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温馨提示: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9页。满分 100分。考试用时6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4.第Ⅱ卷必须用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部分(单选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今年“5.20”中国学生营养日的宣传主题是“知营养会运动防肥胖促健康”,人体健康需要合理的营养供应。下表中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分析】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不为人体提供能量,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小,但是维生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是其他营养物质所不能代替的,是人体必需从食物摄取的有机物。
【详解】A.维生素A能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缺乏维生素A时引起夜盲症、皮肤干燥、干眼症,可通过食用动物肝脏、鱼肝油来补充维生素A。虽然植物性食物中不含维生素A,但蔬菜和水果中所含的胡萝卜素可以在人体内转化成维生素A,A正确。
B.维生素C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缺乏维生素C时患坏血症(牙龈出血)、抵抗力下降等,水果、新鲜蔬菜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B错误。
C.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缺乏维生素D时引起儿童的佝偻病、骨质疏松等,动物肝脏、鸡蛋、鱼肝油含有较多的维生素D,C正确。
D.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人体必须从外界获取一定量的碘。缺碘造成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从而引起甲状腺代偿性增生,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海带、紫菜等含碘丰富的海产品可以补充碘,故可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D正确。
故选B。
2. 下列有关人体消化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食物中的各种营养成分都必须通过消化后才能被吸收
B. 胃可初步消化蛋白质、脂肪
C. 胆汁不含消化酶,对食物消化不起作用
D. 肠液和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答案】D
【解析】
【分析】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其中,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详解】A.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A错误。
B.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位是胃,能够暂时储存食物,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胃酸和胃蛋白酶,胃蛋白酶对蛋白质有初步的消化作用。但胃不能消化脂肪,B错误。
C.肝脏分泌胆汁,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C错误。
D.肠液和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因此,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淀粉被消化成葡萄糖、蛋白质被消化成氨基酸、脂肪被消化成脂肪酸和甘油,D正确。
故选D。
【点睛】正确识记并理解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3. 人患急性肠胃炎,造成严重脱水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大量喝进的水随尿排出B. 汗液蒸发过多
C. 病人喝水过少D. 喝进的水不能吸收入血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只有经过消化和吸收后才能被人体利用。
【详解】急性肠胃炎是胃肠黏膜的急性炎症,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人患急性肠胃炎时,由于胃肠黏膜损坏,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降低或者丧失,吃进的食物和喝进去的水都不能被消化和吸收,因此造成人体内缺水。所以人患急性肠胃炎,造成严重脱水的最主要原因是喝进去的水大部分不能被吸收进血液,因此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4. 小肠是人体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下列特点与其消化功能无直接关系的是( )
A 小肠绒毛壁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B. 有肌肉层能蠕动
C. 肠腔中有多种消化酶D. 小肠黏膜突起形成环形皱襞
【答案】A
【解析】
【分析】小肠长约5~6m,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故小肠适于吸收过程的特点有:小肠很长;有环形皱襞、有小肠绒毛;小肠壁很薄。与小肠的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小肠很长、小肠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小肠内有多种消化酶是与小肠的消化功能相适应的。
【详解】A.小肠绒毛壁薄,由一层细胞组成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符合题意,A正确。
B.小肠能通过肌肉层的蠕动来促进消化,不符合题意,B错误。
C.小肠内有肠腺,分泌的肠液、胰腺分泌的胰液及肝脏分泌的胆汁都进入小肠,肠液和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能消化多种食物,不符合题意,C错误。
D.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的消化吸收面积大大增加,不符合题意。,D错误。
故选A。
5. 右图是人体在平静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曲线, 由b到c 的过程表示 ( )
A. 吸气, 膈肌收缩, 膈顶下降
B. 呼气, 膈肌收缩,膈顶下降
C. 吸气, 膈肌舒张, 膈顶上升
D. 呼气, 膈肌舒张, 膈顶上升
【答案】D
【解析】
【分析】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
