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费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0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只须将答题卡交回。
2.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答在本试卷上不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
1.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共同的祖先是( )
A. 类人猿B. 森林古猿C. 长臂猿D. 北京猿人
【答案】B
【解析】
【分析】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详解】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故选B。
2. 结合以下女性生殖系统示意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的器官是[③]子宫
B. 精子与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部位是[①]卵巢
C. 胎儿发育的场所是[②]输卵管
D. 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
【答案】D
【解析】
【分析】题图中,①卵巢,②输卵管,③子宫,④阴道
【详解】A.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的器官是①卵巢,A错误。
B.受精过程是指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结合部位是②输卵管,B错误。
C.胎儿发育的场所是③子宫,C错误。
D.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D正确。
故选D。
3. “告别童年,青春启航”,青春期是人生最重要最美好的时期。现在的我们正处于青春期,以下关于青春期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男孩和女孩开始进入青春期的年龄完全相同
B. 青春期生殖器官开始形成,分泌性激素,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
C. 青春期正是学知识、长才干、树立远大理想、塑造美好心灵的关键时期
D. 青春期女孩来月经是一件很羞耻的事情
【答案】C
【解析】
【分析】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人体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和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因此,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详解】A.一般地说,男生从12~14岁,女生从10~12岁开始进入青春期,因此男生的青春期一般比女生晚两年,A错误。
B.生殖器官在出生前就已经形成了,青春期时,这些器官开始成熟并发挥功能,如分泌性激素,导致第二性征的出现和发展,B错误。
C.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可见,青春期正是学知识、长才干、树立远大理想、塑造美好心灵的关键时期,C正确。
D.月经是女性青春期正常的生理现象,标志着生殖系统的成熟,没有任何羞耻可言,D错误。
故选C。
4. 人体所需的六大类营养物质中,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一组是( )
①糖类 ②脂肪 ③维生素 ④水 ⑤无机盐 ⑥蛋白质
A. ①②③B. ③④⑤C. ②③⑥D. ①②⑥
【答案】D
【解析】
【分析】食物中含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水等六大类营养物质,它们各具有一定的作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六大类营养物质的主要作用,结合题意,即可解答。
【详解】食物中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它们各具有一定的作用,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并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关系,也能提供少量的能量;脂肪是备用能源,一般存储在皮下备用,水、无机盐、维生素不能提供能量,其中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人体的废物和营养物质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运输,故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一组是①糖类、②脂肪、⑥蛋白质,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5. 表中所列物质与对应的缺乏症,相符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
【分析】无机盐和维生素对人体都很重要,人体一旦缺乏,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
【详解】A.缺乏维生素A会患夜盲症,故A错误。
B.缺乏维生素B1会患有神经炎、脚气病,故B错误。
C.缺钙会导致佝偻病和骨质疏松,故C正确。
D.缺铁会患有贫血,故D错误。
故选C
6. 如图表示某类营养物质在人体消化道内含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判断该营养物质是( )
A. 水B. 脂肪C. 无机盐D. 维生素
【答案】B
【解析】
【分析】(1)人体的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消化道开始于口腔,终止于肛门,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2)由图可以看出,图中的a表示口腔,b表示胃,c表示小肠,d表示大肠。
【详解】食物中含有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水、无机盐等营养物质,其中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都是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不用经过消化就能直接被吸收。糖类(淀粉)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脂肪的消化是从小肠开始的。由图可以看出,图中该营养物质的消化是从c小肠开始的,因此该营养物质是脂肪。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 某实验小组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将三支试管均放置在恒温水浴锅中加热,约10分钟后( )
A. 该实验说明了唾液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B. 滴加碘液后,颜色变蓝的是甲,部分变蓝的是丙
C. 为加快实验进度,可将甲、乙、丙三支试管放在沸水中加热
