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市第六中学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罗平花米饭是当地布依族的特色美食。下列制作过程中米的变化明显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上好的糯米淘洗晒干B.用各类植物染料浸泡
C.清水洗净糯米表面色素D.久置的米饭发霉变质
2.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
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3.认识物质类别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A.B.C.D.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滴加液体B.读液体体积
C.熄灭酒精灯D.倾倒液体
5.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B.C.D.
6.法医常用“马氏试砷法”来检验动物是否砒霜()中毒,砒霜中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B.+2C.+3D.+4
7.下列排序错误的是( )
A.分子间的间隔由大到小:氧气、液氧、固体氧
B.空气中气体的体积分数由多到少:氧气、二氧化碳、氮气
C.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氧、硅、铝
D.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由多到少:铝、碳、氢
8.在的反应中,14gA与B完全反应生成44gC和18gD,则B的质量是( )
A.48B.34C.32D.102
9.硒是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缺硒可能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硒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硒属于非金属元素
B.硒元素符号为
C.硒原子核外有34个电子
D.硒原子核内有34个中子
10.铜能与浓硝酸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 )
A.B.C.D.
11.下图中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符合他们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 )
A.B.
C.D.
1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和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及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共同组成的化合物,其化学式为( )
A.B.C.D.
13.下列各项与形成雾霾天气有关的是( )
①森林砍伐
②汽车尾气
③燃放烟花爆竹
④工业粉尘
⑤煤炭燃烧
⑥焚烧秸秆
A.②③④⑤B.③④⑤⑥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⑥
14.“新冠肺炎”肆虐全球,戊二醛()被誉为化学消毒灭菌剂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在防疫方面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下列有关戊二醛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戊二醛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
B.戊二醛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
C.戊二醛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戊二醛分子中碳、氢、氧的元素质量比为3:4:2
15.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B.铁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16.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改变
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该反应涉及到的物质中没有单质
17.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碳和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
B.锁条在空气中燃烧:
C.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18.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A.AB.BC.CD.D
19.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x=0.4B.甲和乙是反应物
C.丁一定是单质D.反应中的甲、丙发生改变的质量比是11:14
20.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像中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
B.红磷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C.电解水
D.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氧气中,a使用催化剂,b未使用催化剂
二、计算题
21.我国民间有端午节挂艾草的习俗,艾草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素(化学式为),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试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1)黄酮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
(2)黄酮素中各元素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
(3)黄酮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4)22.2克黄酮素中氢元素有多少克?
三、实验题
22.在“质量守恒定律”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引导同学们进行“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的实验探究,如图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现分别标以A、B、C、D表示如下:
A、B、C三个实验分别由甲、乙、丙三个组的同学来完成,D实验由丁组同学对镁条燃烧前后分别进行称量,他们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1)A实验:白磷刚引燃,立即将锥形瓶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不平衡。结论是:质量不守恒。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天平平衡。结论是:质量守恒。你认为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填“前一种”或“后一种”),而导致另一种结论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
(2)丙组同学认为C实验说明了质量守恒。请你从原子的角度说明为什么?_______;乙、丁两组同学得到的错误结论是“实验B、D均说明质量不守恒”。老师指导同学们分析了B、D两个实验反应前后天平不平衡的原因。你认为B实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_______,B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D实验镁条燃烧前后,质量不相等,实验改为_______。
四、填空题
23.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分析图中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锂电池在科技领域和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锂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
(2)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的离子符号为_______,其与13号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
(3)锶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其化学性质与第三周期中的_______元素相似。
24.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
(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4个氯原子_______;
3个氮分子_______;
氖气_______;
铵根离子_______;
3个铁离子_______;
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
(2)指出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
______;
中右上角“2”表示_______。
(3)新型材料纳米级粉具有广泛的用途,它比普通Fe粉更易与氧气反应,其制备流程如图所示:
①上述流程中涉及的单质除外,还有_______。
②制备纳米级粉需在的环境下完成,的作用是_______。
③纳米级粉比普通粉更易与氧气反应,写出其燃烧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
25.电解水及水的净化。
(1)如图所示,在电解水的实验中,通电一段时间后,若a电极上收集到了l0mL的气体,则b电极上应同时收集到_______mL的气体;B极产生的气体能_______。
(2)A电极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其化学方程为_______,其反应类型是_______。
(3)已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那么由此实验可得出水是_______组成的。