【详解】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曲线图中,曲线ab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小变大,表示吸气,是吸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人在平静状态下,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曲线图中,曲线bc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有大变小,表示呼气,是呼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当肋间肌舒张时,肋骨因重力回落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变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使胸廓的上下径变小,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变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因此,由b到c 的过程表示呼气,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D。
6.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人工肺(ECMO)在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和降低病亡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誉为“救命神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血液流经隔离膜后,血液②和肺动脉内血液成分接近
B. 隔离膜相当于肺泡壁及其周围的毛细血管壁
C. 进入泵的血液是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D. 隔离膜面积大小与气体交换效率无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均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和血液进行气体交换。当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肺泡时,肺泡内的氧气比血液中的多,故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比肺泡中的多,故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肺泡。
【详解】A.根据题图,血液流经隔离膜,会与人工肺中的气体发生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通过隔离膜进入气体,气体中的氧气通过隔离膜进入血液,血液也就由①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②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而肺动脉中的流的是静脉血,A错误。
B.根据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可知气体是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出肺泡和血液,结合A选项解析,可知,隔离膜相当于肺泡壁及其周围的毛细血管壁,B正确。
C.进入泵的血液是含氧少的静脉血,C错误。
D.隔离膜的面积越大,发生气体交换的面积也就越大,有助于提高气体交换的效率,D错误。
故选B。
7. 人体内二氧化碳扩散的方向是( )
A. 静脉血→组织细胞→肺泡B. 组织细胞→静脉血→肺泡
C. 肺泡→静脉血→组织细胞D. 肺泡→组织细胞→静脉血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血液循环的途径,人体内二氧化碳的扩散方向,结合气体的扩散原理和血液循环的途径回答。
【详解】血液循环的途径是: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组织周围的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在氧作用下将体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分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组织细胞的线粒体。因此,二氧化碳的浓度是:组织细胞>静脉血>动脉血>肺泡。根据气体的扩散原理,气体总是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所以,二氧化碳的扩散方向是:组织周围的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肺泡。综上所述:A、C、D选项不符合题意,B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理解掌握组织细胞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血液循环途径及意义,动脉血与静脉血的概念及区别是解题的关键。
8. 在一次人工呼吸的急救训练时,李明同学作出了如下急救措施,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将被救者放在空气清新的场所
B. 让被救者侧卧,头前曲
C. 清除口鼻内异物和污物
D. 捏住被救者鼻孔,口对口用力吹气
【答案】B
【解析】
【分析】人工呼吸是根据呼吸运动原理,借助外力使被救者的胸廓有规律的扩大和缩小,从而引起肺被动地扩张和回缩,使被救者恢复呼吸,这种方法急救时,每分钟人工呼吸的次数,应该与正常人的呼吸频率一样。
【详解】人工呼吸常用于抢救呼吸暂停的病人,做人工呼吸时,首先要将被救者放在空气清新的场所,让被救者仰卧,如果口鼻内有泥土、血块等,必须先清除干净,使病人保持呼吸道的畅通。再捏住被救者鼻孔,然后进行口对口的吹气。可见B符合题意。
【点睛】掌握人工呼吸的方法,既能解答题目,也能在必要的时候救助他人。
9. 一个慢性贫血患者突患急性阑尾炎,到医院做血常规化验,其化验结果可能在正常值范围之外的是
A. 血浆、白细胞B. 红细胞、白细胞
C. 红细胞、血小板D. 血小板、白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正常的人体中,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都有一定范围的值,若身体异常,这个值会发生改变。 贫血指的是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因此如果患贫血,应该是RBC(红细胞)或Hb(血红蛋白)的值偏低。当身体某处受伤时,白细胞可以变形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受伤的部位,吞噬病菌。此时伤口周围会出现红肿现象,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发炎”。白细胞吞噬病菌后也会死亡,伤口流出的脓液主要是由死亡的白细胞和病菌、坏死的组织等组成的。
【详解】白细胞具有吞噬病菌的作用,当体内有炎症时,白细胞的数量偏多,贫血的原因是红细胞的数量偏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偏低。故选B.
10. 我国倡导无偿献血。献血时一般从献血者肘窝处的静脉采血,而非动脉采血,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 静脉在皮下的分布大多较浅B. 静脉管径较大、管壁薄
C. 静脉内血流速度较快D. 静脉采血后容易止血
【答案】C
【解析】
【分析】此题可根据静脉的特点分析解答。
【详解】静脉的特点是:在皮下的分布大多较浅,如我们手臂上的“青筋”;管径较大、管壁薄;这样的特点采血时更易寻找并且针头容易刺入。血液是流经毛细血管后流入静脉,压力较低,因此静脉管内血流速度较慢,采血后容易止血。ABD正确。C错误
