下,增大,可以认为开始时水蒸气物质的量不变,增大乙醇物质的量,乙醇的平衡转化率降低,故C错误;
D.加入CaO同时吸收CO2和水蒸气,无法判断平衡如何移动,无法判断如何影响平衡时H2产率,故D错误;
故选B。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61分。
14. 我们知道温度是唯一可以影响平衡常数的环境因素。那么,我们接下来要进一步考虑的是,温度和平衡常数之间是否存在定量关系?接下来,我们将初步探索物理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化学热力学的相关内容(为方便表示,题中某物质X的浓度均用[X]表示)。
(1)标准平衡常数K㊀
我们已经知道对于任一可逆反应aA+bB=gG+hH,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有如下关系:。式中K为反应的平衡常数,这种平衡常数叫做经验平衡常数或实验平衡常数。而化学热力学中更常用的平衡常数是标准平衡常数K㊀,其中㊀表示标准状态。将经验平衡常数中的浓度除以标准浓度c㊀即可得到标准平衡常数,即。同样地,对于气相反应,将物质的平衡分压除以标准压强p㊀=1.0×105Pa,也可类比求出标准平衡常数。了解以上定义后,现有某温度下可逆反应A(g)=2B(g)达到平衡,这时p(A)=p(B)=105Pa,则该反应的K㊀=___________。
(2)焓和焓变、熵和熵变、吉布斯自由能
①定义一个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和标准摩尔熵变分别用和表示(这两个常数可近似认为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我们由此引入另外一个状态函数吉布斯自由能G,且G=H—TS,则当一个反应的和确定时,其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T只会随着温度T变化而变化。
结合我们所学过的判断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判据,判断当一个反应的<0时,该反应___________ (选填字母:A.自发 B.不自发 C.达平衡)。
②我们不禁猜想: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和标准平衡常数均随且仅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它们两者之间是否有某种定量关系?研究表明,任一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都存在化学反应等温式:,式中R是一个常数,称为摩尔气体常数。这个公式可用于求解一些可逆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知道了以上公式后,证明以下公式成立:。其中、分别为温度T2和T1时的标准平衡常数:___________。
(3)在(2)②中证明的公式即可用于定量讨论温度对于化学平衡的影响。则当温度升高时,对放热反应发生___________(选填“有利”或“不利”)。
【答案】(1)1.0 (2) ①. A ②. 证明:将=—T和联立,得①;即②;不同温度T1、T2时分别有③;两式相减,近似认为和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得④;整理后得⑤。因此原公式得证
(3)不利
【解析】
【小问1详解】
某温度下可逆反应A(g)=2B(g)达到平衡,这时p(A)=p(B)=105Pa,则该反应的K㊀=1.0。
【小问2详解】
①达到平衡时,=0,当=—T<0时,该反应能自发进行;
②证明:将=—T和联立,得①;即②;不同温度T1、T2时分别有③;两式相减,近似认为和不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得④;整理后得⑤,因此原公式得证。
【小问3详解】
对于放热反应,<0,由可知,升高温度即T2>T1,<0,,也就说,升高温度标准平衡常数减小,不利于放热反应发生。
15. 在化学的学习中,溶液是我们接触最多的混合物。溶液是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溶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其中物质的量多且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组分称为溶剂,含量少的组分称为溶质。对于溶液,除了使用温度、压力、体积等物理量来描述其状态外,还应表示出溶液组分(溶质)的含量,即溶质的浓度。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常用的浓度表示方法。
(1)物质的量浓度
物质的量浓度是高中化学最常用的浓度表示方法。若令溶质B的物质的量为,溶液体积为V,则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表达式为___________。但这种方便的表示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请给出一种可能的缺陷___________。
(2)质量分数
这是初中化学常用的浓度表达方式。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质量与溶液的总质量m之比称为溶质B的质量分数,用符号表示。表达式为。现将26gNaCl溶于74g水中配成溶液,计算此溶液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
(3)质量摩尔浓度
定义: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除以溶剂的质量,称为溶质B的质量摩尔浓度,用符号表示。表达式为,常用单位是。现有1.50硝酸溶液的密度为,求此硝酸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和质量分数___________ (写出计算过程)。
(4)摩尔分数