D. 甲和乙对照可探究唾液淀粉酶在馒头消化中的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1)唾液腺的开口在口腔,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初步消化为麦芽糖。(2)淀粉遇到碘液会变蓝,麦芽糖遇到碘液不会变蓝。(3)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高温可能会使酶失去活性,低温会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在37℃左右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最强。
【详解】A.比较甲号试管和乙号试管的实验结果可知,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比较甲号试管和丙号试管的实验结果可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助于淀粉的消化。因此,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与唾液的分泌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都有关系,故A错误。
B.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甲号试管遇碘不变蓝,原因是馒头碎屑里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乙号试管遇碘变蓝,说明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丙号试管遇碘部分变蓝,说明馒头块与唾液淀粉酶的混合不充分,淀粉没有被充分消化,因此部分变蓝色,故B错误。
C.在37℃左右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最强。因此,甲、乙、丙三支试管放在沸水中加热,会导致实验失败,故C错误。
D.甲和乙对照,唯一变量是唾液,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故可探究唾液淀粉酶在馒头消化中的作用,故D正确。
故选D。
8. 某中学食堂设计的一份营养餐食谱:米饭、羊肉丸子、红烧肉、清蒸蝶鱼。从膳食平衡的焊度分析,还需添加( )
A. 水煮鱼B. 面包C. 蒸蛋D. 炒青菜
【答案】D
【解析】
【分析】平衡膳食是指各种营养物质的比例合适,搭配合理,使人获得全面而平衡的营养。
【详解】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该食谱中的米饭主要提供糖类,羊肉丸子、红烧肉、清蒸鲽鱼主要提供蛋白质、油脂,缺少蔬菜水果类,会导致无机盐和维生素摄入量不足,因此还应添加的食物是蔬菜水果类。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9. “海姆立克急救法”是抢救异物误入气管患者的方法。当阻塞物阻碍咽喉时,救护者可按照如图所示方法施救。急救者从背后环抱患者,双手一手握拳,另一手握紧握拳的手,从腰部突然向其上腹部施压,迫使其上腹部下陷,被救者体内发生的变化是( )
A. 膈顶部上升,肺内气压变小
B. 膈顶部下降,肺内气压变大
C. 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变大
D. 胸腔容积扩大,肺内气压变小
【答案】C
【解析】
【分析】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胸廓体积增大,肺也随之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当肋间肌和膈肌舒张时,胸廓体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
【详解】呼吸道是氧气进入的重要通道。当阻塞物经咽、喉后,堵住气管时,会引起呼吸困难。此时,救护者可按照图中所示“海姆立克急救法”施救,使被救者膈顶部上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形成较大的气流把阻塞物冲出。随后,气体才能顺利进入肺。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0. 2020年昆明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做为昆明市民,更应注重个人文明素质。如不要随地吐痰、不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尖叫等,请你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正确解释( )
A. 痰中往往含有细菌、病毒等B. 大声喧哗尖叫容易损害咽部的声带
C. 高声喊叫或尖叫会伤害消化系统D. 吃饭时大声说笑会导致甲状软骨来不及盖住喉的入口,使食物误入气管
【答案】A
【解析】
【分析】
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详解】A.气管和支气管上的腺细胞分泌黏液,使空气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正确。
B.喉是发声器官,大声喧哗尖叫容易损害喉部的声带,错误。
C.高声喊叫或尖叫会伤害喉部的声带,喉是呼吸系统,错误。
D.吃饭时大声说笑会导致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的入口,使食物误入气管,错误。
故选A。
【点睛】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11. 边说笑边吃东西,食物容易误入气管,其原因是( )
A. 会厌软骨未及时盖住喉口B. 气流冲击,喉口扩大
C. 气流冲击,声门裂开大D. 环状软骨扩大
【答案】A
【解析】
【分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等器官,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
【详解】鼻子吸入的空气和经咀嚼的食物都会经过咽,之后各走各路,空气会进入气管,食物则会进入食道(气管位于食道的前面),这是由咽喉下方的会厌软骨所决定的。当我们吸气时,会厌软骨静止不动,让空气进入气管;当我们吞咽时,一方面软颚会向后延伸,阻止食物进入气管;另一方面喉的上升,令会厌软骨像门一样,将气管喉覆盖,令食物进入食道。由此可知,在吞咽那一刻,我们呼吸是暂停的。吞咽完毕,软颚、喉会厌软骨迅速恢复原位,于是呼吸可照常进行。所以边说笑边吃东西,若吞咽时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下,会使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
故选A。
12. 如图甲是肺内压随时间的变化示意图,图乙表示人体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在胸腔内的位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曲线ac段时,膈肌处于舒张状态
B. 图甲曲线cd段时,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C. 图甲曲线ab段时,膈肌最终处于图乙所示的B位置
D. 图甲曲线de段时,膈肌最终处于图乙所示的A位置
【答案】C
【解析】
【分析】丙甲中:ab段和de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负值,表示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过程;bcd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正值,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过程。
图乙中:AB表示膈肌不同的状态,A是膈肌舒张,B是膈肌收缩。
【详解】A.图甲中,ab段是吸气过程,膈肌处于收缩状态,而bc段是呼气过程,膈肌处于舒张状态,A错误。
B.图甲曲线在cd段时,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过程,膈肌处于舒张状态,B错误。