【点睛】本题要求掌握的是静脉的特点在医学上的应用。
11. 如图为人体内血液流经某部位的示意图,a、b表示相关血管,“→”表示血流方向。据图分析,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X为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则b内尿素浓度增加
B. 若X 为肾脏, 则b内无尿素、营养物质、氧气
C. .若X 为肺周围的毛细血管,则b 内是静脉血
D. 若a 与b内均流动脉血,则X为肾小球的毛细血管
【答案】D
【解析】
【分析】血液流经各器官后,血液中各种成分的一般变化是:①当血液流过肾脏后尿素减少,流过其他各器官后,尿素等废物增加;②当血液流过肺后(肺循环)二氧化碳减少,氧气增加,流过其他各器官后,二氧化碳增加,氧气减少;③当血液流过小肠后营养物质增加,流过其他各器官后,营养物质减少;
【详解】A.若X为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则b为肾静脉。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b肾静脉内尿素浓度减少,故A错误。
B.若X为肾脏,则b为输尿管,其功能是输送尿液,尿液中有尿素,没有营养物质和氧气,故B错误。
C.若X为肺周围的毛细血管,当血液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这样血液就由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因此b内流动脉血,故C错误。
D.肾小球是一个毛细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包绕而成,这些毛细血管的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若a 与b内均流动脉血,则X为肾小球的毛细血管,故D正确。
故选D。
12. 遇到巨大的声响时,应该迅速做出的反应是( )
A. 迅速闭嘴,减少声音对鼓膜的巨大压力
B. 迅速张开嘴,保证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
C. 迅速张开嘴,保证鼓膜不受振动
D. 不用做出什么反应,跟平时一样
【答案】B
【解析】
【分析】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人就产生了听觉。因此,能接收到声音刺激的部位是耳蜗,听觉形成的部位是在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因此,在听觉形成过程中,能够接受振动刺激形成神经冲动的结构位于耳蜗,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才能形成听觉。
【详解】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耳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可见B正确。
故选B。
13. 正常人体血糖浓度达到或超过0.16%时也会出现尿中含糖的现象。这说明( )
A. 胰岛素分泌过少B. 肾小球发生病变,过滤作用过强
C. 肾小管重新吸收能力有限D. 肾小管发生病变并失去重新吸收能力
【答案】C
【解析】
【分析】(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
【详解】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血糖浓度总是维持在0.1%左右,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把原尿中的葡萄糖(0.1%)全部重吸收。正常人(非糖尿病人)体内的血糖浓度达到或超过0.16%时,肾小管只重吸收了其中0.01%的葡萄糖,多余的葡萄糖会随尿液排出,出现暂时的尿糖(尿液中含有葡萄糖)现象。由此说明肾小管功能正常,重吸收能力有限,C正确。
C正确。
【点睛】回答此题的关键是:一、明确人体正常的血糖浓度;二、胰岛素的作用。
14. 5月 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今年的主题是: “精准测量,有效控制,健康长寿”。下列血压、心血管疾病、安全用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般说血压指肺循环的动脉血压
B. 心血管健康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C. 高血压对身体有重大危害,低血压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D. 高血压者应遵医服用降压药,血压正常后立即停药
【答案】B
【解析】
【分析】血压是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血压主要是由心脏的泵血作用产生的。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可以在上肢的肱动脉处测得。
心血管健康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详解】A.血压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压强。由于血管分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所以,也就有动脉血压、毛细血管压和静脉血压。一般所说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A错误。
B.健康四大基石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经常或过量饮酒则伤肝,容易引起肝硬化,甚至肝癌。精力充沛能使人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睡眠良好,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B正确。
C.高血压: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值高于正常值;低血压:一般来说,当动脉收缩压低于90mmHg,舒张压低于60mmHg时可称为低血压或低血压状态,高血压或低血压都会影响身体健康,C错误。
D.高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值高于正常值,其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是导致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病人应遵医嘱服用降压药,血压正常后应遵照医嘱继续服药维持正常的血压,D错误。
故选B。
15. 如图是“清颗粒”说明书的部分内容,有关安全用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药是非处方药
B. 病情缓解后,立即停药,不会反复
C. 用药前无需阅读说明书,可以自行服用
D. 该药是中成药,毒副作用小,每次3袋效果更好
【答案】A
【解析】
【分析】无论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使用之前,都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的功能主治、成分、注意事项、生产日期、有效期等,以确保用药安全。
【详解】A.非处方药(OTC)不需执业医师开具的处方也可以购买,按说明书服用,适用于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病。“清颗粒”带有“OTC”标记,故属于非处方药,A正确。
B.病情缓解后,不能立即停药,防止病情发生反复,B错误。
C.用药前应该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用法、用量等信息,C错误。