(4)将浑浊的河水用用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进行净化,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_,小卵石、石英沙的作用是_______。用此装置净化后得到的水属于_______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5)北京属于极度缺水城市,应大力提高用水,请你写出一条节水措施_______。
(6)井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为降低水的硬度,生活中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
26.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注的仪器的名称:a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3)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用E装置收集氧气,观察到_______时说明已收集满。
(4)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5)采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A.将上好的糯米淘洗晒干,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B.用各类植物染料浸泡,是一种染色过程,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C.清水洗净糯米表面色素,是用水冲洗溶解的过程,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D.久置的米饭发霉变质在此过程中有毒性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故选:D。
2.答案:A
解析:A、氮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78%,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符合题意;B、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不符合题意;C、稀有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0.94%,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约占空气体积的0.03%,不符合题意。故选A。
3.答案:B
解析:A、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故选项错误;B、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故选项正确;C、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不含有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D、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是氧化物,故选项错误;故选:B。
4.答案:C
解析: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俯视刻度,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口没有紧挨试管口、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C。
5.答案:B
解析:A、氢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氢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B、汞属于金属单质,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C、一氧化碳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D、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故选:B。
6.答案:C
解析: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可以求出的化合价为+3。故选:C。
7.答案:B
解析:A、由于分子间的间隔由大到小分别是气体、液体、固体,因此分子间的间隔由大到小分别是氧气、液氧、固体氧,故排序正确;B、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稀有气体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杂质为0.03%,所以空气中气体的体积分数按由多到少分别是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故排序错误;C、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故排序正确;D、氢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为1;碳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为2;铝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为3;所以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由多到少分别是铝、碳、氢,故排序正确;故选:B。
8.答案:C
解析:由14gA完全反应生成44gC和18gD可知,B的质量为:,
设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则:,,,故选:C。
9.答案:D
解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硒,带“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硒元素符号为Se,故选项说法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4;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4,故选项说法正确。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4,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34;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不是质子数的两倍,则原子核内中子数不等于34,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
10.答案:C
解析:
11.答案:C
解析:
12.答案:C
解析:
13.答案:D
解析: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雾霾可使空气中增加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粉尘主要是粉尘、燃煤排放的粉尘、沙尘暴、森林砍伐、汽车尾气、燃放烟花爆竹、煤炭燃烧、焚烧秸秆等;故选:D。
14.答案:D
解析:A、戊二醛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4):(16×2)=9:1:8,则戊二醛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故选项说法正确。B、戊二醛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4+16×2=72,故选项说法正确。C、戊二醛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D、戊二醛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4):(16×2)=9:1:8,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
15.答案:A
解析: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B、铁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故选项说法正确。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
16.答案:C
解析:A、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不符合分解反应的特点,故A说法不正确;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B说法不正确;C、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C故说法正确;D、由物质的构成可知,乙的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属于单质,故D说法不正确。故选:C。
17.答案:C
解析:A、碳和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物中水蒸气是气体,一氧化碳、氢气的后面不需要标注个,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故选项错误。B、该化学方程式中氧化镁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故选项错误。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选项正确。D、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故选项错误。故选:C。
18.答案:B
解析:A、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会弥补所消耗氧气的体积,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不能达到目的;B、干冷的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水,故能达到目的;C、对比实验必须控制变量唯一性,该实验中有两个变量,两个烧杯中液体的溶质质量分数必须相同,故不能达到目的;D、对比实验必须控制变量唯一性,该实验中有两个变量,液体的种类必须控制相同,故不能达到目的;故选:B。
19.答案:C
解析:
20.答案:C
解析:A、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固体质量减小,二氧化锰质量不变,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增大,完全反应后质量分数不再变化,故选项图象正确;B、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属于化学变化,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元素的质量不变,故选项图象正确;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生成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是1:8,故选项图象错误;D、加热氯酸钾固体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可以作为该反应的催化剂,可以加速氯酸钾分解,催化剂只是改变了化学反应速率,不影响生成物的质量,故选项图象正确;故选:C。