CD.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结合题图和分析可知,图甲曲线ab段和de段时,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过程,此时膈肌收缩,因此膈肌最终处于图乙所示的B位置,C正确、D错误。
故选C。
13. 静脉输液结束后,用棉球按压针口5分钟,以防止持续出血。这一过程中,能够促进凝血的是( )
A. 血红蛋白B. 血小板C. 红细胞D. 白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血小板是体积最小的血细胞,在显微镜下基本上看不到,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
【详解】A.血红蛋白红细胞中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它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A错误。
B.血小板是体积最小的血细胞,在显微镜下基本上看不到,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B正确。
C.红细胞是数量最多血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圆饼状,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也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C错误。
D.白细胞是数量最少的血细胞,有细胞核,但比红细胞大,能吞噬病菌,有防御保护功能,D错误。
故选B。
14. 如图为人体血液分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是血浆,呈淡黄色,含量最多的是水
B. ③是红细胞,在血细胞中数量最多
C. ②是白细胞和血小板,它们的形状都不规则
D. 该血液不凝固是因为加入了抗凝剂
【答案】C
【解析】
【分析】图中,血液出现分层现象时,会分为三层:①上面是淡黄色半透明的血浆,②中间有一层白色的是白细胞和血小板,③最下面一层是暗红色的红细胞。
【详解】A.①是血浆,血浆呈现淡黄色、半透明,约占血液总量的 55%,主要成分为水(90%),还有血浆蛋白(7%),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3%)。血浆有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的功能,A正确。
B.③是红细胞,红细胞是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圆盘状,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B正确。
C.②是白细胞和血小板,白细胞形状规则,是数量最少的血细胞,有细胞核,但比红细胞大,能吞噬病菌,有防御保护功能。血小板是体积最小的血细胞,在显微镜下基本上看不到,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能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C错误。
D.应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除掉或抑制血液中的某些凝血因子,阻止血液凝固,称为抗凝。能够阻止血液凝固的化学试剂或物质,称为抗凝剂或抗凝物质。该血液不凝固是因为加入了抗凝剂,D正确。
故选C。
15. 下列关于“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 选用尾鳍色素较多的活小鱼,以便于观察
B. 用湿纱布包裹小鱼可以保证小鱼正常运动
C. 需要用高倍物镜才能观察到血液的流动
D. 应尽量快速完成实验,减少对小鱼的伤害
【答案】D
【解析】
【分析】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
【详解】A.用显微镜观察时,若尾鳍的色素较深时,不易观察到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情况,因此应选取尾鳍色素较少的活小鱼作为观察材料,A错误。
B.鱼用鳃呼吸,呼吸的是水中的氧气,因此,观察过程中,时常用滴管往裹小鱼的棉絮上滴水,可以保持湿润,应尽量快速完成观察,并尽量使小鱼少受伤害,保证鱼的正常呼吸,B错误。
C.小鱼尾鳍内含色素,颜色深,视野较暗,因此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应该用低倍的显微镜,低倍镜比高倍镜的视野亮,C错误。
D.应尽量快速完成观察,然后放生,以减少对小鱼的伤害,D正确。
故选D。
16. 下图为人体的三种血管模式图及显微镜下人血涂片的观察视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②是静脉,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
B. ③是毛细血管,其内的血流速度最慢
C. ④和a都是红细胞,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D. ⑥是白细胞,细胞体积最大,为全身细胞输送氧
【答案】B
【解析】
【分析】题图中:①静脉血管,②动脉血管,③毛细血管,④红细胞,⑤血小板,⑥白细胞,a是红细胞。
【详解】A.①是静脉,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管壁较薄、弹性小,血流速度慢,主要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到心脏,A错误。
B.③是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在体内数量很多,分布很广;其管壁最薄,只有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管的内径十分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这些特点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B正确。
C.④和a都是红细胞,红细胞是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圆饼状,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也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⑤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C错误。
D.⑥是白细胞,细胞体积最大,是数量最少的血细胞,有细胞核,但比红细胞大,能吞噬病菌,有防御保护功能,D错误。
故选B。
17. 如图为人的心脏解剖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心脏的四个腔中,肌肉壁最厚的是B
B. 血管①内流静脉血
C. ⑤是房室瓣
D. A和B之间是相通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图中①上、下腔静脉、②主动脉、③肺动脉、④肺静脉、⑤动脉瓣、A左心室、B右心室、C右心房、D左心房。
【详解】A.心脏的四个腔中,肌肉壁最厚的是A左心室,与血液流程长有关,故A错误。
B.血管①上、下腔静脉内流静脉血,故B正确。
C.⑤在左心室与主动脉之间,是动脉瓣,故C错误。
D.A左心室和B右心室之间是不相通的,故D错误。
故选B。
18. 如图是心脏工作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心房、心室舒张,血液由心房进入心室
B. 图乙中,房室瓣关闭,防止血液倒流入心房
C. 图丙中,心房和心室均收缩,血液经静脉流回心房
D. 一次心跳包括了心室收缩和心房舒张两个过程