D.该药是中成药,毒副作用小,但服用量是每次1袋(7.5克),不能擅自加大服药量,D错误。
故选A。
16. 人体的生命活动会产生许多代谢废物。下列生理活动属于排泄的是( )
①呼气 ②排便 ③排尿 ④排汗
A. ①②③B. ③④⑤C. ①③④D. ①③⑤
【答案】C
【解析】
【分析】身体体通过血液循环将代谢废物和过剩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主要有三个途径:绝大部分的尿素、尿酸、多余的水和无机盐以尿液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一部分水和少量尿素、无机盐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则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排便是排遗,不属于排泄。
【详解】人体内废物的排泄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主要器官是肺)呼出气体、泌尿系统(主要器官是肾脏)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可见①呼气、③排尿、④排汗属于排泄,②排便属于排遗,不属于排泄,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7. 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突发性心血管疾病,发病时胸骨后有持久的剧烈疼痛,多伴有呕吐、大汗淋漓等症状。如果遇此突发情况,下列急救方式中,错误的是( )
A. 迅速将病人搬到空气流通的地方
B. 让病人半卧位靠在被子上,足稍抬高
C. 给病人服用硝酸甘油片等药物缓解疼痛
D. 拨打“120”急救电话,尽快将病人送至医院救治
【答案】A
【解析】
【分析】当人出现意外事故时,我们首先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正确的实施一定的急救措施。
【详解】AD.遇到心肌梗死患者要迅速拨打“120”,等待救护车尽快将病人送至医院救治;同时采取胸外心脏挤压以及人工呼吸进行救助,但不能随意搬动病人,A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B.让病人半卧位靠在被子上,足稍抬高,原地休息,等待救护车,B不符合题意。
C.给病人服用硝酸甘油片等药物缓解疼痛,有利于减缓病人疼痛,为医生救治争取时间,C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8. 下列关于人体神经系统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B.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
C. 神经中枢主要分布于脑和脊髓的灰质部分
D. 脊髓的白质是脑与脊髓、内脏之间的联系通道
【答案】B
【解析】
【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
【详解】A.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A正确。
B. 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B错误。
C. 在灰质里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调节人体的某一项相应的生理功能,这部分结构叫神经中枢。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脑和脊髓的灰质中,C正确。
D. 脊髓的结构包括位于中央部的灰质和位于周围部的白质;脊髓灰质里有许多简单反射的中枢,白质是脑与脊髓联系的通道,D正确。
故选B。
19. 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 人体神经细胞有许多突起,有利于兴奋的传导
B. 人醉酒后会出现语无伦次、走路不稳的现象,分别与大脑和小脑有关
C. 成年人能有意识的控制排便,说明排便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D. 新生儿的吮吸反射中枢位于脑干
【答案】C
【解析】
【分析】(1)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与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听觉中枢(与产生听觉有关);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2)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出生以后,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
【详解】A.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由细胞体和突起构成,人体神经细胞与其他细胞明显不同,它的细胞体生有许多突起,利于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他的神经元,故A正确。
B.人在醉酒后,由于酒精麻痹人的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使人说话语无伦次;酒精还麻痹人的小脑,由于小脑具有维持身体平衡,协调运动的功能,所以喝醉酒的人会走路不稳,故B正确。
C.排尿反射是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高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控制,故C错误。
D.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吮吸中枢等)。新生儿的嘴唇第一次接触奶头就会有吮吸动作,这是生来就有的,属于非条件反射,新生儿的吮吸反射中枢位于脑干,故D正确。
故选C。
20. 某宠物犬近来食欲较平时旺盛,精神焦躁,不停吠叫,体温经常在39℃左右,心率为140次/分,均超出正常值的范围。经兽医诊视后被诊断为甲状腺肿瘤,通过手术切除该犬的甲状腺,并按时服用甲状腺激素类药物后,它的精神和食欲逐渐恢复正常。该实例不能得出的结论是甲状腺激素( )
A. 具有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B. 能促进动物个体的生长发育
C. 能提高动物神经系统的兴奋性D. 是小分子物质,可直接被消化系统吸收
【答案】B
【解析】
【分析】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氨基酸衍生物),几乎作用于全身组织细胞,具有促进代谢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的作用。
【详解】A.宠物犬患有甲状腺肿瘤,体内甲状腺激素过多,而表现出“食欲较平时旺盛、体温经常在39℃左右,心率为140次/分”,可说明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
B.该实例中,没有直接体现甲状腺激素和动物生长发育之间的关系,B符合题意。
C.该病犬“精神焦躁,不停吠叫”可说明甲状腺激素能提高动物神经系统的兴奋性,C不符合题意。
D.“按时服用甲状腺激素类药物后,它的精神和食欲逐渐恢复正常”可说明“甲状腺激素类药物可直接服用,而不被消化系统所消化,且没有失去药效”,进而可推测:甲状腺激素是小分子物质,可直接被消化系统吸收,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1. 在听觉的形成过程中,接受振动刺激和形成听觉的部位分别是( )
A. 耳蜗和听觉中枢B. 鼓膜和耳蜗C. 位听神经和大脑皮层D. 听小骨和位听神经