定义溶质的摩尔分数为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除以溶液的总的物质的量,表达式为:。在稀溶液中,存在如下近似关系:,根据该近似关系可以得出很多结论。运用近似的思想证明:对于足够稀的水溶液总存在:________。
【答案】(1) ①. ②. 其数值会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
(2)26%或0.26
(3)硝酸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为;硝酸的质量分数为9.0%
(4)因为,因此近似有,所以近似有;对于水溶液,不妨令溶液中溶剂水为1000g,则有;此时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与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在数值上相当,于是有,因此原式得证
【解析】
【小问1详解】
溶质B的物质的量为n(B),溶液体积为V,则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c(B)表达式为;但这种方便的表示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其数值会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
【小问2详解】
根据表达式可知,26gNaCl溶于74g水中配成溶液,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小问3详解】
根据质量摩尔浓度的定义可知,1.50ml⋅dm−3硝酸溶液的密度为1.049g⋅cm−3,,,,则;;
【小问4详解】
可运用近似的思想,足够稀的水溶液中,因为x(剂)≫x(质),因此近似有x(剂)+x(质)=x(剂),所以近似有;对于水溶液,令溶液中溶剂水为1000g,则有;此时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与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b(质)数值上相当,于是有。
16. 重排反应是α—卤代酮在碱作用下重排为羧酸衍生物(如羧酸、酯和酰胺)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且广泛的应用。一种利用重排反应合成某重要有机中间体的合成路线流程如下图:
(1)物质B中的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____;F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___。
(2)C→D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3)下列关于物质A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含有1种易发生水解的含氧官能团
②将替换为后的有机物可以与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③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④可以与溴发生1,4-加成和1,2-加成反应
(4)E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①含有5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②不能与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能发生银镜反应
③唯一一个六元环上只有2个取代基
写出一种满足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
(5)已知:。请设计以为原料,制取的合成路线流程图___________(无机试剂和题干中的试剂任用,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见本题题干)。
【答案】(1) ①. 醚键 ②. sp2、sp3
(2)消去反应 (3)③
(4) (5)
【解析】
【分析】A()加入a、b转化为B(),B转化为C(),C发生消去反应生成D(),D发生取代反应生成E(),E发生反应生成F(),F发生反应生成G(),据此分析;
【小问1详解】
物质B中的官能团名称为醚键;F中有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sp3;
【小问2详解】
C→D的反应生成不饱和键并失去小分子,是消去反应;
【小问3详解】
A的结构为①含有醚键,和碳碳双键一般不发生水解,错误;②将替换为后的有机物不是苯酚,不可以与溶液发生显色反应,错误;③A含两个碳碳双键,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错误④不是共轭双烯,所以不能发生1,4-加成,选③;
【小问4详解】
E的一种同分异构体,①含有5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②不能与溶液发生显色反应,-OH不能直接和苯环相连,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含有-CHO,③唯一一个六元环上只有2个取代基,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小问5详解】
根据信息。先引入羟基,然后取代反应生成,消去反应生成,最后生成产物,合成路线为:。
17. 化学平衡是我们熟悉的一种平衡状态。某温度下,一个可逆的化学反应按反应方程式从左向右进行,在进行过程中随着反应物浓度的降低,反应速率逐渐减慢;与此同时,随着生成物的不断增多,其逆反应开始进行并逐渐变得重要而不可忽视。随着反应时间的推移,总有正反应的速率与其逆反应的速率相等的时刻。当这一时刻到来时,反应体系中各种物质的生成速率将分别等于其消耗的速率,故各种物质的浓度将不再改变。这表明可逆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自然界的平衡状态有很多,它们都可以用相似的研究方式去探索。现在让我们来探究一种纯液体存在的平衡状态。