【答案】B
【解析】
【分析】心脏其实是由左右两个“泵”同时协同工作的。一次心跳包括了心脏的收缩与舒张过程。当心房收缩时,血液被压出心房,穿过瓣膜进入心室。接着心室收缩,心房与心室间的瓣膜关闭,左心室的血液从主动脉泵出流向全身各处,右心室的血液从肺动脉泵出流向肺部。然后动脉瓣关闭,心房和心室均舒张,肺部的血液经肺静脉回流入左心房;全身各处的血液经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回流入右心房。
【详解】AC.结合分析,图丙示心房和心室均舒张,此时动脉瓣关闭,肺部的血液经肺静脉回流入左心房;全身各处的血液经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回流入右心房,AC错误。
B.结合分析,心室收缩,房室瓣关闭,避免心室的血液倒流回心房,左心室的血液从主动脉泵出流向全身各处,右心室的血液从肺动脉泵出流向肺部,B正确。
D.心脏其实是由左右两个“泵”同时协同工作的。一次心跳包括了心脏的收缩与舒张过程,D错误。
故选B。
19. 如图是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图中①~④表示与心脏相连的血管;⑤-⑥表示心脏中的四个腔;a、b表示两个毛细血管网,则体循环的途径是( )
A. ⑦→④→a→①→⑥B. ⑧→③→b→②→⑤
C. ⑤→⑦→④→a→①→⑥D. ⑥→⑧→③→b→②→⑤
【答案】B
【解析】
【分析】血液循环途径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经过体循环,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详解】图中⑧为左心室,③为主动脉,b为全身毛细血管,②为上下腔静脉,⑤为右心房。⑦为右心室,④是肺动脉,a是肺部毛细血管,①是肺静脉,⑥是左心房。结合分析可知:⑧→③→b→②→⑤为体循环,⑦→④→a→①→⑥为肺循环。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 小皖父亲最近发现尿液泡沫增多,到医院检查后发现是尿蛋白增多引起的,如图为肾单位结构示意图,推测小皖父亲发生病变的结构可能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①入球小动脉,②出球小动脉,③肾小球,④肾小管。
【详解】肾小球的结构类似滤过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被过滤进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肾小球发生病变时,肾小球的通透性会增加,原来不能滤过的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会被滤过进入原尿。肾小管对大分子蛋白质、血细胞没有重吸收能力,因此在尿液中会出现蛋白质和血细胞。所以检查发现小皖父亲的尿中含有蛋白质,据此推断此人病变的部位最可能是③肾小球,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1. 下列是某人的血浆、肾小管、输尿管中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含量。根据此表分析,甲、乙两种物质分别是
A. 甲是葡萄糖、乙是蛋白质B. 甲是葡萄糖、乙是尿素
C. 甲是蛋白质、乙是尿素D. 甲是尿素、乙是葡萄糖
【答案】D
【解析】
【分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详解】甲物质在血浆和肾小管中的浓度是相等的,都是0.03%,而在输尿管中的浓度却达到了2%,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把大部分的物质重新吸收回到血液中,使肾小管中的液体总量减少,所以甲物质只能是尿素;乙物质在血浆和肾小管中的浓度为0.1%,而在输尿管中的浓度为0,这说明经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把全部的葡萄糖吸收回到血液中;乙不可能是蛋白质,因为由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大分子的蛋白质被滤过到血液中,不可能出现在肾小管中,可见D符合题意。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尿液的形成过程以及血浆、原尿、尿液的成分区别。
22. 如图为某同学制作的模拟眼球成像及近视、远视的成因装置。该装置中,通过注射器调节向 水透镜中注射液体的量,可以调节水透镜的曲度。水透镜和光屏分别模拟的是眼球的( )
A. 虹膜、巩膜B. 晶状体、脉络膜
C. 晶状体、视网膜D. 玻璃体、视网膜
【答案】C
【解析】
【分析】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
【详解】眼球成像示意图:
从图中可以看到,模拟成像实验中的水透镜模拟眼球的晶状体起调节作用,光具座上的“F光源”模拟外界物体,光屏模拟眼球的视网膜,C符合题意。
故选C。
23. 如图是人眼球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是瞳孔,无色透明,可以透过光线B. ②是玻璃体,对光线有折射作用
C. ③是晶状体,支持眼球壁,并折射光线D. ④是视网膜,能接受光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
【答案】D
【解析】
【分析】图中:①角膜,②晶状体,③玻璃体,④视网膜。
【详解】A.①角膜是无色透明的,利于光线的透入,如果角膜病变或受损,会影响光线进入眼球内部,使物像模糊不清,甚至失明,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来使病人得到恢复,A错误。
B.②晶状体似双凸透镜,对光线有折射作用,可以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都能落在视网膜上,B错误。
C.③玻璃体是透明胶状物质,支撑眼球壁,并能折射光线,C错误。
D.④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光线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但不能产生视觉,视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产生的,D正确。
故选D。
24. 某同学缝纽扣时,不小心手指被针扎了一下,手立即缩回。下图是该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反射属于复杂反射,③是神经中枢
B. 完成该反射的路径为①→②→③→④→⑤
C. 完成该反射的路径为⑤→④→③→②→①
D. 若④受损伤,刺激①有感觉并能完成该反射活动
【答案】B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具有神经节)、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和⑤效应器。
【详解】A.非条件反射(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缩手反射是生来就有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故属于非条件反射(简单反射),③是神经中枢,A错误。
BD.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是: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然后神经冲动由传入神经传导神经中枢,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央的灰质内(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部位),能接受神经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即做出指令),传出神经再将来自神经中枢的神经冲动传至效应器,最后由效应器接受神经冲动并作出相应的反应。可见完成该反射的路径为①→②→③→④→⑤,D错误,B正确。