【答案】A
【解析】
【分析】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详解】依据分析,可见听觉的形成过程中,接受振动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和听觉形成的部位分别是耳蜗和听觉中枢。
故选A。
22. 艾滋病是人体感染了艾滋病病毒(HIV)所引起的传染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艾滋病病毒(HIV)既是病原体也是传染源
B.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接触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C. 目前预防艾滋病的主要措施是预防接种艾滋病疫苗
D. HIV侵犯并破坏人体免疫系统,使人体的免疫功能缺损
【答案】D
【解析】
【详解】艾滋病的病原体是HIV,传染源是艾滋病患者,A错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静脉注射吸毒、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B错误;目前预防艾滋病要解决的问题是研制艾滋病疫苗,C错误;HIV攻击、杀伤人体内的免疫细胞,使人体的免疫功能受损,D正确。
23.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健康人生的基石。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应多吃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少吃馒头等营养单一食品
B. 过量的酒精能使血压升高,增大冠心病的发病率
C. 吸烟对被动吸烟者健康的危害远小于主动吸烟者
D. 中药副作用小,可以通过增加剂量使病情尽快好转
【答案】B
【解析】
【分析】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坚持合理营养;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合理用药;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详解】A.蛋白质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组织更新、个体发育都离不开蛋白质,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所以需要多吃蛋白质丰富的食物,而馒头主要含有淀粉,为人体提供能量,做到食物搭配多样化,营养全面而均衡,故A错误。
B.过量饮酒会使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和视觉中枢中毒,导致说话不清、出现幻觉等现象;严重时酒精会使整个神经中枢中毒,导致思维混乱、失去知觉,昏睡。此外,过量饮酒还会导致生殖质量的下降,长期过量摄入酒精,会发生“酒精依赖综合症”,使脑组织萎缩,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下降,导致思维、情感、智能、行为等方面的异常。长期酗酒对人体的危害非常大,过量的酒精能使脂肪沉淀到血管壁上,使得管腔变窄,继而使血压升高,加速人体动脉硬化的过程,从而使脂肪肝以及冠心病的发病率增高,故B正确。
C.香烟中含有1400多种成分。吸烟时产生烟雾里有40多种致癌物质,还有十多种会促进癌发展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和多种其它金属化合物。吸烟会严重地削弱红细胞的携氧能力,因此,吸烟使血液凝结加快,容易引起心肌梗塞、中风、心肌缺氧等心血管疾病。更为严重的是,吸烟者还严重妨碍他人健康。研究结果表明,吸烟者吸烟时对旁人的危害比对他自己还大,故C错误。
D.凡是药物都带有一定的毒性或副作用,尽管中药有效成分主要从动植物或矿物质中提取,副作用小,也不能随意增加剂量,故D错误。
故选B。
24. 下列叙述中,不能体现生物学中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生命观念的是( )
A. 右心室壁比左心室壁厚,利于血液运输
B. 众多的小肠绒毛扩大了小肠内壁面积,这种特征与其消化吸收功能相适应
C. 心室和动脉之间的动脉瓣,四肢静脉中的静脉瓣,可以防止血液倒流
D. 皮肤真皮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汗腺,利于调节体温和排泄废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
【详解】A.左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而右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肺,二者相比,左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长,因此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利于血液循环,故A符合题意。
B.众多的小肠绒毛扩大了小肠内壁面积,也就是增大了小肠消化和吸收的表面积,有利于小肠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体现了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故B不符合题意。
C.心室和动脉之间的动脉瓣保证了血液只能由心室流向动脉,而不会倒流;四肢静脉中的静脉瓣保证血液只能向着心脏流动,而不会倒流,体现了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故C不符合题意。
D.皮肤附属物包括汗腺、皮脂腺、毛发和指(趾)甲,其中皮脂腺能够分泌皮脂来滋润皮肤和毛发,毛发和指甲起保护作用。汗腺和血管能够调节体温,当气温高时,汗腺分泌的汗液(汗液中含有水、尿素等代谢废物)增多,流经体表的血液增多,就能散失体内的热量;当气温低时,汗腺分泌的汗液减少,流经体表的血液减少,就能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失,保持体内的热量。总之,皮肤的功能有保护、分泌、排泄、调节体温、感受外界刺激等。因此皮肤真皮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汗腺,利于调节体温和排泄废物,体现了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5. 下列有关自然环境保护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B. 封山育林,禁止野生动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C. 建立自然保护区,禁止乱步滥杀D. 遵循生态发展规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答案】B
【解析】
【分析】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详解】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A正确;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在保护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而不是全面禁止对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且反对盲目地、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B错误;建立自然保护区,禁止乱步滥杀,C正确;遵循生态发展规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D正确;