21.答案:(1)222
(2)90:5:16
(3)81.1%
(4)1g
解析:(1)黄酮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5+10+16×2=222;
(2)黄酮素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
(3)黄酮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答:黄酮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1.1%;
(4)22.2克黄酮素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答:22.2克黄酮素中氢元素的质量为1g。
22.答案:(1)后一种;白磷燃烧,放出热量,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气球胀大,装置受到向上的浮力
(2)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是气体,会散逸到空气中,导致质量减小;;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解析:(1)因为白磷刚引燃时,白磷燃烧放出热量,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气球胀大,装置受到向上的浮力,所以立即将锥形瓶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不平衡,而待锥形瓶冷却后,小气球缩小,因此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天平平衡,故结论正确的是后一种,导致另一种结论错误的原因是:白磷燃烧,放出热量,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气球胀大,装置受到向上的浮力;
(2)C实验说明了质量守恒定律,是因为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因此质量守恒;
B实验中,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是气体,会散逸到空气中,导致质量减小,故天平不平衡;
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D实验中,镁条燃烧生成氧化镁,生成氧化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之和,空气中的氧气参与了反应,故镁条燃烧前后,质量不相等,实验应改为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23.答案:(1)3
(2)得到;;
(3)镁或
解析:(1)通过分析元素周期表信息可知,锂的原子序数为3;
(2)氯原子质子数为17,原子结构中最外层电子数为7,容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因此在化合物中,氯元素显-1价;13号元素是铝元素,原子结构中最外层电子数为3,容易失去3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在化合物中,铝元素显+3价,则铝与氯元素形成的化学式为:;
(3)锶元素的原子结构中最外层电子数为2,化学性质决定于最外层电子数,第三周期中镁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所以其化学性质与第三周期中的镁元素相似。
24.答案:(1);;;;;
(2)①二氧化碳中氧元素显-2价
②每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3)①、
②作保护气,防止生成的铁粉被氧化
③
解析:(1)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多个原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4个氯原子表示为:;分子用化学式表示,多个分子就是在化学式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氮分子表示为:;氖气由氖原子构成,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表示为:;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铵根离子表示为:;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该离子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上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带一个电荷时,1通常省略,多个离子,就是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铁离子表示为:;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标在数字前面。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显+5价表示为:;
(2)①位于元素或原子团的正上方,表示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故中氧元素上方的“2”表示二氧化碳中氧元素显-2价;
②位于离子符号中元素或原子团的右上角,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故中右上角“2”表示:每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3)①该流程中铁是由铁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它们均属于单质;
②纳米级铁粉容易与氧气反应,故制备纳米级Fe粉需在的环境下完成,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其作用是:作保护气,防止生成的铁粉被氧化;
③纳米级铁粉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5.答案:(1)20;燃烧
(2)氧气;;分解反应
(3)氢元素和氧元素
(4)吸附色素和异味;过滤;混合物
(5)洗衣水拖地
(6)煮沸
解析:(1)①如图所示,a电极上收集到了10mL的气体,气体较少的是氧气,则b电极上收集到气体较多应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是1:2,故b电极上应同时收集到20mL的气体;
②b电极上收集到气体是氢气,氢气能够燃烧;
(2)a电极上收集到气体是氧气,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其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
(3)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4)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小卵石、石英砂能起到过滤的作用;此装置净化后得到的水中含有可溶性物质,属于混合物;
(5)一水多用比如洗衣水拖地、洗菜水浇花等都能节约用水,故填:洗衣水拖地;
(6)加热煮沸能使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转化为不溶性的钙镁化合物,故可以使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6.答案:(1)酒精灯
(2)A;
(3)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已经集满;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
(4)
(5)
解析:(1)由图可知,仪器a为酒精灯;故答案为:酒精灯。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由于高锰酸钾是固体,且反应需要加热,所以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A;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A;;
(3)若用C装置(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由于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了;若用E装置(排水法)收集氧气,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观察到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冒出时,说明已收集满;故答案为: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已经集满;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
(4)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氧气时,由于B装置适用于固液常温型反应,所以通常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反应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5)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A
B
C
D
实验目的
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验证蜡烛燃烧产物有水
比较二氧化锰和氧化铁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效果
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实验设计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的质量(g)
7.6
2.0
0.2
0
反应后的质量(g)
3.2
x
5.8
0.4
长沙市第六中学2023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长沙市第六中学2023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廊坊市第六中学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廊坊市第六中学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卷(含答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