C.如果④传出神经处受到损伤断裂,刺激①感受器有感觉,但反射弧不完整,不能完成反射,C错误。
故选B。
25. 成年人排尿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当膀胱充盈时,膀胱内的感受器感受刺激使人产生尿意,膀胱和尿道处的效应器接收信息,产生排尿反射。相关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A. 成年人有意识“憋尿”的相关中枢在大脑,属于复杂反射
B. 某患者神经受损,能产生尿意却出现尿失禁,其受损部位可能是图中⑤
C. 婴幼儿完成排尿反射的传导路径是:①→③→B→②→⑥
D. 若神经②受损,则不能产生尿意,也不能完成排尿反射
【答案】C
【解析】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外界或内环境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若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
题图中: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传出神经,④是上行的神经纤维,⑤是下行的神经纤维,⑥是效应器,A是大脑皮层,B是神经中枢。
【详解】A.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也叫条件反射。该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成年人有意识“憋尿”是后天形成的,相关中枢在大脑,属于复杂反射,A正确。
B.能产生尿意,说明神经冲动可以传递到大脑皮层,则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上行的神经纤维都是正常的;出现尿失禁,可能是⑤下行的神经纤维受损,无法控制排尿,B正确。
C.婴幼儿完成排尿反射的传导路径是:①→②→B→③→⑥,C错误。
D.②传入神经,若②受损,则神经冲动无法传导到大脑皮层,不能产生尿意;反射结构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D正确。
故选C。
26. 人体内的激素能够对生长、发育和生殖等多种生命活动进行调节。下列关于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幼年时生长激素缺乏可引起呆小症
B. 幼年时甲状腺激素缺乏可引起侏儒症
C. 胰岛素具有调节血糖浓度的作用
D. 激素在人体中分泌量多,作用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分泌的,是对身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含量极少,作用很大;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共同维持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激素分泌异常时会导致人体患相应的疾病。
【详解】A.幼年时生长激素缺乏可引起侏儒症,故A错误。
B.幼年时甲状腺激素缺乏可引起呆小症,故B错误。
C.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调节血糖浓度的作用,故C正确。
D.激素在人体内分泌量小,作用大,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掌握激素的概念以及激素调节就能正确答题。
27. 如果胰岛素分泌功能障碍,血糖浓度超过正常水平,就可能形成糖尿病。目前,糖尿病患者常采取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治疗。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吗?为探究这一问题,某生物探究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该探究方案中起对照组作用的小鼠是乙鼠
B. a步骤中将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目的是避免胰岛素的干扰
C. 假如按照上述方案进行实验,最终仅在乙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胰岛素是胰岛产生的,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胰岛素只能注射不能口服
D. 在理论上,为避免偶然性,保证实验结果更准确,应该多用几只小鼠
【答案】A
【解析】
【分析】设计探究实验的基本原则:对照原则(对照实验——除探究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一般有实验组和对照组之分)、单一变量原则(科学探究要求一组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实验变量)、重复性原则(设计的实验要可重复实验)。
【详解】A.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一组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因此在该实验中丙鼠是对照组,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A符合题意。
B.该实验探究的目的:“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吗?”,避免实验鼠自身分泌的胰岛素的干扰,需将甲乙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使之不能分泌胰岛素,B不符合题意。
C.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具体说,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甲鼠无胰岛,但注射胰岛素,尿液中无葡萄糖,说明注射胰岛素可维持血糖浓度在正常水平;丙鼠自身胰岛可分泌胰岛素,尿液中无葡萄糖,说明胰岛分泌的胰岛素可维持血糖浓度在正常水平;乙鼠无胰岛,但口服胰岛素,尿液中有葡萄糖,说明口服胰岛素不能维持血糖浓度在正常水平,综上可知,B不符合题意。
D.每组一只老鼠数量太少,会有偶然性,实验误差较大,实验结果不能说明一般性。所用每组适量增加鼠的数量,可以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误差,排除偶然性,增强实验的科学性,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8. 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即二氧化碳的排放和消耗之间达到平衡。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A. 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
B. 使用可降解的塑料制品
C. 直接焚烧农作物秸秆
D. 推广使用新能源公交车
【答案】C
【解析】
【分析】低碳生活就是指在生活中要尽力减少所消耗的能量,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低碳,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详解】A.植树造林能够有效增加地球表面的绿色植被,并释放氧气,有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A正确。
B.相较于传统塑料,使用可降解的塑料制品,能减少长期积累在环境中不易降解塑料造成的碳排放等生态系统问题,B正确。