【点睛】知道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为有效的措施是解题的关键。
第Ⅱ卷
二、简答题(共5题,每空1分,共50分)
26.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我国6岁以下和6岁~17岁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10.4%和19%。肥胖可引起儿童代谢异常,增加了心脑血管等疾病过早发生的风险。报告还指出,青春期开始的吸烟、饮酒等行为是导致成年期慢非传染性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1)肥胖患者摄入的脂肪是从消化道的 _______开始化学性消化的,参与此过程的消化液有 _______,最终将脂肪分解为 _______进入血液。
(2)油条中富含脂肪,患有肝炎的人吃油条时会出现恶心、干呕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_______。
(3)如果每天摄入糖类和脂肪过多,又缺少运动,则容易导致脂类物质沉积在冠状动壁上,这导致的后果是 _______。
(4)电子烟是一种模仿卷烟的电子产品,有着与卷烟一样的外观、烟雾、味道和感觉与普通卷烟相比,电子烟中不含焦油,其主要成分是丙二醇、甘油、烟碱、尼古丁、香米等。电子烟能否作为普通烟民戒烟的替代品?_______,你的理由是 ________。如果有人诱导你吸烟,你应该怎样做?_______。
(5)许多科学家都致力于研究导致肥胖的诱因。中科院赵立平教授将20 只小白鼠平分为A、B、C、D四组,其中A、C两组为Ⅰ型体质小鼠,B、D两组为Ⅱ型体质小鼠,饲料有两种,一种是甲类饲料,一种乙类饲料,具体方案与结果如下表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引起小鼠肥胖的两种饲料中,作用最大的是 ________(甲类/乙类)。除了表中数据启示外,我们还可以通过______来控制肥胖。 (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1) ①. 小肠 ②. 肠液、胰液 ③. 甘油和脂肪酸
(2)肝炎患者胆汁分泌减少,影响了对脂肪的乳化作用
(3)冠状动脉管腔变窄,心肌供血不足,引发冠心病
(4) ①. 不能 ②. 电子烟中含有尼古丁等有害物质,吸食后容易成瘾 ③. 以健康为由礼貌地拒绝,并介绍吸烟的危害等
(5) ①. 乙类 ②. 减少高脂食物的摄入##增强体育运动
【解析】
【分析】(1)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脂肪的酶,同时,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脂肪微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脂肪在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是对照组。
【小问1详解】
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同时,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属于物理性消化;脂肪在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因此,肥胖患者摄入的脂肪是从消化道的小肠开始化学性消化的,参与此过程的消化液有胰液和肠液,最终将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进入血液。
【小问2详解】
脂肪的消化离不开胆汁,胆汁由肝脏分泌,储藏在胆囊中。油条中富含脂肪,患有肝炎的人吃油条时会出现恶心、干呕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肝炎患者胆汁分泌减少,影响了对脂肪的乳化作用。
【小问3详解】
如果每天摄入糖类和脂肪过多,又缺少运动,则容易导致主动脉基部两条动脉分支的管壁上有脂肪类物质沉积,管腔变窄,造成心肌供血不足,这种病变称为冠心病。
【小问4详解】
保护青少年,远离电子烟;长时间吸电子烟,同样会对尼古丁产生依赖;吸电子烟不能实现戒烟的目的。吸烟者不但危害自身的身体健康,而且还严重妨碍他人健康,研究结果表明,吸烟者吸烟时对旁人的危害比对他自己还大。所以电子烟不能作为普通烟民戒烟的替代品,理由是电子烟中含有尼古丁等有害物质,吸食后容易成瘾。因此,如果有人诱导我们吸烟,我们应该以健康为由礼貌地拒绝,并介绍吸烟的危害等。
【小问5详解】
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本实验是为了为研究饲料类型对小鼠体质类型的影响,根据A组和C组、B组和D组两组对照组,饲喂的饲料类型不同,A组和B组的体重均高于C组和D组,而A组和B组、C组和D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体质类型不同,得到了B组大于A组体重,C组大于D组的体重,无法得到体质类型是影响小鼠肥胖的共同因素。综上分析可知,引起小鼠肥胖的两种诱因中,作用最大的是乙类饲料类型。除了表中数据启示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减少高脂食物的摄入或增强体育运动来控制肥胖。
27. 呼吸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功能之一。图甲为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乙是肺泡结构图,图丙是膈肌运动模型,图丁中Ⅰ-Ⅳ表示人体呼吸全过程。
(1)图甲中的肺泡是构成肺的基本结构单位,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条) 。
(2)图甲中,若A内流动脉血,B 内流静脉血,则血流方向是________(填A→B或B→A),图乙中b所代表的气体需最少穿过_____层细胞,才能进入肺泡外毛细血管,判断毛细血管的依据是_____,e处血液和f处血液组成成分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
(3)图丙中橡皮膜模拟的结构及其状态是__________,此时肺内气压_____________(高于或低于)大气压。
(4)图丁中的[Ⅰ]表示__________,该过程是通过________实现的,过程[Ⅲ]表示_________,人体吸入的氧气最终要进入图丁中的_________,参与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答案】(1)肺泡数量多,肺泡壁薄,肺泡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2) ①. B→A ②. 2##两 ③. 红细胞单行通过 ④. f内的血液中含有丰富的氧气##氧气的多少##是否含有丰富的氧气
(3) ①. 膈肌;舒张 ②. 高于
(4) ①.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②. 呼吸运动 ③.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④. 组织细胞
【解析】
【分析】人体的呼吸包括: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细胞内的气体交换几个过程。
图甲中,A是肺静脉的分支,B是肺动脉的分支;图乙中,a和d是二氧化碳,b和c是氧气,e肺动脉,f肺静脉;图丁中,Ⅰ表示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Ⅱ表示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Ⅲ代表气体在血液的运输,Ⅳ代表血液和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小问1详解】