在一定温度下,将纯液体置于密闭真空容器中,液体表面分子将蒸发,液面上方的空间被液体分子占据。随着上方空间里液体分子个数的增加,蒸气的密度增加,蒸气的压强也逐渐增大。当蒸气分子与液面撞击时,蒸气分子则被捕获而进入液体中,这个过程叫凝聚。当凝聚速率和蒸发速率相等时,上方空间的蒸气密度不再改变,蒸气压强也不再改变,蒸气达到饱和,体系处于一种动态的气—液平衡。定义:此时的饱和蒸气所具有的压强叫做该温度下液体的饱和蒸气压,简称蒸气压,用表示。
(1)根据饱和蒸气压的定义,某种液体的饱和蒸气压值的大小与温度__________(填“有关”或“无关”),温度升高,其饱和蒸气压的值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了解了纯液体的饱和蒸气压后,我们更进一步,探索溶解有不挥发非电解质的溶液存在的饱和蒸气压。这时,当溶剂中溶解一定量的不挥发非电解质形成溶液后,溶液的表面将有部分被溶质分子占据。因此,在单位时间内溶液表面蒸发的溶剂分子数目要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纯溶剂蒸发的分子数目。当单位时间内凝聚的分子数目与蒸发的分子数目相等,即实现平衡时,蒸气的密度及压强将分别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纯溶剂的蒸气密度及压强。所以溶液的饱和蒸气压p将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纯溶剂的蒸气压。显然,溶液的浓度越大,溶质的粒子数目越多,溶液的饱和蒸气压比纯溶剂的饱和蒸气压下降得就__________(填“越多”或“越少”)。这个现象在1887年被法国物理学家拉乌尔成功定量表述,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中溶剂的饱和蒸气压p等于纯溶剂的饱和蒸气压与溶剂摩尔分数x(剂)的乘积。这一规律称为拉乌尔定律,其数学表达式为__________。
(3)类比热力学定律,拉乌尔定律还有另外一种更普适的表述形式: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值与溶质的摩尔分数x(质)成正比。定义x(质)为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除以溶液的总的物质的量,表达式为:,求证:__________。
【答案】(1) ①. 有关 ②. 增大
(2) ①. 小于 ②. 小于 ③. 小于 ④. 越多 ⑤.
(3)证明:由题知
①
带入得
②
即
③
由摩尔分数的定义知,故
④
因此
⑤
因此原式得证
【解析】
【小问1详解】
同一物质(例如水)在不同温度下有不同的饱和蒸气压,饱和蒸气压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某种液体的饱和蒸气压值的大小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饱和蒸汽压增大;
【小问2详解】
溶液的表面将有部分被溶质分子占据,表面积减小,单位时间内溶液表面蒸发的溶剂分子数目要小于纯溶剂蒸发的分子数目;平衡时,蒸气的密度及压强将分别小于纯溶剂的蒸气密度及压强。溶液的饱和蒸气压p将小于纯溶剂的蒸气压;
溶液的浓度越大,溶质的粒子数目越多,表面被溶质分子占据的就越多,饱和蒸气压下降得就越多,其数学表达式为p(A)=p∗×x(A)。这个公式揭示了溶液中溶剂蒸气压的变化与溶液中溶质的存在和浓度之间的关系。
【小问3详解】
证明:由题知①,
带入得,②
即③
由摩尔分数的定义知,故④
因此⑤,因此原式得证。
选项
实验现象
解释
A
向溶有酚酞的水中加入少量KH固体,溶液立即变红并生成无色可燃的气体
KH中含有H−离子
B
向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待溶液完全澄清后通入,产生白色沉淀
Na2CO3不可溶于溶液
C
将乙醇和浓硫酸混合加热,将生成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紫色褪去
乙醇脱水生成了烯烃
D
将溶液与溶液混合,生成的沉淀颜色有红褐色、黄色和黑色
生成的分解为铁粉和硫单质
江苏省南通市名校联盟2025届新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测试化学(选修)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通市名校联盟2025届新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测试化学(选修)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江苏省南通市名校联盟2025届新高三高考适应性测试化学选修试卷原卷版docx、江苏省南通市名校联盟2025届新高三高考适应性测试化学选修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南通市名校联盟2025届新高三上学期学情调研暨选考模拟考试化学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江苏省南通市名校联盟2025届新高三上学期学情调研暨选考模拟考试化学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江苏省南通市名校联盟2025届新高三上学期暑期学情调研暨选考模拟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江苏省南通市名校联盟2025届新高三上学期暑期学情调研暨选考模拟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南通名校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8月模拟演练性月考卷化学(选修)试题+答案: 这是一份江苏南通名校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8月模拟演练性月考卷化学(选修)试题+答案,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