C.直接焚烧农作物秸秆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进入大气层,会加剧空气污染,C错误。
D.推广使用新能源公交车,其能源利用过程中碳排放量较低,甚至零排放,这对于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积极作用,D正确。
故选C。
29. 我国科学家在南海发现了大量“可燃冰”,燃烧后仅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是清洁能源。和石油、煤炭一样,“可燃冰”中的甲烷也是来源于古生物遗骸。科学家们还通过实验证明了甲烷产生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0倍。据此分析下列观点较合理的是( )
A. 大量使用“可燃冰”不会造成温室效应
B. 温室效应对地球上生物生活是有利的
C. 大力植树造林可以有效缓解温室效应
D. “可燃冰”、石油和煤炭都是清洁能源
【答案】C
【解析】
【分析】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大量排放尾气以及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详解】A.可燃冰是一种埋藏在深海下面的燃料,是甲烷和水在高压和低温的条件下形成的,因此可燃冰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加剧温室效应,A错误。
B.温室效应会是地球气温升高,冰川融化,水平面上升,影响生物生存,B错误。
C.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大力植树造林可以缓解温室效应是因为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C正确。
D.“可燃冰”燃烧后仅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清洁环保,但是石油、煤炭燃烧时除了产生二氧化碳,还产生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空气污染物,不属于清洁能源,D错误。
故选C。
30.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说明农村发展生态农业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以下观点你认为最合理的是( )
A. 在生态农业中,粪便要经过沼气池发酵后再施给庄稼
B. 生态农业不会改变太阳能的利用率
C. 农田生态系统是比较稳定的,原因在于人们的精细管理
D. 大面积种植速生树柠檬桉并不会损害农村的生态环境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态农业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
【详解】A.传统农业中,粪便一般直接施放到庄稼地里。生态农业中,粪便要经过沼气池发酵后再施给庄稼,A正确。
B.生态农业能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B错误。
C.农田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差,需要人类进行精细管理,C错误。
D.大面积种植速生树柠檬桉,使植物类型变得相对单一,生态系统更容易被破坏,会损害农村的生态环境,D错误。
故选A。
【点睛】认识生态农业的优势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二、解答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40分)
31. 现在很多人饮食习惯“点外卖”,导致营养失衡。图1是中国居民的“平衡膳食宝塔”,图2是消化系统模式图,图3 是小肠壁纵切图,请据图回答:
(1)某学生因偏食出现牙龈出血等症状,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建议该学生多摄入图1中____(填字母)层食物,因为富含____。
(2)图2中,[ ]____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的____储藏在胆囊中,其经过导管流入十二指肠,不含有消化酶,但能使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
(3)图3中,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的[ ]____,其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使小肠具有巨大的表面积,小肠绒毛腔内含有丰富的[ ]____,该管壁及绒毛壁都由一层扁平的____构成,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答案】(1) ①. D ②. 维生素
(2) ①. ④肝脏 ②. 胆汁
(3) ①. ①皱襞 ②. ③毛细血管 ③. 上皮细胞
【解析】
【分析】图1中:E层为谷类,主要提供淀粉等糖类;D层为水果、蔬菜类,主要提供维生素;C层为肉类等动物性食品,B层为乳类(奶制品、豆制品),B、C层主要提供蛋白质;A层为油脂类,提供脂肪,过多食用会引起肥胖。图2中:①唾液腺,②口腔,③食道,④肝脏,⑤胃,⑥胰腺,⑦小肠,⑧大肠,⑨肛门。图3中:①环形皱襞,②小肠绒毛,③毛细血管。
【小问1详解】
体内缺乏维生素C会得坏血病,会出现牙龈出血的症状。某学生因偏食出现牙龈出血等症状,应是体内缺乏维生素C,所以,该学生多摄入图中D层的蔬菜和水果。
【小问2详解】
图2中的④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肝脏分泌的胆汁能储藏在胆囊中,在需要消化食物的时候,胆汁经导管流入十二指肠。胆汁中没有消化酶,但它能使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从而增加脂肪酶与脂肪的接触面积,起到促进脂肪分解的作用。胆汁这种对脂肪的乳化作用,属于物理性消化。
【小问3详解】
图3中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的①皱襞,①皱襞上有许多②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腔内含有丰富的③毛细血管,该管壁及绒毛壁都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32. 关注呼吸,关注健康,呼吸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如图中图甲为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图乙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图丙表示肺内气压在呼吸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图丁表示血液和组织细胞间的物质交换过程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1所示的结构由骨或软骨做支架,是气体进出的通道。其中,食物和空气进出依靠的共同器官是____。
(2)从图乙中可以直观地看出____都只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3)图乙中,a所代表的气体是____;N处流出的血液与M相比,最明显的成分变化是____。当吸气时,图甲中的3 膈肌所示结构处于____(填“收缩”或“舒张”)状态时,肺内气压会如图丙中的AC段曲线变化。
(4)图丁中,由红细胞运送的[③] ____和由血浆运输的[④]营养物质进入组织细胞参与生命活动,组织细胞产生的[⑤]____进入血液。