肺泡数量多,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结构特点都是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
【小问2详解】
血液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由于肺循环中,肺动脉流静脉血,肺静脉流动脉血,所以,A是肺静脉的分支,B是肺动脉的分支。那么,图甲中,若A内流动脉血,B 内流静脉血,则血流方向是B肺动脉分支→A肺静脉分支。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新鲜空气被吸入肺后,肺泡中的氧气含量高于血液里的氧气含量,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血液里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肺泡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血液中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血液成分发生的变化是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图乙中b代表氧气。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因此,图乙中b所代表的气体需最少穿过2层细胞(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才能进入肺泡外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的管径极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因此,判断毛细血管的依据是红细胞单行通过。
e肺动脉是流入肺泡的血管,f肺静脉是流出肺泡的血管,e肺动脉处血液和f肺静脉处血液组成成分的主要区别是f肺静脉内的血液中含有较多的氧气。
【小问3详解】
呼吸运动的过程是:吸气时,膈肌与肋骨间的肌肉收缩,胸廓扩张,肺随之扩大,肺内气压降低,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气体入肺;当膈肌和肋骨间的肌肉舒张时,胸廓缩小,肺随之缩小,肺内气压升高,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气体出肺。图丙中的橡皮膜模拟膈肌,此时,膈肌舒张,肋间肌舒张,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气体出肺。
【小问4详解】
结合分析可知,图丁中的Ⅰ表示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该过程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过程Ⅲ代表气体在血液的运输,人体吸入的氧气最终进入图丁中的组织细胞,参与组织细胞的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
28. 下图为肾单位结构模式图,分别从其不同的部位抽取三种液体样品甲、乙、丙进行化验,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中肾单位是由_______________(填序号)构成的,抽取样品乙的肾单位结构部位为[ ]______________。
(2)图中①内流动是_____________,①与④相比较,④中液体不含有____________;尿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两个连续的阶段。
(3)与①相比,⑥中液体含量明显减少的成分包括_________和养料、_________等。
【答案】(1) ①. ③④⑤ ②. ④肾小囊
(2) ①. 动脉血 ②. 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③. 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 ④.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3) ①. 氧气 ②. 尿素
【解析】
【分析】图中①入球小动脉、②出球小动脉、③肾小球、④肾小囊、⑤肾小管、⑥肾静脉的分支。
【小问1详解】
肾单位包括③肾小球、④肾小囊、⑤肾小管,因此图中肾单位是由③④⑤构成的。
表格中样品乙中含有葡萄糖和微量的蛋白质,因此样品乙是原尿,抽取样品乙(原尿)的肾单位结构部位为[④]肾小囊。
【小问2详解】
图中①入球小动脉内流动的是动脉血。
当①入球小动脉的血液流经②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④肾小囊形成原尿,因此①入球小动脉与④肾小囊相比较,④肾小囊中液体不含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尿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阶段。
【小问3详解】
从肾动脉流入肾脏的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部分尿素等废物随尿液排出,因此从肾静脉流出的血液中,尿素等废物的含量减少。
血液流经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与肾小管的细胞进行了物质交换,血液中的氧气和养料进入肾小管的细胞,肾小管的细胞分解有机物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减少,营养物质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所以,与①入球小动脉相比,⑥肾静脉的分支中液体含量明显减少的成分包括氧气和养料、尿素等。
29. 眼是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结构,近年来全国近视眼人数已接近4亿,青少年约占2.7亿,因此青少年要科学用眼,保护视力。
(1)正常情况下,外界光线通过图1中角膜、房水、瞳孔、晶状体、玻璃体等结在[ ]______上形成物像,最终在[ ]______形成视觉。
(2)科研人员请视力正常的成年志愿者在弱光下阅读,测定阅读前0min、阅读30min和60min时眼球前后径,结果如图2。与阅读前相比较,志愿者弱光阅读后的眼球前后径______,推测长期弱光阅读可能是引起______(填“近视”或“远视”)的原因之一。
(3)某同学针对“近视”开展了探究活动,他利用透明胶膜自制水透镜,用注射器注水或往外抽水来改变水透镜的曲度,经调整后,蜡烛、水透镜和光屏恰能形成清晰的(如下图所示),水透镜可模拟图1眼球结构中的[ ]______。若要继续探究近视因,在保证三者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应用注射器向水透镜中______(选填“注水”或“抽水”),从而模拟近视。要想预防近视,你有哪些好的建议?______。
(4)某司机开车进入隧道,由于视野变暗引起瞳孔______;随着远处隧道出口越来越近,司机晶状体的变化是______。
(5)经过隧道转弯处,看到提示牌上“弯道减速慢行”后,司机进行了减速操作,反射属于______反射,参与该反射的神经中枢有______。
(6)司机在驾车过程中,由于急刹车导致膝盖受伤,请用图中序号和箭头表示司机形成痛觉的神经传导路径______。
【答案】(1) ①. ⑫视网膜 ②. ⑧大脑皮层##⑧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2) ①. 变长 ②. 近视
(3) ①. ⑩晶状体 ②. 注水 ③. 看书、看电脑时间1小时要休息一下,远眺几分钟;认真做眼保健操;读写姿势端正,眼与书距离33厘米;不在走路看书;不躺卧看书;不在强光下看书;不在暗处看书