【答案】(1)咽 (2)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3) ①. 二氧化碳##CO2 ②. 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 ③. 收缩
(4) ①. 氧气##O2 ②. 二氧化碳##CO2
【解析】
【分析】图甲中:1是呼吸道,2是肺,3是膈肌。
图乙中: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气,c表示吸气,d表示呼气,M肺动脉分支、N肺静脉分支。
图丙中:AC间表示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是吸气过程;CE之间表示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是呼气过程。
图丁中:③氧气,④营养物质,⑤二氧化碳。
【小问1详解】
图甲中,咽是食物和空气进出的共同通道,既是消化器官,又是呼吸器官。
【小问2详解】
肺泡数量多,肺泡壁很薄,仅由单层细胞构成,肺泡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可见,从图乙中可以直观地看出: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顺利进行。
【小问3详解】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肺后,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可见,图乙中,a所代表的气体是二氧化碳;N处流出的血液与M相比,最明显的成分变化是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可见,肺内气体按照图乙中代码c方向运动时,属于吸气过程,图甲中的3膈肌所示结构处于收缩状态,肺内气压会如丙图中的AC段曲线变化(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小问4详解】
组组织细胞进行生理活动要消耗葡萄糖等营养物质和氧气,产生尿素等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结合题图可知,图丁中,由红细胞运送的③氧气和由血浆运输的④营养物质进入组织细胞参与生命活动,组织细胞产生的⑤二氧化碳进入血液。
33. 如图甲是某同学绘制的人体某生理过程流程图,其中A、B分别表示吸气和呼气;M、N分别表示人体某器官;图乙是心脏工作过程中某阶段的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①②③④表示与心脏相连的血管,⑤⑥⑦⑧表示心脏的四个腔。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以甲图为例,体循环路线是:左心室→____→全身各级动脉→____→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腔、下腔静脉,流回到→____。
(2)图甲中,经过 A过程进入的氧气,经过____(肺动脉?肺静脉?)先进入心脏的____(选填“左心房”或“右心房”或“左心室”或“右心室”)。
(3)心脏能有规律的收缩舒张,血液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再流向动脉,是因为心脏中有____起到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
(4)图乙中,①②③④血管内流静脉血的有____(填序号)。
【答案】(1) ①. 主动脉 ②. 全身毛细血管网 ③. 右心房
(2) ①. 肺静脉 ②. 左心房
(3)瓣膜##房室瓣和动脉瓣
(4)①③
【解析】
【分析】乙图中的血管有:①肺动脉、②主动脉、③上下腔静脉、④肺静脉,⑤表示右心房、⑥表示左心房、⑦表示右心室、⑧表示左心室。
【小问1详解】
血液循环的过程如图所示:
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腔、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
【小问2详解】
图甲中,经过A吸气过程进入的氧气,首先穿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肺部的毛细血管网,随着肺循环经肺静脉先进入心脏的左心房。
【小问3详解】
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故血液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再流向动脉,是因为心脏中有瓣膜起到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
【小问4详解】
根据血液循环图,与心脏相连的血管流静脉血的有上、下腔静脉和肺动脉。故图乙中,①②③④血管内流静脉血的有①肺动脉、③上下腔静脉。
34. 肾脏是人体形成尿液,排出废物的重要器官,肾脏结构功能对人的健康至关重要。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可能会诱发肾脏疾病。如图为一个肾单位结构模式图(A、B 表示过程,①~⑦表示结构),如上表是一个健康人的血浆、原尿、尿液的三个样本中主要物质含量表(单位:克/100 毫升),据图表回答问题;
(1)据图分析,肾单位由______(填序号)组成。
(2)当血液流经③时,经过[ ]______作用,形成了原尿,原尿经过[ ]______作用,形成了尿液。
(3)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判断样本 X 是______,样本Z是______;血液流经肾脏后明显减少的物质是______。
【答案】(1)③④⑥ (2) ①. A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A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 ②. B肾小管的重吸收
(3) ①. 原尿 ②. 尿液 ③. 尿素、氧气(只答尿素给分)
【解析】
【分析】图中:①入球小动脉,②出球小动脉,③肾小球,④肾小囊,⑤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⑥肾小管,⑦肾静脉,A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B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小问1详解】
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③肾小球、④肾小囊、⑥肾小管。
【小问2详解】
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A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过滤)作用,B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
【小问3详解】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因此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样本X含微量蛋白质,因此样本X是原尿,样本Z中不含有蛋白质、葡萄糖,而尿素浓度明显升高,因此,样本Z是尿液,血液流经肾脏后减少的物质是尿素和氧气。
35. 我国确定每年3月份最后一周的星期一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为了能够做到“文明交通,安全交通”,有关部门协力加大监督力度,保证了校车的安全运行。结合韩梅梅同学乘坐校车的经历和反射过程图解,分析回答问题:
(1)韩梅梅发现校车司机李磊师傅在开车时总是认真观察路况,谨慎驾驶车辆。李师傅在观察由远方开来的车辆时,眼球的[ ]______的曲度会发生改变,光线会刺激[ ]______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并传导至[ ]______形成视觉。