(4) ①. 变大 ②. 曲度变大
(5) ①. 条件##复杂 ②. 语言中枢、视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
(6)⑤→④→③→⑥→⑧
【解析】
【分析】观图可知:①效应器、②传出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入神经、⑤感受器、⑥上行传导神经纤维,⑦下行传导神经纤维、⑧大脑皮层、⑨视神经、⑩晶状体、⑪瞳孔、⑫视网膜。
【小问1详解】
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等的折射,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立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所以正常情况下,外界光线通过角膜、晶状体等的折射后,在⑫视网膜上形成物像,最终在⑧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小问2详解】
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因此与阅读前相比较,志愿者弱光照阅读后的眼球前后径变长,推测长期弱光照阅读可能是引起近视的原因之一。
【小问3详解】
水透镜可模拟图1眼球结构中的⑩晶状体。因为近视眼的晶状体曲度大,故需要用注射器向水透镜中注水,使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强,物像成在光屏的前方。预防近视要注意好的用眼习惯:看书、看电脑时间1小时要休息一下,远眺几分钟;认真做眼保健操;读写姿势端正,眼与书距离33厘米;不在走路看书;不躺卧看书;不在强光下看书;不在暗处看书。
【小问4详解】
光线强,瞳孔变小;光线弱,瞳孔变大,因此某司机开车进入隧道,由于视野变暗引起瞳孔变大。人视近物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视远物时,正好相反,因此随着远处隧道出口越来越近,司机晶状体的变化是由小变大。
【小问5详解】
司机进行了减速操作,该反射是出生后形成的,属于条件反射,参与该反射的神经中枢有语言中枢、视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
【小问6详解】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司机形成痛觉的神经传导路径:⑤感受器→④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⑥上行传导神经纤维→⑧大脑皮层。
30. 很多同学有过养猫的经历,了解相关疾病可以更好地维护人和宠物的健康,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猫抓热是一种由巴尔通体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巴尔通体是一种棒状短小杆菌,菌体有1~10根鞭毛。巴尔通体能随猫蚤粪便排出,经人体破损(如被猫抓伤、咬伤)皮肤进入人体(如图2),引起低热、头痛、呕吐等症状,目前尚未发现人与人之间传播。
资料二:疫苗的开发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新研制的疫苗要经过多次动物试验并确认安全有效后才可应用于人体注射。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对于家庭来说也是减少成员疾病发生、减少医疗费用的有效手段。
(1)图1中最有可能是巴尔通体的是 ________(填字母);巴尔通体能通过猫身上的跳蚤在猫群中传播,影响猫的健康,巴尔通体是引发猫抓热的 _____________。
(2)被猫抓伤、咬伤,皮肤受损,病菌容易入侵,因此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天然屏障,组成人体第一道防线,从免疫角度属于________。
(3)根据以上信息,按照感染病原体的种类进行分类,下列传染病与猫抓热属于同一种类型的是________。
a.流行性感冒 b.百日咳 c.白喉 d.蛔虫病 e.狂犬病 f.新冠肺炎
(4)请为养猫人士提出一条预防“猫抓热”的具体建议:_______,属于控制传染病措施的__________________。
(5)从免疫角度分析,人体注射的疫苗相当于________,接种疫苗后,正常情况下身体内发生的变化是产生相应的 _______,这种免疫类型的特点是 _______。
【答案】(1) ①. b ②. 病原体
(2)非特异性免疫 (3)bc
(4) ①. 消灭猫蚤等 ②. 切断传播途径
(5) ①. 抗原 ②. 抗体 ③. 出生以后才产生,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解析】
【分析】题图中,a是衣藻(单细胞植物),b是细菌,c是病毒,d是真菌。
【小问1详解】
通过资料一可知,巴尔通体是一种棒状短小杆菌,菌体有1~10根鞭毛。据描述和图可知:巴尔通体最有可能是b细菌。巴尔通体能够引起动物得病,属于病原体。
【小问2详解】
皮肤和黏膜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对任何病菌都起作用,是非特异性免疫。
【小问3详解】
根据资料一,猫抓热是是细菌引起传染病,故属于细菌性传染病。而a流行性感冒、e狂犬病、f新冠肺炎都是病毒引起的传染病;b百日咳、c白喉是细菌引起的传染病;d蛔虫病是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故选bc。
【小问4详解】
巴尔通体能通过猫身上的跳蚤在猫群中传播,影响猫的健康。因此消灭猫蚤,切断传播途径是预防“猫抓热”的主要途径。传染病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而消灭猫蚤,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小问5详解】
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相当于抗原,病原体侵入人后,能刺激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天花病毒的特殊蛋白质,这种特殊的蛋白质就是抗体。可见,从免疫角度分析,人体注射的疫苗相当于抗原;接种疫苗后,正常情况下身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体,这种免疫类型是叫作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出生以后才建立的,通常只能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这种免疫具有专一性。选项
A
B
C
D
营养物质
维生素A
维生素B1
维生素D
含碘的无机盐
缺乏症
夜盲症
坏血病
儿童:佝偻病
地方性甲状腺肿
组别
饲料类型
初始均体重 (g)
实验后均体重(g)
A 组
甲类
23
29
B组
甲类
24
27
C组
乙类
23
33
D 组
乙类
25
39
主要成分
样品甲
样品乙
样品丙
葡萄糖
0.1
0.1
0
无机盐
0.72
0.72
1.10
蛋白质
8.00
0.03
0
尿素
0.03
0.03
1.8
水
90.00
98.00
96.00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原卷版docx、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菏泽市曹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山东省菏泽市曹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第Ⅱ卷必须用0,吸烟有害健康,下图是某男子的血液化验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