(2)李师傅看到交警竖起“停车检查”的告示牌,便紧急刹车,参与此过程的神经中枢中人类特有的是______中枢,这种反应属于______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车上的同学因为紧张可能会产生图中C所述的现象,这是由于大脑促进了[B]肾上腺的分泌,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血管扩张,这种反应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不仅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还受到______调节。
【答案】(1) ①. 2晶状体 ②. 5视网膜 ③. A大脑皮层
(2) ①. 语言 ②. 条件(复杂) ③. 激素
【解析】
【分析】题图中:1角膜,2晶状体,3虹膜,4玻璃体,5视网膜。反射分为简单反射(也称非条件反射)和复杂反射(也称条件反射)。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最复杂的,也是人类所特有的。
【小问1详解】
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舒张,晶状体凸度变小;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凸度变大。视觉形成的过程是: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成像)→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结合题图可知,李师傅在观察由远方开来的车辆时,眼球的2晶状体的曲度会发生改变,光线会刺激5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并传导至A大脑皮层(或A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处形成视觉。
【小问2详解】
语言中枢为人类所特有的,与说话、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也叫条件反射。完成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可见,李师傅看到交警竖起“停车检查”的告示牌,便紧急刹车,参与此过程的神经中枢中是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这种反应属于复杂(条件)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外界刺激大脑皮层产生兴奋,并调控肾上腺分泌较多激素造成的,大脑皮层属于神经系统,肾上腺素是激素,可见,题干所述实例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不仅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还受到激素调节。
36. 激素调节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探究甲状腺激素的作用,生物小组同学在科研人员的帮助下进行了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唾液腺不同,甲状腺没有______,其分泌物甲状腺激素能够直接进入腺体内的______,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
(2)甲减(甲状腺激素减少)患者的心率和正常人一样吗?小组同学测定了正常人和甲减患者的心率(如图),得出的结论是______。为了寻求其中的奥秘,科研人员提供了对大鼠的仔鼠进行的实验(如表)。由表可知,甲状腺激素对仔鼠的心肌增长起____(填写“促进”或“抑制”)作用,若要提高心脏的工作能力,可以通过______方法来缓解甲减仔鼠的症状。
(3)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______与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等功能。碘是合成该激素的重要原料,若体内缺碘造成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在饮食方面补充的方法是______。
【答案】(1) ①. 导管 ②. 毛细血管
(2) ①. 甲减患者心率较低,女性患者心率下降更明显 ②. 促进 ③. 补充甲状腺激素
(3) ①. 新陈代谢 ②. 食用加碘食盐##常吃海带等含碘丰富的海产品
【解析】
【分析】探究实验的两个原则:对照实验和变量的唯一性。
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其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小问1详解】
唾液腺是外分泌腺,甲状腺是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物是甲状腺激素,该激素通过腺体内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后,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
【小问2详解】
由医生测定了正常人和甲减患者的心率绘制的柱状图可知:甲减患者心率降低,女性患者心率下降更明显。这是因为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葡萄糖转运到心肌细胞中,为心脏提供更多能源物质,通过呼吸作用产生较多能量。由表可知,甲状腺激素对仔鼠的心肌增长起促进作用,若要提高心脏的工作能力,可以通过补充甲状腺激素方法来缓解甲减仔鼠的症状。
【小问3详解】
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碘是合成该激素的重要原料,若体内缺碘造成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易患地方性甲状腺肿,所以饮食中应多食用加碘食盐以及常吃海带等含碘丰富的海产品。
A
B
C
D
物质
维生素A
维生素 B
钙
铁
缺乏症
坏血病
夜盲症
骨质疏松
地方性甲状腺肿
血浆
肾小管
输尿管
甲
0.03%
0.03%
2%
乙
0.1%
0.1%
0
步骤
甲鼠
乙鼠
丙鼠
a
发育状况基本相同的甲、乙、丙三只小鼠,将甲、乙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丙小鼠不作处理
b
定时喂等量的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注射适量胰岛素
定时喂等量的全营养饲料,每次喂食前口服与甲鼠等量的胰岛素
定时喂等量的全营养饲料
c
重复b步骤几天后,采集三只小鼠尿液,检测其葡萄糖含量,分析得出结论
物质
样本X
样本Y
样本Z
葡萄糖
0.1
0.1
0
无机盐
0.9
0:9
1.1
蛋白质
微量
7.5
0
尿素
0.03
0.03
1.8
组别项目
正常仔鼠
甲减仔鼠
补充甲状腺激素的甲碱仔鼠
甲状腺激素总量(pml/L)
20.42
5.9
15.92
心肌重量(mg)
68.27
41.29
65.66
山东省菏泽市曹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山东省菏泽市曹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菏泽市曹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原卷版docx、山东省菏泽市曹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原卷版docx、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原卷版docx、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